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及
第一篇: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全国一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中国青年报曹林)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
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1200字)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华
▼
第三篇: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老师命制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黑衣男”的正义可以更具温情(欧阳国胜)
男子地铁车厢内随地吐痰遭一女士指责后,反而用污言秽语辱骂,连身边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顾及,终被黑衣壮汉踢脚教训。事件发生后,义愤填膺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之。但无论何种反应,都意味着正义尚在、公道犹存。这正是这件事让人欣慰的地方,让人能触摸到人性温暖的地方。
按理,出脚伤人,以暴制暴等反文明的行为总是不对的,但民调显示,认为“黑衣男”该踢的占七成,原因就在于“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至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轻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内可控范围下且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概念厘定与概念区分)为什么说“黑衣男”的“暴”是具有公道色彩的呢?在近于失控的情况下,面对一个基本素养严重缺少又无法明理的人,道德约束乏力,法制管教艰难,选择“暂时性轻暴力”可能是“吐痰男”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路径,这可能正适合他当下的认知水平。“黑衣男”暴力的动机是想控制局势,结果也达到了目的;程度上有分寸,那一脚的效力连轻伤的级别都达不到,且毫无穷追猛打之势,旨在局势的掌控,所以,尽管这种具有正义色彩的暴力依然是反文明的,不能被提出和被鼓励,却可以被理解。与“理中客”相比,人们的情感更激赏”黑衣男“,这既是人性光亮的所在,更是正义与公道本身的力量体现。为“黑衣男”设身处地所想的这份“情”只要建立在对社会公序的维护与人性最深沉的爱的基础上,都可以被理解。
这不是替“黑衣男”开脱,身具正义的勇士也无需别人担责。整个事件中我反而觉得“吐痰男”才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一个。不能随地吐痰、不在妇幼老弱面前大声辱骂,这连几岁大的孩子都熟知的常理,“吐痰男”却浑然不觉,且似乎“理直气壮”,可见受弊之深。显然,与正常人相比,“吐痰男”有太多的教育缺失,这种缺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它很大程度源于社会的各种因素。心理上的病痛较之身理上的病痛更严重,更凄惨。既如此,社会就有责任帮他,而不是在道义上遗弃他。
所以,当地文明办如果不把工作止于发发文件,写写总结,至少遇到特殊个案时能走出户外,协同“黑衣男”一起上门服务,握手言和,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吐痰男弥补缺失的礼仪知识,甚至解决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相信“中国制造”的将不再是被网有定性的“渣男”,这称谓,毕竟搁在谁头上都会不好受。若是“正义”之上更有“温情”弥漫,于公于私都将是好事。(980字)
▼
第四篇:福建省一月省质检题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代语境更需青花罐式传家宝(厦大附中郭培旺)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哦”,这句箴言外加这段旋律可能还回荡在不少人心间,但今日谁人还敬奉“勤俭”为治家法宝。不可否认,祖传训诫、祖辈勋章对家族成员有莫大影响力,但在当代语境下,我认为青花罐式传家宝更有价值。
你是否会半夜恍惚,我的“家”在哪里?是现在的这幢海景房,还是北方农村的那个大杂院,或许更多时候让我们心尖颤抖的还是后者。如此人在楼里心在村里的“身家性命”之错位,折射的是三十年来阔步前进的城市化进程。家园抛诸身后,背影留给祖辈,我们凭尴尬的身份“流离失所”,只为谋得一个“家”。
若有最纯净的祖传青花罐呢?传家宝,可触可感、可碰可观的传家宝,让行走在车水马龙和异国他乡的男与女可以安顿内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珍藏在家族最隐秘的柜子里,珍藏在乡村最后一扇木门里,珍藏在辗转于假面与应酬的一颗颗“素心”里。
农耕文明向工业商业文明转型,空前的城乡流动让家庭和家族已不再是从前形态。没有粘合剂的家族,使得人生于社会,如鸟飞于荒漠,孤零而失落。一种精神的代沟与断层,横亘在你我心头。不骄不傲,不薄不弃,在物质利益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时代,手捧青花如茶杯,弥漫于素雅纹路与绝美图案间的,正是一种文化的清丽、信仰的醇厚。
靠电话线和汇款单维系的亲情似已淡漠化,似乎少了曾经的血浓于水根筋相连。青花罐式传家宝本身贵重,因贵而重,其“轻拿轻放”的珍视感,让所有家人族人都心存青花,懂得家族的精神核心凝聚何处、情感依归指向何方。青花罐代代流传,留在我们长辈手里,对孤寂的他们也是一种精神的抚慰,给予他们一种承上启下的家族延续感。
它价格不菲,激励当代子孙努力奋斗,不愧先人。它比几枚勋章更有历史厚重感,走出百年现当代史,融入千年中华史,格局更大。
而理念式的虚式祖训,虽有一定的劝诫与警醒意义,却太朦胧,却嫌抽象。在历史的尘土下,很多时候无法切实帮助新世代的你我,去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生态、交易规则、生存境遇。它更像是家长出于本能的空荡叮咛。
荣誉式勋章更是如此。勋章多涉曾经的战争、过去的辉煌,且不说时代形态已迥异,拿祖辈的“爵位式”荣誉说事,甚至有可能会引人耻笑,且麻痹自己。祖母的“笏板”虽则象征意义重大,对青年归有光的激励却变成了压力;亮闪闪的满身勋章,也要小崔的抗战记忆影像来勉力擦亮。
不必被青花瓷表面的“昂贵”所吓倒,不必担忧家族为之挣得头破血流,不必谈钱色变。当今时代,尤其需要培养历史底蕴感、文化游久感,尤其需要用“青花罐”召回一度失落的古文明,让宗族枝条繁盛,让美德香满家园。(1060字)
▼
第五篇:福州市李智明教研员命制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
许晅玥 厦大附中高三1班
红包,译名lucky
money,颇具幸运之意,在中国传统礼俗中是用于年节庆典中长辈对晚辈的赠给,也有主客之间的礼节往来。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红包已不再只是那带有粗糙厚实之感的小红纸袋,摇身一变成为微信窗口里的虚拟图片,弹指间即可收获红包的快感。
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事也为今天的师道竟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在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而深感悲哀。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不论含金是几何,但终得以换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师徒日渐升温的和谐美满的场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余下的仅是“我出钱你出勤,我包红包你回心”罢了。如此新招到底于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抢红包出满勤又折射出怎样的求学意志?
“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
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
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
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由师生共同维护。(1000字)
▼
第六篇:南平市命制,一说广东模拟题,存疑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定的奖学金能给我们“获得感”
——给“学生心声”栏目投稿
郑凌峰 厦大附中高三10班
奖学金从一小叠纸钞变成了一元钱,为此或许伤心难过者有之,愤然吐槽者有之,毫无所谓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做出如此决定,校方自有其理:难道大家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抢”奖学金?显然不是。讲得崇高些,我们学生学习是为了用知识充实人生,用技能提升自己;哪怕世俗点讲,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前途,为了将来能“有钱有闲”,我们也决不至短视到“一切向奖学金看”的地步。
再者,校方发“一元钱奖学金”,既非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亦不是“只拔一毛”的吝啬之行,你看我们的奖学金,不是作为我校“扶贫助学基金”的本金了吗?让更需要钱的学生获得帮助,不亦美哉?
不过且慢,在肯定校方动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举有其不妥,尚容一一商榷。
虽然网曝我校学生吐槽言辞不当,“还不如不去拼搏了”过于短视功利,“每年才几个人得”显出酸溜溜的嫉妒,不是一时愤激就是三观不正,但是,“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确有可取处。学生自当志存高远,但常设阶段性的、短期的目标,实有益于我们动力长存,不断前进,而奖学金正可作为短期目标之一。固然,数额过高的奖学金容易助长功利歪风,激化学霸学渣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数额太低,则表面上你奖励了优胜者,实际上是让他们觉得被敷衍,反而会有付出与回报落差太大引起的失落感。适量的奖学金,让获奖者感受到实惠(说一元钱是“实惠”,在高物价的今天就是笑话),也让未获奖者心态平衡,不眼红不在意。这是给予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至于何为“适量”,我们可以另行讨论,此不赘言。
至于“扶贫助学基金”,同样关乎“获得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因人而异,金额高过奖学金也是应该。不过我认为,校方“加大扶贫力度”也不应将奖学金预算统统挪到扶贫助学金当中。奖学归奖学,扶贫归扶贫,二者方式虽一,作用殊途,性质上也不一样,不该厚此薄彼如是。
总而言之,我们学习不是只为了钱,但我们需要相当的奖学金,需要一定的“获得感”,可以既不至于庸俗短视,又能从中得到助推力。适量奖学金有何不可?(880字)
▼
第七篇:泉州永春二中张盾老师命制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
针对此事,各方有不同反应。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不过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在一定限度内给予温情理解
高博 厦大附中高三1班
南京市一位老夫妇“人肉”占车位等待下班归来的儿女,让附近车气愤又无奈。此事也引起社会不同的反应。我认为,在一定限度内,应给予中国的父母温情的理解。
这对夫妇的儿女曾劝自己的父母不要风雨无阻,而结果是拗不过两位老人。此时就不能以“没素质”“自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件,因为它涉及到了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父爱和母爱。我们应当给予理解,腾出空间让这份关怀润泽到底。
当今社会的竞争激烈、压力陡增是不争的事实。赡养老人、养育小孩、工作应酬等等,让如今的年轻人背上更重的责任。父母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为了能给儿女减压,父母们也力所能及,所以才有北京外环父母凌晨4点为还在休息而要上班的儿女排公交,才有自发到公园为儿女相亲的事情,再到如今的“人肉”占位。
这群父母也并非不明道理。他们不是违章收费替人占位,也不是故意要扰乱秩序。他们是在尽一种责任。儿女如此辛勤劳累,这些父母岂能安心在家嗑瓜子、看电视,而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年轻人悠悠转找车位?所以,那是一种出于本心的行为,我们应当看到其光辉的一面来自励,感受到有人关心的温暖,而非以一惊一乍的态度对待这其实没有严重后果的事件。
当然,一个矛盾的兴起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有它的内因存在。比如,这是否暴露了该小区的车位管理不力?是否可以因此兴建停车场,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应就此实地调查,看到事件透露出的一些东西。
固然父母之情需予以理解,但前提也是在一定限度内,尤其是法律限度,不是戴有至高之情的名义就可以为所欲为。为儿女出国而伪造护照、利用职位之便为儿女铺路等等这类行为绝对不能容忍。举着亲情的大旗,实际上是玷污这面洁白的旗帜。
而此次父母“人肉”占位并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发生,相反能温暖人心而促进相关事宜的处理。所以在一定限度内,我们应给予温情理解。(760字,有删减)
▼
第八篇:福州李智明教研员命制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镭射光射有悖于公众艺术素养提升
林茜 厦大附中高三1班
爱乐乐团在大陆演出,为禁止观众摄影录音,不仅不断在场地两侧打出字幕,甚至用起了“镭射光笔直射”这般野蛮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认为原因在于乐团负责人并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却不从源头治理。
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
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难尽。
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转型期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又何至于此?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习惯和大众的侥幸心理,这一次不过是再次集体显现而已。一个人过马路、听交响乐,或许会老实地遵守交规,静静聆听;一群人扎堆,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壮景,以及快门声和屏幕亮光遍布观众席的“盛况”。这也难怪工作人员会出此下策。
我想,爱乐若真想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就该站在观众的思维上考虑和处理,而不是一句自视清高的“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不给人留一丝情面。这种“曲高和寡”的表态,只会将大陆观众推离交响乐更远,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义,并对交响乐在民众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碍。
若我是乐团负责人,那么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会身着正装站在舞台中央,用温和但有力度的语调,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音对演奏者的影响。并且,搬出名家之语吧:“真正的音乐,是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的。”
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西洋乐器,人们的观念必将与时俱进。对待交响乐,也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真心的尊重。熄灭镭射光笔,用温和的眼神带领大众走向艺术的曙光吧。(940字)
▼
第九篇:厦门三月市质检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酉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集美中学林景媚老师提供)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天,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对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形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样,作文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该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形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最终在年代上形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通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通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该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该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作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着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怀的普适价值,才能最终上升到国的层面,拥有了“家”,才最终能拥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家国情怀。(1050字)
▼
第十篇:泉州三月市质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耶鲁大学毕业生辛德仁于1957年设立耶鲁大学辛德仁奖,以鼓励学生藏书。1963年的比赛,冠军颁给一位收藏《火车时刻手册》这类书籍的学生,而藏有二百部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及与福克纳有关的书籍布罗斯基获得亚军。布罗斯基后来成为著名藏书家,他把藏书捐给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而不是耶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耶鲁大学或布罗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藏书精神超越名目之争 刘涵琪 厦大附中高三1班
1963年,耶鲁大学“辛德仁”藏书奖出人意料,对火车时刻手册的收集者青睐有加,令收藏研究了两百多部福克纳作品的布罗斯基屈居第二。后者虽功成名就却难释心结。自然,布罗斯基的怨愤并不违情悖理。但在我看来,大学这样做,只是想让藏书的范围更加开放,给予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同时鼓励藏书行为,令藏书的精神深入人心。
收藏什么样的书依各人的兴趣而定,但藏书家们都为类似的目标而坚持不懈。而不论收藏什么,都有一个共同意义:通过对同一类文本作品的收集,在时间的深度上和内容的广度上,用整体性的分析、比较、整理等方法对某一类事物进行研究。若是用这一点衡量,火车时刻手册和福克纳的作品就摆在了平等地位上。毕竟“不入人们法眼”的火车时刻手册,能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火车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乃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变革。时刻的分布、停靠站台的多寡、行程的远近等能反映出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兴起和后来在新型工具前的稍显逊色、城市不同年代交通网的变化等诸多信息。鉴于资料的难得和完整,它在城市规划研究者眼中的价值,绝不会低于福克纳作品在文学研究者眼中的价值。
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火车时刻表捧得冠军成了一场“意外”?人们的褒贬多少受到书册自身价值的影响。福克纳的作品——一个作家呕心沥血的创作,当然会比唾手可得的火车时刻表得到更多珍视。然而,“辛德仁”藏书奖不是颁给藏品,而是颁给藏书的人:他看到了你所忽视的火车时刻表的价值,他愿意花力气、用心思收罗这些小册子并妥善保管,他甚至要在别人不理解的嘲笑声中坚持他的爱好;所以他有理由拿冠军,他有资格获得对一个藏书者的充分肯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对于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藏书和藏书者,藏书奖正是这样一个须容纳百川的海洋。它的设立,不是为了评判优劣,论言褒贬;而是为了发扬藏书的行为和精神,鼓励更多的人藏书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做某一领域信息的集大成者。它的排名,不是让藏书者们争锋,不是给他们藏品价值的盖棺定论,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不同藏书的风采。
不妨给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藏书,作为一项爱好而言,不同的人各有所爱,正是多样性成就了它的丰富;作为一项事业而言,不同领域各有需求,正是丰富度使它能为各领域作出贡献。(940字)
第二篇:高考任务型驱动作文
【高三党】|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类
选自《语文月刊》
一、表态说理型
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对象任务: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2.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3.文体任务:写一封信。
4.议论的针对性较强,往往要结合材料本身进行分析。题目中材料所给情境更具体,相对而言写作时的限制和约束也更多。要就事论事。
5.选定收信人+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理由)
二、权衡选择型
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观点任务: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 2.写法任务: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3.立意:
这类作文的立意最终呈现形式要由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语构成,可以表述为“因为大李具有矢志创新等精神,所以我认为他更具风采”。其中关键词为“矢志创新”和“风采”,思维链条外显为“因果关系”。(作文材料含意+选择)
4.就事论理:
作文材料往往隐含了一些道理,写作文是为说明材料蕴含的道理。5.辨析关键概念:
矢志创新、爱岗敬业、酷爱摄影捕捉美景 6.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
抓好比较点是关键。权衡的标准:更有风采。
7.叙述三则材料的含意+选择一则+立意+比较点与阐述理由+回应任务。
三、权衡判断型
例题:2016年成都二诊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涉及到“导盲犬”乘车问题。
作为考生,可能对“导盲犬”有所了解,但可能不细。
要审好题,写好这篇作文,需要了解导盲犬和智障人群的知识,这是我们思考、权衡、判断的基础。
1.审读作文材料与要求,明白任务指令。
像成都二诊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发表对导盲犬乘车的看法。
2.围绕材料核心,调动相关背景知识。
就成都二诊作文来说,其核心就是导盲犬乘车利弊及其解决。3.细致深入地思考,确立问题解决方案,做到“文以载道” 如何细致深入地思考呢?
一要注意运用哲学观念、道德思想对作文中的人与事加以审视; 如成都二诊作文,就涉及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众健康”等哲学、政治、道德和社会众多理念。
二要从客观辩证角度进行分析
从成都二诊作文材料来看,导盲犬乘车利于视障人群,这是无疑的,作为社会公德,政府与社会都应该给予支持,并保持友善态度。
不过导盲犬乘车,也会有些负面影响,这不能不顾及。
总的来说,前者是“利”,后者是“害”;显然“利”重于“害”。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虽然较轻,也不能不顾。
主次兼顾,标本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为考生,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显示出大气度、大胸怀、大境界。
而最终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能切实解决问题,并具有可行性。(龚志华)
四、意见建议型 例题1:
2016年深圳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简要审题】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
①目的针对性。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反方的辩论。②角色定位性。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
③隐形比较性。深圳二模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圳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深圳鲁力)
1.内容任务:表明立场;或提出具体建议。2.写法任务:比较。
3.文体任务:参加讨论的发言稿。4.对象任务:正方或反方。
例题2:
2016年惠州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资料来自《语文月刊》)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今年3月中旬,纽约地铁站台,一个着装如邻家小妹的女孩忘我地拉小提琴。演奏堪称完美,然而没人驻足、围观,没有过客表示关注。现场上车下车的过客脚步匆匆;候车的人或翻书,或看手机,或听耳机,或发呆……
演奏的场面后来传到网上,却引来约1000万人的点击观看。原来,这个女孩是身价上百万美金的小提琴手林赛•斯特林,她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站在音乐会舞台上,她是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作文题目分析】
(一)审题要素的梳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关键抓几个要素:情景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围绕着明星小提琴手林赛在地铁站演奏无人关注的事情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意见建议
4.事件的焦点:“明星”林赛在地铁站的倾情精湛演奏没有引起在场者的关注
(二)如何给出意见和建议是审题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从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需要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两个自然段的对比中做出合理的推断。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奏中。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这里的过客应该是广义的,是材料中“没有过客表示关注”一句中的过客,既包括后文所说的脚步匆匆的行人,也包括候车的人。
意见建议: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对堪称完美的小提琴演奏丝毫没有关注的现象也引人深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这里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想:林赛的粉丝中是否有一部分恰巧是地铁站台忽略林赛的过客呢?又或者当林赛不是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而是以邻家女孩的身份出现在粉丝的现实生活中,粉丝们是否依旧钟情于她的音乐演奏呢?
因此,对粉丝的意见建议可以是:不要对忽略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评分建议】
(一)符合题意的写作 关键看:
(1)写作对象有选择,只能是林赛、过客、“粉丝”三者中任意一个(2)给出意见建议。(不一定是以写信的方式,可以是以第二人称口吻写作的议论文)
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判定为“符合题意”。参考立意: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 奏中;C.享受光环,也安于平凡;E.艺术完美的意义在于引起共鸣,离开欣赏的氛围和合适的观众,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F.在冷漠中修炼并提升,在关爱中奉献并享受。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应反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进而反思:关注他人,不应在乎其外在的名号头衔,而应该关注其内在的涵养;“包装性审美”的偏见;人们常常为明星趋之若鹜,却对无名小卒不屑一顾;如果遮住了光环,还认得出美好的事物吗?请停下你们匆匆的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关注欣赏(身边)平凡的美;驻足身边的风景;有时,美好的享受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入场券,请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丽和奇迹,值得让我们停下脚步,驻足停留,细细聆听,认真品味;增强美的感受能力,别做错过美妙琴声的蛮牛。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不要对忽视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真爱艺术的粉丝,欣赏的不是光环,而是真金;别让“明星效应”遮蔽双眼;追寻音乐,也是追寻本心;不因冷遇而懈怠,这样的明星值得粉丝的尊敬和喜爱。
五、回应解答型
例题:2016年广州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1.对象任务:选择一方
2.文体任务: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议论文)3.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4.写作关键:找到回应点。解读:
第一部分是写作任务,“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句话,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完成。
任务指令中包含四个方面是考生必须达成的:
第一,必须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即考生首先须做出选择,在这四方中选择其中一方。
第二,文章必须是“回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针对材料中提供的情况做出回答。
第三,“回应”的内容必须是“人们的非议”,即材料中人们对考生所选定的一方的“非议”。材料只提供了事件的过程,并指出了四方“均遭到了非议”,而“非议”的具体内容并未明文写出来,因此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推断出“非议”的内容,然后针对“非议”做出回答。
对“非议”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
“非议”在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中还是可以读出来的。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为什么不能给出比南旺俱乐部更好的待遇留着大黎?在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之间为什么不能满足大黎的要求?处理事情不够大度,不够大气,在大黎转会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也邀请大黎参加冠军庆祝仪式,体面地给大黎颁奖???
对南旺俱乐部的非议:自己不培养球星,靠提高待遇挖人,挖走别的俱乐部的冠军队主力成员,是否合适?
对北兴俱乐部球迷的非议:自己的偶像成为敌手的明星,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业球赛,讲求的是商业规则,球员不一定从一而终为某个俱乐部服务。当大黎没做出决定的时候,球迷苦苦挽留,体现了球迷对俱乐部球队的热爱。但是当大黎已经决定转会了,成为事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祝福大黎,感谢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祝福他在新的球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对大黎的非议:为更好的待遇不顾感情,毅然抛弃原来的冠军球队,给球队带来损失。在商业最大利益追求与感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更好?他该不该得到北兴俱乐部和球迷的尊重,还他一个体面的冠军庆祝仪式和戒指颁授仪式?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
第四,选定一方回应人们的非议的角色身份可以包括两个种,一种是直接身份代入,即以所选定方的身份进行回应,如以北兴俱乐部的身份进行回应;另一种是旁观者的身份,即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所选定方遭到的非议进行回应,如以旁观者身份回应人们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
2.第二部分是“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此项要求是告知考生写文章回应的背景是大黎从北兴俱乐部转会到了南旺俱乐部,事件四方当事者都受到了人们的非议;写作者选择一方,表达你对非议的看法;文章既可以为受责方做完全无过的、合情或合理、合法的辩护,也可以在承认指责有合理不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做是非多寡的论述,还可以完全接受公众的非议;文体以议论文为宜,若采用其他文体也应该要能够完成当事者方对非议的回应任务;要有标题,考生自我拟定,同时强调不能套作与抄袭。转载保留: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六、经验交流型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2)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3)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佚名
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这是作文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材料里有分享快乐、分享忧愁、分享知识、分享地球等等。
那你跟他人分享什么?必须做出选择性的决定,这个决定,显示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也显示出立意的高低上下。
2.谈谈你的经验。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谈谈你的经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出自己与人分享的亲身的体验,二是说出分享的技巧,注意事项等,侧重怎么样分享。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首先提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理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什么?有什么命题特点?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一、内涵定位
何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这句话里给我们很多信息,一是材料必须是引发写作欲望的,二是命题人给考生一个新的写作“指令”,三是考生必须围绕写作指令结合具体情境“说理论证”。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没有具体范例呢?那就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两个高
考作文题。张开这样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是国家高考作文的重大改革举措,我们不得不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就很清楚地明晰了两条线,一条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理论与内涵,一条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具体实践、具体事例。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去具体分析其命题的特点、任务,以及应对策略了。
二、指向特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指向是什么?有何特点?我们先要结合四个相关材料来分析。一个是概念本身,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什么?它很明显告诉我们两个关键词语“任务驱动”,就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驱动。一个是张开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的解释。一个是全国高考两个作文题。一个是当年考生的优秀作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我觉得“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作文材料的多向性。就是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的原始材料应该是多向的、多元的,立意应该是多角度的。就是说给考生的材料可以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这样才有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也利于高考命题人的设题。例如,全国课标甲卷作文,父亲高速公路接电话违规,女儿小陈报警。高考题目是这样指令的:“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里面的人物是三个层面:小陈、老陈、警察等,这样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立了。
二是任务驱动的指向性。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核心支撑,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新变化的核心,就是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指向。例如全国课标乙卷,小李创新,老王敬业,小刘爱好摄影,高考作文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在这里,你要选择一个,或小李,或老王,或小刘,一定要权衡、选择,说出道理。
三是缘事说理层次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缘事说理,或者说就是就事论事。就是要考生在具体的事件中陈明观点,挖掘事理,分析人物或事件的侧重点。例如,全国甲卷你要写“给小陈一封信”,你就要在小陈身上打主意,至少要阐明两点:一是你有责任担当意识,敬畏规则;二是你冲破传统“孝”的观念,实际上这是爱父亲的表现,是大孝等等。四是论证延伸适度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任务驱动,但也会陷入只是“就事论事”、跳不出来的怪圈。这就要看考生适度延伸的能力与水平了。在这里,与以前的一般性高考作文不同,以前的高考作文,一旦谈到“责任担当”,就可以古今中外联系很多事例,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不然,你要结合具体材料中的人和事来谈,娓娓道来,层层剥笋。之后才是“适度”拓展延伸事例。就是说,本身材料具体分析占文章的三分之二,你延伸事例也就占三分之一。
三、转向缘由
我们还要问,为何要凸出命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这里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针对考生套作、宿构问题。就是现在的学生作文,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一旦符合作文要求,就一味套作,有的根本不管这些材料是否符合作文要求等等。
其二,新材料作文无法锻炼考生在具体题目中的选择、权衡、辨析能力。张开这样解释:“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己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其三,借鉴国外高考作文命题经验的结果。张开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确实,国外高考作文题目,特别是美国、法国、新加坡等高考作文题,都有明显的指向性、驱动型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四、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并非是现在刚刚出现,实际上在以前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也有涉猎,只是当时没有命名这个概念而己。如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六 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你更喜欢哪一幅?”都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那么,我们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又如何应对呢?
1.从范例中找规律。
就是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肯定是开放的,是灵活的,是多角度给考生提供思维层次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2015年全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导向、认知层次。一要认清具体形式,就是要判断怎样的作文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二要如何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找理由与辩证分析的层次;三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2.从材料本身提炼观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害怕的是各个角度都说一遍,没有观点,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没有策略。面面俱到的分析是没有深度的,也是平庸的。所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从指令的一个角度出发,阐明自己的一种观点与态度、主张与认识。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3.从材料本身分辨说理层次。
就是从材料本身出发,分析、思辨、挖掘说理层次。要学会层层剥笋,把道理分角度说明白,重在辨析说理。就是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去找理由,去一步一步分析理由,而不是抛开材料,一味把自己平时准备好的材料一股脑儿全都搬上,这样就不符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了。
4.适度拓展、延伸。
既要反对不延伸材料,一味在给予的材料里面出不来,也反对开头稍微点一下材料,就生发一个观点,然后就海阔天空、古今中外联系。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对材料本身充分分析、辩证、说理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延伸事例,以求以点带面。
5.借鉴现实材料,积极应对训练。
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从战略上领会其内涵。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不回避现实的,是紧紧围绕现实解决问题的,所以要紧密结合当前现实中的现象与问题,设置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有益的、能引发多角度思维的、思想深刻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任务驱动”,从某一方面展开指令性分析、议论与说理。
第三篇:如何写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如何写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主参加2016年福建高考,语文老师说这两年全国卷作文基本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比如以时事为材料,哪哪哪发生什么事,引起广泛评价,然后以其中一个角度就事论事地分析。感觉这样的作文跟以前的写法完全不一样,题主本身作文也不好。突然改变一下风格很崩溃,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了。套路第一步:【观察题目】 举个栗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生的行为感到痛心。
对于学生、女教师或家长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从学生、老师或家长中选取一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道经典题,现在我们来解刨这个题目(挑出重点词并分析): ①女教师:点明了她的职业,具有合理性。
②28名同学:说明从网上抄答案已成主流,并且这种情况有可能扩散,最后导致全班抄答案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说明严重性。
③为完成作业:说明学生的初衷是有正当原因的。④网上抄袭现成材料:事件的导火索
⑤认为品质低下、判为零分:点明事件中的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而不是唯分数论。判为零分与打低分差别很多,这个自己体会。
⑥家长反对、施压、重判成绩:表明家长的态度与做法,可看出家长比起道德培养更加注重孩子的分数 ⑦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屈从:点明学校的立场与做法
⑧女老师坚持决定,辞职而去:表明女老师的个人原则问题,对于这个事情她用辞职作为回复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但她依旧坚持自我。
⑨媒体报道:事件升温,社会热议。
①⓪:注意看,只能从三个对象里选择一个讨论,这个很重要。【将题目仔细拆读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进行下一步了】 套路第二步:【选择论点,明确论据】
就上面的题目我们来选择你想要阐述的论点,并且要选好是争对哪类人来讨论。咋选呢,往下看。
你会发现客观上每类人都有正反两面可以讨论,比如,看图。然后我们就有6个方向可以写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6个论点进行筛选,你的论点要满足三个要求: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挑自己拿手的,方便陈述
3,挑选材料里给的暗示较多的(这条可有可无
针对材料看,我们可以把【支持学生】和【支持家长】给删掉,那还剩下4个,哪个顺眼挑哪个就成。确定论点之后,我们来找能用得上的论据!这时候我们套路一做的功课就可以用上了。举个栗子:我的立意是不支持学生,那我们上面的②④⑤都可以套进去展开写写。完成到这部之后,我们就可以上重头菜了。
套路第三步:【高大上的题目、运用格式套内容】(重头菜是格式!篇目较长。)
终于码到这里了,作文格式乃重中之中。就是那种可以直接背的套路和模版。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种可以直接套的作文格式,且几乎不用举什么古今中外的名人励志例子。(这块内容非常重要,之前做的准备都是为了现在)
【第一种格式】因果分析说理 ⑴一因三果式
【因果思维展开范式一·五段式】 1.是什么(怎样)——
2.为何这样①——家庭原因 3.为何这样②——教育原因 4.为何这样③——社会原因 5.要怎样
这里的意思是我们把作文分为5段,定好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主要概括这个事件,写表现。接下来陈列原因。在此用上面的材料套用这个模版举个例子:
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
1.28名高二学生,仅仅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竟然置诚信于不顾,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来欺骗老师。这种缺乏诚信行为看似只是学生的问题,其实,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与社会,在学校中,只不过是暴露出来而已。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是怎样】
2.首先,娇惯、溺爱的家庭环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家庭原因。…… 【为何这样①】 3.其次,重分数不重立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教育原因。…… 【为何这样②】 4.第三,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社会原因。…… 【为何这样③】
5.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不只是学生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口。我们要通过强化社会建设,清解“弄虚作假”产生的现实土壤,进而达到改造社会及诚信做人之目的。【要怎样】 所以我们可以从【教育、家庭、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入手,阐述我们的论点。一篇热腾腾的作文就写完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要剖析题目、选择好论点。然后利用【因果分析的一因三果法】从三个角度去阐述我们的论点,阐述过程中可以穿插我们之前分析的对我们有利的论据!
最后结尾完全可以直接套用我举例的结尾,改几个关系词就可。13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同为16届福建考生,单科质检的作文分数不是很好看,在听老师总结和自己反思以后,总结了几点,希望对题主有启发。
1、标题
标题是论点的浓缩,必须让人家一看你的标题就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老师原话:看完标题不知道你的态度,印象首先就不好了,分数高不了。
2、开头
首段就是对材料现象的复述,以及表态。复述不能照抄材料,可以在用词时体现褒贬。而表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认为balabala,放在段尾。
3、第二段
有两种类型,根据材料命题进行选择。
第一种:先肯定对方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不足进行反驳,将对方观点驳倒,再次强调己方观点。
第二种: 三样东西让你比较哪个更好,需要突出比较,体现权衡的过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肯定三者的优点,然后尤其突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是指出其他二者比起这样东西的不足。有时候是三个人进行比较,类似。
4、框架
中心句放段首!!
我是吃了多少次亏还长不了记性,默默咽下一口血,手动再见。
get到这几个点,基本上往42分以上打,之后就是你的作文功底和运气问题了。∆然后是纠正
回复里说不需要素材的仁兄别误导人家。
一开始看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也是松了一口气,素材死边去~
单科质检的作文就直接就事论事,通篇下来觉得顺畅,说自己的话就可以了,不用绞尽脑汁选素材。
考后总结时,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素材不是可以抛开了,而是用法不同了。需要更加融会贯通,将素材融入语言中去。类似——古诗中的用典。
这样素材就成了你提升逼格的利器。∆注意
训练逻辑思维。想问题多角度。关注时事热点。多看时评文章。
还有一个是我自己常犯的错误,多角度打开的时候,主体更换了。任务驱动型是就事论事,主体不变,重心不移。理论很清晰,实战就呵呵哒了。
看见@傅雪本尊 的回答,于是想起的一个点。
时事可以是针对社会上的事件,例如火锅店里的毒罂粟,文物破坏等。但是,关注社会弊病的同时,针对时政应多关注正面事件,报喜不报忧。——————— 补充: 感谢@QinM的提醒,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工了一下。①多用连词。
就是形成一条清晰的递进思路,跟英语作文差不多,只是形式更多样。由此可见、从另一方面来看、就我而言、除此之外balabala~ ②多提问题。
其实就是形成读者思维,辩论思维。
议论文嘛,当你提出一个观点,要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就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观点不被驳倒。这时候就要多反问自己,别人会怎么来反驳自己?然后完善自己的观点。该不该把这问题写进作文里呢?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列在大纲里就是了。
:这些都是套路,类似答题模板,给出思考的大致方向。之前非常多的同学向我提出这个问题,问的也是这一类的题目 据说是今年出的新题型,随后我去查了一下具体解释。
发现还真出了这样的题目,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给出材料之后,给出一则写作任务。
那我们兵分两路,首先先看一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材料:
我之前一直对我的学生说,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尽可能利用材料的信息。随后对于材料作文来说,最大的区分其实是单一材料或者多则材料。随后第三个点,就是单一材料一般分为两种不一样的认知和见解。
第一种方式,一般称之为叫做对于世界观的描述。
就是说文章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世界某一样事情做出一个具体的解释。举个例子来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 3 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第二种方式,一般我们称之为叫做直接陈述方法论 一般这种题目的构成方式是
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失败 举个例子来说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毕加索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去画画,成为了毕加索。”
一般来说如果要分类的话,就是这两类。
因此我们要说一个关于议论文来说最为基本的看法:
议论文一般来说,只能写的是我们所谓的论点,却不能写的是所谓的观点。什么叫做论点?什么叫做观点?
观点的概念就是,一个对于世界特征的诠释性的话语。举个例子来说:
世界是多样化的/诚实是很重要的/人是容易犯错的
这些都是我们所谓的观点,也就是一种对于世界所具有特质的认知。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论点
所谓的论点,是对于方法论的诠释,对于方法论的解读。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做法的好与坏。
因此针对上述的题目,我们的做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诠释世界观的材料作文,我们需要针对他给我们阐述的世界特质,得出一个我们想要的方法论。
比如之前举的例子,告诉我们现在信息的膨胀,对于我们爆炸性的增长。随后我们应该写的,是我们需要的,做一个具体的方法论 就比如,我们需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第二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他直接是一个诠释,而针对这一类的文章,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方法论中提炼出具体的做法。比如那篇文章,我们写的,应该写我们需要的做到自己/拥有梦想。
因此看到这一类任务驱动类的作文,从材料上来看并没有脱离我之前给的两类文章的特质,这篇文章和第一类的材料作文更加接近,也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最后失败了。那再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所谓的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这话应该就是所谓的任务了吧
那既然这个是所谓的任务,那在我看来,和上海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 全国卷之前给我的感觉更看重文笔还有素材之类的掌握
而上海卷我记得很多年之前就对于文章立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了。
所以可能全国卷对于立意方面“讲道理”的能力是有一定缺失的,但是上海卷却能很好的对于这方面进行驾驭。
估计这也是很多同学发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讲道理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关于作文的回答,应该会对于大家对于作文的认知有所帮助。就像这道题目,他提出的任务,那就按照他的说法 首先选择一个切入角度,寻找总论点。
任何新题型都最好做到局部创新,而不要整体创新。所谓的整体创新,就是创造出一个新的总论点
所谓局部创新,就是选择一个稳妥的总论点,随后用你的分论点进行创新。其实从这篇文章上来说,无疑第二种是最稳妥的。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这样来 首先稳妥的总论点:
吐痰者:文明是社会理性的产物,而不文明后的恼羞成怒告诉了额我们,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对于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
黑衣人:往往很多时候,以暴制暴未必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而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合适的制度来惩罚。围观者:
反面:对于出手的阙值容忍度停留在动手,而非动手的行为置若罔闻是不对的,在被辱骂的时候就应该勇于制止。正面:网络的力量能够让不文明被人们发现,而本身也是一种威慑力,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的力量。随后开始论证文章
写出高分的论证未必需要层层递推,很多时候有些同学的认知中的递进方式就是找一个论点随后往死里钻原因 这确实是能够挖深的一个方式,但是很多时候会让文章钻牛角尖。而且第一篇文章到后来说理已经有些牵强了
想要真的挖掘到深入的角度,很多时候还能做到,就是透过多角度对于文章进行思考。举个例子来说,我就说第一篇文章所说的论点 也就是从黑衣人的角度 大家可以继续去论证 首先第一个本质。
本质来看,社会惩戒制度的完善,能够做到最基本的公平,而个人的量刑会因为感性冲动而被影响,从而容易产生过分夸大的愤怒。而社会制度惩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理性的产物,而这种理性,需要的是这样惩戒制度能够真正做到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二个层面,可以写的是原因
我们之所以要追求这样一种完善的法制,往往很多时候是因为,完善的法制能够让人的正义感获得真正的挥发的渠道,从而走向正义的最终极致——使这个社会拥有适合更多人生存的环境。第三个层面,写的是方法论
所谓的方法论,就是思考的是如何做,提出一个新的做法,能够让你原来的做法获得更多的人去做/更好的结果。所以你的第三个层面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内心之中获得一种哲学上的超越,也就是当我们行为决策的时候,不以我们个人的得失,而以社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作为行为的衡量标准,这时我们才能让自己法子内心的对于素质能够有足够的遵循。
这样写就可以了
其实就是全国卷很多时候讲道理能力被忽视了 而是要求大家堆叠素材 那么碰到这种题目的时候
逼着同学些立意,就发现写不来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言之有物。相较于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接近于时事评论,针对某一现象或是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多看辩论赛、多看时评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表达与不应该表达的内容。写作的时候记住几点,1.观点明确、立意正确、态度坚决、内容应从大局考虑,从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考虑。你只要想清楚国家希望你怎么回答,你的立意观点就不会有错误了,这点是最基本的,也算是基本分。
2.素材能不能写,能!但是一个素材的字数不要超过100字,甚至不要超过50字,要学会凝练素材,将素材的内容概括清楚就可以了,写好必要的点,所有的修饰性词语都可以省略。
3.强烈推荐用3w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是什么:表面上是什么现象,其实深层次的矛盾更应该去分析;为什么(重点!!难点!!):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原因?是不是和我们国家的基本矛盾有关系?还是个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这些都要很深入的去想,一定记住不要写空话套话,因为在改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在保证自身立场正确的前提下,允许有一部分的尖锐的话语,比如腐BAI、比如道德滑坡、比如信仰缺失等。但是千万千万记住,你的立场是拥护GCD、拥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其实就一句话,我们现在宣扬什么,就是缺少什么。
怎么办:根据原因写解决方案,国家、社会、个人三重身份,能深刻就深刻,但是最好就是我们日常提的,因为容易写偏。4.站位要高,你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分数的学生,而是日后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主力军,你的站位尽量高,所以希望多看看党刊党报的时评知道怎么写,多看看辩论赛知道怎么想。祝君好运。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说:
1、这题显然是仿2015年高考课标题的作文,拟定的。难度也基本相同。这是一个给材料,又给定写作任务的作文题。
2、材料有两则,特点十分明显。先说景,后说情,用“可”分开。这里“可”有转载的含意。显然作文立意的重点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离题意的,或者说离题的。
3、材料内容是9-3阅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个:
1、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日日夜夜的苦练;
3、每一个细节-----千遍万遍的演练,-----做到极致。
4、作文的任务是:“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5、写阅兵,学生会滔滔不绝。但是可能写成泛泛的观后感,内容可能会离开材料的规定。这样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给的三点,可以另拟,但是脱离材料的规定范围是不行的。跑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学生就抓住“独木桥”,展开作文,这就偏离了题意。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且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使写作走向深入。”专家认为,从这些试题可以看出,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 8 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 阐释—— 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2015 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和命题方
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至于命题方向,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的方向。“如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上海作文题以‘坚硬和柔软’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任务型写作的解题思
任务型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任务型写作的应对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任务型写作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
2.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一般读了以后多少会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真的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考生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作为很好的素材库并积累一些相关话题。
3.培养理性思维。考生在上课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话题的讨论、辩论等,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睡前闲聊等时间也要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这样,评论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写作起来水到渠成。
4.进行大运动量的写作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流畅的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特别要多写时评。
5.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任务型作文6题(2015-12-17 08:16:55)转载▼
标签: 海城作文 海城作文高考题 分类: 热点话题 【2015全国高考1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坚持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各类媒体的报导主要有以下一些角度:“女儿举报父亲”背后的爱与痛/ 看似无情实则大爱/ 好好劝说不必小题大作/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 / 重罚比举报靠谱 / “中国好闺女”为何嫌奖金烫手 / 和谐以信任为基础,告密引起人人自危 / 媒体应秉持公德传播真相 / “理”上往来“举报父亲”,多少子女能做到? / 点赞“女儿举报父亲”也要反省自身 / 就算领了奖金,你也是“中国好闺女”„„在材料的筛选中,命题力求尽量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同时也隐去了一些枝节的信息,以便于学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的思考,而不致使注意力在旁逸斜出的信息中走向枝蔓和琐碎。
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仅用140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材料主体内容涉及的范围看似不大,但对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却有预设: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借用新闻报道中的“屡劝不改”、“迫于无奈”等说法,既证明事出有因,又拉近了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有助于理解:事件虽特殊,道理却如常,显示出材料表述及解读的的平易性。第二,在立意的引导上,材料提供了不同行业及各类人物的反应,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对话的需求感。例如:小陈利用微博私信进行的举报,警方的查实以及对老陈的教育和处罚,网友的点赞和媒体的报道等,由此也为下文提出写信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给予处罚,及之后对这起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其实如果抛开当事双方的关系,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就是违规行为,举报就应奖励,违规就该处罚,这一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无可訾议。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女儿应不应该举报自己的父亲。在有着亲亲相隐的人伦传统的中国,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是否有悖伦理?能否称“大义灭亲”?可曾显“人性之恶”?是否是“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与选择?以上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观察一件事的性质,不能脱离其起因、动机和结果。从材料看,女儿举 10 报是在对父亲多次劝说未果下的无奈之举,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父亲的违规成本,引起父亲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迫使父亲文明行车,其动机和目的都源于良善与关爱,而非动机不纯的出卖,甚至不是情与法之间的选择,而是借助“法”,珍视“命”,表达“情”。还可以更深层次地追问,这一“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如果会遭遇曲解和误读,是否也是社会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现?健康的社会舆论应避免恶意的揣度和不辨就里的指责。当然,女儿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意气用事的成分,还可以怎样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亲情受损,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父亲在多次劝说后的依然故我。曾有报纸总结八大驾驶陋习,“开车打电话”便位列其中,这一类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司机边开车边收发短信致过路老者死亡的悲剧就曾在身边上演,但也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0.1秒的决策中,人们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方式,就是选择了侥幸,无缘无故地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这种行为往小里说是忽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往严重了说是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再深入地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有人抱怨缺少安全感,似乎集体处于对安全的焦虑之中,但同时又漠视着自己可能带给他人与社会的不安全,这种复杂心理不也是可以探讨的内容吗? 再有,文明出行一方面靠公民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靠制度的约束管理。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人人有责。警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私信作处理后公之于众。可谓抓住契机,靠典型事件借公众舆论让遵规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然,除鼓励举报外,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也有可商讨之处。因为如果规定没有执行的力度,往往最终会使之陷入“法不责众”的尴尬,好制度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趋善避恶,学生也可据此向交通执法部门建言。
还有,网友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构成观察角度。如果考生关注时事,对这一新闻有所耳闻,并有持续关注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媒体的舆论导向有别,如何有理有据地开展批评,避免借公共言论平台构成侵扰和伤害,将公共的讨论引向积极建设与反思,或许也有讨论的可能。
最后,归纳一下,选择这个材料的功能及意义
第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借助平凡生活推进立德树人。“举报”事件虽不多见,但生活中发生的“无可奈何”现象却很普遍。这个作文的材料源于生活,又对生活理念提出挑战,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第二,了解思想碰撞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法规建设。“举报”事件反响强烈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与碰撞。文明的概念在每个公民的心里有不同尺度的把握,说“开车时打电话有危险”能被广泛认可;说“开车时打电话不文明”就不能被广泛接受。说“别人举报别人”能被看做正常;说“女儿举报父亲”就被看做“奇葩”。其实,对“开车打手机”早有法规管理在先,可是当下开车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需要监督,文明的程度还不能因为法规的存在而达到自觉。第三,认识传统观念的挑战,有利于提升对社会公正的判断。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义灭亲”,但引发的震动也不小,所以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曲解和误读。例如,在新闻引发的各种看法中就有批评女儿行为违反“人伦”的,指责女儿想出名的,正因为这个新闻事件中的理解与误解包含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因此这个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
任务型作文6题
【2015全国高考1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坚持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各类媒体的报导主要有以下一些角度:“女儿举报父亲”背后的爱与痛/ 看似无情实则大爱/ 好好劝说不必小题大作/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 / 重罚比举报靠谱 / “中国好闺女”为何嫌奖金烫手 / 和谐以信任为基础,告密引起人人自危 / 媒体应秉持公德传播真相 / “理”上往来“举报父亲”,多少子女能做到? / 点赞“女儿举报父亲”也要反省自身 / 就算领了奖金,你也是“中国好闺女”„„在材料的筛选中,命题力求尽量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同时也隐去了一些枝节的信息,以便于学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的思考,而不致使注意力在旁逸斜出的信息中走向枝蔓和琐 11 碎。
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仅用140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材料主体内容涉及的范围看似不大,但对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却有预设: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借用新闻报道中的“屡劝不改”、“迫于无奈”等说法,既证明事出有因,又拉近了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有助于理解:事件虽特殊,道理却如常,显示出材料表述及解读的的平易性。第二,在立意的引导上,材料提供了不同行业及各类人物的反应,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对话的需求感。例如:小陈利用微博私信进行的举报,警方的查实以及对老陈的教育和处罚,网友的点赞和媒体的报道等,由此也为下文提出写信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给予处罚,及之后对这起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其实如果抛开当事双方的关系,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就是违规行为,举报就应奖励,违规就该处罚,这一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无可訾议。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女儿应不应该举报自己的父亲。在有着亲亲相隐的人伦传统的中国,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是否有悖伦理?能否称“大义灭亲”?可曾显“人性之恶”?是否是“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与选择?以上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观察一件事的性质,不能脱离其起因、动机和结果。从材料看,女儿举报是在对父亲多次劝说未果下的无奈之举,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父亲的违规成本,引起父亲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迫使父亲文明行车,其动机和目的都源于良善与关爱,而非动机不纯的出卖,甚至不是情与法之间的选择,而是借助“法”,珍视“命”,表达“情”。还可以更深层次地追问,这一“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如果会遭遇曲解和误读,是否也是社会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现?健康的社会舆论应避免恶意的揣度和不辨就里的指责。当然,女儿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意气用事的成分,还可以怎样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亲情受损,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父亲在多次劝说后的依然故我。曾有报纸总结八大驾驶陋习,“开车打电话”便位列其中,这一类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司机边开车边收发短信致过路老者死亡的悲剧就曾在身边上演,但也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0.1秒的决策中,人们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方式,就是选择了侥幸,无缘无故地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这种行为往小里说是忽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往严重了说是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再深入地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有人抱怨缺少安全感,似乎集体处于对安全的焦虑之中,但同时又漠视着自己可能带给他人与社会的不安全,这种复杂心理不也是可以探讨的内容吗? 再有,文明出行一方面靠公民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靠制度的约束管理。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人人有责。警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私信作处理后公之于众。可谓抓住契机,靠典型事件借公众舆论让遵规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然,除鼓励举报外,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也有可商讨之处。因为如果规定没有执行的力度,往往最终会使之陷入“法不责众”的尴尬,好制度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趋善避恶,学生也可据此向交通执法部门建言。
还有,网友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构成观察角度。如果考生关注时事,对这一新闻有所耳闻,并有持续关注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媒体的舆论导向有别,如何有理有据地开展批评,避免借公共言论平台构成侵扰和伤害,将公共的讨论引向积极建设与反思,或许也有讨论的可能。
最后,归纳一下,选择这个材料的功能及意义
第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借助平凡生活推进立德树人。“举报”事件虽不多见,但生活中发生的“无可奈何”现象却很普遍。这个作文的材料源于生活,又对生活理念提出挑战,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第二,了解思想碰撞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法规建设。“举报”事件反响强烈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与碰撞。文明的概念在每个公民的心里有不同尺度的把握,说“开车时打电话有危险”能被广泛认可;说“开车时打电话不文明”就不能被广泛接受。说“别人举报别人”能被看做正常;说“女儿举报父亲”就被看做“奇葩”。其实,对“开车打手机”早有法规管理在先,可是当下开车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需要监督,文明的程度还不能因为法规的存在而达到自觉。第三,认识传统观念的挑战,有利于提升对社会公正的判断。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义灭亲”,但引发的震动也不小,所以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曲解和误读。例如,在新闻引发的各种看法中就有批评女儿行为违反“人伦”的,指责女儿想出名的,正因为这个新闻事件中的理解与误解包含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因此这个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2015全国高考2卷】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今年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材料中创设“当代风采人物”的评选活动,给定三名优秀而各具特色的候选人,要求考生优中选优、推举更佳人选。类似的评选活动是考生熟悉的,所以材料在理解上可以说是“无难度,有空间”。三名候选人中,“大李”是以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为原型改编,他在事业高峰期毅然回国教书育人,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为原型改编,这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的电焊工练就了一手绝活,从普通职高毕业生成长为荣膺“中华技能大奖”的焊接大师。“小刘”相对比较特殊,是由众多旅行摄影家和网络博主的事迹编制而成:他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到极致,为了捕捉世间美景,既跋山涉水克服万难,又国内国外潇洒游走;他活出自我、无功利心,而客观上又利他利民;他的博客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无心插柳柳成荫”,提升了太多网友的审美品味,在引领国人有文化地走向世界、帮助大家留住美丽乡愁等方面,实在颇有功德。很明显,这三人个性鲜明,属于不同的禀赋和性格类型,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分别是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乐活人生的自由职业人群的代表,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和环境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中国的宏大主题,他们都是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人物。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李的聪慧过人、创造力惊人、科技成就超人,老王的吃苦耐劳、岗位成材、化普通为神奇,还是小刘的率性潇洒、变业余爱好为职业和志业,他们中总会有一款特别吸引当今的九○后考生。所以,该材料力图更积极、更主动地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新材料作文经多年探索实践,优点突出而有目共睹。本试题命制中特别增加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像本题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须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具风采”、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具风采”的标准有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更具风采的标准,是人物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当代风采”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长与特殊魅力?还是考生个人的趣味和偏好?抑或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又比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否一定要写成论述性质的文章?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否一定要呈现于作文的表面?等等。
总之,和往年完全一样,试题命制努力让考生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等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当然,由于试题材料中的三名候选人共性很多:都有理想、有追求,都肯吃苦、肯坚持,都创造一流、卓然有成,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优中选优并阐明理由,因而本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比较中思辨说理等能力的期待值确实更高。而所有这些努力,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师、家长或校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疾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游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为黑衣男做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2016中山模拟】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吾心,尽吾力
(点评:题目简洁,紧扣“梦想”主题,化用孟子“老吾老、幼吾幼”和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以文言句式表达,彰
显文言功底,典雅不俗。)
你是否在夜阑时分听到自己波澜汹涌的雄心之海里最虔诚的呼喊?这些在眼眶里溢出的、眉目里涌现的梦想不正是我们要一生追逐的吗?(点评:问句开头,有夺人眼球、引出话题、避免平庸、制造新意等多种功效。此二问破空而来,问得奇特,兼用长句式,可谓先声夺人。)小卜这个瑶族姑娘,也应该走在创业梦的黄金大道上。(点评:点出材料,扣紧题目要求,直接
给出“建议”,干脆利落,中心突出。)
20出头的年纪,和麦浪里摇曳的谷穗一样值得期待。(点评:喻体选用贴切、新颖,富有诗意,显示出作者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品味。)这个饱含未知与可能性的二十岁,是独一无二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年轻似乎是一张革命的王牌,给一切属于这个名词的人镀着光。(点评:比喻新颖。但“王牌”指的是扑克牌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有力的人物、手段等,与“镀着光”不一致,可改为:年轻似乎是一种革命的王牌,给一切属于这个名词的人追逐梦想的权力。)孙杨的十九岁成为了奥运冠军;罗拉的二十岁出了书拍了电影一夜成为北美洲大陆的一颗明星;邓紫棋的二十岁在红馆开了演唱会成为香港诸多歌榜的榜首。(点评:三个当下事例,简约成排比句,颇有说服气势。遗憾的是犯了“主宾搭配不一致”的语病,可改为“十九岁的孙杨、二十岁的罗拉、二十岁的邓紫棋”。)“你永远不会知道二十岁的自己可以有多成功,除非你去做。”(点评:引用精当。)小卜这个瑶族姑娘,用她服装设计的天分能给这个创业时代带来什么火花?(点评:扣紧材料议论,避免两张皮现象。)我们可以满怀期待。做自己想做的,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是需要抓住机会的,所以我希望这个瑶寨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这个“第一人”,能在这个无畏的时代,抓住当下,追逐梦想。(点评:“我希望”就是建议,暗扣作文主题。)
就好像玫瑰香浓而艳美,它的刺尖锐而繁多。(点评:比喻性警句,简短富有深刻的哲理,将其置于段首,是考场作文的一大“秘诀”。)逆流而上所要顶住的压力是庞大而源源不断的。面对穷困落后的故乡,面对无忧无虑的就业机会,小卜心中的 14 梦想似乎看起来扎根也并没有那么深。(点评:“看起来”三字多余。)是的,逐梦之路未卜,或棘荆或泥泞,它并非安逸闲适,也可能满足不了最多人的情况,但这是一份坚挺的深入骨髓的驱动力。(点评:“坚挺”改为“坚强、坚定”更妥。)蜗牛向葡萄藤上爬,大雁向南飞,一股内心中滚烫炙热的力量会驱动你无悔的奔跑,嵌在肉里的沙粒也能助你上高。(点评:类比思维。以“蜗牛”“大雁”为类比物,形象而有说服力,深得荀子《劝学》的笔法。)马云曾说:“你不是怕行动,你只是怕走了一条错的路。”(点评:引用出彩。)薄伽丘,这个出生繁荣富贵应有尽有的富家少爷,面对家财万贯,他无动于衷,但是后人将他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做比。他生在无悔的文艺复兴,惊天撼地的他在那样万艰阻力中完成了自己的梦。做好自己,做想做的自己,是勇者的选择。(点评:薄伽丘材料典型,后一句议论精当,材料与议论深度融合,有水乳交融之效,值得借鉴。从考场作文来说,段尾没有结合材料生发议论,是一大败笔。补上这样一句,效果尤妙:小卜的选择同样艰难,但唯其艰难,方显勇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报恩固然重要万分,但错过了合适的年纪、合适的时代,所有的回报都只能如浮云掠过。优质生活充满吸引力,就如一张舒适的躺椅,但梦想令人向往,它是一张送你至浪尖的滑板。(点评:躺椅与滑板两个比喻,形象新颖,绝妙完美。)年轻的我们冲波击浪,在波涛起伏中带着成就与荣光再回故乡,也不算迟。(点评:精彩至极,紧扣材料,分析得当。先否定“报恩”(做教师),再否定优质生活(外企),最后回归“创业梦想”,三种选择,对比分析,作者的思辨能力,令人点赞。)
年轻的我们未来又远又长,从吾心,尽吾力,到达了梦想这座灯塔,才能更好的划向远方。(点评:哲理性语句收束全文,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字简短而有内蕴,足见作者的文字驾驭功夫。)就让我们带着梦想的光环,无畏一跃,搏击长空。(点评:结尾如能结合材料来议论,更符合考场作文的特性。该考生缺乏这一意识,有时候是一种危险。其实,结合材料,极其简单,可改为:小卜,其实你无须犯难,有年轻做靠山,就让我们带着梦想的光环,无畏一跃,搏击长空。)
总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获得满分,可谓“实至名归”。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第一段引出中心,明确建议;第二段论述要坚持“创业梦想”;第三段论述坚持“创业梦想”要不惧艰难;第四段结合材料对比分析,再次明确中心;第五段收束全文,发出号召。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极强,表现在:一,善用比喻,每个比喻都几乎形象新颖贴切,让人佩服;二,引用精当,每处引用既简短又适切;三,警句迭出,作者理性思考能力强,常有言简意赅之句,醒人耳目;四,议论老辣,全文多处扣题生发议论,鞭辟入里,分析得当。
【2016名师领航·高考联考模拟四川地区预测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暴风雪袭来,下了一天一夜,现在转晴,丛木都压在厚雪下,积雪洁白而蓬松,在风动的摇摆中稀
疏地抖落,仿佛在为四处的寂静打着缓慢的拍子。松鼠看得痴了。待兔子来拉他,他才醒过神来。兔
子问,“看到什么了?”松鼠答:“没有达尔文,只有自然,多么美妙圣洁啊!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我们
真的太有福了!” 你认同松鼠的这个说法吗?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A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5
第四篇:高考模拟任务驱动型作文
二、(2016 青岛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在他的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他解释说: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这种事件发生后,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疑惑,有人不解,有人肯定。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让礼仪与真理结伴而行
吕欣茹
笛卡尔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教授想用这种奇异的方法,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激发学生敢于用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威的精神。在当时,在他的鼓励下,真的有一百多名学生跨过了这位老师的身体。有人认为有理,表示肯定,有人表认为无礼,表示不解,有人认为不懂,表示疑惑。而我认为:礼与理结合才是教与学的正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是出自《师说》的一句话,意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答疑解难的人”。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亦或者是现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师者“,所以受人尊敬,让人敬仰。因为老师传授的除知识以外,更多的是传授“理”。而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礼”,便成了”理“的制高点。教授的作法有失偏颇,只能让学生从高坡上滚下,所以我认为让学生从老师身上跨过去,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巴尔扎克说:社会是个沼泽,我们得站在高处。随着时代的改变,科技的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素养却在退步。学生对老师越发的不尊重,甚至是无视老师的存在。曾有一则新闻报道过: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小龙,因为班主任管他玩手机,竟当着母亲的面杀害了班主任。这件事情的**并未真正停止,又出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让学生跨过。在这片沼泽里,杂草层生,是怨天空呢,还是怨土壤呢?本来就普遍存在的学生对老师藐视的现象,再加上这类事件的出现,并在社会上掀起热潮,只会让学生更加轻视老师,不尊重老师;只会助长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损我国教育形象,不利于文明礼仪的传承。
现在人们就认为:权威人士和拥有权贵的人士说的话就是真理的,就是“礼”。就算发现其中明显或不明显的错误,也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指出。若有人勇敢的指出,便认为是“失礼”,“礼”便没有了界限,“理”也就没有了高度。教授,是权威,人们都称赞他,崇拜他,他的做法便是“真理”。然而,这正是“理”与“礼”的失衡。
现在社会上缺少真正的权威人士,这人有胆识,有“礼”,有正气,知古人,懂来者。用“礼”之雨露,育“理”人才,这是真正权威的责任。在未来,真正受到尊敬的人,恐怕是“礼”与“理”结合的人。孔子,古代的教授,古代的权威,他以“礼”说“理”,古人没有把他拉下马,今人谁又能匹敌。如今,孔子“礼”文化走出了国门,为国家赢得了真正的权威。
当然,我时代更需要没有跨过教授身体的学生,他们懂得尊重,懂得权威,懂的真理,更懂得“礼”数。敢于对“失礼”权贵人士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权威。作为教授,也应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用真正的科学真理否定权威,用“礼”反抗权贵的精神。
培养学生具有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的方法有很多,不要用自求其辱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品质,不破坏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礼仪,不助长学生不健康学习习惯。歌德曾经说过:我曾看到有人一旦从错误中醒悟过来,就像睡醒一样又精神焕发的转
向真理。这才是教授育人的高度。懂“理”有智慧,知“礼”有品位。
在 “礼”与“理”之间维护权威,尊重真理,善莫大焉.让礼仪与真理结伴而行,助力中国文明社会的辉煌。
“真理”与“权威”的较量
王威 一面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一面又是尊师重道精神的不断深化,当代呈现出的,行走于“权威”边缘的“真理”,无一不引起轩然大波,面对如此境状,在“真理”与“权威”之间我们应该先“真理”后“权威”,在真理之中寻找权威。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跳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勇敢跨过他的身体。面对该教授的如此行为,许多人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对师道不尊,而那位教授却解释道:这是在传递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我认为,用真正的“真理”挑战“权威”,才能真正地“立威”。
林清玄曾言“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里的“心”,是用“真理”滋润的。然而,就此一百名同学来看,单是其大胆的勇气就是令人叹服。敢于从老师身上跨过不说,那些学生所考上的理工大学也得600多分,况且不顾别人的非议,依然对追求真理,挑战权威,满怀期待。不要说他们不尊重师道,因为教授的命令就是尊重;不要说他们是在作秀,因为服从就是优秀,不要说他们激进,尝试教授奇异的教法,便是探索精神。这些学生的做法无可非议,如此向上的学生又何尝不彰显着国家所需要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老师敢于唤醒“沉睡”的心,本意是好的,但教授用当校求辱的做法来揭示“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精神”是不是有些差强人意,会不会因此做法而对学生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大师丰子恺曾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大学教授本是德高望重之人,是威严的,是学生们的引路人,是中国的知识份子。代表的不仅是学校而是中国。而此教授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实在不该,不仅辱没了人文主义精神,还破坏了中国数百万年来的师德师礼。由此观之此教育的作法显得不合乎情理,再加上最近各种想要火上一把的网上作秀,这名副教授在网上受到排挤,非议也是难免的了。
话又说回来,老师的这种精神却实值得我们学习,若换个方法调动学生们勇于反抗权威的精神,岂不是一条通衡大道?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成为社会。学生是学习文化的,文化里有真理的种子,作为教授,把真理的种子选出,放在学生手中,让他们去播种,待到山花烂漫时,他们会在丛中笑。那时的教授才是权威,那时的学生才拥有了真理。
在权威与权贵之中,我们不应该空喊口号,而是要拿出伽利略老先生用事实打败亚里士多德的言论的精神;拿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精神,拿出中国富强才会“权威”的精神。
“权威”常有,而“真理”不常在,用“真理”钉上的“权威”才不会被别人拔出来。
教授与学生之间,就如同权威与真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理”与“权威”之间,维护权威,更应接受真理,尊重创新。
尊严的至高理解
王冰寒
梁文道: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而人人缺乏尊严,便是病灶。
近日,武汉大学的一名教授主动趴在门前,要求学生“凌辱”他。在他的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他解释说“跨过老师,只是跨过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的精神。这一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质疑,有人赞扬,有人反对,教授大概为此背负了很
大压力,真可谓是“尊严千斤”。
一方面质问权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尊严的肯定。有人说:教授是成功人士,不守尊严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教授竟然不守尊严,反映他缺少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我认为,他的行为反映当老师的境界,教授的境界是身在最高层的“尊严”。
就此教授来看,他的行为,不仅要说给学生听,更重要的是做给学生看。他倡导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就要让学生接受教育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学习更多知识,能让学生尊敬老师,也能让学生更加尊重学生,形成双方互动,双方受益的局面。教授对尊严的理解入木三分!。
然而,尊严有没有境界?有没有界限?有没有准则?平日里家人和朋友都有尊严,但没有一个人去理解它深刻的内涵,也没有人会追究它的界限。但教授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和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他承担的老师的责任,国家的教育方向。作为大学教授,他更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作为老师,他掌握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人互通的友谊的信使多重身份的的教授,会不对自己的行为付责任吗?当然不是。他对尊严理解的深刻,为了让学生不活在权威之中,而站出来,这样有错吗?然而,什么是真正的权威? 毕淑敏说:“理解尊严使人优美。”师德,一个人的内涵与格调,在尊严中会得到提升。细品教授的行为,教授的热情追求,探求真的精神体现着他对挑战权威的追求,可是,在这种偏激的追求中,尊严的情感之花却凋谢了。
“尊严是行动,将就的老人对刚生活在社会上年轻人的忠告,尊严理解方可成功。”这是赫今岑说过的一句话。这件事,在某些人看来,这一小事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值千斤!这种负责人行为,在我们身边,在电视里,在报纸上有多少呢?了了而已。教授的行为固然有道理。从整个国家出发,一切从道德为前提。设想教授这样做,有什么用!有多少人想过。由此观之,一个人的行为也显得符合情理。若是强制或许会少一个创造人才机会的丧失,少一个有责任,有胆识的人才,如何求得圆满,愿教授在道德的基础上,实现真理,获得双赢。
这样的理解,释放自我,赏一幅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树影里,逐梦到天明。
道德与真理的较量
美,不能造作,它自生风的手指,把草地抚弄,要追赶上绿色的波纹,上帝会没法制止,使他永不能完成。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想创造一种美的教学理念,主动趴在教室门前,要学生“凌辱”他。在他的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他解释说:“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的精神。”这一报道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质疑,有人赞扬,有人反对,他的压力倍增,这真可谓“用心良苦”,“美”在哪里? 一方面是质问权威人才的培养,对真理价值观的弘扬另一方面又是道德的范围。当代呈现真理的,行走于道德边缘的民间时事无一不引起轩然大波,面对如此境况,在“道德”,“真理”之间,我认为I每个人应在道德基础上,保护,支持真善美之举。
就此教授来看,他的行为,不仅要说给学生听,更要做给学生看。他倡导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就要让学生接受教育中获得知识。此法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的目的是好的,但这样未必达到目的。因此,要在道德的范围来实施,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多知识,能让学生尊敬老师,也能让老师更加尊重学生,形成双方互动,双方受益的局面。教授的热情追求,求真的精神体现着他对真理独有的情感。而周围人一句“不符合道德”而压制·打击,从而失去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机会,使得他们生活在虚伪的权威中,难道这样可取?教无定法,探索创新,教授的做法本无可厚非,教授没有疯,大学没有掀起波澜,社会
倒先“疯”了一把。
这也难怪,索尔尼琴说,宇宙有多少个生命,就有多少中心。之所以如此,道德与真理没有相容。
教授的行为固然道理,从整个国家出发,一切以道德为前提,设想教授这样做,无什么用处,我什么目的他还会这样吗?由此观之,一个人的行为合乎情理,一切道德的规定无不是为其国泰民安,道德在社会中举足轻重。人们批评与不解,人才的浮出,而如果只因保护人们底线,又有谁为其他人而奉献于付出? 毕淑敏曾说:“道德与真理同时存在,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是的,她说的对,真理固然重要,都离不开道德的范围。道德作为动力,真理作为载体,在社会中流动。
道德与真理之间,道德是死的。道德如若是板上钉钉真理则是木板的位置。此时的人们都不对此“颇有胆识”的教授深入了解,乃至很多人不理解。教授的伟大而勤劳得不到赞扬。如果掀开感性的面纱,想一想,这样做是对道德的不敬吗?不是的,归结原因,是他对道德理解很深,如果他认识不仔细,他会放下尊严,而让学生学习吗? 若是反对这样的行为,社会上将会少出现人才,少个为人民辛勤付出的老师,如何两者兼顾,在“道德”与“真情”的较量中获得双赢,还得教授在道德的基础上,实现真理。“道德”与“真理”之间,维护道德,揭示真理,善莫大焉。
别把“行为艺术”当作“言传身教”
我们的一生是个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在人生路上,向后看看,再向前看看,才能走的更远。
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在教学“路途”中,主动趴在教室门前,要求学生“凌辱”他。在他的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他解释说:“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看到这则消息,对否,错否?不禁深思,这究竟是言传身教,还是行为艺术? 这一“行为艺术”,无疑让张教授做了一次权威与强权。张教授把学生置于两难境地,还逼着学生做出一个选择,这场滑稽的“行为艺术”,没准,却只制造了许多盲从者,他们没有对张教授的“求侮辱”行为作出深入的理性的分析,不明白自己两难的困窘,一味认同一个“人云亦云”的认识,我反对这种打着“言传身教”幌子,炒高自己的“行为艺术”。何为副教授?这是仅次于教授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最高专业职称。他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所在专业的引路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然而,这位副教授却主动趴下,让学生“凌辱”他,此可谓荒谬至极。暂不谈此事过后能否对学生产生正确导向,光看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位副教授就大错特错。想传递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给学生的想法是好的。可当他以老师的身份鼓励要求学生“凌辱”他时,他便忘了这个初衷。对学生而言,老师在一定程度就是权威,当他们抬起脚跨过老师的身体时,他们不光不敢反对权威,还被带上了目无尊长的恶名。难道这就是这位副教授想看的的结果吗?难道大学讲堂是为了“行为艺术”而设立吗?难道关于做人的道理是要以这种方式才能传递吗?
“言传身教”不等于“行为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者是脚踏实地,安安稳稳的做事,从最终的结果来使人信服,而不是为了娱乐大众。朱敏才,孙俪娜这对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放下名利,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山村,这是言传身教;王宽这为戏曲圈里的老艺术家,为救孤,古稀高龄去卖唱,只为让收养的几个孤儿健康成长,这是言传身教;“微尘”“炎黄”这些一心做慈善,不求名利的好心人,有自己微薄积蓄为我们点燃一脉香火,这是言传身教。与这些用实际行动来感化社会,点亮黑暗的人们相比,这位副教授的行为显得那么不值得一提,甚至让人鄙视。
别把“行为艺术”当作“言传身教”,我们应该全面的思考问题,才能做到完美。身为副教
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做事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路。
别把“行为艺术”当作“言传身教”,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才能恰到好处。既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不至于搞得如此伤大雅。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改变后世。
别把“行为艺术”当作“言传身教”,我们遇到的事情应“三思而后行”。别随意低下你高傲的头颅,忍受胯下之辱,副教授从实际行动出发来影响学生吧,有些事情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歌德曾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副教授啊,要专心研究学习,尽心教书育人,这不是没有做为,有时你的一个小动作体会比大喊声有用的多!
要想使后世真正成人成林,一定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拒绝“行为艺术”。
让“挑战权威”与“尊重他人”同舟而行
赵欣
各有各的看法,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有些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如我们所做的选择题,选项很多,但正确答案就有一个。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然而,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在他的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他解释说:“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的精神。”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震惊。我认为这位副教授是宁愿不要自己的尊严都想教育学生们敢于否定权威·反抗权贵。但,应有的尊重呢? 这种从别人身上跨过去的行为却是极不尊重的行为,教授怎么会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学生呢?我认为这也将会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当这位教授这样做的时候,他有没有考虑到让自己的行为既能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又能让学生尊重老师,传扬美好品德?
挑战权威,反抗权贵,是我们面对德高望重,德高位重之人,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是我们在面临极大压力时的果敢挑战,是我们在反驳别人时的尊重他人。在这件事中,到底是要看清教授所说的目的,还是看重教授所作出的行为背后的“礼”?或许有人赞赏这位教授的牺牲精神,也或许有人夸奖他的伟大,但我们掀开这感性的面纱,用一颗理智的态度去仔细品味这件事情时,不禁怀疑这是不是炒作,本该是“授业”教授的他,却为了偏激的教育行为而放弃自己的尊严,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实是有违教授的风格。如果真炒作起来,也一定会对教授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观之,对于教授自身,自取其“辱”,也实属不应该。但不管怎样,教授既然做出,总该有收场,让教育回归正轨。大学生吗,本该是学识羽翼渐丰,理性光照前程。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世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是该缄默的时候了,教授,首先应该教好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小泽征尔在参加指挥家大赛时,面对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等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他坚信一定是乐谱错了,因此而赢得了比赛。对学生而言,这才是挑战权威的正途。挑战权威,就是敢于质疑,敢于坚信自我,但是尊重他人是前提。巴尔扎克说:社会是个沼泽,我们必须站在高地上。这个高地,恐怕就是尊重。
浮躁的社会注定摆不了太安定的书桌,道德沦丧的时代注定象牙塔难保清静,但想一想,春秋那样战乱的年代,孔子的学生颜回尚能在陋巷中“一箪食,一豆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难道现在的教授一定都需要随波逐流。只有回归本真,回归理性,回归真正的尊重,我们的土壤里才不会长出“张教授”这样的奇葩来。王安忆曾说:“ 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找到自己的发现才是最重要的。”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坚守住自我,做一个理智的人,而不是学习教授的作法。但我们要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
在人生路上,让我们以尊重他人为帆,以挑战权威为桨,扬帆起航直达成功的彼岸!
反抗权威何需“凌辱”
李坦坦 大学副教授趴在教室前门求“凌辱”,让100多个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意为反抗权威。此惊世骇俗之举确能让学生刻骨铭心,出发点也确实为了能让这些高校学生不惧权威勇攀高峰,可这位副教授有没有想过:让这100多个学生跨过去,本身已是让学生服从了他的“权威”,学生作了“配合”,是否意味着常理下仍会服从“权威”而不敢不会质疑?老师的真正目的能否达到?
权威如果是靠自己的学识、能力步步经营登堂入室所得,我们敬之又何妨?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样的老师叫我们如何不敬他?面对“昼寝”的学生宰予,骂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我们仍敬之,被惨骂的宰予仍敬老师,并最终成为“孔门十哲”之一,成为“先贤宰予”;老师有缺点又如何?他不知如何回答两小儿的“辩日”又如何?我们就算挑战老师仍是尊之敬之爱之,而不是“凌辱”之,不是借着反抗权威的名义笑之贱之踏之。我想这位副教授定是才高八斗深邃洞明,学生从心里敬之爱之,部分学生断然不会跨过他们尊敬的老师的身体,我为这部分学生点赞,在他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一种名叫“仁”的血液,“仁”字不光是指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包括尊师和敬师。“仁人”一词和全德之人同义,包括和部分老师的错误言行相悖哪怕是“沉默的反抗”。姑且不说大学副教授必是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出身,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无编制的代课老师,我们也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如这些跨过老师身体的学生,只要有一个人被助长了“天下唯我独尊”的气焰,“欺师”的戾气就可能污染周围。学校尤其是高等学府仍是最公平竞争的清净领地之一,让学生“凌辱”自己,师颜师尊师道何在?这种“引领”方式置其他老师如何自处和处人? 当然,“让学生跨过自己的身体”事件引起大家热议的一个极好效果就是:无论经济如何发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重要,老师就是老师,良莠不齐并不代表“不良”,人无敬畏不立,敬畏学识敬畏师长任何时候都不会出错。“泰戈尔说:“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却不过如晨间之雾。”反抗权威不需“凌辱”,知识和真理仍然是心存敬畏的人创造的,而只有尊师尊教,遵从规律,属于你的伟大和权威仍会同在。
第五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二)——2017届高考备考作文任务驱动型预测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第一碗鸡汤:快乐教育。有人鼓励你“不要打孩子”,而要“给孩子自由和快乐”。结果是:玩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竟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天性。在餐厅吃饭,三岁孩子奔突吵闹,破坏了静谧美好气氛。有人孩子妈说:“让孩子小点声好吗?”她说:“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没办法。” 孩子爸没客气:“孩子这样已经是侵犯他人了”。第三碗鸡汤:成功和学历没关系。有人说,现在大学生都在给初中生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学历没用,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将来更有可能当老板。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学力是成功不二法门
在这个纷繁嘈杂的社会,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但其中的迷魂汤有时却使人迷失方向。沉溺于所谓的快乐教育,给孩子所谓的自由和快乐,结果却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学无术而又傲慢无礼的人;执迷于所谓释放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却导致孩子不懂遵守社会准则可悲的事件不断发生。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成功和学力没有关系”的谬论。我认为,学力不仅与成功有关,且关系重大,它是成功的坚强柱石。
有人看到一些富商名人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而又没有什么高学力,于是就妄下结论:成功与学力没关系。可悲的是,他们忽略了成功人士背后艰辛的付出,血汗的流淌,殊不知,他们在努力开拓出一片天地过程中,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收获了财富。这些人或许是天才,或许拥有一技之长,但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是中人之姿,知识挑战的艰苦是必须的,只有经历数次磨练,通过层层选拔,取得高学力,才能立足于世而大放异彩。中国两弹一星的专家们,哪个不是知识高端加上长期实践的结果?
至于快乐的教育方式,本身没有错误。错就错在有人歪曲“快乐”二字真正的含义。在我看来,适当自由和快乐,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自然的奥秘和生活的乐趣没什么不好。但基础教育方面,绝对不可坐视不管,任由孩子走向歧途。这不仅不负责,更是人才的浪费。拥有高学力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快乐而影响学习,他们埋头苦读,以沉浸在知识海洋为乐趣,用知识填充大脑,用美德慰藉心灵,用修养释放芳香。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许多人都认同孩子就要释放天性,我觉得天性应该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勃勃的乐趣,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任由惰性发散的借口。释放天性要有底线和约束。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财富的发展,更要注重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教育又是素质提高的基石,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个人素质才得以提高,这与学力有莫大的联系。高学力的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时,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试想,有几个前途光明者是小学毕业的呢?李天一的事例不是很好的反证吗?
成功路上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心灵鸡汤固然会温暖心中的凄寒,但没有营养甚至是歪理邪说,会令人迷失方向。倘若手握一份高学力,心中便多一丝清明,眼中看清了前进方向,学习有术,实践有方,相信前途一片光明,能拼出一片美好未来。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高学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他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无论是有名也好无名也罢,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于那位烧烤店老板和那位女孩,我们都以尊敬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在乎自己做了好事留不留名这种事。面对烧烤店老板,我们要对他怀有一颗感激的心,感谢他多年来花费近20万元来资助了那四名学生,使他们都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或许会有很多人对他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既然自愿去资助那四名学生,又过了这么多年,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想借用媒体来报导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其实换个角度来讲,也许老板有自己的一些难言之隐,又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善良的行列里来,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诚然,我们似乎更为赞同那位只是偶然路过却毅然决然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位女孩,她真的发扬了活雷锋的精神,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送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事后又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之中——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着实值得给她点一个大大的赞。古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今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事不留名精神’;这值得我们去赞扬去传承。虽然如此,我也不觉得女孩行为比烧烤店老板更高尚,他们只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做着本质相同(行善)的事,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我们太需要这些行善行之人。偶一为之之善或坚持行善会让很多冷血之事不再上演。小悦悦事件中,人们对18路人漠然的鞭挞和对陈贤妹善行的颂扬表明了社会渴望善举。浙江一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人问津,围观群众固然有怕被讹诈的心里,但更多的恐怕是习惯性麻木,意识里维持一份善念并去行动远胜于在旁边的指手画脚、冷眼旁观。
不管烧烤店老板或救人女孩在行善之时有没有想过留名,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钦佩的人物。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是在坚持行善,哪怕行善的动机不是太纯粹,你都是最棒的那一个;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只要做了好事,你就是英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愿为修心不修脸
“如果世界漆黑,其实我很美。”当代超人气歌手薛之谦直言不讳告诉我们,在这爱美的时代,没有一张标致的脸蛋,很难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而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近几年,整形热潮异常火热。整容失败的案例不尽其数,触目惊心,整容者也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却丝毫不影响整形行业的发展。许多人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态去削骨拉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网络时代迅速发展,拍张照片要把自己修得“笑靥如花”,去博人眼球,获得所谓的“自信”。
愿为修心不造脸。修养心智,修养心志,修养心性,方能铸就灿烂,迎来辉煌。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跻身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纵使他有“深凹的额骨,卷曲的头发,参差不齐的牙齿,以及一副5英尺高的孩童模样”,也丝毫没能影响他征服世界的野心。早期因为相貌问题,来到肯德基打工,被肯德基拒收。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入股了百胜中国,旨在“以貌取人”。
愿为修心不饰脸。一颗有宏大志向的心,让马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潮平两岸阔。“一副参差不齐的牙齿,一身健硕壮实的身躯”,不错,说的正是她------歌手韩红。早期因为不出众的外表而被外界嘲讽,但因其嗓音出色,才勉为其难留在经纪公司,后来因为一首《天路》打破了外界的质疑,现在的她依旧是“这副德行”,她这样自嘲道。
愿为修心不修脸。修一颗才华出色的心,韩红在山重水复中,收获柳暗花明。中国青年说里上了位“瓷娃娃”——刘大铭,因骨胳与常人的不一样,容易断裂,从小到大做了17次手术。这样的坦然是消耗了多少负能量才能从这个孩子的嘴里云淡风轻地说出口,骨胳发育不良导致压迫到脸部发育,脸部五官被挤到一起。“不坠青云之志”的他通过向德国医院求助,挽救了他的骨胳及五官,并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正如毕淑敏所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翻开怪力乱神的《封神榜》,看到的是妲己利用美色,蛊惑纣王纵情声色,荒理朝政。“红颜祸水”便意在此处吧。翻开哀愁忧怨的《红楼梦》,看到的是王熙凤美艳过人,却心机叵测,最后却落得一张草席下葬的下场。有着倾国倾城的样貌,却这般心狠手辣,那样的样貌,世人是否倾心? 造脸固然重要,修心亦是如此。让我们找寻路上的那抹素心,走出人生繁华风景,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展示】
“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
红包,译名lucky money,颇具幸运之意,在中国传统礼俗中是用于年节庆典中长辈对晚辈的赠给,也有主客之间的礼节往来。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红包已不再只是那带有粗糙厚实之感的小红纸袋,摇身一变成为微信窗口里的虚拟图片,弹指间即可收获红包的快感。
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事也为今天的师道竟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在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而深感悲哀。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不论含金是几何,但终得以换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师徒日渐升温的和谐美满的场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余下的仅是“我出钱你出勤,我包红包你回心”罢了。如此新招到底于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抢红包出满勤又折射出怎样的求学意志?
“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
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
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
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由师生共同维护。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7月23日下午3时 许,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园区停下,一年轻性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 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区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野生动物园现已被勒令停业整顿。
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均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区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区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遇事三思莫冲动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一年轻女性在猛兽区擅自下车,导致其母惨死虎口,自己身受重伤的悲剧发生。这起意外发生的可怕性,以及背后问题的严重性提醒人们:遇事三思莫冲动,否则后果会惨重。
反思,会让我们理智清醒。生活是各种各样片段的彩色交织,我们在享受其中愉悦人心的片段的同时,理应接受其中惹人心烦的片段的负面洗礼。“三思而后行”这句古话深入人心,它告诉我 们做事要理性,谨言慎行。诚然,理性在冲动面前显得如此弱不禁风,倘若不加反思,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难免会被冲动这一魔鬼操纵,超越规矩,害人害己。冲动任性,必将受到惩罚。女子在猛兽区的车内与丈夫口角,擅自下车拉开司机车门的举动,正是被魔鬼冲昏头脑,这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举动。尽管协议在先,但协议能保护你不受 伤害的前提,是你不能擅自下车。情绪激动时,忘记了义务和责任,让任性的习惯占据上风,为魔鬼打开潘多拉的瓶子。因此,学会三思而后行,控制好情绪是一种 理性和智慧。假如女子能够对问题理智分析,也许悲剧不会上演。现实中,有多少“如果”让事后诸葛亮们假设?难道老虎给你任性机会吗?它用动物的方式警告那 些任性胡来者,以此来惩罚冲动者。
理性智慧,是成熟的标志。现实中,老虎伤人是偶然,但是还有多少老虎没被关在笼子里?横跨栅栏,不走斑马线、恣意撞红灯、开车随意变道、开车看手机玩微信、游区违反规定执意攀爬乱涂乱画、飞机上的空闹、国外旅游殴打工作人员…….无论是锁事还是大事,不管什么情况,按照我的意志办事,否则就打就闹。心智逐渐成熟,阅历不断积累,大爷心态的劣根要抛弃。遇事三思而后行,杜绝冲动应成为一种处事习惯。倘若以自己的任性态度变本加厉的彰显,终将酿成大祸,追悔莫及,任性猛于虎。
管理和监管,都必须到位。对于一些危险地带,景区应规范管理,安全保障措施应齐全,应对机制应健全;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在其位应有所作为。关爱游客,敬畏生命,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理智思考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礼物,唯有理智思考,清醒反思,而绝非为所欲为、无理取闹。不但是责任体现,更是智慧彰显。因此,遇事三思莫冲动,为人为已有敬畏。【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范文展示】
法律也要有温度
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无心踏错一步,怎想付出的代价竟是无可挽回的十年青春;冷冰冰的法律面对两失足少年竟丝毫无变通之处,只是将其未来和希望用“公民应知法守法”的巨锤敲得支离破碎。心酸否?悲痛否?在我看来,即使是密不透风的法律巨墙,也应有人性的瓦缝让温度进驻。
诚然,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律应有其自身的强制性,以达惩奸除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保持社会相对安宁稳定的目的。李零教授也说过,“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假若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作为硬性措施,而仅凭人们的道德观、伦理观来试图治理社会,那么它必如海滩上堆起的沙堡,不堪一击。
然而,这并不是法律可以冰冷到没有一丝温度的理由。孟子曾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小闫同学的确犯了错,是当受罚,这毋庸置疑。但竟把他们的行为与那些猎取象牙、捕杀老虎以牟取暴利的可憎行径相提并论,岂不可笑?惩罚的意义更多的其实并非在惩罚本身,而在于教育与警醒。经过认真教导与深刻反省,相信作为大学生的他们,今生今世都不会再犯。可事实呢?直接将冰凉的犯罪分子之帽死死扣于他们头上,仅凭人性温暖与客观思考绝无取下之可能。听闻某官二代酒后驾车撞人致死仅获刑三年,我们不禁发问:一条人命竟抵不过两名青年掏下的十余只鸟?这十余只鸟竟又把两人十年大好青春光阴的价值比了下去?吾未见其明也。
当然,法律所需要的温度,并非是对恶人行径的恣意纵容,也并非是对法律强制性的挑战,更并非是我们可以心存恶念怀揣侥幸心理的理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如小闫这般迷途未远的孩子重返正道的机会,是能够让扶老人反被讹的年轻人得到理解与支持的人性,是能够让人文关怀式微的理性时代更有人情味的温度。
当今,我们携手并肩,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然而,我们亦不应忘记人文关怀在如今这理性而浮躁的社会之重要。它将法律置于明媚阳光的春意融融之下,还法律应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