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创美好家园板报内容
“小手拉大手,共创美好家园”板报内容
版面以绿色或黄色为主 比较醒目 配合主题 摘抄的内容可以以条幅的形式表达 多选倡议类,图画的选择应该用线条较为粗犷的。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六一”的红领巾
为什么这样鲜艳? “六一”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样欢畅......你知道,他知道,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少年们的节日
已经来到,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
就在今朝。
“六一”的歌声
为什么这样动听?
“六一”的舞蹈
为什么这样多情?
“六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引人?
“六一”的集会
为什么这样欢腾......你清楚,他清楚,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会
表达儿童的幸福,今天的小苗,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我们是含苞的小花,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就是我们,红领巾在胸前燃烧。
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捧起现代化的祖国,飞向金色的目标......三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1.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2.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四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五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有报道说:"据报道1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六
一、自带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二、拒绝购买以濒危物种为原料的中药材。
三、拒绝使用珍贵木材用品,给动物一个安全的家。
四、双面使用每张纸。
五、使用节水型用具,节约每一滴水。
六、使用无磷洗衣粉。
七、购买无氟冰箱,防止地球臭氧层被破坏。
八、随手关灯,节约能源。
九、发现污染,打电话给环保局。
十、拒绝过度包装。如能用一个装下,绝不使用两个塑料袋
七 电
三.1 陈安迪
夜晚的屋里开着灯,我在玩电脑,妈妈在熨衣服,爸爸在看电视。
灯要用电,电脑要用电,熨斗也要用电,电视更要用电。
电是机器的生命,电是我的生命,电也是每个人的生命,电更是社会的生命。
没有了电,就不能烧水。没有了电,机器就不能运转。我们离不开电,更要珍惜电!
电
你是多么神奇,你是我们的另一种生命。如果世界上没有电,世界将是一片漆黑。
电灯给了我们光明,电视给了我们娱乐,电脑给了我们知识。电是这么的伟大,所以我们都要节约它!
水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水,你是地球的命脉,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
水,水,水,有了你,地球上才会有生命。水,水,水,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颜色。水是无法替代的宝贝,我们要珍惜它!
绿色
我们喜欢绿色的树木,树木有了绿色就会更美丽。
如果绿色不存在,那我们的山河就失去了色彩。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绿色给花朵增添了美丽,绿色给大地穿上了新衣,绿色是环保的标志,让我们人人动手创造更多的绿!
保护环境
小朋友,真正好,不踩草来不摘花,垃圾丢进垃圾箱,保护环境人人夸。
好孩子 小朋友,不踩草,见到垃圾不乱扔,保护环境最重要,人人争当好孩子。
保护环境 不扔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砍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 共创美好家园
构建和谐社会 共创美好家园
摘要: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重大战略举措。他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发展
正文:在中国思想史上,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如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的提出符合人民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为了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青少年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的共同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 “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性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始终做到“活而不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要自觉把社会和谐作为稳定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根支柱。当前群众对行业垄断、城乡差别、干部特权、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十分不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又要通过宏观调控,在二次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各个地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就业、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着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坚决克服一切恩赐思想和包办代替的做法,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善于通过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群众代表会议等,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既要发挥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组织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政治优势,更要注意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建立一套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一些地方之所以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对群众冷暖漠然视之、不闻不问,致使群众有苦无处诉、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申;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久拖不决,致使小事拖大、矛盾激化;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引起民愤;有的动辄使用专政工具压制普通上访群众,引起群众不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群众工作机制僵化,缺少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有效办法。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工作
重点放在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上,逐步建立顺畅的民意沟通机制、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公正的司法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既是和谐社会社会这首优美乐章的享受者,更是演奏者。只要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在,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为之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
2、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家园
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家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
思想政治教研室 佟艳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一个美丽的词语,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孔子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的观点,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志向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
在几千年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追求和谐社会早已成为人类的美好夙愿。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和了解的时事内容。为更好地引导广大同学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受院团委的委托,我为同学们做了这次讲座。今天讲座的题目是:《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本专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1、是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从一元化社会走向多元化社会。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多元化、获得的利益多元化、文化发展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等。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使得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往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正向相对多元的社会结构演进。原来国家对资源进行全面垄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已经明显弱化);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中的总体性组织已不复存在(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分散经营、农村中经济活动的专门化及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撤社建乡);城市中,在单位制不断弱化的同时,所谓的体制外的活动大量出现,原有的户籍制和人事制度已明显松弛,跨地区的社会流动使城市中的移民大量出现;党政、政企职能分化,制定政策自上而下(政企分开使企业逐步脱离政府的监护与干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则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社会阶层结构中出现了更多的、新的利益群体;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都拉大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多元化,压力很大;人口老龄化。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催生了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利益矛盾大量出现了,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而解决这些矛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和谐兴中华!”多元化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从法律、制度、机制等方面提供其平等竞争和合作共赢的制度平台和机制平台,即构建和谐社会。
2、平稳度过社会发展“高风险期”的需要
谁都不可以否认我国经济已经和正在创造一个神话,我国的GDP每年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1)社会不公
社会不公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譬如,分配不公是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劳而获及少劳多获,是社会痛恨的分配不公;多劳少获,甚至劳而不获,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农民工);同劳不同获,是使人感到无奈的社会不公。其他的社会不公,如起点不公、机会不公、对待不公、规则不公、结果不公等,影响了社会不同群体对制度正义的信心。
(2)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紧张,已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
现在,我们主张要创建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但是,现在的社会并不很和谐,尤其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以高投放、高耗费、高污染为支撑的经济快速
发展,已使我国的环境、生态、资源和能源四大要素出现空前危机。对待环境与生态,法学家的思维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如果我们拥有的是继承权,是资源、环境等的所有者,就会觉得有权使用它、破坏它;如果认为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就是债务人,无权毁坏生态、资源和环境。借物要还,我们应将现有的一切完好无损地交给子孙。
全国各地都在刮沙尘暴。刮沙尘暴时,天灰蒙蒙的,黄沙满天,尘土飞扬。人们走路时,经常会双眼迷蒙,看不清东西。衣服、裤子上也会粘满了尘土。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是极大。有些人误以为沙尘暴属于自然现象,其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归根到底,制造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破坏环境,不保护植被,使土壤松化。风属于自然现象,人类是管不了的,人类能管的就是植被和土壤。我们要尽力去使土壤在刮风时不被风刮到天上,所以我们就要多种些植被,以防风沙。首先种植树木。但是,一颗小树长成大树是很不容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让一颗小树长成大树是需要十年时间的。所以在大家多种树木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爱护树木。(不要破坏树木)
(3)社会规范失效
社会规范失效使人无法预测行为后果,正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处在基础地位的是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的基础是诚信。制度的诚信是最重要的诚信。如果全社会都在造假,则说明制度诚信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规范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应有的至上权威,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现象,使法律规范处于无效状态。这会加剧社会的不可测和不稳定。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需要
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
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党。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使得社会主义事业暂时遭受挫折。苏联共产党脱离人民,不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致国家的解体。中国共产党必须引以为戒,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巩固执政根基,给人民以幸福和安康。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不言而喻存在方方面面的腐败问题,人民深恶痛绝。如;吏治腐败,使有德行且有才能的年轻人丧失发展的空间;司法腐败,使社会丧失公正存在的空间;学术和教育腐败,使真理丧失存在的空间。如何用民主的制度、法治的方式及实行自下而上的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体制,将腐败降至最低限度,防止局部腐败演化为社会腐败。腐败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牺牲掉甚至是吃掉改革的成果。
(二)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态势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屋建瓴,以伟人的眼光,恢弘的气势,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使我们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发展、新突破。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来概括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
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如此美好的社会,又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当然,美好的未来要从现在起步,那么如何才能如愿以偿呢?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及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个政治纲领,社会追求的一个根本目标。那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具体措施如下:
(一)树立和谐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立和谐理念入手,用思想的伟力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和谐理念。
(二)抓好第一要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毛泽东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国幅员辽阔,发展存在差异。即使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存在种种差别。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大力发展区县经济,对老城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对老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实施了工业东移战略,完善了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困难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三农”问题,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贯穿始终,以产业化提升
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构成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同时,要对发展社会事业与发展经济进行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同步,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做到经济发展不欠技术进步的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三)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
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在“十一五”期间,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四)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在“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要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五)病有所医是民康之举
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六)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实效
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办。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益,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认真查找本地区本单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急需办、通过努力能够办到的事情抓起,一段时间争取办成一两件实事,坚持不懈地办下去,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七)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正,则民风好;干部廉,则民气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的迫切要求。要加强党章和法纪的学习教育,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确保权力干净运行,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引领社会和谐,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实现社会和谐。
四、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尤其是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的称谓。那么,大学生,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有何作为?下面,我仅谈谈的自己的一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同学们批评指正。
(一)热爱所学专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时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大学生不但要深学文化理论,广学有用知识,精学专业技能,我们作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尽所能为和谐社会增添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熊熊烈焰添油加薪!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
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在外国遭受破坏,我们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大学生如何爱国?
爱国主义是最神圣的感情。如泰戈尔所言:动物生活在地球上,人生活在他称之为他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不是地理学的而是精神的,是经过历年累月用思想来丰富、用爱来倾注的国家。对于青年学生的言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更有形象的比喻,“青年爱国,真有如一个年轻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由此可证,爱国是人民永恒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明昌盛的核心,爱国热情弥足珍贵,应百倍珍惜!
不过,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奥运会即将开幕及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除了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和理性。些许率性和鲁莽,反而有损国家形象,甚至被不怀好意的人炒作利用。在谈及中国的国际处境时,“俄罗斯之声”著名编辑瓦洛佳评论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烦恼。中国正在腾飞,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气度,要坦然地面对各种批评与赞誉。一个大国,绝不可能指望只在掌声中前进,它只能在别人的挑剔声中走自己的路。”爱国如何拥有“大国气度”?鲁迅先生在《随感录》中列举了五种爱国表现,但他最推崇的,是那种不自作聪明、不怨天尤人、不崇尚空谈的爱国者,“只有认真完成日常工作的人,才能在未来拯救自己的祖国”。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每个中国人都是演员,都是导演,更是设计师和规划者。工作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工作,担负自己的一份责任,发出自己的一份光热,中国才能展现给世界最完美的形象。推而广之,我们要将满怀的爱国情化为动力,积极投身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努力将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
(二)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在全民族的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具有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推动作用,是全民族法治意识提高的重要方面,全民族整体民主法治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大学生以民主法治的基本知识为起点,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体现民意、保障民权的观念和素质,培养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素质。
(三)树立诚信的品质,学会作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因此,大学生是否具有和谐美德,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自身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问题。爱因斯坦曾经主张,“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些思想强调:大学所培养的人,不单单是某一领域的技术匠人,更应该具有以专业知识为根基的,人性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的人。因此,大学生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和谐”的人。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大学生应首先从个人做起,诚信友爱。对老师诚信尊重,对同学友爱诚恳,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了解一下我校互帮互助事例);对父母坦诚关切,对社会诚信有礼,从而进一步达到全民族诚信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民和谐相处。大学生风华正茂,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达到“四个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知识、才能、创造,营造一个知识氛围浓,创造积极性高,干劲大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整体。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指出:“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和谐就是善。相对于个人而言,和谐美德是个人的一种内在的美好品质;而相对于社会而言,和谐美德则是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一种现实的公正状态,和谐美德还是事物在对立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一种道义力量。和谐就是与己和谐、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己和谐就是要促进自我的身心和谐、知识与能力的和谐,才华与品德的和谐,就是要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四)树立是生态意识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资源和环境两方面。这就要求我们 大学生尊重环境,重视资源,要从思想上达到节约意识,要尽力本着节约、循环、可再造利用的目标奋进,时刻配合社会注重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后果,选择对子孙万代有益的价值取向。
(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重视道德习惯的培养,不仅不会偏废或削弱其他道德品质的发展,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道德情感的丰富和道德意志的坚定。
同学们: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祥;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馨香。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
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社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青春的脚步,犹如行云流水。同学们: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生命奏响和谐的乐章。
第四篇:人人防火共创美好家园范文
人人防火共创美好家园
冲破春天的料峭,伴着柔柔的暖风我们坐进了春天,走进了五月,五月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五月的太阳温暖亮丽,侧耳倾听,涓涓的河水在欢快的歌唱,青松白桦在春风中摇曳着臂膀,声声鸟语述说着对大山的依恋,这就是我的家-----美丽的大兴安岭。
8.46万平方公里的巍巍兴安岭,森林覆盖率74.1%,这里生息着400多种珍禽异兽,1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森林是天然的氧吧,森林是一片乐土,森林给了我们最美丽的风景,森林创造出最理想怡人的环境,森林是人类和谐共存最坚强的依靠,森林是强大的,它孕育着无数的生命。然而它又是那么脆弱,一个未灭的烟头,一根燃着的火柴,就会将它覆灭,顷刻间青山变秃岭,失去往日的生机,身为兴安的儿女,我们时刻要警惕森林的天敌----火灾。身在林区防火第一,饭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啊!一时的麻痹大意,一点点的疏忽,都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不会忘记,1987年5月6日,这个让所有林区人都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曾经让无数的人流离失所,曾经使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因为这一天,让更多的人尝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因为这一天,让美丽繁荣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
面对血淋淋的事实,痛苦让我们不堪回首,而对那已经逝去的无数个鲜活的生命,难道还不足以使今天的我们觉醒吗?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一种长久的责任,一种深刻的反思,一种积极的行为。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了,因为我们向大自然,向森林索取的太多太多了,我们用双手和智慧放到了支撑现在的过去,这一切都让我们的社会离和谐安宁越来越远了。
虽然揭开往日的疮疤会看到痛苦的滴血,但忘却曾经的苦难却是更为可耻的背叛,如果我们不转变观念,学会珍爱森林,那么我们的后代将会书写更为惨烈的历史,让我们积极宣传护林防火知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爱护自己的眼睛珍爱生命一般,呵护那岌岌可危的森林吧!
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住在树上,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所以让我们把森林留住,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森林,处处防火共建美好家园,让家乡的山更青,树更绿,天更蓝吧!
第五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创美好家园(征文)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创美好家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这慷慨激昂的歌声唱出了每一个热爱我们祖国人的心声。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正确树立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只要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一定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永不泯灭的民族之魂。从古至今,有多少爱国仁人志士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啊!
对祖国的热爱,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这种热爱和感情根深蒂固地种植在人民的心里,成为道义上的一种巨大力量。翻开世界史,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主张爱国?又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精神看作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呢?
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奋勇杀敌,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在这次战役中,“致远”舰沉重打击了敌人,但是我方舰身倾斜,很快就要沉没了,在这危险的时刻,只要跳下水,就还有生存的希望,但为了国家,邓世昌毅然对全舰将士说:“我们从军为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们要拼死报效祖国了”。说完,他下令,将“致远”舰冲向敌舰“吉野号”要同归于尽,不幸中了鱼雷,最终沉没在黄海中,壮烈牺牲,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他的英雄事迹将永垂青史,光照千古,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和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外的中华民族的学子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美国高等研究院工作,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简直按捺不住那颗激动的心!洋房、美金、汽车、荣誉等都不能留住他那炽热的爱国之心。洋房不忙处理,家具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一切安排就绪,他终于逃过联邦调查局的搜查,于1950年2月,悄然离开了美国。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心情格外激动,他马上发表了《告美国同学的公开信》,信的结尾有这样几句:“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同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在国外已经颇有威望,生活待遇不错,但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渴望踏上祖国土地呢?这是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正是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是出于这样崇高的爱国热忱,他才毅然抛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科学研究条件,返回落后的中国,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像邓世昌、华罗庚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然而,那些危害祖国的人也大有人在。
汪精卫—中国现代史上头号大汗奸,当年他与日本军国主义勾结时,觉得自己十分聪明,但他最终还是死在日本人的手里,他的死更可耻。爱国的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将他们的事迹写入历史,永垂不朽。卖国的人受到人民的唾弃。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气所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理想的翅膀应该怎样奋飞?在人生的道路上该怎样迈步?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忘记祖国,一切为了祖国,这就
是我的理想,我的青春。也许,我会进入撒满阳光的教育,向知识的高峰继续攀登;也许,我将成为一名工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增砖添瓦,也许,我会成为一名售货员,用满腔热情去接待每一位顾客……
明天是美好的,但我们应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学习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克服困难,让青春在建设祖国的奋斗中闪光,让热血抛洒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