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
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 本体事物的叫反衬。
【考题再现】
联系原文说一说,下面选段中对篝火燃烧的描写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009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卷)
我拐过山嘴,却见若干男女围绕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节选自卞毓方《张家界》第三段)
【思路解析】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张家界”,而原文第三段却用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并非张家界独有的篝火。乍一看,这里的描写似乎游离了主题。但是,如果仔细读完文段,我们就能发现作者写篝火的用意在于:通过对篝火燃烧的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从而反衬出夜空中“森森然”的山峰。所以说,这里的对于篝火的描写并非离题,也没有浪费笔墨。作者是以“火树银花”来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节选自季羡林《夹竹桃》)
【思考题】
作者在写大门内的夹竹桃之前,还写了院子里的其他花,作者用意是什么?
表现手法2 联想和想象
【概念解说】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相关、相似。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中,凭借记忆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改造并创新。改造是手段,是思维过程,创新是结果。
【考题再现】
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象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象?写出两例。(2008年福建厦门中考语文卷)
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远去的歌声》佚名)
【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具体涉及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辨别能力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需要把握文段的思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
答案示例:1.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2.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那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朦胧了。
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节选自凤仙草《13元“遗产”》)【思考题】
文章第4段空白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表现手法3 象征
【概念解说】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一般情况下,象征手法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像《陋室铭》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体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出象征之意。
【考题再现】
作者在文末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叶延滨《灯火的温情》)(2009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语文卷)
【思路解析】
文题是《灯火的温情》,其“托物寓意”的意味已经较为明朗。其次,本文是卒章显旨型结尾方式,点明文章旨意的正是结尾这几句话。此处“灯”的象征意义,即是指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人格”、“风骨”、“高洁”。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记得有一年,我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节选自李国文《拾叶者言》)
【思考题】
请结合有关文意,选出文章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简要说明。
表现手法4 间接抒情 【概念解说】
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
1.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饱含着作者悲怆、孤寂的心情以及对漂泊天涯人的深切同情。
2.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例如周敦颐《爱莲说》,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考题再现】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去年,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拜谒曹雪芹故居。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故居的门前踯躅。雪,飘飘洒洒地紧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古的仰慕之情步上台阶,走进了故居。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曾记得,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轩”,在我将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这不大的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题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完稿一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的遗憾!一股寒风吹来,吹起满天满地的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节选自胡序和《曹雪芹故居感怀》)
【思路解析】
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务必要品味情、分析景,唯其如此,才能正确领悟到散文的内涵。具体解答时,我们应先找出作者所借之景,然后深入理解作者在景物中所寄寓的情感,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答案。比如这道题,通过细读文章,我们便会知道,“雪”就是作者用以抒情的凭借物。再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进而得到答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文章的首尾以及其他几处都写到了雪,目的是渲染凝重的氛围,使文章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凄凉忧伤中,并且用雪的发展变化来烘托作者的感情变化,使作者的感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
【思考题】
作者在写了赏心悦目的夏荷与也勉强可以入景的秋荷之后,又写到了“残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对“残荷”具有什么感情?
表现手法5 抑扬手法
【概念解说】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作者本来想要批评指责某一个对象,可却在文章开篇部分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最后给人一种出乎意料或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在对象自身的反差中,暴露其弱点或丑恶的一面。
【考题再现】
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语段简要分析其作用。(2009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语文卷)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是村里老人说的!”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节选自杨闻宇《日月行色》)
【思路解析】
这个语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上。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了“我”的“无名火”,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面却说“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她真心喜欢“我”,让“我”突生欣喜之情,两人关系一下子明朗起来。
这种手法在文中既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可爱(灵性),增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同时,前后对照又造成悬念曲折,增添了些许情趣。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彭的脑瓜进了水。”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都这么说。
当然,说大彭脑瓜进了水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和道理。
经过数年打拼,大彭的腰包有钱了,但再有钱也经不住瞎捣鼓瞎折腾呀。大彭先是一反常态拾破烂般盘下一块地,尽管那价格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呀,再瞧周边那恶劣糟糕的环境,恐怕谁见了都避之不及。
原来,经过对梦湖的综合治理,大彭早先花三百万元盘下的梦湖周边地皮价格一下子上涨了十倍。如果在这片土地上建商品房出售,那利润又会是多少„„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熟悉大彭和不熟悉大彭的人不由一个个目瞪口呆,且一个个眼热起来。
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事实证明:不是大彭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脑瓜灵光,自以为要比大彭聪明的人脑瓜进了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咋把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呢?
(节选自蔡良基小小说《谁说大彭的脑瓜进了水》)
【思考题】
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大彭的聪明的?结合选文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一、作者写院子里的其他那些花,目的在于用它们来衬托(反衬)夹竹桃的静默、不事张扬和韧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夹竹桃的喜爱,寄寓自我的人生经验和对这些经验的体味与思考。
二、这道题主要考查想象的能力和刻画人物的能力。答案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
三、运用了象征手法,比如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
四、残荷虽不入景,但却表现出孕育之美。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他是托“残荷”自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心志”。
五、这个语段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众人对大彭“脑瓜进了水”的错误评价,然后用事实证明了大彭的远见,突出了大彭的聪明,并表明“是我们的脑瓜进了水”。这样,便使得文章前后对照,突显主旨。
第二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大全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原来如此!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第一: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
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如何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
一、总说
散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对作品主旨或情感的把握。尽管散文有写景抒情、叙事记人、哲理说理之别,但主旨或情感始终是统领全文的“神”。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探讨过许多方法,认为从分析散文标题入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选入的散文数量不算很多,但都是名家名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散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作为窗口的文章标题,往往能够牵引读者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迅速切入文章内容。具体来说,一篇散文的题目或是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或是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是串连情节结构,预示情感发展变化;或是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
二、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一)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
《故都的秋》“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囚绿记》“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2、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动人的北平》与《故都的秋》一比较,“动人”“ 故都”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在林语堂看来,古老而时新的北平无处不动人。一是自然风光动人,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数月忘返。”二是城市景象动人,这里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数建筑物,整个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那些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
平常的事为什么会那么动人呢?作者写的不只是客观外物,而是写自己的内在感受,写一种审美的心境,写一种心灵的镜像。
3、串连情节结构,预示情感发展变化
《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小狗包弟》,作品紧紧围绕小狗包弟展开故事情节。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
4、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间片论”为副题,将抽象的时间化为形象的鼬鼠,“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森林中的绅士》文章精心锤炼了“森林中的绅士”这一颇为形象化的标题,准确地概括并有力地突出了豪猪的本质特征──“绅士风度”,从而起到了统摄全文、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二)答题步骤
采用“三分”答题方法:
1、亮明观点:根据题目指向对应题目直接表明自己的判断,摆出自己的观点。准确快速判断出标题的作用: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勾连情节结构,预示发展变化;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
2、分析阐述:将观点放回到文本中具体分析阐述。
3、总结挖掘:在分析阐述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进行总结或挖掘,以照
第三篇:日语中常见数词单位
日语的数词单位
階(かい)层楼房层数 回(かい)回、次事物次数
株(かぶ)株、棵、股份植物;公司股份 機(き)架飞机数量
基(き)架、座、台机器、设备、仪器 級(きゅう)级级别、等级
行(ぎょう)行、列文字、树木、人的行列切(きれ)片、块、段切成的块或片 区(く)区、段行政区、土地
組(くみ)套、对、副组装或成套的物品 件(けん)件事情、事件 軒(けん)户、所房屋、住家 個(こ)个没有固定助数词的物品 戸(こ)户、家住户、住家
項(こう)项、款项文章、文件项目 号(ごう)号事物顺序
冊(さつ)册、本书籍等成册纸制品 札(さつ)叠结扎的扁平物 字(じ)字文字、字母
次(じ)次、回事物的次、回、级 式(しき)份、套资料、表格、设备 室(しつ)间、室房间数量 種(しゅ)种、类种类、类别
日语的数词单位
周(しゅう)周、圈计数周圈 章(しょう)章节文章章节 重(じゅう)层、重重叠数量 条(じょう)条带子、小道、条款
畳(じょう)张、块日本席子、表示房间面积 錠(じょう)片药片、制剂 隻(せき)艘、只船只、舰艇 世代(せだい)家家庭、家族 節(せつ)节文章章节、乐曲章节 艘(そう)艘、只船舶
足(そく)双、对成双的物品,如手套、鞋袜 束(そく)束、把、簇捆扎的细长物品 台(だい)台、辆、架机器、车辆等 束(たば)束、把捆扎的细长物品 着(ちゃく)套、件衣服类
丁(ちょう)块、条、盘、份食品、枪支、街道等 対(つい)对、双、付成双成对的物品 通(つう)封、件信函、文书 点(てん)分、件得分;事情 頭(とう)头、匹牛马等较大型动物 人(にん)人人数
杯(はい)杯、碗杯碗等器皿 箱(はこ)箱成箱的东西 番(ばん)第~、~号顺序、序列
日语的数词单位
番地(ばんち)~号街道编号 番目(ばんめ)第~个序数号
匹(ひき)匹、只鱼、虫、鸟、小型动物 便(びん)班次、航班列车、飞机的班次 部(ぶ)部、册、份书籍、期刊、资料 頁(ページ)页页数
遍(へん)遍、次、回遍数、次数
本(ほん)只、根、条、瓶细长的物品,如笔、树、绳等 枚(まい)张、片、块、件薄的扁平物体 棟(むね)栋、幢房屋、建筑物 目(め)第~顺序 名(めい)名人数
面(めん)面、张平面物体 輌(りょう)辆车辆
輪(りん)轮、朵、枝车轮;花枝 列(れつ)行、排行、排
第四篇:硬笔书法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硬笔书法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微课教案)
新昌县泉清小学
俞雄
教学目标:解决学生最常见的书写问题——竖不直字不正,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学会“手指动起来”进行书写。
教学目的:改正书写缺点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此喜欢上硬笔书法。
教学重点:正确的姿势——坐姿和执笔。教学难点:手指动起来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书法稿纸、粉笔、钢笔、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下发书法稿纸)学生写字,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啊?老师可以解答你们所有的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二、讲解新课
1.教师出示“学生硬笔书法中常见问题”(课件)(1).为什么写不直?(2).怎么样才能写好字?(3).笔是不是应该抓得很紧?
2.教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你们错误的写字姿势上面,“错误的姿势有哪些”(课件)
(1).身不正、头又歪、钢笔没有在中间。(2).笔不斜、手又紧、手指没有放松写。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小毛病呢?
三、解决问题
1.教师问:“你们认为的正确写字姿势是什么呢?”
2.学生回答并演示。
3.教师出示“正确的姿势”(课件),“大家学一学,试一试。” 4.学生模仿坐姿。
5.教师粉笔写“竖”笔画,学生在正确的姿势下面写竖笔画。教师提问:“现在这样写竖,写直没有啊?”
6.学生回答并在自己位置上向老师出示写好的“竖”笔画。
四、深入研究
1.教师:写好竖单靠正确的执笔姿势够不够呢?学生回答。2.教师在空中演示,食指往下,大拇指弯曲,小拇指内收的方法写“竖”笔画,再让学生试一试。
3.学生练习,出示。
4.在竖越来越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写字要手指动起来!
5.教师出示课件“手指动起来”,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自己书写的“基本笔画”(课件)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只要我们用正确的姿势,手指动起来写字,我们以后都是“小小硬笔书法家”。
第五篇: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三、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方式: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在说理性的文章中,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成分、论据周密。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五、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插叙,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补叙,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文章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明线暗线、设置悬念和以小见大等,数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