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音乐赏析论文 同一音乐在电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表现中的演绎 雏菊 子熊的故事 2011.06.21
考试序列号173 论文题目:同一音乐在电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表现中的演绎
课程名称: 电影音乐赏析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1年10月21日
看完《雏菊》这部音乐电影之后,我立刻找到并下载了她的原声大碟《Daisy》,真的很好听,音乐的旋律与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很相似,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风格,将这个爱情故事衬托的更加醇美。当然她的故事也很美。
THE BEAR 《子熊的故事》,原以为这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自然动物记录片,让我们去了解自然的奥秘。然而影片却是一种另类的“纪录片”,影片极力给熊塑造一个“人”的形象,融入人的情感,把动物界发生的故事用人的角度重新演绎了一遍。
为什么要在此叙述这么两个不怎么相关的故事,不相关是表面的,仔细观察、仔细聆听……《雏菊》中反复出现的钢琴曲,好象婉婉的诉说着男主角暗恋却不能表白的心事。《子熊的故事》中每到事情要发生的时候变响起的钢琴曲仿佛在警告着熊,那是危险的,不能碰。那钢琴曲便是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
我们来到岸边,水波涌来亲吻我们的脚,那神秘忧郁的星辰,在我们的头上照耀。
听着悠扬的琴声,影片中的一幕幕景象便在脑海中重现,就像那卡农般的歌声,一遍遍的重复着,从不厌倦。
在很多人眼中,《雏菊》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部青春偶像剧罢了。然而影片却是以雏菊这一充满自然气息的植物来命名,片中也出现大量的自然画面,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绿意。一朵普通的弱小的雏菊,如此优雅的爱情,在等待之中开放、摇曳、飞翔,然后坠落,悠然凋谢。当然《雏菊》是极具人文气息的,纠缠不清的三角恋、明暗相间的黑白斗争、古典的欧式建筑等等,伴随着六月船歌平平淡淡的哀伤,似乎在重复地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言不尽的关系。《六月船歌》很合电影的味道,配合电影低调的暴力和忧伤的爱情相当的完美。与其说是音乐配合了电影,不如说是情节衬托出了《六月船歌》的存在。梵高的画作,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一样是那么地引人深思。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每次都会有新的想法出现,让人感觉心中充满力量,提起笔来却词穷了,只有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
相反,《熊的故事》并没有繁杂的情节和复杂的对白,画面简单舒服,但它依然很震撼,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影片通过使用熊的肢体语言,配合《六月船歌》对心境的描绘,让观看者不知不觉地把熊当作人来看待了。从此可以看出作者以及配乐者希望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极力塑造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也正是这种努力能够容易的引起观看者们的感触。片尾出现的话语令人深思,“最震撼人心的不是捕杀,而是给予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像对待人类的生命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动物。让《六月船歌》那淡淡的哀伤祭奠熊的离去,哀伤的歌声似乎也在讽刺着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惭愧,惭愧的同时,要记住教训,善待人类,珍惜温情。
毕竟电影的对象是人,电影制作所遵循的思维也就自然是倾向于人。在《熊的故事》,我看到更多的是人的感情,而不是大自然、动物、植物等等。作者把人类的感情融入到了影片当中,当然我也很享受影片的自然生态风光。《雏菊》的自然风光当然也不能都忽视。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是把电影音乐看待成配角的,可有可无,有则锦上添花。六月船歌对于影片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让我不得不改变当初的看法,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枯燥无味的,是无法引起人类的情感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六月船歌的琴声充盈着整个宿舍,我心中只有感动,只有柔情,我响起我的家人,对于现在还没有伴侣的我,他们是我唯一的寄托,也是我一生的寄托。琴声继续悠扬地飘荡着,感动中有着一丝的哀伤,为什么我会哀伤,为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苦恼抉择?为的是尚未完成的人生梦想?为的是渐行渐远的朋友关系?当你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想想再苦的人生终究会终结;再美的世界也会逝去,那么你就会努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当你有所选择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美好的一面呢?当然你也许会想到经历过苦难之后就会迎来美好了,那就对了,人所追求的就是那美好的生活,无论要绕过多少路。
曾经的六月的梦,已经得以实现。但是六月的梦不会终止,为的是更加好的生活下去,人需要有所追求。除此之外,我便一无所有。
第二篇: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摘 要]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听艺术”,其中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成为影视声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歌唱以及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可能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构思和设计,并得出其在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着其他电影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吉他;电影音乐;艺术表现
一、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
吉他音乐与电影相辅相成,两者密切配合,既能展示出音乐的视听效果,又能体现电影的主题内容。一部好的电影,如果不能和音乐紧密结合,就不可能达到视听合一的艺术效果,也可能影响电影的画面效果,影响整体性。电影中的吉他音乐如果和电影配合得好,既具有独立性,又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吉他音乐和电影画面配合,让观众能深刻体会到有声源音乐,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叙事和抒情作用
有时电影情节中没有对白,往往通过一两句音乐来表达电影的情节,这通常就暗示观众特定的故事情节,如电影《赤壁》中周瑜打仗的情节,没有对白只有音乐,这就暗示着周瑜会打这场仗。通过音乐可以反映电影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表明作曲家和导演对人物的一种理解,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吉他音乐作为音乐中的特殊表现形式,通常表达着比较欢快的心情,吉他音乐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明电影情节中人物的特征,参与电影的创作,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能够推动电影剧情的发展,深化电影的主题。
(二)烘托气氛作用
音乐成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原因是音乐具有烘托氛围的作用,音乐与电影能有效地结合,能起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电影画面感的效果。吉他音乐亦如此,吉他音乐以细微的方式为电影烘托气氛,并不是简单地对电影内容进行重复。如电影《禁忌的游戏》中古典吉他音乐《爱的罗曼史》,作为插曲在电影中烘托气氛,电影讲述的内容主要是反对战争,表述了战争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幼小儿童产生的影响。通过音乐揭示了人类最恶劣的行为,将战争一系列不好的现象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且通过古典吉他音乐烘托电影的背景氛围,表述了人性中最丑陋、最卑劣的一面。吉他音乐以其特定的音调在电影中表达电影的剧情和强化特定时期的时代背景,这种吉他音乐加强了电影的认识功能,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
(三)贯穿整体作用
音乐贯穿电影的整体过程,音乐就如一条丝带,把电影中一些分散的画面结合起来,具有贯穿整体的作用。由于电影的时间通常为2个小时左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需要表达电影的全部内容,如果都通过镜头、画面表达,那需要占有很大的空间。而音乐不占空间,音乐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将画面串联起来,使各零散的画面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试想一下,在电影《禁忌的游戏》中如果没有古典吉他音乐作背景,而是单纯的电影对白和画面,那电影所要表达的效果就远远没有这段古典吉他音乐给观众的效果好,且电影的段落零散。正因为音乐能起到贯穿整体的作用,才使得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那段吉他音乐,在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连接作用,既能在观众心中获得深刻的艺术效果,又能贯穿电影整体,达到电影艺术上的统一,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渲染效果。纵观电影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电影音乐开始为无声电影,后演变为有声电影,只是在无声电影时代主要是聘请乐师在放映电影时演奏音乐,实质上,在无声电影年代我们就已经意识到音乐对电影的影响力,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音乐与电影结合能达到视听统一的效果。所以,音乐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在电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紧密结合。
二、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吉他音乐作为电影的灵魂,体现着电影的一种艺术和精神,也是电影的一种氛围、一种情绪的渲染。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通过吉他音乐向观众表达电影的主题和思想。作为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吉他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要与影片的内容结合,又要展现特有的音乐风格,展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一)吉他音乐能确定电影的主题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其特定想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或者是喜庆的,或者是悲哀的。而吉他有其独特的演奏色彩,有其特有的节奏和旋律,一旦运用到电影中,配合其特定的旋律,就会产生不同的基调,从而确定电影的镜头。
如影片《歌舞青春》中,每次画面中出现男主角遇到女主角的情节时,都会出现吉他音乐,音乐在电影中激昂地演奏着,观众一听到影片的音乐就立即能联想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试想,如果将吉他换成双簧管,那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非常明快,这种旋律就和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不一致。又如影片《如果•爱》中,将吉他音乐运用到电影中,就能确定电影的主题,即表达导演和作曲者对爱情的观点,如果将风笛运用到电影中,那风笛的优美旋律和影片中的爱情主题就不一致了,所以,吉他音乐能确定电影的主题,和电影紧密结合能达到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效果。
(二)吉他音乐能在电影中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音乐具有贯穿电影整体的作用,同一主题贯穿电影可以统一整部电影形象,但是如果将它运用到影片中细化画面就显得粗糙了。此时,可以通过变奏的方法,使同一主题的音乐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音乐中变奏的方法最主要就是通过改换音乐,也就是说在同一旋律的吉他音乐中使用不同的节奏,就能创造出不同感情色彩的音乐。如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同一旋律的吉他音乐出现了多次,但通过节奏的变换使各段音乐都表达特定的含义。吉他音乐一响起时,就出现女主角从以前的时代出现,而男主角就会看到女主角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如果此时用大提琴的方式演奏,那么就会和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格格不入。
电影中的音乐在电影中并不只是一种配乐的角色,它必须和电影有效结合,和电影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既能与电影画面寻求审美对位,又能概括电影的主题和思想,和电影构成一体,或者能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或者能贯穿电影的零散情节,使其能主动地和电影中的各画面相结合,从而实现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三、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效果
(一)情感的烘托与反衬
吉他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电影主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艺术中,吉他音乐能够为整部电影烘托气氛,传达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通过吉他音乐的特定风格,我们能够在观看电影时感受到电影所反映的故事背景,人文气息。例如《花样年华》中背景吉他音乐的运用将整部影片描述在淡淡的忧郁中,电影画面里女主角提着饭盒去买面,沿着狭窄的小巷拾级而下,昏暗的灯光照在她郁郁寡欢的脸上等一系列悠缓的画面相结合,刻画出女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造成整部影片怀旧抒情的气氛。使观众久久不能忘却。一曲暗含忧伤的吉他将电影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例如美国大片《翠堤春晓》中,片中响起的吉他音乐《当我们年轻时光》是施特劳斯赶到码头送与之相爱的女高音,此时的吉他音乐与电影情节发展密切相承,烘托着电影人物的情感。
(二)电影故事的真实感与虚构性的时空转换
吉他音乐在与电影色彩搭配中,能够令观众领略电影故事的真实感与虚构性,使人们在亦假亦真的故事情节中体验电影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从而为故事的结局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疯狂的石头》色彩与吉他音乐的配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性,片中音乐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段反复出现的极具谐谑曲意味的变形了的古典乐曲《四小天鹅》舞曲。该片的色彩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正是这样颇具现实生活感的色彩画面配上一首变形的吉他乐曲,才使观众在虚幻、搞笑的故事情节中深刻体会另一种生活的真实。
(三)电影意境的无限伸缩
吉他音乐能够无限拓展电影的意境,从而带给我们想象的空间。例如《云水谣》最后一部分,雪山永远留住了舍己救人的陈秋水,于是在王碧云的画笔下圣洁的雪山抹上了鲜血的颜色,伴着深沉而忧郁的吉他音乐,周围的色彩隐为黑白,只有雪山那一抹欲滴的鲜红占据了画面的显要位置,留给我们关于这段感情的无限遐想。
四、吉他音乐在电影中运用的几点启示
(一)吉他音乐的创作与构思,必须符合电影主题的整体需求
首先,当我们把吉他音乐加入到一部电影中,其便成为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对于吉他音乐的创作应当是建立在电影的题材、主题、剧情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环境状况等方面基础上,尽量做到使吉他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电影画面的视觉形象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形象有机而完美地结合,并体现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鲜明主题。吉他音乐还应当根据电影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这就要求吉他音乐的曲调节奏必须与电影画面所表达的节奏相对应。其次,吉他音乐必须与电影画面水乳交融。一般而言,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可以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能在电影画面上看到声音的来源:如画面出现音乐会上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等;功能性音乐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其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所以,好的电影吉他音乐应当和电影所要表达的画面水乳交融,尽量达到声像并茂。
(二)吉他音乐的风格应当根据电影主题的需要而确立
一部好的电影,其内含的音乐是有着其独特风格的,因此,吉他音乐应当根据电影所表现的艺术风格来确定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吉他音乐应当和电影中的语言、环境等有机结合,每一段吉他音乐都应当与电影气氛以及画面紧密相关。在电影情节发展需要的时候,作曲者还应当采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吉他音乐。电影吉他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
从上面的探讨可知,吉他音乐在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着其他电影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艺术工作者只有把吉他音乐的特色从其他音乐中剥离出来,提炼出其中具有表现力与生命力的元素,并把二者有机糅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影的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1]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2]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 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01).[4] 张晓云.武侠电影配乐中的中华民族音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5] 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6] 姚军.大学影视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 陈莹(1969―),女,江苏启东人,硕士研究生,新余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吉他音乐理论; 胡建民(1965―),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学院外聘吉他教师,全国吉他大赛评委,曾获全国吉他大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吉他教育。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影视音乐探究·论文
影视音乐探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也变得越来越精彩。许多电影有虚拟动画的配合,感觉非常逼真和雄伟,电影的每个部分都被进行了精雕细啄,电影音乐也不例外
电影音乐可以说是电影的“”容貌“。电影在做宣传时,片花和音乐一起播放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而一首的主题曲,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神话》、《泰坦尼克》,这两首经典的主题曲在一定程度上是各自电影的灵魂。
影视自发明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基于声音技术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影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影视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为影视剧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今天,影视音乐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环。
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定义,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声音的艺术构成:即语言、音乐和音响.音乐,在它还没有真正成为电影的一部分时,早已是电影的附庸了。因为在1927年之前,纯粹意义上的默片,即“百分之百的无声电影”似乎并没有。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有现场音乐的伴奏。有钱的影院用大型管弦乐,而小影院也许会用一架钢琴代替。这种现场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气氛背景,但所奏的曲目并非专为电影而作或是紧贴电影情绪的——它们大多是现成或当时流行的乐曲。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音乐不仅包括无声源音乐——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和编配的音乐;还包括有声源音乐——那些在故事中存在的各种音源所放出的现实音乐,以及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现在,电影音乐早已成为影视作品中煽情、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电影音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
2.片断与整体的矛盾统一性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是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例外)。但电影音乐又必须有整体的构思和布局,因此,解决片断与整体的矛盾以求统一,是电影音乐的特有课题。
3.音乐长度的制约性 电影音乐受电影蒙太奇的限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因而每个音乐片断的时间长度,均受到严格限制(误差通常不能超过半秒钟)。为此,在音乐的写作和处理上,必须作特殊安排。
4.音乐与科学技术的不可分离性 电影音乐要通过录音(包括混合录音、光学录音)、洗印、放映等技术处理,因而深受科学技术的制约。任何一环的失当都能影响电影音乐的质量,但它又通过电声技术的发展可以取得一般音乐所无法得到的效果。
电影音乐不单单是一种音乐类型,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电影音乐的声源可分为两种:
1.客观音乐 亦称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
2.主观音乐 亦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音乐。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这两种音乐在具体影片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两者亦可融为一体,难以分辨。因为客观音乐的具体内容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它可起主观音乐的作用。
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又可分为4种:
1.音画同步 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
2.音画平行 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
3.音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4.音画游离 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此外,我们知道了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
1.描绘作用 这是较为客观性的处理,主要用音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一类是加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的节奏特征,如火车奔驰、紧张追逐、风暴雷鸣、海潮起伏等;一类是对辽阔的草原、晶莹的海底世界、科幻片中的外空间作色彩性、气氛性描绘等。
2.抒情作用 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心理变化,体现内心潜台词等。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及爱憎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因此,常是电影音乐着重刻划的重点之一。
3.剧作作用 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矛盾,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它能直接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内容。
4.背景气氛作用 音乐以特定音调、乐器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这时电影音乐加强了它的认识功能,把观众引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5.结构贯串作用 同样的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反复(或变化反复)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整部电影完整、统一,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串的感受。
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比如《结婚十年》。韩梦躺在沾染了十年风尘的地毯上回忆如烟往事,只有音乐才能解读她心头的百般滋味。比如《红河谷》。“宁静”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远比慷慨陈词来得壮烈、凄美。画面是具象的,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是对画面的升华。这种神秘使它长于营造美好的意境,让影片韵味悠远。是音乐让《空镜子》中飘散在小树林里的“陶虹”的笑声更具感染力;是音乐让《誓言无声》中老旧时代的冬天场景对观众有莫名的吸引力。音乐似乎比画面有更长的保质期。当画面因岁月流逝而显得简陋粗糙时,音乐仍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初听时一样悦耳。
在影片中,有时音乐担当称职的配角,与影片相得益彰。尤其是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恰如其分的音乐是对作品主题的最好诠释。电视剧《红楼梦》的配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立平先生仿佛曹雪芹的隔代知己,无论是“一番风雨路三千”还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旋律与文字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样精彩的还有电视剧《日出》的主题歌。“播下了风花雪月,长出是爱恨情仇”,词作者似乎比万方更理解她父亲。有时音乐与影片相映成趣。“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郑绪岚的歌声为一片打杀声中的少林寺增添了一丝柔情蜜意;《你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温存》让《我爱我家》在喧嚣落幕之后为观众送去几许温情;“只剩得马嵬坡前草青青”,阎肃笑看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在这些与影片风格迥异的音乐中有一部分其实点出了影片的真正内涵。首先想到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音乐诉说了张大民乐观背后的辛酸,笑容背后的泪水。而且小柯的潜吟低唱中没有过分的悲情,音乐中渗透着挥之不去的无奈与哀愁,就像本片的主色调灰色一样。音乐悲凉却不乏积极因素,无数次失望之后依然给自己、给生活留有一线希望。“分手的消息已飞出多远,愁烦的眼不妨把幸福翻开,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世上的人啊生死不孤单。”
还有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影片的主题。譬如《三国演义》中“貂婵已随着清风去”的浪漫和含蓄远胜于原著。而《牵手》中大气舒缓的主题音乐令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的电视剧摆脱了世俗的气息,具有了高贵的气质。剧中也有夫妻间的争吵,生活的琐碎,可三宝的音乐冲淡了其中的市井、烦乱,从整体上提高了影片的格调,使很长一段时间内《牵手》在同类题材中遥遥领先。
音乐更可以脱离影片被人欣赏传唱。此时音乐成了主角,影片退缩到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们差不多已经忘记《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曲;有部分观众只为欣赏《嘎达梅林》的音乐重又走进电影院。
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扶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许多观众是因为《永不瞑目》才那么喜爱《你快回来》,而我也会因为张信哲一句“把你的发丝当成戒指绕,温柔烙印再也抹不掉”把《梧桐雨》看完。
某导演说他最喜爱给电影配上音乐的瞬间,自己的作品在音乐中一下子鲜活了,艺术感觉也在音乐中被传达出来。而专家说,用“影像”指称影视作品是不准确的,因为影视剧不仅要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也要给观众奉上听觉盛宴。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象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音乐,如果没有和煦动人的钢琴、如果没有暖和的交响乐、如果没有影片中那群童星如天籁般优雅、圣洁、和谐的唱诗班大合唱。《放牛班的春天》还剩下什么?剩下的只能是: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似的情节,如衬衫般单薄的故事结构,还有那老掉牙的主题。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 ,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电影音乐分为写实性音乐和表现性音乐,影视音响也可以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实性音乐音响和写意性音乐音响的巧妙结合运用,片中孩子们排练合唱时的歌声就属于写实性音乐即有声源音乐,而影片的背景音乐大多属于表现性音乐即无声源的写意音乐。这充分体现了影片本身的主题:就是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在这个影片中主要表现在表达主题;参与叙事;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例如影片开篇主人公指挥的乐团音乐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是影片的前奏序曲,它奠定了影片全片的主题与基调;在叙事上,片中马修教学孩子们练习合唱时的歌声和乐曲就直接参与影片叙事,成为影片不可分割的叙事工具,特别是马修给莫杭治开小灶时莫杭治天籁般的声音对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使观众感觉到马修和音乐对莫杭治的影响,还有孩子们心理上的变化,直接参与剧作并表达影片主题。记得有这么一段情节,在美妙的钢琴乐下,孩子们唱着:“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飘向空中,孩子们在望着你呐,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而画面镜头是莫杭治和佩皮诺望着窗外渴望自由的眼神,同时响起马修的旁白:“我感到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在最遥远的天边建筑自己的小屋...”我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刻,写实音乐,写意音乐,音乐与音乐,音乐与画面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
影片中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人物,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不一样,当蒙丹出现时,例如马修制止蒙丹吸烟的第一次交锋,莫杭治与蒙丹在晾衣房矛盾冲突,蒙丹教坏郭邦等等的情景时所响起的背景音乐,就如蒙丹本人一样,不那么宁静,又带有一股邪恶之气,此时,音乐也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每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见面的时候,此时响起的音乐总是那么轻柔舒缓,又带有一点浪漫,将马修对莫杭治母亲的好感和单相思烘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与莫杭治母亲那美丽贤淑的形象气质相得益彰。还有一处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体现了音乐在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上的作用,就是当校长得到消息说学校失火后骤然响起的音乐以及在回校途中所配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明显加重,急促,紧张,同时蕴含着一些危险的讯息,但随着马修领着孩子们从迷雾中慢慢出现时,音乐突转并慢慢停止,这告诉观众担心和险情已经没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音乐的变化同时也符合观众的心理变化。
此外还有片中莫杭治离开学校在街上偷看母亲工作时运用的音乐也恰当的刻画了当时莫杭治的情绪,也将母子之间的疏远氛围和莫杭治对母亲的渴望表达了出来。其他诸如几个学生偷看马修的书包时用的音乐能够烘托氛围;当影片临近尾声,响起那首《Cerf-volant》,孩子们清澈的音声从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闭室中飘逸到窗外,合着一架架承载了稚嫩笔迹的纸飞机,仿佛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马修的面前,差点让我落泪。阳光下,没有言语,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们的歌声如轻柔的海浪层层相叠,一双双挥舞的小手写满了离别的眷恋和心灵的亲吻。
轻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音乐形式更为轻快活泼,富有风趣,特别是它的曲调格外动听。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也就是被卖到美洲的黑人把自己家乡非洲的音乐风格与当地白人的音乐融合后的产物。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还有r&b: 有别於传统的白人流行音乐,节奏怨曲强调一节中的第2和第4拍,是种很新鲜的节奏效果。
最后是乡村音乐: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法国电影评论家皮埃尔·贝托米厄在《电影音乐赏析》中深情博大的评论:
“主题旋律的重复可以建立在一种听觉上的连贯与和谐的基础上。感情上也好,剧情上也好,电影中显得更有组织性,这种和谐又在失去和失而复得给人以快感和完美感。主旋律的回归和电影结局的总结效果呼应,划上最后的休止符,让人对电影整体的完整性满意。
电影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外,却深深的扎根在电影这片土地上,它非常的浪漫,且永恒隽远;它在持续的管弦乐中保持了自身的香醇,也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保持了激情,从而体现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现实总是呼唤着未来与梦想,于是,电影音乐在这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它热情洋溢的琴弦和清脆的声音就像是一个诺言,一种对希望的呼唤,展现了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事物。”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银屏,去感受影视音乐的无穷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