第一篇:销售无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案件的认定和法律适用
销售无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案件的认定和法律适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受到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但是市场上进口食品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工商部门查处了许多无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案件,在查处该类型案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二个问题值得办案人员注意:一是进口食品的认定,二是法律适用。
一、进口食品的认定标准
所谓进口食品,一般是指从别的国家、地区市场购买并进入境内市场的食品。因此判断是否进口食品的标准应当是该食品是否从别的国家、地区购买并进入境内市场,而不是简单地查看包装标识上是否全是外文。
在食品流通领域,认定是否进口食品至少需要从两方面考察。一是查看食品包装标识:①看原产地是否在境外。原产地可以通过查询条形码获得,条形码前三位对应的是商品产地,如“690-695”开头的是在中国大陆生产,“471”、“489”、“958”分别对应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00-13”对应的是美国等;②看食品面向的销售地区。有的食品明确标注了在某个国家或地区销售,有的标注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都是表明该种食品仅面向特定国家或地区销售,进入境内市场需要进口;③看包装标识上是否标注了境内代理商等相关进口信息;④看进口日期。有的进口食品明确标注了进口日期。二是食品溯源:一级级向上追溯食品进货渠道,查验是否有海关通关证明,以此确定是否是从境外进口的食品,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繁琐,但相对而言更为可靠。
在具体认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包装标识全是外文的食品不一定是进口食品。如中国企业生产的用于出口的食品,这些食品上包装可能仅印刷外文,但如果在出口前就流入境内市场,并不能算作是进口食品。
2、国外品牌不一定全是进口食品。有的国外品牌在中国设立生产加工厂或者授权中国企业使用其品牌,其生产的食品虽然是国外品牌,但是在中国生产、销售,没有经过进口这一环节,不能算作进口食品。
3、国内品牌或境内生产的不一定不是进口食品。如上文提及的中国企业生产的用于出口的食品,如果这种食品出口到境外后又经海关进口到境内,就是进口食品。有的外国食品是在国外企业在中国设立或委托的企业生产加工后运往境外市场上销售,如果再进口到境内,也是进口食品。
4、假冒进口的食品不是进口食品。由于进口食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一些不法之徒就用假冒品牌、包装、产地等方式冒充进口食品,这种食品实际上是在境内生产、境内销售、没有经过海关进口,不能认定为进口食品。
5、从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经海关进入境内市场的食品也是进口食品。虽然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是属于中国,但从这些地区购进商品需要按照进口程序,经过海关、缴纳关税,食品也不例外。
6、假冒伪劣不能作为认定不是进口食品的依据。进口食品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不能仅凭食品系假冒伪劣就认定该食品不是进口食品。“进口的假冒食品”和上文提及的“假冒进口的食品”有本质区别。
二、查处无中文标签进口食品的法律适用
区分是否进口食品不仅关系到调查取证,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处罚时的法律适用。
如果是进口食品,销售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则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有观点认为第六十六条是对食品进口商的要求,不能引用该条处理零售商。笔者认为,该条分为三句,前二句“进 2 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这是对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总体要求,无论是进口过程中还是进入流通环节后,只要是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有符合法定要求的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该条第三句“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这是对进口商的要求,不能因为第三句是针对进口商而否定前二句对其他经营者的法律效力。
如果被查处的食品上没有中文标签,同时又无法证明该食品是进口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该食品不是进口食品,那么笔者认为有二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7-2011)“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的要求,认定该食品为《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十一)项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三)条“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根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二种思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必须是中文,但是食品的包装、说明不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因违反法律而无效,可以认定为没有有效包装、说明文字,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二)项“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处罚。
这二种思路的处罚额度有所不同,对于货值一万元以上的案件,3 第一种思路的处罚额度高于第二种思路。笔者认为这二种思路都是正确的,但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效力次于《食品安全法》,应以第二种思路为宜。
此外,在关于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问题上,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的要求限于“预包装食品”。对于散装食品,《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时必须要在贮存位置、容器上,销售散装食品时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注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这些内容属于食品的包装或者说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可以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八十七条第(四)项处理。
如何判定纯外文标签的食品是否为进口食品
网友问题:
最近,我们办案单位查处了一批预包装食品,其标识全是英文。现有几个问题请教:一是,如何来证明是否是进口食品?二是,如果不是进口的食品又如何来进行定性,违反《食品安全法》哪一条款?三是,证明是否是进口食品,是否对这些英文进行翻译?翻译时,是否要翻译的人作为证言证词?
个人看法:
是否进口食品,不取决于标签是否英文,而应核实其真实产地。有进口手续,是合法进口食品的重要凭据。但不能提供合法进口手续,并不当然地表示就不是进口的,因为有可能是走私品。
其实,无论是否进口食品,只要无中文标签,就属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食品,依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二)4 项查处。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当使用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结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有关产品必须有相关中文标识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以及《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有关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有关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当载明的事项,是指用中文载明相关事项。
将英文标签翻译成中文,若有法定翻译资质的机构进行翻译,当然最好。其实,只要不是专业性特别强、难度特别高的外文,只需有懂外文的人准确翻译后,在处罚文书中进行阐述其含义即可。当然,翻译文本由译者签名,并附具其身份证明、学历或资历证明的,可作为证据使用。
销售进口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签、无中文说明书的行为 工商局定性及罚则: 定性: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二)项 “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
(十二)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罚则: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九)、(十一)、(十二)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另一种思路:
案件的性质是:销售标签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定性:
第四十二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罚则: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二篇:关于进口食品中文标签
关于进口食品中文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7月30日公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款规定禁止“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同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
(十二)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
食品标签是反映商品内资品质及相关信息的载体,它对于指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欺诈、规范市场有关键的作用,标签的主要功用是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 及固型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的说明,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只能通过标签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了解食品的特性。
一、进口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要求是强制性的。
食品标签作为传达给消费者重要信息的主要载体,每个国家在准许食品类商品进入其国家的时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国规范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工作由来已久,曾采取过不同的管理方式,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制度的公告(第44号)》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制度进行调整: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结合进行,不再实行预先审核。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时要对进出口食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要求以及与质量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在按规定出具的检验证明文件中加注“标签经审核合格”。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取消了标签的预审制度省去了一些繁琐过程,实际对进口单位来说要求更高了,因为之后公布的《进出口预包装食品、化妆品标签检验规程》第六条规定要求进口单位报检时应提供“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样张和翻译件”以及与标签检验有关的资料。同时在“评定 程序”中规定:进口单位或其代理人不能按本规程第6条规定提供报检资料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判定该批货物不合格。另外现场检验时,发现进口食品、化妆品未印制、加施标签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判定该批货物不合格。这就要求进口单位应当重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工作。
二、应办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范围
所有进出口预包装食品,境内分装食品和海关罚没的进口食品均属于办理食品标签审核的范围。
三、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的要求:
1、报检时提供的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必须是进口及销售时所实际使用的完整的标签样张。
2、如标签中特别强调某一内容或标注“经GMP或ISO9002认证”,等须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
3、保健食品则需提交我国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品进口批文(复印件)。
四、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制作需要的材料
1、要有原始的包括预包装食品外部全部信息的标签样张。标签上标注的文字、图像、符号应该清晰。标签样张应该以平面形式提供。
2、在提供原样张的同时,应将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外部信息以平面形式扫描在A4纸上。
3、当原始标签样张大于A4纸或或实际包装难以平面展 示时可采用照片、扫描等形式臵于A4纸上。
4、翻译件:对包装物外部所有外文内容,都应提供相应的中文翻译件并加盖进口单位的公章。
五、中文标签的制作
1、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必须标注内容”的规定,具体应该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原产国或地区、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方法、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2、具体制作方法:
一是将上述“必须标注内容”直接印制在进口预包装食品包装的相应位臵;
二是如不能直接印刷需要在原标签上加贴中文标签时,将上述内容印制成面积适合的中文标签进行加贴,应加贴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固定位臵,加贴好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标签样张,并以平面形式扫描在A4纸上。
3、食品进口时,加贴的位臵及内容必须标签样张相一致。加贴的中文标签所覆盖的原标签外文内容不需再进行对应翻译标注。
六、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要求
1、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
中外文应严格的一一对应,有外文就应有相对应中文翻 译,但加贴的中文标签所覆盖的原标签内容不需再进行对应翻译标注。
中文字体不得小于外文字体。同时使用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另外,标签上的字体不得小于1.8毫米。
2、标签标注内容
对食品标签标注内容的具体要求请参见《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中的规定。
对标签标注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配料表:按加入量递减顺序标注、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应标出具体名称,不得采用代码标注。
净含量及沥干物含量: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质量单位:g或克,kg或千克,体积单位:mL(ml)或亳升,L或升。
食品名称和净含量,固形物含量应在同一视野。
原产国和地区:原产国是指进口食品原产国、地区专指香港、澳门、台湾。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按年月日顺序标示
贮藏方法:
经销商名称和地址和联系方式:必须和营业执照名称相符。
第三篇:进口食品添加剂应有中文标签
进口食品添加剂应有中文标签说明书
摘自:慧聪食品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0-02-26 我要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详细的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但自2009年7月20日该条例实施以来,仍有部分企业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符合该规定。
根据《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详细的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添加剂的原产地和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对不符合该条规定的进口食品添加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依据《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予以没收,对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食品添加剂进口商应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条例对于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按要求加贴合格的中文标签并提供中文说明书,提前做好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的申报工作,切实规范进口行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篇: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食品添加剂须有中文标签
食品安全法规定
进口食品添加剂须有中文标签
2009年07月24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4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第557号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规定,食品添加剂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进口。条例规定,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有效期为4年。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因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原因致使相关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撤销注册,并予以公告。
条例规定,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和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添加剂的原产地和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条例强调,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口食品中发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规定且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五篇:案例一胥某销售无中文标识进口预包装食品案
3.15新闻发布会内容
2009年公平交易典型案例
案例一:胥某销售无中文标识进口预包装食品案
[案情]胥某系南京某食品店业主,2009年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首日,南京市工商局鼓楼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发现胥某经营的食品店销售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具体有Andes巧克力、Dream CACAO56%白巧克力等10个品种,涉及5个国家的产品。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属销售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进口预包装食品的行为。鼓楼分局根据该法第八十六条规定,没收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进口预包装食品计10个品种、169盒(瓶、包、支、板),并处罚款人民币2581元。
[社会警示]《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实施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架构更加明晰、各职能部门分工更加明确。本案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当日即立案查处的全市第一案,拉开了工商部门根据该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行为监管的序幕。
案例二:南京某公司销售不合格玻璃案
2008年10月、11月,当事人从上海某铝材玻璃有限公司购进“亿钧”5mm白玻(批次:2008824、2008831)和“长利”8mm白玻(批次:2008913),总货值为669666.23元。经“宿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判定该3批次玻璃为质量不合格商品。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南京市工商局栖霞分局于2009年3月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没收当事人库存的不合格玻璃,并处罚款607338.04元。
[社会警示]工商部门承担了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对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检验,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改正并处罚。
案例三:南京市六合区某五交化商店虚假宣传案
[案情] 2009年6月,当事人在其门头上悬挂“买一台世界名牌海尔冰箱,享政府补贴13%”,并在店堂玻璃门上张贴“响应家电下乡,信赖美的家电下乡产品,政府补贴13%”的广告。经查,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关推荐及中标文件,不是“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不享受政府补贴。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南京市工商局六合区局根据该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清除经营场所内的虚假宣传广告,罚款5000元。
[社会警示]家电下乡政策顺应了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所指行为,南京市工商局浦口区局于2009年6月依据该法第五十三条及其《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的多功能取暖器211台,罚款30000元。
[社会警示]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电器产品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购买。购买时务必认真辨别产品的商标品牌、生产厂家等信息,防止被销售商利用近似商标等“障眼法”忽悠。另外,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前,可通过网络、电话咨询等渠道向生产厂家了解一些识别产品真伪的方法,在购物付款后一定要让商家出具正规发票或其他凭证,以备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维权时把握主动权。
案例七:陈某销售无“QS”标志食品案
[案情]2009年2月23日,当事人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红星豆制品厂购进800袋红星腐竹,生产日期为2009年2月16日,总进货款为28080元。经查实,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红星豆制品厂无生产许可证(无QS标志),该经营户在进货时也未索要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南京市工商局下关分局根据该条例第四十八条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当事人处以20000元的罚款。
[社会警示]工商部门提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查看产品的标识标注是否齐全,特别是对生产企业是否取得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查看产品包装上有无QS标志,有条件还可以根据QS编号,上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网查询,了解QS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购买到质量没有保证的食品。如购买了无QS标志或与查询的QS信息不符的食品,请及时向所在工商部门或12315投诉举报。
案例八:南京费晓瑾百货超市店未查验食品合格证明案
[案情]2009年以来,当事人在采购食品时没有查验供货者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工商部门已责令其改正,但当事人未有改正行为。当事人上述未查验供货者食品合格证明文件且拒不改正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南京市工商局栖霞分局根据该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并处罚款10000元。
[社会警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销售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经营的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九:南京某油脂有限公司网络虚假宣传案
[案情]2008年8月,当事人与南京西丁哥网络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并支付1000元建立了公司网站,利用公司网站对外宣传“该油脂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国内一流专家的技术支持,专业生产、销售特种润滑脂产品……
位,导致衣物丢失、错取、磨损;三是干洗质量无鉴定标准,调解纠纷往往依据行业协会或者有经验的人员目测结果判定责任,难以使双方信服,缺乏统一性和标准性;四是赔偿的具体标准缺乏,实践中往往以干洗费为基础计算赔偿额,很难弥补消费者的损失;五是干洗单内容过于简单,未详尽干洗服务的必要内容,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电视直销申(投)诉大幅上升,直销“馅饼”成吸金陷阱。销售服务中关于电视直销的申(投)诉量2009年为221件,较2008年增长了6倍,申(投)诉量的激增反映出电视购物遭遇到“信任危机”。广告中“美伦美奂”的商品、“超强”的功能、“便捷”的三包和低廉的价格,使消费者以为捡到了“馅饼”,而付款后低劣的实物与毫无保障的售后,却是消费者最终踏入的陷阱。电视购物的经营者往往在外地,留下的联系线索仅为电话号码或虚假的地址,因此消费者的损失往往难以追回。当然,也有一部分经营者恪守商业道德,但是行业的现状,也给他们开拓市场增加了难度。如何给电视直销上一道“紧箍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黄金饰品断裂、钻石饰品松动投诉增多,消费者期盼珠宝饰品“三包”规则。2009年,涉及首饰的申(投)诉量为140件,同比上升50.5%,位居申(投)诉增幅第三位。老百姓钟爱“金玉满堂”的喜庆,认为黄金能带来好的运气,钻石是爱情永恒和事业成就的标志,因此黄金和钻石饰品被当做馈赠挚爱亲朋的上等礼品。消费者在对饰品材料纯度重视的同时,对其工艺制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反映首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黄金饰品断裂和钻石饰品松动,一条手链佩戴一周后断裂,钻戒佩戴几个月后钻石不知去向,这些问题由于首饰没有“三包”,导致消费者维权艰难,常常蒙受巨额损失。
(四)保健品推销花招迭出,“免费”诱饵蒙骗老年人。2009年,保健品申(投)诉为119件,同比上升43.4%。一些不法商家不仅夸大保健品功效,而且推销时常常打着“免费”的幌子迷惑消费者,例如:赠药但收服务费,以外地老龄委或医学会名义组织免费旅游,号称名医坐堂免费体检等。他们把目标对准老年人,利用老人渴求健康、渴求交流的心理,用一些看似免费的东西蒙骗老年人上当。一旦购买,又会推出,多买多打折、多买可抽奖等“优惠”,使消费者落入连环套,诱使他们不理性消费。这些商家大多没有固定的经常场所,利用租赁的会场开展活动,所以当消费者意识到受骗上当时,商家已经无影无踪了。
(五)宽带网速不够,网络接入后续服务质量不高。现代生活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似乎每一个现代人都有着另一个身份---网民,宽带带宽了人们的生活,是无须论证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宽带服务的申(投)诉也呈上升态势。2009年,接收互联网服务申(投)诉591件,同比上升41.4%,居申(投)诉增幅第五位。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断网现象频繁;网速达不到约定值;部分企业对宽带业务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后续服务响应迟钝,故障排除不及时。如何规范宽带服务商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六)会员卡卡住会员,预付费美容余额清退难。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美容院常以会员制、积分制等形式,发售各种贵宾卡、会员卡促销,一张卡一般要几千元,动辄上万元。
要目 1、165万元的原装进口车换了
2、近万元珍珠吊坠送修疑被调包
3、“专家义诊”变成“药品促销会”
4、维护“三农”利益
挽回蟹农损失5万元
5、消协、法院携手调解预付费美容卡纠纷
6、发现中介服务瑕疵 还消费者后悔权
7、启动应急预案 快速处理集体投诉
8、美发店强制消费遭投诉
9、重蚁木色并非重蚁木
10、玻璃门无标识
老人购物被摔伤 1、165万的原装进口车换了
2009年8月11日,南京某4S店通知消费者秦先生,他所订购的,价值165万元的大众途锐车已到。8月12日,秦先生刚提车,就发现发动机有异响和抖动。他立即与4S店联系,反映情况。可是4S店方表示,从来未遇到过类似情况,而且车是原装进口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8月14日,秦先生驱车去上海途中,发现新车抖动厉害,第二天便到上海的4S店,直到当晚8:30也未能查出故障原因。
8月16日,秦先生万分小心地把车开回南京。8月17日又将车开至南京某4S店,进行全车检查。最终被告知,可能是电脑板有故障。处理完毕后,秦先生将车开回了家。次日,车辆抖动的问题更加严重。秦先生只得再次将新车送进了4S店。这次直到9月14日,4S店才通知他来取车。遗憾的是,车辆抖动问题丝毫没有减轻,而4S店也表示无能为力。
万般无奈的秦先生,只得向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退车或换车。消协汽车维权专业委徐进主任听取了双方陈述后,征求双方意见,是否同意请专家进行鉴定。双方同意鉴定,但是就鉴定费用的问题发生分歧。根据“举证倒置”的有关规定,4S店有举证的义务。因此,4S店既不能找到故障原因,也无法解决秦先生车子存在的问题,应当为消费者更换一台同型号的车辆。
最终,在市消协汽车维权专业委员会的干预下,4S店同意为秦先生更新一台新车。一起百万元车辆的投诉圆满解决。
通过上述案例,市消协想提醒广大汽车消费者:
一、不要盲目迷信原装进口汽车,进口车也会存在质量问题;
二、购买新车,一定要先试驾几天(不要急着上牌),可以使用临时牌照。如果4S店不同意,可换一家4S店,现在销售同一车型的4S店远不只一家;
三、发现问题及时投诉,拖延时间越长,对消费者越不利;
四、发现问题要注意保留证据,如拍照、录音及事发现场提取物等;
品市场利润高,老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弱,一些不法经营者动起了坏脑筋。
2009年9月,我市雨花台消费者协会接到了这样一起投诉。雨花台区某招待所举办了一场名为“牵手百年,健康相伴”的养生互动会。举办方声称该互动会是由多家知名医院和医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活动现场开展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检查身体、专家义诊等多项活动,吸引了附近近百名老年朋友前去参加。消费者徐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作为一名老人,能接受免费检查,徐先生认为百利而无一害,谁知烦心事随之而来。在接受完免费测量和诊断后,现场的“专家”告诉徐先生,他的冠状动脉受阻,供血不足,对健康十分有害,建议其服用中药,随后该“专家”开始卖力地向其推荐某公司生产的冬虫夏草胶囊,并承诺该胶囊纯中药无副作用、纯绿色无污染,能有效缓解徐先生的“症状”。徐先生了解到该胶囊一盒598元,一个疗程十盒共计5980元,感觉有些贵,就称身上没有带钱。谁知专家马上表示可以派人搀扶徐先生回家取钱。无奈的徐先生只得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胶囊。
回到家后,徐先生仔细研究了该胶囊的成分和药效,却发现该胶囊名为虫草健身胶囊,而实际成分根本不含虫草。徐先生立刻意识到受骗了,返回去再找“专家”要求退货时,和蔼可亲的“专家”马上变了脸,不但不接受退货要求,甚至拒不接见徐先生。无奈之下,徐先生只好向消协求助。
根据徐先生所述情况,雨花台区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而该胶囊名为虫草健身胶囊,而实际成分根本不含虫草,明显属于不合格商品。雨花台区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到该保健品销售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立即为消费者办理退货手续,并不允许有类似的强制消费行为再次发生。
消协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用品和药品时需三思而后行,最好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选购。如遭遇一些强制消费或诱导消费行为,要理性对待,及时与消协、工商等相关部门联系,尽早维权。
4、维护“三农”利益
挽回蟹农损失5万元
2009年7月17日,浦口区消协汤泉分会受理了一起螃蟹养殖户吴某的投诉。吴某称在使用了南京浦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灭藻夜光净”后,承包的蟹塘内水草大量死亡,水质败坏,螃蟹大量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吴某曾经多次和对方交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一直未能得到回应。
接到投诉后,服务站工作人员立即与吴某当地的养殖协会联系,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农林部门对南京浦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公司虽然在“灭藻夜光净”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标明了使用禁忌,但声称该产品对水草无伤害,从而造成了吴某的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我工作人员又邀请了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参加了三方会谈,向双方当事人陈述了享有的权利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告知其相应的法律后果。经确认,吴某的中介公司和房东听闻此言,表示可以退房退款。但消费者自身也存在选择失误,要承担一部分损失。
当秦淮区消费者协会与购房者联系时,汪某只愿承担几百元损失。消协工作人员又劝说汪某及其家人,告知其购买过程中,双方都存在过错,而法律并无硬性规定。消费者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最终,在消协的努力下,房东、中介和消费者三方达成协议:由中介公司和房东退还13000元中介费和购房定金给消费者。
7、启动应急预案 快速处理集体投诉
2009年9月30日17:41玄武区消费者协会到投诉,在位于珠江路的某蛋糕店内,有50多名消费者聚集。具体原因是,他们持有的月饼券有效期到9月30日截止,而商家又无货供应。
玄武区消费者协会接报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区消协立即派员到事发现场调解,同时,联系玄武区消协珠江路分会人员也赶到现场维持秩序。
10几分钟内,所有消协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现场十分混乱,有的消费者情绪非常激动,现场已有电视台记者赶来实拍。消协工作人员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店家负责人联系。
经调查,因月饼从上海发货到南京,节日前夕高速公路严重堵塞,故货车无法按时抵宁,预计当晚晚上10点和次日早晨4点,才能把货分两批运送到南京。为有效缓解紧张局面,区消协当即与店方达成如下解决方案:一是店方可将月饼券的有效期限延长至10月3日;二是想将月饼券兑换成其他糕点券的消费者,可以即时兑换;三是有特殊情况的消费者,可兑换为现金。
达成协议后,区消协工作人员立即在店堂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店方承诺,并帮助店方对消费者进行解释。一起群体投诉得到了有效控制。
消协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抵用券时,务必留意有效期。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与消协等部门联系,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8、美发店强制消费遭投诉
2009年9月7日,白下区消费者协会瑞金路分会接到投诉,一位陈小姐在后标营永琪美容美发店理发时被商家欺骗消费6000元,要求消协帮助她维权,拿回被骗钱款。瑞金路分会工作人员立即与消费者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经过。
投诉者陈小姐是城东某大学在读女研究生,9月6日下午,她跟两名同学结伴到永琪理发,理发前她跟理发师谈起最近一年头发掉得比较厉害,理发中,理发师说,陈小姐的头发问题很严重,头顶有斑秃预兆。理发师接着说,最近上海总店派来几名专门研究脱发问题的专家,随即引见了专家,专家测试后也说是斑秃,女孩越听越害怕,赶紧询问该如何解决问题,对方回答说,只要做6次治疗就行了。陈小姐追问,要花多少钱?理发师并不回答她
1销商,利用木材名称复杂,有学名有俗名,消费者缺乏木材专业知识的现状,对商品进行不规范标注,以此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一定要让经营者注明材质,以防不法商家用俗名或颜色等混淆视听。
10、玻璃门无标识
老人购物被摔伤
2009年8月,七旬老妪李女士在女儿的陪同下特意从杨子五村到六合区雄州镇来玩。在陪女儿在某品牌鞋店购鞋时,女儿先进了门,她刚准备进去看看,不料被玻璃门撞倒,而且地砖又很滑,门槛只有40-50厘米宽,老人立刻仰倒在地,造成左脚不能站立,无法走路。专卖店带老人到六合区中医院,拍了两张片子,配了点药,花了600多元,另外给了老人营养护理费1000元。目前老人由于坐骨骨折,需要进一步CT检查和治疗,而老人的家在杨子五村,到六合区雄州镇来看病颇不方便,儿女也都要上班,照顾起来也不方便,她要求到杨子医院看病,而专卖店表示不再管此事,无奈她委托女儿到六合区消协投诉。
经过调查了解,该专卖店的玻璃门确实透明度极高,门上也未张贴“正在营业”、“推”、“拉”等字样,容易让人误解,以为门是开着的。另外,地板砖窄且无防滑垫,以致老人被撞后站立不稳跌倒。根据《消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同时根据《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考虑到年迈老人确实需要人照顾,本着互相理解,互相谅解的精神,经过与专卖店沟通协商,专卖店一次性再赔偿老人3000元人民币。
消协提醒:商家应保障消费者购物时的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提醒和安全警示。当消费者受到损害,应及时救治,以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南京市食品安全及商品质量典型案例
案例一:赵某销售假冒汽水案
[案情] 南京六合一家百货超市举报供应商赵某供货的“雪碧”和“可口可乐”汽水有假冒嫌疑。2009年5月六合工商分局委托南京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对该“雪碧”和“可乐”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假冒产品。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构成了销售假冒产品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我局责令当事人停止销售;没收假冒雪碧和可口可乐汽水1194件;并处罚款120000元。[点评]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强化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5条规定,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帐。该案中的超市正是因为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发生消费纠纷后,才能及时溯源,使真正的制假售假人员受到惩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二:超市销售添加剂超标食品案
3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属于销售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的行为。我局依法对当事人予以了行政处罚。
[点评]甲醛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剂。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会损害人的肝肾功能,可能导致肾衰竭,一次食入10一20毫升会致死,食入含有甲醛的食品会直接产生中毒反应,轻者头晕、咳嗽、呕吐、上腹疼痛,重者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导致癌症。工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查处的同时,还下发了行政告诫书,要求其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涉及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建立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严格把好进货产品质量关。案例五:陈某销售假冒产地燕窝案
【案情】2009年5月12日,玄武工商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对南京市某食品经营部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在标价签、店堂公告以及宣传册中均标明所销售的燕窝的原产地为印尼,经查:实际产地是新加坡。印尼产的燕窝比其他地区的要知名,价格也比其他产地高。当事人“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产地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点评】本案是一件典型的假冒产地的违法案件,消费者要认清包装上的真正产地,必要时可让商家出具反映货物原产地的相关证明文件。案例六:某眼镜店销售不合格眼镜案
【案情】2009年5月6日,鼓楼工商分局组织对山西路某眼镜店进行商品监测抽取眼镜片和太阳镜共7个批次,有5个批次被判为不合格。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被处以没收不合格镜片1098片,没收违法所得6364.54元,罚款452267.40元,共计罚没款458631.94元。
【点评】近年来,在工商部门组织的历次眼镜质量监测中,均发现有部份商品不合格。太阳镜往往因未标明太阳镜片透射比分类和未标明执行标准号、未标明太阳镜类别等而不符合QB2457—1999《太阳镜》规定,眼镜片因未标明基准点厚度值等标识标注项目不全及镜片直径和折射率、黄色指数等指标超标,不符合QB 2506—2001《光学树脂眼镜片》、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规定,属于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暇疵产品或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缺陷产品。消费者一旦选用这些产品,不但不能有效保护眼睛,还有可能因选用不当或佩戴不当而伤及自己的眼睛。所以,消费者购买或选配眼镜时,应选择正规的、信誉度高的企业和标识标注齐全且有品质保障的产品。
案例七:南京江北某液化气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液化石油气案
5车用汽油、90#车用汽油、0#轻柴油进行抽样检验,反映机械杂质及水分、硫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当事人以不合格油品冒充合格油品销售的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南京市工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没款327762.41元。
【点评】汽油、柴油等油品是车辆的生命,伪劣汽油、柴油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将对车辆造成严重危害。家庭轿车迅猛增加,广大消费者要尽量选择规模大、连锁经营的油品公司,不能贪小便宜买私人汽油。如果加油后出现加速闯挡,急轰油回火,转速不稳,爆震等现象,就应考虑可能是伪劣汽油在从中作祟。同时,油品销售企业要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定期自行抽样检查油品品质,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油品安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