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4: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

第一篇: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年湖北)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1)【答案提示】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2)【答案提示】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湖北)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1)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08湖北)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答案】(1)(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答案解析】(1)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此题,要借助背景理解全词,从而理解诗歌形象。根据背景资料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提示: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因为“无端良匠画形容”,作者“如今方表名踪”,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则把作者虽未及第却毫不自卑的志存高远、自信乐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①“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借“夕阳红”表现自己了的自信、憧憬,有一种大器晚成的欣慰在里边。

②沧海桑田,历史演变。《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的“夕阳红”,它象征的就是历史不断的更替变化。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湖北)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篇: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

今人难解古人心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

恩施一中之为

早 发

晚唐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①“早发”就是早早就出发的意思。②诗歌一二句紧扣诗题“早发”。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天还未亮,便携剑登程。③诗人路上冒雪前行,还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此处也能表现诗人出发得“早”。④雪飞百草,再加上天色未明,只能隐约辨识道路,此处表现出发得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背”,背离,相反。深秋时节,自己独自朝北方大漠前行,而大雁正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故曰:背行。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

鸡唱”。犹言鸡鸣、鸡啼。出处:唐·刘禹锡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宋·文天祥 《闻鸡》诗序:“自入北营,未尝有鸡唱;因泊谢村,始有闻。”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

飞雪: 诗人深秋入胡天,故有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诗为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白草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据刘满先生的考证 :白草就是席箕草 ,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芨芨草。“春发新苗 ,与诸草无异 ,冬枯而不萎。高三四尺 ,性至坚韧 ,以之织物 ,其用如竹。惟哈喇沙尔城东特伯勒古地产者最坚实 ,心可为箸。”由此我们可知白草是西北边疆生长的常见草类。(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谈岑参诗歌中的白草意象》)

关,应为云伽关。(此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云伽关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云伽关在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金河县因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而得名 , 原在今托克托县北中滩乡哈拉板申大黑河东岸 , 唐天宝四年(745)为振武军治理,移至今和林格尔土城子。《新唐书 ·地理志》(宋 : 欧阳修 , 宋祁 , 1975), 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有云伽关,后废,大和四年(830)复置 , 时李咏为振武节度 , 以兵千人戍守”。(本段材料来源于网络论文《公元19世纪前晋西北地震活动研究》)

微有路:微,不显露,这里为什么“有路”?原因是这里与云伽关靠近,因常有人出入,但“微”又说明这地方虽然近关,但也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诗人还得加紧赶路。

浊河,一为黄河之兼称,一为水浑浊之河流,此处的两个含义可能都不是,很可能指内蒙古的紫河。紫河,古水名。即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

迢递:遥远的样子。

羸léi,瘦弱,客:旅居他乡。

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它的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此段材料来自网络文章《中外关系史论文》)

本首诗歌解析:早发

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我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尽管天还未亮,我早已便携剑登程。我冒着飞雪前行,内心愁苦不堪,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我独自一人向寥廓寒冷的大漠北行,列队的大雁却向温暖的南方掠去。

百草漫野,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紫河冰封,无声的严寒凝冻了往昔奔流的河水。京城和单于都护往来的距离本身就相隔万里,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老头儿呢?

附:《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这首词也是诗人在单于大都护府时所作的诗歌,跟《早发》是同一时期同一点所作。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罗邺

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题解:趁职,任职。单于,此处不是指匈奴首领,而是指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留别,唐诗的一个种类,和送别诗相对应,此诗是回复朋友的诗歌。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指京城。知己:诗人的好朋友。诗歌题目的意思是:在大漠随军任职时,回复京城知己之信

本诗解析:我忝列军中,随着翻飞的牙旗,到达大漠边关,带上书籍跟随战马直入胡地。要想把千里之外的书信寄到你手,只能凭借南来北往的鸿雁;在暮春时节要想看见花儿,可惜这儿只有纷纷的飞雪。即使年老体衰,只要有雄心壮志,一定会有机会报效国家。政治清明的时代,所到之处,即刻便可以安家。秋风起时,我不准备像张翰一样,因思念故乡鲈鱼而心生哀叹。

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以往落第诗大不相同。于蒲津渡河,入晋中。有《黄河晓渡》诗。《黄河晓渡》:“大河平野正穷秋,赢马赢僮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可知罗邺北上,当在秋季。

之为如是说:

对于本首的作者罗邺,很多人没听说过,我亦如此。像诗歌中“鲁酒”“驱羸”“客”这些词语都是很不好理解的,再加上不了解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诗人,也无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以这些因素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仅是学生,就是老师也很难理解到诗歌的一些关键之处。

在网络里面关于罗邺的介绍都是非常有限,对本首诗歌的背景资料的介绍更是微乎其微。为了弄清里面的一些关键点,弄清罗邺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弄清这首诗歌的具体含义,真是惨淡经营,悉心筛选、比较。最后也只能明了个大概。罗邺,晚唐诗人,浙江新城人,大约出生在825年,约850年达到当时的都城长安参见进士考试,名落孙山。一直在这呆了近十年,参加五六次考试,落榜了。然后游历,主要在洛阳、吴门、山阳、湖南一带,从长安出来,差不多十二年才回到故乡浙江新城。873年,罗邺在江西观察使崔安潜幕府,近三年。875年罗邺羁旅皖地,投谒池州庾员外,无成。这地方时间长达八九年,主要原因在于他的父亲罗则在此地担任过铁官。885年,罗邺自池州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未等放榜便入蜀,在此落榜。在蜀地呆过一年多,僖宗文德元年(888)秋离蜀,北赴长安应试,复落第。此后在京城有呆过几年,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始终未能及第。昭宗光化年间(899),依照前面的出生时间,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北上赴单于都护趁职,本次高考所选诗歌,就是诗人在赶往单于大都护府时所作的诗歌,后面补充的一首大约是达到之后所作。在军中任书记职务。史料记载:“邺,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邺去家逾远,万里沙漠,满目谁亲,因兹举事(行事;办事。)阑珊(衰落)无成,于邑而卒”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补阙韦庄上奏,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

罗邺有“诗虎”的美称,其诗作当时就受到世人推重。晚唐政治、科举、幕府对罗邺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讽刺诗、落第诗和行役诗。现存越150首。居于“江东三罗(罗邺、罗隐、罗虬)”之首。罗隐也是考了十来次进士,最终

还是未被录取。罗虬因被时人冤枉,最后辞官归隐。从“江东三罗”的命运,隐约可以窥见晚唐政治的腐败和黑暗。

第三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诗 歌 鉴 赏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或说诗人)。

②物象:包括景、物等。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提问方式:①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②试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注意以下语言:①特定意象语言:如松竹梅等。②词性角度: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数量词。

③位臵角度: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2 不同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委婉、含蓄隽永、慷慨悲壮、雄浑豪放、凝练简洁、典雅秀美、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3 特殊语言结构:①叠字叠词叠句: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②倒装句: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③名词连用: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4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5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6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提问方式:诗中某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某句诗的意思(表层意或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创设出……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1 内容包括: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方法;③结构方式;④其它内容。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

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叙事抒情。

A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答题词语还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B.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 的高尚气节。C、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既可使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D、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E.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F.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①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可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

② 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真挚的感情。③ 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引起下文、铺垫、设臵悬念、埋下伏笔、过渡、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照应上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先总后分等。

(四)其它:联想想象、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四 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掌握诗歌题材: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 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①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

②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③伤春伤别诗: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在传统的此类题材中,又有三类主题。

一是抒发离别苦情的。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三是寄寓人生感慨的。④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1.善于把眼中景与心中情结合起来。

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3.诗人思乡感情的触动往往是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⑤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⑥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⑦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⑧边塞征战诗: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⑨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⑩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是:迷恋、忧愁、惆怅、伤感、烦闷、寂寞、孤独、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诗歌表达的主题用语常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怀才不遇、愤事嫉俗;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蔑视权贵;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3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五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诗情画意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议论类: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 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臶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语言

(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

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一)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

1、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 《 渔家傲 》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 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第四篇: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别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

思乡怀远之情: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

咏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

情爱婚姻之情: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

闲适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

边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

第五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

诗歌鉴赏

①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

(1)比兴(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③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下载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高考语文07—10诗歌鉴赏锦集(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

    诗歌鉴赏 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 关于用典(包括使用成语)存在着不少争议,其实它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例如我们提到卢沟桥,不是想起抗日战争,就是想起卢沟晓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默写

    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1)意象特点:解释意象在句中的表层含义+该词描写的景象,该词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本诗(本联)选用XX的XX、XX的XX,渲染了XX的氛围,术语的概括作用(如委婉含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整合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专项训练二 诗歌鉴赏 知识点整合 一、诗歌题材 1、 边塞诗 (1) 讴歌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 (2) 表现战士勇于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揭露战......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