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直接威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 证实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此都高度重视,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关乎世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冷害、冻害、寒害、暴雪、冰雹、大雾、暴雷、龙卷、大风、热浪、沙尘暴、干热风、连阴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天气经常走极端,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水利局、气象单位、广播电视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等的重要施政内容。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本语音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字转语音应急广播”和“无线LED 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气象灾害预警广播设计原则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方案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先进科学性:
充分利用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气象、农业、科技等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发布需要,而且能够作为国家三农服务政策宣传的舆论媒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载体和舆论支撑。
2.2稳定可靠性:
由于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相对稳定可靠。一是中心系统的可靠性,选用稳定可靠的WINDOWSXP和工控机作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载体,气象预警广播平台具有权限操作功能,从应用上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发布;二是国内优质的LED控制卡和显示屏硬件故障率低,嵌入式文语模块支持多种文字、字符等实时转为语音,扩音机等外设电源采用干触点控制,都保证了终端显示和播报的可靠性。三是通信机制可靠,系统传输采用具有大面积稳定覆盖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高效可靠性不容置疑。
2.3方便扩展性:
目前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能够支持现有的各类无线通信接入,GSM 通信系统、GPRS 通信系统,并实现了这些系统的并网运行,今后通过开发和安装相应的通信接口协议即可实现其他未来通信系统的接入。
2.4经济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便、简洁、高效为目标,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信息设置、发布和广播。
2.5安全保密性:
对于系统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持有一定权限的密钥才能访问、监控、管理、操作,确保系统使用安全可靠,杜绝不法分子非法盗用平台宣传。
三、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功能特点
3.1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功能
文语转换:支持气象等信息文字转语音广播输出。
LED显示:支持气象等信息文字转LED显示。
定时播报:支持气象等信息定时自动语音播报和LED显示。
紧急播报:支持手动发送信息紧急自动语音播报和LED显示。
播报设置:支持语音男/女声选择,音调和语速可按需设置。
显示设置:支持LED显示文字滚动速度设置。
次数设置:支持语音播报、LED显示信息次数设置。
身份鉴别:支持信息发送者身份锁定和鉴别,非法信息不予接收和播报。
状态监测:支持发送状态实时监测,信息发送成功与否软件有明确提示。
外设控制:支持扩音机电源自动控制功能。
多元文本:支持GB2312、GBK、BIG5、UNICODE四种内码格式文本。
3.2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特点
广域覆盖:无线移动网络在全国31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均有良好覆盖,基本上在手机可以打电话的地方都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广播。
永远在线:系统只要激活无线预警广播应用后,将一直保持在线,类似于无线专线网络服务。
按量计费:无线专线网络服务虽然保持一直在线,但只有产生通信流量时才计费,费用低廉。
高速传输:采用蜂窝网络带宽传输,可支持53.6Kbps的峰值传输速率,传输速率高,传输速度快。
实时发布:随时发布和接收信息,且可以定时或立即显示和播报。
扩展无限: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无线GPRS 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不受距离和位置的限制。
安装方便:只要有无线移动网络,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终端接通电源即可。
四、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组成 4.1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发布平台
在省、市、县或镇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发布平台,定时/手动发布所辖范围各类气象、防汛、灾害、农业、科技、事政等综合信息,并通过无线移动网络空中发送。
4.2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接收终端
在区、镇或村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接收终端,通过电子显示屏将发布信息LED文字滚动显示,并转换为语音(男声、女声可选)通过已有扩音机经大喇叭(高音喇叭)播放出来。将气象等信息实时通知,使农民防患于未然。
说明:文字滚动的速度和次数,高音喇叭语音播出次数可通过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根据需要随意设置。
五、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原理
5.1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原理
气象服务/科技信息发布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和使用接入INTERNET网络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将天气预报、病虫灾害、地质灾害、科技兴农、时政方针、应急情况等信息定时或手动发布。经TCP/IP协议对所发布信息数据进行分组、封装送入INTERNET传输,再由INTERNET骨干网的Gn接口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GTP隧道协议对接,用UPP/IP协议报作为承载层将气象灾害预警广播信息送至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在全国31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均有良好覆盖,基本上在手机可以打电话的地方都存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气象灾害预警广播信息便通过无线蜂窝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中分组交换传输覆盖。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也成无线预警)终端是基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和语音通信的,能够实现将GSM/GPRS数据、文字、短信息、直接电话拨号,转换为模拟语音信号并进行放大输入,能够将GSM/GPRS数据、文字、短信息转换为LED实时显示。并可将接收信息与否状态上报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
5.2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原理图
5.3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终端介绍
HY-8001隶属于气象灾害预警终端,是基于覆盖全国的无线移动网络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接收设备。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转语应急广播”和“无线LED 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HY-8001终端设备符合工业级设计标准,优化电磁兼容设计,具有超强的可靠性。内嵌PPP、TCP/IP、DDP等多种协议,除语音转化之外,还可实现用户设备到数据中心远程透明数据通信。设备即插即用,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硬件特性:
工业级设计,宽温度适用范围,满足各种恶劣环境的需求
支持电源过压过流保护
支持RS232串口通讯:
支持监听喇叭,监控短信和电话转换为语音信号后的播出情况
支持设备状态自检以及设备状态实时上报功能
通讯接口做防浪涌设计
系统运行状态LED指示
支持短信文字、拨号通话和无线对讲信息转语音广播输出
支持GPRS/GSM网络的数据和语音通信
数据传输功能特性:
透明数据传输与协议转换;
支持虚拟数据专用网APN;
可向1~5个中心同时发送数据(固定IP或动态域名地址);
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对等数据传输;
短消息数据备用通道;
可兼容组态软件;
支持多种电力通讯规约;
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定制;
通过串口进行软件升级;
支持图形界面远程配置与维护;
自诊断与串口告警输出;
语音模块功能特性:
终端内嵌语音合成模块,提供语音合成通信协议,方便服务器下发语音播报信息内容,语音合成模块的功能特点如下:
可合成任意的中文文本,支持英文字母的合成;
支持GB2312、GBK、BIG5、UNICODE四种内码格式的文本;
具有智能的文本分析处理算法,可正确的识别和处理数值、号码、时间日期及一些常用的度量衡符号,具备较强多音字处理和中
文姓氏处理能力;
双发音人:男声、女声;
清晰、自然、准确的文语音合成效果;
集成提示音效,针对某些行业领域的常见语音提示音;
支持多种控制命令,包括:合成、停止、暂停合成、继续合成等;
支持多种文本控制标记,提升文本处理的正确率;
支持休眠功能,在休眠状态下可降低功耗;
Line out音频输出;
语音合成通信协议:
帧结构由4部分组成:
帧头 数据长度 数据区 结束符
„AST‟ 3个字节 GB2312码 „AED‟
示例:
语音播报内容:今天晴转多云,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午后到傍晚有阵雨,风力二三级,22到29度。
完整帧为:AST038今天晴转多云,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午后到傍晚有阵雨,风力二三级,22到29度。AED
所选模块:工业级手机模块
工作环境:
模块工作温度:-30°C~75°C
器件工作温度:-40°C~85°C
湿度范围:0-95%,非冷凝
储存温度:-40°C~85°C
电源:
电压范围:DC5V~16V
标准电源:DC5V/1000mA
功耗:通信时平均电流100mA@+5VDC
空闲时:35mA@+5VDC
接口:
天线接口:50Ω/SMA 阴头
接收灵敏度:-104dbm
SIM卡:3V/5V
用户数据接口:RS232(工业级3.81mm插座)
波特率:1200~115200bit/s
语音接口:标准莲花端子输出
LED输出:RS232串口输出
电源控制接口:两芯插座
六、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信息特别是灾害性天气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强,但针对农村和农民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仍显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安装气象预警LED显示屏和气象灾害应急广播系统,是加强区域性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农村来讲,“大喇叭”最普及、最方便、最经济、覆盖面最广,“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接收机+大喇叭+显示屏”的模式,彻底解决了气象信息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能力,带来巨大的农业经济效益。
第二篇: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实施方案
开展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的工作要求
开展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的工作要求前言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防汛指挥机制和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而构建的科学、准确、及时的山洪灾害数字防御体系。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雨水情、工险灾情、地质灾害等监测子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子系统,预警警报子系统,以及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平台与保障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建设内容
(1)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建设内容以雨水情采集系统为主,涉及工情、险情、灾情,以及气象和国土地质灾害信息。
雨水情采集网络在现有气象局雨量站、水文站网、水库水位雨量观测设施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站网规划,以满足全县(市、区)山洪灾害监测的要求,对规划站网的设施内进行改造,确保所有雨水情观测设施均具有自动采集、固态存储、遥测报汛等功能,并采用以太阳能为主的供电方式运行。
中型水库的水位、工情,以及闸门调度和泄洪情况应传送到县防办,实现远程监视,部分重要的小型水库也应实现远程监视。其它工险灾情由乡镇汇总后,通过互联网集中报送到县防办的防汛数据库中。
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气象信息通过链接到国土局和气象局的网络传送至防办。
第 1 页
通信传输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网为主。
(2)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环境建设
建设的内容包括:
1、建设满足防汛信息监视、查询和会商指挥的网络平台。
2、建立较为现代化、布局合理、舒适的防汛值班监控环境。
3、建立满足要求的防汛会商室。
4、建立一条同不低于2M宽带的互联网专用通信光缆,以满足数据通信和传输。
(3)山洪灾害决策支持子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
1、建立安全、可靠、规范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洪数据库。
2、确定各预警单元,确定各预警单元的预警临界条件,建立预测预警模型。
3、以GIS为基础建立山洪灾害决策支持软件,满足日常防汛办公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会商决策指挥要求。
(4)预警子系统建设
在结合群策群防体系和传统预警设备的基础上,应建立如下预警设施:
1、自动短信预警平台;
2、电话自动预警通知系统;
3、远程语音广播预警设施。调研和收资
3.1 资料收集
调查全县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发生形式、条件和特点。
1、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行政格局,人口数量及分布现状,已建基础设施及分布,工矿企业,道路、通讯等情况。
2、自然地理情况:坡地面积及坡度、植被现状,地质特征及分布,河流特征(数量、长度、比降、泥沙类型)和流域划分。
3、气象及水文情况:多年气候特点、降雨统计情况及分析结论、致灾降雨特点,试点区域集雨面积、水文特征(主要河流及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水位)。
4、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有资料记录的山洪灾害统计、典型灾害的详细情况,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气象、人类活动等)。
5、山洪灾害防御现状:主要是群策群防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防御预案、宣传教育等情况。
3.2 现场查勘
1、对现有水文、气象、水库电站的雨情水情观测站点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现有装臵的测报方式、设施情况以及通信状况,测量信道;
2、对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重要堤防工程进行查勘,查看需改造的基本条件,测量信道。
3、对新增加的雨水情站点,以及预警广播试点地方进行查勘,了解其安装位臵和周边环境、供电情况,测量信道和经纬度。
4、对乡镇的办公、通信、供电条件以及人员素质进行摸底。
5、对县政府、气象局、国土局等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其网络的链接情况。
6、对移动、电信、联通的网络覆盖和资费情况进行调查。
7、对防办的办公、会商条件和人员素质进行调查。
3.3 方案确定
确定监测站网、监测信息通信传输和报汛方式;
确定防汛指挥平台和决策支持子系统建设内容;
确定预警单元,确定各单元预警临界值、预警方式和预警流程。确定运行管理方式和分步实施内容。
第三篇:第三节气象灾害
第三节气象灾害
一、霜冻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副热带纬度,地形复杂,春秋季节天气多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冷空气活动又较频繁。因此,在我国霜冻极易发生,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一)霜冻的定义
霜冻是指春、秋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植物体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骤然降低到0℃以下,致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出现霜冻时,如果空气中水汽饱和,植物表面有霜;如果空气中水汽未达饱和,不出现霜,但温度已降到0℃以下,植物仍受伤害,这种霜冻称“黑霜冻”。
霜冻是出现在春、秋季节的短暂降温现象。春季正值林木发芽期,秋季苗木或新梢尚未全部木质化,这时出现霜冻危害严重。
初霜冻(Early frost injury)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又称早霜冻)。
终霜冻(Late frost injury)
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终霜冻(又称晚霜冻)。
无霜冻期(Frost-free season)
春季终霜冻至秋季初霜冻之间的持续期为无霜冻期。无霜冻期与无霜期不一定相等。霜冻对植物的危害是由低温造成的。一般来说,0℃以下的低温可使细胞之间的水分形成冰晶,它们不断地从邻近细胞中夺取水分并冻结,冰晶逐渐增大,使细胞受到机械压缩,同时也导致原生质的胶体物质凝固,细胞死亡。
不同植物及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它们对低温的抗御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植物营养器官的抗寒能力比繁殖器官强。花蕾,尤其是雌蕊的抗寒力最弱,气温在0~-2℃即受害。此外植物幼苗期的抗寒力也比较弱。
(二)霜冻类型
在气象上通常按其成因把霜冻分为三类。
1、平流霜冻(advection frost injury)
我国位于北半球冷中心的边缘,冷空气常以冷锋和冷高压的形式向南爆发,侵袭我国。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每当冷空气爆发南下,使温度急剧下降到0℃以下而出现霜冻,这种霜冻称为平流霜冻。
显然,平流霜冻的强弱、范围与冷空气的强弱和范围有关。一般来说,因为冷空气侵袭的范围较广,霜冻区域及造成灾害的地区也较大,影响也较严重。
2、辐射霜冻(radiation frost injury)
在寒冷、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层表面辐射冷却至0℃以下,也可发生霜冻,称为辐射霜冻。这种霜冻日出后即消散。
3、平流辐射霜冻(frost injury of advective radiation)
这种霜冻是受冷空气平流及辐射冷却双重作用产生的。产生这种霜冻时,先是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下降,然后冷锋过后,天气转晴,在晴朗、无风、干燥的冷高压控制下,辐射冷却,使温度再度下降,并达0℃以下时,形成霜冻。每年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多属平流辐射霜冻。这类霜冻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植物危害最严重。
(三)影响霜冻形成的因子
1、地形因子
地形对霜冻的形成、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
盆地、洼地和谷地中,地势低洼,冷空气易于下沉堆积。这里的霜冻比较重,尤其是冷空气通道,霜冻更严重,人们常说的“雪打高山霜打洼”就是这个道理。如北疆准噶尔盆地内的霜冻期比周围地区长,每年200天以上。
山坡上的不同部位霜冻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山腰处霜冻最轻,山顶次之,山麓处最重。
如河南省西峡县林科所于1979年引种了沪溪葡萄桐,有的栽植在林科所附近山麓平地上,有的栽植在田关的山坡上,两块试验地相距约2km。1982年春遇晚霜冻后,山麓平地上的葡萄桐幼林遭受危害,已萌动的顶芽冻坏,已展开的幼叶全部冻死呈黑褐色,新梢延迟抽发,当年没有开花结实,而种植在山坡地上的安然无恙,当年获得丰收。
此外,坡向不同,霜冻情况也有差别。北坡上的霜冻重于南坡,东坡和东南坡上的霜冻危害比西坡和西南坡严重。因为日出后,东坡上温度回升快,细胞间的冰晶迅速融化成水,这些水分常被蒸发而未能被细胞所吸收,受冻细胞又来不及从根系吸取水分,造成植物枯萎,乃致死亡。
江湖河海、水库和池塘等水体附近的水汽比较充沛,温度下降时,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调节了气温,因此霜冻出现的机会少。
2、土壤因子
土壤状况对霜冻也有影响。
干燥而疏松的土壤和砂性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小,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聚集于表土层,夜间土壤表面热量散失极快,地面温度降低剧烈,导致气温和植物体的降温也多,容易出现霜冻,强度也大。潮湿土壤和粘土则相反。
(四)霜冻的预防
预防霜冻的措施按其性质可分两类:一是生物技术方法,另一类是物理方法。
1、生物技术方法
选育耐寒品种,合理布局,改进管理技术,如油桐在其可种植的北界栽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2、物理方法
(1)熏烟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又被广泛采用的民间传统方法。
在防御霜冻的地区设置若干湿的柴草堆,或用红磷等化合物,点燃后,它们释放大量烟粒,形成烟幕。烟幕成为局部的人工阻挡层,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有效辐射,使地面降温幅度减小;烟粒可促使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气温上升;另外,燃烧时也直接放出一部分热量。据测定,这种方法可使气温提高1~2℃。熏烟时,要求接近临界温度时才开始点燃烟堆,并持续到日出后两小时左右,烟堆设置在作物上风方向。在逆温天气下,这种方法的效果更好一些。
(2)灌水法
在霜冻来临的前一天下午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充分湿透为宜。
灌水后,土壤的导热率和热容量增大,使夜间降温缓和;土壤湿润后,蒸发强,近地面空气较潮湿,水汽易于凝结,释放潜热,增加气温,起了防霜冻作用。据测定,灌水后可增温2~3℃。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展了喷灌,灌水均匀且省水。
(3)喷雾法
当气温接近0℃时,对植物喷雾,雾滴结冰时,放出潜热,可预防霜冻。在结冰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在0℃。
据试验结果指出,每小时喷3mm左右的水量,可预防-4℃的霜冻。喷雾必须持续到日出,温度上升,植物体上的冰全部溶解为止。过早停止,植物体吸收热量来溶冰,起不了防霜冻效果,反而受害。
(4)直接加热法
用加热器(各种加热炉)燃烧石油、天然气等,直接加热空气,提高气温。
在0.4hm2的土地上,需放置15-25个加热炉。这种方法多用于果园和苗圃地防霜冻,可使气温提高2℃,缺点是成本高。
(5)送风法(空气混合法)
在逆温情况下,可采用送风法。方法是将螺旋桨送风机安装在约10m高的铁塔上,送风机启动后,螺旋桨使近地层空气上下混合,提高了下层空气的温度,可防御霜冻。一台70马力的送风机,可保护3~4hm2作物地。在国外也有在霜冻到来之时使用直升飞机混合田地里的空气达到预防霜冻的目的。
(6)泡沫法
国外制作了一种“农业泡沫精”,加20倍水稀释,并压缩到泡沫发生器中,与空气混合后,喷到作物上。喷出时质软,过一定时间后变硬,形成一层薄膜包在植株外面,保护作物免受外界低温危害。薄膜可以维持8至24小时,口出后自行崩溃。
(7)覆盖法
用草帘、麦秸、杂草、牛皮纸、塑料薄膜等物覆盖在作物地上,珍贵树木或果树可作单株包扎,这些均属于覆盖措施。在覆盖物保护下,减少了地面或植株的长波辐射热损失,由于植物体与外界隔离,自身温度不会降低,达到了防御霜冻的目的。覆盖法的热效应常比其它方法更好些。
我国北方地区,在苗床上喷洒土面增温剂,也有预防霜冻的作用。
二、低温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降低到植物当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高于0℃),使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或植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的现象称为低温冷害或低温寒害或冷害。
如橡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是5℃,生长季节如果气温降低到4℃,树干基部常因低温而溃烂,即出现烂脚病,使产量减少。因此,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应选择海拔200m以上,经常出现逆温的地段或西南坡中部,在其它坡向上,冬季时则应采用防寒罩、单株包扎等措施防御低温寒害。
三、冻害
冻害是指在严寒季节,越冬作物和果树等,因为温度过低,使根系、茎秆和枝条等被冻坏,以致死亡的现象。在我国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有些林木越冬时容易遭受冻害。例如温州蜜桔,冬季遇-7.0—-9.0℃低温就会严重受害,植株大量死亡。据统计,浙江沿海,大约每隔六年遭受一次冻害。
四、日灼
(一)定义
幼苗或树木因强烈日射和高温而产生的灼伤现象。
(二)分类和预防方法
根据其灼伤部位,可划分为两类。
1、根颈灼伤(干切)
幼嫩苗木与高温表土相接触,使根颈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被灼伤,造成苗木植株死亡。根颈灼伤的部位在距表土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
根颈灼伤与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土壤水分以及植株受光照的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木质化后细胞壁硬度增厚,对日灼具有一定的抗性;土壤水分较多时,夏季土壤表面温度不致升得很高,常不会发生日灼现象;苗木受光照时间越长,土表温度越高,受灼伤也越严重。
预防方法
喷水降温:喷水的时间应开始于最高温度出现之前一段时间,并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如最高温度出现时才喷水,骤热骤冷会加速苗木死亡。
遮荫:搭建荫棚,插遮荫枝条,遮草和遮灌木树叶等。
适时早播:可以延长苗木的生长期,提高苗木木质化的程度,增加对灼伤的抗性。
2、树皮灼伤
由强烈阳光照射所造成的。阳光灼射高温能引起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作用,使活组织死亡。灼伤树皮常出现斑点状死亡或片状脱落,轻微者的灼伤为病菌入侵创造了条件,严重的灼伤使树叶干枯、凋落,也会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树皮灼伤与树木的种类、年龄、所在林地的位置等有关。光滑的薄皮树种,特别是耐荫性树种,突然暴漏在阳光下受高温辐射,很容易受到灼伤危害。林缘、林墙处地树木以及孤立木也易受到灼伤。
预防方法
注重造林树种的选择
怕灼伤的树木一般为耐荫树种,造林时应与喜光树种混交搭配,其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方式为准。以便第一层喜光速生树种为第二层耐荫树种创造遮荫条件。
林缘、林墙树木或孤立木可采用刷白,以降低树皮温度,避免灼伤危害。
第四篇: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板书设计:
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
第五篇: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自查报告
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自查汇报
为全面贯彻省、市、县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刘伟平省长从“十个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从“六个方面”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汛期应急气象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气象服务,有效保证县委、县政府和市气象局关于防灾减灾的部署及要求落实到位,我局对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5月16日,组织收看了市气象局召开的专题视频会议,及时传达了全县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分析当前气象状况,重点部署2012年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把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本次会议精神,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严格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今年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春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健全了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体系。
(二)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正确应对今年全县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形势,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提高对极端天气下抗灾救灾紧迫性的认识,将抗灾救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安排部署,确定各项应对措施,确保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实效;要超前思考,超前防范,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坚决防止因为工作措施不到位致使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三)按照省、市气象局的业务检查方案,全面整改了我局存在的问题。一是进行了测报业务观摩活动。二是进行了预报、测报业务应急演练。三是做到了业务制度人手一册,使值班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四是积极落实山洪灾害县级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区域站建设站点选址工作正在开展,业务流程已上墙。五是对区域站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六是对乡镇气象工作站进行了检查,对信息员进行了督导,引导全县气象信息员积极参加5月中下旬的全省气象信息员培训班。七是对人影作业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八是对乡镇电子显示屏进行了检查维修。
(四)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及时收集灾情做好上报工作。严格执行《甘肃省气象部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对气象部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格式、时限以及报送程序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认真学习。对应急预案、业务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客观、适用。
(五)对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乡镇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畅通度进行了检查,通过自检认为我局此项工作运行正常,措施到位。
(六)进一步改进和细化了各项值班工作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有人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值班电话及带班领导电话随时处于接通状态。
(七)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开展重大过程跟踪服务,加大政府领导批示力度,扩大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范围和频次,提高预报服务效果和效益。
(八)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宣传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救能力,使灾害减少到最小范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宣传,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做好当前工作让百姓满意,让领导放心,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
天祝县气象局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