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视频营销:职场轻喜剧捧红联想本本
此案例选自《实战商业智慧》杂志2009年第26期总第143期
如何通过视频营销,建立产品与目标消费者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实现从“满足消费需求”到“创造消费需求”的营销转变? 职场轻喜剧捧红联想本本
“在那都市里面高楼里面有一群‘司马他’,他们聪明又努力,他们勤奋又上进,他们忙忙碌碌奔波在那职场生活里,他们睿智勇敢永不退避。”(此处插入歌曲音频)
多么熟悉的调子,可是,这首由网友原创的歌曲,唱的并不是“蓝精灵”,而是“司马他”——一个近日流行和备受关注的新兴族群。
“司马他”,是英文smart的音译,多用于形容时尚、漂亮、睿智的事物或行动。而近期在网络中疯狂传播的两篇文章,则给这个词带来了另一种诠释。
第一篇是天涯杂谈上一则题为《不疯魔不成活,爆一爆办公室里的那些极品男女》的帖子,对金融危机下的办公室生活进行了比较辛辣的评论,一时间,80后职场新人在金融危机下如何立于职场不败之地,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话题。
随后,一个名为“抚摸三下”的知名博客发表文章,总结出“80后”八大职场Smart生存法则,即在职场中,除了要努力干活外,更要聪明地干活,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博文中最精彩的是对Smart所作的注解,S对应英文Specific(具体的)、M对应英文Measurable(可衡量)、A对应英文Achivement(可完成)、R对应英文Realistic(现实的)、T对应英文Time bond(时间段)。
两篇文章的热传,不少网友将职场Smart改称为“司马他”,将身边充满Smart精神的同事朋友称为“司马他一族”,并总结出这个族群的特点如下:白领,受过高等教育,睿智,时尚,内敛等。
在白领活跃的休闲频道以及SNS网站上,“司马他”一族还发起了“司马他”指数投票、办公室风水帖、十二星座讨好老板帖等趣味性职场话题。随着网络上对“司马他”讨论的不断升温,联想公司抓住了这一网络流行话题,为推广新产品扬天V450笔记本,与搜狐娱乐合作打造了10集职场网络情景轻喜剧《司马TA呀》。
在每一集中,成熟老练的“司马”与他的团队以轻松而幽默的方式演绎着办公室中为人所熟悉的一个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不同的职场人生哲理——“团队精神”、“沟通技巧”等等。
同时,在剧情中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的不同产品特性都被转化为职场人生中的应对技巧,在消费者关注剧情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认同了联想笔记本产品的价值。
除了剧情推广,搜狐还结合自身王牌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不仅让主持人大鹏担当《司马TA呀》的主角“司马”,还在脱口秀节目中深入解读每集剧情和台前幕后花絮,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对于《司马TA呀》的关注兴趣和期待程度。
此外,《司马TA呀》剧组还推出网民选拔活动,聘请具有表演才能的热心网友直接参与剧集拍摄并担当重要角色。不少网民还模仿《司马TA呀》制作更富有创造性的主题歌曲以及视频,从多个侧面加深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及品牌的体验。
为了配合推广,在联想产品的官方网站上,也同样以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为推广重心,通过四格漫画填词征集等多种形式与网民互动,将网民对网络短剧和关注热情与职场生存法则的讨论汇聚到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电脑之上。
网络营销专家点评:在IT产品近乎于饱和状态的竞争市场上,对产品性能、功能以及价格的简单描述与对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拓展市场、提升份额的需求,年轻一代对他们所消费的品牌提出更高的需求,要求产品不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希望其与自身的生活价值观紧密相连。
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则抓住了年轻白领一族在职场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惑,结合当下网络流行的职场生存法则“SMART”,运用最生动形象的视频传播手段,让联想扬天V450电脑介入到帮助年轻白领解决职场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的过程中,在帮助目标消费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价值观的同时,完成了产品品牌以及特性的体验。
此案例选自《实战商业智慧》杂志2009年第26期总第143期 《实战商业智慧》专注网络营销案例研究,提供实战实用的网络营销案例技巧和方法,帮您从网络营销案例学习中轻松实现网上经营效益最大化。
第二篇:80后职场新人有原则 另类生存法则蹿红网络
80后职场新人有原则 另类生存法则蹿红网络
work hard不如work smart,在职场中,除了要努力干活外,更要聪明地干活。
随着网络轻喜剧《司马Ta呀》的广为流传,“司马Ta”成为了继杜拉拉之后的第二个职场标杆人物,这一次他将白领work smart(聪明地工作)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作为smart的谐音,“司马他”(也称“司马Ta”)强调在工作中注意技巧,让干活变得更有价值,而这种职场生存之道被“80后”职场人士奉为经典,在SNS网站引发了热议。
在白领活跃的休闲频道以及SNS网站上,“司马他”一族还发起了“司马他”指数投票、办公室风水帖、十二星座讨好老板帖等趣味性职场话题。此外,网友创作的“蓝精灵版司马他之歌”也获得了颇高的点击率。“在那都市里面高楼里面有一群‘司马他’,他们聪明又努力,他们勤奋又上进,他们忙忙碌碌奔波在那职场生活里,他们睿智勇敢永不退避。”职场人士对“司马他”的追捧,表达了“80后”群体在工作压力下,对轻松应对职场问题的期待。
在软件公司做销售的Tina 就是典型的“司马他”一族,这位入职刚一年的“80后”女生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在同事中间口碑不错,销售业绩也比有些老员工要高。
她说,这要归功于书上、网上、师兄师姐传授的职场守则。她把这些箴言融会贯通,无论是与同事还是客户交往,都能派上用场。
比如有一条“发挥性别优势解决问题”,Tina说,虽然职场不是情场,但女人若是足够聪明,能把情商发挥到极致,性别能帮上大忙。“比如明白进退之道,懂得尊重身边的男同事,特别是尊重男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然后,再以退为攻,求得实际效果。”在她看来,work hard不如work smart,在职场中,除了要努力干活外,更要聪明地干活,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赞成派:
用小智慧化解大危机
如果说,《杜拉拉升职记》推出的办公室女主角主要靠着“老黄牛”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干出一番成就,那么《司马Ta呀》所推出的办公室男主角则是靠高超情商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任何企业中,都会有“杜拉拉”和“司马他”的存在,作为
公司的骨干员工,“司马他”们用小智慧化解办公室大小危机的做法,不仅让人际关系更润滑,也让本人对职场的投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司马他”之所以引起职场的热烈反响,就是因为真实地反映了职场中的情况,无论同事还是老板,都更乐意与“有趣”的人进行交流。除了埋头苦干外,有时候稍微机灵点会更受欢迎。在职场中,掌握一定的职场交流技巧,的确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司马他”正是这样老少咸宜的聪明族群。
反对派:
典型的职场厚黑学
“如果大家都提倡‘司马他’,那么还有哪个愿意安安分分地工作呢?都去走捷径了!”白领小涛显然对此颇有微词。他认为,自己工作5年以来,一直都在技术岗位上兢兢业业,眼看着几个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不到三年都被提升为部门主管,也有过不甘心,但是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工作的信念。“在工作中,必须经历一段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种磨练,就算一时可以上位,也不会太长久。”
民企HR姚先生认为,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司马他”,运用职场智慧或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工作能力才是基础和关键。“我个人也会比较喜欢那些活络的员工,但是要从办公室小白领中脱颖而出,踏实地干好活,才是关键所在。除了会讨好老板、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外,总要有点基础的安身立命的本领。”姚先生指出,办公室的生存技巧的确是必需的,但是如果演变为职场厚黑学,就会让职场如同雷区一般。
中立派:
辩证地看待“司马他”
司马他一族的“语录”听起来符合很多“80后”的处世方式,仔细看也有很多是源自他们在职场中积累的智慧或小聪明,值得玩味。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司马他“精神”。其中,鼓励职场新人“不抛弃不放弃”、“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等法则是积极可取的,还有一些诸如“踏实和耐力不如会看老板眼色”之类的“厚黑学”其实并不适合初涉职场的新人。
此外,实际上“司马他”一族是很难界定的,每一个人有每个人心目中的“司马他”。可以说work smart是work hard的对立,也可以说work smart是work hard的升华。对于办公室人群来说,“司马他”一族可以是一群找捷径的人,也可以是一
群偷小懒的人,他们不是没有上进心,只是知道如何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链接
名词解释:Smart 企业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员工的绩效目标的原则。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A-Achievement(可完成)、R-Realistic(现实的)、T-Time bond(时间段)。近日,80后职场人以Smart为基础的另类生存法则在网络迅速蹿红,被大批同龄网友奉为经典,拥护者被称为“司马他”或“司马Ta”。“司马他”一族坚信,职场之路只有从智慧出发,坚守Smart原则才能大获全胜。
职场“司马他”一族的特征:
“80后”白领,受过高等教育、睿智、时尚、内敛等。其具备的核心素质为:智在职场,我本聪明。这一法则强调行走职场要基于现实,未雨绸缪,在短时间内达成具体的目标。
“80后”八大职场Smart生存法则:
1.找工作要不抛弃不放弃;
2.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
3.要懂得如何让BOSS满意;
4.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5.讲原则不要乱了大局;
6.注重实践并且谦虚谨慎;
7.善于思考和处理问题;
8.做好补给和放松。
第三篇:网络视频广告营销模式市场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网络视频广告营销模式市场现状与发展
策略分析
Part 1 网络视频广告主投放现状
经过近四年发展的积累,网络视频网站已经全面进入发展上升阶段,随着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的互补性愈来愈明显,以及受众规模的不断增加,政府政策规范,版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视频网站营销模式的广告主接受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DCCI Admonitor网络广告投放监测数据显示,计算机、服饰、机动车、通讯、食品饮料五成为网络视频广告投放的前五名行业广告主。粗略估计,2009年网络视频营销费用占整体营销费用10%左右。预计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未来一年还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Part 2 广告主投放视频媒体还有哪些需求没满足 在我们调查的广告主中,许多广告主表示,网络视频是一种很好的广告模式,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1)视频营销模式和服务应更加创新。许多广告主表示视频营销形式仍没有充分体现视频营销的特色,视频营销应该突破简单模式,广告创意、服务上希望更具创新。
(2)视频营销的投放需更加精准到达目标用户。广告主希望视频网站能够将内容(广告载体)按受众或其他方式进行整合,以便更容易进行广告投放,或者有更好的相对精准的投放工具。而许多网络视频网站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3)视频网络媒体也应该重视用户数据库构建。如果有完备的用户属性、行为数据来辅助网络视频营销,对于视频广告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4)贴片广告成广告主青睐的模式,植入广告软硬度难以把握。广告主/代理公司对网络视频广告形式选择倾向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看,广告主/代理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视频媒体区别于其他网络媒体的广告产品,如贴片,UGA等,其中贴片广告是最受欢迎的。对于种子视频,部分广告主仍保持观望态度,因为种子视频的“软硬”难以把握,“过软”则达不到效果,“过硬”则影响用户体验。
(5)目前贴片广告大部分是以CPM售卖,这也是大部分广告主/代理公司倾向的广告售卖模式,但目前也同时并存很多其他模式,如一些鞋服类广告主倾向于CPD,一些国外的广告主倾向于精准的CPM,而这方面视频网站往往较难解决。
Part 3网络视频广告成为电视媒体的有益互补媒介 网络视频的互补性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与电视的媒介属性的互补,即电视主要是起到广告告知的作用,在用户对产品或品牌的初步认知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而网络视频则是能够在广告的互动、卷入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让用户在与视频相关广告内容互动、卷入的过程中体验品牌;
另一方面是受众的收视点的互补。DCCI Netmonitor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10月,网络视频受众规模已经达到约2.47亿人,从受众的绝对数量来看,网络视频受众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而从互联网用户对网络视频和电视的收视行为来看,则呈现工作时间以网络视频为重点接触媒介,而非工作时间以电视为重点接触媒介的局面。如下图所示,在工作日,在上班时间都以网络视频的接触度高于电视,而在中午休息时间或下班时间,则以电视的接触度高于网络视频。可以看出,两者都起到非常好的互补作用。在非工作日,则以电视的总体接触度高于网络视频。
Part 4 策略1:构建电视补点工具,帮助广告主合理利用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相对于电视所具有的良好的互补性,便驱生了网络视频相对于电视的“补点”的原则。该原则主要是研究联网用户不看电视的比例什么时候相对最高,则尽可能的通过互联网补点来实现。而且最准确的办法是研究某一特定网络媒体与收看某一特定电视台的互联网用户,什么时候不看该电视台的比例相对最高,便可以通过该网络媒体的投放实现补点。如下图,为工作日互联网用户个时段未看电视的比例,则在该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进行补点效果更好。
当然,如果数据充分的情况下,可以统计收看某电视台的用户不看该电视的比例与访问某视频网站的比例,当两者都同时相对较高时,为投放该网站的最佳时段。根据该原则,则能够形成较好的电视补点工具。这个工具可以由网站自己搭建,也可以由第三方搭建。但最关键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固定样本组监测,实时监测该样本组收看电视和收看网络视频的习惯,并把这些收视行为数据实时记录,形成可以查询的数据库,并进一步形成补点的查询工具。
Part5 策略2:构建电视广告主能听懂的网络视频术语,在网络视频与电视间合理搭桥
视频营销效果评估的体系、视频媒介价值评估体系急需完善。这些体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视频广告的发展:广告主/代理公司目前采用的视频广告效果监测指标基本上是延用互联网传统广告的监测指标,对于贴片、banner等展示类广告,主要是监测曝光、点击、一跳,二跳等。但是传统的视频广告主所关心的是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收视率,广告平均暴露频次,毛评点(GRP-Gross Rating Points),以及每收视点成本(CPRP-CostPerRatingPoint)。网络视频媒体评估的指标相对应的覆盖率、广告展示频次,广告的曝光次数以及CPM。但是,网络视频媒体的这些指标大多数不能与电视的指标直接等同,需要合理的转换。许多传统的广告主不了解网络视频媒体的这些指标含义,或者不能直接把视频的这些指标与其他传统媒体直接比较,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在整合营销中合理的评估、预算各种媒体的投放分布。
虽然说一些广告主已经构建了数字营销的部门,而这些部门都是比较了解网络视频的现有统计指标,但是,没有独立构建数字营销部门的广告主还是大多数,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构建电视广告主能听懂的网络视频术语,在网络视频与电视间合理搭桥,才能更好的促进传统广告主理解网络视频。当然网络视频相关的统计指标与电视搭桥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些能够凸显网络视频自身优势的指标,如互动性、病毒性传播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