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秋思》赏析

时间:2019-05-14 14: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夜行船 秋思》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夜行船 秋思》赏析》。

第一篇:《夜行船 秋思》赏析

《夜行船秋思》赏析

马晓伟

2010043201

秋思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秋季无夏日的炎热,无冬季的凛冽,只余一派天高气爽,风轻云淡。赏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赏秋之高洁,赏秋之晴朗,赏秋之悲凉。无数文人墨客为一秋而倾倒,为后人留下了传唱千古的佳作,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包孕弘深、独具一格,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创作生涯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马致远有富豪公子的身世,又有怀才不遇的心情,少时轻狂潇洒迷恋功名事业而不遂,中年过着“酒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晚年归于“林间旧友”“尘外客”的闲适心境,其自号“东篱”盖取效陶潜、慕山林之意。马致远善悲秋,同时代人周德清赞誉它为“秋思之祖”,其两首作品《越调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尤为人称道。尤其《双调夜行船秋思》是一首套曲,被誉为“万中无一”。

马致远的《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全曲由七支曲子组成。首曲有“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之语,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庄周梦蝶不知其虚实,烘托了百年一梦的迷茫,嗟往事难回首,今日明朝便是花开花谢,表现了对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和对光阴虚度的悔恨。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第一曲以景动情、以情入思为下曲的古今之谈留下了引子。

第二、三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秦汉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残垣断碑上当年意气风发的笔走龙蛇早已模糊,只有山野的渔夫樵子说几般闲话。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若不这般兴衰更替,渔樵便没有闲话可说了。在这悲凉已经中应有无限感触,而又化为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意为: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也兼指所有群雄纷争的时代,当年群雄争霸的豪气在哪里,三分天下的功业又在哪里?建功立业百载之后便成空,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

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可笑这些人心硬似铁,一味地爱钱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根本不懂得赏心乐事。世人只为钱财奔波,又怎懂得人生了意义与乐趣,做一个守着万贯家财的看钱奴,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悲凉而逝一无所得。“天教你富,莫太奢”的劝告,“无多时好天良夜”的警醒,又有几人能明白,只空余“争辜负了锦堂风月”的慨叹与心痛。

上三曲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写光阴流逝之速,“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与鞋履相别”这句玩笑,这句貌似参透生死的俏皮话里隐藏着愤世嫉俗的深意,所以紧接着劝人莫笑自己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拙笨,这不过是糊里糊涂地装傻而已。自称不善营生之计,其实倒是离绝名利是非的上计,明说一向装呆,又点出浑浑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说:“利名竭,是非绝。”正是上一支曲结尾的言外之意,已断绝了是非名利,远离红尘,潜心隐于山水之间。“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以小见大,更加衬托出自己隐居尘外的环境清幽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蛩吟罢一觉才宁贴”,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作者心羡“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净土,“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是作者向往的生活,这些都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两组鼎足对形成极丑和极美的强烈对比,显示出世俗的肮脏和尘外的高洁,从而饱满有力地将整套曲子的感情和气势推到高潮。作者在结尾写道“嘱咐你个顽童记者:便北海访吾来,道东篱醉了也”是北海孔融为俗物,睥睨世人的傲气可见一斑。“醉于东篱”乃是效仿陶潜避世。既然只有在睡觉和昏醉时才能宁贴,那么人生本来就象一场幻梦罢了,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人生!这弦外的余悲最后只凝成一句风趣的调侃,在不羁与戏谑中走向了全曲的尾声。

第二篇:夜行船秋思马致远原文翻译赏析

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翻译赏析,这是元代戏曲作家、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作品,风格豪放,行文流畅,曲折有致。

原文:

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行船·秋思字词解释:

⑴双调:宫调名。夜行船:曲牌名。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

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⑽看钱儿: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一作“富家儿”。

⑾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

⑿添白雪:添白发。

⒀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注:“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⒁葫芦提 :糊糊涂涂。

⒂蛩:蟋蟀。宁贴:平静,安静。

⒃彻:了结,到头。

⒄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二座别墅叫做“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⒅陶令:陶潜。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

⒆北海:指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⒇东篱:指马致远。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多数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

夜行船·秋思翻译:

人生百年就像一场梦幻,回首往日,事事都值得长叹。昨天春刚来临,今日花已凋残,还不如夜深灭了灯烛,急急地罚酒寻欢。

想秦汉的宫殿,都化作了放牧牛羊的荒草原。不是这样的话,渔夫樵子便没内容闲谈。只见荒坟断碑横七竖八,碑上的文字早已漫漶。

等到坟场成为狐兔出没的地盘,这期间消磨了多少英雄好汉。三国鼎立,也像折鼎那样不能久全。魏么?晋么?都同前朝一般。

老天让你成大款,可别想入非非,一味地盘算。良辰美景总是那样的短暂。富翁们就算是铁石心肝,怎能狠得下性子,把现成的享受白白抛在一边?

眼前的红日就像下坡的车辆,又一次急急地坠下西天。当真它使镜里白发频添。上床脱了鞋子,就不知第二天是否还有机会再穿。别笑我像斑鸠那样不善于经营谋生,我一向保持着糊里糊涂、痴呆懵懂的外观。

我断绝了功名的企求,也摆脱了是非的纠缠。门前清静,不受闹市红尘的沾染。屋角种植绿树,破墙面对青山。更加上竹篱茅舍,足以把身安。

蟋蟀停了鸣叫,方能一觉睡酣,等到晨鸡报晓,俗事又络绎不断:这样的情形何年才完?冷眼观世,只见蚂蚁密麻麻排兵布阵,群蜂乱哄哄采花酿蜜,苍蝇急忙忙争腥逐膻。我向往的是裴度那样的避世隐居,陶渊明那样的同高士结社作伴。我爱秋天的优点:采摘带露的菊花,分擘当令的熟蟹,点燃一堆红叶,把美酒煮暖。想人生饮酒的机会有限,一生遇到的重阳节屈指可算。我吩咐家僮记着:有人问起我的话一律回断,就算孔融前来拜访,也回答他主人醉了,不能出来迎见。

夜行船·秋思创作背景: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像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嫉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夜行船·秋思赏析:

秋思本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这一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反过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则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张更加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与“梦蝶”在字面上相照应。“梦蝶”用《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词藻的装饰美点缀了春意。人生如梦已成滥调,庄周梦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急罚盏”三字声短调促,把催人赶快行令罚酒的意思连同急不可待的语气一起传达出来了,而这三字与“夜阑灯灭”之间又有一个停顿,便兼有两重含意: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这支曲缓起急收,以入声为平声。起调平稳,与长嗟短叹的表情相应,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犹未尽时顿断,这就为以下六支曲子展开古今纵横之谈留下了余地。

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

第二支曲否定了帝王无上的权威。秦宫汉阙化为一片衰草,成了放牧牛羊的原野,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落得渔夫樵子几句闲话。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若不这般兴衰更替,渔樵便没有闲话可说了。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应有无限感触,可又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至此意犹未足,还要追补一层:纵然是留下几座荒坟,横着几块断碑,也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辨认那上头模糊的字迹了。古人将刻石立碑看作不朽功名的象征,此处“龙蛇”本指碑刻文字龙走蛇舞的笔势,但这词也常用于比喻古代帝王,所以“不辨龙蛇”语意双关:既然连铭功记史的碑文都已字迹莫辨,那么后人又如何分辨历史上那些龙争蛇斗的风云人物呢?“秦宫汉阙”着眼于帝王生前之贵不能持久,“荒坟““断碑”着重于死后之名不能永存,这就用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彻底否定了历代文人所讴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

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两句,由于押韵和字数的限制,实为倒装: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这一倒装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在语气上与第二支曲承接,情绪和句意也正相连属。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也兼指所有群雄纷争的时代,正如秦宫汉阙不限于秦汉,也代表所有强盛统一的王朝,这虽是诗词曲怀古咏史的常套,却也有典型意义,且正好按朝代顺序排列,使两支曲连成一气:鼎足三分的功业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晋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所以这茫然的一问与“不辨龙蛇”之意相生发,抹掉了多少豪杰争夺天下的功过成败和是非。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狐踪兔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这一支曲结尾连用两个叠问,使魏、晋和秦、汉首尾呼应,字法灵活多变,章法周密严谨。

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可笑这些人心硬似铁,一味地爱钱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根本不懂得赏心乐事。“锦堂”用宋韩琦在相州故乡筑昼锦堂的故事,泛指富贵人家的第宅。全曲四句,分两层递进,看钱奴的庸俗愚蠢和昼锦堂的良辰美景两相对照,俚俗的白话和清雅的词藻各得其所。元代另一个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所作的《看钱奴》,写一个周姓贫民得天恩赐,变成一个为富不仁、极其吝啬刻薄的百万富翁,有助于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此处讥刺看钱奴的贪吝鄙俗,实际是将汉诗中“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汉乐府《西门行》)的老调翻为新曲。

以上三支曲子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眼前红日又西斜”写一日之内光阴的流逝,遥承“百岁光阴”而来,“疾似下坡车”的比喻从羲和驾日车的常用典故脱出,化雅为俗,生动有趣。“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与鞋履相别”这句玩笑,好象把俗话说的“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稍加提炼发挥,便成了至理名言。不过这句貌似参透生死的俏皮话里隐藏着愤世嫉俗的深意,所以紧接着劝人莫笑自己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拙笨,这不过是糊里糊涂地装傻而已。自称不善营生之计,其实倒是离绝名利是非的上计,明说一向装呆,又点出浑浑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说:“利名竭,是非绝。”正是上一支曲结尾的言外之意。“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鼎足对,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无对仗,又无雷同的句法,这一支曲全为对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词与俗调相间,典故和俚语并用,活泼和谐,妙趣横生。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蚁阵蜂衙”、“浮生如争穴聚蚁”的说法虽在元曲中常见,这三句却因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把蚁穴、蜂窝、蝇群的形状写得特别麻人。作者的功力还不仅在于能将封建社会中世人的丑态形容到如此恶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异于世人的高雅情趣与之相对照,表现出细宇宙、小万物、俯视尘世的超然神情。

个人资料: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戏曲作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

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第三篇:马致远-[双调 夜行船]秋思-教案

[双调 夜行船]秋思

一、写作背景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极其尖锐的朝代。一方面是帝王将相达官巨贾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达更使得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另一方面是广大民众遭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饱含辛酸,艰难度日。由于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对科举取士又缺乏重视,许多汉族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对世间的黑暗不公有深切的体会。马致远早年也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蹉跎岁月,困于下僚,终于绝了仕进的念头。晚年隐居田园,号东篱,可见其效仿陶渊明之志。马致远在大都生活了近二十年,与诸多曲家、杂剧艺人等都有交往,参加“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他是元散曲创作中最有影响的大家。

二、层次结构

本篇由七支曲子组成,有破有立,先破后立,首尾呼应,主旨突出。前五支曲子立足于“破”,重在批判,无情地鞭挞了热衷于名利场中奔走的人。首支[夜行船]谓光阴似箭,转瞬即逝,人生如梦;第二支[乔木查]谓朝代更迭,此盛彼衰,变化无常;第三支[庆宣和]谓英雄豪杰,显赫一时,久而湮灭;第四支[落梅风]谓富贵荣华,暂时相伴,难以长远;第五支[风人松]谓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这五支曲分别从光阴、事业、豪杰、富贵、人寿几个方面,极言功各利禄之必须看破而不可依恃,那些费尽心机,孜孜以求者实在是愚蠢可笑。

在前面“破”的基础上,后两支曲着重于“立”,立的是隐于山林田园、安于闲适生活的高洁文人的形象。第六支[拨不断]谓弃绝名利,远离红尘,安居乡野;第七支[离亭宴煞]谓争名逐利,可叹可悲,唯隐逸可乐。这两支曲对隐士田园生活的赞美,正是对唯功名利禄是求的丑恶现象的批判。

作者还注意了整套散曲的首尾呼应,开头是“百岁光阴如梦蝶”,结尾处又强调“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以时间的飞逝引出无限的感慨,既突出了主旨,又显示出全篇结构的严谨。

三、内容述评

在元朝统治者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像马致远这样的知识分子,过着十分压抑而艰难的生活。他们不满于黑暗的现实,以冷嘲热讽的笔调,狠狠批判统治者的腐朽和追名逐利的世风。他们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与之彻底决裂,隐居田园,啸傲山林,以诗酒自娱,显现出高洁的人格。在本篇中,作者抒发了强烈的爱憎之情,表达了自身的追求和操守,给读者以巨大的感染和生动的启迪。

四、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获得“万中无一”评价的曲中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形象鲜明,深寓道理

这套散曲中,作者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显示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宝贵的人生体验。换言之,作者借助形象来说理,而不作抽象的议论,许多想说的道理、要发的感慨,全部寄寓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描写中,故而显得旨趣意味盎然而极具感染力。如第一支曲以“昨日春来,今朝花谢”写光阴飞逝。第二支曲以“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说王朝更替,盛衰无常。第三支曲以“投至狐踪与兔穴”述古来“豪杰”的归宿。第四支曲以“空辜负锦堂风月”讽刺“看钱奴”唯知爱财敛财。第五支曲以“晓来清镜添白发,上床与鞋履相别”抒发人生易老的感慨。最妙的是第六支曲,纯然写景,绿树青山,竹篱茅舍,一派田园风光,但却有极丰富的内涵、极不俗的境界。“红尘不向门前惹”正是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绿树偏宜屋角遮”正是陶潜“榆柳荫后槽,桃李罗堂前”的境界。田园之美中隐含着人格之美,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对句比拟,精彩绝伦

马致远在作品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对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本套散曲的对句集中在后两文曲中。“名利竭,是非绝”,“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这些是两句对。“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这些是三句对,又称鼎足对。对句的运用,不仅产生句式整该的美感,而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如 “人生”两句表达了对有限光阴的极度珍惜,“和露”三句写足了深秋的景色和隐逸者的安乐自在。

上述对句中,有不少还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平添了无穷的意味。如[拨不断]中的鼎足对,“红尘”、“绿树”、“青山”均拟人化了。自然物似乎窥出了隐居者的心思,故红尘不来门前“惹”,绿树偏来屋角“遮”,墙缺青山主动“补”,自然与人心完全契合,写景与抒情高度统一。

(三)、熟典频用,比喻生动

马致远善于用典,一些众人耳熟能详的典故,经过他的点化,在作品中出现,就显得意昧新鲜,含蕴丰厚。第一支曲的开头,就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形容人世的短暂、虚幻,以引出入生苦短当加珍惜的慨叹,向沉溺于名利场中人发出警告。“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用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熟典,说的却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台、霎时间都灰飞烟灭无影无踪的道理,使旧典生出新意。这套散曲的比喻也是引人注目的。作者以铁比看钱奴的心,足见守财奴钻在钱眼里爬不出来,其本性无法改变。

第四篇:《渔家傲 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五篇:天净沙秋思全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下面是关于天净沙秋思全文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辑录为《东篱乐府》。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下载《夜行船 秋思》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夜行船 秋思》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以下是“天净沙秋思赏析”,希望能够......

    天净沙·秋思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

    天净沙秋思赏析

    导语:《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

    张籍《秋思》赏析

    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

    天净沙秋思古诗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下面是关于天净沙秋思古诗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古诗文赏析

    导语: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天净沙秋思古诗文赏析,欢迎借鉴!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

    天净沙·秋思诗词赏析

    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