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研室主任谢伏瞻解读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国研室主任谢伏瞻解读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这条主线。《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风朴实,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满意答卷,是一个系统、成熟的施政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极其严峻复杂。2008年四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速陡然下滑;许多企业非常困难,订单骤然减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甚至倒闭;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少工人失业,大批农民工返乡。在异常困难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不断丰富完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一季度,国务院几乎每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既缓解企业短期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以及汽车、住房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全面刺激投资和消费。4月份后,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又抓住时机丰富完善一揽子计划,实施了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消费。陆续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划,培育新的增长地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财政形势恶化,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很可能完不成预算的严重状况,及时采取调整烟草税等特别措施,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为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年中,注意到信贷投放较多较快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有效调节货币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提出,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下半年,更加注重把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是完全正确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质上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些经验既反映了2009年政府工作的特点,也是指导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则。下面,以此为主线,谈谈个人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
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又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2009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既尊重市场规律,千方百计激活市场,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新增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大规模实施,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达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除大规模增
加财政支出外,还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约5000亿元;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年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23.3和10个百分点,新增信贷规模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的情况下,采取这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各项政策都重在激活市场。这是本次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中央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结构性减税着眼于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主要是满足市场主体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税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手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兼并重组,调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在政策驱动下,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缺口,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力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水平,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的考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
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政策驱动向内生动力拉动的平稳转换,必须继续激发市场活力;在经济进入上升通道后,又必须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切实防止市场盲目性;同时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波动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等因素,管理好通胀预期。这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新考验,也是制定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主要是为了满足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资金需要。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前两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多数与优化税制结构和改善市场环境有关,已成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安排,必须坚持下去。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近年来债务收入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扩张,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努力降低和消除风险。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今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适度宽松的目标。目的在于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和前些年的情况看,这个安排没有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体现了货币政策从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措施向正常状态的有序平稳过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因为简单扩张传统消费,已经难以实现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阶段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支持得好,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继续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保持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鉴于今年政府投资规模还比较大,民间投资积极性正在提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必须把引导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要管好政府投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
于项目续建和收尾,这既是为了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争取早见成效,也可以把新的投资空间留给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是公共资源,必须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决不可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要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三要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
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把握的难度增大,如果说2009年宏观调控重在激活市场、发挥政府巨大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今年宏观调控则要更加注重把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意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是2009年政府工作坚持的重要原则;大范围调整振兴产业,大力加强科技支撑,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多来,政府工作及成效深刻昭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既是立足当前渡难关的过程,也是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一是“三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增加,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巩固了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改善,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大力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四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五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创业板正式推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中央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个论断是科学的、正确的。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年政府的各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这既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冷静思考和规划未来做出的科学部署,是今年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的核心。贯彻这个要求,必须坚持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做好以下各项具体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十分迫切,提升空间很大。必须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持之以恒做好的重要工作。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学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当今世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我们要积极参加到产业革命的新潮流中去,选择其中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例如,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等等,力争早
见成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必须看到,即使将来实现了城镇化,我国还会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我们要继续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四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还不完善,落实也不够有力。要进一步建立
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五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约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多地吸纳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这些年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不少困难。中央已经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切实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七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我国经
济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八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才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继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金融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除了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经济减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增加、结构性矛盾凸显。在巨大的外部冲击面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内需和外需对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2009年政府工作的又一特点。过去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经受住了艰难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鼓励增加进口,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现在看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既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把政策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的优势,有效弥补外需缺口;又坚持扩大开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实施稳定外需的政策。这也向世界昭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积极推动者。
今年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们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以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为主要着力点,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鼓励出口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二是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三是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推动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平衡的谈判结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在外交工作方面,要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属于全中国、全世界,我们要把它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办成一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盛会。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给我们的重要启迪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如果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册厚重的民生“作业本”,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显然已经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优秀答卷。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幅前所未有。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
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普遍建立,出台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老人领取养老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成为乡间美谈,广大农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2009年又人均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三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四是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计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之,社会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着人民福祉、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有创新型人才,这是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要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三是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
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思想、文化的力量,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目前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三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要切实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并存,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二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要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
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必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要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抑制投机性购房。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五是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改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事业,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要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
设规划,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六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总之,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第二篇:国研室主任谢伏瞻解读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国研室主任谢伏瞻解读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施政纲领
谢伏瞻
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这条主线。《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风朴实,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满意答卷,是一个系统、成熟的施政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极其严峻复杂。2008年四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速陡然下滑;许多企业非常困难,订单骤然减少,处于停产
半停产状态,有的甚至倒闭;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少工人失业,大批农民工返乡。在异常困难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不断丰富完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一季度,国务院几乎每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既缓解企业短期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以及汽车、住房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全面刺激投资和消费。4月份后,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又抓住时机丰富完善一揽子计划,实施了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消费。陆续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划,培育新的增长地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财政形势恶化,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很可能完不成预算的严
重状况,及时采取调整烟草税等特别措施,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为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年中,注意到信贷投放较多较快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有效调节货币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提出,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下半年,更加注重把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是完全正确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质上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些经验既反映了2009年政府工作的特点,也是指导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则。下面,以此为主线,谈谈个人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
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又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2009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既尊重市场规律,千方百计激活市场,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新增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大规模实施,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达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除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外,还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约5000亿元;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年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23.3和10个百分点,新增信贷规模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的情况下,采取这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各项政策都重在激活市场。这是本次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中央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发挥政府投资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结构性减税着眼于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主要是满足市场主体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税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手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兼并重组,调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在政策驱动下,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缺口,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力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水平,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的考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政策驱动向内生动力拉动的平稳转换,必须继续激发市场活力;在经济进入上升通道后,又必须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切实防止市场盲目性;同时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波动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等因素,管理好通胀预期。这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新考验,也是制定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主要是为了满足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资金需要。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前两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大
多数与优化税制结构和改善市场环境有关,已成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安排,必须坚持下去。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近年来债务收入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扩张,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努力降低和消除风险。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今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适度宽松的目标。目的在于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和前些年的情况看,这个安排没有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体现了货币政策从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措施向正常状态的有序平稳过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因为简单扩张传统消费,已经难以实现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阶段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支持得好,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继续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保持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鉴于今年政府投资规模还比较大,民间投资积极性正在提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必须把引导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要管好政府投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这既是为了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争取早见成效,也可以把新的投资空间留给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是公共资源,必须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决不可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要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三要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
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把握的难度增大,如果说2009年宏观调控重在激活市场、发挥政府巨大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今年宏观调控则要更加注重把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意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是2009年政府工作坚持的重要原则;大范围调整振兴产业,大力加强科技支撑,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多来,政府工作及成效深刻昭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既是立足当前渡难关的过程,也是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一是“三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增加,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巩固了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改善,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大力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
项目,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四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五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创业板正式推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中央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个论断是科学的、正确的。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年政府的各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这既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冷静思考和规划未来做出的科学部署,是今年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的核心。贯彻这个要求,必须坚持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做好以下各项具体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十分
迫切,提升空间很大。必须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持之以恒做好的重要工作。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学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当今世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我们要积极参加到产业革命的新潮流中去,选择其中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例如,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等等,力争早见成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在于统筹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必须看到,即使将来实现了城镇化,我国还会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我们要继续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四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还不完善,落实也不够有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五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约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多地吸纳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
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这些年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不少困难。中央已经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切实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七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重点抓好西藏
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八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才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继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金融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除了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经济减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增加、结构性矛盾凸显。在巨大的外部冲击面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内需和外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2009年政府工作的又一特点。过去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经受住了艰难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
方式支持出口企业,鼓励增加进口,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现在看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既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把政策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的优势,有效弥补外需缺口;又坚持扩大开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实施稳定外需的政策。这也向世界昭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积极推动者。
今年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
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们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以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为主要着力点,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鼓励出口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二是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三是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
。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推动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平衡的谈判结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在外交工作方面,要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属于全中国、全世界,我们要把它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办成一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盛会。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给我们的重要启迪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如果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册厚重的民生“作业本”,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显然已经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优秀答卷。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幅前所未有。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
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普遍建立,出台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老人领取养老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成为乡间美谈,广大农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2009年又人均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三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
300元的目标。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四是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计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之,社会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
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着人民福祉、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