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1.寻找关键词,确定写作重心
立着:站立、自立、独立——不依赖、不自卑、不仰视名人、不仰仗他人、要坚强、要自信
靠着:依靠、依赖→借助外物或外力 人生、个性——材料提示的写作对象
拓展延伸:任何题目,从论述或叙述的对象角度考虑,大致均可作如下思考: ⑴个人、家庭、集体、社团、企业、国家、民族„„ ⑵凡人、名人、伟人、明星、不同行业的人„„ ⑶历史(过去)、现实、未来 ⑷人类、自然、动物、植物
2.根据自我感悟,确定写作角度并明确立意
⑴
“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
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
“ 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立意参考:① 正面角度:不“靠”不“立”、君子善假于物、成功怎能没依靠、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学会“靠着”、善于“靠着”、何妨“靠着”„„ ②
反面角度:靠者必败、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 ⑶
综合角度: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立意参考:“靠着”并“立着”、亦“靠”亦“立”、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 范文一: 立着,却不靠着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来源:学+科+网] 立着却不靠着,绝不是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也绝不是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下,叶,缠绕于云里,想望想立,却从不倚靠。(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命题“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份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反面论证“立着却靠着”的后果)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的人生,秀出我的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父亲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小巴菲特,拒绝了父亲“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的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联系现实,举例论证只有“立着并靠着”才能成就人生事业)
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刻意;学写作,教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增添对生活的领悟,帮助你成为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点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阐述中心论点:“我们应该立着,而不是靠着”接着分析问题,为什么要立着,却不靠着先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题目“立着,而不靠着”;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证,如果立着却靠着,其后果是不仅影响自己的发展,甚至可能被社会淘汰接着联系现实,从正面加以分析,只有“立着,而不靠着”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然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立着,而不靠着”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第二篇:材料作文: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材料作文: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来源:学+科+网] 立着却不靠着,绝不是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也绝不是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下,叶,缠绕于云里,想望想立,却从不倚靠。(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命题“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份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反面论证“立着却靠着”的后果)
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的人生,秀出我的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父亲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
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小巴菲特,拒绝了父亲“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的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联系现实,举例论证只有“立着并靠着”才能成就人生事业)
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刻意;学写作,教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增添对生活的领悟,帮助你成为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立着却不靠着”)
立着,却不靠着!(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点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阐述中心论点:“我们应该立着,而不是靠着”接着分析问题,为什么要立着,却不靠着先化用舒婷的《致橡树》,形象解说题目“立着,而不靠着”;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证,如果立着却靠着,其后果是不仅影响自己的发展,甚至可能被社会淘汰接着联系现实,从正面加以分析,只有“立着,而不靠着”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然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立着,而不靠着”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第三篇:南通扬州泰州2011届高三二模《读我》写作指导与示例
南通扬州泰州2011届高三二模《读我》写作指导与示例
【写作指导】
1.审题:“读我”即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能准确读出“我”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既渺小,又伟大;既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在“读我”的过程中,透出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也可侧重于一方面:可写“我”的存在无足轻重,不必在乎自我。但渺小的存在自有它价值。因为海水的浩淼是由无数渺小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所以,虽然无关紧要,却不可自轻自贱。可写“我”的存在不可替代,应该看重自我。个体虽微不足道,但“我”的消失,世界也便失去存在的意义;“我”虽普通的一员,但条件许可,“我”有可能影响周围的一切。文章可以写读出怎样的“我”来,可以谈为什么要“读我”,也可以阐述怎样“读我”,还可以对“读我”的行为进行评价。
2.存在问题:
审题
(1)不少学生无视题目中的“我”,写读“你”,写读父亲、读母亲、读爷爷等,离题万里。
(2)把“我”异化成尘埃、沙石、武则天、王昭君、渔父、屈原等,以这些人物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这样亦可,但不佳。
(3)“读”的主语是谁?当然是自己。有学生写父母他人,亦不佳。
文体
(1)议论文,文体不规范,总论点不明确,分论点无层次感,泛泛而谈者多。举例不能结合观点分析,诸如“读我能使你成功”等套话空话较多。
(2)记叙文,无描写意识,无亮点意识,不能卒章显志,流水账式多。
内容
写自己生活的少,胡编乱造的多,无痛呻吟的多,穿越的多,异化的多。
【作文示例】
读我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情形:有时心里发毛,寻寻觅觅,又莫可名状;有时心里堵得慌,却无以诉说;有时偶然触动了心底尘封多年的伤痛,可又欲说无词;有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抉择,举棋不定,心神不宁„„总之,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愁苦烦闷,缠缠绕绕,让我们不能自拔。这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抽点空,静下心来,独自阅读一下我自己。
读我,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忏悔,也不是对自己的诘难,而是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
这种同自己心灵的对话,或许是对自己纷乱思绪的梳理,或许是对焦虑烦闷症结与根由的追寻,或许是对影响自己心情的人或事做理性的再访,或许是对破碎往事的修复与反省,如此等等。阅读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的心灵的清理与发现。在这种清理与发现的过程中,最好将自己的万千心事来个“冷处理”,滤去或者克服情绪化的因素,试着置换一下自己的身份、角色,认真地重新审视自己。
读我,恐怕是人类客观认识自身的最有效方法。人的一生,是一次试验和过渡,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没有任何办法检验何种选择更好,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临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因其不能重复,所以难以补救;因其无法从容选择,所以人生充满了盲目。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有太多的误区和盲点,而人生的尴尬似乎也正在此,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豁然开朗,翻然悔悟,让人感到十分无奈。也 1
正因为如此,古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它向我们表明,“认识自己”并非易事。同时,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有进取心的人们努力认识、破译自己。由此看来,人对自身的认识,尤其是透到心灵深处的体察,既是对自己心灵疆域的不断拓展,也是在精神上的一次次提升。
读我,是通向自如乃至自胜的途径之一。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知是自胜的前提,自胜是自知的升华。自知、自胜,不仅需要犀利的洞察力,更需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勇气和胸怀。人只有超脱自身的种种局限,才会对自己习焉不察的天性、习惯、认知方面的残缺与偏差有所认识,并加以克服,最终战而胜之。这种对自己的超越,需要有内在的强大力量驱动,也就是要有精神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要求和毅力,因为责人易,责己难。所以,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新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正因为此,我们说,阅读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拂拭,是对自身的再认识更是人性的自觉,因而它不是替自己辩解或掩饰,也非就事论事甚或与人争一日之长短,而是让自己的精神跳出矛盾纠缠,以理性和良知,滤去思想中的浊物与杂质,将驳杂纷繁推演成慢镜头,在自己心灵的屏幕上放映出来,静心凝视,体味事理,观照人情,将种种感受化作人生体验,用此扩充心灵,丰富人生经验,这也就足够了。
读我,也是心理防卫的良方。如果把阅读自己的过程变成将自己的烦闷愁苦客观化的过程,转换一个视点,取一种客观的态度,以观赏人生风景的情怀,从大处、宽处、高处俯察人生的纷扰,你会发现,因视点、态度的客观化,你的内心变得平静,更易淡化、消解激愤之情、不平之气、伤痛之感。渐渐地,阻塞得以疏通,郁积得以消散。因此,我将阅读自己称为“心灵的体操”,时常做一做,会提高自身的承受力、包容性,给心灵以营养补给。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自我调适的良好习惯,形成乐观、健康、和谐的心理防卫系统。所以,阅读自己是人心理自救的良方。
读我,是给我们繁杂忙碌的人生之旅留一清静的“反省室”,给自己自省、自察、自救的时间与机会,从而使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同时也更广地体验大千世界的人情事理,进而懂得并珍惜生活的博大与丰富,使我们活得更加清明、豁达、睿智。
读我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因此我们要在别人的言行中审视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在人生道路上昂首挺胸。
读我,就是认识自我,把自己全方位展开,做一次灵魂上的检阅。这就像阿育王为了扩大领土,造成了连年的残酷征伐。然而,当他看到被虐杀、被残害、被俘虏或流离失所的人民时,他萌发了忏悔之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大战后,阿育王皈依了佛门,超度着这些无辜的灵魂。阿育王及时地看到了那面镜子并审视了自己,知道不该因自己的贪念与野心而危害人民,他不是这样残暴的人,因此他愿用下半生的时间忏悔并净化自己沾满鲜血的灵魂。这些灵魂中的杂质包括地位、金钱和权利的干扰都让一个人忘记自己的本源与初衷。这使人们追求的已是一个变质了的梦。拿出那面镜子,看见的是人们憎恶扭曲的脸,是对自己的怨恨与愤慨,该自审了吧!
读我,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超越,为我们提供奋斗的能量。“1+1声音工作室”是一个主要工作人员全是由视障者组成的电台。通过电台,向残障人士传递信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走出心理阴影,这取得了巨大成功。每一位视障工作者都审视着自己,知道自己虽然看不见光明,却能用声音开启世界,让梦想照进现实。他们拥有了这般信念,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抹去曾经的伤痛,自我超越,不畏艰难,为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我梦想而奋斗着。
读我,就必须进行自我沉淀,然后痛快淋漓地向浅薄的自己、虚伪的自己乃至卑劣的自己告别。面对每个人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需要让清者上扬,让浊者下降,使生命轻松明
亮。这就好比一杯清水,虽然空气中的尘埃不断想要破坏它的清澈,但没有得逞,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杯清澈的水,只是底部有些许沉淀,这是因为浊者下降。然而,这不是要我们隐藏缺点,而是在发现缺点后敦促改正的手段,因为不断积压的结果就是尘埃占据了大半杯水。通过审视自己,进行自我沉淀,我们最终轻装上阵,踏上人生的旅途。
《珍妮的画像》系列作者莫迪里阿尼曾耐人寻味地说道:“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和外边的世界,难以自检。所以,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这,是人生真谛。
读我有人说:人生是一道风景线。风景线上有读不完的春花秋实,风花雪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迷幻声色的诱惑:贪婪、嫉妒、仇视„„
我们一直倡导要多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读我,读懂自己。读别人不易,读懂我也许更难。
读别人有各种各样的读法,横读竖读、左读右读,读我却不能变换角度。如同照镜子,无论你怎样晃来晃去,都只能看到你的正面。
读别人时,你往往带着“有色眼镜”:读自己时,则大多喜欢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显微镜”用于优点,“放大镜”用于成就,因此往往失真。
遭受挫折或失败,你往往怪罪别人,抱怨社会,认定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或最不幸的人。干出成绩时,即使是合作关系,你可能也不愿承认别人的贡献,表面上你声称组织关怀,大伙支持,其实那是言不由衷。工作发生失误了,倘若有客观因素可扯,你往往不愿坦诚检讨自己,因为检查之口一开,你担心人家说你无能。
如果说读别人是与人类智慧的对话,那么,读我则是一个摆脱蒙昧的理智途径,是一个审视自己、剖析自己、超越自己灵魂的过程。能读懂自己的人,必定是能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奋发进取,用自己的名字和身躯叠成人生风景线上美丽的图画。不能读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愿字艾,有偏激导致怠惰,由冲动转向消沉,继而叹息自己“怀才不遇”时乖命蹇,致使自己的人生一片凄风苦雨。
读我需要勇气。只读别人不敢读自己的人,就像是先天性“贫血”,无论干什么,命中注定你很难取得成功。你不能面对困难,面对失败,即使侥幸成功一时,最终还是会输,甚至输得很惨。
读我需要毅力,偶尔读自己,未必准确,比如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这时候读,你自己往往“上当”。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你,多在成功与失败背后,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去抚摸、碰撞与谛听。
读我需要比较,你可以自寻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物”。经常分析鉴别,相比之下便能在内心产生恐慌,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诱发竞争的意念,增强奋斗的决心。
总之,读我,就是要与自己谈心,就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类的智慧不是埋藏在前人的经验里,而是潜伏在自己的心灵中,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能读懂人生这部大书,才能最终赢得人生!
读我人生百态,总像云彩般变幻无穷。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份色彩。我们要能享受这色彩带给我们的斑斓,去分享那一份份惊喜与喜悦,就要求我们不断去读懂自己,丰富自己,超越自己。
读我,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正确认识自己,悟透自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将自己遗赠给泥土,然后再从心爱的草根中生长出来,沐浴阳光、雨露,使自己迎着暴风骤雨茁壮成长。
读我是一种智慧。读懂自己,才能丰富自己去感知世界美好;读懂自己,才能幸福快乐
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读懂自己,就会深深地懂得: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饱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才真正磨砺出生命的精彩,明白了怎样去珍爱自己的生命!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坎坷,会有失败月煎熬,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智慧,有心、用心去读,用一颗真挚的心去感化,这样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读懂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才会让自己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美丽、更鲜艳、更灿烂。
读我是一种淡然。读懂自己,内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平和,一种欢畅,一种坦然之情绪,忘记世间的纷繁,看淡爱恨情愁,了却孤寂哀怨,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心中欲望强烈,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间,怎能忘却世俗的喧嚣和对名利的眷恋?在这恩恩怨怨的红尘中,又怎能让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样无边?读懂自己,是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百无禁忌,如同春日去大自然中沐浴暖阳和深呼吸新鲜的空气!淡然中超脱生活,必定要经历苦难与磨练,才能达到这种无欲无贪的境界。也许是蝶蛹破茧,抑或是凤凰涅磐。只有经受过历练,才会宠辱不惊,达到一种淡然。
读我是一种精神。读懂自己,是对自己人生中非凡的考验,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与飞跃。没有这种精神,其生活就会空虚,其生命也会颓废。读懂自己,就是在品读中寻找这份精神的美丽,品读中享受这份精神的快乐,领悟这份精神的骄傲,感受这份精神的高洁,感知人生的美好,感知生命的美丽。
德国作家保罗森这样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人活在这世上,是活出味儿来,还是活出样儿来,都得在读懂了自己的基础上去完善的。只有读懂了自我,才能正确的确立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才有人生的光辉灿烂。为此,我们每个人一定要不断地勤奋学习,认识自己,用一生的心血去读懂和悟透自己,去唤醒自己生命内在的潜力,追求精彩的人生,获得人生的成功。
读我,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读我,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读我,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灿烂!
读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后花园,当我们感到烦忧或困惑时,打开后花园,里面春光明媚,行云流水,里面搭着逍遥桥,流着忘忧泉,飞着天堂鸟。走进里面,让心灵放飞„„
——题记
清晨,被包裹在狭窄公交车上的我,穿梭于薄暮下的围城之中。不管是寒风暴雨,独自一人走在这条大街上已有无数次了,不知为什么这次觉得脚步如此沉重,仿佛脚下穿着铁鞋走在宽阔无比的磁物中,寸步难移。
大概是受了早上那件事的影响吧!得知被认为是稳坐宝座的我,被挤下了英语导优班的名列,顿时如五雷轰顶,辉煌一下子离我远去,心仿佛进入了深秋季节的树林。我像是在捡起落叶的那个人,我在苦笑着怀念那逝去的青翠。
我无力地走着,路仿佛格外漫长,突然,一束阳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阳挣扎着想逃脱于地平线的束缚,那是一种不愿服输的性格啊!在阴云的笼罩下,太阳的光芒逐渐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惧的阴影。难道太阳还是无法战胜那无边的黑暗势力?然而,我想错了,一缕缕微光再次展现出来,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执著,“皇天不负有心人”,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每一个角落,阴云屈服了!
我顿时醒悟了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如此相似?原来自己不过是那没认识自己的青年人。有一个青年人常常埋怨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哲人便告诉他:“你能把地下的那一粒沙捡起来吗?”“这当然不可能!”青年人鄙夷地说。“如果地下是一粒珍珠,你还会担心捡不起来吗?”青年人明白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这就是自己,真实的自己。
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却依然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面对人生,我是不是从中得到些感悟呢?
真感谢那次我走进了自己的后花园,读懂了我并叩问了自己内心的那个答案。
一样的我,头顶着变幻的日月星辰,奔着脚下不停的步履,带着自己的特殊感悟,在属于自我的道路上奋勇追逐„„
读我这个时代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奔着,仿佛被20世纪的科技浪潮冲得不知所措。是的,人类不知所措地走着,走得很快很远,却常常忘了出发时的目的。
人们忘记了读我,才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措。实在有必要在硝烟弥漫的浮世之路上大喝一声:“停下来吧!”——只有停下来,才能静思,才能与被甩在身后的灵魂交流,才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呢喃,才能像实验室中科学家那样用显微镜细细研究我们心房上雕镂的花纹。审视自我,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具有一种宗教的意味,而“神圣”这一字眼与现代社会似乎已格格不入。我们决不能迷失在物欲之中,而应该毅然止步,对那些惊疑的同伴说:“我要读我!”
“我要读我”,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是清醒者的战斗宣言。拥有这种境界的人,乃是名垂千古的圣贤。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东西方两位先哲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从反面诠释了我们“不知所措”的原因。读我,从道德上,从生活中。我们不必躲避不堪与丑陋,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过错,都不能成为拒绝自省的理由。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都问心无愧清澈如水,那么这个世界自然会一片清澄。
对自我的审视,只有成为一种自发的集体意识,这个民族才有净化与再生的能力。正是这种自省能力让日本出现了明治维新。也正是因为这种能力的缺失使封建中国成为柏杨所言的大酱缸。我深感个人的自省于中国从未断绝,但中国缺乏的是更广泛的民族集体自省意识,这不是仁人志士们一时痛心疾首所能改变的。
自我审视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人的个体乃至民族、国家,人类过于自信而盲目前行到现在,已经走得太远。如果人类在无法减速的情况下轰然撞上命运的崖壁,我们听到的恐怕绝不仅仅是先哲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