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1
一、样本与调查说明
调查主要是针对村级文化建设状况来开展的,调查对象为村民。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80份,收回366份,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达98.91%。在调查的362位村民中,85.21%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调查的村民中,年龄小于25岁的村民占26.93%,25岁到55岁之间的村民占64.47%,55岁以上的占8.60%,分别称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调查涉及河北省7个市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农村文化现状与问题
(一)农村文化活动个体丰富而形式单调 1.个体文化活动相对丰富
在农村,主要的业余活动就是看电视。村民的主要业余时间集中在晚上和农闲时,晚上看电视成了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此外,打麻将、串门聊天也成为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调查显示,69.81%的村民最主要的业余活动是看电视,通过电视,村民可以欣赏到各类电视节目、了解信息、接触外面的世界;34.90%的村民闲时喜欢串门聊天,农村的串门聊天既有利于沟通邻里之间的感情;28.53%的村民主要业余活动是打麻将,打麻将成了农村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青年人和中年人的业余爱好有所差别。青年人除了看电视之外,业余活动主要是睡觉和看书,而中年人则喜欢串门聊天和打麻将,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中适合青年人的文化活动很少。
此外,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老年人的空闲时间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加充裕,但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缺乏。在调查的村庄中,几乎没有老年活动中心。调查显示,29.38%的村民所在的村庄老年人平时的活动是坐在家里或坐在大街晒太阳,27.81%的村民所在村庄的老年人主要是帮助儿女们看孩子,且较少有老人单独拥有一台电视机,适合老人看得节目非常少,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即使看电视也是盲从。
调查显示,农民中看书报的比较少。29.53%的村民经常看书,62.67%的村民很少看书,7.8%的村民从不看书。在将近10%的村民从来不看书人群中,主要是老年人。许多村民认为自己没有看书的必要,看看电视,既能了解新闻,又能娱乐,是大家的首选;有些村民的阅读物主要集中在武侠小说,甚至一些不入主流的作品上,对其他作品不感兴趣;而另一些村民认为自己忙,没时间读书。
2.群体文化活动萎缩 与个体文化相比,群体文化活动在农村已经很少。调查显示,8.09%的村民所在的村庄经常组织集体文化活动,72.25%的村民所在村庄偶尔组织集体文化活动,19.66%的村民所在村庄从没有组织过集体性文化活动。大众传媒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但电视机的普及,村民习惯通过电视欣赏到戏曲、电影、文艺节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直接参与的文化生活减少了。
在组织过集体文化活动的村庄,传统的扭秧歌、敲锣鼓仍是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主导。调查显示,农村组织的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还是传统的扭秧歌(82.33%)、敲锣鼓(64.29%)、搭台唱戏(46.62%)。一些现代的体育比赛(10.59%)、棋赛(6.39%)等活动很少有,并且村民最关心的科技培训(14.66%)也较少。
(二)文化资源缺乏 1.个体文化资源投入不足
在村民拥有的个体文化资源中,电视机是主体。调查显示,有电视机的占95.3%。电脑的购置在农村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36.9%的村民由于经济条件不行买不起,24.6%觉得电脑在农村没啥用,9.92%怕影响孩子学习,28.58%不会使用电脑。可见村民不去购买电脑不仅仅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思想观念、接受事物能力方面的限制。
对书报的投入方面,调查显示,在看书的村民中,44.66%通过自己买,3.65%从图书馆借,26.69%从邻居处借,17.98%书籍是孩子的,7.02%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图书。在调查的人群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偶尔看报纸,经常看报纸的村民更少,而购买报纸的几乎没有,大部分人是通过村里的报栏读报的。
在所调查的村庄中,几乎都没有健身器材。调查显示,只有15.41%的村民经常做体育运动,其他村民很少或不做体育运动。主要原因:70.2%的村民由于平时干活比较累,没有精力做体育运动;23.18%的村民不喜欢体育运动,就算有时间也不会去做;6.62%的村民认为体育运动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人跑步运动怕被人笑话,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思想在作怪。
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
调查显示,大部分村庄有广播站,可以进行有线电视安装。35.36%的村庄已铺设了网线,但是体育用地和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的拥有量很少。
调查显示,村民对农民频道的评价总体来讲较好,有65.18%的村民认为农民频道播出了一些适合农民的电视节目,23.81%认为农民频道试图贴近农民生活,但效果不好,11.01%的村民认为农民频道跟别的电视频道没有什么区别,无特色而言。总体来讲,农民频道播出了一些村民喜欢的电视节目,但仍有一些节目太形式化。
在调查的村民中,只有不到10%的村民所在的村庄有文化活动中心。在有活动中心的地方,村民对活动中心的评价是:37.5%认为很好,经常去参加一些活动;47.5%认为还行,偶尔去参加活动;11.25%没什么感觉;3.75%觉得纯属摆设。说明村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落后。在有活动中心的地方,大部分村民对活动中心的评价比较高。可见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缺乏,设施极为不足,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民俗活动缺乏正确引导,不良风气盛行 1.祭祀依然盛行
在调查的村庄中,有49.02%的村庄有庙宇,其修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村民自发凑钱,修建庙宇相比于其他文化活动,是农民最舍得花钱的一项活动。
调查显示,61.56%的村民逢年过节烧香拜佛,78.83%的村民在祖宗的忌日祭祀。村民对祖宗的祭祀主要是对先人的缅怀。而烧香拜佛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空虚,希望找到一些寄托,同时也是愚昧的表现。在个别的村庄,一些村民相信算命,生病了不去看病,而是请神佑保护。
2.喜丧事大操大办的现象比较严重
47.06%的村民所在的村庄多数人大操大办、盲目讲排场,38.10%的村民所在的村庄只有有钱人大操大办,14.84%的村民所在的村庄不存在喜丧事大操大办的现象。
3.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
调查显示,38.06%的村民希望要男孩,8.61%的村民希望要女孩,53.33%的村民觉得无所谓,认为生男生女一样。在想要男孩的村民中,42.75%的村民认为生男孩是要传宗接代;26.72%想要养儿防老;9.16%觉得生男孩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没有男孩会被人瞧不起;9.92%的村民认为男孩可以干体力活;11.45%的村民是从家族势力方面考虑的。可见,重男轻女主要是受农村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此外,经济落后、社会保障不健全也是农村重男轻女的一个原因。
4.赌博现象相对严重
在所调查的村民中,28.17%的村民所在的村庄赌博盛行,9.86%的村民所在的村庄没有赌博的现象,61.97%的村民所在的村庄赌博现象较少。在调查的有赌博现象的村庄中,15.46%的村民所在的村庄赌博的群体主要是青少年,66.45%是中年人,18.09%是老年人。青年人参加赌博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利于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接班人。
(四)传统文化氛围较浓 1.庙会和集市的盛行
调查显示,58.71%的村庄有庙会。但是随着物质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仅一年一度的庙会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出现了许多集市。县城、镇上、村里隔三差五的都会有集市。在调查中,53.21%的村民所在的村庄有集市,39.55%的村民所在村庄的邻村有集市,只有7.24%的村民所在村庄及周围村庄都没有集市。
庙会和集市是农村典型的商品市场,农民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从庙会或集市上买。通过对村民服装消费的调查显示,村民的衣服41.23%从集上买,33.15%从庙会上买,18.38%从县城或镇上的服装小店里买,4.18%从商场里买,3.06%同过其他途径购买。网上购物亦存在,一些新兴文化传入农村,对村民有一定的影响。
2.传统节日的重视
在农村,最注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中秋节,再次是元宵节,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也会有些活动。相比于这些节日来说,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很多村民都没有听说过。调查显示,89.48%的村民通过走亲访友拜年,7%通过电话,3.6%通过短信,0.55%通过明信片。当电话、短信拜年在城市盛行的时候,农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拜年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过年在村民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时农村集体文化活动少,村民缺少沟通的机会,拜年成为一个很好村民交流、增进感情的机会。
三、影响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认识上的误区 1.基层组织不重视
调查显示,30.56%的村民所在的村庄有文化下乡活动,而69.44%的村民所在的村庄并没有文化下乡活动。在有文化活动的村庄,36.00%认为“三下乡”只是形式,很少有活动,19.43%认为脱离农村的实际。有44.57%的村民认为“三下乡”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只是组织活动少,很难满足村民的需要。说明文化下乡活动需进一步深入到农村文化生活中。
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调查显示,37.97%的村民认为文化生活可无可有,4.35%认为文化生活一点也不重要。一些农民认为挣钱是第一位的,文化消费不能增加财富,还需要花钱,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还有一些村民认为干农活已经够累的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农民而言难度很大。
(二)经济上的限制 1.政府投入不足
首先,政府对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以村民看书难为例,农村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而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重视不够,客观上给村民书刊消费带来不便;农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又缺乏相应的扶助措施也限制了村民的书刊消费。
其次,政府对“软文化”的投入也欠缺。调查显示,在有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村庄中,活动的组织者主要是村委会,经费也主要是从村委会出,48.5%的村民所在的村庄集体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是村委会出钱,26.92%的村民所在的村庄是农民自发集资。无论是村委会还是村民自发集资,其实钱还是来自村民自身。
2.个体经济条件的制约
电视机基本上各都有,而36.9%的村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买不起电脑。在所调查的村民中,2006年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4.79%,1001元—2000元的占27.02%,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15.32%,3001元到5000元的为12.81%,5001元以上的占20.06%。村农民收入低,并且主要的支出用于了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少有人顾及自己的文化消费。在农村,村民购买书籍和报刊的比例也很小。对个体的文化投入尚且如此,对集体的文化活动更不用说了。
(三)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
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村民没有文化的概念,认为农村或农民谈不上什么文化建设。在调查中的村民中,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分别为:3.04%、12.15%、53.04%、28.18%、3.59%。
村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既导致对知识的渴求不很强烈。又制约了村民文化需求。此外,对于村民来说,物质生活是第一位的,他们奔波于基本生存,自然对文化需求也就无暇顾及。
(四)农村文化消费供需不平衡
调查显示,有10.83%的村民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娱乐活动,56.39%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活动非常单调,31.39%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丰富,只有1.39%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文化水平高的村民对自身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比相对低的村民要高。从村民自身来说,并不认为自己的文化活动丰富。调查显示,有57.68%的村民认为文化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37.97%的村民认为文化生活可无可有,4.35%认为文化生活一点也不重要。可见,村民并不是不重视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是由于主客观原因,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调查显示,由于大部分农村没有图书馆,村民看书成了一大难题。只能通过自己买,而村民的经济能力所限,买书的较少。在村民喜欢看的书籍中,主要是一些故事书,其次是农业科技类的书籍,而对于一些名著之类的很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由于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欣赏不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购书难,一般村民买书主要是从集市上的地摊上买,多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书。一部分村民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很难买到,印象农民购书的积极性,8.78%的村民一定去、50.76%有空的话就去、7.25%一定不去、33.21%感兴趣的话就去。可见,村民参与集体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不到10%的村民一定会去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村民由于没有时间不一定去。有将近1/3的村民感兴趣的话会去参加,说明目前农村组织的集体文化活动不一定能引起村民的兴趣。目前村民的文化需求较之以前要求高了,一些传统的节目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对传统的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内容陈旧、形式老套的文化活动,受到农民群众的冷落就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四、政策建议
(一)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向农村的倾斜力度。继续实施“文化三下乡”工程。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提高送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社会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电台、电视台开办农村频道,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报刊杂志多出版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农村文化建设应该覆盖每个年龄段的群体。
(二)提高活动参与率,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村民“零距离”。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和审美习惯,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注重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让先进文化与村民“零距离”。
(三)自主创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如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等。挖掘农村特色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毛概
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作者:孙树清
年级:建筑工学院10土木本二
学号:10115003222 摘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
才保障更加有力。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
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 规范。
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摘自2011年10月25日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合理的大学生活
1.态度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若干人把读大学当作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以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有这样的主意,请立刻放弃。你可以相信自己将会出色,但你要记得大学十分普通,普通到而今读一个985学校已经不足挂齿,更何况若干其他学校呢?你不应该停留在自己高中三年苦苦修炼终成正果的意念中,你不应该停留在亲戚朋友给你施加的那种荣耀中,你应该接受一个现实,所谓的读大学只不过是在为你的人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过度。无论四年大学之后你是工作,抑或考研,四年大学都只是为它们做的准备。
你应该立刻给自己施加一种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日益增加的大学人数,来自日益庞大的就业大军,也来自四年之后若干面临失业危险的失业大军。你以为那是读大学的光鲜外表?其实那只是虚度四年之后的失业前的最后的享受。嗯,是的,转变态度,主动接受挑战,用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四年时间为你的人生做最有效的一次准备。
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请拿起纸笔随我一起计算一下你的四年大学将会花费多少金钱: 1.你每一学年的学费、住宿费:我们取通常意义上的每年5600元+1200元; 2.你每一天的伙食费用:我们取近似的平均,每天15元;
3.你每个月的手机费用、电费、网费:我们取大多数情况下的数据,50+20+20元;
4.你穿衣、聚餐、出行等其他方面的花费:怎么说每个月也得200+吧,可能女生会更高;
计算一下吧,你的四年大学将花费多少钱,(5600+1200)×4+15×280(去除寒暑假的伙食费)×4+(50+20+20)×10×4+200×10×4,粗略的算一下,已有5万多块钱。
没错,这将是一笔高额的花费,而且这只是你的花费;我们再想一想,你在这四年里将失去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如花的四年生命,那是珍贵的青春!再而且,如果你不在大学里浪费这四年时光,转而去做其他任何事情,四年时间都会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我的朋友,从阅读到这些文字的这一刻开始,珍惜你的四年大学生活吧,用一种最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它们。2.信念
相信会有不少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像月夜当年一样,苦苦修行了高中三年最后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有郁闷,有伤心,更有很多不甘。然而,我的朋友,从你选择进入并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忘掉这所有的一切吧,不是后悔唯有死亡吗?其实你知道,郁闷和伤心不止你有,在你伤怀的那一刻,有若干同道中人和你一样郁闷,但我们必须得经过这些,我们必须得顽强地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其实不止是大学入学,即使在你的四年大学中,抑或是你以后漫长的人生中,你我都会碰到许多的不如意事,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那样的挑战,克服这样那样的委屈,因为我们是世间的强者,三年高中炼狱式的生活都勇敢地走了过来,这一时的不顺和跌倒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1.想想别人
我们先来想一想若干和我们有着同样遭遇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年的高考考场上过来的人们,都会有不少失意者,不甘心的人不止我们,想想他们,想想你的身边始终有和你一样在拼搏着的他们,我们当然就有了努力的劲头,而且当然也应该去不断的努力了。
我们再来想想文学作品中的人们,我想你应该知道林黛玉,她失去了父母,甚至没有了家庭,寄人篱下遭人白眼,但她一个芊芊弱女子,都能顽强不屈地坚持着走下去,只是有些许不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振作、拒绝努力呢?再去想一想孙悟空,有着万千本领的他遭人暗算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而五百年后重新出山的他又能接受不如意的现实去任劳任怨,和他相比,我们的这点委屈和不如意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拼搏和努力呢? 2.听听歌曲
其实我知道,委屈的心情并非说说就可以解决,克服这样的一种念头需要很大的努力。月夜可以和诸位分享一下自己当初的主意,听听歌曲,让歌曲激励我们的心灵,在链接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可以激励你,或者对你调节心态会有所帮助的歌曲。
你可以选择在每天早上6点刚过去往食堂早餐的路上静静听听,也可以选择在早上7点从食堂吃过早餐后去往教室的路上听听,当然也可以在你每一天的学习中累了倦了时,拿出你的歌曲,静静地去做一番心灵享受,我相信它们会给你不小的帮助。3.看看电影
其实说到看电影的事儿,我只想到了一部作品,那就是男人不可不看的若干部电影作品之中必不可少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初并没有人向月夜推荐过这部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站着看完了它,却给了我一股莫大的动力。安迪是被诬陷的罪犯,安迪是委屈的罪犯,他和你我一样有着许多的不如意。但你知道,在不如意和委屈的那一刻,你的抱怨没有任何作用,像安迪一样,想尽方法努力改变现状吧,四年炼狱式的生活过后,你会像他一样迎来人生新的出口。我有时还会想,其实这部电影于大学的意义还在于给了你一种选择,你是选择合群,还是选择独行。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安迪一样的有理想有信念之人,则你选择合群没有错误;但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肖申克监狱里安于现状的囚犯,那你为什么要毁灭理想和信念而与他们合群呢?有时候,独行不是错,放弃自己屈服于现实才是真正的悲哀。
当然,除了这部最经典的电影之外,其他诸如《阿甘正传》等等作品也应该是你的大学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4.写点东西
除了那些帮助我们克服委屈的心态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抑郁写下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委屈,形成当前这种委屈场面的原因,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去做以避免这种委屈的局面再次出现。是的,后悔没有什么作用,但反省却是威力无穷的工具,相信当这反省成为你的下意识的习惯的时候,你将不可战胜。
当然,不时地写点东西不只会帮你养成习惯,战胜命运而不会在将来再次出现委屈的局面;我们将委屈的心情写下,也会是一种很不错的发泄方式,发泄完了,你的委屈也就不复存在了。藉此获得一种好的心情,将会是我们不小的收获。5.做做运动
写点东西固然是一种不错的发泄方式,但要说到彻底的发泄方式,当然,这发泄还要健康,于己有利,则还要首推做做运动。当你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地运动的时候,这所有的东西你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何必计较其他的太多东西呢?放开身心去享受运动吧。没有了烦恼的心情,有的是身心的愉悦与身体的健康,还有比这更舒坦的吗?
第三篇:毛概
当代大学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分析认为,将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体现出中共对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跃升。有媒体指出,本届四中全会研究“依法治国”,既关乎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关乎国家发展命运。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对依法执政的探索也全面展开。在我国,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前提,没有依法执政,实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无从谈起。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不依法执政、不善于依法执政的现象还存在。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才能获得蓬勃动力,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认为在依法治国这个问题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社会调整机制,它所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他任何社会调整机制无法比拟的。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至上首先要确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首先就应高度重视法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的制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的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三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群体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充分,我们党通过国家权力对这些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就越能充分反映民意。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
17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四大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原文】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报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读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解读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解读三: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解读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
第四篇:毛概。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动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4、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的“实际”
7、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判断题
1、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心得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4、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7、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业。
8、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9、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是剥削者)
10、我过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在我国,宗教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反对和取缔邪教,打击各种形势的恐怖主义。
11、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三、复习重点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P22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P52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怎样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9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理解: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存力的有机统一。三大改造解决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6、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P89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③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化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④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Ⅰ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Ⅱ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Ⅲ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Ⅳ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存、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Ⅵ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Ⅶ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7、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102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
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意义?P113 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级。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意义: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性质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9、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p128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
10、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要求?p141 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必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如何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而难忘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143第四段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P144 第一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段中国梦是和平、„„,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p15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P154第一段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3、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7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4、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9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212、p21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①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7、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P22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
①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②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③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④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18、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235 P235 第一段
第二段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第三段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第四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P236 第一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第二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P237 第一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是什么?
P247 20、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P289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是保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狠抓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我们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成为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坚强马克思主义政党,靠的就是党组织的先进性、铁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
第五篇:毛概
湖南大学2010级本科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和实施要求,我校已在2010级本科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本课程为6个学分。我校的教学计划将其确定为理论教学3.5个学分、实践教学2.5个学分。理论教学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施,实践教学的2.5个学分安排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为了深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我们将影视教育引入2010级本科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我们将社会调查纳入“概论”课实践环节。
一、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一)题材选择与组织实施
1.作品选取:影视作品主要从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部门推荐的《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500部目录》中选取,同时注意精选主题鲜明、制作精致的新片。
2.组织形式: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每个学生必须至少观看两次(每次三个半小时左右)。
3.观看时间:学生利用星期
六、星期日的时间观看。
4.放映地点:南校区在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北校区在第二教学楼。
5.巡查考勤:原则上由承担理论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其所带院系学生的考勤,学校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负责巡查。
组织观看影视作品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巡查安排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二)学分分配与考核方式
1.学分分配:影视教育实践教学1个学分。
2.考核方式:采取考勤和撰写观后感(或影评)相结合。其中考勤占总评成绩的40%,论文占60%。
3.写作要求:学生可就其观看的影视片写一篇观后感(或影评),2500字以上,用A4纸纸型,单面打印,不需要封面。在观后感(或影评)第一页(题目下面)写好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4.提交方式:观后感(或影评)以班为单位,按学号由小到大排好,由班长或学习委员在观看影视片后两周内统一交给任课教师。
二、社会调查实践实施方案
(一)组织方式与题材选择 1.组织方式:社会调查以调研小组的方式完成。以4~6名同学组成一个调查研究小组,在班级内按自愿与协商相结合的原则产生,每一小组推荐1名组长。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要认真组织分组,将分组情况(各小组人数、组长和组员姓名)和小组选题交指导教师。分组情况和调研选题均应得到指导教师(各班理论教学的任课教师)的认可。
2.题材选择:本实施方案所列选题指南为社会调查的指导性建议和选题范围。调查小组应在选题指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调研题材。调研报告题目可以比选题指南的范围更小,也可以另外确定与“概论”课理论课内容相关的其他选题,还可以结合所学专业确定相关调研题目,但须经指导教师认可。在一个班内小组之间的题目不得完全相同。
(二)学分分配与调研要求
1.学分分配:社会调查实践教学1.5个学分。
2.小组组成:在选题确定之后,小组应制定详细的调查研究计划,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有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小组长应在2011年理论教学结束前提交社会调查研究选题和工作计划书,并附上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
3.调研要求: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思考,形成调研报告。报告内容要言之有物,反映真实情况和问题,禁止抄袭现象;实践过程必须实事求是,禁止虚假行为。一经发现有抄袭现象和弄虚作假行为者,其成绩按不及格记。
4.调查形式:调查的形式不限,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书信调查、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
5.字数要求:调研报告字数一般应为4000~5000字。
6.格式要求:提交的调研报告应为打印件,A4纸型,单面打印,不需要封面,在标题下标明所在院系的专业班级、调研小组序号、组长和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执笔人姓名等。同时将电子版发给指导教师。
7.提交时间:调研报告(论文)提交时间为第13周。
8.材料要求:在提交调研报告的同时,还应提交相关附件材料,一个小组一个档案袋装好。附件材料包括:(1)调研报告形成过程的说明书,包括开过几次讨论会,讨论的记录,向什么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调查,收集了哪些资料,参考了哪些文献资料等。(2)形成调研报告的有关调查资料(如调查问卷)和参考资料(复印件或网上下载资料)。(3)小组成员分工说明书,包括小组成员在社会调查与调研报告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小组长姓名,报告执笔人,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任务。(4)小组成员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等。
(三)选题指南
[1]××(乡村或城市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2]××(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3]××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情况的调查 [4]××(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5]××(地方或群体)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 [6]湘江长沙段环境保护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7]××(地方)私营企业职工生活质量的调查
[8]长沙市××区(或者××中小学)城市居民子女上学情况的调查
[9]长沙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程度的调查与研究 [10]长沙市××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11]××市(或者区)敬老养老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2]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13]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与分析
[14]××市(或者××地方)关爱“弱势群体”社会调查报告 [15]长沙市进城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16]长沙高校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践行
[17]关于××地区(县、乡)农村土地征用情况的调查
[18]关于××地区(县、乡)外出务工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
[19]关于××地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调查
[20]关于××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情况的调查
[21]关于××地区(县、乡)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2]关于××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3]关于××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4]关于××地区基层自治组织选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5]关于某村农业机械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26]关于某地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27]农业税全免对解决××地区三农问题的影响 [28]××地区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29]××地方农村新农保实施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30]××地方农民荒地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31]××地方行政村消失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32]××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研与思考 [33]××地方基层民主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34]××地方政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35]××地方政绩考核体系的调研与思考 [36]××地方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7]××地方农民素质状况及提升途径的调研报告
[38]××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9]××地区个体、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40]××地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的调查 [41]××地区(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42]××地区2011年物价上涨对工薪阶层、农民生活水平影响程度的调查
[43]××企业文化建设在其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调查 [44]××地区城镇企业退休职工生活状况调查 [45]××地区社会安全感状况的调查
三、作业评阅与成绩确定的说明
1.由承担理论教学的教师负责学生观后感(或影评)、调研报告的评阅。
2.影视教育、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取“先分后合”的方式确定,两部分成绩均合格者,即可获得本课程实践教学的2.5个学分。具体分数则由两部分成绩加权评定,其中观后感(或影评)占总成绩的40%、调研报告占总成绩的60%。
3.本实践教学环节不安排补考,如有不参加或未通过者,只能随2011级重修(重做)。如两项中有一项及格,只需重修(重做)不及格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
研室
2011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