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考为自己喝彩、正视他人
为自己喝彩 赵瑞晨
当比赛结束,冠军登上领奖台,被鲜花和人潮包围时,落败者是不是只配落得一脸怨气,落寞退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喝彩,为曾经激昂过的斗志,挥洒过的汗水,也为充满挑战的明天。
人生如比赛,一场赛完,几家欢喜几家忧。人生亦如一台戏,未必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够圆满落幕,未必每个人都能赢得一个满堂彩。我们需要勇气,自我欣赏,为自己喝彩。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
——《想唱就唱》
这是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第一重境界。每当唱起这句歌词,我脑海中总是出现一张虽年轻却坚定的脸庞,甚至眼里闪着泪花,却仍笑对失败。不被人认可、看好时,虽不可能装作毫不在乎,但仍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充足的信心。就让我们伸出双手,擦掉泪水,挥别过往的失败,为自己鼓掌,为明天的胜利而拼搏。
“是谁看扁了我没有观众,没关系,我自己第一个被感动。”
——《我的麦克风》
形式上的自我欣赏已在成长中得到洗练。有时哼起这句歌词,会觉得曾经稚嫩的倔强已有了些许沧桑。不会再执着于旁人的看法,不会再勉强自己为自己喝彩,好像那只是做样子,拼命证明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事实上,每一首歌都是为自己而唱,每一支舞都是为自己而跳。即便是没有追光灯的独角戏,自己也会在心里为自己喝彩。
“不具名的演员不管有没有观众,谢谢侬。”
——《谢谢侬》
残留的怨气和委曲已全然消失。我从这首歌里听出了大气。即便褒贬不一,也已来者不拒。蜕变的过程已完结,破茧的蝶自知其美。成功与失败,在人生中随意插播。对失败与艰辛说声感谢,对不看好自己的人说声感谢,教会了我淡然面对,教会了我借助别人的双手;为自己喝彩。
学会欣赏自己的不美丽,学会肯定自己尚有缺陷的能力。我们就能战胜自卑感,自己,为自己喝彩。
正视他人
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他人的优点,而不是处处去找他人的不是。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砖家”“叫兽”,自恃“饱读诗书”,对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处处抨击,每到他们上节目的时候便大发“谬论”。这种行为我认为是可耻的。因为一种事物的流行,肯定有其优点。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们这些“砖家”“叫兽”懂文学,如果你写的东西好,有价值,自然会有人去抢着来购买你的作品,何必这样去诋毁他人呢?
这种社会现象,就是没有正视他人的行为,他们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是差的,自己的东西都是最完美的。如果怀着这种心态来创作,那么他写出来的作品不管怎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文学界是这样,我们做人也是这个道理。
也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比你优秀的人。但是不同的人有对这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会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处处看他们的缺点,一抓住人家的错误便不停的攻击他们的缺点,对自己而不做高的要求,发现缺点也不承认,也不去改正;而有一些,他们懂得去正视他人,把他们的优点进行分析,并对自己的缺陷进行总结,然后开始按计划来改变自己有缺陷的地方。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懂得总结自己错误的敌人是可怕的”,所以这些正视对手,并暗中采取行动的人,他们的进步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人的心胸如果足够的宽大,能够让自己正视其他人的优点,那么进步便指日可待;但一个人心胸狭隘,处处看着它人的缺点,而自己又不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水平,那么他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而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正视他人也是一道通向成功的桥梁,正视他人的优点,可以借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更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正视他人是一种良性的心态,我们正视他人便可以少一分妒忌,多一分平和,不会为利益而干扰本心。
再差的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让我们学会正视他人,为自己架起一道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
第二篇:《为他人喝彩》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为他人喝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他人喝彩》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三《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的第2课。本主题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普遍而典型的现象进行引导,注重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处理竞争中产生的复杂情感——嫉妒,学会为他人喝彩。教材的课题以正面的口吻出现,但教材内容则围绕“嫉妒” 体现。首先由“知心姐姐”引出了本课的中心话题“嫉妒”,再通过4幅画展示了学生中常见的嫉妒现象——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种种表现,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借老师的话帮助学生分析、认识嫉妒的危害,形成对待这种心理现象的正确态度,然后,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承认他人长处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最后用“说说真心话”,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的关键时刻, 他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作为独生子女居多的他们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敏感多疑,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因此,在同学之间有很多互相猜忌的事情发生,小团体的现象也很严重。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不太愿意袒露和面对自己内心的嫉妒想法,常被类似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他们需要引导,才能了解产生嫉妒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因素,对身心健康及成长都极为不利,学会克服不良的嫉妒心态,懂得在悦纳自己的同时也欣赏别人的长处,养成积极向上、健康愉悦的心理。
[设计思路] 嫉妒体现的毕竟是一种内心的阴暗面,在课前了解交流中,我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对此说法是很敏感的。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胸怀去面对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调整呢?鉴于教材和学生实际,鉴于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将“角色体验法”贯穿始终。不论是优点集结后的现场采访,让夸与被夸者都来谈谈感受;还是将教材中的4幅图再现成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现,品味人物的语言,体验嫉妒危害;或者是进行“你的嫉妒心有多强”的心理小测试,让学生大胆地面对自己,并且现场完成精心选择的两道真心话大考验等环节都巧妙地将“体验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一次次的个体内心认知冲突,一次次的思考交流分享所得,学生直面着嫉妒危害,提炼了克服嫉妒的方法,懂得真心为他人喝彩,促进了自我反思与成长。[活动目标]
1.认识嫉妒的表现,知道它的存在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影响自己的成长。2.了解嫉妒是一种普遍心理,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3.通过体验、交流等活动,懂得避免和克服嫉妒的方法,4.学会自我反思,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悦纳自己,为他人喝彩。
[课前准备]
教师尽量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拍摄“当同学获得荣誉时”的视频;制作课件。[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嫉妒的危害,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认识和接受他人的长处。难点:懂得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真心为他人喝彩。[教学过程]
一、优点集结,体验赞赏之美。1.热身活动,夸赞别人。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活动,我这里准备了些小纸片,请用
一、两句话夸一夸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注意:用上“他(她),”。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我前面的这个盒子里已经装满了同学们的赞美,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为他人喝彩》。(板书课题:为他人喝彩)3.现场采访,分享感受。
(1)我来抽取几张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都来猜猜他夸的是谁?
(2)教师采访被夸及夸人者。(当听到同学们念出你的名字时,你感觉如何?听到同学如此称赞你,想说点什么吗?我看你第一个举起手,很大声的喊着是你,能告诉我们赞美他人,带给你的是什么感受吗?你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面带微笑,此时你的心情如何?……)4.小结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站在你们中间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被赞美或者赞美他人是那么令人愉快,感觉是那么美妙。但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时候要真心的赞扬别人不是那么容易。
【设计意图:用
一、两句话夸一夸别人这个热身活动,只是个“幌子”,尽管学生都挑自己的好朋友来夸,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场采访环节,让被夸的说说被称赞的心情,夸人的讲讲赞美他人的愉悦,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畅快抒发着,真切体验着赞美他人的美妙,为下一节的对比学习埋下伏笔。教师的小结也为下一节的学习作了自然的铺垫。】
二、情境再现,感受嫉妒之害。
1、播放根据教材4幅图的情节改编的视频《当同学获得荣誉时》。(请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了解视频中人物的表情、表现。)
2、学生畅谈所感。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何感受?
3.相机提升:是啊,听听他们说的内容:有不服气;有风凉话、有使坏心眼希望别人出丑了,这就是“嫉妒”的表现;他们会议论别人,说明他们心里产生了“嫉妒”的情绪。
4.教师提问:曾听过、见过这样的现象或者读过这样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5.思考嫉妒之害:(课件出示名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到底,嫉妒这恶魔会毁掉什么好东西呢?
6.学生交流:如,不懂得接受别人的长处,失去友情;失去信任;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影响自己进步和成长;身体受折磨……(教师随机出示嫉妒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课件:“研究结果表明,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腰酸背痛和胃痛腹胀,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和嫉妒者如影相随了。”,让生发现原来嫉妒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7.小结过渡:看来这嫉妒确实像恶魔,不仅害人还会害己。甚至还有研究说它是最难缠的一种情绪。真是这样吗?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4幅图呈现的内容转换成动态视频,通过小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演绎嫉妒的表现,它不仅和第一环节愉悦的夸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变抽象的嫉妒为形象的情节,学生容易理解、感受。这个由故事引发的看似简单的片段实则触及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嫉妒问题,于是学生对嫉妒的认知被唤醒,看过、听过、经历过的事情一一浮现,更在名言的引路下开始了嫉妒危害性的思考与批判。】
三、学思结合,直面战胜之法。
1.小游戏:“你的嫉妒心有多强”心理测试。
(1)出示课件,“你和朋友在树丛中行走,突然出现了邪恶的魔法师。于是,你俩便成了动物。你变成了狐狸,那么,你的朋友变成了什么动物呢?A.鹿
B.熊 C.兔子
D.松鼠”(要求在心中选好答案;闭上眼睛,根据教师提示举手示意自己的选择。)
(2)教师统计各题人数,向学生出示各答案所反映的心理状态:选“鹿”说明你同喜欢嫉妒相比,更乐于愉快地与人相处。选“熊”你对嫉妒的感觉迟钝。因为你对自己有信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正是你的优点。选”兔子”你会不知不觉地对朋友产生嫉妒。你会想:“他怎么又成了大家注目的对象,不就是这次表现好一点了吗?”但你不必为此自责,因为任何人都会产生嫉妒心理。选“松鼠”你属于嫉妒心较强的类型。其实,只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嫉妒心就自然会消失。所以不妨开始找出自己的优点所在,学会喜欢自己。(学生随着答案的揭晓,也许有的会高声喊“耶”,有的会沉默不语。)
(3)教师点拨:随着答案的揭晓,“耶”的声音越来越小,看来同学们都不喜欢拥有嫉妒这种情绪,但从我们统计的情况可以看出嫉妒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出现它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对待它,请翻开书本P31面,认真读一读这个小故事,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2.阅读教材P31面的小故事。
(1)同桌讨论:故事里的“我”有嫉妒心理吗?说说理由。(“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这个复杂说明了“我”也想得第一,可是别人作品那么好,到底要不要给别人高分,“我”犹豫了……)
(2)思考:最终“我”作品入选了,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如“我”用端正的心态,战胜嫉妒,真诚地为他人喝彩,最终也赢得别人为“我”的喝彩。)(教师相机板书:战胜嫉妒、为己添彩)
(3)教师小结:同学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的生活中对手无处不在,也许是学习上的,也许是才艺上,也许是体育赛场上的,也许是表现方面,也许是责任心方面,只要我们懂得欣赏他人的这些长处,嫉妒自然就远离我们了。就像《智慧书》里说的,课件出示:“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另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测试小游戏,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也引导学生发现了原来嫉妒是一种普遍现象,无需遮遮掩掩,而应该勇敢面对,努力克服。阅读分析教材的小故事,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文本资源,也让生在讨论、交流中豁然开朗,原来当我们战胜嫉妒时,我们也会收获别人对我们的喝彩。】
四、现场考验,分享喝彩之乐。1.完成“说说真心话”
(1)当别人超过我时:。(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提炼克服嫉妒的方法:如,取长补短;化嫉妒为动力;想想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一笑了之……)(2)我的对手是 ;他的长处是:。(全班分享,真心为他人喝彩。)2.配乐齐诵诗歌。
教师:同学们,听着你们的真心喝彩,我忍不住想为你们喝彩了,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今天的进步喝彩吧!下面,让我们大声诵读《为他人开一朵花》,在诗歌里尽情抒发我们战胜嫉妒,为他人喝彩的情怀吧!
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 一棵树有一朵花,这棵树就有了神采; 一条路上开满花,这条路就充满了诗意。
那么,让我们为他人开一朵花吧,用我们真诚的喝彩!能为别人开朵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喝彩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是啊——
为他人开一朵花吧,那是在为自己生活增香!为他人喝一声彩吧,那是在给自己人生添彩!
【设计意图:“说说真心话”来自于教材,但教师做了取舍和再设计,教材里的九道填空,教师只保留了一题即“当别人超过我时:。”意在借学生自己的经验继续帮助他们提炼战胜嫉妒的各种方法;第二题则和课伊始的“热身活动”呼应,不同的是这里大胆将夸赞的对象定位为对手,意在考验学生是否懂得真心的为他人喝彩,其实也是检查了教学实效。配乐颂诗《为他人开一朵花》感染着学生,并将其情感推向了高潮。】 [板书设计] 为他人喝彩
战胜嫉妒 为己添彩
第三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我为自己喝彩,不为成绩,不为荣誉,只为我的自信喝彩!
从一年级起,我便是一个默默无闻,学习习近平常,不是很引人注目的小女孩儿,只是班级里一个内向的小组长,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
进入了三年级,我一点一点变得开朗起来。记得一天中午,老师问我们谁愿意值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战战兢兢地举起了手,手心里已满是汗水,我只听见自己的心在砰砰直跳。老师喊了我。虽然那天我不会值日,而且哭了,但我的自信之门从那一天开始打开。
转眼间,在我上五年级时,上天又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同学组织演讲比赛,我自告奋勇地报了名,可演讲时我十分紧张,面红耳赤,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下面的演讲词全都忘了,脑海里一片空白,我拼命的回忆„„那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失败的教训,同时让我知道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我很快乐,因为我比别人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也很自豪,因为我的自信之门开大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崎岖坎坷,一次次的考验、启发以及那份自信都成了我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在我小学生活中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我终于自信地在陌生老师的目光下,微笑着演讲完毕,取得了成功!那一刻,我真的想为自己喝彩,我更要高呼:“若你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必定要用信心导航,如果你为奥运健儿喝彩,为社会英雄喝彩,那么一定不要忘记为自己喝彩,因为当你说出这五个字“为自己喝彩”时,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四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或许,理想和现实相距太遥远,无法把自己放飞;或许,平淡的生活交替轮回,早已把斗志磨碎。多少次筑起的梦想堡垒,又一次次地被现实摧毁,充满阳光的日子总觉得是那么少。不想流于平庸,却又在平庸中沉没。明明知道盲从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却始终走不出那层重围。无数次的挣扎,换来的是脆弱和敏感。重复着别人的老路,蜷缩在窠臼里面不能解脱。这样活着不累吗?还不如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给自己一份执著,少一些失落,多一份清醒。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弱。困难和不顺在所难免,如果总是沮丧,生活便是荒芜的沙漠,不如用自己的脚步来踩死自己的影子。战胜厄运,首先要战胜自己。
为自己喝彩,给自己多一份自信和信念,少一些怀疑和痛苦。凡事应学会换一个角度,从好的方面着想,人生必将有别样的风景线。这是一种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有一千个借口哭泣,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要坚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因为,今天的太阳落下山,明天照样升起,人生也是这样。
为自己喝彩,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活在固定的生活方式的阴影之下,是多么可悲的事!这不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因为这样,人不会活的洒脱。如果你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不把别人对你的态度当做一成不变的圣旨,不会因为上司的脸色而抛弃自己的尊严。这样你就会笑看沉浮,谱写自己的人生。
为自己喝彩,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失败和痛苦只让自己去品尝。在奋斗中,成也罢,败也罢,悲也罢,欢也罢,学会取舍,才会懂得生活;学会善待生命才会宠辱不惊。从盲从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活出自己的精彩。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自己也会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摘自《演讲与口才》
起点
作者:马国福
我们的生日是生命的起点;小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春天是丰收的起点;一月,是一年的起点!
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件事选对了起点就等于开创了美好结局的一半;一个目标划分好了起点就等于缩短了与成功的距离。
起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近有远。起点往往以小而见大,好比千里大堤,微不足道的蚁穴是瓦解它的小起点,更是致命的起点;好比挺拔的参天大树,幼芽是它迎风淋雨能否成材的关键起点。如果幼芽弱不禁风,不经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长成栋梁之材?站得高看得远,好比巍峨的山峰,如果没有山脚的沙石为起点,怎会有高瞻远瞩的壮
阔画卷?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站在较底的起点上,我们不可能修改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我们必须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如果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那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让毅力作桨,信念为风,理想为船,以小河流为起点,长风破浪风雨无阻,定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亚伯拉罕·林肯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他的起点已经很低了,但是他敢于面对无数的磨难、困苦和失败,致力于民族解放和独立,最终赢得了胜利,成为受人爱戴和尊敬的美国总统;贝多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遭遇了耳聋、失恋、贫困等磨难,但是他以此为起点,扼住命运的咽喉,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乐曲;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不幸,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嘲讽、打击,最终他发明了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精卫填海,起点只有嘴里的一口泥土,然而传说中的她还是以不起眼的一口口泥土填满了大海;愚公移山,起点只有一副担子,然而他并没有被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吓倒,他的决心和恒心感动了上帝,最终他搬走了两座大山,开辟了一条坦途;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起点只有被敌人夺去的山河和三千越甲,然而他凭着卧薪尝胆的毅力忍辱负重,最终以区区三千越甲吞没了吴国,夺回了失去的江山。
不同的起点蕴涵着不同的力量,也预示着不同的结局。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当然也感受着不同的命运。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会变成美丽的仙女,我们何必为站在低的起点上而抱怨、彷徨、自卑、叹息呢?
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向更高目标看齐的勇气;起点小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
身在兵营,胸谋帅事。调高你的起点吧,新的希望就在后面;转化你的起点吧,成功正在其中蕴酿;分解你的起点吧,人生的崭新书页正期待你去书写!
------摘自《演讲与口才》
把杯子放下
作者:帕微恩.阿罗拉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痛。”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一趟。”另一名听众大胆说道。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没有。”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可能痉挛呢?”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啊。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
“正是。”教授说道,“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的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生活中的问题固然要重视它,不能忽视,但不能老是拿在手上,不要总惦记着它,要适时地放手,让自己放松放松。不然,不知不觉间它会把你压垮。”
“朋友,拿起杯子的时候,要记得把它放下啊。”
------摘自《采风报》
沉默是金
作者:刘平
英国谚语说:“生活是银,沉默是金。”日本谚语说:“沉默是极鲜极丽的花朵。”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很欣赏沉默。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清川不语,自是一种秀丽;黄金不语,自是一种价值;松柏不语,自是一种苍翠;鲜花不语,自是一种俊美„„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完全没必要像母鸡下蛋一样,非叫得天下人都知道不可。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沉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每当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之前,总有长时间的沉默。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沉默之中孕育诞生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拨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看重一个人,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沉默也如此。卡莱尔有一句名言:“说话是银,沉默是金。”记得列宁也用过一句谚语:“开口如银,闭口如金。”我理解,那如金的沉默和闭口,都是指在无声胜有声的条件下。如果说一个习惯于沉默的人可能是幸运的,那么一个习惯于沉默的群体和民族则多半是不幸的。万马齐喑,只能是一种悲哀。软弱畏惧不是沉默,孤芳自赏不是沉默,不知所措不是沉默,闷闷不语不是沉默,袖手旁观不是沉默,麻木不仁也不是沉默„„远离了呐喊和雄辩的沉默,与其叫沉默不如叫无奈,甚至叫怯懦。
我赞美沉默,绝不是贬低说话的作用,而渴望把话说得更好、更巧、更得体、更艺术,话出人服,言到事成。因为,说话是人类最直接、最便利、最频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如果语言是树,沉默就是它的根须;如果语言是船,沉默就是它的舵手;如果语言是箭,沉默就是它的弓弦。说话和沉默是相辅相成的好兄弟。人,有时要说话,有时要沉默;要学会说话,也要学会沉默;要善于说话,也要善于沉默。
------摘自《青年文摘》
21、把微笑送给自己
作者:李含冰
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的一份平常生活而自卑,为自己没有高贵的社会地位而自轻,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们已经为创造美好的人生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生活给我们多少回报,让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都是生活本身的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作决定、我们可以赞美他人的成功,羡慕他人的富有,但绝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平凡。平凡也有平凡的价值,平凡不是什么过错。人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称心答案。只要自己对自己满意,那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也许我们看不到他人的敬慕目光,但我们可以为自己鼓掌喝彩。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自己擦洗伤痛。人生之舟在生活的大海上航行,没有哪一只小船不与风浪碰撞,船身不都伤痕累累。睿智的水手不是“望伤兴叹”,而是及时修补船身继续远航.在生命之旅中我们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和挫折,不过只是一个记忆,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不会增加生命的负重。带着伤痕把胜利的大旗插上成功的高地,在硝烟中露出自豪的笑容,才是人生的又一份精彩。大风可以吹落碎石,却永远吹不倒崇高的大山。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不要有太多的心情透支。我们需要学会过滤自己的心境,善于给自己的心情放假。不停的奔波,让我们的笑声带有几分苦涩。因此,要经常打扫心灵的库房,把昨日的烦恼清扫出去,腾出心灵的空间来存放更多的今天的快乐。人生有时就是活一种心情,心情质量也是生命的质量。巨石无法压垮的身躯,有时会被叹息拧弯。一个人没有一份好心情,物质上再富有也是一种“外强中干”。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给自己一份从容。面对争奇斗艳的鲜花,我们会欣赏但不会陶醉;面对袭来的风雨,我们会应对但不会逃避。虽然我们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但我们会掌握脚步的节奏,无论是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还是站在风光的领奖台上,我们都会挥一挥手,继续坦然前行,生命的脚步多了几分稳健,那也是一份动人的美丽。
------摘自《演讲与口才》
常想一二
作者: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里。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练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眼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劳累受气,一回到家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都是有求必应的,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事事如意”的横披,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里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
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里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为我们早已经历生命的痛苦和挫折,也经历过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是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里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浮出水面,做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摘自《教师博览》、教室,出错的地方
作者:成尚荣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
最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
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摘自《教师博览》
大度读人
作者: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摘自《阅读与鉴赏》
爱护心灵
作者:廖建斌
有人说:
心灵脆弱,像早春三月绽放枝头的桃花,经不起狂风暴雨的吹打;
心灵纯洁,像隆冬腊月大雪弥漫的原野,经不起污泥浊水的冲刷;
心灵善良,像青青草原嗷嗷待哺的羔羊,经不起野蛮仇恨的倾轧;
心灵宽广,像浩浩大海,如朗朗青天,包容万物、吞吐八荒„„
又有人说:
心灵残忍,如恩将仇报的毒蛇,常常落井下石、见死不救;
心灵污秽,如藏污纳垢的酱缸,常常良莠不分、男盗女*;
心灵阴暗,如乌烟瘴气的酒吧,常常黑白颠倒、暗无天日;
心灵狭隘,如绣女手中的针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实,心灵的原色调不过是张“白纸”,一方面“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另一方面,又可能被信笔涂鸦,弄得一塌糊涂。
人之初,心更像是一株稚嫩的花苗,关键看我们怎样养护,养分充足、修剪得当,它便开出美丽、洁白的花朵;养分不足、发育不全、管理不当,它便只能开毒花、结恶果,甚至枯萎。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心灵健全的程度,与生活幸福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现代人的心智在不断提高,可是心灵健康程度的提升却没能与之成正比。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早已失去了田园诗般的栖息境界,在铺天盖地、汹涌咆哮的物质大潮的压力面前,众多的心灵正日益变得浮躁不堪、惶惑迷惘、无所适从,对自然界的风起云涌、草长莺飞、雁去燕回变得麻木不仁,对生活中的道德沦丧、腐朽没落、世风日下变得熟视无睹,心思全花在了对名和利的追逐上,却又一个个大喊:“活得真累!”累是“心”累,一颗疲惫的心,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也很难有幸福的感觉。相反,保护年轻的心态,即使物质再贫乏、生活再困苦,也会活得别有滋味。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种种说法,六祖慧能与高僧神秀的两句著名的偈语其实也与心灵修养有关。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慧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所言在参禅悟道方面,固然显得比神秀更加大彻大悟,但就生活层面而言,我更倾向于神秀的态度。生活的真谛也许是从无到无,生命不过是白驹过隙,在时空的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生活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活着就得面对衣、食、住、行,玄想与空谈只能导致虚无,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事、每一人才可能活出真正的意义,而一颗面对纷繁世事能做到“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的心灵,我想是平常心,是健康的心。
评论家摩罗有句名言:心灵常常因为细腻而伟大。让我们细心呵护心灵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触角,细腻、敏感地对待生活,欣然享受生活赐予的每一点幸福和快乐,坦然承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忧伤和痛苦,也许此生我们与伟人无缘,我们却完全可以拥有伟大的心灵。
------摘自《人生》
第五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坐在写字台前,手里拿着体育测验成绩单:铅球70分,800米75分,100米50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唉,再想想自己一米六十的身高,想想同桌,说真的,越来越懊恼。行了!不看了,我抽出一本《简?爱》,心不在焉地翻了起来。渐渐地,矮小、卑微的简爱让我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难道,我们就没有些能让自己骄傲的东西吗?
下午,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下着雨,银杏页簌簌落了一地,叶面上盈满了雨水,它在为我哭泣吗?头顶上是灰沉沉的天,它在为我感到难过吗?
浸着茫然的泪水度过了夜晚,第二天一到教室,却被几个同学叫住了:“阿杜,快来看一道题。”我走过去,是填写诗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后面一句。“是‘槛外长江空自流’吧。”我说,“那是王勃的《滕王阁诗》的最后两句,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我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不知周围已引来阵阵感慨:“强,真强!”“你好厉害啊。”哦?是吗?我很厉害?我很疑惑,我到底是很没用还是真的很不错呢?
窗外停止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只有楼壁还滴着水,“叮咚,叮叮咚。”我听得有点出神,但我依旧见不到乌云外面的阳光,我也疑惑阳光是否会真的出现。
“告诉你哦,喂!想什么呢?”前桌同学将我的思绪从雨天中拉了回来。“怎么了,什么事?”“告诉你哦,可不要太激动。这次数学竞赛,你获了二等奖,那可是全国级别的呀!唉,哪像我,天生没有一点数学细胞。有你一半就够了„„”对了,那是四月份的全国竞赛,现在有结果了,而且还是二等奖。这就是我的价值吗?我的价值?我有价值??让我的成绩来证明,对了,其实我并非不优秀。
眼前的书桌铺满抹抹暖暖的光。抬头,乌云已散,天正在对我微笑。
我轻轻舒了一口气,走到教室外,银杏叶伸展着她扇形的身躯,黄灿灿的,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忽然想起简?爱的一句话:“我渺小,我孤独,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有闪光之处。”
是的,我们都有闪光之处,就让我们为此鼓掌,为自己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