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语文六单元理解性默写——小石潭记_岳阳楼记_醉翁亭记_满井游记_诗五首
小石潭记
1、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潭上有什么景物?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4、小石潭得名的由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5、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岳阳楼记
1、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由写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过渡到写迁客骚人不同情怀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迁客骚人见到不同景物产生了不同的感情,写悲情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表达欢喜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作者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
6、由古仁人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7、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的作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肯定的古代圣贤的作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表明了他的旷达胸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伟大的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与“悲”照应的八个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与“喜”照应的八个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在第二自然段中总领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10.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一般迁客骚人在外界条件好,个人境遇顺利时,便会产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回答:因物而喜);而外界条件恶劣个人境遇不顺时,便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答:因己而悲)
12.总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重修岳阳楼后的变化的句子: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4.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5.洞庭湖的万顷碧波曾引发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显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露出作者的宽阔胸襟。
16.作者认识到“古仁人”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形成的原因是他们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古仁人志趣)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0、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1、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3、“进亦忧,退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4、文章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抒发作者宿志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表现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梁惠王下》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本文中把这句话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洞庭湖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重现洞庭湖昔日美景。请写出描写洞庭湖昔日美景的句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广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30、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1、“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请写出文中一处写景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3、“二者之为”的具体内容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4、请写出文中一处议论的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第四段中抒情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6、写鱼鸟自由闲适情态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7、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8、范仲淹高度概括对岳阳楼所见“巴陵胜状”的描绘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0、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1、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2、“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43、突出滕子京政绩(赞美滕子京)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4、能体现作者作记缘由的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45、文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的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此”指代的内容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7、文中引起下文写景抒情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48、说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醉翁亭记》
※ 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醉翁”的由来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 文章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满井游记
1.作者用(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 2.用(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3.用两个长句作比喻,水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新奇生动。
诗五首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二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
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7.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
1.《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写潭中景物中树木藤蔓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三篇:八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一样。【凄】使……凄凉。【寒】使……寒冷。【乐】以……为乐。【下】向下。2. 古今异义【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 一词多义【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
【篁竹】竹林。【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清】凄凉。【乃】于是,就。【余】我。【隶而从】跟着同去。【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用什么写法?这样有什么好处?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运用侧面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来描写潭水,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但无处不在写水,突出水的清澈。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澈。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先乐后悲,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③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气氛→感受)幽静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1.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四、句子的翻译!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佛。【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看到水的源头。【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岳阳楼记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1.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守】 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薄】古义:迫近。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惊】古义:起,动。今义:指受惊吓。【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景物、景 观。【集】古义:鸟停息在树上。今义:集合。【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空】古义:消散。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义:多指心脏。【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一词多义【或】(1)有时。(2)或许。3.通假字【具】通“俱”,都。【属】通“嘱”,嘱托。
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6.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胜状]胜景,好景色。[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备]详尽。[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极]南面直到。[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览]看,欣赏。[得无]莫非,岂不是。[淫雨]连绵的雨。淫,过多,过甚。[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形]形体。[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催]折断。[薄雾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昏暗。[斯]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谗]说坏话。[至若]至于,又如。[景]日光。[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芷]芷草。[汀]小洲。[郁郁]形容草木茂盛。[一]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极,尽。[宠]荣耀。[偕]一起。[把]执,拿。[临]对着。[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微]没有。[归]归依。
二、阅读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
“宠”:提升;“辱”:降职。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
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
10.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由白天到黑夜。12.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之远”。
1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8.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20.“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 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23.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延伸拓展
24.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以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003年中考题]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2003年中考题]
(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 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
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26.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我国古代就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过这是针对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把它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则具有深远影响。他的“忧君”思想,虽然 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句子翻译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那些)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常常会集在这里,((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情绪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五、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六、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⑧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⑨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