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材料分析题

时间:2019-05-14 14:0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材料分析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材料分析题》。

第一篇:马哲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3)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3.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 '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 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人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4]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答:(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3)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4.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l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人30%一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摘自《隙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了……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人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卫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为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3)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答(l)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做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的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5.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国有化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已产生,当时如矿山、港口、河道、铁路、公路等私人资本难以经营的企业和设施就已部分地转归国家所有。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国有化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有化大多是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期间发展得较快;一旦战争结束,经济危机过去,国有化企业就会大大收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实行国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资本主义国家高价收买私人企业的产权,或由国家向私人企业投资。其形式主要有:国营、国有私营和公私合营等。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40%,意大利为35%,奥地利为28%,联邦德国为21%,英国为11%。

[材料3]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的新变化。(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实质。答:(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的性质而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国有化,占有生产力,毫无疑问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别的或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

2、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果经典之作,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篇:马哲材料分析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阶段测试试题(第一、二专题)第一专题: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这一理论(指马克思主义——引者注)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材料2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3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2008年10月17日,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 已告售罄。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马克思现在绝对火”。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施特隆普说:“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依据材料阐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经久不衰”。

3、马克思主义何以经久不衰?许良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概括地说,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的科学真理。这种真理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才使它真正建立在坚实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简言之,这个理论依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其基本框架是站得住的,是推不倒的。这种科学性还具体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固有特点上。这些特点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条件,而且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机制。那么,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固有的本质特点呢?其一,实践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它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僵死的教条。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2 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3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会上,有这样一段动情的讲话。他说: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头脑中扎下了根,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观和价值观。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中,有两位红军战士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一位是刘仁堪同志(1895-1929),江西莲花人,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并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时期,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

时期,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等。929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就用脚1929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流下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后牺牲。

另一位是伍若兰同志(1903-1929),湖南来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未阳县妇联主席。1928年春参加湘南暴动。1928年1 1月任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妇运科科长。1929年2月在圳下战斗中被捕,在赣州英勇就义时,敌人割下她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剖腹挖出腹中的婴儿。她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痛斥敌人。她说: “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赣江水倒流。” 材料2 邓小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材料2 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厂,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材料3 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

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fi1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对待马克思主应有怎样的科学态度,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在你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人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一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能说是科学的理论。材料2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且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什么是“人民只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请先对材料1中的观点作出评价结,并对材料2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进行解释。

3、结论。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理解。

第二专题: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把物质理解为水、火、土、气等东西。材料2 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材料3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上述材料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其哲学意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物质”的理解。

1.材料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具体形态比作世界本源,缺乏科学依据,具有盲目性.材料二:机械唯物主义--具有形而上学性,虽本质上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是以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缺乏科学性.材料三: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全面、运动及联系的眼光看待物质世界,融合辩证法的思想,是目前较为科学的世界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是物质的,此物质是抽象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并非马哲中的“物质”,而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乏“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2 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材料3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指出材料2和材料1的区别,说明材料3的观点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物质和精神”的理解。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存在”,“存在”只能从一种存在变为另一种存在,存在不会变为不存在,因而“存在’是不变的。巴门尼德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则进一步提出:运动变化是不可能的。为了论证他的观点,芝诺提出了四个悖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他健步如飞,能日行千里。然而芝诺却断言: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跑得很慢的乌龟。芝诺说:如果乌龟在前,阿基里斯在后,同时起跑,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起点处,但当他到达乌龟起点处时,乌龟却已向前跑到另一地点,而当阿基里斯到达这一地点时,乌龟又到达另一新地点。如此类推下去,以至无穷。所以,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材料2 芝诺还提出了“飞矢不动”的论断。芝诺认为,既然任何事物在刹那时间都只能占有和自身相等的空间,那么,飞矢也是如此。飞矢在飞行的过程中,这一刹那间在这一点,那一刹那间在另一点。这样,飞矢实际上经过的只不过是无数个静止的点。把无数静止的点加起来的总和,仍然是静止,而不会形成运动。所以,飞矢实际上是不动的。根据上述两个命题,芝诺得出结论说:运动变化是不可能的,甚至连位置移动都是不可能的。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运用书中原理分析“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和“飞矢不动”的错误所在。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认识。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猪孩”王显凤当妈妈了!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父亲是聋哑人。父母忙于每天的生活,无法照顾她。一天她从床上摔下来,不知不觉爬到了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一起拱在母猪肚皮底下吃起奶来。这样,王显凤开始了与猪为伴的生活。模仿猪的行为。她的事情被报道以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专家对她进行教育和治疗。专家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检验和心理测量,发现这个11岁的孩子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多少、上下、颜色、数的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智商仅39。

工作人员把她带到美丽的大海、巍峨的高山、喧闹的街道开眼界、长见识,让她熟悉新的社会环境,培养她衣食住行生活能力。后来全国优秀教师姜云香把她领回家中,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教育她。7年后,经全面科学测定:王显凤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智商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70正常人的最低水准。1995年5月,她结婚了。2002年5月2日,她还有了自己的小宝宝。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王显凤在从“猪孩”变成一个正常人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解。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

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认识。

第三篇:马哲论文

黑 龙 江 大 学

硕 士 生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崔忠义 2120308

2014年 12月20日

摘要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已经深受广大学者的讨论,马克思主义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我国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领导人应该真确的利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决定对我国有利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马克思主义定义经济基础为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而上层建筑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氏族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因而没有专门的武装集团和暴力机构这样的政治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上层建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相应地形成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自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政治上层建筑表面上表现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脱离社会的独立力量。观念上层建筑,特别是哲学等意识形态距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往往以曲折的形式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它们归根结柢都是由经济基础所产生。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封建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地主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为另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所代替的根本质变,决定着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变化的过程不尽相同。直接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一般较快,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一般较慢。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地为自己的经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观念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统治阶级凭借整个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

更为通俗的说,把社会比作一栋大厦,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说明社会与大厦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对于大楼而言,地基是为楼体服务的,同时又制约着楼体,楼体要适应地基。虽然楼体会去保养、加固地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楼体对地基的这种“服务”与地基对楼体的服务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楼体是整个大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单纯的地基没有任何意义。地基为楼体而存在,楼体绝不是为了地基而存在,从没有楼体为地基服务的道理社会同样如此。上层建筑不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更不是为它而存在的。当然,社会是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一直处在相互影响的变化之中,不像大厦,一旦建成就固定下来。经济作为保证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担负着为思想提供能量,也就是维持肉体健康存在的职责,一旦两项履行了职责,使命即告结束,所以,根本没有发展的必要,有谁没事了总去装修、加固地基呢?!经济再怎么发展也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方面,吃得再饱,有什么意义?充其量是不再制约上层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筑。况且,经济体越庞大,人的负担越重,对环境的扰动越大,自找麻烦,得不偿失。万吨巨轮总是跑不过轻巧的快艇。所以,经济并不总是需要增长,它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平衡协调性,在于效率和质量,而不在数量,并非多多益善。我们在经济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上层建筑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它们之间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的途径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产生,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前提。因此,一些策略也是我国目前对于发展国家所必须的。

三、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

虽然说是发展经济基础,因为其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来说,有着一定的上层建筑,在目前的情况很明显只有在上层建筑上发展,然后刺激经济基础增长,经济基础增长再刺激上层建筑的发展,进入循环状态。所以我认为,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只有先通过上层建筑的发展,我国才能给迅速的进入社会主义。

(一)反腐倡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讨论,国家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反腐政策必须执行,通过反腐倡廉,净化党员队伍,保证党的性质不变质。通过反腐倡廉,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通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过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保障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一,反腐倡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腐倡廉搞得好,社会的精神风貌就好。就可以从政治、科学、文化等许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经济建设。

第二,反腐倡廉会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如果我们公务人员廉洁奉公,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力就会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因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反腐倡廉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展反腐倡廉,一方面惩治腐败分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改善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四,反腐倡廉可以减少腐败行为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那种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倡廉会影响经济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一个例子。以习近平同志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如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确立高标准,一开始就从自身做起,一开始就讲认真动真格,持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取消、下放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4万多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2227.6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压缩“三公”经费530.2亿元,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等等,许多群众感慨说:“人情负担轻了,办事成本低了,社会风气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二)爱国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

人类社会发展到形成民族、国家之后,随着人们对个人和祖国关系的认识的逐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感情就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无比关心;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奉献一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次,爱国主义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团结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要发展,既离不开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要更快地发展,除了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刺激其有效的循环,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相信在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社会目标

第四篇:马哲论文

谈认识论

班级: 0706101

学号: 1070610118

姓名: 严禹明

谈认识论

先谈谈什么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前些天我们刚学习过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其深有感触,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将要在本文中对我体会和认识到的认识论和马哲原理进行讨论。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同政见者的文化姿态而出现?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曾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形态而出现,这样一种哲学路径在当代的语境中是否还能继续?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都与我们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直接相关。尽管在当下中国学界的解读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模式较为普遍,但就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科学的认识论。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作些解释。

一、西方近代的以“科学”的姿态而出现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与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近代认识论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在于把呈现在古代的直观和经验世界中的“意见”提升到“知识”的水平。由于受到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认识论不但把自然,而且还把社会都看成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一本书,因而把认识论奠基在了普全数理模式之上。再加上笛卡尔前两个沉思的革命性意义,这种认识论就被解读成了从一个绝对本原出发的逻辑演绎过程。客观地说,这种认识论的确是有较大的缺陷的。

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科学认识论也应该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从表面上看,这一说法似乎是不成立的,因为马克思哲学似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存在论形态之建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谈的是自我意识,在《莱茵报》期间谈的是国家理性,这些都是与人的生存的哲学主题不相一致的,而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谈论的是人的劳动实践,即把人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劳动过程,他还用这种劳动过程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这颇有些海德格尔式的撇开寻常意识走向哲学意识的味道。至于马克思在这之后的思想演绎,则被界定为在廓清了哲学的存在论轮廓之后所进行的历史观及经济学的探索。

从总体上看,认识论的一方面反思思维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现代思维形式独立出来,首先是因为物质世界本身的层次性,这是反思思维的客观基础。物质世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各种层次,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1010厘米到1023]厘米,横跨了44个数量级。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到物体、恒星、星系,都具有自己相应的时空尺度、质量和能量等级,相应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物质世界就是由这些极不相同的层次、不同的秩序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而这些层次又互相交叉,形成了新的运动,如宏观向微观的运动,历史凝积于现实的运动。世界本身运动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性,要求思维具有反思性。

一个典型的认识论在科学领域的例子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动力学家们对化学反应速度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有静态法和流动法。选定流动法后,对应于气态链烷属烃高温分解反应、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光化学反应、烯烃的聚合反应等,Farkas和Melville 给出了七种不同的实验安排和不同的仪器装配,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另外一个认识论在科学中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一支水银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只有当温度计原有的温度与被测物体测量前的温度一致时,即温度计上的刻度在测量某物温度之前和发生能量转移,改变正被测量的物体的热量,导致温度计上的读数只能准确反应测量后被测物体的温度,而不能准确反映测量之前被测物体的温度。

另外一种认识论叫做创造认识论,这种认识具有创新性。把认识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通过另外的途径和方法,论证着已有的认识成果,这也属于创造认识的范围,具有认识的创新性。这种创造认识既没有提出一种较独立和典型的理论或观点,也没有为某一理论和学说提供新的证明材料,而是采取了新的认识方法和论证方法得出了同样的认识理论和观点。

在认识论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一般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因果分析、类比以及观察、实验、假说等一系列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而创造认识论主要研究创造性的认识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以及想象和幻想等,因为这些认识方法同创造认识直接相关,所以成为创造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以上分析可见,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创造认识这一部分抽取出来,突现出来,重视进来,作专门的研究。创造认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有着重大理论意义的。同时,研究认识论,对于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对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又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马哲论文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有感

国际关系学院09级 田冠华 200955003

第一部分:著作主要观点论述与总结:

为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时也为了粉碎英、德等国资产阶级重新搬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观点改头换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思潮,恩格斯于1886年写了《路德 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从恩格斯写这本书的目的来看,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本著作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现实不仅仅是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时代,更是当今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

读毕全书,不难发现,该著作主要阐述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即如恩格斯在书中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 哲学家们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恩格斯从两大阵营的对立出发,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分析黑格尔体系的矛盾,概括黑格尔体系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令近视的德国普鲁士政府感激万分,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将现存封建制度的一切神圣化。其实,我认为黑格尔的这个“现实”并非指一切现存,而是指“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符合规律的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才具有合理性。而且,随着事物的发展,原先是现实的东西,渐渐也会失去必然性变得不合理起来。恩格斯由此揭示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就会变成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2]。”

根据恩格斯的这个推论,还可看出黑格尔这个命题的革命性质还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终极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和人的行动一样随着科学的长期发展,不断从低级上升为高级,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对这个命题再进一步挖掘后,恩格斯又指出:“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3]。”一个伟大的真理: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

但是以上这些恩格斯根据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得出的结论,黑格尔本人却无法得到,原因就在于他的体系和他的辩证法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唯心的。他认为绝对观念“外化”转化为自然界,然后在精神中返回自身。按黑格尔体系的要求:观念是本原;自然界不过是观念的“外化”,是派生,它不能在时间上发展,只能在空间里永远重复始终是同一的过程。而且黑格尔将自己体系中全部教条内容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法是矛盾的[4]。

黑格尔使自己的哲学陷入了混乱而被人们抛弃。马克思、恩格斯挽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们发现在黑格尔哲学大厦藏着无数珍宝,那就是他丰富的辩证思维的方法。他们辩证地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重新唯物地把人脑中的概念看作是客观外界的反映;把辩证法归结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人们可以自觉应用;揭示真理和谬论、善与恶、同一和差别、必然和偶然的对立具有相对性,如此等等。这样一来,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恢复了,他的辩证法被倒转过来,不再用头立地而是用脚立地了[5]。而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中也形成唯物的辩证观。

二、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所有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的必然性;

费尔巴哈在思维方法上,仍继承了17世纪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够发展,旧唯物主义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运动,不懂事物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而且不懂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一个处在不断的发展历史的物质。18世纪自然科学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三大发现”,但久居乡村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三大发现”充分关注,没能及时、也想不到将这些科学巨大成就运用于唯物主义研究,仍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研究世界,在批判黑格尔时,只是简单地将黑格尔哲学当成无用的东西全部抛弃,使自己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

在社会历史观上,费尔巴哈仍受传统唯心主义的束缚,如同他自己承认的那样:“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久居乡村过着孤寂生活的费尔巴哈由于脱离社会实践,孤陋寡闻,社会学对他来说是个未知的领域。在社会学方面,他最多也就是对宗教(而且也只是其中的基督教)和伦理学有过研究,但内容贫乏,认识不仅肤浅,还存在唯心主义的错误。历史已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个要求的实现在阶级社会里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完成。但费尔巴哈却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片面夸大。在他看来,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都是宗教,宗教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说:“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又因为他不懂得生产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他的道德观里的人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人。这种抽象的人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彼此相爱。“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是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本准则,而这种超阶级的人性论,在一个已经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社会里,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不现实的,难怪恩格斯评论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6]。

三、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辩证观和历史观。

1、这篇著作第一次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阐明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将流派众多的哲学家按对“本原”的回答不同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批判了唯心主义错误观点。首次在哲学中用实践的观点驳倒了不可知论,它的意义是巨大的,正是实践性使马克思哲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2、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革命改造,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合理内核,不仅将人的认识、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发展,而且将人类社会也看作是依次更替、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观念”不再是本原,只是客观的反映,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不可分开,物质是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经济关系的变化(最终是生产力引起的)是引起社会变化的原因。

3、马克思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考察社会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论述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终极作用等。至此,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这篇著作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

第二部分:读后感言:

我以前从来不读马恩的原著,虽然有接触过《共产党宣言》这样的经典文集,但一直都没沉下心认真理解过马恩的思想,先入为主地以为这只是思想灌输和统治的武器,因此在心底里有一种抵触情绪。

但这次,选了乐老师的马哲课,听了乐老师所讲的马恩的思想,才发现马恩的思想是真的存在我们生活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当中。这次在乐老师的推荐下一口气读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我很佩服自己的勇气,更感谢乐老师让我真正接触到了马恩的思想精髓所在,它不再是课本上的教条,而开始成为我认识、思考这个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即如恩格斯在书中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经过阅读这本原著,才发现这篇著作在当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是为了粉碎英、德等国资产阶级重新搬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观点改头换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而作的。

我们知道,费尔巴哈和马恩同属19世纪,面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们同样转向了唯物主义。不同之处是,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在社会领域又变成了唯心的。马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他们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费尔巴哈也是伟大的,从古希腊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费尔巴哈也可以称得上是探路人,只不过他走的没有马恩那么远,步履没有那么坚定罢了。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看出社会历史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可以讨论的地方。如果说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唯心主义天然的土壤,介入社会是唯物主义成长的温床的话,那么随着全球统一性在15世纪肇始以降,人们的生活被置于一个共同体之中,与世隔绝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因此唯物主义应该越发强大,唯心主义应该越发式微才对。可事实不是如此,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黑格尔便是唯心主义的一座高峰。即使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唯物与唯心也没有谁占压倒性的优势。我接受了十多年唯物主义至上的教育,到了大学才明白,唯物主义至上这个观点是很不唯物的。

再回到费尔巴哈思想的矛盾上面,环境决定论肯定有影响,但每个个体内在的丰富性才是导致他思想的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正如我一直坚信,马恩晚年的思想与早年写《共产党宣言》那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可惜我们口头上说唯物,但只对学生灌输马恩某一时期的某种思想,我认为这对高等教育而言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马恩的唯物主义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其中唯物的部分有费尔巴哈的功劳,而辨证的部分继承的是黑格尔的思想。恩格斯说德国古典哲学到费尔巴哈就已经终结了,“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8]。德国的工人运动又是以马恩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言下之意便是马恩的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同的,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马恩的思想就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武器。而区别马恩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革命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黑格尔是很有可能发展出革命性的思想的,但他在社会领域的唯心使他的思想从“彻底的革命思维”变成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9]。这样看来,没有涵盖辩证法的费尔巴哈的学说与革命性更是毫无关系可言。

古典哲学是保守的,新时代的哲学是革命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哲学从纯粹的思辨演化成了与政治挂钩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是很进步的,但若干年后,被异化的马克思主义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中就包括中国。一种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狂热、暴躁甚至嗜血,反过来这群人发起的运动又会使这种思想失去纯洁,沦为政治的工具。这是革命性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又使这个时代充满了活力。一切都不是确定的,你看到的事物不是终结,只是过程。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建构。我们在和平的年代也大有可为。历史不会终结,不会如黑格尔所言那样到达绝对精神从而停滞不前。事物生生不息,我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然会与现在所不同。“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10]。”我们的活动,就是历史,我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以它的积淀影响着我们的言行。

我最为欣赏的便是马恩的这种辩证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的信心。它是进取的,不是唯唯诺诺称是的。它是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而不是让某些守旧者钳制我们的思想的。它在每个年代都为最为广大的穷人带去了希望,它在每个年代都使统治者心怀芥蒂,在世界范围内一向如此,不管统治者宣称自己信仰什么。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对他们说,不要说你信仰什么,我只想知道你为你的人民做了什么。我们相信进步,而不是教条。我们看到了阴影,但我们始终相信阳光就在后面。真正的马恩思想,精神内核是批判的,而不会是歌功颂德的。

马恩在19世纪的大背景下,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自己对人类的伟大构想,他们提出了改造世界的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成了巨人,直至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踩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我们也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当中有人选择转向,而不是裹挟在人流中前行,那么这会是马恩希望看到的,我想,这也是他们哲学的真谛,这也是哲学之所以为哲学的根本----它是为“人”的进步而服务的。

【参考文献:】

1,第1、2、3、7、8、9条均引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马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 4,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5、杨金洲.试论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8-04;

6、冯永泰.简析哲学基本问题——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10、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马恩列斯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第7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乐老师,这是学生第一次阅读马恩的原著,很感谢您我有动力去接触马恩的原著,文章中不妥之处还请老师谅解,学生日后一定虚心改进!谢谢老师!

国际关系学院09级 田冠华 200955003

下载马哲材料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材料分析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 题 目:试析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姓 名: 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 摘要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与人类存在着须臾不可......

    马哲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哲学分析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其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有助于国家造就一批年轻的企业管理......

    马哲论文

    向英雄致敬 08级西语一班 毛文静 2009.10.24日下午2时许,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

    马哲论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摘要:近期,美国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已经形成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对中国也形成了......

    马哲论文[范文大全]

    遏制土地荒漠化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 现状 危害 防治 摘要: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12月29日内,国家环境......

    马哲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 经过6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应的关联知识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方面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题目:论假冒伪劣产品 系别:政法系 专业:11届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程谦 学号:201102010076 指导老师:赵子龙 目录 一、简介 二、假冒伪劣产品的定义 三、制假......

    马哲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感想在《资本论》全书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甚至也没有出现“企业家才能”这五个字,但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才能却是我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