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又被扣分了,他今天又没带红领巾。”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今天,你怎么又没带红领巾啊?”她高高地抬着头,脸一点儿也不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我忘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她所赐,我没少教育过她,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她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仍然是他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她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她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她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她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她:“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她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她并不笨,她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她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第一步,我给她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她,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她的学习多关注一些,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儿子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她的形象问题,使她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她买个背背佳。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女儿,他们也怕身体长弯了,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背背佳。当天,陈翠霞穿着背背佳来上学了,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她:“同学们,快看,她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她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她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果然,在她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她有进步并给她加了2分。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她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她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她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三单元考试卷时,我把她的作文少扣了三分,这样她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她特别兴 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她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求同学给她讲解。从她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她在努力改变自己,她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她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她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她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她,让她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的有乐趣。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第二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对这个历史故事,同学们通过看电视、看书,对故事内容比较熟悉,因此,我想能不能突破以前的常规教学,尝试一下新的教学方法呢?新的教学方法又在哪里呢?在苦苦思考的时候,我突发灵感,既然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我何不尝试采用“自学——质疑——解释”的方法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呢,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课的前几天,我让学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准备了大量的有关历史资料,大家都磨拳擦掌,心怀期待。上课铃声响了之后,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那高昂的精神,我心中有了一种成功的预期。开始上课了,我请学生在自学课文之后,开始质疑,一个学生提出:“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请鲁肃帮忙?”面对学生的发问,我欣喜之中笑而不答,只是淡淡地说:“这也许就是诸葛亮用人的高妙之处吧!请你们再仔细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争,有的说:“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向他借船,他不会对周瑜说”。有的同学说:“因为诸葛亮与鲁肃的私人交情很深,关系很好,所以鲁肃同意帮他的忙”。也有的同学说:“可能因为鲁肃看不惯周瑜的心胸狭窄,有意想让诸葛亮胜过周瑜,所以答应帮诸葛亮的忙”。听着学生的回答,我心中暗暗高兴,说明了同学们的确认真思考,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时,语文课代表说:“从书中所描写的鲁肃回去以后,果然不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我觉得鲁肃的确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诸葛亮正是看准了鲁肃的这一点,才请他帮忙的”。“回答的真精彩”!我不禁拍手叫好,同时也为自己诱导成功感到无比高兴。就在这时,班上的“调皮大王”站起来振振有词的说:“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你想,周瑜那么信任他,但他为了帮助诸葛亮而背叛周瑜,这怎么能说他忠厚老实呢!”我真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措手不及。他这一问引得班上的几个同学也随声附和,是呀,是呀,鲁肃这样做,难道不是在背叛周瑜了吗?可见,鲁肃是个叛徒!面对这样聪明善思的学生,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作为老师,我感到欣慰,可见他们已经会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呀?但这个尖锐深刻的问题,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我当时随意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为人处事的立场。怎么办?我想了想对同学们说:“老师为你们能动脑筋想问题而由衷的高兴,那么鲁肃究竟是否忠厚老实,让我们学完全文再来分辨鲁肃的为人吧!” 下课后,我针对学生的提问,向其他老师请教,他们的真知灼见,使我的教学柳暗花明。继续学习课文时,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人善用,能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限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想置他于死地。我提出了“诸葛亮与周瑜,你喜欢谁,为什么?”的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诸葛亮”。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还说出了自己为什么喜欢诸葛亮,不喜欢周瑜的理由。我趁热打铁接着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大敌当前,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是多么需要有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军事家啊,但是,周瑜却为了妒忌他的才干,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你们难道忍心看着他死吗?”同学们又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忍心”。于是,我又
对同学们说:“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鲁肃,你又怎样做呢?”接着同学们纷纷谈了鲁肃私下帮助诸葛亮的观点,有的说:“鲁肃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有的说:“我认为鲁肃不但忠厚老实,而且还富有正义感”。至此,我引导学生就上一节课“调皮大王”提出的那个尖锐问题做了如下总结:“周瑜眼里容不得别人,妒忌心很强,而诸葛亮才智过人,心胸宽广,令人敬佩,鲁肃明辩是非,顾全大局,这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值得学习、应该学习的。”又一节课在同学们激情飞扬的表演中结束了。
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表示,这样的历史课是吸引人的,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鲁肃的忠厚守信。我们喜欢这样的历史故事。
通过教《草船借箭》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课堂形式的改革,而是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新课改精神的内在要求,在这堂课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在读中思,思中疑,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参加工作两年了,刚来学校时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面对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生活,作为班主任和担任语文教学的我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上自己呢,怎样才使他们爱上校园的生活,怎样才能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爱上学习呢?开学没多久,我们老师之间都会埋怨:“现在的孩子年纪实在太小了,自控能力差,简直不懂得如何学习,连最基本的听别人说话都不懂,怎样教给他们知识呢?”后来,在这两个多月的教学中,我慢慢地发现,要开发孩子内心的激情,必须遵循孩子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以下是我近两个月来的一些教学小故事和心得:
要孩子喜欢上你,就必须先把自己从大人身份演变成孩子身份,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贴近孩子的生活说他们爱说的话题。要想孩子喜欢上你的课堂,决不能只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方法和要求一成不变地去做。有时候,孩子奇特的想法是你完全不能掌握的,是意料之外。记得在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时,为了使孩子能更好地区分它们,低年级孩子们最爱听故事了,于是我抓住了这一特征编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夜晚,月亮爷爷吃过晚饭出来散步了,ie看见了也要闹着妈妈带它出去花果山玩,妈妈哪有时间,因为她还要急着写论文呢,但ie的年纪还小,妈妈不放心让它自己出门,怎么办了?就在妈妈一眨眼的功夫,ie当中的小i不知道哪里的神功一下子就长大了,你们看看„„(这时候我马上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应该怎样读了?”孩子们都纷纷地读出ye的音,这时有江羡妮小朋友大声说:“老师,它(ie)就想我们看的连戏剧《十兄弟》一样。”这时就连在开小差的小朋友也盯着她了,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我问她:“羡妮,ie哪里像十兄弟呀?”江羡妮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了,她更有自信地说下去了:“十兄弟他们出生的时候也是一个小宝宝,但他们也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那不是和老师说的一样,小i也是一夜之间长大的,ie和ye也是读”‘椰’。”这时,我实在太惊讶啦,这样一位小小年纪的家伙居然把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联想到我们的连戏剧了,但她的确说得也很有道理呀,更重要的是她的发言引来了很多同学的注意,把搞小动作的,开小差的,想入非非的小朋友全都拉回到了课堂上,这正是羡妮小朋友的最大功劳啊!我不但没有否定她的说法,并且用上我最兴奋的表情表扬了她:“羡妮同学真厉害呀,老师没有想到的事情你都能想到,你脑子可真灵活,我们以后在学习知识时都要向羡妮同学那样爱开动脑筋想办法。”马上响起一阵掌声。就这样子,我们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回到了课堂上,我也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自从这节课后,我发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凡的,我们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老是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想孩子们的问题,包括我们备课的内容也应该多与孩子的生活密切有关,只有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他才会乐意去学,并且从中感觉的学习的快乐,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那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不起孩子的兴趣,课堂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失去生机。那么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要多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爱看的书籍、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做的游戏等等,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让我知道孩子的想法虽然幼稚,但往往他们这种幼稚的想法是最能帮助他们的解决问题。
还记得有那么一次使我再次感觉到孩子的思维能力是独特的。在教学《语文园地一》第三题:我会读。我设计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小汽车卡片,卡片上都写上了我会读的词语,并且特意地进行分类,让孩子们去观察:为什么老师会把“日月云、山田土、马牛羊、鸡鱼兔、爸哥弟、木禾竹、你我他、口耳目”分别写在同一张汽车卡片呢?这时孩子们的好奇心来了,为了得到自己的心爱的小汽车,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当讲到“爸哥弟”时,更能显出孩子的天真烂漫。有的说“因为爸哥弟是人,所以写在同一张卡片。”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孩子会说出这样的答案,但又不能否定它。其实我的心只想到爸哥弟是对亲人的称呼,于是为了让孩子们想到我心中的答案,我随机又问:“那么他们是什么人呢?”接下来的答案更出乎意料,“他们都是中国人。”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只好又顺着孩子的想法再次进行引导他们说,“对呀,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哥哥、弟弟都是中国人,那么他们也是我们的什么人?”这时孩子们都说出了“亲人”二字。这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坐在最后面的曾庆深同学把手举得高高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分法,因为爸哥弟都是男孩子,所以写在了同一张卡片上。”这时我望望这三个字,的确爸哥弟都是男孩子,怎么我都没有想到呢。我立即竖起大拇指向着曾庆深说:“老师佩服你!”孩子从嘴角里露出了笑容,即使那笑容是轻轻的,细微的,但足以看出他的自豪,从学习中得到的自豪。
无可否认,孩子的思维的确很独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拓孩子独特的思维。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引导孩子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才会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阅读:741 | 录入:admin | 来自:)上一篇:尴尬的“再接再厉”
下一篇:我把成语送给你
相关评论(只显示最新的5条)[发表/查看评论 ]:
版权所有(C)新华第三小学 Powered by SWA.Net.cn v1.2.1 谈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在细节中追问,在思考中成长 发布时间: 03-18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浏览: 237966次
江苏东台曹撇镇下舍小学 王晓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枯的心田得到了滋润,生命的绿洲中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作为一名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也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和磨练,收获着喜悦,也收获了遗憾,因为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自己觉得有些教学细节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有时连起码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都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教学细节” 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1、不妨把生字露在表面
在教学1上〈识字1〉时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2类字“烟”“台”“座”“亭”“枝”设计了1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熟了,谁来摘?”有几个学生举手,11地把每个生字读了1遍,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总算读正确了,并且带领全班同学齐读了几遍。但我总有一种遗憾:虽然效果达到了,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应对游戏很感兴趣,小手如林,事实上课堂气氛却十分沉闷。
课后我想了想,问题出在何处呢?通过回忆和筛选,我发现,课件制作上有缺陷,在制作课件时,把这五个生字全部用苹果盖住,学生虽然想摘苹果,但不知自己所指的那个苹果后面是什么生字,怕不会读,所以举手者寥寥,假如我把生字露在苹果外面,让学生自由拼读,学生对于自己会读的定会勇敢地举手,显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好多了。
观钱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看学校诸位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细节的处理,时时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即使是许许多多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让人觉得那么妥帖、舒服,执教者、学生和听课老师都陶醉在课堂艺术的美好氛围中。然而,“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一信念,要真正渗透在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细节中,是多么难以达到呀!
2、何不给他一次掌声
在教学2上〈泉水〉时学习第2自然段,笔者指名学生读这1自然段,笔者发现学生读得不太好,灵机1动,“老师听了心里也痒痒的,也想读一读,行吗?”“行!”“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听了以后要给我一个评价。”我心想:凭着普通话二甲的水平,读这一段文字,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很投入地读了一遍,学生发言正如我所预料的:“棒!”“老师读得太好了!”正在我陶醉其中,想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时,一个学生在下面自言自语道:“老师读得不太好!”我一看,是他!我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没好气地说:“你说说理由。” 孩子怯怯地站起来,声音低低地说:“‘望无际’没读出感觉,声音可以再延长一些。”我恼羞成怒地说:“好,你读读看!”哪知道这个学生确实读得比我有韵味。我一示意,没好气地让他坐下。
课后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当时是多么冷漠和无趣呀!这么好的生成性教育资源被我糟蹋得一干二净,这正是学生成长拔节的好契机!我应该脱下师道尊严的虚伪外衣,尊重事实,尊重孩子,真心实意地夸奖他,并带领全班同学给他一次热烈的掌声,让他在大家羡慕的目光注视下和热烈的掌声中兴高采烈地坐下去。我还可以走上前真诚地伸手握住这个孩子的手,说声“谢谢你!我拜你为师!”我想如果这样做,对这个孩子来说,影响可能是一生的。教学细节就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背后,我们清楚地洞悉着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我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的“细节”:“要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要有信心”、“你看,你就是老师的老师”、“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等等,还有老师抚摸、握手,甚至是拥抱什么的。这对常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的“弱势群体”是多么大的呵护呀!这一切缘于老师敏锐的洞察,缘于老师的“在乎”,缘于老师的“博爱”,缘于老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得到这样温存的学生其情感与态度必将是自由自信的。
回味着一个个教学细节,我一次次地扪心自问,我能够时时刻刻直面这比“刮毒”还痛的心理过程吗?我能始终站在阳光下,沐浴着爱与温暖,沐浴着新课程与新理念,将内心的余毒一点一点地排挤出去吗?
真愿,穿越这一次次对细节的追问,我们能迎来一片更为明亮、更为洁净的心灵晴空!无可否认,孩子的思维的确很独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拓孩子独特的思维。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引导孩子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才会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数学课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活动中拓宽数学的视野,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数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邮箱:
TAG: 让数学游戏活动教学充满活力
江门市紫沙小学
余建云
(2005年参加北师大版教学论文评比 一等奖)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游戏活动
培养数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基本理念,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讷说:“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玩是孩子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新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习的最大障碍。而游戏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办法,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这样,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事物形象,并以此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唤起儿童的有意注意。例如通过多媒体创设小动物gogo学图形、参观机器人王国、小星星带我们去角的乐园等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氛围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和学生唱一唱熟悉的儿歌《小星星》的情境引入五角星,并设计了小星星带我们到角宝宝乐园的故事,从而有意识地进行角的学习。接着让学生寻找学具中的角,找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角,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兴奋感和对活动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为后面的探索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而且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对角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体会了其特征,为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作好了准备。
二、以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我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儿童喜欢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但游戏活动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条主线来展开,使游戏活动的玩法和知识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游戏助学,使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后,我组织小组学生进行“猜数字”游戏活动,先让一位学生出一个三位数或四位数,然后让小组成员猜是几,猜数的同学如果猜出的数太大,出数字的同学就说:“太大了,请你再想想。”如果比较接近还是偏大,出数字的同学就说:“再小一些。”反之,则说:“又太小了”,比较接近时,可以提醒:“再大一些”直到猜对为止。然后交换进行。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100以外数的大小关系,并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大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在实践活动中,我又组织 “猜一猜”的游戏: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再抓一把黑豆,猜猜估计大约有多少粒,把抓出来的黑豆数一数,为什么一把黑豆比一把糖的粒数多?通过这样丰富的活动,加强估计意识,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到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从而培养数感。
三、以游戏活动巩固运用知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学生喜欢的“拼搭图形”、“摸礼物”、“动物运动会”、学生自由编题,玩中学,学中玩。在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满足,并给学生知识上(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或者再次“创造”知识)的满足。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之中,并说明游戏规则,设置奖励机智,这样,把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巩固、提高的过程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寓学习于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注意到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角的认识”中,通过“找角”、“做角”、“剪角”、“摸角”等供学生选择“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内化并巩固所学角的知识,利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中,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图形后,利用剪、拼、贴的游戏活动,把所学的图形拼成学生喜欢的图。这样,既能发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又使到对所学知识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美和创造数学的美。
四、以游戏活动开发学生智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些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还是以“角的认识”一课为例,我请小朋友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通过这一“玩”折纸的游戏,自然地引出角的特征,启发思维引新知。由折纸又进一步导出拼摆,这也是学生喜欢的“节目”,学生在各种拼法中探索和体验结合学具怎样拼成角,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通过折图形、拼图形以及练习中的剪一剪、拼一拼,用小棒搭一搭,激励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试验和探索等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开发学生的智力。
数学课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活动中拓宽数学的视野,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数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008年10月8日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分类:教学故事
2008-10-08 15:28
字号: 大 中 小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利民小学 毛学琴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文章来源:1
2005年8月16日
第四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也许是因为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的缘故,我与学生成了可以平等交流的亲密无间的朋友。我倾尽我的爱心和所能,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语文世界之美和语文学习的愉悦。
尽管有些做法对于习惯而言有些离经叛道,尽管曾几何时我与学生“没大没小”的行为倍受非议,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真诚而纯净的眼睛,那一张张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巨大愉悦时欣喜的笑靥却使我感受到了一股从未感受到的暖流袭击我的整个身心———语文学习给了孩子们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涤荡、美的熏陶,更给了我创造的幸福、超越旧我的崇高!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十年来,我运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记得我教初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自主感悟文学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孩子每人每周写600字以上的作文,其中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当时初一一班的学生依然是人人自危,呼天抢地。第一次作业终于在七天后的周一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当时的情况是即便是好学生也是这样完成这项作业的:作文中自己写的部分捏着鼻子抄所谓的中学生作文选;摘抄部分则摘抄课外书中打动自己的名人名段。令我欣慰的是其中有一篇作文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及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青春期孩子所谓的“成熟”。就在那时我有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杜宗博。
接着的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每次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有着桀骜不逊的孤独。我开始关注并了解他。
他是个懵懂顽童,优点是成绩好,不惹是生非,虽自由散漫和不合群,但也没有人指手画脚,所以同学很少注意他。
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地学好语文,尤其发展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
记得朗读的过程中他始终就那样低着头,坐在位子上听我念,只是脸不由自主地一点点变红。我知道那是他想法张狂,但行事低调造成的少有的辉煌时刻的无限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
我开展了有关语文知识的欣赏课,希望借此机会激发同学们的语文及写作兴趣。由于这种课比较感性的原因,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课上聚精会神地耳听目视,点头微笑,偶有两三小声议论。上课的次数多了,作业质量明显有了提高。遗憾的是他从来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写作业看书,要么趴桌子上睡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奇怪。
又是一个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自习,王菲、邓丽君的美妙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画面,把学生带入音乐与诗词文化的双重享受,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地走到他身后,原来他在入神地看着动漫,以至于我站在身后也浑然不知。“试着听听,你应该不会失望的。”我轻声诚恳道。也许被我的到来吓了一跳,他迅速收起书,抬头“委屈”地注视着我。我选择了无语的走开。
课后我找到他,和他聊天,问他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及建议。开始他不仅拘谨,而且言谈中充满了不信任。也许是我的恳切打动了他,他慢慢道出了原委。原来他是因为懒,又觉得语文枯燥没有成就感所以不爱学;语文欣赏课对考试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虽然有意思他也不愿浪费时间,还不如借此发展发展兴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最后聊到彼此的兴趣爱好,非常地愉快。也许是我与他平等的交流打动了他,他渐渐地变了。语文课听讲越来越认真,每周一次的作文内容也由对人生理想积极的追求取代了原来的诸如春叹秋悲,愤世嫉俗以及莫名的渴望爱情等成分。更可喜的是他和同学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始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由于他成绩好,同学们潜意识地开始向他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写作开始浸透在学生的生活里,这个班级热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去年的教师节他送给我一张节日贺卡。卡片上的一段话让我感动:“如果说我的淳朴的文学梦想产生于摘抄之前,那么巩固这一梦想的则是您在语文方面给予我的鼓励与信心。当时的我,虽然语文成绩好,可是整天对着谁都是一副不招人爱的愤世嫉俗模样。仅仅因为写过几篇可以一念的作文,您没有放弃我这个既幼稚且自以为是的孩子。现在回想起当时,才知道那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一件事。” „„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它如同无垠而平静的海洋,涤荡尽我心中山的骄傲、瀑的喧嚣;又若春日煦暖的阳光,扫除了我心中的阴霾。是它沟通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使得我的心和孩子们一样,永远年青!二十年了,三尺讲台上,我用自己的真情挥洒爱的教育,在语文的海洋里传授知识,带学生们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到每一个孩子鲜活的生命应该受到尊重,感到他们都应有着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个性空间。我有责任在语文学习的博大世界里,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鼓起语文这张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帆,驶向他们理想的彼岸。(nefjm)
第五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陈建霞
2013年9月,我接了新的高三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当然还有语文教学工作。
接班后,听到传言,这个班高二时乱的不像样子,语文老师换了好几茬,都管不住,极端的自由散漫。
这几年我一直带高三的课,高三和高一高二不在一个楼上课,I也没有时间经常和高二老师聊天,接班后我才知道这种情况,一看考试成绩,确实很差劲,语文,都没有几个及格的,太惨不忍睹了。头疼啊——
第一节课,提前5分钟我就进班了,候班嘛;教室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然,走廊上几乎人满为患。上课铃声响起,走廊上的人故我,依旧说笑;铃声结束,还有十来个人没有坐到自己位置上;上课2分钟,教室里空缺3个位置。我一言不发,就那样看着他们。终于有人意识到了,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已经上课了,于是,逐渐的说话声音渐渐降低减少,终于在上课的第5分钟,教室里完全静了下来。
当时,我心里的火蹭蹭的往上窜,按我的脾气,我非得把他们好好批一通,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气焰嚣张的很哪!但是,我努力地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怒火,以免第一节就搞得人仰马翻的不安生。
于是,我平静呼吸,说出了第一句话:请班长去操场或者厕所把这三位同学找回来,以免发生意外。
班长出去了,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老师怪知道呢!
然后我说了第二句话:我们现在已经是高三了,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家认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和高一高二应该一样还是不一样?如果一样,那么是什么?如果不一样,那么又该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6人一组,按照临近原则,开展讨论,10分钟后,以组为单位写出书面的结论。
轰,压抑了几分钟的学生,终于说话了,估计这几分钟对于他们来说,特别慢长。于是,讨论轰轰烈烈展开了。
这中间,不乏借机说小话的。但我没有批评,也没有问问他的名字;而是巡视到就用眼睛示意他。
这中间,班长领着那三个学生回来了,汗津津的。他们解释谁拉肚了,起不来。我理解性的点点头,示意他们坐回去赶快讨论。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肯定是在打篮球,不过,算了,知道掩饰一下,说明还不是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好现象啊!
10分钟后,讨论结束,结论收上来后,我很震惊:部分结论很有条理性,很合理,用的词也很恰当准确;虽然有错别字。
不是有教育专家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吗。于是,我大张旗鼓的表扬了一番,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打压上届学生的表现来太高这批学生。还特意打开展示台,把优秀的作业进行了展示。这样一来,写得好的被展示作业的组员固然精神百倍自豪骄傲,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年轻人么,谁没有个争强好胜的心啊!
于是,趁热打铁,他们想睡觉,我就赶紧递个枕头过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呢?
继续讨论,气氛更加热烈,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真的在讨论,说小话的几乎没有了,没有市场了。
5分钟后,结果出来了:上课纪律方面,作业收缴检查方面,听讲做笔记方面,奖惩方面。真的,比我自己想的都全面,都具体。既然学生都已经想到写出来了,老师当然的照顾学生情绪,不能搞一言堂啊。于是,我把这些知识一个组一个组的展示,让大家汇总,拿出一个方案来。很快,一个方案其实就是班规语文课条例出来了。之后,举手表决,全票通过。不通过也不行,就那一两个人有意见和没有是一样的,因为他也拿不出别的好方法。
在我宣布“全票通过”的声音中,下课铃声响了。
热热闹闹的第一节课结束了。我把《条例》打印出来,教师前门墙上一张,后黑板旁边一张,每个组一张,以备随时学习参考。
当然,执行过程中问题多多,毕竟他们都散漫惯了,但我就是坚持原则:有时有鼓励来激励他,有时用批评来刺激他,个别时候甚至搬出学校家长这两座大山来压服他。总之,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但结果是美好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斗争、磨合,到上期期末全市统考时,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已经稳居理科普通班第一名,甚至高分尖子生的人数超过一个重点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三模考试。
这就是我的语文教学故事,中间有辛酸,有泪水,但更有欢乐!明天,我的捣蛋又聪明懂事的孩子们就要走上考场,迎战了,在这里,我衷心的祝福祝愿孩子们:
考出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府,成长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