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

时间:2019-05-14 14: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

第一篇: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

民主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河南省濮阳县第二中学 刘凤玲)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传统式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专职型或权威型,民主式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求民主式的师生关系。因此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更为重要。

关键词:师生关系 民主型师生关系 构建策略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to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mostly full-time or authoritarian,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equal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mocratic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us the Democratic teacher-students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strategy is more important.Key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truction strategy

一、民主型师生关系

(一)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1.师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表现出心理距离是亲近,还是疏远。其特点有:

(1)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谁,不教谁。

(2)教师和学生肩负不同的职责和要求。教师的正常心理师爱生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向师性。

(3)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教师的地位是主导:领导学生,组织学生,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

2.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涵义

“民主性”的涵义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民主环境下,师生之间言论自由,各抒己见,本着只有民主的原则开展教育活动。

我们试图将民主型师生关系界定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以人际交往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其人格的合谐关系。

3.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师生交往双方都有权决定自己的言行。师生交往双方都是交往的主体,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2)合谐性。和谐性是指在师生人际交往中,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师生共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3)自由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就体现在师生交往发生在无拘无束之间,双方能够自由地向对方打开心灵的窗户,自由地向彼此传递或接收自己所希望的知识、信息、情感、理想、信念等。(4)平等性。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师生人格平等。民主式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也是一样,只有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融洽,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向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教过书的人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这些都足以说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建构适合时代的民主式新型师生关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对促进师生情感的正常交流与沟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为: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所谓情感是“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民主式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师生情感的感染力,易形成民主式的师生交往,这样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同时,在民主式师生关系中,通过这种民主交往,师生能够体验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给师生的精神需要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民主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一是学生体力和体质的增加以及身体机能的成熟。二是学生心理的稳定发展。三是学生社会方面的健康发展。这三个方面在教育中具体体现为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对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基本规定。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都是社会主义人才素质结构中不或缺的要素,它们的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完整的素质结构。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能够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建构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最终归宿。

3.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个性,即德、智、体、美诸方面在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在不同学生身上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点,而不可能是模式化、一律化。民主型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当前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及有关主要问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师生关系颇为紧张,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的改造。据调查,在造成学生厌学、逃学、恐惧、紧张、抑郁甚至自杀等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得不好,即使自己的学识再丰富也很难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1.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2.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特殊职业,但由于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表现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树先、教学辅导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因素,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玷污了学生心灵。

3.师生关系陌生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否则,不但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损耗,而且其隐形影响也是恶劣久远的。

(二)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主要有一下几种原因:

1.教师的原因

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教师危机感不强,主动学习深化自我的积极性不高,日益显现出理论功底不厚、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现象。集中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向学生推销、索要多了,给学生辅导、家访少了;讽刺挖苦和处罚多了,虚心教导和鼓励少了;教学固执不变的多了,教学善于探索的少了,一举一动都想扮演权威者,对学生不是以理说服而是权利压制。部分老师放弃师道尊严,纯为应付交差,对学生不负责,难以赢得学生尊重。还有甚之当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建议和问题时,不是认真斟酌学生的建议是否有理,而是大发雷霆抑或大声呵斥学生大逆不道。要记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有一眼清泉。因此学生对教师表面虽是言听计从,实际没心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了。所以师生关系难免不民主、不和谐。而且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加之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不富足,甚至有的地区教师的工资上涨幅度还赶不上当地物件上涨的速度。使得一部分教师把时间花在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外快收入,并不是思考如何去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怎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最后导致教师将自己相当一部分经历投入到开办补习班上,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授受教育关系,反而夹杂着一种若隐若现的商业买卖关系,并且程度还伴有加深的趋势。

抑或还有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是让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因而教师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考试上,造成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容易失当,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从而造成师关系的紧张。

2.学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发育加快,身心发展提前,各年龄段学生无一例外地表现为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面对远比家庭教育规范和严格得多的学校教育时,学生往往一时又习惯不了,所以哭鼻子的有之,与老师顶着干的有之,甚至出走亦有之。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加之现在的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浮躁的社会风气,追求眼前功利的心态已经波及了曾经宁静的象牙塔。不少学生上大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混文凭,故而迟到早退、逃课旷课、考试舞弊犹如家常便饭。他们希望老师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若老师严加管束,学生顿生不满,认为老师有意刁难,而进一步引发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即使是小学生出口闭口都是以自己是某某长的孩子自居,认为老师没有权利管自己,他们内心在家里被家长溺爱习惯了,凡是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管教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多管闲事”。也有部分学生以当众让老师出丑为乐,在他们眼里只要能让老师解答不出来就是胜利,无论自己提出的问题多么不着边际,他们并不在乎自己说出的问题是否对自己学习有利,有时让人很容易理解为他们在寻求一种变态的刺激心理。结果使教师很容易感到,自己的付出离自己想象的结果相差太远,最终挫伤教师坚持付出的信心。学生的这种“顺我者就好,不顺我者就坏”的心理,也是造成如今师生关系紧张的又一重要原因。

3.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识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错了,也要为他们争个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理解度降低。

记得以前在专科实习期间。因为学校是在农村,当地的重男轻女观念还很严重,有的男生家里有四五个姐姐。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班里宋胜林同学就是有四个姐姐,父母对他可谓是百般溺爱。一次作业没有完成,我就留他在学习补习。因为没能及时回家,母亲把电话达到我这里来,还没等我反映过来,那边已经开始责备开了:“唉,唉!唉!(真的很难理解他们居然是如此称呼教师的)不让我孩子回家,不写作业就不让我儿子回家呦?!我儿子学不会又不怪你,怪我们自己还不行?”当时我就很难接受也无法理解,家长怎么能这样“维护”自己的孩子呢?!但这件事更让我清楚地看到了一些家长盲目的娇惯孩子,甚至会把教师推到敌对的一方,正因为对教师的不理解,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不民主。

总之,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而也为我们建构民主式师生关系,研究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三、民主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一)就教师来说,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

正人必先正己,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尊、自律、自重。首先,面对社会的不良风气教师要懂得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能抵抗住暂时的经济利益诱惑,努力体改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况且衡量教育的成果不能单单只凭借创造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还是对社会的贡献。有人说做教师的是一种良心买卖,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稍有疏忽有可能毁灭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有学问高低、知识深浅之分,但彼此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平等讨论,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帮助,而不能讽刺、挖苦。品德高尚的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能激发学生发自心底的敬畏,有助于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民主师生关系。

再次,既然想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就应该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质疑问难。现实中,有的教师不许学生质疑问难,害怕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回答不了而丢面子。教师应当以民主的作风,用以理服人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和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一位教师在讲授《火烧邱少云》的一次公开课时,以为学生提问教师:“既然火已经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却宁愿烧死而对旁边的水坑置之不理,这不是傻子吗?”这时教室哄堂大笑,这位教师一气之下怒到:“居然有这种想法,我看,你才是傻子!”一节公开优质课结果可想而知。当这位教师十几年以后,每每在同样内容的课文的讲解上,都会感叹自己当年扼杀的那位孩子。“邱少云有水坑不跳却宁可烧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他是傻子,可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傻子的坚持我们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呀!”这是这位老师后期课堂的解释。可是那位被成为“傻子”的孩子却再也没有出现。其实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会备课更会讲课,而备课和讲课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一种简单的复述,后者则是教育机智的体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民主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都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双向的关系。用自己教师的权威来一味的压制学生,不仅仅不会让学生听话,还有可能引导学生的叛逆。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可在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与合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与学生有着平等的人格,他们共同思考,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由教育者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知心朋友。学生则由被支配者的角色变成了合作者,由被动受控走向主动参与,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民主性的师生关系才有建立的可能,从而促进高校课堂的产生。

(二)就学生来说,必须加强修养,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学生,应该给予教师以最基本的尊重。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教师无私的奉献,值得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去尊敬和爱戴他们;教育过程是一个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教学信息流向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还应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以了解教育效果。所以学生应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呼应教师,向教师请教,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或者为教师做些在教学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在教学中的师生双方的了解;对于教师的缺点,学生可能有想法,但是人无完人,所以学生也应考虑教师的感受。即使在被教师误解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有失公正的情况下,学生也应该与教师积极沟通,设法让教师了解或理解自己,切不可当面顶撞,更不该背后议论,把彼此之间的关系弄僵。

(三)就家庭原因而言,教师要积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更要求教师不仅在对待学生上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持之以恒。同时在对待家长的盲目袒护上更要下大功、下苦工。教师要应经常开展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活动,对待家长的一时不理解要大度,耐心解释自己的用意,使家长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相信每个家长最终都会慢慢理解教师的心意,这样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变得将更顺利。

爱是教育的灵魂,信任是教育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民主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因此,构建民主性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是高校完成育人使命的基础,并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民主式师生关系的建构,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拓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交往,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若学生缺乏这些个性品质,必将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些学生最缺失的个性品质。努力将学生消极的个性品质转化为积极的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民主式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必然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民主式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思考。本文的研仅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民主式师生关系建构策略”这一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如何将“民主式师生关系建构策略”补充的更完整,并能够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教育必须关注新型的民主式师生关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3]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

[4]徐洁:《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5]盘祖念:《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科技与教育》,2008年。[6]徐凡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理念与策略之初探》,2007年,(3):177-178。

[7] 吴克侠:《转变教育观念 和谐师生关系》,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10):258-259 [8] 伍新春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冯志明:《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河南教育》,2005,(5):40

第二篇: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李萍同学好!》观后感

敦煌学员 窦艳娥

《李萍同学好!》的教育案例虽然是比较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不难从中看到这样一些信息,即无论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向自己的学生打招呼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能像例行公事一样做得生硬、无情。恰恰相反,我们不但要打招呼,而且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做。

一、教师向学生打招呼,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案例中,由于老师一次简单的招呼,李萍同学改变了许多。孙老师写到:“„„我觉得李萍的性格也变了,脸上的自卑和忧郁不见了,露出了笑容和自信。上课敢大胆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之后,我把这种做法用到其他一些学生身上,其效果真是妙不可言。„„” 冰心老人的话 “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在我们任教的中小学,学生年纪小,思想不成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关怀。然而,中国千百年的师道尊严的教育观使我们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拿一个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指导学生,无形中会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做得结果是学生与教师有巨大的心理距离,产生沟通的困难。许多学生在成长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不能不说与学校心理教育不完善有关系。因此,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每位教师应给学生一点关爱,可以从打招呼开始。特别是对内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种方式是恰当和必要的。特别对待那些学业成绩差、个性自卑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言行中,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教师给学生打招呼,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主要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信、自尊是学生成长中必需的。人人都需要社会的爱和他人的尊重。如果教师能够跟学生互相尊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都要从心底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我们老师。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共同成长。形式是我们要达到目的的一种表现,显然,教师给学生打招呼是正确之举。

三、教师的示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部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典范,我们平时总强调学生要尊师,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礼貌和尊重。

案例里的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他采取了措施。比如把师生见面时不少同学行少先队礼,改为统一地向老师鞠躬问好,并且针对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的仪态、声音、表情都进行了相应的示范和训练。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应该是21天的周期性的培养。教师应给认识到,我们既然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那我们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这样做,那么老师这样的示范实际上就是行为的一个引领,至少我让他达到了某一种标准。在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有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期望值,效果一定会有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个好”就反应出我们的礼仪教育是不是成功。如果一个学校,整个学校都是人人讲文明,讲礼貌,那整个学校就会非常和谐,平等。

四、打招呼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建设和谐社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和谐地球,建设和谐校园是基础。一个学校,影响学生的因素有很多,不光是老师自身。教师如果每天拿出十分钟的时间,给孩子礼貌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带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学生会看到,“噢,原来要这样,这样才是文明的”,然后学生会慢慢地就去模仿。为和谐而努力就是是人内心向善的一种表现。这给校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就要团结同学的人心。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其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打招呼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好师生工作,就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因为教育是有一个长久性的。发自内心的跟学生打招呼,多年以后学生会跟我们打招呼。由此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使我们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教师向学生打招呼,是管理能力自信的表现

老师若在管理三个层次上的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则能实现自我管理,即自己把自己调理得非常好,而且给学生作为典范。其次就是管理他人:对于个体同学的教育和转变能取得成功。实现第三个管理:管理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把这种经验加以推广。由于孙老师对李萍的因材施教我们发现这个管理推而广之使得全班同学都受到影响。由于孙老师真心和学生交流;然后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关键事件、关键活动,一步步地和学生共同成长。而老师是控制的关键因素。

“打招呼”是一种阳光心态的反映,是教师自信心的表现。把握核心:尊重学生,对人热情的问题。“阳光心态”使人产生舒适感,幸福感。教师要保持积极的阳光心态,更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信心。

六、对案例延伸意义的再思考

在学校里还有其他职工,如炊事员,清洁工,门卫等许多服务人员。教师、学生与他们之间也有互相尊重的问题。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校园里的“和谐”与外面的世界是紧紧联系着的。“文明教师培养出文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会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师要摆正位置。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摆正自己教学中的位置,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加强。爱是教育成功的桥梁,是教育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对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创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爱生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关键。教师要有满腔的爱心,要和学生心心相印,才能成功地教育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本着尊重、爱护、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原则,才能建立一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李萍同学好!》,我赞赏!

第三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敬佩和拜的人,学生觉得老师好伟大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爱他、重视他、才能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的爱老师,师生之间的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三、民主平等地师生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

1、提倡民主、广开言路

2、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综上所述,教师良好的形象,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交流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亲和力

华强中心小学校本研修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亲和力

华强中心小学王希成在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过程已经决定了它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如何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

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从哲学的角度讲,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精髓就是“师生平等”。教师要把“师道尊严”放弃,与学生交朋友。现在的学生更多地渴望民主平等,作为教师要正视并适应这个现实,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去考虑对待学生的态度,去决定教育学生的办法。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为“优生”与“差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对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育人、教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放弃了主阵地,找另外的时间谈管理无疑是舍本取末。

1.变“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作为了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教师只是教材与学生的中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中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

问题即课题 反思即研究 教学即行动 交流即互助 学习即引领 效果即成果

而教师需要将过去的教案转变为学生的学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民主的气氛就有了。

2.变教师的“教”是主体为师生互动

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活动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会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即师生互动。师生互动要求学生既要学会与同伴交流,也要敢于与权威讨论,在信息传递中交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交互启发,倾听各种不同意见,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将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朱棣文就强调:进行公开的讨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讨论互相补充思想,你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往往在此期间你能够产生新的观点,也就能感受到民主和谐的愉快。

三、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民主评价”学生中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谓“民主评价”,既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四、学会宽容学生,讲究教育艺术

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希望得到表扬肯定;犯错误时,内心感到内疚,希望得到谅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生。事实上,批评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比批评更有教育效果。对待学生的过失,一味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为学生的过失保密,可能会使学

问题即课题 反思即研究 教学即行动 交流即互助 学习即引领 效果即成果

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五、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生刻骨铭心。正所谓:“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教师要向学生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表明态度,取得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正确的意见要及时采纳,对自己的失误要勇于改正,这种做法不会让教师丢“面子”,反而会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是:善于与学生沟通,不断挖掘学生灵魂深处的真、善、美。

六、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上的一个大课题,可我们的工作要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观察问题,认真处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因为学生的感受是敏感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一个行动、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而动容。现实中很多矛盾就是因为没有把小事处理好而造成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甚至是责难,那么素质教育的花朵将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放。

问题即课题 反思即研究 教学即行动 交流即互助 学习即引领 效果即成果

第五篇:如何建立民主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正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不再是由教师来主导、学生一律听从老师的关系。学生要求平等,而师生关系也正一步一步走向平等,那么何谓平等,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为平等呢?又该如何建立好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教师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讨论师生关系的问题前,我们先谈一下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这个定义可从三方面来理解: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斥等心理状态,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2、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借助与他人一起进行的活动才能得到满足,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进行交流的,所以,满足需要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动因。

3、人际关系以交流为手段。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消除生疏、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有效途径。人际关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们借助交流的手段,努力消除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的结果。

(二)人际关系的成分

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变化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1、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是指与认知过程相联系的一切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和相互理解,人们是在交往过程中彼此通过认知活动而对对方有所了解,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它不紧是人们产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也是人们确定是否进一步交往的根据。它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态的了解,是人际认知的结果,也是人际关系的理解性因素。

2、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是指主体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状态,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的态度体验。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驱动、协调的作用。不同的情感往往导致不同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好恶亲疏,实际就是情感成分在人际关系上的显现,它反映交往双方在心理上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程度。因此,人们常常将情感状态作为评价和判断人际关系的主要指标,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3、行为成分

行为成分既包括能表现个性、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各种行为要素,如语言、手势、动作、风度及相应的表情等:也包括这些行为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活动,如学习、劳动、游戏等都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复杂行为成分,它反映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与结果,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实际因素,只有通过活动,人们才能彼此深入了解,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态中,三种成分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三)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它是人们为了彼此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目光、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及动作等)而实现的交流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

二、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

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与活动中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不仅反映教育成员之间的感情疏密,而且也反映教育群体凝聚力的程度。

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形成式之一,它一方面具有一般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教育性

教育组织是以培养人和发展精神文明为目的。因此,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活动相联系的人际关系对于教育目的、内容和教育手段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为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都显示出其教育性的特点。

2、广泛性和丰富性

教育的职能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对受教育者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在学校内要依靠全体教育人员和各种学生组织的共同努力,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将社会的积极因素纳入教育轨道。

3、民主性、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社会主义关系质的规定,一方面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把他们看做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学生要尊敬教师,谦恭有礼学而不厌,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根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这种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式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教师尊敬依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富于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热爱学生的反映,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决定的,富于感情色彩。在师生关系的两个方面中,教师是主导方面,因为教师的信念、情感、需要、态度和行为,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为协调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自身的教育态度、作风和行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以便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来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怎样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建立新型关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理解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心态不平和,就难免会出现“走极端”或“扭曲”“变味”的现象,如:为了体现这一时尚的理念,教师隐痛割爱放下架子一味亲近学生,一味求救学生,一味赞赏学生,以为这样就会缩小师生距离,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会感恩戴得的接受教师对其实现的教育。但效果往往并不如此,一方面教师不但没有建立以人格为魅力为基础的威信,反而使原由靠师道尊严称起的威信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不但没有在在“信任”“尊重”“宽容”“赏识”的宽松氛围中变成教师想象中的样子,反而染上“焦躁”“轻浮”“冷漠”的不良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科学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讲,就是要热爱学生。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这种感染力作用更为突出。教师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后进生来讲,教师的爱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是开启学生心扉的有效钥匙。

(二)沉着、自制和耐心

这种品质表现在教育工作着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的能力上,也表现在沉着、冷静和耐心上。特别是教师对学生更需要这种品质。对与教育工作者来讲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和标准。

(三)平等要有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能绝对化,我认为教师如果能真正领会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就足够了。而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去创造所谓的平等,现实中,很多教师的角色转变都操之过急,猛然将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地位变为学生凌于教师之上的尴尬局面,学生偏离轨道了,不敢干脆利落的将之牵引到正确的轨道,听之、任之,时间浪费了,最后的结果就不了了之,甚至学生错了,也不敢直截了当地去否定与纠正,迂回千百度,也没敢亮出教师心知肚明的至理;为什么神圣的平等会被演绎成“委屈了老师,恩惠了学生”的“善举”了呢?要知道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确需要在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健康成长,但他们更需要师者的指导和牵引。

平等这一价值理念必然意味着能够看穿个体化原理必须强调它的普遍适用性一个真正重视享有平等的人是一个将自身价值建立在自我确认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对比、通过对他人的价值贬低来获得确认的,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亦是这样。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在人格上不歧视他们,在情感上不伤害他们,给他们以尊重和关爱,这就是平等。教师又何苦用“贬低自己价值”的代价来换取“理想中的绝对平等”呢?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自己,教师丧失自己的主见,丢弃自己的主导作用。其实打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更重要的是呼唤教师调整好心态,放下师道尊严的沉重面具,做一个性情中人,向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敞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心情有感情的,更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一个陪伴者,这才是心灵上的平等,才是有度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的平等,才是有度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四)亲密要有间

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就师生之间的情感而言,教师爱生如子,对学生进行全面关心,与学生亲密无间,值得推崇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打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更成了一种潮流,在教师还未能准确的把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时候,教师为 了重新定位和学生的关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学生内部和学生打成一片,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游戏,看上去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道温馨的风景。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毫无顾忌,就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中的失衡,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例,平时老师与学生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结果当教师需要进行威严时,威严早已丧失,所以师生相处过分“亲密无间”必然会造成相反的教育结果。做为一名教师,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掌握尺度,做到“亲密有间”,所谓“有间”间在教师的管理意识教师要努力做到“亲而不密,距而不离”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人边界”,给学生一点空间,做到“亲密有间”,这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所倡导的。

(五)赞赏要有方

当前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课改提倡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于是老师们就改弦更张,一反常态,不在批评学生,就是发现了缺点,发现了毛病,也不指出,而是采取一味的表扬的教育方法,其实实践证明只是一味的批评学生,从不肯定表扬学生,的确不是教育学生的好办法,然而反其道而行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的一个极端,一味的夸奖学生,表扬学生,也不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的灵丹妙药,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不应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廉价的表扬,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的唤醒鼓励,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该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全结合,只有寻求平等、亲密、赞赏的尺度的中庸之道,才能真正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前教师应该注重搞好本身的人际关系,正确的理解平等、民主的师生间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凭借良好的社会认知,不仅能做到有自知之明完善自我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对提高教育成果,实现教育目标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通过社会认知能正确对待是非成败和功名利禄等社会事件,不为自己的权利,报酬而焦虑,这样他们就能保持平衡心理,情感调试就能排除忧虑不安等消极情绪的困扰,教育这要不断的端正自己的思想路线,切忌主观片面性。其次要深入实际,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对人做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如果只凭道听途说,就容易造成不正确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带情绪,对特别的学生另眼看待,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态度这样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教师只有用平等的眼光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教师对所有事情的处理都是平等的,在这种条件下才能真正的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下载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言而有度,爱而不宠——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转眼间已经带过了三届学生,人生最宝贵的12年也都跟这些年轻的花朵绽放。一路走来,我与学生共成长,共进步,在这近20年的教学中,我认为有......

    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下面浅谈几点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应做的事。 一是解放思想。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并针对师生关系存在的......

    建立互相信任师生关系.(5篇)

    建立互相信任师生关系 《给教师的建议》第37页中提到“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卢永珍 摘要:要真正让教育良性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要改变,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当今市场化的氛围环境下,部分人曲解了何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亦师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布者:丁变俊 发布时间: 2012-9-12 11:22:16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都给予关注,特别......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