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里携众闯关:B2B业务转型升级
阿里携众闯关:B2B业务转型升级
从时间上看,马云对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反思在上市之初其实就已经开始。志存高远的马云拥有宏大的蓝图,但其中的不确定性也很多。马云必须闯过三关。
(2011年3月)2月21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为了维护公司的价值观和诚信原则,2010年清理了约0.8%共计逾千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辞职,原淘宝网CEO陆兆禧接任卫哲职务。
而卫哲离开CEO职位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如何来缝合其价值观的缺口呢?这也许是马云要闯的第一关:价值观与业绩成长的悖论。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展示平台+强大的直销团队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这样一个销售驱动的商业模式中最终因为过于在乎卖家口袋中的银两而忽视了其真正的需求,既没有跟随客户需求做出应有的业务创新,更为了销售指标的达成而突破了诚信底线。改变阿里巴巴多年来因循的销售驱动的价值观,通过对业务模式创新改造,真正做到“客户第一”,这是马云目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马云要过的第二关,是电子商务物流关。谁都知道,如今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马云希望借助淘宝网巨大的交易量,整合外部的物流企业,共同做成一个开放的电子商务物流平台。
最近几年,有意无意之间,马云已经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也许,马云需要暂时告别大众注意力的神坛,回到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真正将“客户第一”的信条贯彻到底,将创新进行到底。这也许可以算作是马云要闯的最为重要的一关。
在过去十年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已经无数次被马云提及。但作为一种价值观,“客户第一”这套说辞并不新鲜,远比电子商务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要古老。
真正的问题在于,作为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能否为之提供有效的支撑,马云是否为这一价值观做出了足够的权变和制度设计?
在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上,马云曾表示,如果阿里巴巴要做好新商业文明,具体指标之一就是阿里巴巴将会创造一千万家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要为全世界十亿人提供消费的平台。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只取决于海量的卖家,还取决于无数的买家。但在马云眼里,占据第一位置的“客户”是谁?在B2B业务,“客户”是卖家;在C2C业务中,“客户”也是卖家。阿里巴巴的B2B和C2C两大平台坐拥巨大的买家流量,不愁卖家不愿付费。但在最终实现上,电子商务平台仍需要把这种流量转换为交易量。
然而,如果卖家们已经等不来买家、买家又被内外结合的欺诈吓跑,除了价值观、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阿里巴巴秉持的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显然也需要反思。
消失的想象空间
从时间上看,马云对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反思在上市之初其实就已经开始。2007年,他在对阿里巴巴中文站员工的讲话中就曾明确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阿里巴巴网站没有重大突破?”
从根本上讲,阿里巴巴B2B这一商业模式的关键前提是吸引到了足够多的买家与卖家(最典型的即是国外买家和国内卖家)。因为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展示平台,买卖双方就可以抽象化为网络中的流量,阿里巴巴的核心能力就在于能够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等手段不断导入买家流量,并将其成功地销售给卖家。
对此,马云曾在内部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是销售驱动,整个网站不是给买家看的,而是卖家看的。”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成长取决于有越来越多的卖家进场付费。但是,买家流量(以及更为关键的购买转化率)并非一定与卖家流量的增长成正比。尤其当全球经济在2007年前后进入衰退,B2B市场的竞争又开始加剧时,阿里巴巴平台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抱怨营销收益在不断下降。
乐军是浙江武义县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外贸部总经理。与马云相比,他的愤怒从2010年前就已经在积聚。按照他的描述,阿里巴巴带来的询盘量最初一天能有二十几个,但现在几天可能还等不到一个。作为老付费用户,他这几年每年付给阿里巴巴的费用就稳定在10万元左右,不过公司的营收规模却从一百五六十万降低到了五六十万元以内,日子已经非常难过。
两条路线
卫哲任内,阿里巴巴推出的新产品数量其实非常可观,先后收购了阿里软件、中国万网、美国软件公司Vendio和Auctiva以及深圳一达通,推出了黄金展位、帮助中小企业建站的“winport旺铺”服务、竞价系统“网销宝”、小额批发平台全球速卖通等许多新项目。
卫哲的指导思想本质上与马云在阿里巴巴初期依靠免费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一样,通过降价拉低门槛、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产品服务。但是,时移世易,这一做法却并未在客户那里得到足够的响应。
“阿里巴巴不能老想着赚我某一份钱,你应该想着给我提供更多的服务。”K.O裤钩创始人李棠华说。他是2008年阿里巴巴的十大网商之一,而且是诚信通代言人。2004年他就加入诚信通,在此前阿里巴巴内部的关键词竞价中,李棠华拿过70多次标王,但当类似的“网销宝”产品推出后,他却无意购买。因为前期在电子商务营销上已经有了良好的积累,李棠华确信已经不需要再在购买关键词上付费,“即便实在要买,向百度购买也更为直接”。这导致他付给阿里巴巴的费用总额上,反而开始有所降低,如今一年已经不到十万块钱。李棠华曾经向阿里巴巴提出建议,“如今的信息平台已经不稀缺,阿里巴巴应该延伸出更多服务,帮助撮合生意、做成了再收取佣金。”
与阿里巴巴不同,淘宝网这几年成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标杆,最近几年的互联网创新项目无一不在淘宝平台上先以营销工具形式出现
其实,从卫哲任内推出的这些产品服务项目中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从最初的信息展示平台模式中延伸出了两条新路线,一条是靠产业链赚钱,另一条则是靠数据搜索赚钱。
靠产业链赚钱是客户和阿里巴巴都认可的,收购深圳一达通,推出小额批发平台全球“速卖通”等动作也都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一旦卫哲设定的“WorkatAlibaba”模式形成规模优势,阿里巴巴的主营收入即有望将信息展示收费切换为佣金提成。这样做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是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保险、运输等更多的贸易服务需求,收费项目也更为多元;二是原有信息展示收费因为线下认证的难度过大已经引发巨大的欺诈风险,放弃这部分难收的钱其实可以让阿里巴巴卸下这个包袱。
靠数据搜索赚钱,虽然不一定取得所有客户的认可,但是随着平台内用户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成为专业商机搜索的前景还是会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像收购中国万网、推出竞价系统“网销宝”和阿里云等等也都是在为这一路线打基础。
如此,即便在一向强调企业战略布局的马云眼里,卫哲这个局布得也算到位。问题是推进速度不够理想,商业模式的切换时机迟迟未能到来,而旧有模式下的风险却趋于失控。
从推进难度看,靠产业链赚钱这条线,有些关键环节(比如阿里银行、阿里贷款等)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环境,推进节奏难以全盘掌控可以理解;靠数据搜索赚钱,阿里巴巴虽然可以做到自主把握,但不幸的是,一边着急赶路,一边匆忙变道无可避免地冲破了马云为阿里巴巴所设定的价值观底线。
早在2006年,阿里巴巴销售驱动的特性就已经在kpi考核上发生了某些变异。到了2007年,马云和卫哲都已经看到了考核结果导向带来的弊端,“你希望1000万PV(点击),我就搞出1500万PV,但是里面1000万PV是垃圾”。2008年,马云应该已经感觉到,问题正在越发严重,明确提出B2B上市公司“前面跑得太紧,在这两三年内,他们要给客户团队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然而此刻,来自淘宝网等新业务的输血需求、香港股市的压力以及上市公司的考核制度都让马云的这些想法在执行中打了折扣。从2009年起,阿里巴巴平台上涉嫌欺诈的投诉已经开始越积越多,直至2011年初,不得不以一场公开的人事变动以期换取外部对阿里巴巴的谅解和对内部员工的真正触动。
买家第一
如今,不管是网商需求、业内分析还是阿里巴巴的整合动作都已指明,B2B和C2C两大平台的整合必将继续深入。只是与以前B2B业务向C2C业务输血相反的是,此番已经变成是后者向前者输出更为“先进”的运营能力和经验(是否有具体的资产输出留待资本市场验证)。
对于B2B业务来讲,如何尽快度过商业模式切换的阵痛期至关重要。对于原有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正在通过加强第三方深度认证服务来弥补短板,但据称涉及线下认证,成本十分巨大。陆兆禧虽然在内部公开信表示:“路走对了,就不怕远”。但是到底能走多远,这个并不确定。
在淘宝网和B2B公司的合作上,淘宝此前就有分销平台、无名良品,可以在某些节点上与阿里巴巴打通,此后这类节点无疑将继续增加。
展望未来两年,阿里巴巴到底如何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值得探究。放眼全球,从Google到Facebook再到Groupon,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工程师文化是否足够强势似乎已经成为决定其创新发展能力的关键。在阿里巴巴,技术人员的比例的确在上升,高管们也开始频繁提及数据的力量。但马云曾经表示,电子商务的核心不是技术,而阿里巴巴的创新同样不能寄希望于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有分析认为,如今阿里巴巴集团的技术能力依然不够突出,虽然马云已经决定通过开放的API引入第三方力量服务淘宝用户,但要希望像Facebook、Groupon等这样的创新能够内生,阿里巴巴显然还需要做得更多。
旧痛之外,新的风险依然在潜滋暗长。
在B2B业务中,个别卖家客户能与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合谋欺诈,同时伤害了其他合规卖家和广大的买家。如今在淘宝平台,类似的利益驱动依然存在,而且正在变得更加诱人。某电商从业人员曾表示,要在把网货的电子商务做好,只要做到“产品质量行+淘宝说你行+折扣要行”等三个要素就足以成功。淘宝平台的巨大买家流量和丰富的营销工具已经给淘宝以及其员工个体带来巨大的寻租空间,未来的运营流程设置能否让所有交易环节更加合规依然值得马云警惕。
也谈阿里巴巴B2B业务升级 特邀上海双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郁万玲先生点评
专家点评:
作为外贸的老兵,曾经的阿里人,目睹阿里“诚信门”事件沸沸洋洋的几近尘埃落定,网络上各种评价满天飞,有马云“公关说”,有马云“借机整顿内部,找听话的人之说”。但是不管如何,曾经的阿里巴巴在中国外贸企业只能借助传统的展会,来面对面接触海外买家来开拓市场这一单一的开发外贸市场的进程中,帮助中国的企业,海外买家进行交易,多了一条便捷的渠道,尽管这条渠道不尽完美,出现了所谓的“诚信门”事件。
个人感觉,应该是有竞争对手来操纵和利用了这个事件,中国很多企业都鲜有竞争的道德底线,包括3Q大战,蒙牛和伊利之争。
其实,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在早期解决了企业的信息交流不对称,给买卖双方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成为外贸大国的过程,为中国成为制造和装配大国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的外部法律环境,诚信环境等外部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这次事件的发生,比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非常发达,一旦你作恶,付出的成本将会非常大。
当然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步成熟,比如关于醉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之后,我们的喝酒醉驾问题就改善了很多。
但是回过头来看,通过自己这么多年做外贸,做B2B平台营销,现在从事商业情报分析工作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目前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和方法单一,因此对于阿里巴巴的期望过高,再加上阿里上市以后,为了财报,有业绩压力,公司过大,有近万人的销售团队,阿里价值观的观念也很难深入到基层。
但是对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未来如何转型,未来方向到底在哪里呢?
个人认为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的同样平台式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未来的商业模型不仅在企业商机与贸易撮合方面,即从发布商机、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都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而且,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还能覆盖某行业或某领域产业链,甚至能全面应用于企业从采购、研发、生产、招商、市场、零售、企划、行政、财务、人力、设计等几乎所有企业的常规部门。也就是说目前比较流行的供应链模式+SAAS模式。
很明显,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专业化电子商务企业,其所扮演的角色将不仅满足于一般的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更将扮演“第三方行业综合服务商”的重要角色,这其中包括信息平台、交易平台、信誉评级、行业媒体、咨询机构、会展服务商、信息化服务商,甚至融资促进平台等,也就说从简单的平台式服务,深入到企业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实正如文中所说,马云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趋势,因此去年进行的一系列的并购就是为了构筑未来的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过程会长一些。
目前,综合B2B电子商务市场的高度集中,阿里巴巴似仍保持一家独大的局面,占到市场比例接近70%,其他公司环球资源、慧聪、网盛生意宝等公司在逐步崛起,阿里的市场份额也渐呈下降趋势,而这种良性竞争的格局,最终受益的是几千万家小虾米的企业。
经过与数千家青岛,深圳,江浙区域的客户沟通发现,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有三大必备途径:一是电子商务;二是搜索营销;三是网络广告。而以往,这三类平台往往是被对立甚至孤立起来的,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与应用,这三大平台已呈现出“融合化、互补化、一体化”的趋势。为此,本人曾经在亿邦动力网上撰文指出,企业的电子商务要解决订单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康良性的销售漏斗,需要构筑海(电子商务航母),陆(展会),空(商业情报,数据分析)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体系,才能够笑傲商场。
对于商业情报,数据分析必将是未来一个趋势,毕竟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商业智能BI的构筑,这些都需要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未来发展,分析客户的实际状况,变化,来捕捉商机,更好的适应买卖双方的变化,否则只能是盲人骑瞎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透明度和不对称现象将会大大改观,企业未来的竞争必将取决于实力的竞争;企业一方面寄希望于有更好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诞生,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都必须还得修炼内功,重视商业模型,重视市场调查,善于分析市场未来趋势,避免陷入重复竞争,低水平竞争,重视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先发优势,赢得未来。
相比于欧美日韩等国,中国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还有不少瓶颈问题有待突破,如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网络信用问题等。值得欣慰的是,政府部门与所有电子商务服务商都在为搬除这些“绊脚石”而努力着。在过去几年年,我国出台了10余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商家进行认证以及评级、国家及地方日益完善的电子商务立法、交易金第三方保管及交易纠纷的协调仲裁等,这些措施将有效地保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相信未来电子商务市场中,“醉驾”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买卖双方都会在一个可以信赖的环境里放心的做大做强自己的生意。
顺丰全国陆运集散中心落户武汉
全国陆运集散中心作为顺丰国内陆路运输网络枢纽,将建成一个地面运输集散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负责处理国内各主要经济板块之间通过陆路运输互寄快件的集散、分拣和中转。
(2011年3月)顺丰全国陆运集散中心落户武汉。22日,东西湖区政府与顺丰速运集
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顺丰速运集团是一家年营业额过百亿元,年收件量超4亿票的大型综合性速递企业。全国陆运集散中心作为顺丰国内陆路运输网络枢纽,将建成一个地面运输集散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负责处理国内各主要经济板块之间通过陆路运输互寄快件的集散、分拣和中转。项目位于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规划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
22日,市长唐良智会见顺丰集团副总裁李东起时表示,欢迎民营物流巨头顺丰集团来汉投资,武汉市政府会为顺丰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希望今后能在航空物流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
李东起表示,顺丰正着力扩展陆运业务,愿以华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递需求迅猛增长为契机,与
武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副市长尹维真出席签约仪式并参加会见,市政府秘书长龙正才参加会见。
第二篇:推动管理创新促进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转型和业务升级(本站推荐)
推动管理创新促进勘察设计企业战略
转型和业务升级(摘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陈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陈重在2011全国勘察设计管理创新大会上作题为《推动管理创新促进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转型和业务升级》的讲话,他从体制创新、管理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人力资源创新几个方面内容阐述了企业战略转型和业务升级。以下是陈重司长在2011全国工程设计管理创新大会的讲话摘要。
同志们: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业务模式的转型和提升,创新企业内部运行体系及机制,对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勘察设计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创新的业务模式和领域,实现了勘察设计行业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71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9547亿元,增长超过了12.3倍,年均增长达到了33.3%;勘察设计行业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人均产值从2001年的10万元/人增长至2010年的68万元/人,增长了近6倍,年均增长23.7%。
改革开放以来,勘察设计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企业内部管理主要经历了企业化管理阶段、事业改企业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产权制度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尤其是国务院101号文发布以后的十多年的全方位改革,勘察设计企业在体制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体制创新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立足自身发展,扎实推进产权和体制改革,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部分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引进具有互补关系的战略投资者推进体制改革;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体制改革,积极筹备和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则进行了并购重组尝试,有效整合资源,壮大了企业规模和实力;部分中小勘察设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民营化改制,也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勘察设计企业从原先的几乎全部国有转变为现在国有份额约占28.6%,改企转制工作得到了大幅推进。此外,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已进入“深化改制”时期,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完善股权安排、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已初步建立了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机制。
二管理体系创新方面:勘察设计企业根据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有序、规范、高效运行,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近几年来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三大标准体系、QHSE管理体系、三级技术体系、项目管理体系、计划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信息技术体系、企业文化体系”等八大管理体系,1205实现了企业的系统化运行,规范化发展。
三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勘察设计企业进行了专业化、特色化以及综合化等方式的探索和选择。2003年建设部30号文发布以后,勘察设计企业逐渐向工程全过程服务或专业化服务转变,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勘察和设计业务的格局,业务模式的创新拓展了勘察设计的市场空间,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据统计,2009年勘察设计行业工程承包收入、技术管理服务收入等收入总和已经是勘察和设计收入总和的2.3倍。
四在人力资源创新方面:勘察设计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实。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从2001年的73.7万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142.3万人,几乎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长7.6万人,从业人员的迅速增长,在对勘察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客观地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等企业按照ISO10015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培训管理体系、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畅通了人才及每个员工成长通道,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得到了提升。
另外,在经营管理、战略管理、激励分配管理、项目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都做出了成绩,探索了创新,推动了企业发展。可以说,勘察设计单位30年来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性质的被动执行性管理,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性质的自主决策性管理的转变。勘察设计行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效是显著的。
最后他指出,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环境将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交错。勘察设计行业要准确分析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通过管理创新解决好观念、体制、机制、质量、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转型,加快业务升级,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精)范文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 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支持政策和举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大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配套支持全程化。通过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知识产权、专利标准、中试生产、产品推广等研发、制造、销售相关服务,实现产业链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
二是创新服务个性化。通过整合专业领域的技术、设备、信息、资本、市场、人力等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高端、更具专业特色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
三是创业辅导专业化。通过凝聚一批熟悉产业领域的创业导师和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各类创业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适合产业特点的创业辅导服务,提高创新创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对接,让市场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要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三是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要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发展行动等相结合,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制造+服务”的智能工厂模式,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催生新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三在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众创空间。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先行先试,针对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在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四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聚集,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
(五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优势,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六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要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发挥重点区域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等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七加强众创空间的国际合作。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对接合作,共同建立高水平的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外创业孵化机构合作建立投资基金。支持众创空间引进国际先进的创业孵化理念,吸纳、整合和利用国外技术、资本和市场等资源,提升众创空间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大力吸引和支持港澳台科技人员以及海归人才、外国人才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在居住、工作许可、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政策工具,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形成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体系。
(八实行奖励和补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众创空间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补助。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提供服务。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可以申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支持包括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在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推动众创空间发展。
(九落实促进创新的税收政策。众创空间的研发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按照税收有关规定适用加速折旧政策;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符合规定条件的,适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众创空间发生的研发费用,企业和高校院所委托众创空间开展研发活动以及小微企业
受委托或自身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研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符合规定条件的众创空间可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
(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与众创空间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鼓励天使投资群体、创业投资基金入驻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开展业务。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点地区探索为众创空间内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试点投贷联动。支持众创空间内科技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十一支持科技人员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高校、科研院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探索完善众创空间中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创业项目知识产权申请、转化和运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支持。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十二调动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的投入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有企业对众创空间投入较大且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适用有关科技创新考核政策。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以及生产设施,改造建设众创空间,鼓励企业通过集众智、汇众力等开放式创新,吸纳科技人员创业,创造就业岗位,实现转型发展。
(十三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大力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引导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运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中的二次开发费用,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以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向众创空间开放共享的专用设备、实验室等军工设施,按照国家统一政策,根据服务绩效探索建立后补助机制,促进军民创新资源融合共享。
四、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要加强对众创空间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结合行业和地方发展实际,推进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加强对众创空间发展情况的监测、统计和评估。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各
地区各部门对众创空间等平台的扶持情况要上网公示,做到公开透明,避免多头重复支持。
(十五加强示范引导。鼓励各地、各类主体积极探索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要素集聚区域的管理部门要率先行动起来,主动做好服务,为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开展先行先试,作出引领示范。
(十六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具体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现重点突破,增强示范带动效应。要统筹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众创空间在不同区域的建设和发展。
(十七加强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和交流众创空间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模式新颖、绩效突出的案例进行宣传推广,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对众创空间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创业项目、创业人物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四篇:如何创新银保渠道销售方式加快银保业务的转型升级(精)
如何创新银保渠道销售方式 加快银保业务的转型升级 **公司 ** 作为**公司银保渠道的管理人员,我依据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创新银保渠道销售方式、加快银保业务转型升级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销售渠道的扩展。银保渠道原有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代理渠道,前期开发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且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在维护既有代理渠道的同时,积极发掘两支新队伍的产能,即邮政、邮储专柜销售人员和保险规划师自营销售队伍,逐步减小对代理渠道的依赖,实现多渠道全面发展,着实提升期交业务发展,提高渠道创收、创费能力。
二、思想观念的转变。当下银保渠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飞速变化,既要抢占市场份额,又要占领市场期交。为逐步转变渠道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的销售观念,必须组织召开多场专项会议,使他们逐步摒弃“银保渠道就是为了抢趸交、占市场”的落后认识,树立“以利润为导向,向市场要期交”的新观念。以积极正确的展业理念,引导期交业务健康发展。
三、发展模式的创新。在四大商业银行中,选派客户经理进驻重点网点,提高四大代理渠道开口率,促进渠道期交业务发展。在邮政局、邮储银行中,推行期交训练营,借锅炒菜、借兵打仗,以阶段总结、阶段奖励的方式激发专柜人
员销售热情。将邮政系统的存量客户作为公司潜在财富,选取优质客户,不定期召开网点沙龙。进一步加强保险规划师自营队伍建设,充分炒作省公司保险规划师底薪方案和市公司理财主管月度管理津贴执行方案,快速扩充队伍,吸收新人,培育主管。提高自营队伍产能,协同个险渠道,共同组织**系列报告会,调动销售人员工作热情。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效益,调动渠道人员工作积极性,特对上级公司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满期返还与非正常退保等纠纷问题的工作归属,建立工作小组,提供专项资金,合理化解矛盾,在降低公司损失的同时,又可以极大地调动银保渠道的展业积极性;2.取消热销险种限时、限量销售政策。以**为例,前期启动我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规模刚得以上量,突然停办,同业产品趁虚而入,投入少,见效快,同时又为我公司推行期交产品制造重重障碍;3.保险规划师队伍管理办法要切合实际,队伍增员及管理津贴的兑现应缩短周期,以便更好地调动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4.将市区理财中心和银保专业化公司分为两家独立单位,在省公司报表和财务数据中加以区分,以方便任务的分配与考核。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