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大连理工大学 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冯林 完整版课堂笔记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创造与创新活动。然而许多研究证实,中国学生普遍具有高智商、高知识、高经验,但是创新能力却相对较低。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我们进行创造的脚步,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清除这些绊脚石呢?
学习课程的目的
1:学习,了解创新性思维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2:掌握一些科学,先进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发明创新实践 3:通过课堂学习与课下实践应用,切实提高我门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一讲:导论
a:分析,探讨三个问题
问题一
1:什么是创新能力,2:创新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系
3: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
1: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2: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问题三
1:什么是创新方法
2:为什么要掌握创新方法
b: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
炜什么华人诺贝奖获得人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华人不够聪明吗?
英国有位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
叫林恩
他在收集研究了130 多个国家的人的智商后
困惑二
国内外专家对中国学生的评价
有个专家对比了东西方教育,举了一个百米赛跑和万里赛跑的例子,很形象的说明了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接受教育,比如现在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到处都是,有的甚至更极端,小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相反,欧美国家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们都很轻松,他们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老师主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这好比是赛跑,中国的学生起步很早,在前一百米的时候,中国的学生远远超过了欧美的学生,但是,进入了大学以后,因为大多数的欧美学生,已经了解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便开始沿着自己的兴趣加速学习,并且从兴趣出发,展示出了自己极强的创造力,而中国大多数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并逐渐放松了,创造能力变得不强了,中国学生跑到三四千米的时候就开始掉队了,而欧美学生切能坚持跑到一万米。
困惑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发明了,但是现在工业革命切没有起源于中国。,然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西方国家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我们是否还忽视了另外一个,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创造发明成果。但是这些发明创造大多数停留在经验额层面,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没有运用创新的方法将它们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分析案例
思考一:中国出口DVD的利润分配时多少?
据报道:中国出口一台DVD的售价为32美元,这32美元的构成,第一项:DVD的成本13美元,第二项:缴纳专业费是18美元,第三项:企业利润1美元
思考二:
空中客车与普通衬衫?
中国出口多少件衬衣所得的利润,能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八亿件。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据2005年统计,欧洲人口为7.28亿,这意味着中国给每位欧洲人,还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空中客车主要运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 它属于高科技产品,而中国的衬衣技术含量低,别人是靠知识产权挣钱,我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挣钱,其实不仅是DVD 空中客车,我们需要的大多数高精尖设备都依赖于进口,比如我们国家的光纤制造设备100%的知识产权依赖进口。
c:什么是创新能力?
我国学者根据创新能力与智能的密切关系,还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图
1:K可视为一个常量,不同的人这个K会有所不同,2:增加我们知识量
3:塑造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
1:定义:创造性人格是创造者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良的理想 信念 意志 情感 情绪 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总和
2:创造性人格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例1:爱迪生一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他的知识是靠他的母亲传授和通过自学得到的,他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他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0多种植物纤维,一般人可能试验了几种材料,一旦不成功他马上就放弃了,但是爱迪生能坚持到底,爱迪生的非智力因素很强,它具有很强的创造人格,对发明创造充满了信念和很强的意志,这些因素与他获得成功是分不开的
案例2:自动摘收番茄问题的解决,我国新疆每年都会大面积地种植番茄用来做番茄酱,但是到了采摘的时候,因为人手不够,短时间内很难将成熟的番茄全部采摘完,很多的番茄会烂在地里面 很浪费,人们发明一种采摘番茄的机器,这个机器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因为番茄皮太薄了,机器夹松了 夹不住,夹紧了 番茄很容易夹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自然可以想到 可以根据番茄的硬度,从控制机器的抓手着手研究一种机器臂或者抓手,让它既能抓住番茄叶又不会将番茄夹碎,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抓力的大小很难控制,即使你做成了,效率也很低,可能还不如人工采摘来得快。这种思维是惯性思维。
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番茄会夹碎是因为皮太薄了,我们可以尝试从问题的源头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培养一种皮厚一点的,能够承受机器抓力的番茄,沿着这个思路,人们真的研制了一种硬皮的番茄。
案例3: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最早的圆珠笔是匈牙利人拜罗发明的,他当时发明的圆珠笔结构是这样的
圆珠笔前面是一个滚珠,跟现在的圆珠笔的结构式是差不多的,但是它的后面采用的是活塞式的笔芯,里面是油管 可以往里加油墨的,有点类似现在的钢笔,这种圆珠笔用到一种程度的时候,会出现很严重的漏油问题,再加上原来的圆珠笔没有笔盖。所以放在口袋里面很容易把衬衫弄脏了,后来很多人都不用它了。因为这一弊端,圆珠笔在20世纪40年代基本上呗消费者抛弃了。怎么解决漏油问题?
圆珠笔为什么会漏油呢?主要是滚珠磨损了,从前面漏油,我们大多数会按照惯性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既然圆珠笔滚珠不耐磨,我们可以采用耐磨质地好材料制成滚珠,不就可以了吗!后来人们试用了耐磨性能好的宝石或者不锈钢制成的滚珠。
但是,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圆珠笔还是漏油,我们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思维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圆珠笔为什么会漏油,就是因为滚珠磨损了,它掉了,为什么滚珠会磨损掉了。因为它用的时间太长了,为什么用的时间,油太多了.我们可以从控制油量方面入手,去解决我们这个问题.日本有个发明家 叫中田藤三郎,他想了一个很好的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圆珠笔一般写到两万个字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漏油,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很奇妙的构想.从控制圆珠笔的油量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圆珠笔滚珠不是写到两万个字左右就开始漏油吗?我们让它的笔芯写到一万五千字左右的时候,刚好用完,然后 我们再换一个新的笔芯不就行了吗!这样 圆珠笔又恢复了很强的生命力。我们现在还在用。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其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两个案例前面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利用现有信息进行分析 综合 判断 推理产生解决办法。也就是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们头脑中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作比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圆珠笔漏油问题,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滚珠不耐磨,通过改换耐磨滚珠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是:通过学习,记忆和记忆迁移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被称为再现性思维,也称为习惯性思维。
这两个案例中的后面的解决办法,他是在已经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途径也就是说从某些事实中探索新的思路,发现新的关系 创造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圆珠笔漏油的问题想到从控制油量入手,这就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公式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需要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我们的思维中存在思维障碍或思维定势,阻碍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要想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打破这些思维定势,突破思维障碍。
1: 定义:创新方法是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如果我们把创造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巧就是我们过河的桥或船。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拿,而笨拙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笛卡尔认为: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2:案例4:交通工具的发明。
对于马车 人们又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比如我们可以研究马的育种 饲养 驯服。同时还可以研究轱辘,研究车体的结构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局限在牵引式思维方式的思路下,成果再好也不会超出马跑得速度。
如果我们跳出传统的牵引式思维方式,转向驱动式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就会有现代的蒸汽机 火车 飞机 轮船 宇宙飞船等很多很多交通工具的发明。
3:思考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评价当时中国科技落后的情况时,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是没有科学的方法
正如我们所提到的李约瑟悖论所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经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曾经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 如果我们用创新的方法来进行思考,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 中国很早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中国古代的著名的数学家商高曾经说过“若勾三 股四 则弦五”他被记录在了《九章算术》里面,但是外国人不认可,他们认可毕达哥拉斯定律。因为“商高定律”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它没有总结出a的平方加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火药,但是中国没有制造出现代武器。而八国联军运用了我们的发明创造,撬开了偶们中国的大门。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但是中国没有成为海洋大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 科学的方法的原因,导致我们近代的落后。4:创新方法 三阶段
前苏联发明家 阿奇舒勒,通过对250万份的专利文献研究发现,一切的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之中,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我们可以从大量有价值的专利进行分析,并将其从解决问题的模式中抽取出来,为人们进行学习并获得创新发明的能力 提供一些参考,经过多年的搜集 分析 比较和归纳以后,阿奇舒勒建立了一整套的 体系化的实用的 发明问题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TRIZ理论。
第二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思维与创新思维
思维: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
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 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
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思维的分类: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
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
中国思维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新的表现方式: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
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①创新是一种超越
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 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 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
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
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 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③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种类:(1)按领域分类: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2)按主体分类: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创新思维含义的两个方面:①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②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就是在这样无止境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
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创新思维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超越我们的心理障碍,超越于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
①超越思维的惯性
②超越思维的惰性
③意志的超越
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创新思维需要对思维对象、思维对象条件有所超越。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的意志超越:创新思维既需要有承担短期失败的意志力,也需要有承担探索失败风险的意志力。
思维惯性的超越: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日积月累就会在思维中形成某种刻板印象,有些习惯甚至于会代代相传。创新思维需要突破这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思维惰性的表现方式:①知足常乐,四平八稳,安于现状
②自以为是,盲目轻信,不求深入
③迷信权威、跟随大流,不冒风险
④自认平庸,没有自信,不思进取
⑤利益驱动,只顾眼前,不识泰山
创新思维境界超越的几个方面:①前提超越
②逻辑超越
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②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
③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第二章
创新思维的基础
人人具有创新潜能的依据:
1.具有创新潜能的社会依据:①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②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③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2.生理依据:①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②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3.进化依据:①人手的创新进化
②人足的创新进化
③人脑的创新进化
创新人才的基本品格: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
②标新立异的胆魄
③坚强的意志力 ④勤奋而专注地工作
⑤独立和自信
创新人才的核心技能:①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②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③直觉、想象和灵感思维能力
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互进的有机结合关系:
①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
②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
知识的一般性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在当代,知识呈现一种融合渗透,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除了常规分类知识外,还有大量横断性知识。
知识结构:即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思维主体知识结构的两种情形:①专才: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领域的精通 ②通才:同时在几个领域有多方面的专长。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①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②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③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状态
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①民族性和地域性
②丰富多彩
③模糊性
④社会性 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①情景表达功能
②信息交际功能
③行动指示功能 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②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③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学语言: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术语: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一旦发现了研究对象的某些新的属性,就会通过归纳概括抽象为概念,术语就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科学语言的构成:术语、符号、公式、图表 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①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
②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科学语言的特征:①精确性
②客观性
③简洁性 术语产生的途径:①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
②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缄默认知: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帮助 实践能力的特征:①经验特征
②智慧特征
③创新特征
④非言语沟通特征
⑤技能接受特征
实践能力创新特征的表现:①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
②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是在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中,都能体现出来的思维类型。
第三章 创新思维实践:问题解决
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问题和论题的联系:①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②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事实问题中有需要争辩的论题,论题中也有事实问题。
问题和论题的区别:(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问题的着重点在其对现有事态和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认知主体对现有事态的不满。论题的着重点在该语言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因为认知主体不同的认知背景,对该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具有不同的评价。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认知主体为达到期望目标的努力过程一般而言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论题,主要是一个观念认同的问题,争辩和协商的过程一般而言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讨论论题。
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境况问题的特征:①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②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价值问题的特征:①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
②往往不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③大多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问题意识: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观察:利用感知,或者借助科学仪器这种人类感官的延长,来获得观察对象的信息。问题意识的培养:①观察力的培养(3-5.)
②良好心态的培养(3-7.)
观察力的培养:①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
②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 ③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强化观察力的要点:①要明确你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②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③观察体现为各种方法和技巧,善于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强化观察力 良好心态的培养:(1)3-8.(2)3-9.(3)3-10.3-8.质疑和改良的心态:①世界是不完美的②向完美走近
③关注不满情绪 3-9.对暗示和机遇的敏感:①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
②对机遇的敏感 3-10.寻求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①喜欢问“为什么” ②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问题定位的含义: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的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问题?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路也会不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有目的地通过调查使得问题清晰、使得相关问题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把握。
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①首要的信息来源于自己
②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
③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直接调查的几种方式:①群体调查
②体验式调查
③实验调查
表达问题的几个要点:①抓住感觉
②用文字表达问题
③精炼你对境况和问题的表达 构想更多主意的理由:①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因为创新的东西总是稀缺的,我们提出的数量越多,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激发想象力的几个要点:①带一点游戏心态
②紧张中放松
③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进行观念评价的理由:①评价是对观念和主意进行选择的需要
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需要
③评价可以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和方案
第四章 创新思维方法
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
创新思维方法: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思维方法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①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②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④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创新思维方法的特征:①能动性 ②互补性 ③层次性 ④实践性
创新思维方法的层次性特征:①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②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这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性特征:①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
②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
③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在人们实践活动中具有导引作用、中介作用和工具作用。创新思维的不同分类标准:
①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 特殊方法 专门方法
逻辑方法 超逻辑方法 依据知识的大类进行分类,按知识大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同类别的创新思维方法 依据具体的科学分支,例如按照物理、数学、经济学、法学等,分类为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 演绎方法 直觉方法
归纳方法 灵感方法
类比方法 想象方法
②按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纵向思维、水平思维、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
创新思维逻辑方法: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即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创新思维的超逻辑方法:非经典的方法,即直觉方法、灵感方法和发挥想象力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特殊方法:见表
4.7.创新思维的专门方法:见表
创新思维技巧
4.9.创新思维技巧中的游戏法138
4.10.创新思维技巧中的方法移植法139 超越性原理:只要是在进行创新思维,它必定是对既定思考对象的一种超越。整体性原理:事物间有机渗透和联系原理在创新思维中的表现。简单性原理:在创新思维方法中表现为一种追求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引导人们从复杂中发现简单,从直觉中发现趋势,删繁就简,以简为美。
微量效应原理:一个微不足道的初始事件,有可能在其不断放大的过程中,演变为一个令人惊叹的结果。依据这个原理,就需要相应的创新思维方法,来识别、利用和防范这类微量效应放大的事件。
对应性原理:体现为一种极限或者底线式的创新思维方法。
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坐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极限思维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技巧的几种分类:
①日本学者多湖辉《创造性思维》:叠加法;添加法;归纳法;联想法;组合法;分割法;剔除法;集中法;
转换法;错位法;替换法;扩展法;迂回法;游戏法;回到原点法
②另一种分法:组合法;换元法;模仿法;希望点列举法;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法;聪明12法;信息交合法;
形态分析法;开孔挖槽法;创造需求法;三思法;移植法(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信息交合法的操作步骤144:①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
②确定子类
③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是我们可能进行创新的品种。
第五章
演绎方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思维方法:是演绎、归纳和类比方法的总称
不矛盾律:如果在论述的过程中出现矛盾,这就表明我们的论述是不成立的,这就是在运用不矛盾律。
排中律:一个命题非真即假,总是二者必居其一。同一律:
①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演绎方法: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假定:逻辑思维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定上:表达我们思维的任意一个命题,都有一个根本的逻辑特性,它是有真假的。逻辑思维是在一个命题油真假这样的二值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正是命题的这一特性,使得逻辑思维可以探求出一个命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推理命题的真假。
逻辑思维方法的简要发展线索:
起源: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和斯多葛学派的复合命题
17世纪后,西方科学的发展把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作用放在了首位
20世纪,演绎推理方法因为英国哲学家罗素和怀特海的努力,实现了逻辑和数学的联姻。
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
联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7:①联言推理分解式:p并且q,所以p(q)②联言推理合成式:p,q,所以p并且q 选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8: 假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80 逻辑常项174&逻辑变项175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170 复合命题的符号表达式(175表)
直言命题的定义: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184:①全称肯定命题
②全称否定命题
③特称肯定命题
④特称否定命题
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186:①全同关系
②真包含于关系
③真包含关系
④交叉关系
⑤全异关系 周延性概念:如果直言命题对某个概念进行的断定是相对于这个概念外延中每个元素作出的,那么就称该词项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周延的;否则,就称该概念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不周延的。
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188(190表)三段论的大项、中项和小项194:小项S,结论的主项
大项P:结论的谓项
中项M:前提中共有的项
直言命题的真值断定情况192 周延性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的作用 第六章
归纳、类比和科学假说 归纳方法
6.1.归纳方法的含义: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被推出的结论并没有包含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6-2.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197: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6-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
(1)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是必要条件的关系,是一种扩展性的推理。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有强有弱。6.2.归纳方法的类别
(1)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①简单枚举法 ②科学归纳法
6.3.求同法(契合法):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6.4.求异法(差异法):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同时出现和不出现,那么,该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6.5.共变法: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原因。
6.6.求同求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6.7.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6.8.求同法、求异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之间的关系:求异法是穆勒求因果关系的最基本方法,穆勒五法中的共变法,求同求异法都可以看作是求异法的特例,都是这一方法的延伸和扩展。
6-3.求异法和共变法的联系和区别:差异法可以看成是共变法的特例,共变法则可以看作是差异法的一种推广。类比方法
6.9.类比的含义: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处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6.10.类比推理的公式: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6-4.归纳和类比的比较213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差异是由于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引起的。在不可能通过观察或实验控制,得到大量的事例场合的情况下,类比法是必要的,多出现于穆勒方法不能适用的场合。但类比推理主要是根据以相似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类比关系,导出最初的假设,并作出预测和解释的猜测性创新性的推理方法。
6.11.类比的作用:①助发现作用
②类比的解释作用
③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6-5.类比的助发现作用:它是我们提出科学猜想、科学假说的一种方法,而这一方法又不同于归纳(……6-4.)科学假说
6.12.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个基础可以由三个方面来说明:
①这个事实基础来源于没有偏见的观察者所作的仔细观察
②事实优先于并且独立于理论
③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且可靠的基础。
6.13.科学解释:当科学家在对一组事实现象给出解释的时候,这些解释依据合宜的证据,即依据初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这些解释还期待着继续的试探和证实,这个时候的解释,就是科学的解释。
6.14.假说的含义: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6-9.假说的作用:①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②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6.15.假说的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
6.16.假说的间接验证:并非亲力亲为的验证
6-7.假说的评价标准:①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②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③假说的简洁性
6-8.假说形成的步骤:①认定问题
②设定初步假说
③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
④设计更精致的假说
⑤推出进一步的结论
⑥验证这些结论
⑦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第三篇:北大汇丰无锡总裁班之创新思维与创新型企业文化课堂笔记
北大汇丰无锡总裁班之创新思维与创新型企业文化课堂笔记
中国人对创新的误读 误解
创新就是技术创新
创新一定要自主创新
创新是研发部的事情
创新是对过去的颠覆
创新成本代价太高
创新是灵光一现
管理的悖论:
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短期利益最大化。
选择最有能力的人,直到不能胜任为止。
决议大事开小会,宣布决定开大会,关键决策不开会。
为节约交易成本而存在,但常被组织成本淹没。
把客户当上帝,上帝总得不到想要的服务。
创新可能是找死,不创新可能是等死。
创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
杰出的创新者不是天生的,是靠努力成就的。
你命运的主宰性力量就是你所从事的思考。
你被赋予力量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每次逆境都会令你收益良多。
你的每个信念都是一种选择。
除非你接受失败,并把它看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而停止努力,否则你永远也不可能被击倒。你至少在生活某一领域里拥有出类拨萃的能力。
你取得成就的真正限制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
要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真见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所有活动中创新大多是从模仿创新开始创新是每个人的天赋潜能创新是点滴创造性积累的融合只有4.3%的创新成本高昂创新是管理体系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的实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