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谈宋代的饮酒文化(大全)
从“”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谈宋代的饮酒文化
...《水浒传》中写到武松上景阳岗之前,在一家号称“三碗不过岗”的乡村野店里喝了十五碗酒。醉打打蒋门神时,又搞过一回“无三不过望”。“望”类似现在酒店外面挂的招牌,即他每见到一个酒店就进去喝上三碗。
宋代喝酒高档些有时用觥(gong),形如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也常被用作罚酒。一般都用杯或盏,盏也就是酒碗。根据现有实物,北宋定窑烧造的酒碗一碗能倒两百毫升,即四两酒。以此估算的话武松在上景阳岗前相当于喝了六斤,打蒋门神时喝了三十碗左右,大约十二斤。
一看挺吓人,实则武松喝的应该是酿造酒,宋朝没普及白酒(烧酒)。而且白酒太贵,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的多是黄酒、果酒、药酒。
所谓酿造酒就是将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让它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都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掉,放进坛子里密封起来,少则仨月,多则十年。这样酿造出来的酒最高度数不超过十五度,一般度数在六度左右。This Has Inspired Me To Become Filthy Rich!Sponsored BinaryUno 苏东坡有个学生叫张耒,据他自己说:“平生饮徒大抵止能饮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辙尽一斗,才微醺耳”。
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按张耒说法,当时爱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见,他跟晁补之两个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见面喝酒,俩人加起来能喝完一斗,而且还不至于烂醉。
唐朝一斗有六千毫升,宋朝一斗将近六千毫升,相差不大。六千毫升酒大约十斤(酒比水轻,六千毫升水有十二斤,六千毫升酒只有十斤)。
他们的老师苏东坡酒量就很小了,据苏东坡在《东皋子传》所记:“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五合也就是半升,也就是他一天连一斤低度酒都喝不完,酒量可见不大。...Aussies paying way too much on health insurance...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 Comparison 宋朝政府极大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技术革新。宋人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纪事》等书,都对宋代酒业发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清明上河图》上面也绘有百姓当街沽酒,酒肆饮酒,瓦肆听唱饮酒的热闹场面。
宋代极品美酒由大内酿造,皇家专供,绝不对外销售。宋代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比较著名的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内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时候就名扬天下,到隋唐时期经久不衰。
苏合香酒。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极为珍贵。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鹿头酒。一般在宴会快要结束时才启封呈上。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庆寿时,宫中供御酒名蔷薇露酒;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长春法酒: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贾秋壑献给皇上的酿法。共用三十多味名贵中药,采用冷浸法配制而成的药酒。具有“除湿实脾,行滞气,滋血脉,壮筋骨,宽中快膈,进饮食”之功效。Good Friends, Good Wine, Good Times on the IslandSponsored Kangaroo Island Odysseys 这些御酒极其珍贵,民间很难得到,如有宫内人偷卖,一经发现,“刺配远恶州军牢城。”(《宋会要辑稿》食货52--2)。普通老百姓喝的酒价格并不很贵。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个等级,最低档五文一斤,最高档三十文一斤;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个等级,最低档八文一斤,最高档四十八文一斤(参见《宋史》卷185《食货志·酒》)。
王安石有诗:“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一百文钱能买一斗酒,估计也就是国营酒厂这种。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徽宗时开封麯院街酒坊的银瓶酒卖到七十二文一斤,羊羔酒(羊羔酒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元时畅销海外,“色泽白莹,入口绵甘”,黄酒做法加肥嫩羊肉制成,故名羊羔酒)卖到八十一文一斤。北宋米价比较稳定,一般在三十文一斗,买一斤羊羔酒相当于近三斗米。当时一斗米八九斤重,三斗也就二十多斤,以一斤米三元折算,三斗也不到一百元。How to avoid bank fees on your home loanSponsored UBank 另外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提到黄柑酒:“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历史上黄柑酒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产。
宋人田锡曾写《曲本草》,叙述各种药酒的原料、制法和功能,文字简略,颇有参考实用价值。《曲本草》中提到广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绿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关于酒宋代比较著名的有两件事,都与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一是“杯酒释兵权”,二是山东高青的扳倒井。另外赵匡胤本身就喜欢喝酒,比如他曾经对人说:“朕每日宴会,承欢致醉,经宿未尝不自悔也”(司马光《涑水纪闻》)。意思是我每次宴会都会喝到大醉,一晚上总是发誓再也不喝了。但他仍经常喝的醉醺醺的。...宋代宽松的政治氛围和高薪的公务员待遇形成了强大的酒类消费群体。
宋代官场嗜酒者多,朝廷希望多取酒利,也鼓励酒消费,宋代饮酒之风,与汉唐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人尤其喜欢喝“花酒”和“行酒令”。以妓侑酒在宋代极为普遍,可谓“无妓不成席”,如同现在喝酒无美女不称宴会。当时政府甚至鼓励“以妓佐酒”,让妓女在酒肆招揽生意。王栐的《燕翼诒谋录》说:“新法既行,悉归于公,上散青苗钱于设厅,而置酒肆于谯门,民持钱而出者,诱之使饮,十费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顾也,则命娼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蛊惑之”,就是用妓女来引诱消费者,与现在一些酒吧一样。酒令的盛行形成了大量的慢词、小曲,很多词牌名在长期的行酒游戏中固定下来,比如“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荷叶杯、醉公子、南乡子”等等。宋代对官员喝花酒也比较宽容。
据《西湖游览志余》载,杭州每有新太守上任,营妓都出境迎接陪酒。
到了南宋,理学兴起,官吏和青楼之间逐渐泾渭分明。政府开始限制官员狎妓,规定妓女只能为官员提供歌舞和陪酒这类活动,不能发生性关系,违者都要受到各种处分。古人饮酒按巡。按巡饮酒酒是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依次饮,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
唐代饮酒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
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射应该是射壶,奕者是下棋,可见当时喝酒娱乐项目很多。
而且多数酒宴上巡酒结束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散场,恰恰相反,如果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则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
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尽兴而归。
现在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也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