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说课稿
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说课稿
于
一、说教材
(一)本课的编写特点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二)本课编排体例
本课编排体例包括课文、读读想想、读读抄抄、写一写。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恒向整合:本文用精炼的语言,为大家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整个第五单元的教材都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基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纵向整合:一年级上册12课《雨点》、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要下雨了》、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三年级下册《太阳》、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六年级上册《山雨》都是描写的自然景观。
二、说学情
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
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1、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雷雨不同时段的景象。
2、积累拓展,写观察日记。
四、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五、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
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六、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习,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
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课堂的延伸:
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第二篇: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8 雷雨人教新课标
18、雷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教学难点:写观察日记。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类型:精读课。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景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树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
5、分组朗读,师随即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小结归纳:雷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 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蝉叫了,蜘蛛又 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桥小 崔银凤
一、说教材及设计理念
《雷雨》是义务教育新课程部编版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本课教学设计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们“桥小有效教学系列活动之——”导”与“学”的有效融合”为主题,在本堂课我试图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学习本课。
二、说学情
1、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800多个识字量,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的方法,课堂中的识字目标较容易达成。
2、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但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对雷雨的过程观察没有作者这么仔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重难点 : 重点:认识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四、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课文朗读视频,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文本。
指导学生同桌为学习伙伴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课文凝练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最爱发怒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板书课题16.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运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文本)
2、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去掉拼音读词语——读带有生字的句子。(有坡度的设计,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同桌合作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
4、朗读展示
(三)自主品读,感悟雷雨的景象
1、理清课文条理: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指名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导学生读好重点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四)品读积累
1、勾画本课写得特别美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自主品读,以生为本)
2、完成课后第二题,体会加点字的好处。
3、激趣小结:做个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
六:说板书: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本课板书设计比较简单,共有11字。起到一个梳理文章条理,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鹿城小学
胡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雷雨》,我采用的备课方式是图文结构二型,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平台互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雨的一些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
由于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识字。
2、朗读课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是:想象雷雨不同时段的景象。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和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仿佛置身于那场雷雨中。
(二)说学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对这一节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板题。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由于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了讲和听这两个要素)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说课稿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为了让读者们更好地去了解《雷雨》这篇文章,小编特意整理了有关《雷雨》的说课稿供同学们学习。篇1:《雷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篇2:《雷雨》说课稿《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以小组探究活动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直观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发展个性。
【说过程】
第一步“谈话交流,激发兴趣。”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这些画面,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激活,去运用,它就能成为解化和接纳课文语言的精神同化点。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们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雨的特点,孩子们由于对雨非常的了解,所以积极性特别的高,说的也非常的好。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在这步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采用这种追忆式导入,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简单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然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没有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他们有的站在讲台上读,有的站在窗户边读,有的找小伙伴一起读……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性。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组合作,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借助拼音、字形分析、组词……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胆大的孩子带动胆小的孩子,利用“听、评、说”等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学习交流舞台。
第三步“联系生活,发展思维。”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联系生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利用生动的朗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像,再来找一找,说一说,“作者围绕雷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再来感悟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感知后再读课文,学生就能凭借作品语言,去神游自然美景,去聆听狂风暴雨。最后充分的理解文本。
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位,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篇3:《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习,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
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