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的运用研究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研究
摘要: 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北京土语的大量运用可以说别具一格,形成独特的“京味”风格。本文从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运用情况统计分析、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的运用特点等方面,采用描写、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对老舍作品中土语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特点做初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北京土语在使用数量上之多,频率之高,土语词语类别之丰富、运用修辞手法之贴切具有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民族语言纯净化、口语化的独特范式。
关键词: 老舍;北京土语;运用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研究概述
所谓土语,就是某个地区的地方方言或土话。地方土话、俚语,属于次文北,是每一个特定地区范围内的民众生活产物,北京的土语也有地方的独特性,还能够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社会民风和生活色彩,所以也是“次文化”。土语一般可分为社会土语和地方土语两类。社会土语主要为行业语,其次是“黑话”——江湖隐秘语。两者都是在一个小集体,一个社会阶层中使用的。行业语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用语,包括科技、学术在内。这个范围非常广阔,所谓“三百六十行”未必能够概括。某一行业,专业的事物、知识,丛书万端,各有专称。例如:京剧界的服装道具,就有“三叉儿、上脑儿、黄瓜条儿、后腿儿”等;瓦匠就有“下茧儿、叉灰泥、吊线、叫高儿、挂了”等。这类词语,应用面虽也不免扩展到外行人,但毕竟是比较窄的。黑话大多是旧社会底层人物以及秘密会道门儿所用的隐秘性的词语。如“五”说“中”,“九”说“爱”,“妇女”说“裹饰”,“鞋”说“踢土”,“站不算命”说“审”等。地方土语比社会土语的应用面宽,值得我们研究并且能进入普通话词汇的主要是地方土语,一般不涉及狭窄的社会土语。例如“黑不溜秋”一词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行运用,既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外形特点,又为全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但一部分行业语,因为跟人民生活关系密切,为外界多数人所熟悉,也在口头使用,那就是突破了界限。
北京土语,即北京的地方方言,是指在北京这一地区绝大多数人民能说、能听、能懂的话,其范围也当限于北京地区。粗粗归纳也有以下几类:特有的名物、风俗习惯、熟语、俏皮话儿。
对于北京土语的驾驭,当代作家中,当推老舍先生。老舍先生的北京口语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老舍先生被誉为我国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其文学语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运用北京土语是其突出而特别的贡献之一。老舍先生非常重视从北京土语中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他从大量的北京口语中提炼出俗白、生动、纯净的文学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口语观。在《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一书中有这样的评价:“在运用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行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方面,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完全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独一无二的作家。老舍语言在全世界中国语学界被公认为规范的中国语教材,„„如果说《红楼梦》是近代的北京语标本,那么老舍的作品则是现代北京语的当之无愧的典范,在这方面老舍堪称曹雪芹的直接继承者”[1]。我们认为评价是比较符合事实的。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七十余部小说,三四十部话剧和戏剧剧本,还有许多的散文诗歌和杂文,共计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话,北京地方性方言,即土语。而土语的运用无疑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一生所写的长、中、短篇小说近百部,话剧、戏曲剧本三四十个。除去他初登文坛的两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偶尔在白话中夹杂着一点书本语言作法,不再把文言与白话夹裹在一起,改为全部使用口语,从而要求自己不要靠任何外加的“作料”,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2]。在老舍的作品中,不论叙事、写景、人物的对话、还是作者的议论及修辞手法,完全采用经过加工的地道的北京口语,既不晦涩,也不华丽,处处显得亲切有味儿、新鲜活泼,看似毫不费力的大白话,但略加思考,就发现原来话中有话,“后劲儿”很足。写人物,可以呼之欲出;写景,展现风俗画和世态图;写事,平易生动。
可以这样认为,老舍先生“开辟了从北京话到文学语言的唯一正确的通道。研究老舍先生在语言领域的创造性的成就是语言学者永远的课题。”[3] 目前,专门研究老舍作品语言艺术的著作和文章多是从语言特色、幽默等方面来论述。例如严光文的《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1996)[4]、王行之的《老舍语言艺术初探》(1981)[5]、张清常的《北京话化入普通话的轨迹——老舍作品语言研究的新途径之一》(1992)[6]、陆秀艳《老舍作品的幽默语言艺术》(2000)[7]就是从语言特色方面研究老舍的作品,其文章皆是从作品中北京口语化的运用来分析,即语言的质朴简练、生动形象、幽默风格。而没有具体对北京口语的进行统计分析,只是片面而谈,这样的文章已无多少新意,也没有多大的理论价值;也有从语言学角度(词汇、语法、语音等)研究论述的,如詹开第[8]《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句式》(1985)、陈莉《试论老舍小说语言的三大系统》(2008)[9]形成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北京土语的运用已成为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马尔华《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形象性》(2000)[10]、张爱辉,王红梅《老舍幽默艺术的技巧》(2009)[11]其主要观点是用北京口语的语法特点、词汇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作品的分析,探寻老舍作品的艺术魅力。总观现有研究成果,对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体、语用的层面,多从语法和词汇角度进行的考察,而对老舍所有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统计和分析的研究较少,缺乏对北京土语的全面、准确、科学的分析,理论体系的建树尚显欠缺。从语言理论的角度研究的成果较少,专门研究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词汇的文章还没有看到,可查到的关于研究老舍作品的相关著作也只有王建华的《老舍的语言艺术》(1996)[12],而杨玉秀的《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词语例释》(1984)[13]也只是对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进行统计,并没有进行词语运用及语言表现力方面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所以,本课题对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对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口语的运用加以系统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也是以补当前研究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的运用之不足。
二、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举要
老舍的文章,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文字都是明白如话的,浅显通俗,如同清澈的溪水那样自然流畅。粗粗看去,好像作家毫不费力的写着一些大实话,略为思索,就发现原来话中还有话,“后劲儿”很足。我们选取了老舍先生主要的、具有代表性作品,对作品中出现的北京土语进行统计分析。
(一)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统计分析
1.老舍长篇小说中的北京土语
《二马》:把子、驳面子、打退堂鼓、大发、大概其、额算、定规、浑吃闯睡、犄角、挤箍、见好儿就收、将将儿、嚼争理儿、楞磕磕的、两腿拧麻花、露精细、毛儿跟头、末末了、拧性、平地掘饽、起毛、起眼、捎带脚儿、捎着撩着、碎嘴子、抬、显摆、懈懈松松、一顶一句、一个过儿、一溜歪斜、一脑门子官司、一顺儿、炸烟、玷儿、折脖子、整脸、抓弄、撞丧、多咱。
《小坡的生日》:拌嘴、登时、赏脸、起去。
《文博士》:磁实、给脸不兜着、企扈、挺脱、起去。《火葬》:打点、浑吃闷睡、门脸儿、拿时候。
《赵子曰》:打蹦儿、打哈哈、二把刀、高飕、拉着何仙姑叫舅妈、鲇出溜、拧葱、蹚浑水、武大郎捉奸。
《四世同堂》:把肉包子往外推、败火、病包儿、病病歪歪、不得劲儿、不即不离儿、闲盘儿、撑着点劲儿、吃里爬外、赤包儿、打点、打发、当儿、丁是丁,卯是卯、公母俩、光脚的还怕穿鞋的、见台阶就下、禁不起、就手儿、拉老婆舌头、懒骨头、离格儿、脸上跑眉毛、满脸花、没红过脸、没骨头、没打到狐狸反而弄来一屁股臊、闷在罐儿里、蒙着锅儿、迷糊、蜜里调油、摸不清头脑、摸摸脑袋算一个、拧咕、骑在老虎背上、骑着„脖子拉屎、气哼哼、求爷爷告奶奶、全须全尾、热心肠儿、搡、势利眼、淘神、秃眉烂眼、歪打正着、窝囊废、呜囔、无赖子、瞎摸合眼、消停、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新鞋不怕踩狗屎、严紧、眼里揉不得沙子、一箸子、有一搭无一搭、窄憋、指仗、住声儿、嘴吃屎、嘬不住粪。
《骆驼祥子》:碍事、吧唧、摆闲盘儿、拌蒜、棒子面、背黑锅、背拉、背地里、笨手八脚、绷着脸儿、不碍、不到家、不得哥们、不济、不离儿、不论秧子、不上算、不是味、不着家儿、搀合、撑得慌、程子、吃瘪子、吃心、吃累、哆目糊、出溜、揣着明白的,说胡涂的、吹、吹风儿、磁实、刺儿头、刺挠、答碴儿、打点、打鼓儿的、打一巴掌揉三揉、打油飞、大气、倒打一瓦、倒贴儿、地步、点儿上、点破了题、垫背、吊儿郎当、动换、动窝儿、对付、对过儿、发堵、发毛咕、法子、犯不上、犯牛脖子、犯牛劲儿、放屁崩坑儿、光棍儿、归了包堆、放鹰、缝穷、嘎七马
八、干松、敢情、搁着这个碴儿、过河拆桥、过活、好气儿、合群儿、和稀泥、红着心、胡塞、胡子拉碴、坏嘎嘎儿、混混儿、豁出去、活便、激病、急叉白脸、贱骨头、僵不吃的、几儿、叫真儿、尽着、进项、究根儿、撅、靠盘儿、可着、吭吃、抠搜、姥姥、棱棱着、尥蹶子、撂台、临完、露一手儿、乱死岗子、麻利、骂了个花瓜、骂骂咧咧、毛咕、冒儿咕冬、没有这么八宗事、闷着头儿、明儿个、磨不开、磨烦、拿„杀气、拿时候、耐心烦儿、闹慌、闹腾、闹着玩似的、腻烦、年头儿、念叨、沤、扒搂、泡、破费、七开八得、起劲、起色、齐理、强打着精神、勤谨、穷光蛋、穷说、饶、饶世界、惹眼、热火、人摸狗样、人味儿、肉包子打狗、软和、撒巴掌、撒欢儿、三天两头儿、扫搭、傻大个儿、傻傻忽忽、煞白、含着脸、神眉鬼道儿、剩汤腊水、是了味、耍骨头、耍滑、耍飘儿、爽性、顺水推舟、随手儿、碎催、损、趿拉、体己、腆、挑头儿、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听风就是雨、挺、土混混、托付、外场劲儿、外找儿、窝、窝心、窝住、无因无故、吸溜、稀里葫芦、闲盘儿、显摆、小过节儿、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邪行、心程、寻思、行、牙碜、眼儿热、哑巴吃偏食——心里有数、眼泡儿、眼前欢、野调无腔、一边儿、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股拢总、一气儿、一时半会儿、一顺儿、一条绳拴着两个蚂蚱,谁也跑不了、一通儿、倚老卖老、硬棒、悠停着、冤大头、晕头打脑、晕晕忽忽、炸酱、招翻了、找不自在、找补、找台阶、找寻、整天际、支使、直当是、转过弯儿来、转磨、转着圈说、钻心。
《离婚》:白毛汗、驳面子、打联联、打眼、二五眼、干铲儿、呱呱叫、关了钉儿、豪横、就手儿、局子、拉不下脸来、来派、溜弯儿、露怯、驴脸瓜搭、蘑菇、哪摸准而去、闹了归齐、能事、手脚不识闲、顺山大炕、四衬、头头是道、秃、瞎掰、象个人似的、小绺、行事、眼生、一个模子磕出来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油水、圆到、炸烟、辗转腾挪、撞丧、嘴是嘴,眼是眼。
《蜕》:不起眼儿、扯淡、出窝老、带手儿、嚎、恨不得、几气、叫劲儿、老到、猛不丁的、怄闲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絮叨、咂摸、这阵儿。
《老张的哲学》:出闷锋头、刺挠、打接应、大姑娘临上轿穿耳朵眼儿、挡挡吊死鬼说煤媒、白饶一番舌、定规、和平着办、横舒着、挤热羊、开殃榜、麻、怯八义、饶、日间、傻铛铛、傻佬、耍文理、心照、亚、一溜歪斜、遮五盖六。
《正红旗下》:扳死扛、半空儿、虎头虎脑、回话儿、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红过脸、没辙、拿大顶、刨根问底儿、手脚不识闲、甩闲话、蹚浑水、有板有眼。
《牛天赐传》:憋闷、脖儿拐、藏闷儿、岔批儿、铲、扯臊、尘穗、处窝子、措出去、搭把手、搭落、打磕巴、打炮、打坐坡、大饽饽、大水冲了龙王庙、递嘻和、该当、跟劲、故典、官样、豪横、花斑秃、交派、进身、局子、快勺子、棱棱着、连朦带唬、忙叨、冒坏、抹稀泥、木、哪摸准儿去、闹丧、闹油、拧股、贫样、坡脚、全须全尾、肉头、勺勺颠颠、顺、随檐大炕、套着坏、五脊子六兽的、笑不唧的、一个劲儿、一市八街、原来当、圆到、张心、折溜于、抓周、嘬不住劲儿、多咱。
《无名高地有了名》:扯扯皮、够呛、一来二去、起劲、虎头虎脑。
《鼓书艺人》:吃劲,空档儿、叨唠、利索点、费劲、觉着、玩艺儿、溜活、铺场、愣愣瞌瞌、咂咂嘴、打哈哈、腻歪、答喳儿、嚼谷、接碴儿、打唿哨、末末了。
2.老舍短篇小说中的北京土语
《赶集》:毛腾厮火、变着方儿、光眼子、架不住、接济、究真儿、亏空、猫尿、没起色、顺溜、挑唆、应当应分、抓碴儿、抓瞎、炸了烟。
《火车集》:糙糙的、扯己、抽冷子、凑巴、低搭、逗盼打翅、多了去啦、二毛子、干饽饽,辣饼子、咕唧、寒伧、荒荒着、会子、就棍打腿、麻利、摸索儿、抹腻、排练、贫嘴恶舌、铺盖卷、升腾、耍巴、耍刺儿、四白落地、烫儿事、五行八作、懈懈松松、咬吃、阴死巴活、圆场面、走单。
《蛤藻集》:老字号、必不得已、满世界、血丝胡拉、不含糊、干饽饽,辣饼子、露脸、四围、栽跟头、有谱儿。
《樱海集》:但分、翻脸不认人、黑枣、脚踩两只船、卷巴卷巴、拿„开刀、窝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抓破脸、搭着、富泰、冤大头、八九不离
十、不吃劲、擦黑儿、到家、小鞋穿、拐拉、蛤蟆垫桌腿,死挨、挤兑、看哈哈笑、猛不丁的、闹气儿、弄个底儿掉、强打着精神、玩完、栽了、争巴、猪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胡涂虫、劲儿、精、老着脸、龙生九种,种种各别、迷糊、脑门儿、闹闹气、生怕、受洋罪、依着、有来有去儿的、藏着乖的卖傻的、吃挂落、玩艺儿、央告、倒到脚、舍哥儿似的、卖呆儿、有了落了、走走溜儿、越活越抽抽、白面儿。
《贫血集》:打开鼻子说亮话、人不知鬼不觉、含着脸、一扑纳心、作脸。
《集外》:项牛儿、罐里养王
八、没包涵、不错眼珠、调过儿、顺口搭音、撑不住、谱儿、透着。3.老舍戏剧、戏曲作品中的北京土语
《茶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话说开了、包圆儿、褒贬、闭闭眼就过去了、别说、不搭调、„不过来、不含糊、不象样子、不知好歹、吃香、打抱不平、大意、待会儿、捣乱、倒许、地道、丢了魂似的、抖威风、逗气、逗嘴皮子、分不开身、风凉话、胳臂粗、隔行如隔山、拐带、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过瘾、好好的、红的不得了、候、花哨、滑、活活儿„死、交情、嚼谷、街面上、今儿个、觉乎着、坑、拉到、老妈妈论、老好人、量、蹓跶、乱乱哄哄、买好儿、美言几句、拍老腔、跑腿、绕脖子、人缘儿、忍着点、伤了和气、上座儿、实话实说、树大招风、耍无赖、耍嘴皮子、顺心、说和、说媒拉纤、说着烫嘴、死马当活马治、趿拉、听蹭儿、外场人、先后脚儿、闲在、歇歇腿儿、邪门、心路、心眼儿里、行行好、眼拙、咂摸、早班儿、折腾、抓早儿。
《春华秋实》:爱理不理的、棒、不差嘛的、不对劲儿、不见兔子不撤鹰、吃不开、打马虎眼、放鹰、赶明儿、够呛、脚后跟打后脑勺、叫劲儿、摸底、摸着黑儿、捧场、饶不开扣儿、说了归齐、算账、挺、吐口话儿、小小不言、一个鼻子眼出气儿、这早晚儿、坐窝儿。
《残雾》:挂火、活动、局子、口敞、少形、有时有会儿、折干儿。
《方珍珠》:抄百总、吹灯、挫磨、打开鼻子说亮话、大模大样、别扭、咯吱儿、杆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胳臂拧不过大腿、裹乱、寒伧、猴儿拿虱子,瞎掰撅、抠门儿、溜儿、漏子、冒而咕冬、胳劈钱、拍拍脑袋算一个、撒村撒野、闪展誓挪、说曹操曹操就到、添乱、外场、玩完、玩艺儿、新新、丫头养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羊群里出骆驼、要„好看、一晃儿、有这么一说、正经八百、嘬抹。
《归去来兮》:念叨。
《龙须沟》:熬着、挨着班儿、白、霸道形开、揉碎、保驾、抱脚儿、奔、甭来这一套、憋坏、别扭、并不上嘴儿、脖儿拐、不打价儿、不大得烟儿抽、不象话、不言不语、藏藏掖掖、尝甜头、唱玩艺儿、差不离儿、成什么话、成天际、吃不了兜着走、出故典、闯丧、吹胡子瞪眼睛、打盹、打交道、打冷战、打里打外、打连台、大估摸、担待、当耳旁风、叨唠、瞪着眼挨饿、地道、兜着、兜着底儿、抖漏、堵得慌、堵搡、肥头大耳朵、废物点心、服软儿、赶尽杀绝、赶碌、赶趟、高高手、搁着你的,放着我的、给脸不要脸、够瞧的、够受的、骨子里头、管他呢、惯、寒伧、好歹、好死不如癞活着、合身儿、横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活生生、犄里旮旯、几儿、加盐儿、夹起尾巴、揭不开锅、街坊四邻、解手儿、借光、借着、紧自、精、情湿烂滑、井水不犯河水、局、可倒好、哭不得笑不得、拉扯、拉不出屎来怨茅房、拉座儿、老梆子、老八板儿、老娘儿们、老天爷俄不死瞎家雀儿、连苍蝇都不敢得罪、溜、溜儿、漏子、没皮没脸、没偏没向、汉头脑儿的、没影儿、没辙、煤核、纳闷儿、闹哄、那口子、趴下、泡蘑菇、婆婆妈妈、破家值万贯、掐了脑袋的苍蝇、戗、人头儿、日崩、如今晚儿、软不吃,硬不吃、软的、撒开了、三钱儿油,俩钱儿醋、散逛、晌午、赏脸、上手儿、身上痒痒、识文断字、事由儿、受气包儿、受窝囊气、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顺眼、说走嘴、抬举、讨人嫌、甜甘、铁了、兔崽子、外带着、玩艺儿、玩、玩完、伍的、瞎扯、瞎聊、现而今、想头儿、小丫头片子、新鲜劲儿、新鞋不踩臭狗屎、丫头养的、压根儿、一拨儿、一钉点儿、一个心眼儿、一天翻十八个跟头、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有人家儿、有瘾、砸了、在行、在心、脏字儿、扎挣劲儿、招事、照面、折磨、这程子、这么、真格的、真够瞧的、真有你的、正经事儿、至不济、抓弄儿、自个儿、走对了劲儿、嘴强身子弱、左不是、坐蜡。
《女店员》:板儿车、鼻子不是鼻子,脸于不是脸、吃不开、闯练、错翻了眼皮、打气、打头阵、得、红的不得了、擂、楞头葱、利落、溜溜、铆足了劲儿、门当户对、腻、派头儿、骑马找马、敲着撩着、饶头、砂锅砸蒜——锤子买卖、上赶着、伸把手、伸手、身子骨、什么的、耍贫嘴、甩手、顺当、添补、投缘、下不来台、现眼、小不点儿、心里打鼓、眼皮子高、一板一服、一个劲儿、一楞儿 硬正气儿、再分、招儿、针头线脑儿、嘴儿来嘴儿去。
《面子问题》:分心眼、忙叨、穷相、少形。
《全家福》:不得劲儿、„不得了、不敢当、陈谷子烂芝麻、地道、多半儿、胳臂拧不过大腿、好在、家里长短、净、喇喇忽忽、论、没解开扣儿、猛不丁的、入了迷、耍花招儿、顺嘴儿、死心眼儿、小不点儿、砸锅、沾光。
《柳树井》:嚼舌头、乐乐手。
《神拳》:巴结、把式、白、成不了气候、穿一条裤子、担待、二毛子、跟着吃肉的喝汤儿、黑灯下火、节骨眼、揪心、哭丧着脸、棱缝儿、没心没肺、蒙头转向、碰钉子、太岁头上动土、掏坏、挑眼、外秧儿、邪魔外道、压不住台、转磨。
《谁先到了重庆》:溜儿、派儿、绕湾儿。4老舍散文和杂文等其他作品中的北京土语
白、不着边儿、打下手儿、寒伧、叫座儿、邋遢、老妈妈论、撑腰、出门没挑好日子、出手、打扰、多了去啦、个得个儿、胡吃海塞、浑吃闷睡、火儿啦、搂包的、末末了、饶、亚、咂摸、这不结啦、讨好儿。
(二)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举要
词语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以丰富的词汇描绘出构思时候的心态,词汇多而不显堆砌,说道理而并不沉闷,这是老舍先生词语使用的一个原则。老舍先生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北京土语词汇,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现代白话语言,将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表达得生动、传神。
1.名词土语运用 在土语名词的使用中,有表现人、时间、物等的名词,作者抛开书面的名词的运用而是采用鲜活的北京地道的口语,这无疑使其作品通俗化,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例如:
①我不是到上海去了一程子吗? ... 《骆驼祥子》 ②我走,好让你们省点嚼谷呀!.. 《茶馆》 ③丁二爷听见张大哥的语声,慌忙藏在里屋去出白毛汗。....④是呀!他托了个人情就考上了。从他一挂牌,我就提心吊胆,怕出了蘑菇。
.. 《离婚》
⑤按照着秦老者的心意,妙斋应当娶个晓三从四德的老婆,而后一扑纳心地在家里....看守着财产。
《不成问题的问题》 例①“一程子”的意思是一段时间;②“嚼谷”是指粮食的意思;③“白毛汗”是受热或受惊而出汗的意思;④“蘑菇”是麻烦的意思;⑤“一扑纳心”意思是安分、专心。一程子、嚼谷、白毛汗、蘑菇、一扑纳心都是十分地道的北京土语,而加以作者巧妙的运用,使这些词语更具表现力,突出所要表达得内容,概念形象化。“嚼谷”和“蘑菇”,它们都具有相应规范的词语,即粮食和麻烦。如果我们把它们换成了规范的词语,不难看出,同样的意思却没有土语的表现力度,突出句子的张力。2.动词土语运用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是通过语言的手段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的形象鲜明、事物的形态突出,具有可视性的效果。从遣词方向看,动词的锤炼常常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个目标。例如:
⑥小二德子
上边怎么交派,我怎么干。
.. 《茶馆》 ⑦话虽是这么说呀,二妹妹,一家有一家的难处.看你大哥那么精明,其实全是——这就是咱们姐俩这么说一瞎掰,儿子,他管不了;女儿,他管不了;一天到晚老是应..酬亲友,我一个人是苦孩儿。
《离婚》 ⑧我这不过是跟你叨唠叨唠,别对任何人说呀!.... 《龙须沟》
⑨你别抹稀泥,办事就要一是一二是二。... 《牛天赐传》
⑩谁敢跟我耍骨头,我揍谁。...
《骆驼祥子》
11让了三四次,他才不得已的,像一条毛虫似的自己拧咕到首座。○
.. 《四世同堂》
例⑥“交派”的意思是分派和安排;⑦“瞎掰”的意思是没用,白搭;⑧“叨唠”的意思是没完没了地说,重叠式意为说说,谈谈;⑨“抹稀泥”的意思是你别抹稀泥 ⑩“耍骨头”故意挑逗,捣乱;○11“拧咕”的意思是走路时身子某些部位来回摆动。
3.形容词土语运用 在作品中土语形容词的使用,在描摹事物时都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饱满的感情色彩深化了词汇的表现力,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同样,这些词汇在作品中的出现,也体现了老舍作品浓郁的口语色彩。例如:
12刘麻子
○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茶馆》
13这几件家具多磁实,且用些年呢。
○..
《文博士》
14每一个声音都像踩了猫尾巴那么叫得钻心!○
..
《骆驼祥子》
15喝完了酒,更新新了,那个老家伙给了酒钱。○.. 《二马》
这里,“地道”是真正、纯粹的意思,“磁实”形容东西坚固,事情牢靠,“钻心”是形容心里特难受的意思,“新新”是新鲜的意思。
4.俗语、谚语等土语词运用
老舍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生动的惯用语,也使其作品语言富有北京口语色彩。这些惯用语包括俗语、谚语的等等。而这些词汇对于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不同体裁的语言,揉合在一起,形成多体混成,语言呈现“立体语言”的态势,显得丰富多彩。(1)俗语类
16唆!咱们现在都过得怪好的,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干什么呢? ○......
《全家福》
17他愿意心中有个准头,哪伯剩的少,只要靠准每月能剩下个死数,他才觉得有希○望,才能放心。他是愿意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
《骆驼样子》
18年头一旦大改良起来,我们的小改良全算白饶,水大漫不过鸭子去,有什么法儿○
.......呢!
《我这一辈子》
19你看看,多咱他们欺负到我头上来.我教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
......
《龙须沟》
20是呀,办好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
.....
《正红旗下》
21今儿个咱们可得把话说明白了,当着诸亲众友,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你的侄子是你的骨肉,虽然咱们不是亲手足,可也不远。
《牛天赐传》 这里,“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水大漫不过鸭子”比喻超越不过去,没有办法,“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惹出了事或造成了不良后果必须承受,原是方言俗语,流传开后,它的原意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反倒是它带着警告、威胁语气或玩话的引申义,为大家所熟知,其意即指:“出了问题,(你)要承担一切后果”或“有你好看,“舍命陪君子”指不惜一切陪伴与跟随对方,“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误会、冲突、争端。
类似例子还有“不见兔子不撤鹰” “揣着明白的,说胡涂的”“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等等。(2)谚语类
22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
《小坡的生日》
23老李、自从我一和你见面,心里就说。这是个朋友,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
《离婚》
24虽然这样,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到底还得算是阔军。
○.........
《文博士》
25找大蝎去,解铃还是系铃人,他必定有办法。
○.......
《猫城记》
26他晓得“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的道理,可是他豪横了一生,难道,就真把以○...........前的光荣一笔抹去,而甘心向敌人低头吗?
《四世同堂》
这里,“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解铃还是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既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也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俯就。类似例子还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新鞋不踩臭狗屎”“一寸光阴一寸金”“喝酒喝厚了,赌钱赌薄了”“丁是丁,卯是卯“等等。
以上所列只是举例性质,在老舍作品中这类北京土语词汇是俯拾皆是的。值得提出的是,老舍作品中的这些俗语、谚语大都取自民间下层人们的生活,具有活的生命力,这同作品语言浓郁的北京口语色彩相得益彰。
三、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类型
(一)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北京土语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特征,就是指“这一个”所独有的身份、经历、职业、爱好、文化修养及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人际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等待的性格特征。约·埃·史雷格尔说:“巨匠愈伟大,人们能从每一句台词里看到他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中,可以“‘看’出其相应的特定动作、行为意图、心理状态和情感流动,并与上述个性化因素协调统一,形成有机的暗示信息„„”[14]而在剧本中作者的这种手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
27齐母:你怎么想去卖什么针头线脑、三个钱的姜两个钱醋呢? ○....
《女店员》
这里以针头线脑、姜、醋这些日用品名把“售货员”的概念形象化了,而且不厌其烦地加上了“几个钱”之类的附加语,生活气息盎然,由此将说话者的思想活动表现得极为鲜明。
28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
....都请安、鞠躬、作揖。
《茶馆》 这里同样北京土语词汇“打抱不平”形容了常四爷的人物性格,从而活化了他的形象。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性格耿直、刚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旗人”的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眼前。
29四嫂 ○她忙啊!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也不是要开什么大会,就是办喜事的意思。她说啦,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换上新鞋新袜子呢!您看,这双鞋还真抱脚儿,肥瘦儿都合适!
...
《龙须沟》 丁四嫂穿上了新鞋,她可以说“合适”,但远不如说“抱脚儿”来得亲切、妥帖、生动传达出此时此地她人物的心情。
类似的还有“一扑纳心”“横打鼻梁”“毛咕”“瞎摸合眼”等等这些土语词汇的运用就比我们普通话更生动,使我们倍感新奇。
(二)表现人物生动的行为动作特征的北京土语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是通过语言的手段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的形象鲜明、事物的形态突出,具有可视性的效果。从遣词方面看,动词的锤炼常常可以较好地达到达个目标。通过对动词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人物的语言中,动词不仅能够表现动作,而且能够传达动作发出者的意图、心态和情感。可见富有动作的语言是如此的极具表现力。而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些表示动作的词汇不是一次用到,而是在作品中不断地出现,不难发现老舍先生对它们的喜爱,如;
30四爷 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艺儿啊!○..
《茶馆》
好!王掌柜,我可有洋朋友,你咂摸咂摸,这个滋味儿吧。....
《正红旗下》
31我那口子没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拉不着钱他泡蘑菇,拉着饯,他能一下子都○
...喝了酒!
《龙须沟》
这里的“咂摸”是思索,考虑的意思。在句中,如把“咂摸”换成普通话词“思索”或“考虑”:我这儿正琢磨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艺儿啊!则让人读起来就没有原来的那个味儿了,而北京土语的使用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征,极具感染力。“泡蘑菇”是故意拖延时间的意思。如原文所说:拉不着钱的时候他就故意的拖延时间,不好好的干活。而当拉着钱的时候呢,却把钱用来喝酒。动作化的遣词特色形象的描写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活化了人物的内在性质。
哎呀,哎呀。又高起去了,刚一喘气.忽又头朝下落下来了。○..
《小坡的生日》
唐先生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所以虽然手笔不错,办事也能干,可是始终没能跳腾○起去。..
《文博士》
北京早期口语中表趋向的词有“起来”和“起去”两个,现只剩下前者,而在老舍的作品中却保留着“起去”。这里的“起去”,既很好地表达了动作的趋向一—与“起来”不完全相同,“起去”似乎有渐趋远去、上升的意味。同“高”“跳腾”等动词语义相适应,又含有浓厚的北京口语色彩。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典型的北京土语词汇描述出了人物动作行为,活化了人物的形象,使得其作品语言带上了浓郁的北京风情和生动的口语韵昧。
(三)表现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北京土语
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隆皮尔(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口语决定我们的生活组成。”如在作品《正红旗下》中:
34眼看就要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檫了吗?
○
..
35可是“二鬼子”的确有些本领,是我的洗三办得既经济,又不完全违背“老妈妈论”○....的原则。
“五供儿”是供盛祭品的器皿。一套为五件,故名。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老妈妈论”老婆婆们的道理﹑说法。
这里的五供、洗
三、老妈妈论都是旧风俗的词汇,然从这些的土语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背景,旧式的风俗习惯。人们在不同程度上因循守旧,封建思想的桎梏。
同样,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层面上,北京土语的运用也很好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老舍的作品充满了社会生活的气息。
说话,是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之一,似乎没合什么可多分析的。然而,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却发现了那么多与“说话”内容有关的表达方式。表一般交谈的有:“过话、顺口搭音、打哈哈、摆闲盘儿、扯淡、念叨”等;表无话找话的有:“耍贫嘴、耍嘴皮子、扯躁、碎嘴子、叨唠”等;不好意思说用“说着烫嘴”;文绉绉地说用“转文”;私下里说是“嘀咕、咕唧”;不直截了当地说是“绕脖子、转着圈儿说”,心里存不住话则是“ 不住粪”;还有,“吭吃、打磕巴”等为口吃、结巴的样子;“嚼舌头、甩闲话、贫嘴恶舌、拉老婆舌头”等为闲言碑语、搬弄是非的神态。而在表现骂人、吵架的词汇运用上,土语的活用也是如此的恰当。例如:
36那天吃饭的时候,谁和妹妹拌嘴来着? ○
..
《小破的生日》
37为什么张大哥不直接的阻拦小赵?或是当场鼓动我或太太和小赵。嘴是嘴,○
....眼是眼?
...
《离婚》
38志芳,我看你得意得出奇呀,敢跟我嘴儿来嘴儿去的。○
......
《女店员》
39他逼着他拿钱,而且骂骂咧咧,似乎是骂给大家听。○
....
《骆驼样于》 这些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北京土语,意义大致相同,同样都是描写关于吵架和骂人的。但在具体的场合,配合具体的内容,就用得十分的妥帖。
四、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特点
谢皮洛娃在论述文学作品的语言时讲道;“作品语言的美,不是作家为着再现生活特地挑选一些华丽的辞藻儿能达成的。作家达到语言的真正的美,在多数情况下,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些词句,然而这些词句在形象表现上下文中,获得审美倾向。”[15]同样,老舍的作品用纯净自然的北京土语,在富于表现力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中,展示了巨大的语言艺术魅力。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土语的运用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北京土语词的类别丰富。在老舍先生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北京土语词汇,这些词汇的类别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熟语。在土语名词类的运用上,都是表现人、物、时间的名词。如:表时间的名词有“今儿个”、“明儿”、“现而今”、“下半天”、“末”“老年间”;表物的名词有“嚼谷”、“门了”等。动词类一般表现人物的行为动作,思想活动等。如:“拉拢”、“白毛汗”、“咂摸”、“照应”、“拉倒”、“交派”等等。而形容词和熟语一般用在刻画人、事、物和渲染气氛上,如:“地道”、“钻心”、“新新”、“水大漫不过鸭子”、“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等等。作品中大量口语词的使用,使作品语言活泼自然,带有浓郁的北京风情和口语韵味。这些词语有的本身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生命力,十分活泼有趣、质朴自然,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使人读来倍感亲切、鲜活和平易。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语言环境,北京土语的使用,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切,运用独特。
第二、北京土语的修辞运用贴切。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对北京土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十分丰富,有比喻、借代、夸张。例如在《全家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总算有了进步,没把食堂办砸了锅!这里的砸锅是比喻事情彻底的失败。同样在《方珍珠》中:共产党不像国民党那么拍拍脑袋算一个,连鸡毛蒜皮都可以作党员!这里的鸡毛蒜皮比喻表现极平常的人和极轻微的小事。还比如陈谷子烂芝麻(比喻无关紧要的旧话、旧事)、磨豆腐(比喻说话慢慢腾腾,哆里哆嗦;或做事拖拖拉拉)、绕弯子(比喻说话不直截了当)、膛浑水(比喻跟着别人一起干坏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的例举出来。在作品中表借代的有:睁一眼闭一眼(指看见了却装做看不见,有意马虎、敷衍过去)、耍嘴皮子(只说不干,或卖弄口才)、针头线脑儿(代指针、线等价格低廉的零星日用品)、吃瓦片(“瓦片”与房子有关,该惯用语代指靠房租生活)等等。在老舍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土语的语义是通过夸张修辞手段形成的。如:打开鼻子说亮话(指说话坦率,有话不藏在心里)、脚后跟打后脑勺(指十分忙乱的意思)、放屁崩坑儿(指人极端坏,极端厉害)等等。这些土语不仅表示一定的意义,而且在修辞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土语通过贴切的比喻,使语言具体形象,可以把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的东西,唤起人们的想象,使人如见其状,如临其境,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使用一般词语更能给人新鲜感。
第三、北京土语的运用频率高。通过前面对老舍作品中北京土语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使用北京土语的数量上之多,老舍先生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而同为北京籍的作家如邓友梅的作品《那五》、《烟壶》、《索七的后人》、《“四海居”轶话》,刘绍棠《瓜棚柳巷》、《蒲柳人家》,苏叔阳《左邻右舍》、《家庭大事》、《故土》,刘心武《钟鼓楼》,王蒙《说客盈门》,陈建功《丹凤眼》其作品中的北京土语运用较之老舍先生来说,是极其少的。所以,通过对作家们北京土语的运用数量上看,可见老舍先生在北京土语的运用上是独树一帜的。
第四、北京土语的运用风格表现为: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浅显易懂。老舍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土语,但并不是古雅深奥、晦涩难懂的,其都是浅显易懂、通俗化的词语。经过作者对北京土语的提炼,用词生动形象,极具表现人物的个性化和行为动作。同时,在词的运用上力求简练,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作者舍弃那些书面运用的词汇,而专用北京群众土语来描情状物,表情达意。
综上所述,北京土语的运用,使其人物、环境、背景内容上成为老舍作品的语言的艺术整体。他说过: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和感情怎样好呢?是的,一个深思熟虑词汇的运用,胜过千百句废话,而土语恰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最好的语言。老舍先生充分发掘并利用北京土语的长处,以其智慧的笔触与真诚的人格构筑出一个内蕴深沉的艺术天地。
清人沈德潜在《说语》中所说的“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同样,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词汇的巧妙运用,极俗的词句也会有珠光宝色,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确,纵观老舍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通俗性和文学性统一,为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为提高白话文学语言的表现能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参考文献:
[1]洪忠煌、克莹.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27 [2]老舍.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3]苏叔阳.北京话与“文学语占”和老舍[J].海内与海外,2005:4 [4]严光文.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23(1).[5]王行之.老舍语言艺术初探[J].当代,1981,5.[7]陆秀艳.老舍作品的幽默语言艺术[J].衡阳师范学院报,2000,21(2).[8]詹开第.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9]陈莉.试论老舍小说语言的三大系统[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5).[10]马尔华.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形象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4).[11]张爱辉,王红梅.老舍幽默艺术的技巧[J].文教资料,2006,25.[12]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 [13]杨玉秀.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词语例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4]郝孚华、张居华.文学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5]谢皮洛娃.文艺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32.[16]徐世荣.北京土语词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7]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18]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6]张清常.北京话化入普通话的轨迹——老舍作品语言研究的新途径之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4.
第二篇:老舍作品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得多好啊!不过,要获取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远无法邀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掉贪玩贪睡的毛病。经过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现在,我放弃了过多的玩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掌握了更多、更扎实的知识,终于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制作飞机模型的情景:酷暑,太阳火辣辣的,热气的人,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拼装相当困难,劲儿使大了,零件往两边滑;劲儿用小了,又粘不牢。涂胶均匀也很难做到。第一次失败了,我毫不泄气,再来第二次。我把胶水均匀地抹上去,使劲地握在手心里,毫不放松。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我坚持不懈地挤压着,连零件的锐角划破了手也不在乎。终于,一架精致的小飞机模型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值得!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刚刚考完试,爸爸妈妈就叫我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心里很不高兴,快春节了,并且刚考完,不让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机械的翻着书本,想到春节,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节》,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来的春节多热闹啊。照这个日子计算,现在也该为春节准备了。过去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可现在呢?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而且还不许玩,唉。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和习惯一点都已经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样子了。腊八粥、麻糖、饺子,我很少吃,甚至没吃过,过去过年吃的,应该很好吃吧,可没有了。现在我吃的是汉堡、薯条、可乐,当然,味道也不错。
真想回到过去,大吃一顿,痛痛快快的玩,过去春节可要放一个月啊!
读《骆驼祥子》有感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好胜要强的祥子指望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并与刘四爷的女儿虎妞成亲,不久虎妞难产而死。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却对祥子产生感情,可是因穷困却不能他们结合。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来找小福子时,小福子已死。好强的祥子最终也被吃人的社会吞没。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层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文读后感
文中写的是老舍先生一开始讨厌母鸡,因为它没完没了
地叫,但后来他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因为他发现母鸡
是很负责、慈爱、辛苦、伟大,所以他不仅不再讨厌母
鸡,还觉得它是一位英雄。
读了这篇短文后,使我联想到我的妈妈。我讨厌她,就像老舍先生讨厌母鸡一样。因为她整天在我身边唠唠
叨叨,有时甚至打我、骂我,我不仅讨厌她还恨她。我反
反复复地读这篇文章的一句话:“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
英雄。"我开始慢慢地,细细地回想起妈妈对我的一点一滴,妈妈对我的好开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接一幕地在我的脑海里
闪现,那哪是唠唠叨叨啊?她是怕我冻着、饿着和想了解我在学校的情况是怎样,才向我问这问那;她打我骂我是因为
我一次又一次地犯错,一次又一次地伤她的心。我知道,她
是恨铁不成钢啊!她恨我越深不正是她爱我越深吗?当我生
病时,是她彻夜末眠地守着我。生活上,她从不会让我愁吃
愁穿;学习上,她帮我解答难题。除此以外,她还教我怎么宽容别人,怎样帮助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讨厌妈妈了,老舍先生说得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一位英雄。我妈妈也不例外。
第三篇:老舍作品摘抄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老舍作品摘抄,欢迎查看!
老舍的作品列表: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着,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着,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着,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经典作品语录摘抄:
【1】: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 《骆驼祥子》
【2】: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老舍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 《小病》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老舍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老舍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老舍
【7】: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老舍 《二马》
【8】: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9】: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老舍 《骆驼祥子》
【10】: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老舍
【11】: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12】: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 《骆驼祥子》
【1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老舍选集》
【14】: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老舍
【15】: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老舍 《骆驼祥子》
【16】: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老舍 《四世同堂》
【17】: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老舍
【18】:“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老舍
【19】: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老舍 《我的母亲》
【20】: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 《我的母亲》
【21】: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老舍
【22】: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老舍 《骆驼祥子》
【23】: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老舍 《骆驼祥子》
【24】: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老舍
【25】: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老舍 《四世同堂》
【26】: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老舍
【27】: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瑞宣认识他自己。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他知道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但是他并不肯因此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便的掷在一汪儿臭水里。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打铃,他马上拿起书上讲堂;打铃,他才肯离开教室。他没有迟到早退的,装腔作势的恶习。不到万不得已,他也永远不旷课。上堂教课并不给他什么欣悦,他只是要对得住学生,使自己心中好受。--老舍 《四世同堂》
【28】: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老舍 《骆驼祥子》
【29】: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老舍 《四世同堂》
【30】: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老舍 《想北平》
【31】:你们的糊涂使你们疯狂,你们只知道你们是最优秀的,理当作主人的民族,而不晓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甘心作你们的奴隶。中国的抗战就是要打明白了你们,教你们明白你们并不是主人的民族,而世界的和平是必定仗着民族的平等与自由的!--老舍 《四世同堂》
【32】:山洪巨浪冲破了石堤,毁灭了村庄,淹死了牛马,拔除了老树,而不能打碎了一点渣滓。--老舍 《四世同堂》
【33】: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舍 《四世同堂》
【34】: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老舍 《骆驼祥子》
【35】: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的写出人物的话语来--老舍
【36】: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 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老舍 《骆驼祥子》
【37】: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老舍 《我的母亲》
【38】:于是之靠着茶馆大门口 说了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老舍 《茶馆》
【39】: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老舍 《骆驼祥子》
【40】: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着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老舍 《四世同堂》
【41】:越是这样无可捉摸,她越感到一种可爱的苦痛。她会用幻想去补充她所缺乏的事实,而把仲石的身世、性格、能力等等都填满,把他制造成个最理想的青年。--老舍 《四世同堂》
【42】: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老舍 《骆驼祥子》
【43】: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老舍
【44】:懒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并立,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老舍 《骆驼祥子》
【45】: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声秋色,是济南,是诗。--老舍 《一些印象》
【46】:明知买到手中没好处,可是爱书的人见书就想买,养马的见了马就舍不得,有过三把儿骆驼的也是如此。--老舍 《骆驼祥子》
【47】: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 《林海》
【48】: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老舍
【49】:屋里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了银河,或滑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有时一两颗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静寂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有时一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光尾极长,放射着星花;红,渐黄;在最后的挺进,忽然狂跃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条,好像刺开万重的黑暗,透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老舍 《骆驼祥子》
【50】:政哄越多,青年们越浮浅。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学识,即使有救国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权,也是事到临头白瞪眼!没有应付的能力与知识。这么一来,老人们可得了意,老人们一样没有知识,可是处世的坏主意比青年们多的多。青年们既没真知识,而想运用政治,他们非求老人们给出坏主意不可,所以革命自管革命,真正掌权的还是那群老狐狸。青年自己既空洞,而老人们的主意又极奸狡,于是大家以为政治便是人与人间的敷衍,敷衍得好便万事如意,敷衍得不好便要塌台。所以现在学校的学生不要读书,只要多记几个新字眼,多学一点坏主意,便自许为政治的天才。--老舍 《猫城记》
【51】:将快死去的人还有个回光返照,将快寿终的文明不必是全无喧嚣热闹的。一个文明的灭绝是比一个人的死亡更不自觉的;好似是创造之程已把那毁灭的手指按在文明的头上,好的--就是将死的国中总也有几个好人罢--坏的,全要同归于尽。那几个好的人也许觉出呼吸的紧促,也许已经预备好了绝命书,但是,这几个人的悲吟与那自促死亡的哀乐比起来,好似几个残蝉反抗着狂猛的秋风。猫国是热闹的,在这热闹景象中我看见那毁灭的手指,似乎将要剥尽人们的皮肉,使这猫城成个白骨的堆积场。--老舍 《猫城记》
【52】:事实上,连日本人也没把事情弄清楚。日本并不像英美那样以政治决定军事,也不像德意那样以军事决定政治。她的民族的性格似乎替她决定了一切。她有天大的野心,而老自惭腿短身量矮,所以尽管她有吞吃了地球的欲望,而不敢公然的提出什么主义,打起什么旗号。她只能在军人闯出祸来以后,才去找合适的欺人的名词与说法。她的政治是给军事擦屁股用的。--老舍 《四世同堂》
【53】: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老舍
第四篇:老舍研究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写在1936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75年;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920年,那已经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我觉得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几代人喜欢、研究,不仅仅是它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不同时代的读者,带来思考和思想上的影响。
言归正传,说说祥子。说到祥子,我想先从祥子的梦想说起。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上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车。买车、买房,这也是现代人的追求。为了买车他拼命拉车,玩命赚钱,而且勒紧腰带咬紧牙关,从茶里饭里自苦。用文章的话说“对花钱他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还有后来打算买件衣服的时候说“又是钱!”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号表达祥子那种花钱的心疼。这,跟今天的很多人拼命追求梦想是一样的,所以今天的人普遍压力大、身体严重的亚健康。甚至于25岁女硕士加班“过劳死”,在去世前一直想睡觉,却一直没能实现自己这个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奢侈的愿望;32岁海归女博士后“熬夜慢性自杀”。
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也即将走向社会,也将会为了车子、房子去努力,去奋斗,去自苦,但是千万不要忘了有健康才会有一切,生命是一切的根本,没了根一切都是浮云。所以,在奋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在你成功之前很少有人主动去关心你照顾你。记住,肉再贵也比药便宜,钱再多也比命贱!人生最痛苦的事可能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但我觉得人生更痛苦的事是“钱没挣到,命没了”。The wisest men, follow their own direction.(古希伯来谚语,不要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活。为自己而活,活在当下。)32岁海归女博士后在生命结束前说:“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所以说,活的开心、简单、踏实,你的人生也很成功。
祥子身体很结实,为什么总是梦想破灭,为什么他的人生这么悲惨。这里边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社会的不公道,有句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是,在那个年代是好人难活,外部因素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有人可能会说祥子最后变坏了,所以失败了。我觉得,祥子只是希望全部破灭了,死心了。在这里人没有完全的传统意义上的好与坏之分,都是那个年代挣扎在生存边缘的苦命人,只是各自谋生的手段不同。我觉得根本是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的倔强,不知变通,让他一条道走到了死。祥子的倔强用车老板的话说叫“一个心眼”,买车的时候,祥子就是九十六,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后来车很快没了,他用命换来三十块钱,他还买车,他不知道乱世不适合置业,他死也不离开北平(这也跟当
下很多蜗居的80后一样),后来虎妞有一些钱想让他改行,可是他就是喜欢拉车。对于成功,每个成功者会讲出不同的说法。我觉得有一种说法说的很精辟:成功就是努力走到你性格的对面去。Make the change.当你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并补足自己性格的短板,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大脑不断升值的时候,成功也会一步步向你走来,这比“多拉多少个座”更有用。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名逐利,但是最后也是一场空;也有一些人,淡泊明志修身养性,但是名利往往追着他跑。
以上所言乃读完《骆驼祥子》后结合平日所思而产生的一些感悟,与君分享。
第五篇:老舍作品读后感(6篇)
老舍作品读后感
篇一:老舍作品《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新读文本,我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了的细节。在韩月荣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文中说月容在八岁的时候学会了当东西,对于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大小两个女人,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有多艰难,小说也有交代。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
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
问题辩证的看,受了教育对月容来讲是幸还是不幸呢?或许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等观念,月容后来会不会麻木一些、也好受一些呢? 继父不在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母亲不得不成为了“不光彩”的暗门子。月容是不理解或者说不想理解自己母亲的,可是躲在学校里也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在胖校长没有退休的时候,月容还有地方可以住,虽然做少量的针线活不能挣很多钱,起码有收入,可是,祸不单行,胖校长要退休了。这个时候月容的命运也开始了渐渐明朗化的转变。
不管胖校长的侄子对月容是真心还是喜欢她的年轻貌美和身体,总之,在月容的眼里,这是“爱情”。她哭也好,闹也好,她心里是希望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可是,自己却清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所以在男人的老婆找上门的时候,月容没有那么震惊也没有失望得找不到继续走下去的路。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女人的悲剧还不仅仅是这些,身体被摧残,时间也加快脚步来收回女人的成本。可笑的是,在月容想找个人结婚的时候,巡警把她抓走了,只因为她是暗门子,没有给政府捐租。接受的所谓感化,简直是笑话,根本不能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没有救得月容进了监狱,可是这对她来讲或许不是件坏事吧。
文章的标题月牙儿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在月容父亲去世,出殡的时候,她开始注意了天上弯弯的月牙儿。月牙儿见证了她艰难生活的开始,见证了她苦难的一生。在月容看来,月牙是她的好朋友,在她被爸爸“抛弃”的时候,月牙安静的守在空中,没有嘲笑她也没有离开她;月容和母亲艰难的度日,月牙儿一直看着她,没有任何言语,确实实在在守护这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小朋友走进月容的生活,她的孤独得只需要一个静静看着自己的月牙儿就好;在月容离开妈妈,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抬头看天月牙儿“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跟自己的景象竟然那么的相像;在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得时候,月牙儿也生气了,躲在浮云的后面,不肯出来,月容多么希望有一个能够这样的在乎自己,能够真心实意的爱自己。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在自己做了暗门子之后,她为什么说她看不见任何月光了,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救了,灵魂要死去了。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篇二:老舍先生作品: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而且标志了老舍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骆驼祥子》以人力车夫为主,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贫民生活。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手段更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既然“要买上自己的车?成了他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以至于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以后,他失去的就不单是一个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必然陷于精神崩溃的境地。盲目的个人奋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车为了抄近道,“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并且给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说的末尾,明确指出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诉旧社会吃人的同时,也宣布了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产。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现实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作品还通过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的口,意味深长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湖,也没有在作品中进一步用具体的情节正面地表现出来,却仍然可以看出这是老舍探索劳动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个崭新的结论,显示了他过去作品中所没有的可贵的进展。篇三:老舍作品读后感
老舍在《茶馆》中的机智俏皮的语句,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让我明白了《茶馆》为什么被称之为“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葬礼”。
《茶馆》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祥子与宋恩子这两个特务。一句“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道出了他们的“办案原则”。这两个前清的走狗,“专办革命党”的,也许很多从事革命活动的仁人志士就遭到了他们的残酷迫-害,他们死心塌地为清政府效力。可是,一改民-国,本来应属于镇-压对象的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新生政权”的“同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这透露出的是一种“狗性”,就像哈巴狗一样,唯“饭”之命是听。无论是哪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是需要这样的走狗的,他们不一定需要忠臣,却无法拒绝走狗。宋恩子、吴祥子凭着他们原有的狗性被新主人看中。丧家之犬得以找到新家,继续干着走狗的勾当,再一次将它们的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实在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气”。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恶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发旺的时候,正是他们要灭亡,直到永远。”就算宋恩子、吴祥子再怎么像孙悟空般会变,也变不过时代的步伐,时代的潮流终将淹没他们!时间如白驹过隙,真是没错!光阴荏苒,转眼之间,由民-国到了21世纪的摩登时代,茶馆保留了下来,吴祥子、宋恩子的“精神”也保留了下来。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时间决定状态。”的确没错,吴祥子、宋恩子在民-国时代是特务,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不再以特务的身份示人,而是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存在着,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里。虽没有拜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但我大概也可以猜出几分里面写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确够丑陋。
就拿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来说吧,用孔庆东的话说就是“中国人一看到日军侵华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恨得牙痒痒,一看到柜台上的日本产品又脸红耳热。”在中国和日本,都有一大群狂热而盲目的“爱国者”,这对两国来说都是祸,而非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日本仍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虽然生活在城市的中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三五件日本生产的电器产品,但在网络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战时仇恨,却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这些小市民式的爱国主义者大声呼吁人们“抵制日货”,可有哪一次做得像韩国人那样彻底,韩国人民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血性的民族,他们对日本的态度“能屈能伸”,从不放弃对日本人的对立立场,也从不放弃能赚日圆的机会,难怪大韩民-国会成为唯一一个得到日本道歉的国家,让我大心眼里佩服!大江键三郎,这位日本作家在1994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在暧昧的日本》的演讲,这位戴着宽边黑色眼镜、头发花白的作家,“横眉”与“俯首”的气质都像是生活在鲁迅的时代,在演讲中,他说道: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正从根本上被置于暧昧的两极之间。”我想,没有一个词语比“暧昧”更适宜于概括日本了,这种“暧昧”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理解日本的难度。中国人的确不了解日本。记得前几年姜文为拍摄电影《鬼子来了》,到靖国神社取景,却遭到国内不少“爱国愤青”的谩骂,这真是一种可悲的爱国连敌人的实际情况都不愿去了解,又如何能够战胜之?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信心说自己“真正了解日本”的人寥寥无几,其中黄遵宪、梁启超、郁达夫、周作人即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其中的周作人又实在让人不解,他为何从五四启蒙的先驱堕落为替日本人服务的汉奸?周作人是二十世纪中国读书最多的作家和学者:希腊神话、日本俳句、英国文学、民间歌谣、人类心理学„„一共犬牙交错的数十个领域。陈平原先生说过,今天的学者能在一个领域内赶上周作人就相当不错了。然而,周作人智商之高、读书之博,并没有阻止他落水当汉奸,真让我感叹“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因此,在我看来,“了解日本”是“关怀中国”的重要环节。据新闻报道,武汉有所大学的学生把校园的几棵樱花树砍了。我只能对他们的幼稚举动感到好笑,砍掉几棵樱花树,能起什么作用?宣扬你的爱国吗,还是宣泄你对小日本的仇恨?这种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还会遭到日本人的耻笑,耻笑你那顽童般的无知。
《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里挂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由这四个字中,我似乎明白了崔久峰为何要出家当和尚了:当人们都在闲情逸致地喝着茶,而你崔久峰却高谈国家大事时,别人都会把你当作异类。国事,应该人人都要关心,尤其当今:人民当家作主,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我们理应关心,不能像王利发那样挑选性地关心:“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不管是“打仗”的新闻,还是“不打仗”的国事,我们都应关心。在此,我想对砍樱花树的大学生们说:你们的确爱国,但你们的“爱国水平”还没到家,你们没有了解日本,何来关怀中国?曾在缅甸作战的历史学家黄仁宇说过:“今日需要的不是好学好勇的言辞,而是组织与纪律!”本人很同意他的说法。今时今日,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砍掉校园里的樱花树,如何再像美国一样,拿两颗把日本人炸得满地找牙,我们想的应该是:如何从现在做起,学好自己的知识,如何让中国早日发达起来,与日本有并肩站着的资格。不要让《茶馆》中的情景重现:王利发找不到没有打仗的新闻,李三拿不到自己应有的工资,崔久峰的爱国情怀不能表达,甚至,唐铁嘴抽不上自己喜欢的“白面儿”„„中国人中的“爱国主义者”不能再盲目了,请给中日关系一个中肯的注脚!篇四:《老舍作品集》读后感
前些天我在家中书柜上看到了一本《老舍作品集》。
上面写的全是作家老舍在写的小说作品。老舍:生于1899,死于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舒,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著作。1924年赴英国,再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战时期间在武汉和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协会副主席等值。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命ZF的“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老舍是一个创作丰富、风格独特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各种形式的作品,主要的长篇小说有《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的样子》、《四是月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有《我返一辈子》、《月牙儿》等: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老舍作品集》中我最喜欢《骆驼的样子》,写于1936年至1937年,说些了一位详车夫的苦难历史,描绘了一个正直、好强、自食其的详车夫样子,样子以善良纯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愿望就是有一辆自己的拉车。做个独立劳动者。三年过去了,他用自己的努力挣来的血汗钱换了一辆洋车没多久又被大兵抢走,反动ZF又诈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带来磨难。用她的钱买了一辆车,后来又把车卖了为虎妞办丧,他喜爱的小福子又自杀,他心中最后一朵的火花又吹灭了。他丧失了了对生活的企求和信心,从好强变为自甘坠落。
这个悲剧表现了作者怀着被侮辱和损害的深切同情。读了这些我知道了好书是靠人想、写、改、创作出来的,如果想写好书,就必须绞尽脑汁的去想,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用心,也是学不成的,学习也必绞尽脑汁的去学才能有更好的成就。才能像老舍先生那样,创作出许多好作品。现在只有认真刻苦的去学将来才能有大成就,成为一个杰出的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篇五: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是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这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记述“我”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非常辛苦,整天都为人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父亲的姐姐与我们住在一起,她脾气很坏,常常欺负母亲,母亲却任劳任怨。而姑姑死时,母亲一分钱也没有分到。日本鬼子进城搜家,母亲一点儿也不害怕,却坚强地护着“我”。母亲在“我”出国的时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结尾,让读者们落泪。作者怎么能不心痛呢?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文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母爱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伞;母爱是刺骨寒风中的一碗热汤;母爱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母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母爱是一份牵挂;母爱是„„。
老舍曾经说:“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教会了老舍做人,教会了他劳动。
而在一些文章中的母亲对儿女的爱又何尝不是呢?她们愿意为儿女奉献自己的一切,由小看来,可比做芝麻;由大看来,可比做天地。她们无论多么苦多么累也不想让孩子受一点伤害。而更多的是从母亲的为人处事中无形的给了儿女一种很好的教育。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在老舍,朱德,胡适的手中都曾撰写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母亲对其都有影响,正是有了他们的母亲才有了这三位名人的成就。正如是“母亲,其实在凡俗的生活中正是以一些细微的小事来震撼我们的心灵。”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心里念着的,永远有对母亲的感激,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母爱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对这些,母亲当然毫无怨言,可对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难道不是吗?不同的母亲有着不同的母爱方式,不同的母爱方式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无私奉献母爱的全部。回过头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没有多大的文化,每次我看到的她都是在勤勤恳恳的工作,母亲似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偷懒,没有什么时间去精心的打扮。即使这样,她在我心中仍然是最美的,最伟大的,没有人可以替换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给了我一点儿为人处事上的“教训”。
之所以我肯静心的去做每一件事,之所以我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之所以能坚强的去经受挫折。我也要感叹“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但是,母爱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这只怕非言语所能表达,母亲的已化作无私,已化作圣洁。十月怀胎的艰辛,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树立了人的品格。人最初的感知者就是母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精心的呵护着我们,启蒙教育的熏陶,使我们理解了人性的美德!篇六:老舍养花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养花》。因为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所以现在捧在手里,心里异常激动。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的养花实践,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收获很大,读的格外仔细。“下了暴雨,邻居家的墙倒了,把还没有种下的菊秧砸死了许多,全家人几天没有笑容。”这句话看出老舍爷爷对朝夕相处的花草的感情多么深啊!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记得有一年初春,我把几粒牵牛花的种此文来源于范文搜网撒进花盆,每天为它浇水,锄草,对它的关心无微不至。春末,紫色的牵牛花终于绽开了笑脸,可此文来源于范文搜网极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有一天,我照样去看牵牛花,可阳台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花盆,我连忙去问妈妈,才知道妈妈见到花凋谢,便把它丢了,连粒种此文来源于范文搜网我也没有找到,我气极了,几天没给妈妈笑脸。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文章里的这句话,我是有很深的体会的。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劳动,想不劳动便得到劳动果实,那只能是空想,只会一事无成。就拿我的学习来说吧!以前,我很懒,连课堂笔记也不记。到考试的时候,便来个“临时抱佛脚”东抄西借,蒙混过关。抱着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正好应了一句名言:“业精与勤,而荒于嬉。”结果,我的成绩很不稳定,今后,我要一改以前的坏习惯,在学习上多付出些劳动,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进步。
他的一篇作品《养花》后深有感触。
首先,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一点我和老舍先生的观点一致。在搬家以前,我家有个宽敞的院子。姥爷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我有时也帮姥爷给花浇水、施肥、锄草。我也并不计较这些花开得是大是孝是好是坏,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因为这些花之所以能够开放,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呀!我家种的花虽多,却没有奇花异草。因为正如文中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株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有一次,四姨夫拿来一株葡萄苗。虽然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奇花异草,但是要在大连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下把这株葡萄苗养活,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尽管我和姥爷轮流照管、精心地呵护它,但由于我们缺乏种植葡萄的经验,这株葡萄苗还是慢慢地枯萎死掉了。看着这株葡萄苗慢慢地死去,我心里很难过。这可不是因为我吃酸甜可口的大葡萄的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而是因为这株葡萄苗也是一个生命,看着一个生命慢慢凋谢、枯萎,最后死去,我真是好难过、好难受。因此,我家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们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要养活一株花草,必须要付出劳动。因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有一次,姥爷有事外出,把一盆菊花交给我管理。由于我十分贪玩,把什么菊花、菊草的全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一个星期,我再去看那盆菊花:花盆里杂草丛生、叶片发蔫,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后来,经过精心调养,这盆菊花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经历了这场大劫,这株菊花虽没被我害死,却也害了个半残,元气大伤。从此,我再也不敢抛下花草不理了。读了老舍先生的《养花》,我对老舍先生对花草深厚的感情十分敬佩。同时,我对
养花的乐趣也有了新的认识。正如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