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

时间:2019-05-14 13: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

第一篇: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奈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别人摇扇我独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古代诗歌喜用数字,有个从少到多,从一般选用到追求神奇效果的使用过程。大体上说,数字入诗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至南北朝,鼎盛于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出现了反复使用数字的诗。描写青年男子思慕爱人的《王风·采葛》,一章比一章夸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语意递增,情感深化,多次运用夸张构筑了深远的意境,使人易诵、乐背,历久不忘,此诗开创了巧用数字之先河。委婉语是先秦著作中常见的重要修辞格,它也反映在《诗经》含数字的诗中,如《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以“百岁”代死后,表达了丧偶的少妇深切思念亡夫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但总的说来,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的诗人尚未能体会到奇妙多变的数字对开拓诗的意境、提高诗的思想性及艺术表现力有重要作用,加之受量词出现晚的制约,数字的自觉

选用并不多。

两汉至南北朝,以数字见新意的诗多了起来。这与诗人注重运用数字有关,也与量词的增多有涉。特别是南北朝时期,量词发展,名量词分工细密,数量增加,超过了前代,而动量词也由新兴渐入成熟。动量词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于是,在这一漫长时代中,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诗作,数词和量词的使用逐渐多了起来,说它们以数为主,以量以辅,融合渗透,合二为一,实不为过。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末段写罗敷夸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不妨说,罗敷有意凭借数量词夸赞了夫婿风华正茂,官位一升再升。夸张铺陈的目的是夸夫不同凡响,才干超群,是数量词诠释了“殊”字的丰富内容,终于灭掉了“使君”的威风,使他溜走了事。我们又自然想到被明代王世贞称之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其诗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渲染了全诗的依恋不舍、缠绵凄凉的悲剧气氛,起到了统摄全诗,导引下文的作用。紧接着,通过刘兰芝向丈夫的诉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夫,心中常苦悲。”由起兴转入铺陈,句句用数,刻画了刘兰芝是位善于纺织裁缝,明诗书达礼乐的妇女形象。曹操的代表作《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又是用饱含血泪的数字真实形象地再现了汉末的社会**,民不聊生的现实。可见,数字在要求形象、精炼的诗句中举足轻重,是其他词类的词不可取代的。

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甚至达到了离开数字便无法成诗的地步。特别是近体诗成熟之后,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柳宗元、张祜、李贺、许浑、杜牧、李商隐等无不是活用数词的高手。为何有唐诗人偏爱数字呢?我们认为这是诗歌本身的需要,更是数词有独特艺术价值造成的。它使数字与修辞水乳交融,互相映衬,共同开掘深化了诗意,使诗作本身产生了超出诗人构思时的艺术感染力。

一、连用性

不难发现,许多唐诗往往会句句用数,或是大多数诗句巧用数字。不少诗人在连续使用数字时表现出的创意、新奇,使数字入诗既能描绘千差万别的景色,又能淋漓尽致地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怀。数字分工不同,且又浑然一体,诗意一以贯之,情感一气呵成。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首直叙其事,直写其情的宫怨诗,只二十个字,却句句有数字。用“三千里”,写宫女离家之远(“故国”是故乡之意,因这首诗是仄起仄收式,故首句第二个字只可用入声字“国”,不可用平声字“乡”)妙龄离乡背井,终生难见亲人,此句点明地点。“二十年”写入宫之久,已人到中年,这句写时间。首联用表空间和时间的数量词极力渲染了地远时久的悲痛氛围,宫女的可怜可悲如在眼前。但诗人的笔触于此未止,又用“一声”、“双泪”将宫女无法控制的泪水直洒寻欢作乐的君王面前,这两个数量词的份量和揭露深度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数量词成了全诗的灵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绝句的代表作。“两个”是点,“一行”为线,“千秋”含史,“万里”写今,景色优美,情绪欢快。若将四个数量词删掉或代之他词,则难免使原诗黯然失色。何也?因为看似平直的数量词隐含着诗人复杂的内心思想活动。尤其是“万里”,点明了安史之乱已平,船只来自万里之遥的东吴,这正是奠定该诗欢快基调的所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四句中三句用数,选用“千里”、“两岸”、“万重”,紧扣了一个“快”字——诗人心中畅快,又写船只飞快。以数抒情,实现了诗人与读者在情感上的直接交流。应该说,数量词是使该诗“行之久远”的重要因素。

至于柳宗元的《江雪》,韵脚虽押入声韵,但即使少年,也能背诵如流,大概与嵌入数量词有很大关系:诗人用“千山”、“万径”作为宏观远景,突出了“孤舟”“独钓”的特写镜头(“孤”“独”在古诗中也属数目字一类),用心品味,还有比数量词勾勒的这一画面更静谧、洁白的吗?刘叉的《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正是靠这把寒光熠烁的“万古刀”折射出诗人侠肝义胆的强烈个性,才使这首抒怀诗也能流传万古。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用几个数量词将日沉月升的大自然美景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给后人以美的享受。

二、可比性

世间人、事、物都有对立面,均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所以汉语中才会有那么多鲜明深刻的反义词。诗歌中恰当地运用数字也会造成强烈的反差,揭示人、事或社会的本质,引人深思,使人难忘。数字的可比性,在唐诗中屡见不鲜。

刘禹锡的《台城》先写六朝皇帝荒淫奢侈,而最甚者当属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楼阁的陈后主:“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次写当年景象繁华的“万户千门”如今变为“野草”,令人怵目惊心。结尾以诗的语言用听觉形象挑明了陈后主亡国的原因——“只缘一曲后庭花”,便毁掉了豪华气派的“万户千门”。“一曲”与前面的三个数量词构成强烈对比,这一巨变,不正是历史上无数惊人相似的缩影吗? 读白居易的诗,常有无数不成诗的感觉。很多诗通过数字的两两对比,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感染力。“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上阳白发人》)。十六岁豆寇年华,六十岁白发垂暮,将十六岁颠倒,时间跨度为四十四年,涵盖了一个靓丽女子的整个青春年华,最宝贵的时光竟断送在深宫中,读至此,能不震撼读者的心灵吗?实是作者有感而发的血泪控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卖炭翁》)。卖炭翁一心希望卖个好价钱,换来的却是宫中多余的无用之物,夺走的是他的活命钱。数量词的对比,引发了读者的深思和愤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杨贵妃的美貌、风度、多情、能歌善舞都融入对比的数字之中了。诗人《买花》中的结尾应是唐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优秀之作:“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花掉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贫富不均,社会矛盾的尖锐,通过田舍翁的感叹,确切地说,是诗人的无限感慨,从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从而实践了作者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三、替代性

数词不同于代词,数词也与修辞中的借代大相径庭。但我们从不少唐诗中,却惊奇地看到数字入诗竟然有替代人的作用,且和修辞中的拟人、拟物或比喻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数字“两”用得极活甚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身着荷叶一样的绿罗裙,臵身田田荷叶中,诗人先描写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美境,令人惊叹的是第二句的“两”字,它描绘了荷花似青春少女那样鲜艳娇美,而少女的脸庞又如荷花那般红润艳丽,人花难辨,融为一体。一个“两”字既替代了荷花,又暗指了少女,拟人、拟物糅合交错,使整首诗充满了青春活力。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是妙用“两”字、独具匠心的数字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先用“众”、“孤”两个数字极力渲染了一个静的世界,仿佛世上只剩下诗人了,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赋予了敬亭山以生命和感情。“只”虽不是数字,但此处含有“一”的意思。只有这座山脉脉含情地望着作者,诗人喜爱大山,大山钟情诗人,这拟人手法的高超运用,是因为选择了具有替代作用的数字“两”的缘故。

诗仙的另一首名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也是诗人一人,独酌无亲,冷清寂寞,突发奇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连同明月、人影化成三人,与上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以拟人辞格,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场面写活了。

四、夸饰性

赵克勤先生认为,“夸张”是故意渲染以唤起注意,而诗歌是最需要“渲染”的一种文学体裁,数字的灵活运用自然成了承担这一要求的载体。数字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形似”而创造出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寓情理之中的“神似”的境界,令人信服。运用数字,只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1〕(《夸饰》),便可成“百”上“千”地夸张,以求达到艺术的真实。这便是“辞虽已甚,其义无害。”〔1〕(《夸饰》)唐代诗人充分利用数字的艺术作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并成为后人借鉴的典范。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一个“挂”字,似无形的巨手,将硕大的白练高高挑于山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之猛之高之响,惊心动魄,壮观至极。最后,又用数量词再次将夸张推向极致,这飞腾的瀑布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凌空而落?这首深深烙印在读者心田的山水诗,数字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则以数字重重地凝聚了一个“愁”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染白霜。”诗人有以山写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而李白的愁无尽无休,如何来写?他别出心裁,竟以“三千丈”之长的白发喻愁,极言愁之深重,他用艺术的真实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把诗的基础和灵魂——感情,做了最大的渲染,自然而然引起了读者的深刻同情——为才华横溢的诗人长期受压抑排挤而愤愤不平!诗仙之名已含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李白善用夸张又是构成这种色彩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极能表现他个性的咏酒诗,不少诗中借数量词塑造了诗人的高大形象,抒豪情,展壮志,痛快淋漓,其代表作当属脍炙人口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诗中善用数字夸张者众多,唐代之后常有人不解夸张的用意,而是用生活的真实去衡量艺术的真实,对唐人的数字夸张诗篇多有微辞。杜甫的《古柏行》,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两句,作者歌咏夔州诸葛亮庙的古柏树,以“四十围”极言其大,用“两千尺”极言其高,意在以古柏的高大象征孔明人格的伟大。如果机械地计算古柏的“四十围”和“二千尺”,讥讽杜甫写得不合情理,这是不懂艺术的表现。可见,杜诗运用夸张,并没脱离树大树高的原有基础。正如王国维所言:“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2〕杜甫的诗句不正反映了诗人是理想家兼写实家吗?

五、对称性

近体诗在格律上的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中间两联一般要用对仗。对仗不仅使律诗的形式美观,雅俗共赏,而且在内容上又呼应渗透,使诗意更加深沉,是诗人刻意追求的重要辞格。选用数字嵌入对偶句中,在律诗中俯拾即是,作用非常。前面所举例诗,有不少是数字对偶句。以下诗篇,也十分典型。

被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誉为古今七律之冠的《登高》,首联和颔联极力描绘浓郁的秋日,铸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颈联中的数量词却是全诗的中流砥柱。全诗在谋篇、造句、炼字上,超凡奇特,尤以颈联为最。一些诗评家和注者已指出该联有八层意思:“万里”,地隔遥远;“悲秋”,时序凄凉;“作客”,羁留他乡;“常作客”,羁旅长久;“百年”,已至晚年;“多病”体弱难支;“登台”,遥望故土;“独登台”,没有亲朋。但对仗极工的八层意思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以“万里”统领全联,“百年”又带起全句。扩而大之,这两个极平常的数量词是全诗之总纲,所有句、词以它为核心精心选择、造句。诗人抓准了登高时自身最重要的两点:“万里”——远离故土;“百年”——人到暮年。正因如此,时值秋日,才有“悲秋”之感;客居他乡,才有“作客”之语,而以“常”字冠之,足见经常飘泊,使人自然想起“客舍似家家似寄”的诗句。这几层意思都是由“万里”而生,是对“万里”的有机补充。依此分析,“多病”、“独登台”也是紧紧围绕“百年”来写的。首联和颔联是客居他乡的秋景,尾联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百年”寓意的延伸,如果说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那么,对仗的数量词则是夺冠的基石。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诗气势磅礴,读之如身临其境,胸襟顿开。结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典型的流水对,语言朴实,却富于只有登高才可望远的哲理,而这一哲理又是靠表达远望和登高的数量词展现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首联起句不凡,数量词相对,又与互文并用,使意境无限阔大。颔联转向特写:一夜山雨,百泉飞泻,景象秀美,令人神往。两联中四用数量词起到了视点由远及近,意境由宏大深远而清晰具体的奇特作用。常被人援引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仅对句工整,而且两个数量词如一木顶千斤,使诗句神完气足。“千帆过”,写足气势;“万木春”,写够精神。

以上简述,剖析了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说明了巧用数字有利于言志、抒情、绘景、状物,因此数字成为诗人笔下的常客,诗中的珍品,这便是众多含数字的古诗久传不衰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衬托、谐音、细节描写。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边塞诗

边塞诗词鉴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似乎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鉴赏这类诗作还值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例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篇中反映的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 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2.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咏物感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

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

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蝉 骆 宾 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三)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方法。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特点 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怀,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实战演练: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田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表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四)征战边塞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例如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七)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第三篇:古代诗歌中的常用词

名词:

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宫廷。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蓬瀛:指蓬莱仙境。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锦字:代指书信。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泛指服装、行装。方言。指体貌风度。

青蘋: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斗时新:趁时新。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季节时令词:

元夜、上元:即元宵节。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玄鸟:燕子。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来,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丰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时以乐律与时令相配,青律为春天之乐律。迟日:春日。更阑:夜深。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落梅天:指五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故叫端五。午,属十二支,农历十一月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称。

五、午同间,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还有午日节、地腊节、天中节等名称,它的由来说法有,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第二,图腾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夏至说。认为,端午节起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我国农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为四季。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中的秋季。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古时候因人们把每季的三个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长至、迎长:冬至日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宋人习惯称冬至为长至。又称迎长。

宜冬:古代妇女每当立春、冬至来临,就在头饰上书写宜春或宜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特指形容词:

绿鬓朱颜:少年。年少傅粉:白面少年。

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沉鱼落雁:形容绝色美女,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语出《庄子.齐物论》。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儿羞愧,令月亮躲藏。语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豆蔻年华:比喻未出嫁的少女。豆蔻,多年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尚未大开者,人称含胎花,故以此借喻未出嫁的少女。垂杨双髻: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鹤发童颜:比喻老年人气色好,精神旺盛。

笄岁、笄年:古代女子到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笄,簪子。满搦:一把可以握持。搦:握持。形容女子细腰。

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道家装束:《旧五代史.王衍传》:“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雾,望之若神仙。”

龟鹤仙人:长生不老的神仙,或比喻长寿老人。

蕊珠宫:又称“蕊宫”、“珠宫”,道家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一霎:一向、一晌,都是片刻的意思。逡巡:顷刻、不一会儿。少留:少顷、片刻。恁时:那时。

玉走金飞:言日月运行迅速,光阴过得很快。玉:玉兔,代指月亮。古神话里有三足鸟,称金乌,后人用金乌代指太阳。

兔走乌飞:言时光流逝。兔:代指月亮,乌:代指太阳。金乌玉兔:太阳月亮。犹言金梭银梭。

星霜风露:星霜,星星一岁一周转,霜露因时而降,故而借指岁月;风露,比喻世事。见于晏殊词《拂霓裳.乐秋天》句:“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星霜,也可借喻白发。残点:残更。

泪阑干:泪纵横。阑珊:夜将尽。

曙河低:天将明时银河移低。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经年价:过了一年光景或数年光景。风花雪月柳竹梅雁常用代词: 东君、青帝:春天之神。

芰荷、芙蓉:都是荷花别名。芰荷:出水的菱与荷。宿蕊:昨夜开的荷花。

斗攒:纷纷簇聚在一起。形容荷花等簇聚形态。莲菂:莲子。菂:古莲。青房、莲房:指莲蓬。玉池:荷塘的美称。泪脸:比喻雨后荷花。绿扇、绿云:比喻荷叶。

红脸绿腰:写荷花的红花绿茎。荷花娇语:李白《渌水曲》:“荷花欲娇语,愁煞荡舟人。”

盘心珍珠:比喻露水沾满荷花心如珍珠。见于晏殊《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词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状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和风、暄风:春风。蘋风:清风。催花雨:春雨。

花信、花期:春花开时,有风应期而来,称为花信或花信风。将男子春至初夏,自小寒至谷雨,五日一番风信。王逵《蠡海集.气候类》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於梅花,终于楝花。金风:秋风。

金英:菊花别名。楚兰:兰花。水仙:水中神仙,或谓伍子胥所化,或谓屈原所化。洞府、水府,水神所辖,水中仙境。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是后羿之妻,因偷窃长生不死之药奔月。天边桂:代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玉钩:喻指弯月。

月华:月光,亦可代指月亮。

凉蟾、银蟾:冷月。传说月亮中蟾蜍,故而用作月亮的代称。素娥:嫦娥别称,也是月亮的代称。

弯环:形容新月弯曲如眉。晏几道词句:“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月宫折桂为登科高举之典。现今也常用来比喻难度极大的考试。

蟾宫第一枝:即指月宫里的桂枝。

仙花解语: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元宝遗事》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春柳能眠:形容春柳的柔垂。又,传说汉苑中有柳树,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卧。

雨条:形同细雨的柳丝。烟叶:浓密如烟云的树叶。

雁字:雁飞成行,似人字行,故称雁字。春梦秋云: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情事典故、乐舞器乐:

汉渚星桥:指郑交甫在汉水遇到神女之事。典自《韩诗外传》,古代传说,郑交甫在汉水边遇见神女,请求神女解玉佩赠给他,当他得到玉佩放置怀中时,转眼之间,玉佩和神女都不见了。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

绝樱、掷果:指游人不拘常礼、纵情欢乐的风流韵事。绝樱:出自汉刘向《说苑.复恩》:“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拉】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扯断】其冠缨【帽带子】,告王曰:„趣火来上,视绝樱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掷果:指男女嬉戏逗闹。《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掷之以果,遂满载而归。” 潘令闲眠:潘令,即西晋著名诗人和美男子潘岳。《晋书.潘岳传》:“岳才名冠世,为众所嫉,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二郁郁不得志。…..即仕官不达,乃作《闲居赋》。于是退而居于洛之涘。” 楚竹惊鸾:《列女传》载萧史教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作凤鸣,后二人随凤凰仙去,又载周宣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后世随以惊鸾、鸣凤成笙箫等乐器音声。貌比潘安、才比子建:潘安指西晋潘岳,子建指三国魏曹植。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潘岳此人可称“才貌双全”,而民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貌。“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

绿绮、焦尾:古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秦筝:相传为秦蒙恬所造,其声哀怨。

秦筝起雁:筝柱斜列如雁行,故又名雁柱。雁飞,即指弹筝。凤竹鸾丝:指丝竹乐器。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或歌唱技巧高超。见于《列子.汤问篇》“薛谭学讴于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云回一曲:形容歌声美妙。

仙歌绕梁:比喻音乐美妙悠扬,使人久久而不忘。急管繁弦:节奏急促、音色丰富而欢快的美妙乐曲。

清歌妙舞:比喻美妙歌舞和演奏精湛的乐曲。见于晏殊词《望仙门.玉露金风月正圆》。

比目鱼:鲽鱼。传说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比喻男女情好不离。语出《尔雅.释地》。

鸾胶、续弦胶,连金泥:《海内十洲记》载西海中央之凤麟洲上多凤麟,仙家煮凤啄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为之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又称鸾胶。唐代刘兼《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长。”

独醒人:语出《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见于晋刘伶《酒德颂》。

情思心绪摹状抒情词: 方寸:心。一寸:寸心。乞与:给予、赐予。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直千斤:直,通“值”。价值千金。莫待:不要等到。约略:大概、大约。底事:何事,为何。

争奈:怎奈。争得:怎得。争如:恰如、正像。争似:怎如、不如。偏觉:最觉。就中:其中。

无憀:无聊。无据:犹言不定。无端:无情无绪。端的:到底、确实。疑怪:怪道。

抵死:老是、总是。或作终究、偏要。

元是:原是。遮莫:拼着、任凭。容易:轻易。惺忪:轻快灵活。取次:任意,随便。

可奈:无奈,无可奈何。无那:无可奈何。无计那:无可奈何。相看【kan平声,刊】:互相厮守。只是:总是、尽是。加意、着意:特意。总把:纵然、即使。思量:思念。

依约:依稀、仿佛。

拚作:情愿作为….。晏殊词《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拚却:甘愿、不惜。销得:值得。禁得:经得住。谩成:空成。谩道:莫道。慢由:任由。

剩呼:尽呼,都叫来。

向道:追述说。向,从前、过去。却回头:还回头。

未消得:抵不上、抵不得。甚时向:什么时候。天意与:天生就。

怨月愁烟:形容愁怨之情的深长。

闲役梦魂:空牵梦魂。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役梦魂来去。” 依约:仿佛、依稀。谁信道:谁料到。生憎:偏憎、最恨。

阿谁心绪:谁有这般心情。阿谁:何人。

心期:|心愿。亦可引申为心中期许、中意之人。心仪:惊鸿:比喻钦慕所恋之人。心素:内心的情愫。

千尺游丝:比喻情愫的缠绵。

藕断丝连:比喻情人关系明断暗恋的暧昧状态。分付:交付,流露、呈现。个人:那人

等闲:随便,轻易。者番:这回。销魂:伤神。

相於:相亲相厚。

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也作“销魂”。空肠断:形容声音凄婉。

断肠声: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之声。

谩消魂:谩:徒然。消魂:极度悲伤、愁苦。晏殊词《山亭柳.家住西秦》“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女性常用词:

紫檀心:芳心。紫檀,常绿乔木,有香气。兰心蕙性:以兰草比喻女子美好的心地品格。

水沉香:常绿乔木,其心材为著名的熏香料,又名沉香、沉水香。越女:原指越地美女,后泛指美女。翠黛、翠袖:借指女子。

拾翠:代指女子春日的嬉游。踏青:春游。

闲敲玉蹬:意谓骑马闲游。心织藕丝,烟水隔别:前句比喻相思之情的郁结,后句比喻别后相思被烟水隔绝。剪翠妆红:言女子画眉施粉。眉沁绿:以黛画眉。金闺:女子闺阁。敛黛:皱眉。

颦眉:紧皱的眉头。

攒眉:皱眉,表示哀愁。双翠:双眉。

云髻:女子发髻如云。翠娥:美人之眉。啼红:女子流泪。

玉著:比喻眼泪像玉制的筷子。晚奁【lian连】:晚间的梳妆。娇波:美目。

鬓蝉:鬓发疏制成蝉翼的样子。晓莺:比喻歌声之清润宛转。靓妆:美丽的装扮。

罗胜:古代妇女的头饰,以罗帛制成。春葱:比喻女子手指细嫩如葱。纤纤玉:比喻女子双手细白如玉。

远山、露莲:比喻女子面容姣好,面如荷花。《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春柳:比喻舞姿婀娜轻盈。

回雪袖:形容女子舞姿若雪花飘拂。萧娘:《南史.梁宗室传上》载:萧宏,貌美人柔懦,北魏称之为萧娘。后世泛指美貌多情女子。

天外行云:即远山眉。

山翠浅:比喻黛眉浅淡如远山,即远山眉。眼约:眉目传情通意。画罗衣:舞衣。

鲛绡:丝织的绢帕。

临鸾:对着梳妆镜。鸾,指饰有鸾鸟图案的镜子。秦娥:古代善歌者。霓裳:1.以霓虹制作的衣裳,古人认为仙人穿这样的衣裳,故而常以此比喻仙人;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2.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原名《婆罗门》。传说唐玄宗游月宫,闻仙乐,默记其音,归而作此曲。杨贵妃善舞霓裳羽衣舞。红绡:唐裴铏《传奇》集中《昆仑奴》载,大历年中,崔生与勋臣家歌舞妓女红绡相爱,昆仑奴摩勒背负崔生与红绡出逃,促成二人结合。青娥、蛾眉、姝丽:美貌女子,或可代指舞女。

章台柳:唐韩翃有姬柳氏﹐以艳丽称。韩获选上第归家省亲;柳留居长安﹐安史乱起﹐出家为尼。后韩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书记﹐使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为蕃将沙咤利所劫﹐侯希逸部将许俊以计夺还归韩。见唐许尧佐《柳氏传》。后以“章台柳”形容窈窕美丽的女子。旧时章台柳也用以妓院等地的代称。青楼:本指贵家闺阁,后世多用来泛指妓院。秦楼:妓院。妓女居处统称为秦楼。

谢女:旧注专指晋代才女谢道蕴,唐诗中有称妓女为谢女者,大抵因谢安石崇蓄妓而起,始称谢女,继则改称谢女,变为歌楼妓女的泛称。谢娘:泛指妓女。花柳:暗喻妓女。

玉楼:仙人居所,或指华贵的阁楼。

飞琼:仙女。许飞琼。见于《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 庭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容,将以遗所思。”后世多用来暗喻闺怨情思。海棠珠缀一重重:暗喻佳人梦中啼泪。女真:女仙。即女道士。

玉真:女仙,亦有代指歌妓舞女。

十样宫眉:相传唐玄宗曾令画工作《十眉图》,见唐张泌《状楼记》。十眉分别为:鸳鸯、小山【远山】、五岳、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

酒宴常用词:

千春:指年寿,即千年。长年:长寿。

月中仙人、月中人:寿翁,即老寿星。辰星:老人星。《后汉书.天文志》:“老人星曰南极。” 当年、盛年:指正当花盛之时。

谢家:本指南朝谢安家族,世居高位。后借指名门世家。觥船:外形似船的大酒杯。觥杯:大酒杯。

觥筹:酒杯和酒筹,行酒记数的器具。玉卮、玉钟:玉制的酒杯。金船:大酒杯。

玉液、琼浆、仙露、流霞:都是美酒的美誉。滟滟金:指金黄色的酒浆。榴花满盏:形容酒色之美。

象筵、綺筵、玳筵:豪华的筵席。芳筵:代指高雅的酒宴盛会。尊前:酒宴。酒席上。宿酒:昨夜之醉,隔夜犹存的醉意。渌酒:清酒。

疏狂:狂放不羁。

莫辞频:不要频频告辞欲去。伊行:你这里。

祖席: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曰祖席。

长亭:秦汉时代十里设置一亭,亦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以及饯别之处。殢酒:病酒,为酒所困。

第四篇:数字诗歌

数字诗歌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清代陈沆: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题秋江独钓图》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也擅做数字诗,尤其偏爱“一”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抹黄叶一僧归。连用十个“一”字不嫌累赘,且意境悠远。无独有偶的是还有一首清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作者,纪晓岚)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作者,郑板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宋代理学家邵康

一、数字入诗例说

1.“一至十”入诗

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有一首题名为《山村》的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此诗一直被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诗,如今,读者可以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找到它。此诗妙在依次在诗中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虽然全诗总共才20个字,所用数字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不愧为一首幼儿数数(shǔ shù)、识字等启蒙教育的佳作。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693~1765,郑燮,字克柔)有一首题名为《咏雪》的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关于此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虽诗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此诗用“一到十乃至无数”,真切地描绘出雪花飘飞的情景。而末尾一句,画龙点睛,令人神往。板桥先生还有一首题名为《咏竹》的诗: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数字的魅力在此呈现。又传,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偶见一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幅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郑板桥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等。众吏问何故,郑板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少十即少食;横批南北即是没东西呀。数字的妙用何其有趣!

明代作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500~1582)有一首咏夜景的诗: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此乃作者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的诗。诗中数字从大到小,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作者让数字披上文学的外衣,诗化了的形象显出别致的情趣。

据说明朝才子李调元(1734~1802,字美堂,号雨村),曾与苏杭六位才子月夜游玩于西湖,众才子欲一试李的才华,要李即席作诗一首,但要从小到大,把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嵌入诗中。才思敏捷的李调元沉思片刻,即吟到:“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才子们听后,又要李把数字按从大到小的次序再作一首。李才知众人又故意为难之意,便打算羞辱他们一番。便问到:“今日是十几?”答日:“十九。”李于是便朗声道:“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且不管故事真与假,能把“一至十”十个数字巧妙的融入诗中,本身就很有意思了。

2.“一”字诗

在数字入诗的佳作中,有一组诗更是特别,其间反复使用数字“一”,读来别有趣味。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生卒年月不详)写过一首“一”字诗,诗道: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僧人晚归图。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连用十个一字,却无累赘之感。文句清爽,朗朗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并将人物心态写得活灵活现。

现代诗人流沙河也曾作过一首以“一”字贯串全篇的《重逢》:“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诗中巧妙而传神地描绘出人们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与“一字诗”类似的还有“半字诗”,明代诗人梅鼎祚(1549~1615)写过一首句句不离“半”字的诗:“半水半烟箸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xiàn)人家”。全诗二十四个字,句句不离“半”字,意境奇妙,描绘出一幅朦胧迷离的烟雨春景图。

3.融数字与运算为一体的诗歌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对联中,一些融数字与运算为一体的数字诗、数字联,更是趣味横生。比如: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此诗传说为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所作。不仅遣词造句巧,而且还有数学运算在内:上联“千”是“五百”的二倍;下联“两”也是”一个”的二倍。特别是“人间天上两蝉娟”一句,想像奇特,堪称传世绝句。

类似的如: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此联勾出一幅月夜星雁图,其中数字,揉进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两倍: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下面这幅庆贺乾隆皇帝五十岁的寿联,相传为纪晓岚所作,以巧嵌数目字见功夫。

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此联的下联中,“五十年”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即为万年,寓万寿之意,且上下联首尾分别重复,实乃巧思佳联。

再如,相传明代才子伦文叙(公元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曾为苏东坡的《百鸟归巢图》配诗: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诗是为《百鸟归巢图》所作,可诗中看不出有100只鸟,数字的奥妙就在于此。且看:1+1+3×4+5×6+7×8=100,真是让人拍手叫绝。这是巧合,还是诗人的有意为之?

第五篇: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诗歌鉴赏资料

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菊:隐逸 高洁 脱俗 岁寒三友(松、竹、梅):同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兰:高洁 萍、芭蕉:前途迷茫、漂泊不定 思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高洁的情操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夏蝉:宁静(方闻蝉声)

秋蝉:悲凉 象征着亡国遗民的悲惨命运 品行高洁 燕: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诗歌鉴赏资料

意象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天体、气象、时间、水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愁绪 思乡、思亲 时间、空间 爱情(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5、器物类:

玉:高洁 旧地重游 脱俗

诗歌鉴赏资料

意象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镜:年华易逝 落魄衰老 船:(1)漂泊。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自由。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6、颜色类:

颜色:大自然的美丽 / 乐景写哀情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绿:希望 活力 和平紫:高贵 神秘

诗歌鉴赏资料

意象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山林”和“宫阙”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下载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古诗词鉴赏期末作业 班级:历史091 姓名:徐艳秋 学号:2009043016 《诗词鉴赏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2、分析古诗的意境 3、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古代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意象 一、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1.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

    古代诗歌(推荐五篇)

    古代诗歌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