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次重大历史关头的叶剑英——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
几次重大历史关头的叶剑英——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 作者:苗体君 窦春芳 来源:天益社区
来源日期:2007-5-29 本站发布时间:2007-5-29 9:39:20 阅读量:208次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凌晨1时16分病世,他活了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
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大家都十分熟悉,他就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出山时,他的岳父黄承彦提醒他做事要事事小心,就送给他一把鹅毛制作的扇子,因为在夜间鹅最有警惕性,一发现动静就会大声叫喊,这把鹅毛扇子诸葛亮一生都带在身边,成为诸葛亮的一大标志,吕端是北宋宋太宗的大臣,太宗死后,宦官王继恩阴谋废立太子,吕端发现后,立即迎接真宗继位,贬逐王继恩,后人称吕端小事糊涂,而大事不糊涂。在毛泽东看来叶剑英不但做事谨慎,而且大事上从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的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
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小商人家庭铸造了叶剑英做事时细心的品行,俗话说得好“世界是属于细心人的”,在中国共产党内叶剑英向来以细心著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的选择总是正确的,他甚至以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轨迹。
叶剑英的祖上是宋代南迁的“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拥有财富的汉人,当北方少数民族掀起民族纷争,燃起战火时,拥有财富的部分汉人就举家迁往南方以躲避战乱,他们算是古代北方汉人中的优秀者,“客家人”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男孩以读书求取功名为追求目标,叶剑英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在他7岁时就把他送进村私塾读书,11岁时叶剑英在离家10多里的丙村三堡学堂读书,后又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叶剑英传承了“客家人”读书的品行,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儒将”、“诗帅”著称。
叶剑英的父亲名叫叶钻祥,考中过武秀才,母亲叫陈秀云,叶剑英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但只存活了4个,叶剑英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子的身份使叶剑英养成了及赋有责任心的品行。而他武秀才出身的父亲也影响了他性格中刚毅的一面,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当时讲武学堂聘请不少日本教官,其中一个日本教官,20多岁,有一手高超的劈刀术,学校的师生个个对他的刀术甘拜下风,面对趾高气扬的日本教官,从小受父亲习武影响的叶剑英决定与那个日本教官比个高低,苦练了几个月后,叶剑英就向日本教官提出比武的要求,他要为中国人争口气,最终,叶剑英战胜了那个日本教官,事后,那个日本教官还把自己的劈刀送给了叶剑英,战争年代,叶剑英一直把劈刀带在身边。
幼年读私塾时的叶剑英最爱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听人讲故事,听过后他又经过改编讲给别人听,这练就了叶剑英好的口才,后来叶剑英成了中国共产党内口才最好的人,抗日战争时,他以八路军参谋长的身份出席在国民党陪都重庆召开的军事会议,面对国民党各军队参谋长们集体指责八路军消极抗战的场面,叶剑英一人“舌战群儒”成为美谈。历史上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这极有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杜撰出来的,还需要考证他的真实性,而叶剑英“舌战群儒”的故事却是真实可信的。
读书时,叶剑英是一个及有个性的学生,在东山中学读书临近毕业时,成绩优秀并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的叶剑英与校长发生了冲撞,校长以扣发毕业证相威胁,要求叶剑英承认错误,叶剑英愤然离校,并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
一:抗击陈炯明,护卫孙中山
从讲武学堂毕业后,叶剑英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0年10月,孙中山组建的粤军打败占据广州城的桂系军阀,粤军占据广州城,当时,叶剑英在粤军副官处任职,而粤军的总司令是孙中山提拔起来的陈炯明,陈炯明对外扬言要送孙中山出国考察,还提出在广东推行“地方自治”,有他自己当“粤中王”,虽然叶剑英与陈炯明都是云南讲武学堂毕业的,但他反对陈炯明的作法,支持孙中山的北伐策略。叶剑英还联合许多人,给孙中山上书,“请缨北伐”,孙中山看了叶剑英的书信后,在信上批复道:“请缨北伐,壮志可嘉,着陆军部校办。”
两广统一后,孙中山决定北伐,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率领随从从广州出发巡视广西,叶剑英被选为孙中山的随行人员,途中孙中山接见随行人员时,当知道叶剑英曾经为北伐大业上书给他时,孙中山握着叶剑英的手连连说道:“年轻有无,年轻有无。”还问叶剑英是不是国民党党员,叶剑英回答道:“是!”。返回广州后,叶剑英被受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舰前往黄埔。面对陈炯明的叛逆行为,孙中山即令北伐军回师勘乱。6月1 7日,叶剑英乘“宝壁”舰紧跟孙中山所乘的“永丰”舰,由黄埔港出发向广州市区挺进,当舰队前进至白鹅潭附近时,遭到陈炯明叛军密集炮火伏击。叶剑英沉指挥作战,他手握机枪,同士兵一起,向敌军猛烈还击。为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叶剑英亲率士兵巡逻,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捍卫孙中山。由于叶剑英等英勇斗争,使陈炯明加害孙中山,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使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政权得以巩固发展。
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后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学校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从这时开始,叶剑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二:策应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时的叶剑英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1军任扩编第二师师长,很受蒋介石的器重,但他放弃了高官厚禄,亲自起草发出“通电全国反蒋”电文,离开蒋系部队奔赴武汉,到当时的国民军第4军工作,张发奎是笫4军军长,后来第4军扩编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升任总指挥,黄琪翔任4军军长,叶剑英被任命为第4军参谋长。
当时的笫四军里有许多共产党人,政治思想比较活跃,这对叶剑英有较大影响,他看到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谭延闿等人越来越走向反动.只有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真心为广大民众谋福利,便决定加入共产党。他多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当即就肯定地说:他的底子我知道,是好的,我们应当表示欢迎。而当时的国共关系正趋于恶化,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的所谓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也日趋反共,面对中共所处的严峻形势,中共有不少人脱党了、退却了、逃跑了、甚至变节了。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为中共党员,不过,为了保密,党组织让叶剑英暂时不要和其它党员发生联系。叶剑英勇敢坚定地投人了党的怀抱中,并秘密地潜伏在敌人的营垒中,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周旋。
当叶剑英得知汪精卫、孙科、朱培德等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开会”以解除叶、贺兵权的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于7 月 24日约叶挺、贺龙在九江甘棠湖以游湖观景为名,把这个消息秘密告诉了叶、贺,他们在一起还共商对策,商议后他们决定:1:贺、叶不上庐山;2:不能接受张发奎调贺、叶部队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贺、叶部队要立即开往牛行车站,乘火车到南昌去;3:叶挺的部队先行,贺龙的部队随后行动。7月25日、26日,叶、贺所属部队拉向南昌,叶剑英组织的这次史称“小划子”的会议,保障了南昌起义得以顺利实现,叶剑英在客观上为南昌起义创造了重要条件。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原准备遵照汪精卫的命令,火速追赶叶、贺部队,加以歼灭,在第二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叶剑英以第4军参谋长的身份,提出不要追赶叶、贺,直接回师广东的建议。他劝说张发奎尽早打回广东,实现总理遗训,以图重新北伐,这也是张发奎早有的计划。只因李济深坐镇广东,反对张发奎回广东,叶剑英还从容不迫地分析了战局,叶挺、贺龙已撤离南昌,正在南下广东,广东的李济深必不相容并派兵出击,广州城也就因派兵出击而造成空虚,这正是我们南下广东的最好时机。叶剑英还分析了跟着叶挺、贺龙部队追击,将造成两败俱伤,会大伤部队的实力。叶剑英的一番“宏谈”,正合张发奎做“广东王”的愿望,他改变了追击叶、贺部队的计划,派部队佯装追赶一段后,即命黄琪翔代理总指挥,直接把部队拉到了广东,张发奎自己到香港去了。国民党出版的《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中记载:“叶、贺等遂东去抚州,张发奎率师追之。嗣忽分途,叶贺等由闽粤边境趋潮汕,张发奎部则改由南雄入粤。”叶剑英使南昌起义的部队减少了追击的压力,将第4军拉回广东,为广州起义创造了条件。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半广州起义开始,叶剑英创建的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笫-枪,起义中展示了叶剑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上午6时左右,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市公安局内成立,由苏兆征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但苏兆征当时在外省,并没有到任;张太雷任政府代主席兼人民军事委员;恽代英任政府秘书长;叶挺任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12月11日,广州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工农红军三个军,第一军由工人赤卫队扩大组织而成,第二军由海陆丰的农民赤卫军组成,第三军以叶剑英指挥的教导团为中心组织成立。
起义的第二天,既12月12日,敌人组织军队反扑广州城,当日夜里起义军被迫退出广州城,向农村转移,13日,敌人重新占领广州,起义宣告失败,但叶剑英仍然留在广州坚持斗争,起义失败后的第三天拂晓,既12月15日,叶剑英在党的地下交通员李运全的掩护下,才化装成铁路工人离开广州前往香港。1928年秋,叶剑英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
三:反对张国焘,拥护毛泽东
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叶剑英先在上海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经周恩来同意,1931年4月,叶剑英到达江西瑞金,并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1935年6月下旬,党中央、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功懋胜利会师。当时中央根据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已走向新的高潮,华北已成为抗日斗争前线的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线阵地,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依仗他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他反对红军北上的主张,提出向川、康地区退却或南下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于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利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国的胜利。”红军北上时,“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地向甘南前进。”“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斗争的主要危险。”这个决定是十分符合当时形势的,是完全正确的。会后,张国焘一回到驻地,就立即致电党中央,仍坚持南下,并在部队散布不信任党中央的言论,策动他的支持者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名单,竟然提出要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中央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但为了照顾红军的团结,6月29日任命张国焘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还把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让给张国焘。这样,张国焘才勉强同意红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为了动员张国焘北上,党中央还派叶剑英道张国焘的红四军里工作,7月,叶剑英又被中央任命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作为红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对张国焘的所作所为坚决反对,他按照中央北上的精神,抓紧做好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工作,同时积极准备攻打松潘。然而,由于张国焘的阻挠破坏,使红军在毛儿盖地区耽误了一个多月,丧失了占领松潘的机会。8月3日,中央被迫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决定经草地北上。据此,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将一、四方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从卓克基出发,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从毛儿盖出发,经班佑北上阿西。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在党中央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于8月初来到毛儿盖。他一到,就又向党中央发难,反对北上。为此中央于8月4日至6日,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决定北上方针的正确性,要求红军必须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兄弟团结,反对分裂。可是,张国焘的个人野心继续膨胀。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之后,就按兵不动,拒不执行中央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全力向洮河以东发展的指示。相反,他继续坚持要左、右两路军全力出洮河以西,越黄河深入到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的主张。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催促他率部出墨洼、班佑,同巴西地区的右路军会合。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才勉强率部向东挪动,但又借口“噶曲河水涨大,上下三十里均无涉点”,停止东进,拒绝向右路军靠拢。
9月9日,张国焘给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发去密电,要他胁迫中央南下,电文中说“如果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以武力解决之。”。密电到达时,恰逢陈昌浩正在向部队讲话,发报员就把密电交给了在会场外的叶剑英,叶剑英看万密电后,认为情况万分危急,他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而巧妙地将密电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就把密电记在了卷烟纸上,随后叶剑英又把密电带回会场,当时陈昌浩还在讲话,会议结束后,叶剑英才把密电交给陈昌浩。党中央据此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巴西,脱离危险区域。叶剑英也回到驻地,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率领军委纵队脱离险境赶上北上的主力部队。
在危急关头,若不是叶剑英机智地将密电及时报告给毛泽东,红军内部将可能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及一大批红军将领就有可能人头落地,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1967年夏天,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时,曾对杨成武谈起此事,还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四:粉碎“四人帮”,支持邓小平
1966年5月,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叶剑英当时正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秘书长。1967年,上海爆发了“一月风暴”,随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夺权运动,形势变得越来越乱。林彪、江青一伙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把矛头指向军队,要在部队中开展“揪军队一小撮”,使人民解放军的机关和部队受到更加猛烈的冲击。1月19日,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央军委碰头会上,叶剑英坚决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决不允许在部队搞“四大”。针对江青打击陷害军队老干部,企图乱军夺权的阴谋,叶剑英气愤至极,拍案痛斥江青之流,以致右手第三骨远端骨折。江青等人被叶剑英的义正词严吓得呆若木鸡。不久,叶剑英又主持召开军委碰头会,同其他几位军委领导同志共同研究制定了军委八条命令,经毛泽东批准下发执行,接着又制定七项规定。这些对稳定部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月6日,在怀仁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叶剑英、谭震林、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余秋里等政治局和军委的领导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叶剑英对陈伯达一伙气愤地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他还质问康生“上海夺权,改名为上海公社,这样大的问题涉及到国家体制,不经过政治局讨论,就擅自改变名称,又想干什么?”。事后,林彪、江青一伙把二月前后同他们进行的这场斗争诬陷为“二月逆流”,并进行批判,康生说“二月逆流首先打第一炮的是叶剑英”。
1971年9月,林彪“自我爆炸”以后,叶剑英的处境稍有好转,随后,叶剑英又开始与“四人帮”苦苦周旋。1973年初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受“四人帮”排斥的邓小平复出工作,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接着周恩来又向中央建议在他病住医院期间,由邓小平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实际是同时负责党政军的日常工作。为了拯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邓小平便大刀阔斧地开展整顿工作。至1975年,国家局势有所好转,邓小平的整顿工作得到人民的拥护。但由于“四人帮”把持宣传舆论工具,他们诬陷邓小平整顿是右顷翻案。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是年清明节前夕,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自发的悼念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活动,天安门广场成为声讨“四人帮”的战场。“四人帮”就借此对邓小平罗织罪名,进行政治诬陷,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的决定。随后,邓小平受到的监管。7月6日朱德病逝,9月9日毛泽东病世,举国悲痛。而“四人帮”却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时的形势正如叶剑英指出的“情况已到了不破不立的紧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立不起来。不破‘四人帮’,我们这个党就很危险。”。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叶剑英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下,10月6日,叶剑英亲自坐镇怀仁堂指挥抓捕“四人帮”的行动,前后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费一枪一弹,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就提出,应该尽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但这一提议遭到拒绝。当时邓小平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叶剑英就安排邓小平一家住到西山,为了邓小平今后工作方便,叶剑英指示办公室主任王守江负责送文件给邓小平。经叶剑英的积极努力,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以全票通过了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叶剑英为确立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时16分,叶剑英在北京病世,10月31日,叶剑英的骨灰由专机从北京移送到广州,暂时停放在广州农民讲习所旧址内。1987年10月22日,在叶剑英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叶剑英半身石雕像落成和灵骨安放仪式,叶剑英又回到了当年他和张太雷等同志领导下参加广州起义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身边,同他们长眠在了一起。
原载《党史博采》杂志2007年4期(上半月·纪实)
第二篇:参观叶剑英元帅故居有感
参观叶剑英元帅故居有感
二月的东莞,早早进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外语系教工党支部一行十人驱车来到“文化之乡”梅州,参观了叶剑英元帅故居及纪念馆,接受了一次极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本人在这次参观活动中感受颇丰,记感想如下。
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谋略家。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叶剑英戎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谋略思想和业绩尤为突出,被誉为中共党内有勇有谋、能文能武的“儒将”。叶剑英元帅故居及纪念馆位于距离梅州市区33公里处的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葱笼,1897年4月28日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就出生在此,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毛泽东同志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誉叶剑英同志,是有其原因的。叶剑英同志是伟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的革命者,屡次在革命的历史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党。后人总结叶帅的三大功绩为:
一、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叶帅及时的觉察和具有远见的汇报,使党顺利地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
二、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主义,叶剑英以敏锐的政治觉悟和眼光,不顾个人安危将情况及时报告党中央,粉碎了张国焘分烈党、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军队。
三、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篡夺党的最高领导权,在这危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峻时刻,他挺身而出,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其中,叶帅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的历史作用最让我为之动容。“文化大革命”初期,为坚持党的领导,稳定军队,保护老干部,他在职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66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坚决反对搞乱军队。11月13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十万人大会上讲话,对当时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11月29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师生大会上再次讲话,严厉谴责打、砸、抢行为。他针对林彪、江青等人煽动“打倒刘邓”的罪恶活动,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展览厅保留刘少奇、邓小平同志的照片。1967年1月,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稳定军队的专题发言。会后,他拿着全国军分区以上军事单位受冲击的统计表,当面斥责江青,指出:“内忧必然引起外患”,“稳定军队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1月20日,他在军委碰头会上,义正词严,拍案斥责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打倒老干部和反党乱军的罪行,以致右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经过激烈斗争,他主持制定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经毛泽东批准颁布执行,对稳定当时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林彪、江青等人把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诬陷为“二月逆流”。叶剑英遭受打击迫害,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后,叶剑英重新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对稳定当时全国和军队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叶剑英元帅在战争时期能认清形势,坚决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极不平凡的才能和胆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而且,在和平时期,面对纷繁的国际国内形势,他又能立场坚定,不与反革命势力妥协,在关键时刻保证了国家军队的稳定,为接下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他的历史功绩对我们新时期的青年共产党员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我们虽然生活在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里,却也要时时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只有学习叶剑英元帅的优良品质,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人民内部矛盾时刻进行敏锐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在群众中树立鲜明的形象和姿态。我将在其后的党内学习中更加注意学习先辈们的历史功绩,多反思、多自检,争取达到更高的思想觉悟高度。
第三篇:在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
在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江泽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共同追忆叶剑英同志光辉的一生,学习他的崇高思想和革命品质。这是很有意义的。
叶剑英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殚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敬重。叶剑英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国救民。他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征讨桂系军阀,抗击陈炯明叛军,护卫孙中山脱险,参与创办黄埔军校,驰骋东征和北伐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名将。他从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7年,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人惨遭杀害的严峻时刻,他毅然通电反蒋,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此他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坚信不移,并为之执着地奋斗了一生。
叶剑英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光辉业绩。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坚定机敏地策应南昌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参加领导广州起义。这两次起义和秋收起义一起,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央苏区,他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参与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指挥,为红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长征途中,他坚决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机智勇敢地同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作斗争,为党中央和红军胜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泽东同志后来曾多次称赞叶剑英同志在这一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红军到达陕北后,他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方针,他协助周恩来同志,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到南京、武汉、长沙和重庆等地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坚持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扩大党的影响。回到延安军委总部后,他协助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我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停止内战的协议。随后他领导中共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军事调处,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停战、发动内战的真实面目。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西北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军作战。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了大量工作。他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夺取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叶剑英同志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华南、中南地区工作期间,胜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生产等各项任务。一九五四年后,他长期担任中央军委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领导和组织全军的教育训练,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呕心沥血,成绩斐然。“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为维护军队和全国的稳定,为抵制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奋不顾身,顽强努力。一九七六年,叶剑英同志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根据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在这场斗争中,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叶剑英同志排除阻力,坚决主张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坚决主张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和国家工作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主持全国人大工作期间,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他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告台湾同胞书》,又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发表了著名谈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他以身作则地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叶剑英同志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
叶剑英同志所作的“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句,是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叶剑英同志党性坚强,信念坚定。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他无私无畏,有胆有识。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毛泽东同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同志也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叶剑英同志胸怀宽广,谦逊质朴。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富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他不计浮名不畏难,能上能下,任劳任怨。他始终保持高尚的革命气节,为党为民,一身正气。他一生勋业卓著,但从不夸耀自己,把一切功劳归于党和人民。
叶剑英同志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向实践学习。他博览群书,熟谙历史。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真正做到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他还是一位受毛泽东同志称赞的诗人。他的许多诗句,“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笃信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全心全意一为公”,“老骥仍将万里行”;“应向青年寻后继”,“长征接力有来人”等等,都深含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对我们一代一代的后继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启示和鞭策作用。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祖国的大地上已经奋斗了70多年,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彻底地结束了旧中国的悲惨历史,不断地开创着新中国发展的壮丽篇章,现在我国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胜利前进。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等时代巨人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是我们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骄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大多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光辉业绩、宝贵思想、崇高风范、浩然正气,将长留天地,永垂史册,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永远延续和闪耀在我们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永远激励我们夺取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胜利。
我们纪念叶剑英同志,纪念所有已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今人和后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和未竟事业,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崇高风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距离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光辉彼岸途程尚远,全党同志全国人民仍须持续努力。让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人民日报》1997年4月29日
第四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军事家成长故事_精明机智的元帅叶剑英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关键时刻,曾有一位起过力挽狂澜作用的突出人物,那就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领导人,他大智大勇,在沧海横流中显出英雄本色。他之所以能如此,正是出于一颗热爱党和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毕生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农村一个小商人之家。他五岁时入私塾,学习之余还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在入三堡学堂、东山中学时,除文史诗词成绩突出外,他同时还学习军事体育,尤其擅长剑棍。日后他文武双全,正是在此时打下的基础。
中学毕业后,叶剑英当过小学教员,依侨乡的习惯于19岁时到马来西亚谋事。因受歧视和遭资本家欺压,他愤然于1917年回国考入云南讲武堂,想走从军强国之路,自己改名剑英。
两年半后,叶剑英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他谢绝挽留,返乡入粤军任参谋、炮兵教官,并曾在1923年陈炯明叛变时,亲自操炮向叛军开火,以掩护孙中山脱险。后他任旅参谋长、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团长、副师长,北伐战争中因立战功升为少将师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时曾拉拢他,叶剑英却抛弃每月可得上万薪饷的地位,赶到武汉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并得到周恩来批准。
1927年秋,叶剑英接受党的指示返回广州,在国民党军张发奎的第四军任参谋长,暗中掩护由共产党和共青团为骨干的教导团筹划的起义。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他任红军副总指挥。第二年,他到苏联入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中山大学),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秋,叶剑英回到上海,与刘伯承等一同翻译了苏军的条令。第二年春,他进入赣南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负责参谋部,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的首任参谋部长。继刘伯承之后,叶剑英成为人民军队的第二任总参谋长。
1932年,叶剑英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长征中,他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他曾因向中央报告张国焘分裂党的企图,后来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任一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参谋长。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
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回延安主管总参谋部工作。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再赴国民党统治区,任美、国、共合组的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1947年,他率军调部最后一批人返回延安,随后去晋西北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负责对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所率的中央机关实施保障。
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同年秋,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车干部南下,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1953年,他调回北京,主管军训等工作,并任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文革” 后期,老帅中间只有他在位主持军队工作。1976年10月,叶剑英坐镇指挥,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在新的历史时期,德高望重的叶剑英曾任党中央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后来他因病在床,主动提出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