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14: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液体压强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液体压强说课稿》。

第一篇:液体压强说课稿

14.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演示实验: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孔的圆筒,观察到什么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探究实验(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二:同一液体在不同深度,同一方向的压强特点。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pgh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看法

杨德广

魔术师的表演之所以能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它能抓住观众的兴趣,激发人们对现象本质的探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浓厚的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用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想学、爱学,也才能学好。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多数物理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作为一名不愿循规蹈矩的教师,大胆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没有事实,一切言语只是“空谈”,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的实验教学生动而具体,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谜底。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初中学生阶段更是如此。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到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如此惊险刺激的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敏捷。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震撼。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后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的言语表达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与认同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与教师产生“共鸣”。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内容的艺境中。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相关传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启迪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激励他们去认知、去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愉悦,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提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掌握教学新方法的人,才能成为博击风浪的勇者;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此,希望诸位同仁互勉,共同为教育事业服务吧!

第二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第一大块、说教材分析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二点、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第三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第四点、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因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只要得到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这样容量就较少,能够用1课时完成。

第五点、教具准备: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演示用:装满水的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课本图9-11实验装置、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

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因此选择以上教具。

第二大块、说教学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转变。教育理论认为,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智商、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而教师能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后两个因素。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设计以上问题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第二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的五个实验

(1)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2)向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3)向上端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4)将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5)做课本图9-11实验,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这五个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经过这五个实验的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有助于接着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无依据乱猜。

第三步、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完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

方案成熟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在实验前用投影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点,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前,应注意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能出现高度差。

(2)、测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时,一定要使金属盒保持在同一深度处。

(3)、本实验中,在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测定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转动压强计的探头时,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变。

(4)、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以免打坏。

第四步、各组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派代表汇报。

第五步、老师评价。

老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师生对话、结论汇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们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能使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第六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当堂巩固:内容是实验册第58页“WWW”中的第1、2两题

这两题正好复习了课堂上的实验,及时测验,及时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大块、说作业与板书设计

第一点、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WWW”中的第1、2、3三题、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第一题、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身边也有许多的物理知识。

第二题、讲述前人做的实验,这个小实验一般人不会相信,不能理解,而学过相关知识的同学能很容易解释,可见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处,能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也能揭穿社会上一些骗人的小把戏。

第三题、让学生做身边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受实验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前三题都较简单,可满足全体同学的学习需要,布置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目的是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第二点、板书设计: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作为板书,并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形式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本节共有两个段标,分别是“令人惊奇的实验”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在“令人惊奇的实验”中安排了“活动1”是模仿帕斯卡的裂桶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体会液体压强的“神奇”。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有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帕斯卡实验对于激发学习兴趣、认识液体也有压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要安排得紧凑、要有“令人惊奇”的效果。可以将活动3中的问题(1)的讨论与该实验过程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情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上,“活动2”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安排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材中仅提供器材而没有作其他方面的陈述,对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液体性质有关,与方向无关等。“活动3”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扩展视野的目的。由于《课程标准》中对液体的压强未作要求,所以没有编入有关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的内容。教材第10页上面的方框中的内容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但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思考。

2、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经历模仿帕斯卡的实验过程,体会帕斯卡实验的意义,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应用价值.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三、学情分析

新课标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对世界认知的构建心理,能否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研究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命。液体压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认识只停留在朦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由于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在教学安排上,从新课引入,到教学中间的设疑、亲身体会,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活动1令人惊奇的实验(模仿帕斯卡的实验)

此实验可安排作为课外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做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几杯水就把饮料瓶压裂了?由此你想到哪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

㈡新课讲授

1、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本活动使用的仪器是简易压强计,一般不介绍它的制造原理,直接介绍使用方法即可。让学生知道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的大小表示压强计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②学生提出猜想

③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验方法讨论。⑴假如液休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⑵假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又是什么?实验结论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④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内部是否有压强: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缸内的液体中,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产生高度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b、各个方向,改变橡皮膜方向,得出结论,观察现象:U形管中仍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压强随深度的关系: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将其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处,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同一深度,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e、深度不变,各个方向压强关系:压强计金属盒固定在水面下5厘米处,记下两次液面高度差,任意改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对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特点,不必刻意地让学生去实验,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向学生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新的发现?”

让有兴趣的学生再去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或重新实验,让那些能够发现上述特点的同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2、活动3讨论下列问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后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帕斯卡为什么用几杯水就能把水桶撑破”这个问题时,让学生明确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在讨论“潜水员进行深水作业时,为什么必须穿上特制的潜水服?为什么还要限制潜水的深度”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围绕水下的环境特点展开讨论。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赞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3、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内部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4、学以至用:

老师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利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过一次实际问题,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同学们也想一想。

例题:在老师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家里面的排污管道堵住了(如图),洗碗池里的水排不出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讲述老师思考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共享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堂课后,请你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送你们一句话,留心身边事,发现处处有。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是明显的这一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句)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雪板站在雪地上,让学生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穿滑雪板的人不会陷到雪地里面。再举出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而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那么小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现象以及试验中有哪些因素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P=F/S,单位N/m2。(板书)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板书),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派代表组回答。学生会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既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及“连通器”三个问题组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引出液体的压强。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教学目标: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三峡船闸”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从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分解问题、由浅入深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

5、教具准备:

在这节课中,我准备的器材如下:

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铁钉、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盛水的大圆筒、刻度尺。

学具: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或煤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记;学生长处是对知识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希望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加上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对探究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铺设悬念法通过多次设疑,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了学生演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利用多媒体演示播放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通过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与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鱼吗?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拦河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这样设计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2、讲授新课

(1)、复习上节压力和压强的知识,说明固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会流动有压强吗?以旧带新。

(2)、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让学生戴上薄膜手套,将手伸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感受水对手的压强,明确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3)、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个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再用钉子从袋子扎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做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4)、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有关:

①首先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学会使用压强计。

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并引导学生讨论用控制变量法制订实验方案,大家相互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方案成熟后,让两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在讲台分别演示探究活动(一组学生用水、另一组学生用盐水或煤油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④指导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⑤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促进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5)、液体压强的大小:

可以从潜水员潜入海中不同深度,需要不同的装备,引出计算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学习这一知识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采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压强的大小。如图:设有一水平放置装有液体的圆筒,距液面深h处假设有一水平放置的平面S,要计算平面S受到液体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Sh

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少?m=ρV=ρSh

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S的压力是多大?F=G=ρgSh

4、平面S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F/S=ρgh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各个方向上的压强为:P=ρgh

(6)、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讨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明确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7)、通过课本例题的计算加强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讲解例题时强调:

1、利用公式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再次明确液体的压强与仅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8)、用所学知识讨论拦河大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小结: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检测: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以下问题: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课后作业:p85页3 4题

六、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第一大块、说教材分析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二点、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第三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第四点、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因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只要得到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这样容量就较少,能够用1课时完成。

第五点、教具准备: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演示用:装满水的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课本图9-11实验装置、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

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因此选择以上教具。

第二大块、说教学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转变。教育理论认为,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智商、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而教师能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后两个因素。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设计以上问题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第二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的五个实验

(1)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2)向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3)向上端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4)将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5)做课本图9-11实验,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这五个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经过这五个实验的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有助于接着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无依据乱猜。

第三步、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完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

方案成熟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在实验前用投影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点,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前,应注意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能出现高度差。

(2)、测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时,一定要使金属盒保持在同一深度处。

(3)、本实验中,在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测定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转动压强计的探头时,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变。

(4)、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以免打坏。

第四步、各组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派代表汇报。

第五步、老师评价。

老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师生对话、结论汇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们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能使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第六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当堂巩固:内容是实验册第58页“WWW”中的第1、2两题

这两题正好复习了课堂上的实验,及时测验,及时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大块、说作业与板书设计

第一点、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WWW”中的第1、2、3三题、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第一题、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身边也有许多的物理知识。

第二题、讲述前人做的实验,这个小实验一般人不会相信,不能理解,而学过相关知识的同学能很容易解释,可见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处,能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也能揭穿社会上一些骗人的小把戏。

第三题、让学生做身边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受实验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前三题都较简单,可满足全体同学的学习需要,布置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目的是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第二点、板书设计: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作为板书,并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形式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无关?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 14.2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 h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预案:

[提出问题]

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3.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实验演示]

4.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分析论证]

这一节课将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知道只要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力?如图容器装有液体,我们可任意把液体分为上下两层,由于上层的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就会压下层的液体,所以压力是存在的,那么在受力面上就会存在压强。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压强会跟什么因素有关?有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设想水中有一高度h截面为s的水柱,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中深度为h处的压强。

F=mg=Vg=shg

P=F/S=gh

这结论与事实相符吗?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

[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压强计、剪去顶部的大可乐瓶、小烧杯、大烧杯、刻度尺、一杯水、一杯浓食盐水。

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投影,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鼓励、赞美。

引导学生阅读信息窗。

为什么几杯水竟把木桶压裂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解答:几杯水在细长的管中会形成很高的水柱,根据p=gh,产生的压强也较大,所以把木桶压破。

[学以至用]

老师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利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过一次实际问题,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同学们也想一想。

例题:在老师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家里面的排污管道堵住了(如图),洗碗池里的水排不出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讲述老师思考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共享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堂课后,请你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

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送你们一句话,留心身边事,发现处处有。

[布置作业]课本P31EX1学生用书P19EX1、2、3

第四篇:初中液体压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是明显的这一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句)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雪板站在雪地上,让学生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穿滑雪板的人不会陷到雪地里面。再举出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而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那么小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现象以及试验中有哪些因素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P=F/S,单位N/m2。(板书)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板书),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派代表组回答。学生会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既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第五篇: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芦溪初中:魏福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

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

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

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说明:

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说明:

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 h 5

下载液体压强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液体压强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液体压强课外拓展

    一、帕斯卡桶裂实验 1648年,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巴黎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在12m长的管中盛水之后把结实的新木桶胀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帕斯卡“桶裂”......

    液体压强教案(合集五篇)

    《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者:王士杰 教学目标: 1.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 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

    压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程序对本节课做以下说明。 1、创设情景,复习旧知,认识压力,引入新课 演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