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时间:2019-05-14 15: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校内文科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使新的网络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尽快正常运行并全面发挥作用,社科处组织开展了关于补充完善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科研数据的工作。在文科各单位及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社科处正在对已录入系统中的科研数据进行逐项审核。鉴于科研数据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错录、漏录、多录等诸多问题,需要对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员数据、成果数据、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做出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一、登录方法

1、登录 http://hssra.jlu.edu.cn(或登录吉林大学“校内办公网”,点击“社科科研”),进入社会科学处主页。在主页最上方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进入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2、已获取“用户名”、“密码”的教师,即可登录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补充、修改、完善系统中个人的各项科研数据;未获得“用户名”、“密码”的教师,请尽快与各自单位的科研秘书取得联系,也请各单位科研秘书尽快为本单位的教师设立“用户名”、“密码”。

二、人员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已录入信息不够规范,如“英文名”等。

2、应录入信息未填写,如“研究方向”、“导师类型”、“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

3、部分已录入信息存在逻辑冲突,如“职称”为“讲师”,而“导师类型”为“博导”;“最后学位”为“博士”,而“最后学历”为“本科生”;“教授定职时间”为2006年,而“聘为博导时间”为2005年,等等。

4、未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作为科研人员用户名。

(二)人员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系统中已有人员,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人员,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人员数据务请按照《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一)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涉及到社科统计的重要数据(包括所属机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最后学位、最后学历、职称、是否统计、学科分类、导师类型、聘为导师时间、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务必保证完整准确。

3、“是否统计”一栏中只有教师编制且在编在岗人员选填“是”,其他人员均选填“否”。

4、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设臵科研人员用户名,以避免出现重名现象。

5、部分非必填信息请尽量填写完整,如“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住宅电话”、“办公电话”、“手机”和“EMAIL”等,以便于社科处和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在某些工作中与教师本人取得联系,方便为教师服务。

6、核对科研管理系统内录入的教师总人数与本单位实有人数是否一致。

二、成果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一项成果数据多位作者重复录入。

2、成果发表时间、发表刊期录入逻辑冲突。如:发表时间录入“2007年1月”,发表刊期录入“2006年1期”。

3、论文录入的发表期刊与刊物等级不相符。如:论文发表期刊录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刊物等级却选择了“非校定期刊”。

4、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了论文转载数据。

(二)成果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正式发表、出版的所有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咨询报告、转载论文等)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成果数据务请按照《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二)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科研成果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成果署名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成果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4、论文的发表时间和发表刊期务必依据期刊原件载明的日期和刊期进行准确填写。

5、录入论文的发表期刊,务必要首先确认是否属于校定期刊,在确定不属于校定期刊的情况下,可在非校定期刊栏录入期刊名称。

6、论文转载数据务必在转载管理的“新增转载”页面进行录入,不要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

三、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信息录入不全面,缺项较多。如参加会议中的“主办单位”、“会议地点”等。

(二)学术会议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数据进行完善。对系统中已有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数据务请按照《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三)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所属机构、参加人、参加人单位、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类型、会议地点、会议时间、提交论文题目等务必保证准确完整。

四、获奖数据

(一)获奖信息录入存在的问题 1.录入信息数据不完整、不准确。2.录入流程不符合要求。

(二)获奖信息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获得科研成果奖项的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获奖数据务请按照《获奖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四)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必须录入系统的奖项为“科研成果奖”。奖项录入范围为 “政府奖”和“政府部门奖”。政府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地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国徽章。政府部门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各部门以及地市政府各部门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部门公章。

4、获奖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获奖证书上所注明的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获奖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5、获奖信息录入流程为:首先须录入成果信息,通过“新增论文”或“新增著作”界面填写,成果信息录入完毕后,经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机构通过”和社科处审核“学校通过”后,可录入获奖信息。请各位教师在系统中录入科研成果数据之后尽快将成果资料提交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以便及时录入科研成果获奖信息数据。

五、时间安排

1、鉴于人员数据是否完善和准确,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其他科研数据的录入工作,因此请各单位务必于10月29日之前完成人员数据的录入和审核工作。

2、对于2001年至2006年的科研成果数据,请各单位科研秘书依据本单位保存的成果资料,或通过期刊网搜索、请教师本人提供等方式,于11月5日之前完成对这部分成果数据的审核工作。并且请各单位保存好审核依据资料,社科处将另外安排时间对这部分成果进行复审。

3、请各单位于11月10日之前完成2001年至2006年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的完善工作。4、2007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参加学术会议、获奖等科研数据可以随时录入、随时报送。为配合校长办公室的成果统计月报工作,请各单位于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本单位科研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材料报送工作。科研成果材料的报送按照《成果申报工作流程》(见附件五)中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六、几点要求

1、请各位教师及科研秘书在录入数据之前认真阅读《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获奖信息填写指南》和《成果申报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中的要求完善系统中的数据,并务必保证录入数据的质量,要真实、规范、准确、完整,各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审核把关的职责,社科处将对各单位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复审。经学校审核最终确认的数据将作为今后核算业绩津贴、推选各类人才等各项相关工作的直接依据,如果由于教师本人或单位错报、漏报等原因造成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2、各单位在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技术问题,请及时与社科处沟通,也希望各单位和广大教师把对该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科处。

3、鉴于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对各单位和学校科研管理及社科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并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请文科各单位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时间,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

1、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

2、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

3、参加学术会议填写指南

4、获奖信息填写指南

5、成果申报工作流程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人员数据: 孟祥臣 85167056 成果数据: 张 倩 85167056 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王浩友 85166117 获奖数据: 张晓萌 85167056

社会科学处

2007年10月23日

第二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07-31 【生效日期】2016-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有力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遵循规律。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完善管理政策,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适应科研活动实际需要。

——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坚持政策落实落地。细化实化政策规定,加强督查,狠抓落实,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增强科研人员改革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二、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一)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人员及时使用项目资金。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及其他支出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简化预算编制科目,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由科研人员结合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二)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中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研发类项目,均要设立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项目承担单位在统筹安排间接费用时,要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三)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开支劳务费。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劳务费预算不设比例限制,由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据实编制。

(四)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项目实施期间,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五)自主规范管理横向经费。项目承担单位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

三、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差旅会议管理

(一)改进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差旅费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要,按照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教学科研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等级和住宿费标准。对于难以取得住宿费发票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据实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并按规定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二)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会议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因教学、科研需要举办的业务性会议(如学术会议、研讨会、评审会、座谈会、答辩会等),会议次数、天数、人数以及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等,由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确定。会议代表参加会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原则上按差旅费管理规定由所在单位报销;因工作需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对确需负担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旅费,可由主办单位在会议费等费用中报销。

四、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一)改进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财政部要简化政府采购项目预算调剂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要切实做好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二)优化进口仪器设备采购服务。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继续落实进口科研教学用品免税政策。

五、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一)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由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决策,报主管部门备案,不再进行审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简化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主管部门要指导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编制五年建设规划,对列入规划的基本建设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简化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城乡规划、用地以及环评、能评等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

六、规范管理,改进服务

(一)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制定内部管理办法,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实行内部公开制度,主动公开项目预算、预算调剂、资金使用(重点是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余资金使用)、研究成果等情况。

(二)加强统筹协调,精简检查评审。科技部、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要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监督的制度规范、计划、结果运用等的统筹协调,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协同工作机制。科技部、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快清理规范委托中介机构对科研项目开展的各种检查评审,加强对前期已经开展相关检查结果的使用,推进检查结果共享,减少检查数量,改进检查方式,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

(三)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可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情况通过科研项目资金等渠道解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制定符合科研实际需要的内部报销规定,切实解决野外考察、心理测试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以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参加学术交流发生费用等的报销问题。

七、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督查,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项目主管部门要完善预算编制指南,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制定预算评估评审工作细则,优化评估程序和方法,规范评估行为,建立健全与项目申请者及时沟通反馈机制;制定财务验收工作细则,规范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的财务检查。2016年9月1日前,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要制定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内部管理办法,其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2016年年底前,项目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项目承担单位要制定或修订科研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办法和报销规定。以后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要于当年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

(二)加强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财政部、科技部要适时组织开展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等管理权限落实、内部管理办法制定、创新服务方式、内控机制建设、相关事项内部公开等情况的督查,对督查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信用管理,与间接费用核定、结余资金留用等挂钩。审计机关要依法开展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所属单位完善内部管理,确保国家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财政部、中央级社科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参照本意见尽快修订中央级社科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各地区要参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加快推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发展党

员工作制度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中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确保新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精神,结合我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规范入党前培训“考试制”、结对教育培养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党内投票表决制、考察谈话制、新党员宣誓制、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等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入党前培训“考试制”

(一)培训对象

“两新组织”职工中,凡递交书面入党申请书,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在党支部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之前,必须参加集中培训。隶属乡镇党委领导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参加乡镇党委举办的集中培训,隶属县有关部门党组织领导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参加相关部门党组织举办的集中培训,非公企业建党校的,负责集中培训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工业园区内 “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在县委党校举办集中培训。

(二)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现代科技知识、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

(三)培训要求

“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经过统一考试后,合格者方可发给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印制的培训合格证书,考试不合格以及没有参加过集中培训者不能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二、党组织成员联系制

(一)联系对象

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经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总支)审核,县委审批的发展、转正对象。

(二)工作要求

“两新组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发展、转正对象,形成“一帮一”结对教育培养形式。其工作职责是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基本知识,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交心谈心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走访为主要方式向联系对象所在单位的党员职工了解情况,并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汇报,为党组织教育培养以及发展转正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展党员公示制

(一)公示对象

经支委会研究拟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吸收的预备或转正对象。

(二)公示方式和时间

以便于广大群众监督为原则,以公示专栏、板报、张榜等多种形式在厂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5至7天。

(三)公示内容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申请入党时间、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或延长预备期的时间)、培训情况、是否政审、受奖惩情况(预备期间受奖惩情况)。

(四)公示结果的处理

1、对公示对象的情况,无论有无问题,党支部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党员大会上都应作出书面材料说明。

2、对公示中反映出的属公示对象的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指定专人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属基层党组织的问题,由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派人调查核实,待问题查清后作出相应处理。调查核实及处理的情况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反馈。

3、公示的公告按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制定的统一格式进行填写,公示情况登记表存入党员档案。

四、党内投票表决制

从2003年起,我县“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大会讨论党员发展、转正及延长党员预备期、取消党员预备期或处分党员表决时,已经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目前,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投票表决时,实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表决有效。得赞成票数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人数的一半,决议始得通过。投票表决前,要选好监票员、计票员。表决结束后,监票员、计票员要在表决汇总表上签字。

五、考察谈话制

(一)考察谈话形式

实施组织员考察谈话制度,是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的重要措施。预备党员被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党组织要及时安排考察谈话。结合我县“两新组织”党建实际,考察谈话分两种形式进行。凡隶属乡镇党委领导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新党员考察谈话由乡镇党委负责。凡隶属县级部门党组织及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领导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新党员考察谈话由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负责。考察谈话一般由2名党务干部组成。

(二)高层管理人员及业主入党考察谈话

为坚持标准,严把入党质量关,全县“两新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及业主入党的考察谈话,根据不同情况,考察谈话的规定是:凡隶属乡镇的“两新组织”,党务书记必须参与考察谈话,乡镇党委审批前,重点将业主的情况向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汇报并沟通,方可实施。凡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及城区新社会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及业主入党的,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相关领导要参与其考察谈话。

(三)考察谈话基础工作

“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大会讨论吸收新党员后,党支部要及时填好决议,完善培养考察表,及时上报党委(总支),党委(总支)审核后,及时上报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

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派人考察谈话,每季度召开一次预备党员、转正党员审批会议,审批后下达批复通知。

乡镇党委审批“两新组织”新党员及转正党员后,要及时上报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备案。

(四)特别授权

鉴于康宝兴公司党委地处金堂县淮口镇,为便于开展党建工作,特授权给公司党委负责新党员的考察谈话,并审批新党员及转正党员,发展党员情况要及时书面报告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

六、入党宣誓制

入党宣誓是发展党员工作中一个必须认真履行的程序。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全县“两新组织”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新党员宣誓工作,对每年发展的新党员必须组织入党宣誓。“两新组织”党组织可结合庆“七一”活动及党支部大会等形式,组织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设置党委、总支的“两新组织”,入党宣誓由党委(含乡镇党委)、总支统一组织进行;党支部单设的“两新组织”,入党宣誓由党支部负责实施。

七、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

(一)失职责任追究范围及对象

凡没有按照规定和程序发展党员,造成不符合入党条件的对象入党;考察党员谈话时,不客观反映情况,有意隐瞒群众反映的问题,造成有问题的对象入党;以及符合入党条件与发展程序的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等情况,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组织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或党纪处分。

(二)失职责任追究范围

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不力,3年未发展新党员的(特殊情况除外);

2、不按照规定程序、不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讨论表决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转正的;

3、对不具备党员条件,发展为预备党员的;

4、培养期未满一年、未经集中培训、没有取得合格证或未公示而发展、转正党员的;

5、对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未在3个月内讨论审批的;

6、发展党员工作中出具政治审查、有关证明等材料时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政审材料失实、妨碍考察人了解真实情况的;

7、在考察党员中,不按规定办理,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

8、对具备党员发展条件的对象,故意不给予发展的;

9、因主观原因遗失或损坏党员有关资料档案的。

(三)失职责任追究方式

1、乡镇、县有关部门、“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若有上述责任追究范围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调离工作岗位、实施降职或免职处理;影响极坏的,应给予党纪处分。

2、发展党员失职责任追究的审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负责。

上述制度由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下载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