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摩登时代.邱豪 学号20104092008 土木二班
《摩登时代》观后感
片中喜剧手法和视觉手段都有着卓别林独特匠心的痕迹。而其主题则更为突出,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查理发疯的一幕从形式上的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是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很多人无力承受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步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的确是一个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影片中我印象很深就是经济危机下美国失业率上升,社会变成很混乱。查理认为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助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摩登时代》不仅批判当时资本家的残忍,更重反映当时人民也是有尊严和人生权利,也需要一个温暖家,不是受资本主义压迫的奴隶。资本主义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人民流浪街头和沿街乞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工人不能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之一。这样局面的激化,或许就使工人想翻身做主人,就有随后无产阶级当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查里·卓别林影片表现出当时美国经济危机背景下人民生活,资本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顾工人死活,其实这样也会造成生产资料过剩危机。造成这样结果其实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是不可避免,上层阶层人普遍存在自我利益至上思想,所以受压迫也只能是下层百姓。此时此刻,我也想到了我们,高中三年努力学习为了进好学校但很多学生进了大学又去荒废学业,他们到底是否知道以前努力是为什么?是生活太安逸还是一些娱乐让自己丧志。想想《摩登时代》那时人们我们本质上又有什么与他们不同,忙碌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许有些人抱怨考到不好学校没动力学习,但这不是理由,假如你知道自己前进方向而且不会瞎忙碌,好的学校坏的学校对你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社会洪流里的一份子,我们决不能丧志,要追求自己想的而不是瞎忙碌。
第二篇:班级拔河比赛 土木二班
一、活动主题
“班级拔河比赛”
二、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
三、活动时间
具体通知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田径场。
五、活动对象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12届1-10班同学。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所需资源有五个小旗、五个口哨、三根粗绳、白灰若干。2.比赛开始前个班体育委员将个班人数清点清楚。
3.队员人数规定每班抽出15名队员参加比赛,每班再另外派出2名比赛监督员,清点参赛人数,监督是否有违反比赛规则的现象。
具体进程
1.全体活动成员于确定时间及地点集合。2.清点人数并简要说明活动的注意事项。
3.比赛分为淘汰赛、半决赛、决赛三个赛程;比赛分组及比赛 首场的站位选择由各班体育委员抽签决定。
七、奖品设置
比赛取前三名,给予一定奖励。
八、活动要求 积极召集全体同学踊跃参加比赛。
九、经费预算
活动饮水
50元 奖品
200元
十、注意事项
1.如遇特殊情况,则适当延期。
2.各班体育委员要做好比赛前期的准备工作。
3.在活动过程中如果遭遇意外,各班裁判及体育委员需立即向活动组织者汇报。
4.比赛进行过程中,各班同学不可以擅自离场。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12届建筑工程系土木二班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摩登时代》观后感 余雷中南财大 法学院学号:04070118
《摩登时代》观后感
余雷中南财大法学院外法0901 学号:0904070118
政治经济学作业
这部影片写的是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第一个画面是一群绵羊,这一画面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我的脑海瞬间搜索到了英国圈地运动。接下来出现的了Subway和Car,以及后面的剧情让我了解到《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
因而我的感受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下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的一些看法。1.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唯利是图是资本的本性。提高利润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强度、延长工
时;二是通过新科学技术的改进。机械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剩余价值得以极大提高。剩余价值的增加促使更多的人参与生产而忽视了民众的购买力,造成了供过于求,这就为经济危机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2)货币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由于货币媒介商品交换的过程,造成买与卖
在时空上的脱节,有了 人买了商品不马上卖,有些人的商品就卖不出去,而流通性以及保值性最弱的商品是最难销售出去的,而劳动力就是这么一种商品。因此首先就造成了失业,而失业又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这也是西方普遍高福利的原因之一,维持社会一般购买力,保证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2.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在《摩登时代》中的资本家,比如说那个工厂的总裁,他并没有把企业效益、工人的福利、整体经济的运行看做一个整体,而是鼓励的、狭隘的看待,一切以利润为中心。在影片中工厂老板不断的苛求加快生产线的速度,工人只好忍气吞声。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压榨荒唐的行为。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想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
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然而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是消费和生产要能平衡。而过分压迫无产者的结果必然是生产有巨大利润,利润又刺激生产,然而一般人购买力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生产的增长,最后为经济危机埋下了种子,因而在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矛盾的时候主要还是靠技术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靠提高强度、延长工时。
3、机械化的生活方式—人的异化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人们忙乱而无助,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他们都身不由己的践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摩登时代”中,人性被扭曲,人们感到无所适从。资本家毫无节制攫取利益,最后违背了经济规律导致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毫无资本的社会公众则尤其灾害深重。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也许,查别林就用这种方式表明了他的立场与态度。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唯利是图,必然要失败的。从社会角度来讲,一个社会要想长久发展,一是要有合理的法治化,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而是一定要按经济规律来办事。
4、身边的政治经济学
1)变革期的矛盾
现在我们国家,和西方刚刚步入现代化的时候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想要实现现代化,都是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都出现很激烈的社会矛盾;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是我们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有很多矛盾是相似的,而这正是我们再回头看这部片意义所在,用它来参照现在。比如拆迁、比如农民工权益保障、比如贫富分化、地域城乡二元、权力世袭化。还有就是,我了解了一下身边人大代表,其实农民工人的不多,那么代表性有多大、农民政治不参与谁之过、、、2)发展展望尽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发展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当时的西方少。我们虽然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要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却是任重道远。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两个方向,一是要健全法制,构建良好社会法治环境,以人为本;而是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考量,确保社会经济秩序持久运行,更加注重公平。
第四篇:邱佳豪读后感 1994与1988
1994与1988
几年前,知道韩寒先生有一部杂志出版,本着对他的喜爱于是毫不犹豫的入手了一本——《独唱团》,可是好景不长,第二期便被扼杀在摇篮里,从此《独唱团》变成了一期刊的绝版杂志。书的末尾连载了好好先生的一部新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又不知等了多久,书出版,才真正到我手上。
我很坦然很淡定的接受这韩寒的文字的冲击,经过他那么多作品的熏陶我或者说洗礼,早已习惯他的风格,更是喜欢他的这种形式,写的直白,含义的讽刺,思考的深度,也许这样的程度对于我们来 说,只能看没法做到。
《1988》是韩寒首创的一种写作模式来创作的一部作品,公路小说总是以一条主干为线索,从中四周发散的记叙小说,《1988》的核心“人物”表示一辆命名也“1988”的车,主人公和这辆车在沿途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似乎故事来的令人有些不可思议。又或者对于一些人来说,内容好像有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的鸿沟,但是这正是韩寒想要用自己的形式去表达的一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能在另一侧找到信仰。看书的人和写书的人永远是不同的思维去对待文字,《1988》的人物主体是一个准备去接朋友出狱的年轻人和一个路途因一些原因而结识的意外怀孕的一个“妓女”,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两者并没有以黑白身份出现,他们所承载的精神是那种纯粹的对生活与梦想不断的追求,在现当代现实性比较强烈的小
说中,这样的人物构造在我个人来看是很少出现的。
可能是有太久讲这本书搁浅的缘故,我很难清晰的想起书籍中的人物与故事,在我看来,韩寒的小说虽充满粗俗不雅,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与程度总能悟出不同的感受,对于实事我们随着思想的深度被挖掘,总有各种见解。如今我又重新拿起这本书,完完整整的重新阅读一番,几年的时间,或许我早已不再讲其看的那么浅显。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其实站在一个男人的角度,这本书的主题在与故事线索毫无疑问会成为男性的焦点,露骨的画面,低俗的词汇,很容易让大家浮现连篇,其实不然。女主娜娜是一个在美容院的技师,在一个工作中意外怀孕,显然,孩子的父亲不知是谁,男主人公陆子野原本只是途中的过客,和一个普通的光顾者,但是最后因为人性,又因为某些事情,他们不得不一起沿途结伴。娜娜要把孩子生下,娜娜在途中不断规划孩子的未来而她仅仅只是一个技师,记者曝光黑幕等等,这一切的事情在人们看来,都是荒诞的,但这些荒诞和黑暗在另一方面,其实是来自社会。
小说不断穿插着陆子野回忆童年时的情景,不管是娜娜、陆子野、刘茵茵、孟孟,还是丁丁哥哥、肖华哥哥、10号及配角孙老板等,他们都得到了光环。但是此时他们的并不是让读者来感受这里的幽默,而更多的是去醒悟。
最后的结局来的很模糊,陆子野拿到了朋友的骨灰,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小说的线索就是陆子野去接朋友出狱。他很坦然。娜娜被检查出体藏病毒于是怀着孩子潜逃。两年以后,陆
子野带着娜娜生下的孩子驾驶1988向五千公里外的海岸线出发。于是,新的旅程开始了。娜娜也许是活着,也许死了,让我们无限瞎想但是这个早已不是重点。人生的旅程从来不会停止。结局不是评判的依据,过程才是以后的解释。记得娜娜在最后说过一句“我给你的是最好的”,人生不管多坎坷,为一个人付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好过。一本书的完结总有千言万语要说,一段公路旅程结束了,我们看到的但是阴霾与黑暗,或者甚至我们想要好好的唾骂一下这个社会,我对朋友说过一句话,看了韩寒先生的书首先要保持冷静又要很理智的去评判,文字很幽默,但又句句穿心,但他讲的又何尝不是现实呢。《1988》没有什么感情的描写,更没有什么华丽的文采去描述,但是故事中的对话句句展露真挚的感情,不是爱情,而是超越了爱情,感情不分人,不分社会地位。这种情感自然而然的感动读者,但又似乎表达着作者的一种宣泄社会,值得任何一个人去反思。此时我想起了鲁迅,韩寒和他很像,但是韩寒幸运多了,因为这是个人权的时代,言论自由的时代。
《1988》中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是无法去解决的,它就想尘土,在空中飘着,永远也走不了,而我们除了反思,更是要有接受光明和开拓光明的双手,也许《1988》模糊的结局想要表达的就是——光明最后还是来了。
第五篇:13土木二班罗潇民俗禁忌
汝城民俗禁忌
学号:20134190060
班级:13级土木二班
姓名:罗潇
家乡: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筵宴酒席
民间设宴,讲究座次,面对大门一方为上席,反之为下席,左为大边,右为小边。平列两席,左席为尊。一排三席,中席为尊,左席次之,右席居三。一席之中,上席左位为尊,右位次之,再按下席左边、右边的次序排列。婚嫁、寿诞、殡葬等筵宴,舅父必居首座;平常家族间饮宴,辈份大者居首座,其余再按亲疏长幼依次安座;小边下座则为接待人之席位,负责酌酒、端菜及一应接待事宜。如排错座位,必斥责其对长辈不尊。饮宴开始,按待人请宾客用菜,宾客则随首座者下筷,停筷,同席者都得停筷。待菜上完,每遭菜尝遍,首座者说了“随便”,同席者方可随意下筷,否则也会被斥“"缺少家教,不懂礼节”。汝城宴席,俗称 “九个碗”。分虾米席、海参席、鱼翅席、燕窝席。第一碗是上代表菜,预示席面等级。中间由主人亲呈主菜大块肉,以示盛情。
村落
汝城喜聚族而居,通常是一个村庄一个姓氏,一个宗词。平原地区,一个村庄少则数十户,上百户,多至三、四百户。山区村落较小,也有单家独院。村庄中心均建词堂,大的称宗祠,小的称祖厅或大厅。村民紧靠祠堂后方及左右建房而居,房屋朝向与祠堂一致。祠堂前面不得建私家住房,说会“阻挡风水龙脉”,一般留有一块空坪,供全村晒谷及其他集体活动之用。村内人烟密集,巷道狭窄,房屋鳞次栉比,挨次扩建,排列无序,但猪牛栏、厕所都建于村庄周围,不与住房混杂。
出行
凡离家远行,行前到各亲朋家辞行,亲朋家则煮圆蛋送行,祝愿平安如意,并馈赠红包,俗称“茶水钱”。外出时,讳七和八这两个日子,俗谚曰“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春节后第一次出门干活、上学及平常要出门远行,均需煮食圆蛋一对,以祈平安吉利。正月探亲友亦称“出行”。亲友家必“煮茶”以接待,即盛猪肉并汤一碗,加上圆蛋一对,鸡腿一只,探亲者食肉一块或圆蛋一个,表示领受上人的殷勤,如果实在已饱,则喝少许汤以表示,这叫“饮茶”。文明、东岭等乡“煮茶”,则于碗底盛粉条或大禾木糍,碗面盖肉,客人务必要吃完。
夫妇在亲朋家做客,夜晚不得同床而宿。
备丧
父母到了垂暮之年,子女便要为父母备好寿具(棺材)、寿衣。备寿具必须在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日子,俗谓“大空亡日”,然不定年期。制寿衣必须有亲生儿女及儿媳参加。
父母到了弥留之际,如系父亲则须将其卧榻移至厅堂,母亲则仍留内室。凡在家子女,必须终日守候,不敢远离;在外子女亦须尽速返家,守于榻前,以尽送终之礼。
初丧期间,族戚女眷常于灵侧哭灵。哭灵亦哭亦诉,除表示对死者的哀痛外,也诉泄心中的幽忿。
丧事对亲友,不发讣告,多以口信通知。亲友吊奠,一般送香、烛、挽联、挽幛等。吊奠时,赠每个亲友以一方白布,裹在头上,然后到灵前行一跪三叩首礼。对所有参加过吊奠的亲友,要统一设宴答谢,渭之“会客”。
停柩时间,一般数月,有的长达数年。
敬田神
耕作时,习惯以三餐茶饭(早、中餐用饭,中餐前吃点心,称送茶)送到田头。用餐前,要先洒酒于地,叩请田神享用。每年于耘田之后,收割之前,各村都要做“禾斋”,请师公诵经一天,用香烛酒礼荐享田神,求田神保佑,获取丰收。50年代以后,已废除。伐木
进山伐木,禁忌较多。开山前,要到山顶用雄鸡祭祀山神土地,祝愿保佑平安顺利。开工后禁止妇女进山,内部严格实行“禁口”。伐木成员称“狗子”,彼此打招呼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用“呜呼”二字音拖成长声词呼唤。物品名称、行为词语都用呜呼代替。特别禁忌不吉话语,一人犯禁,全棚停工,由犯禁人负担工钱并要请酒“暖棚消灾”。
养牛
农家视耕牛为“宝”,对耕牛严忌宰杀,认为杀牛有罪。对老、病必要杀的牛,也得请人下刀,多“无后”之人为之。看杀牛者均反背双手,表示自己并未参予。因此,“看杀牛”已成为斥人对事袖手旁观的代用语。小孩及老年妇女忌吃牛肉,认为吃了牛肉会添灾减寿。俗称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生日,耕牛全部免役一天,有的还加喂鸡蛋,以示对其“寿诞”的祝贺。现杀牛、吃牛肉的禁忌已废,四月初八“歇牛”的习俗尚有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