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应该做稳定但不喜欢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首先有个疑问:
你有梦想吗?
我说的“梦想”,可不是小时候随口说的科学家、宇航员或者电影明星,而是指,在你的成长路上,在那些心性不定、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各种爱好里,有没有一个是你最专注、最执着、最擅长、最引以为豪、并梦想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的爱好?
事实上很多人都很难找到喜欢做的事并称之为“梦想”。我们读十几年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看着各个专业也是一脸懵圈。
少数人坚定不移的梦想成为外科医生,于是上了医学院;梦想成为外交官,于是上了外语学院——而大多数的我们,被家长、亲戚、邻居劝告:
就读计算机吧,我儿子去年毕业年薪好高呢!
女孩子就读会计吧,这个万金油专业,稳定又不愁就业。
爸爸给你选生物专业,等你大学毕业就出国读研读博,以后争取留在国外好了。
大部分人形容起理想的工作都出奇的一致:“薪水多,加班少,福利好,年假多,离家近”。
“无所谓喜不喜欢,反正做啥也是做,关键是要能赚到钱。”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反正只会做这个,那就继续干这行咯。”
——这是大多数人的现状。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近14亿人口、低福利、贫富悬殊极大的国家,十几岁时要同百万未成年人们争夺大学入学名额,二十几岁时要同百万的成年人们竞争就业岗位,三四十岁时要承担一家2-6个老人和1-2个孩子的家庭压力、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身体亚健康问题和如何完美度过职业瓶颈期。
面对让人绝望的变态高额房价,上涨的物价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连生存都变得困难,让我们一致认为所有只谈梦想不谈钱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
不过,或许“一切向钱看”并不只是这个时代的现状。
毕竟古人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并不是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是因为读书当官,升官发财。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向钱看。
然而,个体不同,每个人性格不同,无论哪个时代总存在少数派。
于是我们有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李白,也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
所以,究竟是选择个人梦想还是稳定的工作,全看你是怎样的人。
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让一切成为可能。
我们有疯狂天才如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时说:
“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 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 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我们也有无数普通人,专注研究穿衣打扮,于是莫名变成了知名时尚博主;喜欢看电影,于是转行变成了犀利毒舌影评人;对天文好奇,于是做了追踪极光日食的天体摄影师;立志当贤妻良母,于是安心做家庭烘焙师。
我们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死死抓住一份工作,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景气的国企小职员,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外表光鲜、累死累活的银行柜员„„这些人都努力的生活,做一份或许自己算不上喜欢、或许觉得枯燥、辛苦、无数次想放弃又不舍的工作,不能说他们的工作没有意义,因为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是最大的意义。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对于具备艺术家性情的人而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挚爱的,确实会痛苦万分。
这时候面对“喜欢”和“稳定”,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爱因斯坦早就回答了:“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
或许,先干着一份稳定工作保证收入,在业余时间里把爱好做到极致再选择转行,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双城记》的时代,也是我们的时代。
总之,感谢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