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预防及控制知识试卷
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常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1.儿童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等。2.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等。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疾病,蚊子传播();虱子传播()狗()苍蝇传播()等。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病有()、()、()、()等。5.通过血液传播。如()、()、()、()等。
6.传染病的传播有三个环节有()、()、()。7.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主要通过()、()、()。8.控制传染源必须做到三早:()、()、()。9.学校出现较大范围的传染病疫情,必须即时上报()、()。10.学校出现传染病疫情,必须在()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防控。
二、判断题
1.易发传染病的季节,不到有传染病人的家里串门,尤其是儿童。()2.割断传染源,必须对病人的排泄物、接触物应进行及时的彻底消毒。()3.打疫苗可使人得到保护,打过疫苗就意味着进了“保险箱”。()4.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5.发现孩子得了传染病要迅速隔离,切断传染途径。()6.患了传染病可以去公共场所了,反正已经染上了。()7.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可以马上接种腮腺炎疫苗。()
8.麻诊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9.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防止病情传染。()10.学校是一个人员密集场所,因此传染病更加容易传染蔓延。()
三、问答题
1、控制传染病有哪些途径?
2、怎样提高自身免疫力?
3.去医院怎样避免交叉感染?
答案
一、填空
1.如麻疹、水痘、流脑等 2.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3.传播乙脑、传播斑疹、伤寒;能传播狂犬病;痢疾等。4.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5.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6.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7.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传播。8.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9.教育主管部门 卫生防疫部门 10.卫生防疫部门
二、判断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三、问答
1.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到影剧院、商场等人员多的公共场所去,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
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戴口罩。
去公共浴池最好洗淋浴,自带毛巾、拖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病从“口”入。
凡是可能沾染上病菌、病毒的地方以及食物、用具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2.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合理营养,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抗病能力。按时注射各种防疫针,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3.教育孩子到医院后不要乱摸乱动。在医院内不要吃东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些。带孩子先到儿科分诊台(儿科服务台、初检台)。带孩子看完病回家后要洗手。
第二篇: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
传染病及其预防
春季流感的预防知识
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鉴于近期为各类传染病流行的高发期,为了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下面介绍几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供广大师生做好预防,搞好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卫生,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常识
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及防治知识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单纯型流感的症状为: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如何预防流感:
中国是流感的高发国家。由于人口稠密、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流感的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必须严格加强防范,重点采取防治对策措施,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加强流感监测。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医。
2、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3、服用预防药物。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流感病毒的针对性药物。
4、自我保护。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
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1.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2.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尤其是不满8月龄的婴儿更应该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3.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4.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三、肺结核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春季为高发期,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主要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咳嗽、痰中带血,严重的会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热等急性发病症状。典型全身症状主要有疲乏、食欲减退、消瘦、低烧、盗汗,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等痰检有结核杆菌,X线胸片肺部有结核病灶。如果连续咳嗽、咳痰超过3周或者咯血,就应当怀疑是否患了肺结核病,应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尤其是未经治疗的痰结核杆菌涂片阳性者。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染。比如当传染性病人打喷嚏、咳嗽或者高声谈话说笑的时候,自口鼻喷出来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吻;另外传染性病人使用的衣物、被褥等,都是传染的来源。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即不随地吐痰,吐痰要入盂,不要对他人高声喧哗、咳嗽和打喷嚏,不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浊的场所(如网吧等)。
(二)搞好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洗晒被褥。
(三)有病早治。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凡有出现有结核病症状的,要及时到门诊部检查。患了肺结核,就要及早治疗,要与专管医生合作,依规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用药,坚持完成疗程,争取一次治愈。不按时不规则治疗,会使病情恶化,使结核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愈难度。
(四)传染性肺结核必须离校隔离治疗,传染性消失以后,凭医院的诊断证明,方能返校就读。国家对传染性肺结核病实行免费治疗。
(五)广泛开展体育活动。适度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自身抵抗结核病的能力。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
腮”,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后5日内可以发病,在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
临床表现:发病初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可达39℃以上。儿童患者症状较轻,可无明显前驱症状。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因腺管发炎部分阻塞,故进食酸性食物促使腺体分泌时疼痛加剧,颊黏膜处的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有些病例1—4日后又可累及对侧,并可同时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颌下腺肿大时颌下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肿大的腺体包块。舌下腺肿大可见颈前颁下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也可单独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除腮
腺肿大外,腮腺炎病毒可侵犯不同器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皋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也有单独出现者。
诊 断:
1.病史:发病前2—3周有腮腺炎接触史。
2.腮腺肿胀,或可伴颌下腺、舌下腺肿服,合并脑炎、胰腺炎、皋丸炎者可有相应临床表现。
3.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汁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在发牛脑炎或皋丸炎时白细胞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血清抗体测定早期抗s抗体增高,双份血清抗v抗体滴度1个月内升高4倍以上。
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
2.患者应隔离至腮肿消退。
3.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不宜食用酸性食物,肥腻及油炸食品。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红眼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名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也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
二、患病后有哪些症状?
“红眼睛”实际上是指流行性急性结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性很强,潜伏期短,发病时病人睑和结膜有红肿,会感到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分泌物呈水样,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刺痛。少数病人可伴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
三、如何治疗红眼病?
1、初起时可用冷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当一眼患红眼,另一眼尚未
感染时,应防止健眼亦受传染,睡觉时头也应偏向患侧,以防分泌物流入健眼。
2、分泌物增多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眼睛3~4次,将眼内分泌物清洗干净。应注意切忌包盖患眼,因为眼睛里的温度增高,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分泌物不易排出,反而使炎症加重。
3、可用0.25%氯霉素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滴眼睛,每2小时一次,临睡前涂用消炎眼膏。
四、如何预防红眼病?
1、首先,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一旦与病人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并且最好不要帮红眼病人滴药或是使用他们的药水。
2、注意个人卫生是预防红眼病的关键。一旦发现病人,应立即切断传播途
径。患病后最好不要再工作、上课,因为这样会使密切接触人员都容易被感染。
3、最好不要参加聚会、就餐等外事活动,防止传染。
4、在接触过诸如公车扶手、电脑键盘等设施后,一定要用流水洗手。
5、不要用餐厅的毛巾擦脸。,不要用手揉眼。
6、尽量不游泳,以防经污染的水进入眼中引起炎症
第三篇: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夏季到来,朋友们对传染病知识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尽旱防范,避免夏季传染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旱诊断、早治疗,有效阻断其传播途径。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1.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天胃口比较差,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使体内的抵抗力下降。另外,贪图凉爽,热得满头大汗时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长时间开空调,这些都可能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健康提示: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至500ml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另外,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多吃青菜、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瘦肉,增加蛋白质。
2.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健康提示: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
3.老人“热中风”
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上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天最容易“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
健康提示: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第二,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第三,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凉性食物如苦瓜、莲子等。“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4.皮肤病
夏季天气潮暖,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肤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是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天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
第四篇:《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
1.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
2.根据传染病疫情,适时开展传染病防控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传染病的能力。
3.在病人来院进行保健、诊疗、康复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4.通过专家讲座、义诊、咨询,利用宣传橱窗、版报、图片、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以多种途径对病人及公众开展健康教育。
三、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四、实行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按规定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五、对传染病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实行首诊负责制。六、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七、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原则,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
八、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防止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九、诊疗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控。
1.按国家要求设置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医院指定的科室进行诊治。不得歧视、推诿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对患有甲类传染病以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安置到医院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隔离和治疗。对其他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根据需要按规定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
3.按国家规定对特定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转诊、追踪随访。
4.配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处理。
5.根据需要,按国家规定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尸体解剖查验。
十、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
按国家规定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使用、保藏、携带、运输等进行严格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十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防止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发生。
违反本规定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END
—
第五篇: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法定负责人:范国印校长,负责人:杜桂芬;传染病防制工作小组:组长:杜桂芬,成员名单:各班主任;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季节传染病流行特点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由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配备1名以上兼职传染病防制工作人员。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包括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预防接种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等。
学校实行晨检制度。主要对来校师生、其他员工通过询问和必要的体温检测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巡查;对每天因病缺勤者、出勤但有身体不适者及其诊治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并报送校总务处。同时要尽早督促病患师生到医院就诊。晨检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
学校实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或同一症状的师生、其他员工人数增多时,应及时向当地医院防保科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疫情报告工作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学校实行预防接种工作制度。要对小学新生进行入学前预防接种查证、验证工作,并做好登记。要结合各时期传染病预防工作重点,开展必要的预防接种工作,并做好登记和效果跟踪。避免集体接种,防止群体性不良反应(癔病)的发生。
学校要定期对教学场所、食堂、厕所进行定期空气清洁消毒和物品清洁消毒,并做好登记;由总务处负责。教学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由任课教师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应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要加强通风、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