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眼前一定会闪现70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70年前,中华民族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用自己的血与肉铸造了抗战精神。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所领导组织全所员工参观《回望烽火岁月,铭记抗战历史》的主题展览,我作为新员工有幸参加了这次参观教育活动,通过图片及实物的展览介绍,让我更加铭记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面对气势汹汹、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中国军民没有退缩,海内外中华儿女不分老幼,不分南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共赴国难,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
抗战初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率先从思想上面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全面地概括了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提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具体政策,成为了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指引广大军民英勇抗战,支撑起全民族长期抗战胜利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重创了日军,但仍改变不了大片国土沦丧的情况,国民政府首都陷落,被迫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当时战局需要,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改编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地方,建立一块块抗日根据地,牵制大量敌人的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国民党军作战。
战略相持阶段,在毛主席《论持久战》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经历艰苦的较量后,中日双方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百团大战,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终于换回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如总书记所说:“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 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的增强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战争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战争会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我们要牢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70多年,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0多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5年前,也就是2014年,我们国家纪念了两场战争。这是两场极为特殊的战争,都有着决定中国命运的分量。一场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一场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在同一年,纪念一场败仗,和一场胜仗,寓意何在。两场战争的跨度虽然有50多年,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点:同样的战场,同样的对手。但不同之处是,为什么一场败了,一场胜了?为什么前者是,中国军队拥有全面的优势,败了?后者是,中国军队居于全面的劣势,胜了?这间隔50年的两个问号,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个问号: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
我们先说第一个。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琉球事件。简言之,就是日本拿台湾当借口来侵略琉球。当时琉球请求大清国出兵援助。因为琉球是我们的藩属国,宗主国有义务去救他,但是大清国没有。大清国是怎么做的呢?
找人调节,这个人是谁呢?来访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格兰特调节失败后,给李鸿章回了这样一封信:“我甚盼中国自强。”他的助手杨格将军在另一封信中把这句话做了详细的解释:“中国如愿真心与日本和好,不在条约而在自强。”“在日本人心中,每视中国懦弱,为所求无不遂者,彼看不起中国,则无事不可做”。当时,琉球事件只是日本对中国的一个试探,其最终目的是争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结果很明显,清王朝腐败、退让,总想依情理交涉。敌人都打到自己地盘了,还想着和别人讲道理。从信中可以看出,日本当时已经把大清国这种懦弱的本性摸透了。
以上就是甲午战争的最早开端。
现在关于甲午战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当时作战的北洋水师实力落后于日军,所以才会输的那么惨。那么当时的海战真的没有赢的可能性吗?咱们接着说。第一次海战,北洋水师尽管损失较大,但还有南洋和广东水师。而战争爆发时,主管南洋水师的刘坤一和张之洞,因为和李鸿章有矛盾而找各种理由拒绝参战。敌人这次都打到家里了,还将个人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广东水师尽管派兵了,但却是杯水车薪。但是话说回来,尽管北洋水师损失较大,但当时也不止这5艘军舰和一千多人。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迎敌。结果呢?就是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虽然海战失败,但是想夺朝鲜得登陆啊!那陆军又是怎么失败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叶志超。
叶志超当时率领清军奔赴朝鲜,驻守牙山。在牙山,他不敢上前线,让副将聂士成去,聂士成出现危机请求救兵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派兵增援反而自己率部逃走!用《清史稿》记载来说就是:“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叶志超的逃跑,一方面,中国丢失平壤,失去整个朝鲜。另一方面,开了在战场上不战而逃的先例。自那以后,又出现了大连、旅顺守将,北洋水师方伯谦、吴敬荣等高级将领不战而逃的现象。
可以说,整个甲午战争,大清有的是机会战胜,然而一退再退。从琉球事件清政府避让,到北洋水师避而不战,再到军队将领逃跑怯战,折射出的是什么呢?朝中上下胆小怕事,没有民族观念,没有国家信仰!所以,甲午战败,实则是心败。有朝廷怕事的懦弱之心,有将帅保全自己的私欲之心,还有朝野安逸享乐的腐败之心。
本来是为夺一个朝鲜半岛而打的甲午战争,让日本动了一个灭亡全中国的念头,也为9·18事变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问号:抗日战争为什么胜利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抗日战争。
前年以前,说到抗日战争,起因大家会想到“77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之前常说的8年抗战。前年1月,教育部将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起因就是“9·18事变”了。无论是哪一个起因,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50年前的琉球事件,也是日本为发动战争给自己找的借口。这是日本惯用的伎俩。抗日战争开始后,大量的外国记者来到中国,接下来看看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位记者,他们是怎样描述中国抗战的。
第1个,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她在新四军总部的野战医院里,反复告诉大家:“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我忠于中国。我到过很多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我不感到自己是个外国人。”她逝世后将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2个,英国记者,斯坦因,他在《红色中国的挑战》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延安:“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三,不论年龄多大,这里的人看来特别年轻,而且充满了欢乐与信心;第四,他们似乎决不私下互相说坏话。”
中国人民在与日军血战的同时,能够让外国记者充满敬佩、献身中国,若不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民无私的胸怀、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心、伟大崇高的理想,又还会因为是什么呢?而面对同样的敌人,也不过50年,为什么状态和结果完全不一样。
下面说第3个,美国记者,斯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抗日战争为什么能赢?甲午失败的是朝廷,而抗日胜利的是全民族,谁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灵魂。
在此次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为什么把这段话单独拿出来,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中国的政党,这段话描述的重点,是“人类”而不仅仅是“中国人民”。那么,为人类做出贡献这一目标理想是十九大才提出的吗?显然不是,1937年就有,我们来听一首歌。有谁知道,歌名是什么?(《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当时,全世界都处于法西斯威胁之下,这句歌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情实感,胸怀伟大,是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人类主义者,这就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初心!所以,抗日战争胜利,是心胜!有不畏一切的正义之心,有胸怀天下的理想之心,还有全民族慷慨悲壮的牺牲奉献之心等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军队注入了心胜的力量。而把这股心胜力量发挥到极致的一场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仗
——1953年的抗美援朝。刚才我有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1954年也是一个甲午年,抗美援朝实际上又相当于一个甲午战争,地点还是朝鲜。不同的是,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人民解放军打出了自己的名牌!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讲:“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而日本人真正开始正视中国并试探与中国建立邦交,也是从抗美援朝之后开始的。
从甲午的懦弱到抗战的顽强再到朝鲜战场上的无畏。以解放军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用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筑起新的长城。贯穿于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主义,这些重构新中国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传承的红色基因。
中国今天受到世界认可,受到很多国家尊重,绝不是因为讲道义、有方案、能出力,而是因为在那些精神的激励下,国家在变强,军队在变强。而军队,掌握在每一个军人手里。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它描述了新的战争形态,对中国军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一个传统稳定的社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的更快更深入。
我们一定要将红色基因传下去,因为如今环境太复杂,观念太容易碰撞,红色基因不会让我们迷失自己;因为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干什么,它都会存在;因为总被提起时,一定是因为缺失;因为,只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一定担当得起强军重任。为什么?因为军人在穿上军装之前,都是老百姓。而一旦有了红色基因,那百姓在穿上军装之前,实际上就已经是一名军人了。
第三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国旗下讲话】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18年5月30日,我们敬爱的习爷爷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队员们回信时,就这样写道:“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红色基因”是什么?“红色基因”,就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在那烽烟四起的年代里,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力地维护了全民族的坚强团结,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领导核心,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时间的河流里沉淀着的,是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在这场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抵御侵略的战争中,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在当今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这种红色基因,坚定信念、团结奋斗,共同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着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而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历史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的手上,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我们来实现。作为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向时代先锋学习,要向身边榜样学习,传承好红色基因,学习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努力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让红色革命的薪薪之火得以代代相传。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就让我们谨遵习爷爷的殷殷教导,积极行动起来吧!
2018-11-12
第四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国旗下讲课稿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有了红色基因,我们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缅怀先烈、矢志不渝的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我们最需要激活的精神密码。激活红色基因,才能亮出民族精神的鲜红底色,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唤起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发挥激荡人心、凝魂聚气的强大作用。要通过听红色歌曲、观红色文物、读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等,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存在和传承,自觉升华精神境界、激扬价值理想。融入精神血脉。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今天我们回首峥嵘革命岁月,那条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红色征途,那些标记为中华民族精神族谱的红色基因,正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唯有把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防止衰减、缺损,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本色、永葆先进。反之,如果不能有效融入精神血脉,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丢掉了根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要把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要把红色基因植根爱国主义教育和文艺作品之中,讲好红色故事,补充红色营养,不断激发中华儿女的信仰伟力,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立足躬耕践行。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红色基因来自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其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于实践。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中,更重要的是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信仰,脚下才有力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接近还不是实现,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过,还有许多“雄关天险”要闯。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高擎长征的精神火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闯关夺隘,跑好精神接力,走好我们每代人自己的长征路。
第五篇: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在“两学一做”系列活动中,要求党员同志每月观看一个红色影片,我观看《地雷战》、《地道战》、《红星闪闪》、《建国大业》、《孔繁森》,深深感触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无私奉献的光辉。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专门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可当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苦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这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精神。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长大后我们应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