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4 14: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

第一篇:《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 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是逆上指 指:旨意 B.迷国罔上 罔:欺骗 C.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存:珍藏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奏当上,宜何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议者皆日宜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是时之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7.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分)译:(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5分)龚胜传阅读答案汉书翻译

4.C【解析】存:问候、探望。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A、代词,什么 /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龚胜传阅读答案汉书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在家中西屋南窗下设置一只床,自己身穿朝服腰系长带头朝东卧在床上。使者进屋,往西走然后面朝南站着,传达诏令并交付盖有玉玺的诏书,然后退后一步再次行礼,献上印绶,上前对龚胜说:“圣朝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希望听到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和指导,用以安定天下。”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患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一定会死在路上,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毫无益处。”使者极力劝说,甚至上前把印绶放在龚胜身上,龚胜就是推辞不接受。使者每隔五天就与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说:“朝廷虚心对待龚胜先生,要封他为侯,即使他病情严重,也应当起身到驿站,以表示出有赴行的意思,这样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大基业的。”高晖等人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就对高晖等人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第二篇:《司马光字君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1 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3,必 过4 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5 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注释:(1)凛然:严肃的样子。(2)指:意图,意思。(3)展墓:扫墓。

(4)过:拜访。(5)化:教化,感化。

(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奉之如严父()(2)吾无过人者()把下列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文 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1)侍奉;(2)超过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十分爱读《左氏春秋》,废寝忘食;每次去扫墓一定去看望哥哥,悉心侍奉。

第三篇: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1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

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述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照顾

C.世宗临其丧 临:亲临

D.非特一时之策 特:只是

9.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B 顾:看望。

9.B 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敏锐多材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敏锐多材智无关。

10.B 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11.(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扰乱、排除,1分;“亲败刘旻于高平”,介宾结构后置,1分;慨,慷慨,1分;平一,平定统一,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加,超过,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第四篇: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的原文答案及译文解析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朱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有删改)

【注】①息壤:文中指誓言。②赎锾(huán):罚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同理。

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

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当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

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

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

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5分)

(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5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首先要理解“自经”的含义,是“上吊自杀”的意思;注意主语标志:二妾、世奇、我二人,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话标志:曰、对曰;根据语意,“将辞我去耶”的省略主语是“二妾”,所以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项。

5.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理解错误。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6.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不顾与周有嫌隙”理解错误,原文是“世奇同郡远嫌”,意思是“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嫌”是“避嫌”的意思。

7.(1)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

(2)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

参考译文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马世奇小时候聪敏异常,酷爱学习,有文学方面的名声。考中崇祯四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任编修。崇祯十一年,皇上派遣文学侍从之臣分别晓谕各位藩王。马世奇出使到山东、湖广、江西各王府,所到之处拒绝馈赠。回京,晋升左谕德。因遭逢父丧回家。

很久才回到朝廷,晋升为左庶子。皇帝多次召集朝廷大臣询问抵御贼寇的策略。马世奇说:“闯、献二贼,消灭献易,消灭闯难。人心畏惧献而依附闯,不是真心依附闯,是为士兵所苦。如今想要收回人心,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皇上赞同他的话,为此下诏告诫。当时贼寇的警报日益紧急,每次召见应对,各位大臣不能谋划出一条计策。马世奇回到住所,总是叹息流泪,说:“事情不能有所作为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城陷落。马世奇正在吃早饭,扔下筷子站起,问皇帝在什么地方,太子和两位王爷在什么地方。有人说皇上已经出城,有人说皇上已经驾崩,又有人说太子和两位王爷已被囚禁。马世奇说:“唉,我不死还到哪儿去!”他的仆人说:“太夫人怎么办?”马世奇说:“正担心辱没太夫人啊。”将要上吊自杀,二妾盛装来到面前。马世奇惊讶地说:“你们因为我要死,将要辞别我离去吗?”(二妾)回答说:“听说主人要尽节,我们二人来跟着一起死。”马世奇说:“是这样啊!”二妾同时上吊自杀。马世奇端端正正地坐着,拿着丝绳自己用力勒脖子而死。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马世奇说:“努力啊元升。我们这些人在危难关头,献出生命,我不奔赴危难,谁奔赴危难!与君携手同赴黄泉,预先订立这个盟约,不要忘记誓言。”

马世奇长脸宽额,眉毛扬起,大耳朵,以名声操守勉励自己,在翰林任职时有名声,喜欢推举奖励后辈。为人清廉,父亲去世,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三千帮助他办丧事。马世奇推辞说:“苏州饥荒,留下这些可以用来赈灾。”周延儒再次担任宰相,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服丧期满不赴京都。等到返回朝廷,周延儒已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避开离去,马世奇料理他的丧事。他就是这样好义。赠官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忠。

第五篇: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阅读答案及译文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候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蛮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认可

B.监永城和籴 籴:卖粮食

C.君行坏堰坏:损坏的、破坏的D.稍就学问为善人稍:稍微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⑴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

⑵至君特选□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⑶世之仕宦□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A.以 因 之B.之 为 于

C.而 以 于D.而 因 之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B.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C.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D.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都不谋而合。

B.许逖在海陵监任上运用的监管最厉害,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4分)

②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3分)

(2)文章评价许逖“材能称于其官”,请用文中两个事例对其“材能”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C

解析:A可是符合、适合的意思。B籴是买进粮食的意思。D.稍,此处应该是逐渐的意思。

6.答案:C

解析:“出而焚之”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至君特选以材”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世之仕宦于南”,“于”是介词,在,引出地点方位。

7.答案:B

解析: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原文是“其言与我多合”,“多合”不等于“都合”.B原文“用监最迁大理寺丞”,“用”应该是“因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他的政绩优秀,被升为大理寺丞”。D项“最终落得家破人亡”有误,原文说这些宦官子弟“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这里的“破亡其家”,不是指宦官子弟的家,而是使别人的家家破人亡。

9.答案:

(1)①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人,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得分点:甚者,严重,过分,突出的人,1分;笞,名词做动词,用竹板打,1分;判断句,1分;句意表达1分。)

②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得分点:闻:传扬,1分;著:彰显,显扬,1分;大意1分)

(2)①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许逖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

②堰成,岁谷大丰(许逖建筑好拦河坝后,那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③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许逖安抚少数民族,过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数民族的是让朝廷知道)

④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许逖教育扬州子弟,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答对1点1分,两点3分,可引用原文,也可以自己概括,其他答案合理的可以酌情给分。

附参考译文:

许君名叫逖,字景山。世代定居在歙州。年轻时在旧朝做官,做监察御史。李氏国家灭亡,他率领全族向北迁移。许君献上他的若干篇文章,得到召见任用,做汲县尉冠氏主簿。后又升职任外秘书省校书郎,管理县里的事务,他多次上书谈论北边的事。当时赵普做丞相,四方的奏疏不适合他心意的都投入到两个瓮中。装满了瓮就倒出来烧掉它们。从没有适合他心意的,只对许君赞许有加,说:“他的看法大多数与我不谋而合。”

又过了二年,授予他太仆寺丞官职,核对钱帛粮草,监管永城和买进粮食,主持海陵监工作。三年,因他的政绩优秀,升为大理寺丞,被赐予红衣银鱼,又升为太常丞、管理鼎州。这个州有很多少数民族,喜好以劫掠为生,有一百多个年轻人私自署为名号,经常等到深夜出门抢掠百姓。百姓痛恨他们,却没人敢指责。许君到了那里感慨说:“政法,百姓的庇护啊。威严不能先除恶,那么就不能惠及百姓。”许君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相约许君离开后才回来。后又升职任国子博士,奉命出使两浙、江南,指陈茶盐的利害,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出任兴元府尹,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时灌溉民田四万多顷,据传说是汉代萧何修建的。许君视察损坏的拦河坝,回头对下属说:“萧何当时正辅佐汉朝夺取天下,竟有时间建这个来灌溉那农田。古代的圣贤之人,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事就没有不做的。现在我难道应该怕一时的辛苦,而废弃古人万世的利益?”于是率领工匠,亲自砍木凿石,石头落下,伤了他左脚,许君更加不懈怠,拦河坝造成了,那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后又升职为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调到荆湖南路。荆湖南接近溪洞的少数民族,每年都出来作乱成为州县的祸患。许君说:“鸟兽都是可以驯服的,何况少数民族是人啊!”于是召见部落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过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数民族的是让朝廷知道。许君停职回朝,真宗当面称赞他的才能,恰好有司说荆南久不太平,真宗又授予许君度支员外郎、掌管府事。荆南管辖北路兵马,在荆湖是大官府,所以常用重臣,到许君因为才能特别选用,任用员外郎是从许君开始的。

第二年,选拔他为司封员外郎,赐他金紫,调转管理扬州,扬州地处南方的中心,世代在南方做官,或客死此地不能归故乡的(官宦的后代),都在扬州定居。所以,他们的子弟杂居在民间,常常依仗权贵,依靠法令有罪可以用金钱赎这一条款,出入里巷行为不守法令。有时,甚至使别人家破人亡。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许君年轻时代胸怀大志,最终能在当时自立。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他的才能在官场中受赞许,这些都可以立书传于后代。

下载《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