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读经典
用心读经典,感悟之精髓 ——阳坝小学晨读实验纪实 郭楼镇阳坝小学 郭玉华
用诵读开启生命的黎明,读出诗文的美妙,读出成长的喜悦。晨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丰盈孩子当下的生命,带着美好的情感开启新的一天,体验诗歌的美好,体会诵读的快乐。阳坝小学的晨诵课程,是一种结合了经典诵读,易于儿童接受和引动的课程,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学实验教师,在开发清晨诵课程中,也慢慢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理解其精髓;从接受学习到深入喜爱。我们所有的实验教师一起,播散汗水,收获欢笑;点燃智慧,流淌幸福。
一、晨诵,是一种仪式
用一种仪式诉说一个庄严的故事,用一种仪式开启一个美好的清晨。仪式可以使某一天与其他的时刻不同,仪式,可以使一天比一天幸福。我们实验小组规定,在每一天伴随黎明开始的时候,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班主任的主持下,要用一个诵读仪式来开启这一天的课程。晨诵不仅让学生与黎明共舞,也是开启学生新一天生活的一个庄严又美好的过程。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余韵无穷。这样相约在清晨的仪式上,我们一起走进了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开启诗在一个时间段内是固定的,用诗歌的形式师生之间互相问好,诉说期待,营造和谐的氛围。重温昨晨,复习了昨天学过的经典,也重温昨日清晨的情怀,然后是一首新学的经典,不必过多的讲解,只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感染诗的情愫,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在晨诵课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让走近书中的世界,感受那里的真善美。
二、晨诵,萌动诗意的生活
在晨诵题材的选择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关注了不同的季节和时令。晨诵诗的选择,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儿歌、儿童诗、古典诗词、、古文经典、现代诗歌等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经典的诗集,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让不同时段都有伴随他们心灵和感触的属于自己的诗歌。晨诵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吟诵,一起感受,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寻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春日诗韵;夏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情怀……晨诵中,我们的灵魂就这样时不时地碰触着,互诉着,倾听着。为了对每天的晨诵进行一个总结和升华,每个周三的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我们又开设了“读写绘”的活动,精选本周晨诵时的一到二首诗歌,完成晨诵作业,办手抄报,总结一星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着孩子们自己编写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我再一次被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所折服,让诵读和想象融和,让文字留下串串足迹。
在一些特定的时刻里给他们送上特殊的礼物,营造良好的氛围,翻开新的日历,让晨诵陪伴开始崭新的历程。如:开学、生日、节日里情景诵诗会让这些特定的时刻更加富有诗意。在孩子的晨诵本上,我也看到了他们稚拙可爱的话语,王然说:我喜欢晨诵课,喜欢晨诵课上生动有趣的儿歌,有时我是《明天要远足》中那个辗转在激动与快乐中睡不着的孩子,有时候我又想做《爱读书的树叶》里那个捧着阳光,兴奋满脸的孩子,我喜欢《秋天的颜色》、《雪花的快乐》……每次读来,细细碎碎的幸福总会涌上心头。陈祥宇说:在晨诵课上,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瞌睡虫》这首儿歌,早上暖洋洋的太阳照着我不肯起床的时候,我就对站在床边生气的妈妈背儿歌:“妈妈请您原谅我,我的眼皮越来越重,都爬满了瞌睡虫……”看着妈妈阴转晴脸,笑声化作了我儿歌的串串省略号。欣喜他们的敏锐的触角,也感动于诗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晨诵,穿越美好的课程
让晨诵成为一个课程,就像把诗意与浪漫融汇进每一个黎明,每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共同穿越优美的诗词,一起穿越一个季节,共同经历一段旅程,通过诵读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对接。春天到了,我们一起用吟诵开启春的旅程。从《元日》里的爆竹声声满地落红,到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雪》,我们一起细数春天姗姗走来的脚步。游走在《春天的阔叶林》,听家家春鸟的鸣叫,看啄新泥的新燕,我们一起感受着春风点染下的了唐诗宋词中的青山绿水。
王涵是后来转入我们班的孩子,因为陌生的环境,和她内向的性格,王涵不仅沉默寡言,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在她生日之际我们在晨诵课上给她送上了《芬芳女孩》——送给汪涵的生日诵诗。活泼如燕子,忙碌如蜜蜂。我们喜欢这样的女孩,她叫王涵。聪明如宝石,纯洁如珍珠,我们喜欢这样的女孩,她叫王涵。谦逊如紫罗兰,可爱如玫瑰绽放,我们心目中的天籁,她叫王涵。伴着成熟的硕果,踏着金秋的铃声,来到人间的天使啊,就是芬芳女孩王涵!祝王涵同学生日快乐!永远快乐!在大家的诵读声中,第一次看到她发自内心的微笑,美丽也动人。同学们还纷纷送上了自己创作的诗句,张子文对她说:“平凡的日子 因为你,而与众不同,王涵啊—— 今天,是你的生日,今天,也是你走向崭新征程的日子让祝福伴你启程。”王文君对她说:“你从这里走过,我们大家架起了心桥,让我们一起走过阳光明媚着微笑……”在孩子们的祝福声中,看到她们拥抱、握手,我知道在这一刻她才真正融入这个集体中来。
四、晨诵,我们结伴同行
我们的晨诵课程也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在互动中才提升,在碰撞中促相长。
从2012年开始,学校专门成立了新教育共同体,研发卓越课程,由老师们分组进行研讨,对诗歌进行筛选,然后备课,制作课件,晨诵课程也在憧憬与聆听,跋涉与期待中美丽绽放。每个清晨我们以诵读开启黎明。诵读主题精彩纷呈。“触摸童真”、“吟诵四季”、“亲近自然”、“感谢有你”、“家国情怀”、“拥抱生命”。不同年级分层呈现,逐级提升。每个年级预定诵读程序:一到三年级: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余韵无穷;四到六年级: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书写今朝-余韵无穷。每个阅读主题又细化成许多小主题,如 “吟咏四季”分为“诗词中探春”、“诗词中消夏”、“诗词中觅秋”、“与严冬一起吟咏”等四个大板块,在每个版块中又有几个小版块。如在“诗词中探春”中又有“春之声”、“春之色”、“春之山”、“春之水”、“春之花”等。像所有的人一样,跋涉的过程中有风吹过、有雨停落,因为渴望远方美丽的风景,所以心手相牵一起努力,梦想摇曳在路上,枯了又荣,而我们,在晨曦的鼓舞下,踏步向前。
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一首首晨诵诗,时时拨动着学生心中诗意的琴弦,学生生命的黎明时分,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班级里,课堂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味。晨诵帮助孩子点亮阅读,点亮心灵!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是丰富孩子当下生命润泽幸福的过程。
第二篇:用心读绘本精心研教学
一、读绘本的全部
初读《首先有一个苹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事中角色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数活动特别敏感的我认为,这本书很适合运用到集体教学活动中。于是,我开始以最纯粹的心态重新细读绘本的全部,这让我不仅从教育者的视角发现了更多的教育元素,而且在阅读扉页、封底、文字,感受故事画面、潜在节奏的过程中,我甚至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绿意的和谐故事。虽然故事中有追逃的情节,但这一串连锁反应全因为首先出场的苹果是熊们辛勤劳作的产物,而这些能合吃一个苹果的熊与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最终都能和睦地相处。
二、取教育的素材
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中蕴涵着诸多教育素材点,如角色数量从1到10的不断递增,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数数、认识数序的有力支点;“故事里会出现这些东西。仔细看,记住了吗”“终于闹得一塌糊涂。哎呀,这下脑子里全乱了,重新数一数吧”,这些有助于幼儿有意记忆能力的培养:“一个苹果”“三只鸟”“四个猎人”“九条鱼”„„这些数量表达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当然,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能用到所有的教育素材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所取舍。因此,在完整呈现绘本的基础上,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了“数序”和“有意记忆”两个教育素材点。
三、理故事的情节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凭成人的主观臆断来设定哪个画面是重要的,而应该真正了解幼儿喜爱的和需要的。如在学习数序的目标下,成人很喜欢绘本中从1到10有序梳理的这些画面,认为那些混乱的画面似乎没什么作用。其实,幼儿反而对“整个世界变得一塌糊涂”的狂欢画面非常感兴趣,带有一点点恐怖色彩的故事内容很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四、研教学的精彩
整个教学活动共有两遍阅读:第一遍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在熊出现时提出“谁会救猎人”的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还没出现过的角色,并利用七条船、八只乌龟、九条鱼、十个蜂窝的数卡让幼儿通过数数选择正确答案,猜测六只熊后面的出场顺序;在整个世界变得一塌糊涂时,请幼儿重新梳理。第二遍阅读则采用完整阅读的方式。基于对中班幼儿的了解,我在活动中还运用了一些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排除干扰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会有认知“盲点”。如我们班的幼儿对正确命名猎人和蜂窝有困难,而这个活动的价值取向是记忆不是认知,因此当活动刚开始出现第一幅画面时,我就提出问题:“这些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认识但叫不出名字的?”利用不到2分钟的时间,我帮助幼儿解除了命名上的难题,让幼儿的思维更聚焦于活动的核心部分。
链接回放
“谁会救猎人和小狗”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角色,我预设过两种协助解决问题的做法:第一,呈现绘本中的全部角色,运用排除法,梳理出剩下的角色,从中选择可能的答案;第二,直接呈现幼儿猜测的结果,当出现猜测不合理或幼儿感到茫然时再回放全部角色。这两个方法的难易程度不同,后者更富挑战性,适合中班幼儿,所以最终我选用了后者。
板书梳理
在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为了满足集体阅读的需要,常常直接将绘本内容做成ppt进行呈现。可是当ppt一页页播完后,往往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活动起到支持作用。于是,我手绘了不同数量的全部故事角色,利用板书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当读到“终于闹得一塌糊涂”时,我也将板书弄得像绘本中的画面一样乱,这种和绘本保持一致的“破坏性行为”给幼儿带来了乐趣。
绘本教学并不是在一个或几个活动后就画上句号,后续阅读更重要。在这个活动结束后,我除了将绘本投放在阅读角里,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零散的十一张故事角色图卡,利用一个窗帘扣,幼儿可以自己进行排图、装订、讲述,每个幼儿都可以在延续阅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认知体验,重新讲述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