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懂了鲁迅
《 我读懂了鲁迅》
初三(3)邢琬琦
第一次接触鲁迅,得益于七八岁那年从母亲手中得到的《朝花夕拾》,记得第一次翻阅,竟还“欣喜”的嘲笑鲁迅——什么大文学家、思想家,写的也不过如此嘛!现在想想,是多么可笑,可话又说回来,七八岁的年纪又怎能读懂鲁迅那颗冶炼了几十年的心呢?直到今天,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才发现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而鲁迅,又何尝不是……
鲁迅,应该是个智者!
那年从日本回来,睿智的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放弃了年少救死扶伤的梦想,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放弃了那敬爱的藤野先生,而决心以文字为匕首,一点一点的刺透敌人的心脏,那一把把灿烂的、明晃晃的匕首,不仅给敌人以血淋淋的教训,还给一代国人以警醒!《呐喊》自序里的那段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是啊,一个没有灵魂与信仰的的躯体,即使再健壮,也是个空壳,存在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鲁迅,应该是个幸运儿!
他有过在百草园嬉闹的快乐,有过在三味书屋发奋读书的财富,也有疼爱呵护他的阿长妈妈,还有与他亲如兄弟的伙伴闰土,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那百草园里还生活着曾为他鸣叫过的叫天子,而三味书屋里的某一张课桌或许还刻着一个深深的“早”字吧。我想,鲁迅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比我们多一千倍的阅历,多一万倍的情愫,其自由和快乐是何等的高贵!
鲁迅,应该是个爱国者!
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务之急,而鲁迅又何尝不是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应属他最为轰轰烈烈的呐喊,因为有对祖国的一腔热血,他才从日本回来,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怎能不让人深思,倘若中国十三亿人人人亦如此,何愁国不富、民不强?
鲁迅,应该是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周敦颐说,莲是花中君子,那鲁迅便是人中君子。在那个**纷纷的年代,不少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与立场,就如那在日本留学的清朝留学生,而像鲁迅这样,闹中求静、潜心治学的人真正又有几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不过如此吧?
我想,臧克家是把鲁迅琢磨透的人,所以才发出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感慨。我想,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对鲁迅,却有一番自己的体会,而鲁迅也仿佛已经成了我成长路上不可缺的朋友,给了陶醉于幻想的我太多的真实。我景仰他,因为他弃医从文的决心,因为他化文字为匕首的锐利,还因为他心中氤氲着对祖国不褪色的爱,更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言。鲁迅和他的作品,必将成为我成长路上的航标,而鲁迅的名字,也必将深深的刻在我生命的河床上!
呵,天堂里的鲁迅,你可知道……
第二篇:我读懂了鲁迅2
《我读懂了鲁迅》
初三(3)邢琬琦
有的人,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跪着。
有的人,一生只保持一种姿势------站立。
他就是鲁讯。‘鲁讯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毛泽东给他的评价。
那个年代的历史是一部黑白电影,人们的思想在封建文化的暗室里,囚禁了数千年.儿时的玩伴闰土的一声分明的“老爷”。使他知道这世间又多了一堵厚厚的墙,他和闰土的墙。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那时的人十分茫然,他们不是凶手,他们只是看客,就如同《藤野先生》中看枪毙犯人的看客一样,他们不也都“酒醉似的喝彩”吗?还有《药》中的看客不也都“颈项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着”吗?
这样的看客多了,被看的人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了,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反复讲述悲惨遭遇的祥林嫂,还有为理想,为革命而牺牲的刘和珍君.......如今,鲁迅笔下的阿q已经被戏剧家们变为了十足的小丑,但毒害人们的阿q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步伐逐渐的蔓延,现实中的阿q正穿着名牌衣冠,梳着标致的发型,对着舞台上的阿q露出轻蔑的笑。
“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也许时间从不曾用来尘封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总会带给人们一些苦痛,人们总该带着这样的教训去面对现实的挑战,就像在中外军人面前请愿,被子弹穿过了胸膛的刘和珍君,她永远那样的微笑着,她们是真的猛士,是敢于面对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那个时代最初醒来的人。
雪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先生可以不必再那样声嘶力竭的呐喊,那曾经永无止尽的彷徨也终于变得坚定,这位曾经在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在墨香横溢的三味书屋中体验所有富家子弟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也想再对着夕阳中的朝花,沉浸于阿长妈《山海经》的情趣之中。有可以再续一段往昔与那些称他为迅哥儿的玩伴们一起摇着船桨去听戏的悠闲生活。可他终于成为了拎着生命在刀锋上行走的人,一个在旧社会的血雨腥风中游荡的笔者。
用怎样的关联词,才能将这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系在一个人的命运之上。也许只有那些真正读懂鲁迅和他的文章的心才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笔----那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敌人的胸膛。哪怕因此而被全世界反对,他也毫不畏惧。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是这样的执着。他在遗嘱中的那一句‘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饶恕’是一首怎样荡气回肠的壮歌。鲁迅,你不会离我们远去。
第三篇:我读懂了
拥有母爱
拥有幸福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叫幸福,人人都希望拥有她,实际上人人都拥有她,有的人却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幸福,那是因为没有去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自古至今人们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解释。在辞海中幸福是人们在得到幸福后的一种感受。我认为不然,它不仅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经过。我问过一些人,问他们:“你幸福吗?”有些人回答:“不幸福,因为我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离幸福还有一段距离。”有些人却回答:“我很幸福,因为我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日子。”遗憾的是他们把幸福都比作为是一种对精神物质生活的满足。
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如果你把握住珍贵的瞬间,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母爱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最珍贵的幸福……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长长的人生之路,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育、引导、扶持,而变得那么自信和顺利,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的眼中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回首过去,想起了我蹒跚走步时她关爱的眼神;想起了在每一个上学、放学时她风雨中的身影;想起了我每一次生病时,病床旁那憔悴面容的她;想起了熬夜备考时,她送来暖暖的热茶;想起了取得成绩时,她眼中激动的泪花;想起在每一次挫折后,她那关爱的话语;想起了每一次远行归来时,她那欣悦的笑容与鬓边的平添的白发。当我一天天长大,步入工作岗位,而妈妈的心却始终伴随着我,在生活中每一次跌倒时,好像都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摔痛了吗?”。有时,我会抱怨生活、工作的压力太大,但她总能耐心地开导我,让我平静。我想,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至少还有妈妈不会放弃我。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只是希望我能够“过得更好!”她一直站在我生命的最高点,为我默默地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今天当我的事业、生活日见稳定,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每次回家妈妈的皱纹和白发却都在增长,面对日益苍老的她我除了偶尔回家看看她,陪她聊聊天,给她一些生活费外,我又做过些什么呢?
大爱无言,母爱如水,这种爱,温柔而深沉!回想过去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而我真正为妈妈做的却微乎其微。现在能为妈妈做的事就是活得好好的,多陪陪她,让她少一份担心,少一份牵挂,让她也因为有我,感到幸福。
我的妈妈有一头长头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口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可你别看我妈妈长得漂亮,可是一念起“大悲咒”,我的头非炸了不可!
一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定要第二天去登山,回到家,我把这事告诉妈妈,并向他要钱,没想到妈妈又念起了“大悲咒”:“你们去哪里?路上要小心一点儿,要靠右走。哦,还要带伞,对了,钱要少发一点啊……”还没听完,我就晕了。
第二天,我刚起床,准备妥当以后,妈妈又幽灵般的闪到我的身后,发出“绝招”:“路上小心别跌倒了,还有钱不要弄丢了,水一定要带好……”在我快被打到的时候,我不耐烦的说:“拜托!我又不是小baby,我已经十三岁了,拜拜!”那“大悲咒”终于停下了,可当我跨出家门的时候,妈妈又开始念叨:“伞带了没有?还有,天气很热,担心中暑啊!”嗨!这张婆婆嘴。
登山回来,我就快快做完了作业,合上了本子,马上冲进了电脑房。晚上,妈妈对我说:“儿子啊,你做错了一题。”于是,妈妈就给我讲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明白了,可妈妈却不罢休,开起了“机关枪”:“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不要和同学在上课说话……”我厌烦地说:“够了!我懂了,你烦不烦啊!”妈妈大声道:“多讲点是为你好,你上课一定没认真听讲,要不然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也会错?”一句话把我镇住了,是呀!这麽简单的题目我怎么会错了呢?
现在,妈妈去出差了,我很久没见到她了,可每天晚 上我都会给她打电话,每当听到她的声音,我的心都会有一股暖流流过,我盼望着每天晚上快点到来,在电话里聆听你的唠叨已是我最幸福的事了。妈妈,你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
第四篇:我读懂了
我读懂了“喜欢”
在初中的校园里,早恋的现象是不常有的,因为大家都专与自己的学业,但“喜欢”一词却是比比皆是。其实小学起就开始出现了,无论是尖子生还是成绩比较差的,经常听见几个伙伴围在一起议论着:“嘿,A喜欢B。”“是啊。可是B不喜欢A啊。”,我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讨论,也成了潮流的跟风者,但当时只是聊聊。
到了初中,才深有体会同学们所说的“喜欢”,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喜欢上了班级里的一个女生。父母一直教育我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思想品德学科的课本里也提出“青春期的学生心中必有对异性的好感,但要学会克制”。我试图想要忘记我对她的喜欢,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时的喜欢,不是说忘记就忘记的。
我只得把这份好感埋藏在心里。
带着这样的“喜欢”,一年过去了,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的前列,她也是。“喜欢”确实没有对我的学习造成影响,但在我这一年里,或快乐或悲伤的时候,她却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
很快到了期末考试了,考试安排在周一和周二,也就是说给了我们双休日自由复习的时间。星期六一早,身边的手机响起,一看是她的电话。
“今天你有空吗?”“有啊,有什么事吗?”“我们去图书馆一起复习吧。” 她的主动邀请我当然不会拒绝,很快就到了图书馆和她见面,找了个安静的环境坐了下来。
一开始两人都沉默着,只听见书本被翻来翻去的声音,过了一会,这份安静终于被打破,她把书本转过来,用笔指着一道数学题:“这道题怎么做,上课老师说的我没怎么听懂。” 我开始给她解释起来,可能是出于那份对她的喜欢,我解释得非常详细,我希望我能帮助她搞懂一切她不会的题目,我希望她能在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之后的复习显得不再那么压抑,她在努力复习,因为要考出好成绩;我也在努力复习,因为我要帮她解释她不会的题,却也无形中自己也复习了许多„„
晚上,挥手和她告别,一天的复习值得我去回味,回味中又悟出了另一番味道,我感觉,我读懂了“喜欢”。这样的喜欢,真的是不好的吗?它不是一种占有欲,或许可以说是没有半点占有欲。只是因为我喜欢她,所以我希望她好;因为我希望她好,所以我也努力学习。因为有了喜欢,我们有了交流的桥梁,我们有了解彼此的机会,我们有了共同进步的信心。
我读懂了“喜欢”„„不,这是我读懂的“喜欢”。我们初中生都有喜欢的人,但这种喜欢并不只是单纯的喜欢,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龌龊。我不会再想忘记这份喜欢,我要把它牢牢拽在手中。
春天和煦的风中,我和哥们在江边散步。“你有喜欢着谁吗?”他问道。“干嘛问这个?”“没事,只是觉得,只有我们如今的喜欢,才是真正纯纯的喜欢啊。”
是啊,不带任何目的性,只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责任感,我们的喜欢,难道不是纯纯的喜欢吗?
第五篇:我读懂了
我读懂了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难求。朋友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友谊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最感到人间的孤独。人们需要友谊,追求友谊,是因为真诚的友谊可以使人奋发,使人欣慰,使人快乐,使人向前
认识他是在初一,那羞涩的微笑,拘谨的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以致后来,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他走进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生命里的一部分。
他没有响亮的名字,也没有出众的容貌,而我们的友谊之所以能有磐石之坚,完全得益于他的宽容与大度。当我赌气和他闹别扭时,他总是悄悄地走到我跟前,拉一拉我的衣袖,一个腼腆的微笑,便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矛盾;当我犯了错误对不住他的时候,一个无可奈何的眼神,一声佯装生气的责怪,让我们的友谊之路继续向前延伸……他,就是不一样。
我们两个的学习成绩都不错。也许是英雄惜英雄,才使我们的友谊能够延续至今。每次考试,我们虽然表面上都不说,却都暗暗下工夫,视对方为竞争对手,在考试中一决胜负。虽说是对手,却更是朋友。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碰到难题,我们会凑在一起讨论,一旦意见不统一的话,我们会争个面红耳赤,你不让我,我也不服你,都据理以争,直至得出结果为止。考试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又会互相勉励
我们两个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比较内向,是属于内秀型的,而我比较外向,是属于开放型的。但性格不是问题。他呢,有心事总是不说,伤心事自己承受,快乐事掩埋心中,你要想从她脸上看出什么来,真是比登天还难啊。但是我却不同,悲从心出,喜形于色,想什么就说什么。有时我真为他着急,什么事都不说,别人怎么能知道他的想法呢?不过,这也为我们发展友谊创造了条件。
对于友情,我们不要求为对方两肋插刀,不要求为对方赴汤蹈火,只要困难时能够帮助一下,痛苦时能够倾诉苦衷,快乐时能够共同分享,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