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

时间:2019-05-14 14: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

第一篇: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

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

[作者:管曙光 来源:jihua918 点击数:1579 更新时间:2006-08-31 20:35:25 文章录入:jihua918]

(《应用写作》2005年第6期)

观点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论文如果在观点上有失误,立论的根基不稳,其价值如何或有无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学术论文在观点上容易出现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本观点错误,论文从总体上站不住脚

基本观点指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的结论。如果基本观点错误甚至荒谬,其他一切分论点和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即使你写得再文采四溢,论证得再无懈无击,也不能说是好论文。如一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论文,其基本观点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青少年追逐金钱、追求物质享受的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这里的意思是,青少年财产型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是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造成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作者还没有掌握与论题有关的基础理论,没有把握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二是有的作者平时说习惯了。写作时也没有注意推敲,因此撰写或修改论文,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宏观上把握,首先要审查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观点偏颇,未能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问题

论文的观点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酝酿、提炼以至最后确立论文观点的重要原则。无视这一原则,作者就会脱离客观现实,先入为主,使论文的观点出现偏颇,或者主观臆断,妄下定论,或者顾此失彼,漏洞百出,或者看问题片面、思想偏激甚至走向极端等。如一篇论文分析为什么当前市场上的劣质商品越来越多,其结论是:“市场经济使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企业处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环境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劣质产品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这一观点显然偏颇,既不客观又不科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劣质产品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再如有篇论述南朝梁武帝萧衍对他所取代的齐王朝的宗室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时,认为主要是年龄原因。萧衍之前的宋高祖刘裕代晋时、齐高帝萧道成代宋时年事已高?穴刘裕六十五岁即位,三年后死;萧道成五十三岁即位,四年后死?雪,害怕自己不久于人世,深恐子嗣不能维持新王朝的统治,所以对前朝宗室采取了翦除的方针,以绝后患。而萧衍代齐时才三十八岁,年富力强,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忧虑天下不稳,所以才采取了不同于刘裕和萧道成的方针。这个结论就失之偏颇,没有抓住要害和本质。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因素是个人原因,只是一个次要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从新旧王朝统治阶级力量的对比上去求解释,萧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萧齐王朝年代本来短促,萧道成的嫡系子孙又多已被齐明帝消灭,旧势力根本不可能再危及新的政权,所以萧衍敢于宽大为怀。否则即使他再年轻,相信也会采取同样残酷的杀戮政策。再如有一篇研究劳改劳教人员重新犯罪原因的论文,认为“劳动劳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劳改劳教工作不力”,并没有再分析其他原因。这就犯了片面的毛病。因为劳改劳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完全归罪于劳改劳教工作的不力。否则不利于分析研究重新犯罪的原因,也不利于对重新犯罪的综合治理。还有一篇论文为了说明农民起义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的惟一动力时,又根本否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观点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因此,撰写论文时,要注意全面认识和把握问题,力求使观点准确、客观、科学,避免偏颇有误。

三、观点不够鲜明,要说明什么心中无数

有的作者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对象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明确,到底想要说明什么,自己心里并不清楚,论文的观点自然也就不鲜明;有的论文对核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搞清问题的实质,概括也不准确,因此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有的论文选材不严,又未对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和深入分析,结果中心论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是介绍工作过程或调查结果,没有观点和结论,没有表明自己的见解;有的则是同时出现几个观点,导致一文有多个中心,不知道作者究竟要说明哪一个问题;有的是因为选题太大太难,驾驭不了,无法得出明确的观点或结论。

四、观点陈旧,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当前学术刊物上的不少论文观点陈旧,提法或对策早已过时,或者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和创造性。其原因在于这些作者平时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拿不准该写什么好,便临时找来一些资料,而对资料又缺乏鉴别能力,有的资料已失去现实性和新颖性,结果所选课题或者是别人已经研究或解决了的,很难再有新发现,或者由于水平不够,提不出独特的见解。如有篇论文研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所引事例与数字全是几年以前的,可以想见,其观点或提出的对策与我国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现实相比,肯定是陈旧和过时的。

前面讲过选题要新,要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事实上全新的选题毕竟不多,我们的研究大多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选择一个新的观察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力求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比如最近青年学人陈林在其约14万字的红学论文《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中作出了不同于现今红学界主流观点的结论:120回小说的情节之中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由此证明,现存120回本《红楼梦》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为曹学芹之父曹兆頁,曹雪芹只是参与了小说中诗词曲赋的创作,并且是小说初稿的“高级编辑”和传书人。红学研究是一门显学,研究论著浩如烟海,但想有所突破则举步维艰。陈林之所以能破解200多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谜团,关键是他采取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别人,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把天象、历法引进到学术中来,通过揭示《红楼梦》中隐藏的时间密码进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有红学专家表示,他的论证符合爱新觉罗家的族谱记载。这说明,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对学术创新多么重要。

力求观点新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且言之成理。同时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作者并没有真知灼见,但为了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于是专门猎奇搜怪,自认是惊人之笔,其实没有真正价值。

五、思想空泛,认识肤浅,缺乏深度

有些论文的思想观点不能说不正确、不鲜明、不客观,也不能说片面、陈旧、重复别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般化,或大而无当,泛泛而谈,或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或分量单薄、笔下乏力,观点不深刻,内容也不实在,对于实际工作或学科研究,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试论太平天国》这个论题包含的内容何等丰富,如果写成论文,可以想见将是怎样的笼统空泛。有篇论文探讨如何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机遇,作者涉及的问题有一定新意,但到了应该重点着墨深入分析的地方,却几笔带过,未能深入探究“如何把握机遇”这一文章的重心,而把话题转到了本地自然人文地理位置及优势方面去了,而且泛泛而谈,结果使论文没有了深度,减轻了分量,减少了价值。要杜绝思想空泛的毛病,关键是论题范围不要太大,要注意选择角度,缩小题目,论在实处。例如前面的《试论太平天国》这一论题太大,把它浓缩到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如《试论太平天国告示的起源》、《太平天国诏命衙简论》,从文书及文书制度这一方面去研究,就可以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写起来容易有深度。要杜绝认识肤浅的毛病,一要把研究的问题“吃透”,抓住要害和本质;二要强化专业理论素养,使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三是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认真从理论或实践上做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这样就不难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

六、观点与材料不合,论点论据不够和谐统一

观点与材料不合,有多种表现,一是有观点无材料。观点显得苍白无力,论文显得空洞无物;二是有材料无观点。

文中罗列了大量材料,而这些材料如同一盘散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应该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观点后,反过来统帅这些材料;三是观点与材料脱节。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彼此没有必然联系,或者未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四是虽然有观点有材料,但观点不能令人接受。因为观点不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材料是为适应观点而随意拼凑起来的,二者表面上统—,实质上不统一;五是观点大于或小于材料。如有篇论文的论点是:“某某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能大幅度提高。”其论据则只有一个:“这个企业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在这个论证中,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因为该企业即使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销售价格不能提高,或该企业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数量、加强售后服务,因而产品积压销售不出去等,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效益;六是观点与材料矛盾。材料不仅不能印证、支撑观点,反而会推出相反的结论来。

以上几种情况,是指整个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不合。而更多的情况是论文中个别层次或段落的观点句与材料不合。如某一探讨企业保卫工作的论文中有这样一个分论点:“领导只顾生产,对企业保卫工作重视不够。”后面论证说企业的保卫干部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对企业内部嫌疑人、重点人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基础调研处于无计划、不深入的状态,以致影响了案件侦破。这里的分论点大于材料,因为“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重视不够”包括很多方面,此外还应有“保卫人员编制少”、“保卫人员级别低、待遇差”、“保卫科办公场所拥挤,设备落后”等。所以应该把观点句改为“企业保卫的基础调研工作无计划、不深入”。

七、观点自相矛盾,前后说法不一

有的论文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前后说法不一,甚至互相矛盾和抵触。如一篇论述某省人才政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论文,序论中认为:“该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又制定了特殊的人才政策,保证和促进了该省的经济发展。”而在结论中却又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该省的人才资源和人才政策,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有的是分论点与结论即总论点不协调或者相矛盾。作为前提的第一个分论点与推论所得的最终结论一旦发生抵触,就说明二者之中必有一方不真实。

此外,在论文中袭用他人观点,也是一种常见的毛病。

(《应用写作》2005年第6期)

者:铁道警官高专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竹洁

为使读者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本刊,本站每期特从《应用写作》摘录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如您喜欢,可直接到所在地邮局订阅《应用写作》。(邮发代号:0431-85384664)

12-59 垂询电话:

第二篇:毕业求职信写作常见毛病

过分自信

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同学,都会犯上一个毛病,就是以为只要考试成绩好,便会是一个称职的职员。其实,不少招聘单位曾再三指出,好职员必须既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亦有多方面的经验和才干。所以,如果因自己在考试中得到数科优良成绩便沾沾自喜,忽略经验和性格条件,之会使招聘单位觉得他自高自大、思想不成熟。

不够自信

谦虚虽然是美德,可是现代社会里过谦却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大学生应该在信里强调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不能避免要在信中提到你的缺点,则尽量轻轻带过。推理有问题 很多学生为了取悦招聘者,便再三强调自己的学业成绩,保证自己会成为优秀的职员;另一些人则在信中三番四次地提到自己对这行业的兴趣等等。以上的人都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只要有好成绩或有浓厚兴趣,或者有着满腔热诚便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职员,而不知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亦是很重要的。

语气不庄重

招聘单位大都喜欢看事物比较客观的申请人,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求职信上用“我觉得”、“我看”、“我想”等字眼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忌用“我非常希望”、“我真的喜欢”之类的强调语气。

消极的工作态度

有些大学生在信中会写上这类陈腔滥调:“若贵公司要求受聘行政人员有能力作决定,并且忠心执行职务,则我自当……”。这样会使人觉得你非常被动,做事无主见。现代社会讲求创意与胆识,求职信这样写是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的。

措辞不当

这方面的离子实在数不胜数,有些叫人捧腹大笑(招聘者又何不会觉得好笑呢)。曾经有学生这样写:“你知道有我这类应聘,势必大喜过望。” 或者:“我(她是女的)特别喜欢陌生人。” 再如:“这职位对我来说简直是无法抵挡的引诱。” 如果小心撰写的话,这种种不妥当的修辞其实是完全可避免的。

过多简写词语

可能你与朋友交谈时习惯简称自己的学校或所修的学科,但在申请书上是绝不应该这样写的,如简称“?大”、“ ?工”、“商院”等,这样只会使人觉得你做事还是个学生气,予人不良印象。

第三篇:求职信常见的毛病和写作建议

1.不够自信、过于谦虚

谦虚虽然是美德,可是在写求职信时却没有必要表现这种美德。求职者应该在信中强调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不可避免要在信中说明你的缺点,亦没有必要那么直接。

2.过份自信、自高自大

不少毕业生在求职信中常流露出这么一种思想,就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出身名牌大学,便是一个够格称职的候选人。实际上许多公司再三指出,不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而且要有多方面的经验和才能。许多公司宁愿要二、三流学校毕业的优秀生也不愿要名牌大学的一般学生。

3.语气过于主观

招聘的人大都喜欢待人处事比较实在与客观的人,所以在信中要尽量少用“我觉得”、“我看”、“我想”等字眼来说明观点,尤其不要重复用“我非常希望”、“我真的喜欢’’之类的强调语气。

4.推理不当主观意志

许多毕业生为了取悦招聘人员,再三强调自己的学业成绩,保证自己会努力工作成为优秀职员。有的人还三番五次说明自己对所求职业的兴趣。实际上这些人都犯了一个重大的推断错误,就是认为只要好成绩、好愿望,高热情,便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职员,而不知道有关能力与经验的重要性。5.措词不当

措词不当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你知道有我这样的人应聘,势必大喜过望。”“我(女性求职者)特别喜欢接触陌生人。”“这种职位对我来说,简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如果认真细心一点,这种种不妥之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6.过多的简写词语

平时我们与朋友熟人交谈时,习惯简称自己的学校系所与专业,但在求职信中是要力求避免的。例如“人大”、“国经”、“劳人院”等。这样做,一方面易使招聘者不甚明了,另一方面会觉得你不稳重。

上述毛病,我们要按照下列建议予以改进:

1.字迹端正、文句通顺。语法、标点准确无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招聘者是通过宇、句、文来认识你的。因此最好用电脑打印。

2.语句简练,切忌冗长。要以自信而有力的语气表现自身的个性特点。但决不能编造夸大。用人单位一般会看你的档案并作调查,若因此造成对方不信任你,那非砸锅不可。

3.信中尽可能表现出你对所求职位部门或行业的熟悉。如果你对所求单位有过接触,哪怕是你的一位朋友也要在信中说明,这样招聘人就会认为你是真诚实意的,认为你对他们单位已有所了解。因此可能的话,最好先作些调查,问问有关的知情人,了解诸如规模、效益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情况。

4.如果简历中存在或招聘单位知道某些对你求职不利的客观事实,应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会有助于你顺利求职。

5.事先要掌握大量的招聘信息,要了解哪些部门与单位需要你所学的专业。只有这样,你才会有目的地去写信,有针对性地去发信,命中率才会高。

下载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点有误 立论不稳——学术论文写作常见毛病之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