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4 14: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八个单元)

(2011-05-20 20:31:13)转载▼ 标签:

杂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以上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练习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

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近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2050)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第五单元三角形。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6 7 8 4 5 9 3 6 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第七单元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但本案例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然而因为“动”使得本节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复习统计表这一块。另外,由于教师说的其他水果有很多种,教师例举的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以至最后学生统计结果中选择其他的学生最多,最后还是没有决定好买什么水果合适。这是我在设计时没有想到的。

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首先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读卢志文《我们今天怎样做教育》一书,被卢志文校长的从容、淡定、坚韧、讲大局、识大体、明大理所感染,被书中的精彩与教育内涵深深吸引。下面对书中的几段话及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一块分享。

“有舞台就好好地演一个角色,没有舞台就静静地做一名观众。很多人的失败在于——处于舞台的中央,却做起了观众;或者人在观众席上,却把自己当个角色。”在教育的舞台上我们都是服务者,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精湛的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还需要搭戏,因为一部耐人寻味、精彩的戏剧需要演员之间的默契、协调。所以我们要做到“到位”、“换位”、“补位”、“不越位”,“搭台”、“登台”、“补台”、“不拆台”。本文出自易百特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领导需要得到同事的认可,有自己的„粉丝团‟,要服务于他人,要成为同事需要的人,在管理的过程中最终目标就是成就别人,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成就别人。或者说“领导就是激励、动员、规范、促进别人,实现持续共同发展”。

“„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由讲到懂,依赖学生主动的„学‟;由懂到会。需要学生科学地„习‟;由会到通,离不开学生独立的„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与此意也是大同小异。可是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事实上我们授之于“鱼”的时候多,而授之于“渔”的时候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工作调研,从实际出发,让不会、不懂、不通现象无处藏匿。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这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避免德育过程的盲目与无知。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避免工作的肤浅与重复。任何工作的成败责任心是关键,对一个人来说,责任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发展潜力的大小;对一个单位来说,有责任心的员工,是单位品质提升的关键。

总之,卢志文校长通过自己的“修行”做到了郇山隐修所格言(Change to be)的秘密,懂得改变,才会成功。

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远做不到,但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也是总在不断的反思自己,问自己怎样能做的最好,也在时时刻刻的努力使自己做得最好,但是总是觉得不够满意,总是以别人为榜样,总是问自己,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出色,自己也很努力,怎么没有人家优秀,所以困境总是困扰着我,自己压力很大,也很郁闷。所以总是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己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中慢慢的放松了一些压力,一路走来,慢慢顿悟出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己比的好,怎么和自己比呢?那就是今天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坚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的好。今天的时间是否有浪费的现象,今天做的事自己是否满意,如果满意的话那就会很塌实,慢慢的自己变觉得塌实了很多,充实了很多,心情也就愉悦了很多。慢慢会树立自信,自己便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了。

经验告诉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我们就会高兴很多,快乐很多!本文由[易百特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作为一名教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你的课堂。你的学生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茁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你离做最好的教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与不幸,最后也将赢的人生的快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做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内心收获一份宁静,让我们远离浮躁,让自己更加踏实与充实 通过一连几天的学习《上课策略》,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体会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发现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反思改进,为新学年教学做好准备。

1、加强备课。有效的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那么教学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备课也要注意以人为本,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和相关技能所处的层面,有的放矢。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助于实现同伴互助,提高备课质量。

2、教材分析。对于教学内容不仅要看它的实际内容,而且要挖掘其中包含的深层次的内容。清楚了主要教学内容之后,接着需要分析教材是如何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即如何导入,如何展开,用了哪些案例,每一个案例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教材,但是也不能为其所困,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要求我们不仅从单一章节内容来把握教材,还要从课程目标、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高度来分析。本文由易百特(http://www.xiexiebang.com/)为您整理!

3、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要重视对学生起点状态进行分析,才不至于使所教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正确认识学生,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需要我们体察“生情”,实事求是。

4、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或会什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但要重视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也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我们不但让学生掌握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拥有成就自豪感和学习的热情。

宽容”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大智慧。如果合理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则会成为化解矛盾、凸显领导人格魅力的有效手段。而这种“宽容”包括把握学校管理的时代特点,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以及工作能力、家庭生活状等因素;本着尊重教师人格,关心教师成长的原则,在加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做为一名领导,尤其是校长,能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教师,对待每一位同志,去维护教师的自尊心,给大家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纠正错误的余地,即表现出领导的博大胸襟和管理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同志的信任和敬重。使学校管理更具人性化,使校园更加和谐。通过实际工作,我认为“宽容”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如下作用:

一、宽容是领导和教师心灵沟通的基础

“宽容者仁恒爱之,人恒敬之”。人心都是向善的,没有人愿意与恶人相伴,而宽容就是善的一种表现,“能容忍者心胸开阔,心怀坦荡,人敬人爱;不容忍者,心胸狭窄,心怀叵测,人人避而远之”。有这样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副对联在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别人不仅要看到其缺点,更要尽量发现其优点,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观别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因为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看待教师和对待教师,要努力做到扬他们之长,容他们之短,这样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教师才能愿意和你交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干群关系。

学校是个大家庭,教师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又都有自己的缺陷。领导对每一位教师都多一份宽容就会少一分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些心灵的交融;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一分信任,有了这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才能够实现教师与领导之间心灵的沟通。

二、宽容的环境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宽容的环境?我认为宽容的环境是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表现出来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要有谦让精神,做事有理让三分,竞争之中有协作,失败之后也从容;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将心比心,不以权压人,大事必清楚,小事可糊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建立这样一种和谐宽容的工作氛围,会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自己工作出现错误时,都希望领导能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挖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处分多一些鼓励。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又有谁愿意犯错,不要大会讲小会提,抓住小尾巴不放,使教师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无原则之过,虽过不过。有原则之过,纠过则过。同事之间相互包容,你我关心,即使犯了过错,也不要冷眼相对,恶语伤人,落井下石,毕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宽容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的人格。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于蔺相如的美谈,有“春风化尽千层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绝唱,这是因为宽容是一种心灵的想通,是一种和谐的表现,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教师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压力才能得以释放,心情才会愉悦,工作效率才会更高。

当然,宽容不等于软弱,更不等于纵容。它是相互的,要建立在讲原则的基础之上。适度的“工作宽容心”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人格魅力,诚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我说“宽容”是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阅读三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三个泥瓦匠》《一个马掌钉的故事》《他凭什么升职》,悟出:

态度——决定一切。文中三个泥瓦匠面对工作,他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就像国王说的那样:一个人有多成功,最终是由他做事时的态度决定的。正因为第三个泥瓦匠看到了事业最后的结果,所以成功的果实给了他奋勇前进的动力,最后他真的成功了。我们在做的事,有时也繁重,有时也无聊,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做工作,那么我们非但不能找到工作的乐趣,更不会把工作做好,反而会被其所累。

责任——做事的原则。《一个马掌钉的故事》中,我认为作为国王面对如此重大的战斗,为何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唯独国王最喜欢的战马没钉,而临战场时,国王还要选择这匹他最喜欢的战马上场杀敌,可见准备工作平时没有重视,没有做到位。

马夫,一个领命工作的人,对于上级交代的任务,他因为害怕国王怪罪,只是一味为完成而完成,不讲质量,凑合而已,结果铸成大错。

铁匠,对自己的专业工作,没有坚持原则,最后让一匹马掌少了一颗钉的战马上了这么重要的一场战斗,至输了战争,丢了国家。

一个团队,团结协作,环环相扣,对于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不应该忽视,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否则为以后埋下隐患。

用心——一举三得。并不是每件事都有人可以手把手一直扶着你,教着你,当突然一天,你需要独立时,你会手足无措。所以平时做事,我们就要多用心,懂得多方面考虑事情,可以避免多余的麻烦,一举将事情完成得很漂亮。

所以,态度、责任、用心是我们工作的必须精神,打起精神,公共努力吧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四则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二、位置与方向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防伪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防卫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我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3、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4、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运算定律

基本情况: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64813.aspx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防伪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防卫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我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四、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一、将现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运算定律,可以说运算定律是运算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加法口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知道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通过学生自己控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本节课特别是求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列式计算,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88+104+96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种是先算104+96再加88。此时,我抓住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后一种方法要简便。这一重大的结论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通过学生要解决这一现实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来的。接下来教师通过大量式子的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去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这样符合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首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主题图画面动画形式分层次的出现。这样既符合他们喜欢动画的年龄特点,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引导归纳加法的交换律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等他们分别用画图形、画符号、写文字、写字母等形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还需深入的引导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又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都不同程度的有欠缺。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基本情况: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一、将现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运算定律,可以说运算定律是运算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加法口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知道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通过学生自己控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本节课特别是求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列式计算,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88+104+96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种是先算104+96再加88。此时,我抓住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后一种方法要简便。这一重大的结论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通过学生要解决这一现实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来的。接下来教师通过大量式子的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去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这样符合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首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主题图画面动画形式分层次的出现。这样既符合他们喜欢动画的年龄特点,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引导归纳加法的交换律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等他们分别用画图形、画符号、写文字、写字母等形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还需深入的引导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又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都不同程度的有欠缺。

简便运算(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为了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更有效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创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巧妙的引入到怎样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是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读题,同桌互相口述题意,各自独立列出算式。然后,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计算方法。我在巡视中发现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想法解决问题,至此及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最后得出三种解法。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三种意见,让学生自己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种算法,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当没有几个学生选择第一种算法时,我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郑重指出第一种算法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结果在例题延伸时学生们充分暴露了认识上的偏差,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判断。认为266-34-66 =232-66=166不先凑成整百也简便。我非常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肯定了这样计算。顿时课堂上有学生指出266-34-66=266-(34+66)=266-100=166,我更加高度地赞扬了这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了采用何种算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的目的。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在教研组内讲课时我讲授了简便计算的例4一步乘法的简便运算。书中出示了12×25计算时可以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或者把25用100÷4替换,使计算简便。由于此类题目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并不难理解,但学生多数是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把25用100÷4替换的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对用100÷4替换25不能灵活运用。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

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64813.aspx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

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64813.aspx,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在创设情境方面,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效果较好。因为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重点是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本课教学从整体上效果不错,主要表现在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能为下一步教学进行铺垫,做到了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精炼,对学生的引导恰到好处,学生有独立地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课件运用恰当,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了铺助教学地作用。练习设计有坡度,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应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

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

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

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以上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

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近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2050)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6 7 8 4 5 9 3 6 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

好。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

不错的。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

渐佳了。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案例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然而因为“动”使得本节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复习统计表这一块。另外,由于教师说的其他水果有很多种,教师例举的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以至最后学生统计结果中选择其他的学生最多,最后还是没有决定好买什么水果合适。这是我在设计时

没有想到的。

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我主持过四年级《位置与方向》一单元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全镇四年级的数学老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明确了在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同时要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并能让学生按一定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再就是两个物体相对位置和方向的描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全体教师共同认为,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操作等活动,帮助学习相关知识。最后,组织学生小组学习,集思广益,巩固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比大小》、《测量活动》、《练习一》、《购物小票》、《量体重》、《歌手大赛》、《练习二》大约8课时的内容。为三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计算内容的复习以外,其他几课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拔高或者完全新授。基于新教材对算法多样化思维灵活化的安排意图,这些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达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开拓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增添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对一些后进生来说,原本基础知识掌握得就不是很牢固,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更是艰难...上个星期,我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95个学生进行了单元检测,情况很是不容乐观.由于单元测试A卷比较容易,80以上的占绝大多数,不及格的也有5个,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他们的成绩也给补上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反思内容: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教学反思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通过学习“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一剂“良药”。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中“减法”一节时,由于学生对减法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我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且还会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通过“减法会算了,但它表示什么意义呢?”的问题引入,为新课的学习既做好了知识准备,又做好了心理准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让学生整理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然后让他们主动将这一关系应用于减法的验算。并且验算时都让学生说出自己验算的根据是什么。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有根有据地分析、理解问题。课堂小结主要分为知识的回顾提炼和学习收获两部分,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一方面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的学习反思能力。

在学习“小数”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小数的产生。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分别测量黑板、课桌、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米。从实际测量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不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又要用米做单位来表示,这就需要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从中体会到小数的产生是生产、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那么,学好小数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其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学生认识

一、两位小数采用观察米尺的办法进行,通过观察得出: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要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把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要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的结论,此时再让学生举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实例,并分别说说每个例表示几分之几,以此检查学生掌握

一、两位小数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三位小数,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步步深入,全体同学充分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全课小结让学生来完成,既谈所学所获,又提不明白的问题。前者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话可说,相互补充可使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后者是因人而异,有关本节课的问题,教师可帮助及时解决,有待学的问题则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学,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总结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为更加有效地调控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忙碌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里我担任八所中学高三年级(5)、(6)、班的数学教师,完成了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三维设计的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在设计本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孙春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是“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下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简单数量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在思想水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教材根据现实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本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