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5:3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第一篇: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

福泉市仙桥初级民族中学:刘文能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仙桥乡苗族为视角,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对仙桥地区初中生入学现状和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行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认识和态度、开展内容和形式、教材、师资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园传承保护 中学生

一、引言:

我参加了我校的“苗族传统节日对仙桥地区中学生教育影响的探索”课题。在课题中的“苗族传统节日”,主要是指少数民族聚集区相对集中少数民族节日。而节日中涉及的各种民俗文化,如芦笙舞、跳圆、斗牛、蜡染、刺绣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民间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濒临消失或失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仙桥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学习动力,而不是让学生由此辍学的原因。

仙桥是福泉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达到70%还多。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中学生接受教育,信息交流,开拓视野等方面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存在着极大差异。学生受到环境的制约和落后经济的影响,普遍中学生无长远志向,理想观念缺失,以至于早恋现象严重,学习动力不强,辍学现象严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定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仙桥乡为研究区域,将该地区中学生及家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了福泉市仙桥初级民族中学如何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调查点,选取了这所学校的相关领导或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其中近3年学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走进该地的4个村,近50个自然村寨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共设计了“关于苗族传统节日对仙桥地区中学生教育影响的探索的调查问卷”和“如何将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引入校园”及“早婚早恋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大量民族文化类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田野调查法:深入到仙桥乡的各自然村寨调查了解具体情况。

3.访谈法:与学校校长、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入学情况,辍学情况,早婚早恋情况,该地民俗文化进校园情况。

4.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教师问卷发出80份,收回68份,回收率达85%,其中有效问卷68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发出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达97%,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9%。社会问卷135份,回收135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96%.所有自然村寨都有涉及,调查更加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三、福泉市仙桥地区中学生入学现状和“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展现状。

(一)仙桥地区的中学生入学现状:

由于仙桥地区苗族民俗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学生在当地民俗活动的影响下,过早的步入婚姻和家庭,使得该地区的辍学率上升,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情况,更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让该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难以提高。本课题通过对学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摸清青少年学生由民俗活动劣根性所产生的思想根源,摸索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采取内容丰富,有针对性的活动,树立榜样,用生动的成功实例感染学生,让大部分学生也体验到民俗活动带来的快乐,使其逐渐内化为前进的动力,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发展。使得青少年学生更好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进一步提高苗族的文化素质,使得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调查中得知,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确实让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辍学甚至是早恋早婚。因为在民族节日里,开展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中如“跳圆”、“斗牛”等将该地区的男女老少全都聚在一起,让该地区的年轻人有了认识的机会,而且,该地还存在一种风俗,就是男生看中了那个女生,只要将该女生拉到家里面,寨邻买来鞭炮一放。就说明该女生已经嫁入他家了。有这一习俗让该地区每一学年都要流失好几人。

(二)仙桥地区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容情况

在仙桥地区,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已经将民俗文化引入地方课程。主要体现在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方面。民族音乐主要以苗族原生态歌曲为主;民族舞蹈主要把跳圆、芦笙舞、等引入课堂;民族工艺主要以刺绣、蜡染为主。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开展的形式主要有: 1.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平常的音体美课程当中。

2.课余时间开设民族文化兴趣小组和组建学校文艺队,教师会进行统一的指导。

3.各学校每班每周开设一到两节民族文化地方课程,介绍当地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历史等。

4.学校或各级部门组织一些活动或比赛进行民族文化学习成果的汇报和展演。

5.针对乡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利用母语(少数民族语言)对汉字注音释意。

6.开设民族文化传承班或艺术班,招收的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学生。

仙桥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1.师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本校爱好民族文化,并有相应专长的教师专职或兼职负责这项工作,其中以兼职的居多;二是聘请歌师、乐师等民间艺人到校任教。三是聘请民族、文化、旅游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中小学讲学授课,以弥补学校教师不足。通过调查总体来看,各学校上课主要还是靠爱好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老师来兼任,可以说师资还存在缺口,师资队伍不健全。

2.培训情况方面,各级相关部门虽然都有开展过师资培训,但培训次数少、人数少、时间短,大部分教师都是靠自学和请教他人来不断完善自己,教师专业性有待提高。

3.教学任务方面,很多教师都是兼职负责民族文化进校园,他们本身还要负责其他课程的教学或学校其他工作,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无法有更多精力来负责民族文化工作。

4.物质基础不足,由于经费困难,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没有资金聘请民间艺人到校教学;师资队伍不健全;缺乏乐器、教材、服装等基本教学资源;学校活动开展次数少、水平低、规模小,很多活动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民族民间文化。由此可见,物质基础不足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受到限制,开办难度增大。

为此,在这里建议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该地的教育支持和投入,将该地的不合理习俗作为整治对象。加大对该地的教育投入。让学生既不辍学,也能把该地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下载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文能-关于仙桥地区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