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3:4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

第一篇: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

古香林郊野公园位于中山市石岐城郊的金钟水库,其用地范围包括水库和周边以及古香林寺遗址,总占地面积约560公顷,公园中心区约200公顷,其中金钟水库水面约占40公顷。

金钟水库优良的水质,周边山体良好的山林植被,古香林寺悠久的历史与盛名,以及与城区中心仅十余分钟的车程距离,使得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必然。作为拥有教科文组织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的中山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山的城市美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目前,虽然已拥有诸多的公园,如紫马岭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岐江公园、五桂山风景区等,但缺乏真正意义的设施配套齐全的郊野生态公园,因此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白,同时亦为中山绿色生态化建设和进一步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对话交流式的动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风景资源评价

古香林郊野公园内有山有水,有古香林寺遗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是其优势所在,而相对缺乏的相应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及兼具内涵与特色的主题景区,是其作为旅游点的劣势所在。

古香林郊野公园可分为三大部分,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水库环线区:岸线自然曲折,富于变化,水质优良(金钟水库现为中山市饮用水源之一)驳岸与水体关系良好,利于游人亲水、观水。沿岸植物形态优美,品种丰富,有桉树林、水杉林、竹林等,内有少量旧构筑物遗存,如古香林吊索桥等。

2、登山观赏区:山体坡度平缓,植被茂密丰富,以次生马尾松林为主,辅有大叶

相思等,现状植被评价良好,适于周末休闲度假、节假日登山旅游。

3、古香林寺景区:古香林寺为中山史载颇具盛名的一座寺庙,历经风雨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可利用已有的山水格局及自然环境重建开发。

第二章: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依据

中山市总体规划;

中山市分区规划;

中山市规划局提出的项目设计要求;

中山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地形图。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强化资源保育,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通过生态旅游,深度保护利用资源;

完善中山市绿化与生态体系,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

通过金钟水库与古香林的旅游开发,提升市民游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3、规划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

发展生态教育基地的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 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要求的人本主义原则。

第三章:发展战略,规划目标

1、发展战略

特色战略

走低投入,高定位,持久特色之路,围绕优良的水库风景及良好山景资源,紧扣“生态”,走特色旅游之路。

②、市场战略

立足本市,进一步开拓珠三角及本省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开拓以水库观光,生态旅游,古寺遗址探访为主导的多元化目标市场。

③、政府主导战略

落实部门配合,推进公园建设与开发,扶持淡水生态教育基地,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旅游区。

2、规划目标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旅游品位;

开拓区域市场,改善中山综合环境。

第四章:设计对策

1、交通结构体系

公园交通结构体系: ①、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水库的沥青环道,宽度为4 米,总长4.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自行车及公园电瓶车使用;

②、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③、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

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④、停车场:在公园主入口处,设置大型停车场,游人仅可借助公园内电瓶车或步行游览,简化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及安全性。

2、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全公园共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沿水库环线区

根据设计可分为四大景区:

①、中心设施区 该区位于公园与界外道路过渡区域,地势平缓,主要是为游人提供饮食,停车,休憩等场所。具体包括:农庄式酒家,公园入口处,桑基鱼塘农庄示范区,生态教育展馆,儿童撒野公园,攀岩练习区、停车场,电瓶车游览总站。

②、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

在水库东南面为大型湿地景观,尽量保持地形的完整性和原有性状,利用原有的鱼塘,在适宜的位置生态湿地,如沼泽、山坡等地势起伏的生态环境,种植各种水生植物,给水鸟提供藏身、食、繁的空间。由于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创造最自然最原始的植被景观效果,融观光、游憩、认知于一体。

③、竹林花径区

主要包括品茗轩,观赏竹林,观鱼桥等景点,此区位于公园主游览路线的中段,有必要为游人提供一个停留休憩的空间。因此在临岸设置品茗轩,与对岸的水坝小亭形成对景。品茗轩以内的竹林区,保留原有竹林,利用地形高差在竹林中设置一系列半封闭空间,竹影婆娑,凉风阵阵,为游人提供休憩、纳凉、交流的场所。

④、亲水活动区

在按树林中穿插架空的木栈道,临岸逐渐降低。置于湖中的湖心平台,是按树林架空木栈道的延伸,这里水面开阔,视线通畅,是观赏全湖景观的佳处。野餐区采取组团的形式,依据地形设置环路贯通,在沿岸设置毛石滩,供游人休憩,保留路边建筑并改造为配套设施服务用房,古荔枝林作为重要景点保留。茶室为游人提供休闲景观系统及遮风蔽雨的重要场所。

(2)登山观赏区 依据山势设置多条登山道,并使每条登山道变成自然探访路径,野草树木注明其科属、学名及生长特性,寓教于游,同时也寓运动于游,使游客完全置身山林之中,在观赏不断变化的自然美景之时,更充分体验登山的乐趣。

(3)古香林寺景区

依山势由低至高进行重建布局,借山依势充分保留植被。并充分加强植被密度,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氛围,给游客带来收获的惊喜。

3、植物景观工程规划

(2)规划原则

为了强调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当地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热带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3)主要景区种植规划

①、中心设施区:绿化以自然风格为主,突出古香林郊野公园,吸引游人。可适当的进行人工修饰,增加常用开花灌木,如:杜鹃、红绒球、龙船花、长春花等,丰富景观色彩;保留原有水杉林,并增大其面积,形成一片水杉林景观。水塘种植荷花,莲花、慈菇、菱角等水生植物。

②、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利用现有鱼塘以及水库边低洼地改造成湿地,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久居大都市的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体验水乡生活。

③、竹林花径区:竹林区以原有主要青皮竹林为主调树种,增植各类竹子,丰富植物种类,为游人提供一片清幽的休憩空间。花径以开花植物为主要造景植物,营造四季皆有花可赏的景观。参考植物:串钱柳、水杉、凤凰木、黄槐、紫薇、桂花、山茶、杜鹃、彩叶大红花、黄连翘、九里香、美人蕉、鸢尾、莎草、香蒲。

④、亲水活动区:以原有主要树种柠檬桉林为主,在木栈桥两旁补植低矮灌木丰富景观层次。以高大乔木分割各个野餐区域。此区内有荔枝古树七棵,应作重点保护,使其生长环境不受破坏。

⑤、登山观赏区:以充分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为原则,营造原生自然的植被景观。

⑥、古香林寺景区:植物配植突出文物古迹的古朴风貌为原则,以常绿针叶阔叶树――马尾松、大叶相思为基调,适当点缀开花灌木,以烘托景点。

(5)防火林带规划

在主要山岭线上设15米宽的防火林隔离带,把林区划分为大块,防止山火蔓延。防火林带种植防火树种――木荷。木荷在防火的同时还能防止松毛虫蔓延。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公共设施设计意向

①、座椅系统:依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石材与金属;

②、环卫系统

J 厕所:分布于各主景点处,服务半径约250米。厕所建筑形式简洁、轻巧,标识明显,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每个公厕建筑面积:42㎡。男厕:5个蹲位,小便器9个,约24㎡;女厕:7个蹲位,约18㎡;

K 垃圾箱:造型简洁、古朴,采用国际流行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公园内主园路原则上隔50m设一垃圾箱;园中次园路则隔80-100m设一垃圾箱;园中人流集中的主要活动区,根据相应的人流量增加垃圾箱设置;在较为清静的游览区中,因游人可能逗留休憩的时间比较长,仅在其园椅附近设有垃圾箱。③、照明系统

结合公园各景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7、生态与教育设计

古香林郊野公园设计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息放松身心的场所,还希望能通过生态示范区的设置,教育游人,为游人提供自然生态界的学习场所和体验空间,在整个公园内,我们设置了生态与教育的相关设施有:

①、生态教育展馆;

②、生态湿地示范区;

③、桑基鱼塘农业示范区;

④、生态果园;

⑤、水鸟观察养殖区;

⑥、自然探访路径;

⑦、蜜蜂园;

⑧、鸟类观察台等。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平衡表

用 地 分 类 用地面积(㎡)用地百分比(%)建 筑 用 地 4,000 0.05 绿 化 用 地 8,473,000 94.14 道路广场用地 82,600 0.92 水 面 440,400 4.89 合 计 9,000,000 100

第二篇: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古香林郊野公园位于中山市石岐城郊的金钟水库,其用地范围包括水库和周边以及古香林寺遗址,总占地面积约560公顷,公园中心区约200公顷,其中金钟水库水面约占40公顷。

金钟水库优良的水质,周边山体良好的山林植被,古香林寺悠久的历史与盛名,以及与城区中心仅十余分钟的车程距离,使得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必然。作为拥有教科文组织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的中山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山的城市美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目前,虽然已拥有诸多的公园,如紫马岭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岐江公园、五桂山风景区等,但缺乏真正意义的设施配套齐全的郊野生态公园,因此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白,同时亦为中山绿色生态化建设和进一步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对话交流式的动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风景资源评价

古香林郊野公园内有山有水,有古香林寺遗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是其优势所在,而相对缺乏的相应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及兼具内涵与特色的主题景区,是其作为旅游点的劣势所在。

古香林郊野公园可分为三大部分,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水库环线区:岸线自然曲折,富于变化,水质优良(金钟水库现为中山市饮用水源之一)驳岸与水体关系良好,利于游人亲水、观水。沿岸植物形态优美,品种丰富,有桉树林、水杉林、竹林等,内有少量旧构筑物遗存,如古香林吊索桥等。

2、登山观赏区:山体坡度平缓,植被茂密丰富,以次生马尾松林为主,辅有大叶

相思等,现状植被评价良好,适于周末休闲度假、节假日登山旅游。

3、古香林寺景区:古香林寺为中山史载颇具盛名的一座寺庙,历经风雨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可利用已有的山水格局及自然环境重建开发。

第二章: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依据

中山市总体规划;

中山市分区规划;

中山市规划局提出的项目设计要求;

中山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地形图。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强化资源保育,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通过生态旅游,深度保护利用资源;

完善中山市绿化与生态体系,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

通过金钟水库与古香林的旅游开发,提升市民游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3、规划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

发展生态教育基地的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 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要求的人本主义原则。

第三章:发展战略,规划目标

1、发展战略

特色战略

走低投入,高定位,持久特色之路,围绕优良的水库风景及良好山景资源,紧扣“生态”,走特色旅游之路。

②、市场战略

立足本市,进一步开拓珠三角及本省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开拓以水库观光,生态旅游,古寺遗址探访为主导的多元化目标市场。

③、政府主导战略

落实部门配合,推进公园建设与开发,扶持淡水生态教育基地,生态农业,生

态林业旅游区。

2、规划目标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3 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旅游品位;

开拓区域市场,改善中山综合环境。

第四章:设计对策

1、交通结构体系

公园交通结构体系: ①、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水库的沥青环道,宽度为4 米,总长4.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自行车及公园电瓶车使用;

②、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③、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

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④、停车场:在公园主入口处,设置大型停车场,游人仅可借助公园内电瓶车或步行游览,简化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及安全性。

2、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全公园共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1)沿水库环线区

根据设计可分为四大景区:

①、中心设施区

该区位于公园与界外道路过渡区域,地势平缓,主要是为游人提供饮食,停车,休憩等场所。具体包括:农庄式酒家,公园入口处,桑基鱼塘农庄示范区,生态教育展馆,儿童撒野公园,攀岩练习区、停车场,电瓶车游览总站。

②、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

在水库东南面为大型湿地景观,尽量保持地形的完整性和原有性状,利用原有的鱼塘,在适宜的位置生态湿地,如沼泽、山坡等地势起伏的生态环境,种植各种水生植物,给水鸟提供藏身、食、繁的空间。由于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创造最自然最原始的植被景观效果,融观光、游憩、认知于一体。

③、竹林花径区

主要包括品茗轩,观赏竹林,观鱼桥等景点,此区位于公园主游览路线的中段,有必要为游人提供一个停留休憩的空间。因此在临岸设置品茗轩,与对岸的水坝小亭形成对景。品茗轩以内的竹林区,保留原有竹林,利用地形高差在竹林中设置一系列半封闭空间,竹影婆娑,凉风阵阵,为游人提供休憩、纳凉、交流的场所。

④、亲水活动区

在按树林中穿插架空的木栈道,临岸逐渐降低。置于湖中的湖心平台,是按树林架空木栈道的延伸,这里水面开阔,视线通畅,是观赏全湖景观的佳处。野餐区采取组团的形式,依据地形设置环路贯通,在沿岸设置毛石滩,供游人休憩,保留路边建筑并改造为配套设施服务用房,古荔枝林作为重要景点保留。茶室为游人提供休闲景观系统及遮风蔽雨的重要场所。

(2)登山观赏区

依据山势设置多条登山道,并使每条登山道变成自然探访路径,野草树木注明其科属、学名及生长特性,寓教于游,同时也寓运动于游,使游客完全置身山林之中,在观赏不断变化的自然美景之时,更充分体验登山的乐趣。

(3)古香林寺景区

依山势由低至高进行重建布局,借山依势充分保留植被。并充分加强植被密度,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氛围,给游客带来收获的惊喜。

3、植物景观工程规划

(2)规划原则

为了强调古香林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当地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3)主要景区种植规划

①、中心设施区:绿化以自然风格为主,突出古香林郊野公园,吸引游人。可适当的进行人工修饰,增加常用开花灌木,如:杜鹃、红绒球、龙船花、长春花等,丰富景观色彩;保留原有水杉林,并增大其面积,形成一片水杉林景观。水塘种植荷花,莲花、慈菇、菱角等水生植物。

②、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利用现有鱼塘以及水库边低洼地改造成湿地,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久居大都市的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体验水乡生活。

③、竹林花径区:竹林区以原有主要青皮竹林为主调树种,增植各类竹子,丰富植物种类,为游人提供一片清幽的休憩空间。花径以开花植物为主要造景植物,营造四季皆有花可赏的景观。参考植物:串钱柳、水杉、凤凰木、黄槐、紫薇、桂花、山茶、杜鹃、彩叶大红花、黄连翘、九里香、美人蕉、鸢尾、莎草、香蒲。

④、亲水活动区:以原有主要树种柠檬桉林为主,在木栈桥两旁补植低矮灌木丰富景观层次。以高大乔木分割各个野餐区域。此区内有荔枝古树七棵,应作重点保护,使其生长环境不受破坏。

⑤、登山观赏区:以充分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为原则,营造原生自然的植被景观。

⑥、古香林寺景区:植物配植突出文物古迹的古朴风貌为原则,以常绿针叶阔叶树――马尾松、大叶相思为基调,适当点缀开花灌木,以烘托景点。

(5)防火林带规划

在主要山岭线上设15米宽的防火林隔离带,把林区划分为大块,防止山火蔓延。防火林带种植防火树种――木荷。木荷在防火的同时还能防止松毛虫蔓延。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公共设施设计意向

①、座椅系统:依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石材与金属;

②、环卫系统

J 厕所:分布于各主景点处,服务半径约250米。厕所建筑形式简洁、轻巧,标识明显,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每个公厕建筑面积:42㎡。男厕:5个蹲位,小便器9个,约24㎡;女厕:7个蹲位,约18㎡; K 垃圾箱:造型简洁、古朴,采用国际流行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公园内主园路原则上隔50m设一垃圾箱;园中次园路则隔80-100m设一垃圾箱;园中人流集中的主要活动区,根据相应的人流量增加垃圾箱设置;在较为清静的游览区中,因游人可能逗留休憩的时间比较长,仅在其园椅附近设有垃圾箱。

③、照明系统

结合公园各景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7、生态与教育设计

古香林郊野公园设计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息放松身心的场所,还希望能通过生态示范区的设置,教育游人,为游人提供自然生态界的学习场所和体验空间,在整个公园内,我们设置了生态与教育的相关设施有:

①、生态教育展馆;

②、生态湿地示范区;

③、桑基鱼塘农业示范区;

④、生态果园;

⑤、水鸟观察养殖区;

⑥、自然探访路径;

⑦、蜜蜂园; ⑧、鸟类观察台等。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平衡表

用 地 分 类 用地面积(㎡)用地百分比(%)

建 筑 用 地 4,000 0.05 绿 化 用 地 8,473,000 94.14 道路广场用地 82,600 0.92 水 面 440,400 4.89 合 计 9,000,000 100

第三篇:荀林公园设计说明

“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创意来源

一个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欣赏、锻炼、纪念以及举办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

纪念性公园作为公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其它类型公园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人文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起来。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遗忘越来越严重,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显重要,在人们忙于奔波劳累的时候出现一种可以让人们忘记烦恼和忧愁,减轻压力又可以让人们怀念历史文化的场所日显重要,然而,纪念性公园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促使下产生的。

二、“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

复古之风在近几年悄然风行起来,中式古典园林广泛被人们接受,它不仅能反映出强烈的中式名族文化特点而且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对于这一点更有一种亲和力。简单的复古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用现代手法与古典元素相结合,融合一体,古今结合,融合中式园林的曲径通幽,移步异景,隔障法,借景法等中式典雅意境,让整个园林弥漫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气韵,使进入园林的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起到教育和纪念性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加快,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而城市绿地面积越来越少,绿地对于净化空气,吸收粉尘,美化环境,改变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所以,城市公园的建设就非常重要了,它改善了城市环境问题,也让人们对古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许昌市荀林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案说明 本次设计旨在与研究景观建筑和周边环境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发展趋势,努力做到文化精神的探员和文化内涵的挖掘,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地块环境的保护,整体效益的研究和社区气氛的营造,着力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游览空间。既有现代的智能与设计,又有传统的内涵和稳重,保留了古代文化的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对环境生活的需求。

在设计手法上,以一横一纵的主干道方式设计出整体感强,内容规整,功能分区合理,植物配置适合,游览路线清晰明了的总体布局。在各个建筑小品上,充分利用东汉元素,让人们在游览园区的时候很容易感受到东汉时期的文化内涵,游园思情。在功能上,景观设计的物理功能要充分满足人们的尺度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人们在园林活动中舒适,安全高效的目的。在设计上,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在设计中简历环境舒适,功能齐全,无障碍的园林空间,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细节设计中,用微妙的汉代元素变化让游园者感受到汉代文化的源远流长,是设计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更具人性化。在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因地制宜,生态设计,绿色建筑等生态原则。在园林设计上,将整个园林分为中心广场区、停车区、广场雕塑区、休息娱乐区、活动区、观光区、亲水区、儿童乐园、卫生间等。

中心广场区:此区以园、半圆以及半圆条形组成,中心以一个大圆,周围以半圆或以半圆条环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中心的植物花卉,外围在以游览圈广场,文化石,景观小品,花廊,景观带组成的中心广场。

停车场:此区以园林一角为地点,为交通要到,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解决交通不畅问题而设计的,在此停车后还可以直接进入中心广场区,交通便利,方便,舒适。

广场雕塑区:此区交通便利,以荀淑雕塑为中心,来显示整个园林的重点,纪念荀淑以及八龙冢,使人们刚进入园林就开始感受到汉代文化的博大,后有小叠泉,广场等,雕塑后一小条泉水直达中心湖区。

休息娱乐区:休息娱乐区以安逸,悠闲,休息娱乐为主,设置了一些座椅,供人们休息,周围植物配置最丰富,使人们即使在不同的地点也能感受到不同的风景,配置了各个季节的植物,使在不同的季节也能感受到园林的美景,在植物搭配上,也比较注重植物的高低搭配,有高大的树木,中间也有灌木等,再配合色调丰富的的低矮植物,形成立体布局,地面植物和水生植物公有的局面,改变单一的植物种植,为人们休息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周围也有湖水,使人们在休息时能够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受。

中部的休息娱乐区以河面上为主,以亭子、小桥、走廊组成,使人们突破一贯的地面休息娱乐去的布局,让人们在水上休息、娱乐。让人们感受水面上的乐趣。

活动区:此区以三个小广场组成,用以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需要,并且这三个活动区间隔较远,互补干扰,活动区周围都相应的配置休息娱乐的设施供人们使用。

观光区:观光区主要以游览时供人们观赏,相对于植物的配置要求较高,做到高中低,近中远,白天和夜晚,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点不同空间可以观赏到不同的美景的要求。

亲水区:此区主要在湖边进行,以湖和湖边一些设施组成,供人们在水边游戏、玩耍使用,主要有小桥流水、小船、水上走廊、亭子等,使人们在此区玩耍时舒适,方便,达到情感交流,亲情融洽,容和家庭情感的作用。

卫生间:由于此园林面积较大,卫生间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同的方向设计两个卫生间,满足不同方向人群使用。

儿童乐园:此区以三个六边形为主要基地,在六边形中设置儿童玩耍设施,主要有草地,沙地,还有一些儿童娱乐的基本设施等,用以满足儿童玩耍的作用,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此区设计一定要确保儿童在此区的安全,包裹设施,基地的无障碍等,确保无坚硬棱角等出现。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精神生活也是日益突出的问题,怎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生活,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既能让人们释放压力同时还能感受古文化的魅力,怎样让人们既能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想起我国著名伟人的事迹,并且还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四篇:上海古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项 目 概 况

上海古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学 生:赵永瑶,建筑与设计系 指导教师:郭晓华,园林园艺学院 项目概况及分析

上海古城公园位于上海黄浦区豫园地区的西北角,地处人民路新开河地区,基地北侧和东侧为人民路,西侧为安仁街,南临福佑路,是老城厢的一部分。这里原来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房及部分危房简屋,居住人口密集,生活配套设施简陋。古城公园面积不大,但其存在的价值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当自己站在公园中,遥望对面的上海明珠塔,更显得这个公园的价值之所在。

(1).公园周边环境:公园东北方向为人民大道,北临人民路隧道,西南两侧均为商业区,临接商业街道,豫园的北门入口位于公园的西南角处,仅一步之遥。

(2).公园内部现状:公园占地3.88万平方米,由北至东有一条狭长形河道,止于公园内部正东面。

(3).公园特色分析:古城公园在空间上正处于一个过渡的位置,位于豫园与外滩之间,隔黄浦江就是象征着上海未来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种空间位置上的巧合更注定了古城公园成为一个承上启下,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和纽带,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故在公园的总体设计定位上应以现代园林艺术手法,即简洁的构图,流畅的语言,深刻的细部刻画来反映和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意韵和精髓。设计原则2.1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古城公园是首先作为一个开放场所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更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城市公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不同职业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要。

第 1 页(共7页)

设 计 原 则

2.2与城市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发展趋势相协调的原则

公园作为城市空间的“调节器”,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明确本身的区位和性质,恰如其份的表达和实现其功能。

2.3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城市空间环境作为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结构上的投影,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创新有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文脉的继承。

2.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应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的自然的清新、自由和愉悦。

2.5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在公园环境中应引导公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参与中,做到“人尽其兴”“物尽其用”,发挥主客体直接交换的互动作用。设计构思

运用凝重又浪漫的手笔刻画“上海滩”特有的韵味和积淀。从曲院半开过渡到开放的后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形式,使公园成为老上海古城文化的载体。通过从豫园到上海外滩至浦东经贸大楼到东方明珠隔黄浦江相望这一深刻的变迁来编排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对话,表现都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转换与过渡。通过“木文化”与“石文化”、“古”与“新”撞击点的恢弘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结合,打造一个“个性鲜明”、“文化汇聚”的历史遗迹交汇地。景区结构及景观分析4.1 主入口(文化雕塑)

入口广场区为开敞状态,中心为模纹花坛,内置姿态嶙峋的黄石,上刻有“古城

第 2 页(共7页)

设 计 构 思

公园”字迹,广场铺地内嵌多个Led照明灯,中轴对称式,入口中轴线上设有涌泉跌水,使规整的入口增加了活泼的气氛。

4.2 文化展示区

一组秦砖黛瓦清水转砌筑的文化景墙,景墙上记述“老上海文化的字样”,起到一种点睛之用,沿文化墙拾阶而上,来到大型“下沉式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一琴键状雕塑,寓意上海人民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弹奏出美妙动人的篇章。广场内绿地与铺装相互交织,由卵石和花岗岩拼砌成的铺装,设计成旋涡状,不仅与四面水景相呼应,更寓意上海以无穷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发展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展现恢弘的时代气息。

4.3榉树广场

内置多个带座椅的树池,植物以榉树为主,通过阶梯,为一圆形的亲水平台,中心处设置观景亭(亭子采用古木结构,给人一种最原始古老的气息)。身处景观亭之中,仿佛四面海风吹起,正觉一丝凉意,抬高的榉树广场不仅满足有人的休憩,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之感,正与隔黄浦江相望的“东方明珠”相呼应,更加展现了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国际都市的一个传奇。

4.4 水上景观区

靠近中央景观区的水面上设置5个喷柱,一路沿水面设木栈道、景观桥、置石,用植物组织景观来更好的反应季相变化,营造上海的不同风貌。

4.5安静休憩区

该地块内设置两大休憩区,靠近福民商厦与福佑路之间,游人量较大,设置花架、亭廊和座椅,满足游人休息和观赏美景的功能。福佑路以西有一次路口,沿阶而上为一大型亲水平台,铺装主要以木质和石材为主,铺装内嵌入多种照明射灯,靠近两侧为8个景观灯柱,灯柱四侧内藏射灯,寓意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4.6儿童游戏区

游戏区内设置多种儿童活动设施,如沙坑,滑梯,秋千等,由于古城公园南面为住宅和小商品市场,呈开敞状态,即在此设置一入口,通过一连串的阁、廊、亭等构

第 3 页(共8页)

设 计 构 思

成一组典雅别致的建筑小品(多采用明清时期古典居民式的建筑形式),沿建筑四周广植桃、杏、梅,有如桃园醉歌之意,这样不仅满足游人、居民、小孩休闲和娱乐之意,更添一篇热闹的景象。

4.7其他植物组团

周边其他绿地是根据地形需要进行植物配置,保留安全通道和紧急预留空间,在植物种植方式和铺装上达到美观,因地制宜,满足游人需求。植物造景与园路铺装

本次绿化设计以点、线、面展开,在各入口、区内设置若干个植物小景点,并通过绿色路网将各区内景观串为一体。同时在苑内较大绿地上成片栽植一至二种植物,形成数量上的优势,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植物栽植上考虑高低错落之变化,落叶与常绿的搭配,季相与色彩的变化,疏与密的对比。同时考虑生态效应、多维空间的绿化,包括垂直绿化、门柱的绿化,使整个园区沉浸在绿色之中。种植设计选择造型优美、无毒的植物作为四季花园的绿化素材。根据各苑区的景观特色重点栽植季节性植物,同时又保证各季节的景观需求如:春有竹子、海棠、白玉兰,夏有马褂木、紫薇、栾树,秋有桂花、红枫、三角枫、芙蓉、金钱松、银杏,冬有梅花、腊梅、山茶、罗汉松等能代表个季节特色的绿化植物。经合理配置后,各绿化元素能在最大限度上创造动人的自然之美。

主干道面层采用美国自然美彩色仿石混凝土预制块,各园区内干道以不同的色彩、形状进行区分。铺装用材总的原则要求贴近自然,在各种精致的布局中选用多种材料混用,以营造不同的视觉与肌理效果。园路尽可能采用自然材质,如青石板、毛面花岗岩、卵石、毛石等。

第 4 页(共8页)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占地面积:3.8公顷(38000平方米)

2、建筑总面积:2450平方米

3、建筑占地总面积:2240平方米

4、建筑密度:3.2%

5、水域面积:8810平方米

6、仿古城文化墙面积:990平方米

7、地上停车场面积:850平方米

第 5 页(共8页)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

[1]邹淑珍,陶表红.打造理想的绿色人居环境[J].学术研究,2006,(18):74-75 [2]吴军,李鹏波,杜程,吕晶,韦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3]约翰.O.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0:45.

[4]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1,(5):19-20.

[5]周向频,郑春燕.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6).[6]腾明君,周志翔,岳辉,杨玉萍.低碳园林的生态学途径[J].华中农业大学,2012,28(4).[7]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5-8.

[8]李芸,李静,张浪.低碳园林的营建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9]金云峰,范炜.多重构图—埃斯特别墅园林空间设计[J].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2012,28(6).[10]苗君强.由绿化设计到环境设计的转变[J].油田建设设计,2000,(2):21-22.(3):18-20. [11]白丹,闫煜涛.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硬质材料设计手法初探[J].西北林学,2010,25(1).[12]杨玉萍,周志翔,吴银莲,李景中.近自然园林—现代园林与城市林业的共同追求[J].华中农业大学,2010(7).[13]梅瑶炯,刘定华.论互动园林:趣味交流与自发参与—城市园林的一种预期发展方向[J].上海市园林设计院,2006,22(11).[14]吕子文,方海兰,黄彩娣.美国园林废弃物的处置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2007,23(8).[15]谷云黎.南宁古城园林与城池建设的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2012,28(4).[16]钟巍.浅谈城市中心公署植物配置—以济宁市人民公园为例[J].山东济宁,2011,27(10).[17]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9,25(6).[18]张健健,王晓俊.树城:一个超越常规的公园设计[J].东南大学,2007,22(5).[19]肖笃宁,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系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50~194.[2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64~479.[22]王建伟,魏淑敏,姚瑞,董丹丹.园林空间类型划分及景观感知特征量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2012,27(2).[23]黄祥集,中西方园林风格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2).[24]周维全,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5]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39

第 6 页(共8页)

致 谢

致谢

首先,我要真诚的感谢指导老师郭晓华老师。本设计在选题和完成都是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同时我也深深的感谢这几年来所有代课老师和共处的同学给我的无私的帮助。

在实际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由于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论文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我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和指正。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第 7 页(共8页)

致 谢

附录一:区位分析图 附录二:综合现状分析图 附录三:规划设计构思图 附录四:总平面图 附录五:附录六:附录七:附录八:附录九:附录十: 功能分区图 交通道路分析图 植物配置图 竖向设计图 园林建筑详图 局部效果图

第 8 页(共8页)

下载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梅州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概要)(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