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

时间:2019-05-14 15: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

第一篇: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

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看古希腊悲剧异同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是属于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作品,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诗人 ,他那被亚里斯多德称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以其崇高的主题 ,复杂的矛盾冲突 ,完美的艺术形式 ,成为传世佳品 ,对世界文坛的悲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 ,他的处女作《雷雨》 ,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文坛 ,加上他后来的佳作 ,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俄狄浦斯王》与《雷雨》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两位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与时代 ,但对悲剧的理解却有相似之处。比如 ,两篇作品在故事情节设置上的相似。两位作者都采用倒叙的手法 ,先将目光落实于现实 ,然后引出回忆 ,在倒叙往事的过程中 ,加深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最终在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时 ,在冲突发展到高潮之时便嘎然而止 ,使人读来心潮澎湃。同时作品中悲剧情节的设置与产生 ,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又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 ,这样就使两部作品不仅冲突复杂、情节诱人 ,而且结构也十分完整。下面我将从艺术手法,人物及其性格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论述二者的异同

(一)艺术手法 1.相同方面

《雷雨》和《俄狄浦斯王》在叙事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那就是“倒叙法”。倒叙法是戏剧创作中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一部戏剧的高潮安排在开场前夕,而当幕布拉开的时候,整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在总爆发的时刻。就剧本的矛盾冲突而言,仿佛戏剧一开场就进入了高潮,并且“迫不及待”就走向了结局。

《俄狄浦斯王》是从国王俄狄浦斯调查瘟疫元凶开始的,而实际上这时俄狄浦斯已经在不经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他正一步步在命运的指引下发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雷雨》也巧妙地将周鲁两家30年的恩恩怨怨以及剧中所有的人物的命运集中在一天之内,通过剧中人物的回忆将周公馆的罪恶和周家人物内心世界的苦痛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2.不同点

虽然都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但是两部戏剧的倒叙在时间、内容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1)倒叙时间

《俄狄浦斯王》一剧将所有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统统放到剧前,一开幕就从戏剧的结尾写起。在《俄狄浦斯王》中,作者更看重的是结尾,从第一场开始,就“急转直下,一股劲地走向结局”。在《俄狄浦斯王》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不在于剧中人物在干什么,而在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干了些什么”。而在《雷雨》中,作者选择了该剧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从矛盾即将爆发的中心点着手。曹禺的着眼点则更多放在了现在,放在了正在进行着的动作和冲突上。而观众既关注剧中的人物从前的故事,更关注他们正在发生的故事,关注从“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雷雨将至之时,在那座封闭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周公馆中所将要面临关乎剧中人物命运的抉择。(2)倒叙内容

《俄狄浦斯王》通过倒叙往事以寻找杀害忒拜城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在《俄狄浦斯王》一剧中倒叙线索是单一的、个体的。与此同时,在《俄狄浦斯王》中,“倒叙”一经结束,戏剧冲突就很快走向了结局。

而《雷雨》的倒叙线索则是多重的。其倒叙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事件和人物也较多。它主要通过倒叙昔日的罪恶以揭露周朴园父子两代所犯下的罪行;通过对周公馆这座阎王殿内黑暗的倒叙来展示封建伦理对人性的摧残。

侍萍的倒叙暴露了周公馆从前的罪恶。繁漪的倒叙则暴露了周公馆后来的罪恶。而鲁贵的倒叙则把侍萍和繁漪的悲剧联成了一体,使发生在周公馆内的从前的故事和后来的故事变得完整起来,丰富起来,进而与现在的故事,与现在行将爆发的总悲剧形成了不容回避的因果关系。他们的倒叙完成了,周公馆内30多年间的所发生的惨无人道的罪行昭然若揭了,与这个封建家庭的罪行相联、被这个封建家庭所迫害的周鲁两家就这样在那个炎热的夏夜,在那个几乎要闷死人的雷雨之夜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烈的悲剧命运的撞击。

(二)人物 1.相同点

“俄狄浦斯情结”即 “恋母情结”。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得知,这个词来源于《俄狄浦斯王》。在《俄狄浦斯王》中,忒拜城国王俄狄浦斯与母亲伊尔克斯特乱伦,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恶。乱伦,也就成为了造成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看过《雷雨》之后,我们发现,“乱伦”也是《雷雨》中周氏家族的悲剧原因。周家长子周萍与继母蘩漪、周萍与四凤。并且俄狄浦斯与周萍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犯下错误的。他们都处于身在世人难容的关系中而不自知的状态。2.不同点

(1)主要人物方面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俄狄浦斯王》正当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那边是俄狄浦斯本人。他的行为时整个剧本的核心。而《雷雨》当中,周朴园、周萍、蘩漪都是着重表现的人物,而作为父亲的周朴园,更是整个剧本的中心人物。而周萍的乱伦行为,只是纷繁复杂的故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无法涵盖整个剧本的内容。(2)人物对待命运的态度方面

俄狄浦斯在“命运”捉弄下犯下世人难容的罪过,他没有想到要去通过别人的努力来为自己开脱罪恶,而是敢于承担自己罪恶。俄狄浦斯主动选与命运作对,反抗命运,以维护人格。表现出一种对命运抗争的主动性。在他的主动反抗中,他的崇高性的实质也就在这种极富反抗性的精神中,在这种超乎寻常的激情和意志中,在这种不同凡响的生命力中体现了出来。因此,《俄狄浦斯王》的基调是悲壮的,是高亢的。

而《雷雨》中主要人物的塑造和《俄狄浦斯王》中是迥然不同的。作品对蘩漪的塑造是作为一个“小人物”的个人毁灭来写的,其人物自身具有十足的悲剧意味。蘩漪来到周家,成为周朴园的妻子,便是其悲剧的开端,她把这种悲剧命运看成是“天意所为之”,没有像俄狄浦斯王那样将其看作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一点是与俄狄浦斯王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在不断积极地去争取,而另一个却只是在等待着别人的拯救。周萍想要摆脱蘩漪,和四凤相恋,将希望寄托在四凤身上。侍萍知道女儿和儿子相恋并且怀孕之后,更是选择了隐瞒真相让周萍带四凤走。从《雷雨》中各人物的行为上看我们不能发现,对于命运,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而非俄狄浦斯的那种直面现实。因此,虽然他们的悲剧也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给人整体感觉是悲惨凄凉,引人同情,而非《俄狄浦斯王》的悲壮。如果说《俄狄浦斯王》是一首赞歌,那么《雷雨》无疑是一曲悲歌。俄狄浦斯王的行动是英雄式的,雷雨中的人物行动是小人物式的。

(三)主题 1.相同点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者都是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这一事实我们已经无需细说,因为它已成定论。《雷雨》也是命运悲剧。曹禺在谈《雷雨》创作时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是理解的捉弄;生活在狭小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自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曹禺创作《雷雨》的初衷并非单纯表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揭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剧作更深层的精神内涵则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表现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揭示人在宇宙万物间的渺小、脆弱、茫然与困惑。我觉得,那个时代的社会功利性需求为曹禺的作品赋予了别样的色彩,形成了一直以来大家对《雷雨》的误读。2.不同点

与《俄狄浦斯王》不同的是,《雷雨》不仅是一部命运悲剧,还是一部社会悲剧。作为二十世纪的作家——曹禺,他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是从超自然的力量中去探寻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而是将人物的悲剧命运融入了现代意识,体现了一种悲剧性,不是《俄狄浦斯王》那样的崇高美。因为,当时我们所关心的已不再是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的威胁,而是各种因素对人性的压抑。

在《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面对强大的对象,不是无动于衷的,他为了抗拒命运,不让神谕应验,做出了一次次主动的反抗。当他得知他将会“杀父娶母”时,他便使自己离开了自己的城邦,这种抗争虽是无济于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他猜破了狮身人面女神斯芬克斯之谜,替忒拜人消除了灾难,并被拥戴为忒拜国王。这一系列的事件都体现出其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所具有的不凡的能力与智慧。同时在他与崇高力量的斗争中,也表现出他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精神。这种英雄人物坚强的反抗精神,使作品在人与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中表现出一种悲壮的震撼人心的崇高情调。而《雷雨》在表现人物与社会的冲突时,先把读者从神话拉回到现实,从英雄的神坛走向平民的生活。那种来自冲突中的崇高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在矛盾中所体现的悲剧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悲痛感。这些“小人物”人性中最基本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存要求与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她们最终被旧制度所吞噬的悲剧命运给人以深沉的悲悯、同情和激愤。而这种个体生命体验与古希腊戏剧相比显得真切而又极富现实性。因而它包含着更丰富复杂的历史的、人性的蕴藉,从而使《雷雨》主题较之《俄狄浦斯王》的单纯呈现出多义性。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两部悲剧著作不法相似之处,但又有其各自的特点。比较这两部作品我们并不是想要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而是借此阐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两部悲剧作品都体现出作为有限力量的人与未知力量的抗争,这个未知力量,或者是人,或者是社会,都是不同时代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各式各样的展现,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

第二篇:俄狄浦斯王悲剧意识

1、俄狄浦斯王悲剧意识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影射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派英雄的历史悲剧。《俄狄浦斯王》一剧中,俄狄浦斯正视现实,刚毅勇敢,体贴民众,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也是一

个理想的民主派领袖的形象。这样的英雄和领袖,下场竟如此悲惨,贴切地表现了英雄意志

逃不脱命运桎梏的痛苦惶惑。这里,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还表达了个人

反抗命运的思想。在俄狄浦斯王身上,寄托着剧作家对民主派领袖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

剧本热烈歌颂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对当时流行的命运观提出了怀

疑。

2、首先,《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结合的杰作。莫里哀创造性地

运用了“三一律”: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没有一点旁驰,地点始终是

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莫里哀在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具的近代喜剧,既严整均衡、单纯集中,又曲折活泼,富有情致。(“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

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

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

上。)

3、(1)径向对照

首先是径向对照,即爱斯梅哈尔达与圆周线上各个人物的对照,在图中用径线表示。爱斯梅哈尔达与孚罗诺的对照。他们的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矛盾,贯穿小说始终,因此他们的对照也是人物圆心结构里的中心对照。他们是两种对立的力量,一个是善的化身,一个是恶的代表。这种径向对照,表现了各个人物对爱斯梅哈尔达的不同感情和态度。

(2)弧向对照

其次是弧向对照,即圆周线上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在图中用弧线表示。这种弧向对照,提示了各个人物心灵间的差距。

3)人物自我对照,这种自我对照,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的美学追求:以上三种对照归纳起来,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照,它反映了作者的美学

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雨果早在《〈克伦威尔〉序》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

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

却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

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显得更美。

第三篇: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郑州大学文学院 高瑾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村祭祀酒神的“山羊之歌”。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把这种活动由农村引入雅典,后来添加演员,丰富了内容,演化为戏剧。在此后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古希腊就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他们促成了古希腊悲剧的辉煌,从而使古希腊悲剧永垂世界文学史册。他们的创作都很丰富,但如今只剩下32部传世之作。曾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希腊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这部剧作被选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本文以此剧为例,来探讨一下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点。

一、古希腊悲剧反映了希腊人的民主思想

古希腊悲剧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早在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将“山羊之歌”从希腊农村引入雅典的时候,就已经赋予这种希腊悲剧的雏形以政治功利性——要赢得希腊农民的支持,取悦他们。希腊戏剧形成以后,雅典民主派领袖大力扶植,兴建大型剧场,发放观戏津贴,组织戏剧竞赛,从而使古希腊悲剧成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宣传工具,成为民主派反对贵族专制派的武器(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可以为此佐证),于是悲剧就成了民主政治思想观念的载体。古希腊许多悲剧诗人还是民主战士:埃斯库罗斯亲自参加了保卫民主制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索福克勒斯与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交谊颇深,持有温和民主派的观点;欧里庇得斯的民主思想最激进,他对神持怀疑态度,并且不相信命运观念。他们的作品或者作为民主的开路先锋,或者用以巩固民主思想,对社会上的一切“非民主”的观念(包括命运、神权、专制、邪恶等)进行了否定或抨击。《俄狄浦斯王》就是一篇讨伐命运、神权的檄文。

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拐带珀罗普斯的儿子,制造了灾难之源,天神在他行将就木之际给他降下灾难,然而却让他的两个无辜的亲人生存下来接受最为严厉、最为痛苦、最为耻辱的惩罚——母子乱伦。需要注意的是:“乱伦”本是天神的安排和旨意,伊俄卡斯忒和俄狄浦斯则是两个善良而又无辜的人。诗人这样写对整个戏剧的主题思想极为重要:当人们追溯伊俄卡斯忒和俄狄浦斯所犯罪过的根源时,焦点自然就落在神示上,是神制造了罪过,而不是“人”。俄狄浦斯诚实、正直、聪敏、勇敢、热爱人民,可是命运却让他承受先人的罪责,而且他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就越是陷入罪恶的深渊,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就越使自己临近毁灭。索福克勒斯通过对俄狄浦斯的肯定与同情传达了他对命运的批评。他认为命运不合理、不公正,它毁灭了两个并无罪过的人。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一直都不知道实情,直到最后才明白,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天神安排的:是神使俄狄浦斯活下来,是神将他引向忒拜,是神将他引向母亲的床榻,又是神让他和伊俄卡斯忒生育了四个无法确认身份的儿女。诗人谴责了“乱伦”,承认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有罪,但同时也同情他们。他们的乱伦是神蓄意制造的,是神滥用职权的结果,在这里诗人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神权的批评。

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俄狄浦斯王》中所体现的民主思想也有局限性:它批评了命运的不合理,但同时也肯定命运的存在;它批评了神权,但并不否定神的存在。所以俄狄浦斯尽管并无过错,尽管具有英雄的胭识、德行和才略,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

二、古希腊悲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从美学风格上讲,古希腊悲剧大都是崇高型的悲剧。

首先,悲剧主人公大都是英雄,具有坚强的性格。俄狄浦斯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君王,在征服怪兽斯芬克斯之前,为过往路人的安全,他几乎是怀着必死的信念去回答她的谜语;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尽管先知忒瑞西阿斯和牧羊人一再暗示俄狄浦斯本人就是凶手,他也没有停止追查的脚步;真相大白之后,俄狄浦斯用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恳求克瑞翁将他驱逐出忒拜,没有丝毫乞怜的意思。所有这些都能体现出他那种坚强的性格。

其次,悲剧主人公都具有敢于抗争的精神。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农耕,有利于航海和经商。希腊人多是移民后裔,航海和移民生涯使希腊人不得不经常与大自然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从而形成了希腊人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由于悲剧艺术要求严肃与深刻,因而特别适合表现这种民族精神,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也都注意并发掘出了这种民族精神,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都被描写成这一类型的人物。《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俄狄浦斯长大后从神谕那里得知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遂决定远离父母,逃离他乡。为了逃避神谕,他一直不敢回去见自己的父母,即使在波吕玻斯寿终正寝之后,因为害怕犯下“娶母”的大罪,他依旧没有回乡。虽然他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罗网,但这种抗争精神在他身上发展到极致:他明知命运是神的安排,不可更改,但还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逃避这种可怕的命运,而不是消极地承受这种命运。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民族意识被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它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以达到一种净化感情的美学效应。

由于古希腊悲剧的主人公大都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所以他们在与苦难作斗争时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意志力,从审美角度来看,它给人的感受就是崇高。

三、高超的艺术技巧

古希腊悲剧艺术由于受到执政者的支持与鼓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仍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严谨,布局十分巧妙。任何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都必须借鉴前代的文学成果。希腊悲剧是在《荷马史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荷马史诗》中精心的结构安排,巧妙的情节布局都被很好地借鉴过来应用于悲剧。和《伊利亚特》一样,《俄狄浦斯王》也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来介绍情节,而只是截取冲突最激烈的一段,使戏剧情节迅速进入高潮。这样就避免了拖沓累赘,并且引人人胜,极易扣住欣赏者的心弦。剧情从忒拜城中发生瘟疫开始,迅速转入戏剧冲突之中——俄狄浦斯追查凶手,并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引入几个关键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剧情推向高潮。

为了使剧情完整,情节集中,悲剧还采取倒叙和回溯的手法对情节的前因后果做了一定交代,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突兀。如诗人借伊俄卡斯忒和克瑞翁之口对拉伊俄斯之死作了交代,借牧羊人之口介绍了俄狄浦斯的身世,借俄狄浦斯之口讲述了他逃离神谕的行为,这些回溯和剧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此外,诗人还借助“发现”和“突转”将剧情层层推进,使情节显得紧张而富有层次。“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突转”指事情或者人物向顺境或者逆境的转变,在戏剧中,“发现”和“突转”同时出现,会有较好的戏剧效果。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有论述:“‘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为最好的‘发现’„„因为那种‘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的时候,能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按照我们的意义,悲剧所模仿的正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行动,而人物的幸福与不幸也是由于这种行动。”剧中第一次“发现”是伊俄卡斯忒说“先王死在山岔路口”,引发了俄狄浦斯的怀疑,如果事实确凿,那么他的身份会发生突转,由明君变为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第二次“发现”是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波吕玻斯死亡的消息,为打消俄狄浦斯的顾虑,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其实他并非波吕玻斯的亲生儿子,从而引发了俄狄浦斯对自己身世的发现,剧情突转,一个执意逃脱命运的人,一个坚决追查凶手以便让城邦安宁的人,最终成为罪恶的根源。

总之,古希腊悲剧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民主思想,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和严谨的结构,布局巧妙,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三个特点不仅是《俄狄浦斯王》所具有的,也是所有古希腊悲剧所共有的。

第四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的杰出代表,其《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也标志着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第六章一开始就明确给出了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俄狄浦斯王》是伟大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戏剧之一,全剧写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狄浦斯王努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却最终不可避免的应验了这一厄运的故事,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的极大同情。俄狄浦斯王作为悲剧主角具有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他具有几乎完美无缺的品格和力量,却在冥冥之中逃不过神秘命运的策划,带有不可避免性。下面我们就从情节来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艺术的组成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亦即布局),在一切事物中,目的是最重要的。”“因此,情节是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的安排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因而要求作品情节要单一,完整,即事情要“有头、有身、有尾”,并且要有一定的长度,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共8幕,但通篇是围绕着俄狄浦斯个人的悲剧命运展开写的,可谓有条不紊,娓娓道来。

而在安排情节的时候,诗人又该做些什么来产生悲剧的效果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完美的悲剧的结构不应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而且应摹仿足以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事件。”《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情节的安排完美的契合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俄狄浦斯”,意为双脚肿胀的人,而这似乎早已意味着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神的参与,人的命运,构成了一件件复杂的、令人恐惧怜悯的的事情。由于俄狄浦斯王的父亲拉伊俄斯无意得罪宙斯,因而,宙斯降下神谕,说俄狄浦斯长大后会杀父娶母,于是狠心的拉伊俄斯就在其出生三天后用铁丝穿其脚踵,让仆人把他仍在荒郊野外,但是这个仆人不忍心看着这么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死,于是就把他送给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一个牧人,结果他被那个国家的国王收为义子。俄狄浦斯王长大后也得到了同样的神谕,他是如此的害怕,所以他匆忙逃离此地,却在无意间到了他出生的地方特拜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命运的轨迹就此开始。他解答出了女妖斯芬克斯的难题,成功解救了特拜城的人民因而被推举为王,并赢取了自己的母亲,在他统治十几年后,瘟疫再次降临这座城堡,而只有找到杀害前国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就此消灭。几经周折,俄狄浦斯愕然发现,凶手竟然是自己,于是悔恨、自责之下,他刺瞎自己的双眼,并且流放了自己。

很明显,《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恐惧之心和怜悯之情。作者塑造了俄狄浦斯这样一个“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角色,他名声显赫、生活幸福,但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是无意的行动,出于对环境不知情而不是由于恶德,这种行动使人痛苦和懊悔。错误的行动是由于对特殊情况有所不知而造成的无意的、引起意料中的伤害的、引起痛苦和懊悔的、不是由于恶德引起的、可怜悯的、可饶恕的行动。悲剧中的主人公之所以犯错误,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所致。索福克勒斯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布局的完美——单一的结局。亚里士多德认为“完美的布局应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主张的,应有双重的结局,其中的转变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其原因不在于人物为非作歹,而在于他犯了大错误,这人物应具有上述的品质,甚至宁可更好,不要能坏。„„”,显然,俄狄浦斯并没有“为非作歹”,而是他无意识中犯了杀父娶母的“大错误”。因而他的命运只能由顺境转入逆境,这才符合索福克勒斯塑造这一伟大英雄的初衷。因而《俄狄浦斯王》从情节的角度看是悲剧的。

第五篇:浅议古希腊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抗争——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

浅议古希腊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抗争——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篇一:《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关系

《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关系

摘要:文章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论述了这样一位具有理性精神与顽强自由意志的人,一个智慧的、正直的人,最终却也无法冲破命运的罗网,犯下滔天伦理大错,而究其本质原因,答案在强大的命运冲击下,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尽管本剧将命运观表现得非常明确,但这丝毫没有抹杀人的个性,相反地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面对命运枷锁时,不卑不亢,勇于寻找出路的英雄精神。

关键字:古希腊,俄狄浦斯王,人与命运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在《著作残篇》中曾说:“大胆是行动的开始,但决定结果的则是命运。”

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下篇》中写道:“命运加在人们头上的,人们只得忍受。遇到逆风逆水,要想抗拒是无济于事的。”

贝多芬在《致韦该勒书》中说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更赫然用希腊文写道“ANA-KH”。

人们对于“人与命运”的探索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息过。然而,在这一问题上,不得不得说一说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命运悲剧,乃至整个悲剧史的典范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神话传说,故事情节极其特殊,骇人听闻:太阳神曾喻示忒拜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所以儿子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牧羊人出于善念,将婴儿辗转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该仆人抱回的孩子由其国王养大成人,取名俄狄浦斯王。长大成人的俄狄浦斯也从神那里得到自己将来要杀父娶母,他便决心摆脱命运的摆布,毅然放弃皇子之位,从科林索斯国出逃。他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意外解出斯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王,便娶王后(他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母)为妻并生儿育女。当瘟疫流行后求太阳神神示,得到的回答是: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俄狄浦斯王喻示认真查处,最后发现真凶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自我惩罚。

本剧鲜明的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强烈的矛盾冲突。忒拜国老国王难逃死于亲生儿子之手的劫难,俄狄浦斯难逃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他们无论怎样进行抗争,怎样坚定顽强,最终仍然没有逃脱命运之神编织的落网。杀父娶母这样一件任何一个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命运之神的预言下,也难逃此劫。这也充分突出了命运之力的不可抗拒。

本剧将命运观表现得非常明确,但这丝毫没有抹杀人的个性,相反地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面对命运枷锁时,不卑不亢,勇于寻找出路的英雄精神。俄狄浦斯正是这同命运苦斗的英雄人物。当他长大后,有人在喝醉时,说他不是其养父的亲儿子,他便向神明求问,得到的答复却是:他注定要娶母为妻,并成为杀父的凶手。从此,他便开始同神示的厄运苦斗:毅然丢弃王位的继承权,离开科林索斯,逃亡异乡。此后尽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娶了亲生母亲,但后来,依然凭着自己的勇敢,正直,责任感,刚毅的品格,成为了忒拜城的国王,并精心治理城邦,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并且在知道养父病逝后,似乎还感到逃过了命运的魔爪,至少在心理上得到了暂时的安慰。

俄狄浦斯绝不是命运安排下的弱者,而是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英雄。他意志顽强,勇于行动,不屈不挠,为了摆脱厄运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的后,依然不甘屈服,而勇敢寻求解决办法,俄狄浦斯的英雄精神着实让人敬畏。

然而,即使如此顽强,在命运面前,结果却适得其反,他的斗争恰恰使厄运更快的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忒拜城的一场空前的瘟疫,打破了所有的平静,命运终于翻开了致命的底牌。俄狄浦斯力排众议,坚决查出杀害城邦老国王的凶手后,最后的暴风雨如约而至。这时候,在命运面前,俄狄浦斯就像一个可怜的孩子,原来他从头到尾就没有逃出过命运的手掌,这将人对于命运的渺小与束手无策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感想,说的恰到好处:“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更深更快地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正当防卫成了凶手,荣誉带来的婚姻是乱伦,主持正义的人是凶手,明察秋毫的人是瞎子,解救城邦的人成了始作俑者。为什么崇高变成了丑陋,智慧变成了愚蠢,无辜变成了有罪?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命运,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

“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卡斯忒尔维特洛在谈到这出悲剧时说:‘例如俄狄浦斯,原来以为离开父母,就可以避免骇人的行动,结果反而靠近这种行动,由于不了解对方,干

1在命运面前人是被动至极的。出恰恰是他痛恨的事来。’”○

俄狄浦斯的悲剧性恰恰在于:他坚持同命运苦斗,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企图同“神示”抗争,却又不能逃脱“神示”的结局。作者一方面肯定、歌颂俄狄浦斯同命运苦斗、勇于面对现实的行为,一方面又通过他的悲剧结局表现了人无法摆脱名命运主宰的宿命论观念。

然而尼采说:“不幸的俄狄浦斯,这个希腊舞台上最痛苦的形象,被索福克勒斯理解为一个高贵的人,这个人尽管有智慧,可是却注定要犯错误,注定遭灾难。不过他最终又通过自己巨大的痛苦而在他周围形成一股给人以福祉的魔幻力量,这股力量的有效性超越了他的 2是的,死亡。”○尽管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但他绝对是个失败的英雄。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的精神;可以把他打倒,却不能将他征服。

有时不免会想,如果俄狄浦斯不做任何抗争,是否会在养父的国家里享尽荣华,成为一国之君,并且安度晚年。我想这是任何一个人也不敢断言的。命运就是如此,人在其面前太过渺小,无论如何挣扎,也会尽在其变幻莫测的神秘安排之中。

参考文献:

1:参见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国戏剧基本解读(1)著名悲剧精品解读》○,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67页。

2:参见【德】尼采《悲剧的诞生》○,杨恒达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56页。

篇二: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郑州大学文学院 高瑾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村祭祀酒神的“山羊之歌”。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把这种活动由农村引入雅典,后来添加演员,丰富了内容,演化为戏剧。在此后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古希腊就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他们促成了古希腊悲剧的辉煌,从而使古希腊悲剧永垂世界文学史册。他们的创作都很丰富,但如今只剩下32部传世之作。曾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希腊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这部剧作被选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本文以此剧为例,来探讨一下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点。

一、古希腊悲剧反映了希腊人的民主思想

古希腊悲剧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早在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将“山羊之歌”从希腊农村引入雅典的时候,就已经赋予这种希腊悲剧的雏形以政治功利性——要赢得希腊农民的支持,取悦他们。希腊戏剧形成以后,雅典民主派领袖大力扶植,兴建大型剧场,发放观戏津贴,组织戏剧竞赛,从而使古希腊悲剧成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宣传工具,成为民主派反对贵族专制派的武器(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可以为此佐证),于是悲剧就成了民主政治思想观念的载体。古希腊许多悲剧诗人还是民主战士:埃斯库罗斯亲自参加了保卫民主制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索福克勒斯与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交谊颇深,持有温和民主派的观点;欧里庇得斯的民主思想最激进,他对神持怀疑态度,并且不相信命运观念。他们的作品或者作为民主的开路先锋,或者用以巩固民主思想,对社会上的一切“非民主”的观念(包括命运、神权、专制、邪恶等)进行了否定或抨击。《俄狄浦斯王》就是一篇讨伐命运、神权的檄文。

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拐带珀罗普斯的儿子,制造了灾难之源,天神在他行将就木之际给他降下灾难,然而却让他的两个无辜的亲人生存下来接受最为严厉、最为痛苦、最为耻辱的惩罚——母子乱伦。需要注意的是:“乱伦”本是天神的安排和旨意,伊俄卡斯忒和俄狄浦斯则是两个善良而又无辜的人。诗人这样写对整个戏剧的主题思想极为重要:当人们追溯伊俄卡斯忒和俄狄浦斯所犯罪过的根源时,焦点自然就落在神示上,是神制造了罪过,而不是“人”。俄狄浦斯诚实、正直、聪敏、勇敢、热爱人民,可是命运却让他承受先人的罪责,而且他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就越是陷入罪恶的深渊,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就越使自己临近毁灭。索福克勒斯通过对俄狄浦斯的肯定与同情传达了他对命运的批评。他认为命运不合理、不公正,它毁灭了两个并无罪过的人。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一直都不知道实情,直到最后才明白,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天神安排的:是神使俄狄浦斯活下来,是神将他引向忒拜,是神将他引向母亲的床榻,又是神让他和伊俄卡斯忒生育了四个无法确认身份的儿女。诗人谴责了“乱伦”,承认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有罪,但同时也同情他们。他们的乱伦是神蓄意制造的,是神滥用职权的结果,在这里诗人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神权的批评。

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俄狄浦斯王》中所体现的民主思想也有局限性:它批评了命运的不合理,但同时也肯定命运的存在;它批评了神权,但并不否定神的存在。所以俄狄浦斯尽管并无过错,尽管具有英雄的胭识、德行和才略,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

二、古希腊悲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从美学风格上讲,古希腊悲剧大都是崇高型的悲剧。

首先,悲剧主人公大都是英雄,具有坚强的性格。俄狄浦斯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君王,在征服怪兽斯芬克斯之前,为过往路人的安全,他几乎是怀着必死的信念去回答她的谜语;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尽管先知忒瑞西阿斯和牧羊人一再暗示俄狄浦斯本人就是凶手,他也没有停止追查的脚步;真相大白之后,俄狄浦斯用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恳求克瑞翁将他驱逐出忒拜,没有丝毫乞怜的意思。所有这些都能体现出他那种坚强的性格。

其次,悲剧主人公都具有敢于抗争的精神。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

尼亚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农耕,有利于航海和经商。希腊人多是移民后裔,航海和移民生涯使希腊人不得不经常与大自然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从而形成了希腊人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由于悲剧艺术要求严肃与深刻,因而特别适合表现这种民族精神,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也都注意并发掘出了这种民族精神,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都被描写成这一类型的人物。《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俄狄浦斯长大后从神谕那里得知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遂决定远离父母,逃离他乡。为了逃避神谕,他一直不敢回去见自己的父母,即使在波吕玻斯寿终正寝之后,因为害怕犯下“娶母”的大罪,他依旧没有回乡。虽然他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罗网,但这种抗争精神在他身上发展到极致:他明知命运是神的安排,不可更改,但还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逃避这种可怕的命运,而不是消极地承受这种命运。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民族意识被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它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以达到一种净化感情的美学效应。

由于古希腊悲剧的主人公大都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所以他们在与苦难作斗争时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意志力,从审美角度来看,它给人的感受就是崇高。

三、高超的艺术技巧

古希腊悲剧艺术由于受到执政者的支持与鼓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仍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严谨,布局十分巧妙。任何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都必须借鉴前代的文学成果。希腊悲剧是在《荷马史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荷马史诗》中精心的结构安排,巧妙的情节布局都被很好地借鉴过来应用于悲剧。和《伊利亚特》一样,《俄狄浦斯王》也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来介绍情节,而只是截取冲突最激烈的一段,使戏剧情节迅速进入高潮。这样就避免了拖沓累赘,并且引人人胜,极易扣住欣赏者的心弦。剧情从忒拜城中发生瘟疫开始,迅速转入戏剧冲突之中——俄狄浦斯追查凶手,并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引入几个关键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剧情推向高潮。

为了使剧情完整,情节集中,悲剧还采取倒叙和回溯的手法对情节的前因后果做了一定交代,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突兀。如诗人借伊俄卡斯忒和克瑞翁之口对拉伊俄斯之死作了交代,借牧羊人之口介绍了俄狄浦斯的身世,借俄狄浦斯之口讲述了他逃离神谕的行为,这些回溯和剧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此外,诗人还借助“发现”和“突转”将剧情层层推进,使情节显得紧张而富有层次。“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突转”指事情或者人物向顺境或者逆境的转变,在戏剧中,“发现”和“突转”同时出现,会有较好的戏剧效果。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有论述:“‘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为最好的‘发现’??因为那种‘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的时候,能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按照我们的意义,悲剧所模仿的正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行动,而人物的幸福与不幸也是由于这种行动。”剧中第一次“发现”是伊俄卡斯忒说“先王死在山岔路口”,引发了俄狄浦斯的怀疑,如果事实确凿,那么他的身份会发生突转,由明君变为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第二次“发现”是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波吕玻斯死亡的消息,为打消俄狄浦斯的顾虑,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其实他并非波吕玻斯的亲生儿子,从而引发了俄狄浦斯对自己身世的发现,剧情突转,一个执意逃脱命运的人,一个坚决追查凶手以便让城邦安宁的人,最终成为罪恶的根源。

总之,古希腊悲剧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民主思想,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和严谨的结构,布局巧妙,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三个特点不仅是《俄狄浦斯王》所具有的,也是所有古希腊悲剧所共有的。

篇三:《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美

论命运悲剧中的美

——《俄狄浦斯王》

摘要:希腊的悲剧都贯穿着命运观念,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命运悲剧中的典范之作,但通过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看到悲剧所想到的痛苦、绝望,我们将看到命运悲剧中更深刻的美。

关键词:俄狄浦斯;人性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美

西方戏剧史发展的三座高峰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性格悲剧”以及二十世纪的欧美荒诞派戏剧。而写于2400年前的《俄狄浦斯王》正是西方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命运悲剧。

几乎每个读《俄狄浦斯王》的人都会为俄狄浦斯——这个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杀父娶母、被命运恶作剧的可怜的人感到心痛而生怜。我们都会被这样的一个悲剧震撼,可是却鲜有人去发现和感觉这悲剧中的美,或者说是这使这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美的。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性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样的悲剧才更具震撼力和思考性。所以,当我们仔细品味这部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影响着西方文明的伟大悲剧作品,你会发现,美也是这场悲剧里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

拉伊俄斯的仆人——老牧羊人是美的。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担心阿波罗的预言,即拉伊俄斯会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将刚出生三天的婴儿,一个左右脚跟上钉着钉子的可怜婴孩亲手交给他们的仆人,并吩咐他把孩子弄死。按说这个牧羊人得到主子的信任,他会不遗余力地报答拉伊俄斯,可是他还是对俄狄浦斯动了恻隐之心,他可怜这个孩子,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将婴儿送给了他在山上结识的另一个牧人——科任波斯国王波吕波斯的仆人,而这个仆人把俄狄浦斯献给了没有儿子的他的国王,这才发生了后面一系列的是。我们可以说,如果这个老牧人如果果断杀死那个婴儿,一切就终止了,这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是他没有,这就是人性啊,人性本善,一开始其实作者就已经在着力表现人性之美了······

科任托斯的国王王后,波吕波斯和墨洛珀,也就是俄狄浦斯的养父养母又何尝不美呢?他们没有自己的儿子,当仆人给他们送来俄狄浦斯时,他们感激地接受了他,并将他视如己出地抚养着,直至他成年,科任托斯人都尊他为太子。我们可以看到,俄狄浦斯的人生虽然是个被命运恶作剧的悲剧,可是至少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幸福和安稳的。正是科任托斯国王和王后对于一个非亲生孩子无私的爱才成就了这个悲剧人物一生中短暂的珍贵的快乐生活,即使当有人说出俄狄浦斯并非国王亲生儿子时,国王夫妇也还是选择了安抚俄狄浦斯,继续爱他。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波吕波斯和墨洛珀对这个孩子深深地爱不正是真善美的完美诠释吗?

当然,爱是相互的。俄狄浦斯对他的养父养母也有着如同与生俱来的亲情,于是当阿波罗告知他将会杀死父亲,而没有指出他父母是谁后,为了保护养父母,同时也保存自我,他回到了忒拜城,但也由此更快地陷入了杀父娶母的命运。

不仅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俄狄浦斯对陌生的忒拜人也有着善良乐助的心。一个人面狮身的妖怪斯芬克斯坐在城外的山上,背诵一个谜语,猜不出答案的人都要被吃掉。忒拜人正在失望的时候,流浪的俄狄浦斯出现并解决了这个难题,致使妖怪跳崖自杀。聪明如他,终于成了忒拜国的国王,也顺理成章地娶了自己的母亲。如果不是为了解救忒拜人,也许他的命运之路也许会转弯,一切也许会终止,可是,命运的力量远远高于人类,但不管怎样,我

们还是要由衷赞扬俄狄浦斯的聪明、善良。这,也是美!

俄狄浦斯的悲剧为什么会如此震撼人心呢?也许,当我们读完他的故事之后,我们会不断心痛地质问:为什么这样一位具有理性精神与顽强自由意志的人,一个无罪的人却最终也无法冲破命运的罗网。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正当防卫成了凶手,荣誉带来的婚姻是乱伦,主持正义的人是凶手,明察秋毫的人是瞎子,解救城邦的人成了污染源。解开谜的人,却解不开自己。为什么崇高变成了丑陋,智慧变成了愚蠢,无辜变成了有罪?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命运,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

但进一步思考,命运为什么是注定的呢?

我想说:因为我们是人!

俄狄浦斯是人,他的身上有着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竭力去反抗命运,是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和责任,包括最后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时,他悲痛地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他才一步步走入命运的罗网,一步步临近自己的毁灭。

多德曾说:“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但那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尘世地位——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觉,而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这个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

也许人最终也不可能战胜命运,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丢掉我们人性中固有的真善美去迎合命运,因为那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命运悲剧中的美是由人性中的真善美来成就的,但这部悲剧所描画的人的自由意志及其在残酷命运面前说所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也是《俄狄浦斯王》最震撼的美。

俄狄浦斯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度责任感的英雄,他冒着生命危险,凭借自信、勇气和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的提出的谜题,拯救了忒拜城。他又是高尚正直、爱国爱民的理想明君。他体恤下情,关心人民疾苦,竭尽全力治理好国家。当忒拜城瘟疫肆虐时,他焦虑万分,痛苦着人民的痛苦,千方百计追查凶手。当知道凶手是自己时,他勇敢面对现实,承担起该尽的责任,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城邦。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意志力和勇于承担的高度责任感。

在俄狄浦斯身上,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就是最可贵的,从而也是最美的。

命运。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如影随形,在劫难逃。在古希腊人看来,那是一种冥冥之中的不可抗拒的外在的神秘力量。因为命运的无法防备和不可预测性,于是当人们处在事与愿违的境地时,便只能认为这是命运决定的。索福克勒斯虽然认为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但对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却是充分肯定和推崇的。作者是同情俄狄浦斯的,他赞同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和渴望战胜命运的强烈愿望。而这正是人类试图摆脱支配自己的外来力量而走向自由世界的最初的努力。但这个过程是艰险多难、充满坎坷的,这才导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剧性结局。

但《俄狄浦斯王》并不着力于表现人在巨大的外在势力面前必然失败的痛苦和绝望,而在于揭示人是自由的生灵,而为了追求与命运相对的自由,他们付出了所有,尽管遭受挫折甚至牺牲,但在精神上,他们是永不屈服的。读《俄狄浦斯王》人们远远不只是同情和怜悯,更多的是从俄狄浦斯王身上看到的无限悲壮和崇高。而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俄狄浦斯用血的代价换取了人格的独立,在痛苦的洗礼中,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从而谱写了一曲人类无所畏惧反抗命运的悲歌,但也更是一曲高亢的赞歌。

另一方面,俄狄浦斯在遭遇苦难而将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也是这部剧悲剧美的重要体现。在这种符合人性的抗争与超越中,他的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显示出人生价值的巨大,生命能动性的无穷,激励着

一代一代的读者勇敢与人生路上的苦难和不幸抗争并超越它们。这都是这部悲剧中作者强烈表达的更深层的美啊!

英国美学家斯玛特指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离,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

啊·尼克尔也指出:“死亡本身已经无足轻重。······悲剧认定死亡时不可避免的,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朱光潜又指出:“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的确,人生的、社会的冲突最尖锐的不过是生与死的斗争,人性中的最闪光的、最伟大的、最美好的精神力量在常态下难以显示,只有在生与死的抗争中才会迸发出全部的热能和亮光,才会显露出超常性,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

《俄狄浦斯王》全剧闪烁着无限人性中真善美的耀眼光芒,也透射出一种由抗争中显示出的强烈的生命力、巨大的人生价值以及超常的精神风貌融汇而成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这部命运悲剧中的最美之处。

参考文献:

阿·尼柯尔:悲剧论,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207,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下载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 刘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