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培训方案分析
全县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方案分析
为提高全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XX市卫计委XX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全县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医疗救治相关基本知识,提高全县医务人员医疗救治服务能力。
培训中应注重开拓学员的视野,重点开展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三基”培训,介绍医学专业知识新进展,培养形成正确的医疗救治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创伤、急性中毒和各种意外伤害等急危重症的识别、抢救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增强合理转诊意识;掌握转运常见危重症病人的指征和转运途中监护、救治的相关技能。
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诊症状的基本诊断、鉴别诊断与初步治疗方法、技能,掌握抗菌药物及麻醉药品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掌握医患关系与角色定位、医患交往与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实战处理技巧等。
熟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常见灾害、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治的组织实施方法、逐级报告的相关程序和灾后常见疫病防治知识。
二、组织管理
因为此次培训涉及人员多,培训时间段长,为了使培训工作正常进行,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师资专家小组,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相关的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培训管理工作。
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培训人员工作,组织教材,培训考核及总结等。师资专家小组: ㈠教学查房组: ㈡病例分析组: ㈢心肺复苏操作演练组: ㈣护理操作演练组: ㈤专题培训组: ㈥感染管理组: ㈦医疗纠纷防范培训组:
㈧抗菌药物及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组:
职责:负责按计划进行培训,教材、课件编写,授课、带教、考试、考核等。
三、培训对象
全县医务人员。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
㈠培训项目时间为:XXXX年X月—XXXX年X月 ㈡培训方式: 1.我院选派医务人员到各乡镇卫生院对该卫生院工作人员及本乡镇各村卫生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以集中授课、病例查房、专题培训、操作演练为主)。
2.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需要选派业务骨干到我院进修学习。3.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到我院进行集中授课。
五、培训内容
采用全国医学院校通用教材和自编教材。培训内容为“三基”知识、院前急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临床常用医疗操作、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患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及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等。
六、经费预算
此次培训所需资金预算如下: ㈠培训资料: ㈡培训设备: ㈢师资授课补助: ㈣其他工作人员下乡补助:
㈤各乡镇卫生院选派业务骨干到我院进修学习的相关费用: ㈥其它预算(包括交通费、伙食费、通讯费、证件工本费等): 合计:人民币XXXX元(经费开支比例:培训设备XX%;培训资料XX%;师资授课补助+其他工作人员下乡补助XX%;进修学习的相关费用XX%;其它预算XX%)。
XX人民医院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医疗方案
和林县工商局加强医药购销
和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一、加强整顿医药市场监管力度
(一)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规范药品注册申报秩序。对近年来申报的注册品种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已注册药品和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内容;核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资料,清理违规审批的产品。打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弄虚作假行为。
(二)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开展药品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检查。坚决取缔各种无证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经营活动,严肃查处出租、出借许可证和批准证明文件以及出租、出借柜台行为,查处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坚决纠正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变更经营许可事项的行为。
加强药品经营监督管理。继续开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跟踪检查,对不符合GSP认证评定标准,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依法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积极推进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零售药店药品分类管理的各项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疫苗行为。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 品监管,严防特殊药品流失和滥用现象发生。继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争创“放心药店”、“示范药柜”活动。
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管。对违法广告,尤其是对未经批准擅自刊播、擅自更改广告内容及被撤销广告文号后仍进行刊播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建立违法广告警示制度,发现违法广告要及时向社会发出警示。工商部门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发布联合审批制度,形成整治合力。
(三)整顿和规范药品使用秩序
健全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监测机构,并向村级卫生室延伸。加强对重点药品(医疗器械)品种的监测,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淘汰等措施,保障用药安全。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疗效不确切的医疗器械的再评价。
大力开展“规范药房”建设活动,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医药卫生专业人员在处方和配方环节上的合理用药水平。
二、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监管责任和考核力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县里成立由县纠风办、卫生局、发改委(局)、监察局、财政局、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组成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协调工作小组,由县纠风办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监管,严格督查。各部门要转变作风,切实提高监管质量。要强化监督检查责任,健全原始监管记录,并由法人代表和监管人员签字备案。发现工作开展不力和整改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对弄虚作假、走过场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评议制度;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有关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巩固和完善规范协调、透明高效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逐步实行网上公告、网上办理,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许可、处罚和监督检查反馈函制度,实行案卷评查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坚决纠正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监管、只罚款不纠正和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三、依法严肃查处案件
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和信访渠道,突出查处危害公众用药安全、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对阻碍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查处。在查处大案要案过程中,如发现涉嫌商业贿赂行为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加强和提高药品技术监督。进一步完善药品抽验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加强对违法广告和群众投诉药品(医疗器械)的抽验;健全行政执法网络,为打假治劣提供高效服务。
第三篇: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培训小结(推荐)
“功能科医疗风险管理”主题活动小结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我科的医疗风险管理,本月我科开展了“功能科医疗风险管理”主题活动。
第四篇: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总分析
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总分析
根据2012年7月份的医疗质量督查情况,对7月份医疗质量落实情况和5月份的归档病历质量评审作如下分析及汇总:
一、2012年5月份归档病历评审:甲级病历232份,占91%;归档乙级病历22份,占9%;无归档丙级病历。病历书写质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4月份%、3月份88%),终于跃上二级医院规定的基本标准。
二、运行病历的检查:入院病历、首次和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规范性,上级医师查房查房制度落实依然较好;护理记录整体卷面感觉较好(总体与医生病历比较好、感觉较认真);归档积极性较前有明显改善,只有1份病历未在3天内的按时归档。
三、5月份共抽查住院处方82张,15张处方不合格,不合格处方占18.3%;门诊处方212张,55张处方不合格,不合格处方占23.2%;不合格率较前有所增加。
四、已改进的医疗行为
1、病历书写质量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高,已达到90%。及时性、规范性继续得到保持。
2、多数医生开始书写留观病历和注重门诊登记的收发室。
3、住院内科医生的病历和处方书写较规范,字体正规,卷面感觉非常好,严肃的工作行为值得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和借鉴。
4、医师黄太容的处方书写质量虽然字体略差点,但较前显著改善,出现的错误大幅度减少。说明任何工作只要用心去做,认真去做都会做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共性存在入院证书写字体潦草,笔墨不一致,甚至
用圆珠笔书写。
2、近期开展的留观病历的书写,普遍存在需要规范的问题,有的医生拒绝书写,漏写概率较大。
3、处方书写乱七八糟,普遍存在格式不一,字体潦草,项目不全。
4、门诊病历多数没有书写。
5、门诊登记普遍存在项目不全,字体潦草,登记不详细。
6、医疗核心制度的记录,普遍内容不详细,填写不全,部分没有内容。
7、病历中应有的授权委托书多数没有。
8、多数人工作情况表明,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扣钱,不是从科技的层面、服务安全的层面去认识,自觉的主动的规范书写。
9、个别医生的字体实在潦草,无法辩认。医生的字体需要改进,妇产科部分病历的书写字体还需要进一步正楷化。
10、五官科的病历书写字体、内容、格式都需要尽快改善提高。
11、护理记录仍然存在不完善、刮痕,涂改现象,甚至出现虚假数字。
12、各科室的院内感染,无菌操作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改进的方法建议
1、对医务人员进行执业意识、执业责任、执业安全教育。有的工作缺陷不是技术水平及能力问题,而是主观意识,思想素质的问题,在思想上不重视,在行为上不踏实。
2、医教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规范病历、处方、门诊病历、留观病历书写的再培训。
3、加强各科室的整体责任感,让各科主任充分承担科室的领导职责,追究科主任的履职责任。
4、对存在的医疗缺陷问题督查办在全面进行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督促检查,并正面引导教育使之改进。
5、督查办将本月存在的医疗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名为“医疗质量改进的通知”下发到各科室或个人,要求尽快改进。
6、院领导对个别问题可以与个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行相关职责教育,力求工作行为的改变,助推医疗质量督查工作的深入进行。
第五篇:医疗安全培训材料
第一季度医疗安全教育内容
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损害的法律依据
从我国目前的医疗纠纷程序来看,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医学会鉴定专家组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即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径;二是通过司法鉴定部门进行的因果关系鉴定,即司法鉴定诉讼途径,在医疗纠纷法律实践中,称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由于二者的启动程序、鉴定人员的组成、鉴定方式、鉴定内容不尽相同,必然依据的法律、法规也是不尽相同的。
一、医疗事故纠纷诉讼
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事故诉讼中,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做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诉讼程序,称之为“条例事故诉讼程序”。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在诉讼程序中,法官必然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判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是违反医疗规范的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等等。因此,在这个诉讼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疗事故鉴定是标准和依据、医疗诉讼程序对双方当事人的要求都是不相同的。
按照我国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就医疗过程中造成的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施行“ 举证责任倒置”,有医疗机构就医疗过 程中不存在医疗过错、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是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其判定标准仍然是在“医疗技术”的范围之内的。这是医疗事故纠纷诉讼的最大的特点。其“法律依据”不如更确切的说是“医疗技术依据和标准”,技术上的判断先于法律事实上的判定。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是在技术行为的认定后,再次做出的法律上的区分和分配。因此,医疗事故纠纷诉讼程序是“技术先行原则”。
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
在我国对于医疗纠纷诉讼的处理中,还存在以人身伤害为诉讼理由。通过对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理,获得赔偿的诉讼程序。患者及其家属在听到这样的程序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比较“新鲜”,认为这是一个新程序,依据的法律法规也一定是一些新鲜出台的法律法规。其实不然,以人身伤害诉讼医疗纠纷案件的,是用的“老法唱新曲”。该程序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恰恰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民法通则》及其解释(意见),《证据规则》、《司法鉴定规则》、《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解释》等等法律法规。
用最通俗的话讲,这样的纠纷案件更像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由于一方(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造成另一方的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另一方(患者及其家属)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 责任的纠纷案件。换句话讲,就是医疗机构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患者的身体的损害后果,并且该损害后果就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造成的,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赔偿责任。
在该诉讼程序中,患者及其家属也看到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是诉讼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法官进行判决的法律依据;不再是事实认定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在相关事实的认定的标准上已经完全不同于“医疗事故”的判定标准,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诉讼程序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与该程序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涉及民事赔偿的医疗纠纷诉讼案件中,如果当事人没有特别强调违约问题(美容纠纷案件),目前一般是将医疗损害事件作为侵权纠纷来处理。
因此,法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疗损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权责任构成的四个要件:
1、损害行为,通俗讲,就是医院在治疗、抢救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这里需要提醒广大患者及其家属,这里所讲的过错行为是现实存在、并且可以用相关证据证明的“过错行为”。对于这个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受害人,千万不要“想当然”!由于医疗纠纷的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在医疗过错的判断上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有时是很难做出判定的。
2、损害结果,就是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功能障碍、器官缺损、身体残疾、患者死亡的结果;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手头上有“诊 断证明”、相关检查“报告”。可以客观的证明受到的损害后果的,就可以作为损害后果的证据。
3、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是医疗纠纷中的核心和难点,由于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时本身就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怎样区别损害后果是由于原发疾病造成的,还是医院的医疗损害造成的,需要通过鉴定来区别,再划分责任大小。在法律的责任划分上讲求“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患者的伤害后果就是由于医院的医疗过错行为造成的,在能够确定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医疗行为本身是否具有过错。在判定上需要医疗专业技术的支持。而其后第3、第4两个要件,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法官难以判断真伪,即使医疗机构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举证,法官也难以从医疗机构提供的证据中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因此,法官更多地需要专业鉴定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司法鉴定正是满足了法官的这一要求,在鉴定中着重解决医疗行为是否具有过错,过错的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从对人身损害的判定标准上看,这基本上是民事侵权的一般构成要件。与我们代理民事纠纷案件没有太多的区别。其实际上就是按照侵权纠纷案件处理了。在判定的标准上使用的是构成要件标准。并不涉及太多的医疗技术问题,如果有相关的医疗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人身伤害的司法鉴定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法官在 判决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更为主动的指挥和调动当事人双方的积极性。将不再以医疗技术的判定作为案件法律判定的前提和基础对待。
第二季度医疗安全教育内容
医疗事故发生的五大原因
1.人的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个人之间对工作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医疗事故。思想重视程度低,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工作,违章操作是造成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如医护人员情绪过度兴奋或压抑时,都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自身控制失常,导致差错和事故发生。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技术能力差、缺乏协调能力者易发生事故,这一点在进修、实习大夫中表现尤为突出。有功能性缺陷或传染性疾病者,如色盲等,在特殊岗位上也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明知自己业务水平低,不足以处理疑难或危重病人,但为逞能好胜、炫耀个人,未向上级医师请示即擅自行动而致严重后果者,应列为责任事故。
要以社会主义医德和医学原则支配自己的行为,不能为自己练技术而滥施手术。有的医生为了拼湊某一科研课题的病例数,或探索新的检查方法,竟然不顾病人健康,在病人身上练刀、练操作技术或作实验等,以致造成严重重后果的,亦应作责任事故。
2.机器设备因素
检查、诊疗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存在重大缺陷和隐患,会造成医疗事故,如我国不久前发生的高压氧仓着火特大事故,就是空调电火花引起的。调备超负荷、超龄运行,没有定期校验、维修、保养,也是事故发生的温床,如有些老式生化分析仪开机两小时后会发生零点漂移,造成测试结果失真,严重者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设备无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漏电等都可能是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
3.物料因素
苞括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卫生材料等。药品制剂质量性能不符合要求,卫生材料和器械品种规格不配套不合标准,消毒不完全或二次污染都会造成医疗事故,医疗物资供应不足,品种不全有时也会威胁病人安全甚至死亡。
4.允许患者审查病例,接受患方监督。
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是否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是否及时解答相关情况,医疗规程是否规范,主动接受当事人监督。
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1、社会方面因素
(1)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落后,个人对医疗费用承担能力低下,是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基础。(2)社会舆论总偏向于“弱者”的观念,媒体对医疗纠纷不负责任的报道,助长患者及家属的对抗心态和势力。(3)社会法制观念薄弱。执法机关在干预、协助处理医疗纠纷中执法力度不够,致使医院陷入被动局面。
2、病人方面因素
(1)患者对专业医学常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或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怀疑、抱怨。(2)参与医疗纠纷的对象不断扩大。有策划有组织干扰正常医疗工作,漫天要价。(3)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纠纷不进行司法处理。许多患者、家属明知自己无理取闹或医院无过错,偏要进行“协商”,对医院实行敲诈勒索。
3、未说明可能之后遗症和药物副作用
这项原因其实也属于医患双方对于愈后认知的差距,医师在进行治疗之前,并未向病人说明或详细解释可能产生之后遗症,因而在去除原有之病状后,产生出后遗症时,病人无法接受,进而引发纠纷。
有些药物之副作用,只有在比例极少的病人会发生,医师在用药时,往往忽略告知病人,或是怕告知以后,病人反而拒绝服用的情况,因而没有告知病人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当病人有严重的副作用产生,自然怪罪医师。
4、医院责任方面的原因
(1)、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对病情观察不仔细,导致诊断错误;值班不坚守岗位,抢救不及时;对急、危重病人不及时转院,延误治疗;(2)、“马虎”现象:操作不到位,技术不精益求精,工作不踏实,敷衍了事,违反医疗操作规程;(3)、违反《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以及《乡村医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纠纷发生后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4)、更为严重的是上下级医师或同行之间在病人面前相互拆台,导致医患纠纷一触即发;(5)、违反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不能服从管理。
医疗纠纷发生的防范措施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
1.转变服务观念。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
2.增强法律观念。由于全社会法制观念的逐步确立,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我们医院和医务人员也应该努力增强法制观念。
当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个别医务人员没有根据法律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发生医疗事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医院和医务人员对目前所处的法律环境认识不清,缺乏法律意识,从而不能很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某些没有医疗责任的纠纷中不能很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形成医疗资源的不合理流失。
3.严格管理,堵塞漏洞。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
4.医患关系的改变,消费者意识的抬头,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
5.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千万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
6.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该站在病家的立场思考,以病人与家属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并确认他们已经正确了解所要传达的讯息。
7.完善病历和处方的书写,病历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文件的记录存在缺陷,势必使医院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因此,规范病历书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各种医疗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记录、及时完成,特别是抢救、会诊、手术、麻醉、上级医师查房、交接班等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
医疗纠纷发生后,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二是行政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第三种途径就是司法裁决。但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是不尽相同的,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制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法制经济,今后医院在与病人打交道、与药厂打交道、与其他有关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必须受到市场体制规律的约束。因此,依法办事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想让医院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利于不败之地,要想让医院充分自如地应付医疗纠纷,必须要有懂得法律实务的律师来参与医院的决策、管理和重大事件的处理。聘请既懂医又懂法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应该说是当今医院选择的上策,可以迅速将医院的医疗行为、医院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增强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医疗纠纷诉讼的胜负。尽管法律有比较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是,毕竟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够完善,法律缺陷和法律漏洞比较多,没有法律调整的范围也很多,因此,具体运用法律来处理具体医疗纠纷事件的司法机关就显得相当重 要。因此,经常、及时与律师以及司法机关联系,请他们做法制报告,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司法实践中得到有关医疗纠纷的反馈信息,接受司法机关的建议,及时发现医务工作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