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妮日记发言稿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2班的老师。前面的老师和同学向大家推荐了3本很有意思的图书,下面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
我推荐的是一本适合四五年级学生看的书——《安妮日记》。这本书是我的表妹的,她今年和你们一样读四年级,当她看完《安妮日记》后,她告诉我这本书看得让人心疼。于是受她的影响我也读起了《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15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朗克的作品。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日记本,后来成了安妮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安妮给它取名叫“吉蒂”。在日记本里记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安妮弗朗克随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阁的楼上,他们在“秘密后屋”25个月的生活。
这本书看完让我泪流不停,但是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悟。我想把安妮在日记里的一句话告诉大家:“我也常常低落,但从未绝望,我把躲藏的日子看作是有趣的冒险,是美丽的开端。”
安妮弗朗克被世界人民称作“永远的天使”,想知道我们的天使在她的日记本里写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安妮日记》吧!
真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书香的清晨,在接下去的每一天里,愿你我都与书为友,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第二篇:安妮日记
坚强与光明
——读《安妮日记》有感
13~15岁的我们正值花季年龄。快乐地过每一天,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不用担心是否有人闯进来,把老师抓走;不用担心是否在书声琅琅时,有子弹从学校上空投下来;不用担心,因为战争我们要流离失所。但上个世纪的孩子就没我们那么幸运。
安妮,身处二战时期的花季少女因为法西斯的迫害,只能和家人躲在父亲公司的密室里。在不能见阳光,不能听雨声,只能在夜深人静是偷偷看窗外的月光的密室里过了25个月。和她陪伴的只有一本日记——Kitty,她承载了许多,安妮的心情:恐慌,快乐,渴望,彷徨;安妮的成长:对自己、对世界、对大人的看法。对于安妮她是最忠实、最了解她的朋友。对于我们,她是一本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
安妮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而绝望,她依然阳光。窗外,闷热,弥漫着死亡气息的街道,擦身而过一张张平静却隐藏着惊慌的脸。窗内,死寂,弥漫着担心气息,互相对视一张张恐慌却透显从容的脸。安妮静静地坐在窗前,平淡从容的书写下内心的汹涌澎湃。恐慌与从容,死亡与生存,在生与死的面前,安妮没有逃避,她平静地面对。静思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体会过当时的背景,在一些小问题上被打倒,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我想我们要快乐地正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微笑地去面对。
我想到了60多年前,中国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像我们一样年纪的,或比我们还要小的孩子都拿起了红缨枪把矛头对向了侵略者。那时,中国人民也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但人民没有放弃,领导者没有放弃,这就是中华之魂。在那时涌现了江姐、小兵张嘎、董存瑞、黄继光一批革命先烈,都值得纪念。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比同龄的人成熟、了解、思考地更深,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的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在,微笑在,坚强在,阳光在。所以我们的心中也要住一个安妮小人。
何一鸣
第三篇: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第四篇: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花季,多么美好灿烂的季节啊!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眼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得到来自爸爸妈妈那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还有同学间那浓浓的友谊,你们多幸福啊!
有一个花季女孩,她和你们的年龄相仿,却很不幸,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
图片中的这个花季女孩,名叫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爸爸是一位商人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妈妈和姐姐。她的童年很幸福,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1937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中的这个男子就是德国当时最高领导者,而他是一个热衷于战争的狂热分子,是他掀起了灭绝犹太人的运动,纳粹警察全城逮捕犹太人,把他们投入恐怖的集中营里,毒气实验,大屠杀无处不在,大街上横尸遍野,满目疮痍。为了躲避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犹太人能逃的设法逃亡,逃不了的有的选择死―全家自杀,有的选择藏匿,安妮一家选择了后者。安妮的爸爸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家公司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子里,还邀请了同样是犹太人的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
这就是他们藏身的密室,这里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被钉上了木板或是拉上了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是邻居察觉。仅仅晚上他们才能自由活动,开一点窗户透透气。这里的生活是极其烦躁和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有的是饥饿,恐惧和病痛的折磨。同样是花季的你们,可以在阳光下玩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安妮花季最重要的两年却是在密室度过的,在这里,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心中的苦闷烦恼,对自由的渴望,对战争的思考与谴责都写进了这本日记。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妮的文字,走进她的生活,去倾听她在黑暗中的诉说: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外面的情况真可怕。白天黑夜都有可怜的人被抓走,家庭被拆散,孩子们放学回家,父母已不见踪影;女人买东西回来,家已被查封,家人已消失。每天夜里有几百架飞机飞过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到处都是死亡。孩子们冒着爆炸后的浓烟在瓦砾堆里寻找他们死去的父母,哭泣声,哀嚎声,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整个地球都在进行战争。这就是战争,走近它,看看有多少人惨遭不幸。。
1943年10月29日星期五
空气是如此压抑,令人昏昏欲睡,沉得像铅一样。外面听不到一声鸟叫,我从一个房间溜达到另一个房间,再从楼下溜达到楼上,就像一只被残忍地剪掉了翅膀的鸟,在一片漆黑中徒劳地碰撞着笼子上的栅栏。“安妮,走出去,笑一笑,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一个声音总在我心里高喊,但我甚至连反应的热情都没有了。我只会跑到沙发椅上睡下,好让时间跑得更快一些,还有那种死寂和恐惧,因为实在找不到制服它们的办法。
是啊,黑暗中的人,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阳光,为什么要战争?同学们你们在心里和老师一起读读安妮的呐喊。。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打仗到底有什么用处?大家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破坏和毁灭?”为什么还要制造那么多庞大的飞机,更重的炸弹?为什么每天要把那么多钱花在战争上?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饿死,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有吃不掉的东西搁在那儿烂掉?噢,为什么人们如此疯狂?
是啊,有多少和安妮一样的身处黑暗的人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安妮日记》从1942年7月6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没有任何征兆,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所有的人,把他们投入到集中营里,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战争即将结束前夕,然而不幸的是胜利和黎明对于安妮一家人还是来得太晚了!安妮,妈妈和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留下了这本对二战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安妮日记》.今天,我们阅读《安妮日记》,不仅可以读到战争,历史,种族迫害,可以从书中感受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积极的态度。现在这本书在全世界已经有了五十多种文字的版本,有多少同龄的孩子在阅读它,他们喜欢安妮,喜欢她在逆境中满怀理想,不屈服,不气馁的精神。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读完的感想。是的,多么勇敢坚强的安妮,今天老师这短短的十分钟也许只是个开始,密室里的生活到底什么样?是什么让她这么坚强?想知道更多的,就请大家走进《安妮日记》吧!谢谢!
第五篇: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一个平凡的女孩的遭遇却不平凡,虽然拥有同样遭遇的人有很多,但是安妮不同,她把每天的生活变成一片日记,她有书写来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一个13岁的平凡女孩就因为她是一个犹太人而遭到低人一等的不公平对待。在那次惨绝人寰的战争当中,无数人民受困,特别是犹太人,一个个被抓去或被暗杀,安妮一家和另外几个犹太人逃到了一个密室,每天的饭菜都差不多,决不能踏出密室一步,连用水和上厕所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生活没有自由,正是一名花季少女有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却被关在这处狭小的空间里。
虽然不能自由的活动,但她在那里思考了很多,思考了男女平等问题、自然、宗教等等,渐渐脱去了稚气变成了一位成熟的少女,这位少女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虽然这理想在当时显得那么脆弱,像光彩的泡沫,但是灾难挡不住,她去追求梦想在空余时她也会看一些书,练习速写。他们每天只能靠收音机和报纸来了解外面的信息。有些消息使她振奋,但又时常有消息使他们高兴的心情一下了跌到底谷。
周围全是炮火声,这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每个人对死亡的恐惧不同,但不管有多不同,最终他们还是被发现了,他们被分为男女关系关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在纳粹集中营到处都是死人散发出来的臭叶,这并没有让安妮绝望,安妮在日记中写:“我仰望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这样一名如花少女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闭上双眼时,她离她16岁的生日还有3个月。如果是另一位平凡少女在这个战火蔓延的时代,身居密室的少女会像安妮一样吗?说实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像安妮一样坚强,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继续学习,追求梦想,还能思考人生,在阅读《安妮日记》这本书时我总会不时的潸然泪下,比较我们的生活,于她相比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这和平的生活。安妮的日记是幸免遇难的父亲整理后出版的,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55种文字,发行三千万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不仅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苦,更体现了安妮的优秀品质。
安妮写过一句话:“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首”,她的愿望终有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感动和启发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