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

时间:2019-05-14 15:0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

第一篇: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

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

摘要:毛泽东是一介伟人,具有多方面的卓异才能,如军事、哲学、文学、书法等。其诗词豪放大气,冠绝古今。由于个性真诚本色,许多佳作都能展现作者的思想脉络:高瞻远瞩,乐观浪漫,自信进取,坚持斗争,表现在个性风格、政治观、军事观和宇宙观之中,印证了“文如其人,诗为心声”的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诗词;斗争;武装

引子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集革命家、哲学家、理论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每在危难之中力挽狂澜,拯救中共,其远见卓识、非凡魄力令人心折,晚年犯有严重政治错误,但过不掩功。

毛泽东生于农村,就读长沙,心怀天下,献身革命。于旧中国形势危颓之时,信奉马克思主义,凭一介书生身份参与革命斗争,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开创一片新天地。其天分既高,卓然有识,自信乐观,高瞻远瞩。其老师兼岳父杨怀中教授对其期许甚高1。

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除文章外,另有57首诗词传世。因其真诚本色,可根据“文如其人,诗为心声”的理论,一探其真实的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

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特征

从毛泽东的诗作,可以看出其内心强大的自信和对前途永不缺失的信心。即使身处革命低潮,濒临死亡绝境,也充满乐观,绝不见其委靡之态。

1910年,还在在韶山东山学校读书时,这个尚未走出大山,直面尘世的十七岁少年就写了一首《七古·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句透露出作者的冲天理想和远大志向:虽身小如蛙,却自喻为虎,养气沉寂,只待异日一飞冲天。年龄虽小,稚气未脱,初显霸气!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借《清平乐·会昌》,作者赋词寄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指点江山,满怀兴致。即使在最艰难的长征途中,被几十万军队包围,《忆秦娥·娄山关》也只有悲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面对漫漫征途和暂时困境,毛泽东没有颓丧,愈挫愈勇,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10月,红一、二、六方面军胜利会师陕北,毛泽东更是兴致高扬,连作《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三篇诗词,展现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自信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壮志!

从毛泽东早期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沁园春·长沙》(1925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 1杨怀中教授去世前曾致信湖南名流章士钊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指毛泽东、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园春·雪》(1936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到《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都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是作为一代英豪的独特性格。正是得益于永不言败的自信和坚韧,毛泽东才能开创新中国的伟大局面!

正如公木所言,即使在逆境中,“大革命失败前夕”,“形势危急”,“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毛泽东诗作始终“没有半点衰飒之气,没有丝毫低沉之感,而是恢宏、阔大、豪迈、雄浑,坚忍不拔,无坚不摧;而是永葆青春的真理精神,坚信正确路线之必然胜利。”[2]406

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浪漫大气、豪气干云的精神风格 自古浪漫主义者每有惊人之语。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而毛泽东则不遑多让,并有超越之势,尽显其高瞻远瞩、浪漫大气、豪气干云。

如“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眼界横绝古今。

最令人惊奇的是毛泽东作于1964年的《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千年历史,只一瞬之间。作者心胸何其阔大!“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诚然!

这种胸怀,从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就已初露端倪,即在其《四言诗·祭母文》中,也未一味沉浸于哀伤之中,“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他对母亲的真诚仰慕,可见母亲宽厚的胸襟对毛泽东的影响之深(他对父亲则更多以暴戾相抗),这正是成其为伟人的一种特质!

毛泽东非常喜欢宋玉的《大言赋》“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曾两次以狂草书写这几句2,这是爱其超拔天地的豪气。毛泽东对古代的诗词大家的偏爱,诗最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词最爱稼轩。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浪漫飘逸,李贺的奇艳瑰丽和李商隐的沉思缜密。毛泽东认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是有益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对辛弃疾词作中洋溢的弓马英雄豪气颇为赞赏!

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与人、与天、与地斗的政治观

毛泽东的“斗”最先出自于叛逆性格,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父亲性格火暴,对幼年的毛泽东很粗暴,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骂毛泽东懒而无用,毛泽东因此顶撞了父亲,并逼使父亲首次承诺不再打他[3]2。对毛泽东而言,这起初是出自一种尊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东山学堂,16岁的毛泽东与同学关系很疏远,上文所引《七古·咏蛙》就存在明显的对抗情绪。甚至,因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观点,他给湘乡县令写信,要求撤换校长[3]2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毛泽东的“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4]。

毛主席在《奋斗自勉》(1917年)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2 见《毛泽东手书真迹:手书古诗文卷》。

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一种政治观,并伴随一生。《毛泽东传·序言》说,毛泽东有很多敌人:封建主义、不平等社会、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3„„除此之外,战争对手、政治对手、阶级敌人、天地(处于人的角度)均是他的斗争对象。在晚年,这种斗争性格发展到极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由大乱走向大治”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倾覆性的后果。这种“斗争”精神也直接反映在其诗歌中。

其斗争精神表现在不同层面。“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显示他“不惧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10月《七律·长征》)直言“不怕难”;“战地黄花分外香”(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和“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933年春《菩萨蛮·大柏地》)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环境非常享受。“横扫千军如卷席”(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1961年11月17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对胜利的自信,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胜利者乘胜追击,斗争到底。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1958年7月《七律·送瘟神》)是与地斗,“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1956年6月《水调歌头·游泳》)则是“人定胜天”理念的体现!

总之,他的目标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策略就是“斗争为上;争取主动”。

四、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观

毛泽东生于乱世,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对后梁名将陈庆之的武功推崇备至,曾在史书中多处进行评点。他崇尚武力,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四·一二”政变4的血的教训,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实乃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临江仙·赠丁玲》)、“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61年2月《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尚武精神。

毛泽东极其重视战略,对战术的运用出神入化。1948年1月18日,他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即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头脑也十分清醒,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总结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具体战术上,他根据现实情况,机动灵活,创造了许多战术。如“敌进我 3(美)R.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第2页。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密令:“已光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上海2700多名武装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从4月12日至15日的3天内,上海被屠杀者300余人,被拘捕的共产党人1000多人,流亡失踪者5000多人,工人领袖赵世炎、陈延年等先后被杀害。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四渡赤水摆脱追兵的运动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矛盾论思想,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判断军事形势,拖垮日军的持久战;依据山地等地利,与敌周旋的山地战5等,都被证明是实用有效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根据地之始。“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正是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的经典案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1935年10月《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是典型的山地战;而“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1963年12月《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则是红军战略反攻,由山地转入城市的变化。

毛泽东之用兵如神(如“四渡赤水”),达到了“风火山林”6的至高境界: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如梦令·元旦》)、“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其疾如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其徐如林!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清平乐·蒋桂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侵掠如火!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不动如山!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难知如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动如雷震!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打天下变为治天下,毛泽东有了质的变化。重视文人和文化,重视农业基本建设和经济建设。曾与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李淑一等人多次诗词唱和。

五、人生易老天难老——改天换地、人定胜天宇宙观 毛泽东早年写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来又写过几本哲学著作,如《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都能反映毛泽东的世界观、宇宙观。

关于其宇宙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关系”上。作于1918年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可以视为作者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显示对“天地”的崇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但接着,“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则是对高贵人类和杰出人物的赞语,初露“人7定胜天” 5“山”是毛泽东诗词的涉及最多的素材,其中,以“山”为主题的就有13首。“山”既是红军作战的有利地形,革命的屏障,也是进军的困难,既要依靠它,也要克服它。如《十六字令三首》。6《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7此处之“人”当指“杰出人物”。既以纵宇一郎为知己,则见作者自视之高。4 思想的端倪。“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而且,作者明显是对杰出人物的赞颂。在东山读书时,毛泽东就对《世界英雄豪杰传》爱不释手,对拿破仑、华盛顿、彼德大帝等人进行圈点。“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3]21,表现出英雄崇拜情结。

之后,他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沁园春·长沙》(1925年)中,对“万类霜天8竞自由”的高度概括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责诘,是其世界观的总结和升华。“粪土当年万户侯!”那么,在作者心中,什么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或许此时,作者心中未必有明确的答案。

“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并非感叹人生短暂,而是希望积极进取,以有限人生投入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无不显示建功立业,人生有成的渴求。但是,将藐视一切困难,过度迷信“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无限放大,也引发了“大跃进”、超英赶美和“文化大革命”,导致连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严重后果。

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强大自信,另一方面,真正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两种观念的碰撞结果,是毛泽东对人民力量的认识(“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顺应(“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把握(“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和运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表现在诗作中,“我”在早期的诗中,的确为“我”个人,如“春来我不先开口”(《七古·咏蛙》)、“我怀郁如楚”(《五古·挽易昌陶》)、“我返自崖君去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后来成为“我们”的代称,多指“红军”,如“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而今我谓昆仑”(《念奴娇·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更多诗作中的主角已变为“红旗”“工农”“红军”等集体名词,如“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漫卷西风”“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卷起农奴戟”“军叫工农革命”“十万工农下吉安”“唤起工农千百万”、“红军队里每相违”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毛泽东是唯物主义者,他生在农民家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创造性地将中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更多层面,又体现唯心倾向(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源于对个人才能和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其个性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善于把握人民力量,将时局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成功,有失败;在思想性格方面有长处,也有不足。这对于我们的人生同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3606.htm.[2]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4.8 从诗句来看,包括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万物之灵:人类。[3](美)R.特里尔.毛泽东传[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2.[4] 史沫莱特.中国的战歌//野坂参三与毛泽东[M].台北:123 [5] 麓山子. 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 20.6

第二篇: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

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 武陟一中 王天喜

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欣赏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其人,来感受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这里的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19年—1927年)

1919年—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 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这一 时期,毛泽东参加过中共“一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并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在国民大革命中,已经开始关注农民运动,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这一 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分别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我们主要介绍后两首。

第一首:《沁园春﹒长沙》

词中“忆往昔”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与同学们一块畅游湘江、针砭时政的情景。而词中的“怅”则引出了作者的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合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但关于合作后的领导权问题,这次大会并没有明确规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从合作开始,共产党就一直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排挤。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就是1925年,因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作者回乡一面“养病”,一面组织农民运动,其间遭到湖南政府当局捕拿而潜入长沙,故地重游情景。作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就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首:《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结合1927年春大革命的形势,想想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

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向共产党和革命志士举起了屠刀;而党内陈独秀仍然把持政权,右派投降主义日趋严重,大革命处于失败的前夕,所以作者心情沉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随后,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正所谓“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路在何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声声惊雷,给布满阴霾的中国大地又送来了丝丝希望。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1937年)

1927年—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

这时期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道路的坎坷,个人命运的沉浮,战争环境的艰难,战斗场面的惨烈,给了诗人更多的灵感,一 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应运而生。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等,又有对人物的讴歌赞美,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等。因此这一 时期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我们主要来看五首,分别是:《西江月.秋收起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第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的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开始带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终于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大为恐慌。1930年—1933年,国民党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国民党与红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毛泽东对次也作了史诗般的记载。

第二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这首词写得痛快淋漓。词中提到“七百里驱十五日”,反映了红军作战的主要方式是以运动战为主。在共产党领导的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前三次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仍然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第四次“反围剿”也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执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也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则又如柳暗花明,作者心情豁然开朗。

第三首:《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晨月、凄鸣的寒雁,哽咽的军号,细碎的马蹄声,把人引如悲壮萧杀的境地。而“从头越”,三字则陡露了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何为如铁雄关,今也要从头越过。想一想: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豪迈?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历史重又选择了毛泽东。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所以毛泽东的心情是豪迈的,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又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于是,我们又听见了诗人的吟哦。

第四首:《七律.长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是什么?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也开始了”。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东征时,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时,适逢大雪。皑皑白雪把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这又激起了素爱白雪的毛泽东的无限诗兴。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便在陕北小小的窑洞里诞生了。

第五首:《沁园春.雪》

平生爱雪,正好置身于雪的世界,凭着雄奇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半个中国的雪色:内外茫茫的长城,顿失滔滔的大河,如银蛇逶迤的山群,似蜡像驱驰的高原;忽而又想到了红日照耀雪国的妖娆壮美。长征中牺牲的许多战士的身影一浮现出来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壮烈情怀化为意欲超出历代有为政治家的具体图像。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但真正让世人领略到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是啊,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没有博古通今的文化积淀,怎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篇?词中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写于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1958年,毛泽东在自注中提到,“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是啊,在毛泽东眼里,只有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方才造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来看第三篇“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三)民族阵线,救国良方﹙1937年7月—1945年8月﹚

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战争完全胜利。除了《四言.祭黄陵》和《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毛泽东很少写诗。但在这个时期,他理论方面的著作却很多,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这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来看第四篇《天翻地覆慷而慨》。

﹙四﹚天翻地覆慷而慨﹙1945年8月—1949年10月﹚

1945年8月—1949年10月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指的是项羽。项羽先胜后败的严重教训,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不去怜悯毒蛇一 样的恶人,而择取彻底消灭顽敌,一统中国的历史必由之路。

(五)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956年)

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了决定性胜利。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五律.看山》、《七律.莫干山》、《七绝.五云山》、《水调歌头.游泳》。我们主要来看《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一 阕《水调歌头.游泳》,道出了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毛泽东说这首词是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词中提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开始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指的是三峡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论证,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由当时正成为现实的“一桥飞架南北”,而憧憬“高峡出平湖”,不正是毛泽东勃勃雄心的诗化吗?正象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预言的“我们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历史最终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有诗。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实录,它也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希望大家能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更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第三篇: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

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

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欣赏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其人,来感受一下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

(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19-1927年)

1919-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这一时期,毛泽东参加过中共“一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并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在国民大革命中,已经开始关注农民运动,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分别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我们主要介绍后两首。

第一首:《沁园春?长沙》

词中“忆往昔”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与同学们一块畅游湘江、针砭时政的情景。而词中的“怅”则引出了作者的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联系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但关于合作后的领导权问题,这次大会并没有明确规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从合作开始,共产党就一直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排挤。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就是1925年,因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作者回乡一面“养病”,一面组织农民运动,其间遭到当局捕拿而潜入长沙,故地重游情景。作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凄凉的心情。第二首:《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联系1927年春大革命的形势,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 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向共产党和革命志士举起了屠刀;而党内陈独秀仍然把持政权,右派投降主义日趋严重,大革命处于失败的前夕,所以作者心情沉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随后,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正所谓“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路在何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声声惊雷,给布满阴霾的中国大地又送来了丝丝希望。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1937年)

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

这时期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道路的坎坷,个人命运的沉浮,战争环境的艰难,战斗场面的惨烈,给了诗人更多的灵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应运而生。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等,又有对人物的讴歌赞美,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我们主要来看五首,分别是:《西江月?秋收起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第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由于敌人力量强大,

第四篇: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系别:艺术系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

这次我们09级的学生外出考察,在南京的雨花台,我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了解毛主席的生平,甚至包括毛主席脸上的痣的由来。毛主席脸上的痣并不是天生的,那颗痣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才长出来的,预示他中年得志。感觉自己对毛主席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恐怕妇孺皆知。但我们却未必知道,在118年前的12月26日,中国诞生了一位伟人,他就是毛泽东。

说起毛泽东,他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无论从老一辈的口中还是从教科书上,我都深深地感受到这伟人的伟大之处!在教科书上我们知道,从1921年7月,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他在1976年9月于北京逝世,这55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犹如一滴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人会料到会有如此变化,而这一切的存在都与毛泽东分不开。他的出现宛如太阳般耀眼!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毛主席语录。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就从这里学会了如何做人。

我们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里学会了强身健体,张弛有度,懂得了友谊比成绩更重要。我们从“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懂得了团结和严于律己。我们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中学会了立志。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学会了节俭。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学会了争分夺秒,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学会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学会了选择人生。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学会了自信。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中学会了沉着。从“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中学会了乐观。甚至在高考时,我的数学老师都用“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教我们如何对付考试。

而这些语录却影响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之要做到谦逊、诚实、乐观、向上、坦荡等,应该听从老人家对我们的教导。可以说,毛泽东不仅仅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应该是影响了一个世界,影响了中国从1927年以后的整个历史。

毛泽东是湖南湘潭人,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伟人,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他在革命年代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5年,在被迫长征的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往后的革命日子里,毛泽东在实际当中实事求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与共产党的先进分子一起努力地改造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采取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新中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然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也犯过错误,那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和晚年的错误。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结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野心家的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难以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虽然毛泽东的晚年犯下了如此的错误,但是我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毛泽东的一生,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的话,我觉得就是“有功亦有功,但功大于过!”

中国的改变与与毛泽东分不开,更与毛泽东思想分不开!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

同时我也认识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极“左”的错误观点,明显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因此,我们既要坚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又要坚决摒弃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力量。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也让我很感动。今天我们的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点只是放在高层,而缺少了对台湾群众的细致工作。所以我对毛主席很佩服,也很尊敬。

我们今天如何学习和继承毛泽东思想。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让人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但是改造社会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社会。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还要不断的参加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向他们学习。

第五篇:从毛泽东读书笔记看如何读书

从毛泽东读书笔记看如何读书(节选)2009-10-21 19:39:42 来自: 小贩

第一种:摘录式笔记

在读书时代,毛泽东的笔记以摘抄为主。他身边经常带着两本本子:“讲堂录”和“读书录”。讲堂录里记载的多是老师上课的课堂笔记,在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做了重点标注。读书录大多是在自修时完成的,里面抄录了全篇文章或一些精彩的段落。毛泽东在学生时代记了大量此类的读书笔记,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史料保存下来的非常少。现存的一本中抄录了屈原的《离骚》、《九歌》。

第二种:符号式笔记

在毛泽东读过的书上常常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毛泽东对书中内容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文章如果写得好,他就划圈,哪一句写得好,就划哪一句,全文写得好,就在标题上划圈。谢静宜在回忆毛主席的读书生活就提到过“三个圈”的故事。她回忆道:“开始我不明白,琢磨以后我曾问他,„主席,是不是划一个圈的您认为比较好,两个圈的很好,三个圈的特别好呢?‟他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第三种:批注式笔记

除了符号外,毛泽东经常在书页上写下读书的思考和领悟,在《论理学原理》一书中,很多页面上都留下了主席工整的小楷字、在行间还有12100多字的批语。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很多读书笔记得非常精辟,有些直至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第四种:日记式笔记

读书日记是毛泽东比较特别的一种笔记方式,除了记录下读书的心得之外,更主要的是能督促自己读书,记录下阅读的进度。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第五种:纠谬式笔记

毛泽东一直强调:不可尽信书。他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非常敏感,一旦发现就立即在书页上指出来。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

这些笔记是毛泽东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最好例证,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读书精神。

第六种:评荐式笔记

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张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

这种在书上做笔记的方法只限于自己的书。如果是借别人的书,可以用书签或小纸条代替,便于复习的时候引起注意。

二、做摘录:就是把书中主要的观点,重要的内容,或者精采的章节、段落、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在摘录的时候,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还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后引用的时候便于查找核对。摘录笔记可以记在笔记上,也可以记在卡片上。有的同学看书的时候专门抄录一些华丽的词藻,作文的时候生搬硬套,这不是好的学习方法。

三、做提要: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性要点,然后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写进去。同学们在练习写提要的时候,可以经常看一看每本书前面的内容提要,也可以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写心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心得笔记,一要注意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当前的社会实际,也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二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只做检查、表决心、发誓言;三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不要脱离文章的内容空发议论或者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难。”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养成认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分耕耘,必然会有一分收获。一.毛主席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的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的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中形式: 内容摘录.毛泽东青年时代.课堂听讲写[讲堂录“.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录精要的摘录本.共有好几网篮.毛泽东长期保持著这种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延安时期.毛泽东看了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约三千字.他写信给这位哲学家.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最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这样就把读书与研究.探讨结合了起来.标记符号.毛泽东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早年读的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全书逐字逐句都用毛笔加以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延安时期读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於辩证法的笔记>.<史达林选集>.许多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与勾划.五十年代初开始一直陪伴他的一套乾隆十二年武英殿版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圈点.勾划的标记.现存中南海的毛泽东藏书.由於不少书反复阅读.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圈点.勾划.以至朱墨纷呈.点线交加.旁注批评.<伦理学原理>全书十万多字.但毛泽东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评就有12100多字.延安时期读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毛泽东在书眉与空白处写了13000字的批评.其中第三章[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他用秀丽的行草字体写了近千字的批评.对原著作了扼要概括.既有赞同的评语.又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作的引申.发挥.他在<旧唐书>中<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上分别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寥寥几字.把读书的[意见和感想“表达得相当精辟.读书日记.1937年.李达把刚出版的<社会学大纲>寄给毛泽东.毛泽东读了很高兴.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反复精读这本好书.并续写中断的读书日记.日记第一篇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此后.他每日认真记下读书进度.改错纠谬.对书中不正确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也用笔记形式改正.如<南史>的<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正确.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辩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毛泽东用简略的话指出不正确处.如:[此例不甚清“.[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等.毛泽东读书非常仔细.连书中错别字.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也一一加以纠正.这反映了毛泽东的严谨治学精神与刻苦的功读精神.评价推荐.毛泽东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要篇时.就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五十年代.他读到<三国志>的<张鲁传>.<郭嘉传>.向党内作了推荐.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从中得到启示.说话办事情要[多思“.[多谋”.反对少谋武断.读到汉代文学家枚乘的<七发>.他又写了千余字的书评.一起印发党内.1965年.当他读到<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固传>时.又认为两人的传值得一读.在反复研读后.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毛泽东这种独特的读书笔记对全党读书学习风气的形成.无疑是个有力的推动.二.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成就始于笔记

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学术著作.援引的参考书目数以万计.且涵盖了文.史.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有趣的是.他自己的藏书却很少.他的书斋中有两三个不大的书架.放着一些工具书和出版社.作者赠送给他的书籍.他藏书不多.著书却不少.这当中博览图书馆书籍时所作的大量的读书笔记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须作笔记.钱钟书开始并不以为然.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他进清华后虽立志 [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 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钱钟书在清华.[宋以后集部殆无不过目”.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方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遂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四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都作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文革“期间.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他著书时.主要是参考读书笔记.从1939年到1942年完成的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谈艺录>.为何采用了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其原因就在于利用读书笔记之便.1956年.钱钟书接受了编写<宋诗选注>的任务之后.到北大图书馆和社科院文研所图书馆借到大批有关宋诗的书籍.诸如<宋诗纪事>.<宋诗钞补>.<宋诗钞续补>及各种宋人笔记.诗话.文集.方志等.在阅读时作了大量笔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遂将一本普及读物编写成了学术价值甚高的宋诗选本.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从河南[五七“干校返京.开始偷着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钱钟书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这些素材是他多年读书心血的积累.整理成书稿又费时三年.自然还是用札记形式.1979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学术界.此后一版再版.成了学者们书架上的必备书.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此言不差.熟悉钱钟书的学者都认为.钱的记忆力是惊人.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亿是[照相机式"的记忆.即便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笔记是钱锺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作笔记就更为必要了.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读书笔记

(2009-11-25 17:47:46)转载

标签:

分类:毛邓思想

杂谈

毛泽东为什么能去的如此之大的成就:历史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学习和实践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由于敌人的封锁要弄到一些书籍报纸非常困难,他常常为看不到报纸,不能了解外界情况而焦急。为此,他曾经专门派一个营以搜缴书报为目的,去攻打国民党占领的一个据点,不惜付出人员伤亡与弹药消耗的代价,弄回一些资料。(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在吃喝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读书读报学习,我现在在天大这样的好地方,正应该利用这难得的好条件,好好从书中吸取养料,好好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列宁《两个策略》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毛泽东: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东西。

古为今用,以古喻今,举一反三,把古老的内容赋予其新的含义,为现实斗争服务。(这才叫活学活用呢,不用就不要浪费时间读书)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毛泽东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四篇军事著作中,就引用了中国古代战例13个,外国战例9个。

思考:在股市学习实践中,也要注意积累实践的成功和失败的战例。同时还要尽量的占有国内外著名大师的成功失败战例。

毛泽东: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

思考:从股市前辈的理论中学习,从股市实践中学习,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来回学习。

毛泽东: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82页)

思考:客观环境和条件你不能改变,但你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解放你的思想,选择你的道路,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1928年夏,总结了1927年秋以来工农革命武装游击作战的失败、成功经验,提出了著名的游击战争原则: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成为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石。(这些经验是从多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而且主要是从失败的教训中,逐渐摸索,不断总结提高,一步一步加以完善,最后由毛泽东加以概括形成的。)(十六字诀把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如此巧妙的结合起来,完整地体现了战争的本质。)

思考:对于经历过的重大重要事件,要及时中总结成功失败经验教训,并且最好以简练准确的话语总结出来,方便记忆。从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初期所犯的严重错误中我们也能总结出这个道理,任何大事业起初都不会顺顺当当的,总要经历许多艰难曲折的过程,而且经常会遇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不能失去信心,也不要稀里糊涂,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注意好好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行事提供正确指导。在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之后,我军的力量是薄弱的,这时候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投资有同样的道理,作为散户就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坚持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不是一味效仿这个大师那个大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

毛泽东在当时秋收起义前夕也是计划在南方几省起义后,应当立即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建立工农兵政权。认为此政权一经建立,必将迅速取得全国胜利。起义后,也曾想围攻长沙,结果失败了。面对现实,毛泽东的弯子转的很快。他带领起义队伍立即退出湖南,上井冈山打游击。经过几个月战斗,他摸索出一条真理,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必须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

思考:伟人也是从平凡犯错误中走过来的,之所以是伟人在于能知错就改,脑子转的快,不犯钻死牛角尖的毛病。这里说的转的快并不是不坚定,而是选准了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埋头苦干傻干,而是要机动灵活,但是对于选定目标却始终保持坚信。

游击战:不和强大的敌人打正规的堂堂之阵。游击队像疾风和流水一样,又游又击。你打我时叫你打不着我,我打你时就吃掉你一小部分,争取每战必有所收获,以缴获的武器补充自己,这样就可以集小胜为大胜,从而达到既消灭敌人,又保存和发展壮大自己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八路军一开始就和强大的日军打正规的运动战,很可能陷入极大的被动,过早地削弱自己的军力。弄不好,也可能在不利的决战中招致失败。

思考:弱小的时候就是埋下头来发展自己,等待时机,等待敌人露出破绽时再进攻,进攻过后马上转为防守。继续耐心等待下次机会来临。从一次一次的小胜中逐渐积累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完善的理论都是在经历了实践后,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失败和成功后总结出来的。或者说最后汇总提炼出来的,刚开始也都是一点一点的经验,时间长了,经验多了,穿起来也就成了理论了。

这就是为什么成熟的理论总是看起来很牛逼,但你完全照搬应用它去实践就会行不通,因为时间空间环境不同了,就像那句古希腊语所称。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说没有完全一样的条件,所以应用理论应用书本知识必须要真正掌握其精髓,在现实中灵活应用,理论才会成为神奇的理论。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的用兵和战争规模完全出乎毛泽东的意料,如果按照原来的作战意图再实行南线出击战略,势必与国民党军主力迎头相撞,势必要在不利的情况下在战争初期就与国民党军决战。

毛泽东果断的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思想和作战计划,也就是彻底放弃了外线出击的作战方案。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这一改变是正确的。它又一次说明毛泽东对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指导,是以敌我双方实际情况为依据的,是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也正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善于从实际出发的高明之处。

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计划要认真做,但当情况发生改变时也要又很强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逐渐强大起来,不死钻牛角尖才可以。s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s 毛泽东: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凡与敌正规军作战,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其比例最好是四比一,至少是三比一,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个击破之。

下载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思想脉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诗词大全

    第一章 友情 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纤笔一枝谁与似——《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三十一年还旧国——《七......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毛泽东诗词精选

    沁园春 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

    毛泽东诗词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有......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

    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赠杨开慧毛泽东 一九二三年底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稍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