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占地约三百五十公顷,相当于8个紫禁城那么大。它将中外风景名胜融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收藏着历代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世界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美丽,曾让许多国家“眼红”。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宏伟建筑,却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洗劫,不仅掠走了能带走的宝物,还肆意破坏他们抢不走的宝物,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居然燃起熊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烧毁了几千年的中华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读到这儿,我不禁为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感到愤怒。这些人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但圆明园的毁灭,给我更多的是深思。按理说,人多力量大,就算宝物都被抢走了,也不至于让圆明园烧毁吧。可大家能想到清政府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吗?就是在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期间,当时治理清朝的同治皇帝竟然还好意思带着他的妃子宫女和贴身侍卫舒舒服服地在承德避暑山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清政府是在太腐败无能,那难道真的没有人想保护圆明园吗?有,但可惜当时的老百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人没有爱国意识,从而导致意见不统一,人们不能团结一心。
这篇文使我想起了毛主席“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是啊,落后了,就要随他人杀剐,受别人的侮辱和欺凌。虽然中国现在已傲然挺立于世界东方,自己当家作主,是一头已醒的、不再沉睡的雄狮,但我们仍必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仔仔细细预习,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后要细心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尽一份力,成为真正的爱国志士!
第二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树立了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志向。
周总理10岁那年,因为家里十分贫困,所以跟着伯父来到县城读书,但伯父却神秘地告诉他不要去租界,那儿危险。可这话却引起了小恩来的好奇心。他在租界看到了一幕可怕的事儿:洋鬼子们将一位妇女给杀害了。原来,洋人们仗着我们中国人软弱无能,乱砍乱杀,欺负我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小恩来暗下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一次,校长来到小恩来班上,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呢?”同学们有的为挣钱,有的为做官,都是为自己而读书,只有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想:正是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这样远大的理想,才使他后来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成为新中国的总理,成为一代伟人。
我还知道还有很多伟人,例如毛主席、朱德等都是从小树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而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伟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不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呢?我想绝对是应该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同学有目标,有理想,他们能自觉地守纪律,好好学习;而有的同学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整天只知道在学校玩,白白地浪费时间。
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理想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吧。
第三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12月13日国祭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在日寇军刀下那300000遇难同胞的日子。其实,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屠杀的同胞远不止这些,有上千万冤魂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学完了文《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文中讲了周恩来十二岁那年,中国正是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东北的时候。周恩来到东北的伯伯家学习,他的大伯不让他到热闹的租界地,周恩问什么不能去,他大伯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后来周恩来闯进租界,目睹了百姓惨遭欺凌的惨状后,才真正明白了大伯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于是周恩来便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这篇文告诉了我们: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要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目标。我们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能只限于能够生活。
我的读书志向是“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因为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不够安全。比如我们的东海、南海都有很多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早日使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富强,让那些对我们领土垂涎三尺的国家不敢有非分之想!
第四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第一小学五年二班张雨希
qq邮箱: 2320517663@qq.com
指导教师:赵红丽
今天我读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真应该向周总理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长大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现在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国泰民安。不用操心国家父母的事情。而周总理学习时并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读后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他却能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中学习。正因为周总理有远大的志向,所以才有了中国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和现在幸福的生活。
读了周总理的故事,我想,我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好文化知识。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同时也应该多读一些自然科学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可以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也要向周总理一样,从现在起努力刻苦地学习。把自己的优点放到极限,把缺点避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好本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是介绍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是为什么而读书的,有的同学答:“为长大后赚钱而读书”。有的答:“为帮爸爸工作而读书”。有的答:“为识字而读书”。„„他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是都老师遥遥了头,当他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这只是短短一句子,但是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和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老师听了他的回答,真是赞叹不已,老师想: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这么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不敢有梦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他们的梦想。梦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梦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梦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
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过地狱般的历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沁出鲜血的双手,才能奏出天籁的乐章;只有经过努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我一定要读好书,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等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