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中国梦
国学.中国梦
平山县温塘学校 樊雪梅
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题记
这个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激荡。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共同坚守、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是青少年实现中国梦想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不平凡的梦想。
我们深知,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不能求快,也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道德、学习做人的过程。我们要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谈谈我们自己的事:
多读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那么读什么书呢?
一是: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比如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书终生受益。二是:多读整本的书。现在,许多老师、同学都认识到多读的重要,都在多读,我们计划每学期读一本长篇名著,三年就是六本名著。读完一本名著,就走完了一种人生,我们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许许多多语文学得好的孩子们都谈论过:语文不仅仅是在课上学得的,而是在课外习得的。
那又怎么读呢:
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批注式阅读就是把瞬时读书收获记录下来。怎样批注呢?我先示范,把我对一篇课文的批注印发给学生。上课主要是我和学生交流批注成果。一堂课上,我常被学生精彩的批注所吸引,学生也常为我充满哲理的批注所折服。讲贾平凹《丑石》时,讲到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时,我读我的批注:“丑到极致就是美,孤独能造就伟大。”好长时间,学生脸上洋溢着深思的表情,默默回味着、、、、、、好久好久。
写读书笔记:我常常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写读书笔记,可以长篇,也可以三言五语。写读书笔记,使学生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也通过写笔记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与认识。批注式阅读、写读书笔记,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读名著时要圈点批注,读完名著要写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读书笔记,我们师生交流读书心得。
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你都得读。读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所以,多读是非常重要的。
多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所以这一阶段的初中少年,三年要多背名篇。背什么?国学中华古诗文。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智慧、情感主要凝聚在中华古诗文中,多背多得,少背少得,不背不得。
每天晨读时领着学生背诵古诗词数篇,三年就是数百篇,读背古诗词的过程,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所谓读书为明理,作文即做人。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君子之风的中华少年。而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青年学子的心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多写
写文章,写作的窍门在哪里?
读大家的作品就能懂得怎样写,也就是说,多读才会写。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想必是受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影响而写成。
除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我们经常文学练笔,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文学练笔本,每周不少于两篇,自己设计封面、制作目录,完成一本后收藏起来。我相信,三年后,每个学生都有一厚摞自己的作品。这是我们生活的自豪,这是我们心灵共同成长的足迹。
总之,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在平凡的梦想中流淌。
这个春天,我们怀揣梦想,昂然起航。
这个春天,我们怀揣梦想,青春在时代进步中溢彩流光。这个春天,我们怀揣梦想,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共享。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平凡的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努力就拥有了广阔的空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在语文课上,从基础国学中蕴育我们伟大的梦想!
附:樊雪梅,33岁,中学二级教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专业方面,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征文活动,成绩优异,作为班主任,时刻与学生沟通,多次家访,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我工作,我成长,我幸福。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学校 050402
第二篇:中国梦 国学经典诵读
庆阳市环县赛区“中国梦
国学经典诵读”
竞赛活动总结
在2012年11月18日,收到教育局通知,让各个学校准备两个“中国梦
国学经典诵读”的参赛作品。学生和教师各一个作品。要求11月20 日前报送参赛名单到教体局教育股吴霞老师处。报名时需将朗诵篇目内容电子版及纸质稿件、竞赛活动的影像资料和开展活动的过程性资料一并交教育股。奖励办法: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其中学生作品的评分标准是:过程性资料占30%,竞赛活动占70%。竞赛要求是:时间限制在3-6分钟。必须脱稿,讲普通话。有背景音乐。
首先,在接到文件之后,学校根据前半学期的朗诵比赛结果,选定七年级(2)班学生参加这次比赛,带队老师是班主任。在慕会芸老师的帮助下,我整理了本学期我校的经典朗诵比赛的过程性资料,包括活动工作人员安排名单,活动工作总结,活动节目单,以及一些 活动照片。在11月20日由张建利老师上报到教育局。
接着,由我带领学生排练。我们所选的节目是《中华少年》。参赛学生有:余文强,慕甜甜,慕桂桂,曹晓萧。背景音乐是《英雄的黎明》。同时还制作了与朗诵内容相符合的PPT背景。每天中午和下午饭后基本都在我的房子里排练半小时,学生非常努力认真。尤其是余文强,由于练习时间太长嗓子都哑了。
经过一周的努力,在11月29日,我们准时参加了比赛。过程如下:在11月28日下午,我到教育局抽签并参加活动安排会议。抽到的比赛号码是29号,最后一个。在第二天下午1点钟,栗老师和我带着参赛学生到环县五中参赛。由于我们是最后一个朗诵的选手,所以,一直静坐观看其他学校的比赛。他们的准备相当充分,可谓道具齐全,服装统一整洁,其中掺杂许多舞蹈和歌曲表演,内容丰富精彩。这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压力。因为,我校并没有统一的服装,准备也没有他们那么多样化。但是,我们的学生依旧自信满满。在轮到我们上台朗诵时,比赛已经接近尾声,所以现场有点混乱,评委们已经坐了4个多小时了,也已经有点疲劳了。但这几名学生依旧表现的镇定自若,落落大方,没有表现出紧张感。但就在朗诵了3分钟左右,突然四个话筒同时没有了声音。我当时很紧张,赶紧联系活动负责人员。然而,四名学生并没有因此而停顿。他们声音洪亮,激情澎湃。这让在坐的观众也很惊讶。很多人议论着:“乡里的孩子居然也这么有舞台经验。实在是不错啊!”在最后一刻,话筒修好了,这时也恰巧是朗诵最后的和音的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可以说是完美收场。
比赛结束了,我们获得了庆阳市环县赛区“中国梦
国学经典诵读”
竞赛三等奖,学生们非常高兴。我也是同样的心情。通过这次比赛,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只是欠缺上台表演的机会,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次比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完全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原因有:1.整整一周的刻苦训练,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家长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家长们给学生买了一样的新衣服,达到了衣冠整洁。3学生在舞台上临危不乱的心态,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有更多上台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我们学校取得荣誉,增光添彩。孩子们,我为你们骄傲。你们是最棒的。加油!
第三篇:诵国学经典 实现中国梦(演讲稿)
诵国学经典
实现中国梦(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国学经典
实现中国梦。
神州大地,国学经典传承千年。那么,什么是国学经典呢?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现代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是中华的瑰宝;它,是华夏的辉煌;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的精神脊梁!
在我眼里,它就是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唐清韵;在我眼里,它就是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两宋悲歌;在我眼里,它就是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汉青”的浩然正气!
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晨起,我漫步在校园小径,耳边传来同学们琅琅的经典诵读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我们与《声律启蒙》、《论语》、《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相依相伴,读到了人生态度,悟到了人生智慧: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崇尚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子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提高了自身修养,弘扬了传统文化,自豪情满中华!
国学经典的诵读,使我从朴素的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的中国传统美德认识,到 “修身”、“齐家”、“治国”的升华。我庆幸国学经典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体悟人生智慧,传承中华美德。中国梦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志才有力,爱拼才会赢,人生如此,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亦如此。
同学们,让我们奋发起来吧!为实现我们精彩的人生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斗吧!
第四篇:幼儿国学教育助力中国梦
幼儿国学教育助力中国梦
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办塑造幼儿人格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学幼儿园。幼儿国学教育是中式优雅智慧型的教育,用熏、渗透、浸入的方式;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孩子养正根基。这种“人文教育”,秉承的是“童蒙养正”的理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好志趣,给孩子带来优雅气质,灵巧聪慧,根基扎实。创国学特色弘扬传统中国文化,诵读经典故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国学经典对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联合发表一份宣言,宣言中提到:人类到了21世纪,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回归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此宣言发出后,全世界学界、政界、商界等各领域都开始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掀起了全球性的“国学热”,很多国家、学校纷纷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课程,学习中华文化。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表示过,要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眼全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已然成了世界潮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倡导和谐、崇尚道德的特点,能使孩子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二、国学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1、涵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国学经典都是做人做事的智慧。通过这些智慧的涵养,潜移默化中,孩子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友爱同伴,如何珍惜自己,成为一个懂事、礼貌、可爱的孩子。
2、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幼儿诵读经典,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更加丰富而恰当的连接,这样不但让幼儿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让幼儿感统能力发展良好,气血运行更通畅,性情更中正平和,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很健康,心灵充实饱满。
3、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右脑记忆能力最强大的时候,充分利用这个天赋,让孩子大量诵读经典,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快速提升。据研究,读经典一两年的孩子,记忆力会得到5倍甚至是10倍以上的提升,让孩子的记忆力一辈子都维持在高水平上。记忆力好,孩子一辈子学习以及生活都会受益无穷。
4、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
熟读《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诗经》、《易经》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语文能力好,阅读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好。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好,这样,学习所有的知识都会更轻松自如。
5、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现代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不能适应,或者学习成绩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注力差。幼儿阶段诵读经典能够让孩子的心更静定,从而有效地提升专注力。现在,很多读国学经典的孩子,三四岁就能坐着读书一个多小时,定力非常好。
6、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诵读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7、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及早存储到头脑里,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8、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 “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9、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
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三、有效实施幼儿国学教育的建议
1、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幼儿期的儿童好学、好问、爱模仿,教师无疑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热情,是点燃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火种。教师要对国学充满热情,从而带动幼儿学习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对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国学教育
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进行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要先养德,再启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例如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很多时候都以情景表演进行教育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
4、注重家园合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更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是靠幼儿机械的去记忆,那么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依靠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开展进行。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努力实现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家庭家长要督促孩子“亲诗友习礼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不要求幼儿去理解其内容,为的是让幼儿的记忆力留些美好的东西,让幼儿留作以后慢慢体会。
总之,幼儿园的国学课程应以品德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有效实施幼儿国学教育助力中国梦!
第五篇:中国梦
“中国梦” 和“境外势力”
“中国梦”近来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人们往往将其比拟于“美国梦”,而忽略两者的重要区别:“美国梦”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成分,而“中国梦”则是集体主义的宣传口号。但是作为百多年来的强国梦理想,“中国梦”确实是力图赶超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
从这个角度,“中国梦”相对于“美国梦”的一个明显劣势,便是北京在大力宣扬“中国梦”的同时,出现要提防“境外势力”的宣传高调。除了藏、疆、香港等地,就连学术界里都提出要警惕“境外势力”渗透的说法。而防范所谓“境外势力”,实际便是排斥和控制有“海外关系”的人士。越是邻接“境外”,越是如临大敌。新近的香港普选争议是明显例子。
正是在对“境外势力”的态度上,如《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引用报道,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的新书《华裔美国梦》(A Chinaman's Chance)点出了“美国梦”相对于“中国梦”的重大优势:“海外关系”人士实现“美国梦”的巨大机会和成功。
刘柏川强调的是华人华裔通过精英教育和个人奋斗被美国上层社会完全接受的事实。这一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并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崛起,除非中国也能同样接受容纳来自境外的人才。
刘柏川本人便是例子:作为台湾移民第二代,他是耶鲁大学本科和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双料常春藤精英,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演说撰稿人和内政顾问,后来创办了公民大学(Citizen University)。
类似的华裔人士,可以举出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哈佛商学院)、奥巴马政府要员卢沛宁(普林斯顿本科、哈佛法学院)和陈远美(哈佛大学),以及被北京官方传媒攻击为“香蕉人”的前华盛顿州州长、奥巴马政府商业部长和驻中国大使骆家辉(耶鲁大学)。
就是在近日的新闻里,也可以顺便举出2014年民主党纽约副州长初选候选人吴修铭(哈佛法学院毕业、首次提出“网络中立性”的法律专家),以及共和党罗德岛州州长候选人、得到罗姆尼支持的克兰斯顿市长冯伟杰。
这里牵涉到的题目,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里总结的历史规律:国家强盛成功的长远关键,是具有“包容开放性的国家机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上述华裔人士,只是大量与“境外势力”有关系的美国移民第二代成功的一部分。
被茶党怀疑出生在非洲、暗里信奉伊斯兰的奥巴马总统,是美国容纳“境外势力”的最好例子:生父和继父都是外国人,而一位同父异母兄弟至今生活在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美国是新大陆的移民国家。那么在欧洲旧大陆老牌列强中,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是移民第二代,历届法国政府包括当今社会党政府部长中,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层出不穷;在英国,当今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也是如假包换的移民第二代(父亲比利时波兰裔,母亲波兰人),新近因抗议加沙战争辞职的英国内阁大臣赛义达·瓦尔西(Sayeeda Warsi)女爵士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担任过保守党主席;在德国,上届默克尔政府副总理、前自由民主党魁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osler)是被人领养的越南孤儿。
正如《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不仅仅验证于现代社会,中国称雄世界的汉唐盛世,同样展示了对“境外势力”的包容开放性。
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最敌对的“境外势力”是匈奴。可是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却是汉武帝的五名顾命大臣之一,其后裔 “七世内侍,何其盛也!”保护汉家皇室安全的最精锐御林军,则是长安的匈奴族骑兵——长水胡骑和宣曲胡骑。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中“境外势力”人物比比皆是。唐代“蕃将”为人熟知,曾经占据了朝廷官员的一半。比较隐讳的是通过当时“精英教育”——科举制度进入政府高层的境外移民后代。《北梦琐言》卷五记载: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这就是说:连续四名唐朝宰相,都是西域外族移民的后代!大唐帝国包容“境外势力”的气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美国。两者都说明今天“中国梦”的重要缺失——封闭排他性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