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时间:2019-05-14 15: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一篇:(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中,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凋、苞”等8个生字,会写“峡、桂”等12个生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凋零、含苞、绽放、几经辗转”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句,初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

1、会认“凋、苞”等8个生字,会写“峡、桂”等12个生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凋零、含苞、绽放、几经辗转”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句,初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设计】

一、背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一起看看这幅地图,你能告诉我,题目中的海峡指的是哪条海峡吗?(台湾海峡)

师:对了,就是台湾海峡。同学们,台湾到现在还没有回归。它在很多年以前,跟大陆是很少来往的。我们大陆的人民是不能直接到台湾去的,我们需要搭飞机或搭轮船先到香港,再从香港转到台湾。但即便是在那样的年代,我们的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之间还是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感动的、真实的故事吧!(生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当时海峡两岸的背景十分有必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跨越”之远和“辗转”之难,更有助于学生对故事情感的升华。

二、检查预习

(一)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些人,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们吗?

1、小钱,18岁,得了白血病。

师:这个血是个多音字,你还知道它还有哪个读音吗?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怎样才能救助白血病人呢?

出示:(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得了白血病,身体会失去造血能力。骨髓移植: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但是抽取出来的骨髓保质期只有24小时,因此这项手术必须得争分夺秒。)

2、李博士,是台湾慈济医院的医生。

3、台湾青年,是位捐献骨髓的志愿者。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为接下去的概括课文打下基础。

(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钱得了白血病,在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合适的骨髓。李博士抓紧时间赶回杭州,便连夜为小钱做骨髓的移植手术,最后,小钱得救了。)

师:接下去,请同学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脉络。

三、从重点词来理清课文内容

(一)学习生字词。师:老师也找了几个词语,想来考考你。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凋零 含苞 绽放

骨髓移植 谈何容易 几经辗转 暂停 间隔 涓涓流出

1、指读

2、齐读

【设计意图】这些词不仅是本课的生字,有的还较难以理解,而且能把文章很好地串联起来,成为我教学的主线。

(二)师:这里有几个词语是描写花朵的?谁能找一找。

1、师:这三个词语把它放在课文里,它们还是指花的意思吗?

(凋零:小钱得了白血病,生命就将结束了。含苞:刚满18岁,青春才刚刚开始。绽放:唯有骨髓移植,才能让他的生命延续下去。)

2、师:同学们,我们常说生命如花。我们的生命像花儿一样会经历含苞会经历绽放,但是小钱的生命还未绽放却就要凋零了,就要死去了,此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3、师:是的,小钱是可怜的,当我们在足球场上英姿飒爽地进球时,当我们在跟着父母浏览各地风光美景时,当我们在教室里高声地读书时,他只能(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对啊,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说这时候他可能会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不仅要理解凋零、含苞、绽放的字面意思,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比喻意义。这是一种迁移和延伸的学习结合。

(三)师:唯一能救小钱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可是相匹配的骨髓好找吗?课文里哪些句子说明这相匹配的骨髓不好找?

(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1、师:哪些词语说明这相匹配的骨髓不好找?医生们可能去哪些地方寻找过?像这样经过很多地方,就叫(几经辗转)。像这样很不容易的词语就叫(谈何容易)

2、“几经辗转”、“谈何容易”,请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理解“几经辗转”是个难点,而“几经辗转”的意思就经过很多地方。所以我以“医生们可能去哪些地方寻找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说出“医生为了寻找骨髓,经过了很多地方”,用课文里的词来说就是“几经辗转”,再继而体会“谈何容易”。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和讨论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很快就把第一行和第二行的词语和词语意思说了出来。接下去,我们来看看第三行,暂停、间隔、涓涓流出,这几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5段。

1、那么这段是写谁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2、齐读

3、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

4、师:骨髓的抽取过程顺利吗?

5、师:李博士是怎么表现的?(沉着)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心)

6、师:那位台湾青年是怎么样表现的?(静静地)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心)

5、理解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表示:

1、语意未尽

2、说话断断续续

3、列举的省略

4、引文的省略)

6、师:这省略号里可能省略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沉着”、“静静地”、“余震”中体会到爱。“爱”这一主题不仅是单元的教学主题,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把“爱”这一情感目标放在这段能更好地让学生引起共鸣。

四、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次读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请问,这生命桥指的是什么?这座桥是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吗?这座桥是用竹子木头搭成的吗?那么这座桥是用什么做成的? 师:对了,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救活了小钱的生命,才能使得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花朵重新绽放,愿我们海峡两岸同胞的永远相亲相爱吧!

五、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用爱心筑成的亲情桥)

【教学反思】

我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这堂课了,但每准备一次,就否定一次。前后修改几次以后,终于出来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凋零、含苞、绽放、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几经辗转、暂停、间隔、涓涓流出”这9个词语来贯穿我的教学主线。在教学前6个词语时,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解词,根据文本内部的上下文关系解词,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解词。我觉得这样的解词是有生命,有张力的,是言辞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的体现。后3个词语的教学是为了引出第5段的语段学习,让学生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有一个初步认知。

这节课,我努力用真情和智慧拨旺学生的生命之火,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人间真爱,感受两岸亲情,希望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这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也是语文教师的骄傲!同时也是我最大的期望。课上完了,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

1、整个教学设计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教学设计经过反复琢磨,但是整个课堂总感觉平均用力,没有出彩的地方。

2、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完全溶入到朗读中。由于本节课有些环节无法预知,所以在处理上语言不丰富、也不够精炼,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公开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佛山市第一小学 陈春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学会凭借文本语言,体会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初步了解抓住关键场景对比记叙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段落,反复吟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感受静静背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梳理课文

1、猜谜语

2、(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这就是台湾海峡。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这个海峡横隔在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板书课题)写到“峡”字时,师提示:峡的山字旁应该写在左边靠上一点的位子,写得稍窄。

4、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二、学习课文

1、出示:1999年9月22人„..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在这平凡的时刻、美好的时光,却发生一件不平凡的事,快速浏览课文,在2、5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两句话,写到了两个差不多的场景?

2、组织讨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让我们先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①小钱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读句子后的交流,出示重点句子

a:“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思考:a、“含苞的花朵”、“即将凋零”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后老师深情诉说: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就好像那不曾开放就要凋谢的花苞一样,多么让人怜惜。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吧!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齐读句二)

小钱才刚满18岁,如果不是这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而今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介绍白血病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又是幸运的„„“辗转”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扬起生命的风帆。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同一时刻,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是平静的吗? 请在课文找一找原因(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1999年,9月21日的这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有1700多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人们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一天中余震的次数达到了六、七十次。这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亲戚朋友是否还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还能和亲人相见„„)教师: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还是(读——)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教师:(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坏,是非常之大,是突如其来,是无法预料到的,是一刹那间来的,随时随地。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的,是十分的危险。)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4)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如果是平时,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的危险。)

6你们觉得这涓涓流出的是什么?(是骨髓,是爱,是同胞之情、爱心、希望、友谊、生命)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于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以及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7 介绍李博士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课件出示李博士的时间表,小结:大陆和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它必将驻守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

三、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他想:——————————

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渊源不是很清楚,台湾和大陆问题,骨髓移植还有白血病的知识更是没有了解,没有相关的书籍获取网络上相关知识也很少,虽然说,大爱无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但是没有更深刻体味,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我在教学时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前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阅读文本收获知识,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 成功的第一法宝,古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阅读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范文朗读方法,将本课用最美声音呈现出来,结尾用一首课文改编诗歌,在音乐中结束,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升华课文感情让不灭的血脉亲情永驻大陆海峡两岸。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1、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脉亲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真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还是什么桥?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诗(伴随着爱的礼物的音乐,)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在读完课文诗,这个环节后,学生仿写表达爱和亲情的三句诗歌。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聆听范读谈,引入课题 1、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提问谁需要救治?出示多媒体躺在病床上青年图片。

师介绍故事背景:这是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对比感知生命流失,出示多媒体播放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凋谢鲜花图,学生深深惋惜生命将失去的残酷。齐读,男女生对比读相关句子有更深认识。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小钱,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看着窗外快乐孩子,青年,聆听鸟儿欢快叫声他在想什么? 18岁的你远足,在世界各地,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在想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多媒体出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相关资料。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小钱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3、交流感动: ⑴预设一: 从地震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 依然神清气定。他们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们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小钱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 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引读句子。⑵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指导读。

②“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结合最近几年地震图片学生互相讨论说说,如果是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④有层次地引读。⑶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②指导读。

③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⑷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②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③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一场爱的传送,爱的接力完成了,浓浓血脉亲情连接大陆和海峡两岸正如课文诗这样写。2、生齐读。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在读读这首诗。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小钱对(生的希望),点燃了小钱(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科爱的教育结束了萦绕脑中问题多多,“静静地”处理不得当,今后关注词语和句子与课文见联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之后再对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使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体会”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感悟。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通过深入理解“凋零、含苞、绽放”等词语体会小钱生命的危险,通过理解“辗转”让学生体会为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找到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让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热情。为了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情感,我注意以读为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以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入了学生的情感提炼,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配乐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其次,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较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掌握关键词语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关键句子,从而,在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使文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

最后,读写有效结合。以一首诗结束课文,让生情感收获爱的教育,自己尝试写几句爱的表达的诗句。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人:永宁三小:王晓琴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会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幸福。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感情上有所触动或体会。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继续学习积累词语,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中感悟,通过朗读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2、搜集送别的诗歌。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黄鹤楼送孟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图解字典、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诵读和品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音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叫《赠汪伦》,谁愿意来背一背?

2、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然之广陵”(师板书,生念)

3、释诗题:这首诗讲的是谁送谁?在哪里送别?到哪儿去?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诗中字音。

2、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画节奏,体会古诗 朗读的特点。

4、教师范读,教读生字:辞,ci,告辞;唯(wei)见,只见。

5、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读得通畅: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6、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打开书,配乐诵读古诗,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中的插图。

2、指名说说插图的内容,用心揣摩诗的意思,还有诗人的心情。思考: a、用自己的话说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b、与老朋友告别,诗人的心情会怎样?(依依不舍)

3、诗人在诗中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与地点是三月、黄鹤楼、目的地是 广陵。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并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图解字典,进一步理解诗的意思。

5、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6、师:朋友,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相见,你要多保重。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四、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1、出示文中的插图,诗人伫立江岸,目送友人的离去,望着滔滔的江水,李白的心里有很多话想对孟浩然说,如果你是李白,你想说什么?(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

2、在小组内演练好朋友别离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学生可能会说:放心去吧,我会想着你; 江水啊,你平安地送我的朋友远去吧!朋友啊,早日归来,我们再相聚。今日这一别,何时能相见。

3、情感升华: 出示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配乐范读,引读。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4、学生练笔:请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用文字写下来。

五、熟读成诵,拓展阅读

1、背诵《黄鹤楼送孟然之广陵》

2、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可谓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古今送别诗中这样感人的诗还有很多,如王维的《山中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送别诗,用 心去欣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黄鹤楼送孟然之广陵》,并背下来。

2、你还读过哪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回去收集好,下节课给大家 背一背。

七、板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识和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学习法

对话交流学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朝的送别诗,指课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释诗题。

读了诗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再齐读。(评价:读很有节奏。)

3、简介作者。

诗题读懂了,那你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学生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王维介简: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师读完苏轼的评价后说:是这样的吗?我们现在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

二、读诗句,晓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

打开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1.自由读。2.反复朗读,直到把诗读正确读的很有味道为止。

2、指名读,正音。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

尽】

3、初步解释诗意。读了那么多遍古诗,能告诉我你理解了哪句诗?(此处不要求深挖,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注解去理解。】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画中物

1)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2)你想画些什么?(边交流边板书: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2、画中情 预设一:渭城的景

①、过渡语:是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③、柳:道路两旁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⑤、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清新、清爽)⑥、指名朗读一二句诗。⑦、齐读一二句诗。

⑧、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呀!(师补充板书:图)过渡:杨柳不识人间情,抽枝长叶笑春风。课件出示关于柳的诗句

a、有什么发现?(都有柳)为什么他们的送别诗中都有柳呢?你们猜一猜。

b、你觉得王维看到这青青的柳树,他感受到了什么?读一二两句,谈谈一二句诗的意思。

⑨、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还是什么?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预设二:美酒

故人

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②、课件出示地图。

【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③、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师: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了图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词?

④、出示课件。

⑤、对比评读,(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⑥、品酒

a、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 b、指导朗读。

⑦、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书:相送情)。

⑧、齐读三四句诗。⑨、解释三四句诗。

四、赏读古诗。

1、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读全诗(配乐)

2、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样的心情?(伤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的王维留下的诗句。(师读诗题,学生接下去读。)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我们来欣赏课件《阳关三叠》)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教师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3、听着这伤感的旋律,让我们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静静地抄写一遍。

4、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把它背出来。

五、明古风,体味别意。

1、出示课件。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老师还搜集了一些送别的诗句?

2、情境运用。

你跟朋友离别的时候,你想告诉友人: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时,你会慷慨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的船走远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你会吟上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依依惜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疲此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你会吟上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或: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教师总结。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风骨学生的读诗量。】

六、作业

1、抄写古诗。

2、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

七、教学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朝雨客舍柳色图

美酒故人相送情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序”、“暴”的写法。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并把握几个重点情景。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情景再现:

1、教师呈现乡村图。

2、师述: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3、板书课题,读题。

4、质疑: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时刻关注差生的学习状况。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

(1)、读词: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平整方正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平稳 俗语平衡 伏下

(2)、写字:学生找容易写错的字,老师板书指导。(序、暴)(3)、每个生字带拼音写两个,做到美观正确。

2、检查课文朗读

(1)、小组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2)、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什么是搭石?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

背负过溪

四、理清课文思路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五、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的美?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六、作业

1、认真书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述:(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轻音乐起)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看老师板书课题,跟写,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再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这还是在夏天的时候。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师: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1、师: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家乡人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师:我们现在来交流吧,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2、交流汇报:

(1)、我来读一读我找到的第一道风景。在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为什么这么做呢?他不急着赶路吗? 想象: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从这一连串的关联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我来读一读我找到的第二道风景。在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师:(课件出示语段)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我们来读一读。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她读对了,同学们跟读两遍。

那么,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

生1:协调有序就是很整齐,人们走搭石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

师: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她刚才说人们走搭石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让我们一起去走一走搭石,感受一下什么是协调有序。

师: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

师:(引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对了,就这样。哪个组来走一走搭石?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如果没接上,你们就会掉进小溪里的。

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两遍)

师: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地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生:没有。

师:对,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板书“协调有序”)

师: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两句,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画面的美呢?师:把话说完整。

生1: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师:“人影绰绰”的“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

师:同学们来看,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师:对了,在这里”人影绰绰”的“绰”形容姿态柔美。多么柔美的姿态呀,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着两个词。

出示课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谁来带着感情读,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美。

生2:(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多美呀,把我们带进了画里,请同学们像他一样读读这两个词。(生柔美地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大声地读,同学们小声地读。

师:是啊!它不但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谁来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③、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无数次走过搭石。每次走过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请女同学读——

师:刘章爷爷一遍遍走在搭石上,一遍遍数着,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请全班同学再来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全班同学再次融情朗读)

(1)、第四段 师: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我来读一读我找到的第三道风景。在第四自然段。师出示第三道风景。

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都是让对方先走。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里我体会到这两个人很谦让。

师:多好的一个谦让,他读懂了家乡人美好的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部分内容。

师: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来读一读我找到的第四道风景。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出示第四道风景。

师:“伏下身”的“伏”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动作来表示?(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

师:注意年轻人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伏下身子”就是把身子——

生:弯下去。

师: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弯下身子,还把老人安安全全地背过小溪了。

师:(采访一男学生)年轻人,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年轻人会因为老人没有向他表示感谢而感到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板书“理所当然”)同学们想一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如果遇到别的老人来过小溪,他会怎么做(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那如果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其他人怎么做?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通过这一个又一个人的“理所当然”,你们又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家乡人孝敬的品格。

师 从一个个伏下身和理所当然让我们看出敬老已形成民风。家乡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我们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师:难怪作家刘章爷爷由衷地赞叹道:(全班齐读该句)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 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人们会怎么做?

师: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有()的人走搭石,人们总会()。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五、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1、总结搭石美:

师:同学们,这条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它们任人踩,任人踏,默默地为大家做贡献。难道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这搭石吗?

生:还有家乡人。

师:对了,还有像搭石一样默默奉献的家乡人。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 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我想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纯朴、善良的家乡人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课件)

2、说说身边的美:

3、写一写身边平凡中见真美的故事。

六、作业 :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讲讲身边美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无论怎样

只要

一定

直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相互礼让

背负过溪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然段。

教学重点:从相关内容中体会小钱的心理特点。教学难点:走进小钱的内心,体会他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 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 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背景音乐、课文片断、句子等)教学过程:

一、感知惨劣环境,酝酿血脉亲情

1、导入:教师(放音乐,出示小钱躺在病床上的课件):同学们,这哀伤的音乐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的内心又是如此的不平静,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

2、在同一时刻,在台湾的慈济医院,也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是谁呢?让我们来读读3——5自然段。

二、对话品位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读读3——5自然段。找找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他静静地躺着,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他想起了谁?让我们再读读3——5自然段。

句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3、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

句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7、3级的地震,是台湾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课件演示地震。看完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引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大地震后,台湾青年的家人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

4、是啊,他静静地躺着,想到了家人,还想到了谁?

句4: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他还想起了正在期盼着骨髓的小钱。他仿佛看见了躺在病床上的小钱,看见了小钱他那……(脸色苍白,瘦的皮包骨头,)(1)、是啊,此刻,患了白血病的小钱挣扎在死亡线上,无情的病魔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他。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接受骨髓移植刻不容缓啊。

(2)、指名读第4自然段——齐读

(3)、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因此,他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李博士给他抽骨髓。

5、在小钱的身边,也有一个人,他在静静地工作着,那就是李博士。让我们来读读第5自然段,划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反馈:

句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预设:

在有余震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钱抽骨髓,真使我感动。

句6: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预设:

a、从“一次又一次”体会出李博士抽骨髓非常困难。还可体会出台湾青年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李博士在争分夺秒的工作,因为他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在给台湾青年抽骨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b、过渡: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来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小钱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但是,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这时的李博士又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6、学习第六自然段

(1)、读读这一段,说说感受。指名读,说感受。预设:李博士真辛苦!

(2)、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讲述:台湾跟台北仅仅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如果直航,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至今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到香港,然后由香港到上海,最后才由上海到杭州,整整需要十二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隔阻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3)、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两个字:“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7、学习第七自然段

(1)、过渡: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填空: “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

(2)、反馈:血脉亲情 骨髓 爱心

(3)、教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这座用爱心、血脉亲情、骨髓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三、适度拓展延伸,抒颂血脉亲情

1、(放音乐:爱的奉献)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他会想起谁?想说什么?让我们走进小钱的心,把他的想法从你的笔下涓涓流出……

反馈。

2、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在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3、写话。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请,也许,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幸运的小钱一定会有满腹的心里话想跟他们说,这位同胞又会说些什么?配乐,生写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令您感动的句子。

2、推荐课外阅读《千里爱相随,小安安平安回家》。

五、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沉着地

冒着危险 静静地

爱心

不顾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陆

奔波

台湾

23、《卡罗纳》

教材分析:

《卡罗纳》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幻灯课件。设计理念: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效果;进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突显母爱——情境导入

1、(板书:母亲)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妈妈对你的关爱?

2、师:是呀,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曾有一位男孩儿在他妈妈生日那天为向他母亲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给他母亲写了一封长达8页纸的信,在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朵。(稍停顿)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这个才四年级的男孩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个可怜的孩子名字就叫“卡罗纳”。(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再现妈妈的关爱、生活的幸福;再通过老师的煽情表述,垫定哀伤基调。】

二、走进内心——感受伤痛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卡罗纳,走进这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交流自学收获(1)、生字学习

zāo

mǐn

níng

táo 遭到

怜悯

叮咛

嘱咐

嚎啕大哭

(2)、交流感受: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文中句子)感受到的。(伤心、可怜、痛苦、悲哀……)理解“号啕大哭”的意思。

3、学习表现卡罗纳伤心的四句话。

课件一起出示: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3)“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4)“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①、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②、说说你从哪感受到卡罗纳的伤心?(引导抓住字词理解:面容灰白、放声大哭、号啕大哭、趴、抱等)

③、渲染气氛,激情引读:(音乐《神秘花园》旋律响起)是啊,孩子们!家里、学校、生活中、学习上,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场景,对于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可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着卡罗纳幼小的心。因为在这一切当中都留有妈妈的影子。而如今妈妈再也不能帮他辅导功课了,所以他(读第2句),再也不能和妈妈手牵着手了,所以他读第3句;甚至再也不能投进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了,所以他(读第4句);当他想到再也得不到妈妈的爱时,所以他(读第1句);任何画面只要与妈妈有关,都会深深地刺痛卡罗纳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再一次读好这几句话,读出卡罗纳的伤心。(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感悟句子、体会卡罗纳的伤痛。渲染气氛,再次营造更深层次的哀伤基调,作第二个铺垫。】

三、身临其境——体味关爱

过渡:作者通过描写卡罗纳的神态、动作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卡罗纳失去母爱的那份伤,那份痛!失去母爱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得到了谁的爱?你能找出这些充满关爱的句子吗?请在你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及时作上批注。(四人小组合作,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

预设交流:

(一)、来自老师的关爱。(板书:老师的爱)

1、“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1)从一个词,一个标点中你都能感受到这份爱,谁想说?请读读。(“!”——非常严肃、命令)

(2)为什么不许、不许什么?再来读读。

(3)老师对卡罗纳充满同情和关爱,她怀着热切的希望,要我们郑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让我们一起读。

2、课件出示:“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孩子,你要坚强哟。”

(1)联系上文读读,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带着感受朗读。

(2)感悟:“拉到、孩子”,再来读。

(3)师小结:伟大的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用最真诚的语言,发自内心的再来安慰他一次。(齐读)

(二)、来自同学们的关爱

1、生汇报:“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理解:“屏息凝神”。

(2)引读:同学们都盯着他,连气也不敢(喘一口),生怕……生怕……

2、生汇报:“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师:“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呀,这是多么关切的目光啊!

3、课件出示:“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1)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感受,不要放过一个字,你会突然发现有几个词跳进你的眼帘。(“放

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动作,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来读,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

(3)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

(三)、来自长辈的关爱

1、出示:“卡罗纳站在……所以母亲把我推开了,她怕……”

(1)母亲的用意我最后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知道,母亲这个举动想告诉我什么?

(2)是啊,此时他正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悲哀)他看到我的母亲来(接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他彻底崩溃了,他仿佛在说:……(生想象说)看到这情景,我明白了母亲的用意,我恍然(大悟),没有再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了卡的手一起(回家去了)。

2、语言训练:

请你模仿这句话,把下面这句改了条件的话语补充完整,和同桌说一句类似的话,可以把前面的条件进行改编。

课件出示:

孩子即将远行,他的妈妈目光里充满着

,那神情仿佛在说:“

。”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自主学生的时间,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读、悟、初次交流,再集体深入探讨。由于,讨论的句子较多,我注意了交流时的节奏。简单的句子,只要求学生读好就行;对于重要的句子,则课件出示,紧抠字词、咬文嚼字,把文字里头的情感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品读、评读及引读、导读,去体味老师、同学、长辈带给卡罗纳的关爱,最终使学生入情入境。】

四、还原生活——直抒胸臆

1、师: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今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学习了这篇选自《爱的教育》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会明白在遇到伤心失望的人的时候,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怎么伸出援助之手来表达我们的爱!

2、练笔: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指名交流。

4、总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齐读)

5、全体起立,师生打手语(齐念):“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

【设计意图:通过二、三板块的学习,已使学生走入了卡罗纳的精神世界,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此环节的设计,正好把学生积蓄胸中的感受,一迸发泄出来。还原生活,直抒胸臆,在学生精彩的表述中,达到课堂的高潮。】 板书设计:*卡罗纳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不幸)

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

长辈的爱

【设计意图:板书是教学思路的浓缩,是学生学习的轨迹。此板书,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卡罗纳痛失母爱的无比不幸,到又得到周围那么多人的无限关爱的整个过程。通过情感上强烈落差,使学生心灵得到一次震撼!】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人间真情”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的学生,语言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基础,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能清楚流利地表达还待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要力求照顾到全体,给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发展自己的机会。

2、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课堂不等同于日常生活的聊天,交流对象、话题受到限制,所以如何打开话匣子,要把握个切入点,因此多以学生的生活素材为准,制造宽松的环境,会让他们更有话可说,因此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模拟情境更为重要。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

教学目标 :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围绕“感谢”和“安慰”进行交际,表达中能突出重点。教学重点:

交际围绕主题进行,说话语言要通顺,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教学难点:

评议时应引导学生评价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掌握表达者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方面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假如我就是那位台湾青年,你是被救助者,你会用怎么动作及一句话表达?

3、假如我就是遭遇不幸的卡罗纳,你想对我说那一句话?

4、学生回忆并说。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理解“感谢”和“安慰”。

二、感谢: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并说一说。举例。

2、生活中谁帮助过你,说一说对他的感谢。向别人道谢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要学会感谢别人,并注意说话要有礼貌,大声,清楚,表达真情实感。人人要表达,个个都要说。

三、安慰:

1、生活中并不是都是鲜花和掌声,在你的亲人、朋友遇到伤心、难过的事,你怎么做?

2、在日记讲评课上,某某同学读了自己的日记,她因为段考考得不好,遭到了妈妈的责骂,她很难过,她把它写成日记,把自己的痛苦与大家分享了。回忆再现当时的情景,你怎样安慰她?

3、生活中发现有那个同学伤心难过?安慰他(她)。

4、想一想,在你的身边,那些人需要安慰,或者你自己需要安慰的,你说出来,让老师、同学们安慰你。

设计意图:人人要表达,个个都要说。学生要学会安慰别人,个个都参与。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需要安慰别人,学会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四、总结回归:

1、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去以后,把今天课上发生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设计意图:学生要学会感谢别人,并注意说话要有礼貌,大声,清楚,表达真情实感。有利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同时将“口语交际”训练引申到课外,提高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度和效度。

习作《胜似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并学会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事迹、ppt课件句子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景

孩子们,那一个个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故事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是谁献出了骨髓,挽救了他的生命?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有谁给他关心与安慰?)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感人的画面。

二、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人?

师: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胜似亲人)

2、理解题目

师:“胜”的意思是……(胜于、超过)“胜似亲人”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1)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奶奶正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2)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她。)(3)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可能,也可能……)(4)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洗衣过程

4、指名反馈

(师相机追问:小姑娘一拿起衣服就洗吗?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们又仿佛可以听见传来……(声音);我们又仿佛可以看见小姑娘脸上……;同时,小姑娘洗衣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②选用“词句宝库”里的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声音和心理活动等写具体。词句宝库:

动作描写: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

捶打 刷 漂

声音描写:哗哗哗

嚓嚓嚓

唰唰唰

心理活动:呀,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纪轻,有的是力气。细节描写: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

溪水溅湿了小姑娘的布鞋

师:看清楚了,那就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5、过渡 师:当小姑娘洗好衣服,回到院中将满满一篓衣服被单晾好时,老奶奶回来了,老奶奶见到眼前的这一切又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 请你再次看图搂抱情景

6、你能否用上词句宝库里的好词好句,把接下来发生的事说具体呢? 动作描写:

小姑娘:晾

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抬起手

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搂在怀里

轻轻地抚摸着

爱抚地拍拍

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小姑娘的白嫩红润的脸蛋。

神态描写: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嘴巴抿着

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

洋溢着快乐的笑意。老奶奶:眼角有些湿润了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语言描写:

小姑娘: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

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老奶奶: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 女儿还亲哪!我该怎么谢你呢?

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图前想象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指名反馈。

师: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指名反馈。

师:嗯,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板书: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图后想象

师:是的,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指名反馈。

师:说的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板书:结尾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点睛之笔供你选: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可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多少令人感动的一幕呀!多么感人,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板书:点明中心。

3、取题

师: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感恩》《亲如一家》)

四、列好提纲,开始起草 作文提纲:

1、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情节写具体)

洗衣过程 搂抱情景

3、结尾,点明中心。

2、师:根据以上的写作提纲,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五,指导修改 六,誊写

板书设计

胜似亲人 看图 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想象(事情的经过)

情感 真挚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依纲扣本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五篇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正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二、因材施教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课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朗读课文的技巧,并且具有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创活跃的课堂氛围,坚持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凋零、绽放、辗转、骨髓移植、袭击、突入其来、空旷、血脉亲情”等词语。能够读懂课文,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体会生命的珍贵与无价,学习作者具体描述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李博士在余震中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奔波的劳累。

(二)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把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情感朗读法——师生同读;重点突破法——讨论交流;想象练说法——展开想象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批注法等学习方法参与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5分钟)

我借助感人图片故事激情导入:同学们,这是“暴走妈妈” 陈玉蓉,从2009年1

1月开始坚持跑步,因为她想捐出自己的肝脏救儿子,但自从医生告知,她的肝脏有20%的脂肪化,她便暴走七个月消除重度脂肪肝,捐肝救子。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呢?接下来,我顺利的过渡到本课题:是啊,了不起的母爱爆发了超强的力量,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再来见证一个由爱创造的奇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故事结合图片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二)整体感知 把握全文(10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表演读、默读、合作读、比赛读等方式,边读边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谁能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故事呢?我出示课件提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画出让人感动的语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有感情地去读,设身处境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边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对学生自读课文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读中感悟(15分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后有什么感想?

2、指名学生回答刚才的提问。

3、合作探究:认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学生词语。

2、细读品悟,感受爱

当学生融入情境时,我顺势过度,适时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地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如何使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呢?请同学们细读品悟3——6自然段。

(1)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画出的语句和段落,并说说理由

(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共同学习第7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8分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她苍白的脸也慢慢的红润起来,他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个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图片“爱的力量瞬间”图片,深化学生对爱的理解,使学生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最终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1、2优等生、后进生都要完成、3优等生、后进生有选择的完成)

1、用自己的话说说“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个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和亲人们听,让这个爱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3、收集你身边有关爱的故事,写一篇关于爱的作文。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到爱的力量,让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关系图,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反思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情激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体会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受到爱的教育。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培养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开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教学实录 后山中心小学 王丽 教学目标: 1. 潜心会文,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高尚的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 正确、流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协作教师:朱洪兴 苏永睿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过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怀来双语学校刘萍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案 徐信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前谈话) 师:你们学校的版图上写着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爱我中华! 师:你们天天能看到祖国的版图,(示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家乡太原吗?再找一找我的家乡哈尔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安化县东坪完小 刘德军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的心、主人公的心。如何让学生入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