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时间:2019-05-14 15: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第一篇: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

实验班

金芦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月底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近日,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始的,尤其是中央决策层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十二五”规划在改革开放30年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就非常强烈地凸显了出来。

按照这个主基调,“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2008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全球第98位,“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权威人士具体分析,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在这个发展战略主导思想下,权威人士认为,“十二五”规划需要完成未来国家发展的六大战略任务。铸就内需主导的发展动力权威人士首先强调,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扩大消费是提高经济内需型增长的根本途径。”权威人士给出了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思路,释放我国的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从消费的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逐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

“消费不仅连着增长,更是连着民生。”权威人士认为,扩大消费的关键,还是要大力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关系消费能力,而且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关系民心向背。”而解决此问题,涉及公平与效率、劳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利益协调等问题。

除此之外,扩大内需另一个巨大潜力在于统筹城乡,也即城镇化。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会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这不仅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由农民变成市民以后,其消费支出将大大高于在农村的时候。

“城镇化是事关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一定要把城镇化战略转折的机遇抓住,还要抓好,使其内需巨大潜力能够持续地、有序地释放出来。”他提出了我国“十二五”城镇化的地理布局,“要逐步形成以长江和陇海线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的两横三纵的城镇主干,同时需要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成一个从东到西、由南到北梯次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当中,东部地区未来的主要任务是,把“率先发展”的重点放在“率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而作为区域协调发展优先位置考虑的西部大开发,其今后十年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应更加注重雪中送炭,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新疆、西藏等地区发展,要采取特殊的扶持措施,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使这些地区尽快发展起来。”

“在„十二五‟规划中,区域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重点是,东部地区的发展空间将瞄准海洋经济,担负起建设中国海洋大国的战略任务。”权威人士介绍说,我国发展将由陆域大国向海洋大国拓展,“十二五”规划将全面启动海洋国土的战略开发,强化陆海统筹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维护我国海洋秩序,“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其中要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来拓展发展的空间。”

扭转区域发展不协调,另一个战略规划就是,需要进一步密切各区域经济的利益联系,打破区域的分割,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对此,他介绍说,“十二五”重点就是加大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幅拉近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现在正在科学规划,构建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目的即是打破行政区划,形成流畅的区域经济体系。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赢得先机,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当然,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今年,国家相继制定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方面的中长期规划,这都覆盖„十二五‟、在此基础上,我国“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现在全球都在抢占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另外,他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这一优势还要继续保持,“这就需要„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培育自己的品牌、设计、跨国公司,使制造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缘于我国长期面对大量劳动力就业压力,需要大力发展就业能量巨大的服务业,“过去我们很重视发展产品经济,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在还应当进一步重视服务经济。它可以带动就业和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一些特大城市、中型城市,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已到了可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

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只占42%,相对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要低10个百分点。他指出,“服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需求,也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实际上有利于拓展产品的市场。我们需要完善经济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

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0%,煤炭的人均储量也不及世界人均储量的40%。同时,钢铁、电力、化工、石化等产业的单位耗能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以上。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第二篇: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地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建立在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人民群众对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事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以科学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我国已经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因为,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等,无不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够科学、比较粗放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因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彻“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具体体现。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主题浅析

十二五规划主题浅谈

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阐明了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纲要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自从我国实行五年规划制度以来,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也不在少数。其中发生的悲剧也应该另我们深思,我们不该只看到成果,而不顾代价。我们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让国人痛心疾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剧了。

未来五年,我们会进行怎样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会有怎样的转变,这是国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说把发展停下来,一味去搞方式的转变。转变也是在不断发展中进行的,发展是硬道理,那么方式的转变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就体现在科学的发展上。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都是我国始终强调的,在未来五年,这五个坚持必然会被再次强调。发展,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大问题,而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未来五年间,我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最终达成十二五的计划目标!

第四篇:主题活动十二五规划

综掘一队主题活动“十二五”规划

主题活动作为“一个机制、四个载体”党建工作新模式的“四个载体”之一,是公司党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时期,是公司安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总的主题活动是“我为高河转型跨越发展做贡献”。为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本支部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好支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为实现“十二五”战略提供坚强保证,现制定《综掘一队主题活动“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集团“十二五”战略目标,深入开展“我为高河转型跨越发展做贡献”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变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建成行业一流特大型标志性矿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主要目标

思想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途径,全面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矿区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途径,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支部班子,配齐、配强班子成员。以“四好”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班子建设,使“四好”班子达到90%以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着力建立“学历+能力”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公开、公正的后备干部制度,全面加强干部的管理考评,打造“好人+能人”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为公司安全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六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党员管理教育,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创新推进支部工作,真正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集团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风建设:以落实“三个三分之一”要求为途径,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祉,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石圪节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反腐倡廉建设:以构建具有高河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途径,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反腐倡廉水平,使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全力运行监控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群众对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为队组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制度建设:以深化党建工作绩效管理为途径,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干部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等基本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支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巩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形成的方法、经验、成果,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

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力度和效率,特别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1、加强理论武装,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和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放胆争先,克服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积极探索和改进公司的理论教育,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2、加强战略宣传,培育“中国潞安”共同理想。充分发挥报纸、网络、新闻橱窗等媒体和载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公司战略目标,使党员干部明确目标任务。要加强新闻资源的开发,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与

时代发展和进步合拍,与受众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共振,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潞安实际,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丰富内容。既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要认真学习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职工群众学习、向优秀企业学习,做到学用相长、学以致用。要创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支部中心组学习、专题调研、主题宣讲、形势政策教育、专题讲座、个人自学以及网络教育等学习方法,努力增强学习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学习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健全制度。要坚持用制度加强学习管理,用制度保证和促进学习,建立健全组织集体学习、调查研究,党员轮训,党员个人自学,学习成果转化,学习考核评价等学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组织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班子建设。切实加强支部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主要负责人。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不断改善班子

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建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致力于为队组建功立业,职工群众衷心拥护的领导班子。严格落实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队组班子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积极整改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要求,努力做到“四个同步”,即党政工作同步规划,党政功能同步到位,基层党政班子同步配备、党政机构同步建立。

2、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并逐步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加强支部建设。党组织及时有效地建立健全,形成与矿井发展相适应、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探索新时期支部建设的方法,实现基层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中央“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配好党支部书记。以“工作能力、激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包容能力”为目标,加强支部书记能力建设。每年培训,不定期交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完善支部队务联席会,不断提高会议的质量与效率。不断完善新时期“一人一事”思想

政治工作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与方法。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三类(一线队组党支部、机关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样板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党员干部“联保”责任制,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吸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途径与方法。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制度,形成“入口”、“出口”双通的良性机制。深入实施把骨干培养为企业发展的优秀党员,把党员培养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骨干的“双培工程”,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将积极分子“结对培养”制度、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综合素质测评制、无记名票决制、发展党员“包联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十余项有效的制度加以整合、补充和完善,形成具有特色、在实践中经得起推敲的发展党员工作良性机制。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是领导和推动战略发展的骨干。坚持党管干部,积极探索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完善中层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重视基层和“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及时提拔使用。按照以 “德”为先的要求,调研、探索中层干部 “德”的评价办法,完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增强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为总目标,保障公司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实现人才在年龄、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理论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制,制定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群众认可、经营管理人才重市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行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吸引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市场配置、优化服务等途径,广泛吸纳各类人才,为公司安全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制定完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使一流的人才享受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回报。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实现人才工作规范化。“十二五”末,使公司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有效机制逐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司发展建设基本适应。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1)建立完善劳动竞赛运行机制。加强典型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岗位练兵,逐渐实现技术比武工种全覆盖。加强劳动竞赛,保护职工持久的劳动积极性。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动员全员、全方位参加,努力创造高效益。

(2)建立健全职工建言献策机制。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举办职工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发明创造活动成果展,认真总结推广先进工作法和技术操作法,提高建议质量。

(3)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宣传《劳动法》、《矿山安全卫生法》、《劳动保护条例》、《劳动卫生国家标准》,努力减少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严重的职业危害。开展职业安全生产卫生调研,提出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意见。加强群监员培训,发挥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帮教的作用,理顺井口接待站的关系,确保矽肺病要逐年下降,伤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额,力争实现百万

吨死亡率为零的目标。

(4)大力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加强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建设载体,不断满足新时期职工文体生活需求。

(三)加强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组织的形象。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我创新的作风、真抓实干的作风和调查研究的作风,在优良党风的带动下,形成凝聚潞安干部职工投身战略发展的强大力量。

1、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抓好石圪节精神的弘扬,使广大干部树立面对工作“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忘我精神,面对困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把工作“干就干到最好”的不懈追求,全面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科学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奋斗意识的教育,提升干部的思维潜能、智力潜能和本领潜能,使各级干部更加注重价值再造,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2、大力弘扬自我创新的作风。加强创新型干部队伍建设,使党员干部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把更加注重自我创新当作一种需要、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完善创新成果申报机制,增强自我创新能

力。依靠干部的带头、带领、带动,把职工群众中的创新创造精神进一步激发出来,形成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发展动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3、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强化“实”,坚持重实际,组织各级干部以扎扎实实的作风带动扎扎实实的落实;靠实干,组织党员干部有务实的举措,每项工作、每项工程都要有实招,都能够目标化管理、网络化推进、刚性化考核,形成纵向考核、横向考评、高效推进的格局;求实效,组织党员干部讲求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确保转型跨越发展的高质效、求实效,形成“好人+能人”的良好风气。

4、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作风。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形成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良好风尚。推行“一线工作法”,落实 “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组织各级干部在抓落实中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对重要问题亲自参与调查,实地研究对策,拿出解决办法。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和主要领导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传统观、道德观、荣辱观、纪律观、廉洁观、自律观等“十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人、财、物和重要管理岗位员工的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教育。按照“1151”模式,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进队组、进岗位。

2、强化源头治理。完善规范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公示、决策评估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财务监管制度、投资管理体制、招投标管理制度,推进内部市场化改革。

3、强化监督制约。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通过分解运营权力、完善流程管理和程序监控,规范运作,初步形成科学配套的内在监督机制。

4、完善党务、企务公开。重点抓好重大决策、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和基建项目承发包、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等内容的公开。加强对企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公开真实全面及时。

5、依纪依法办案。整合办案力量,完善办案程序,保证办案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手段,提高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综合效果。

(五)加强制度建设和党建理论研究

坚持以党建工作绩效管理机制为途径,完善主题活动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

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持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四、保障措施

1、加强衔接,搞好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编制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切实把专项规划做深、做细,具有可操作性。要加强衔接配合,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成效。

2、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制定本规划是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关于增强计划性要求的具体体现。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媒体要强化宣传,增强党员实施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认真学习,坚定信心。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规划,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集团党委做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团结奋斗。

4、落实责任,加强领导。集团党委各牵头部门要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组织和落实好所牵头负责的工作任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分解任务,细化目标,制定措施,确保规划任务制定科学,任务目标分解到位,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5、注重评价,提高绩效。集团将把本规划分解、落实情况纳入整体工作评价,以建立有利于党建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部门规划中的目标纳入集团党委工作目标,着重评价规划的执行、推进情况,以利于主题活动载体的发展,更全面地反映集团党的自身建设的水平和绩效。

公司各支部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党的自身建设水平,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新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

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

篇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新华社发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 篇三: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整理版)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 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 用性强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2-3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下载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种下"摇钱树" 十八"金元宝"谁先瓜熟蒂落 机械 受益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积极有序发展信息技......

    十二五规划

    绥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组......

    十二五规划

    金川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十一五”全县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十二五”全县......

    十二五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浅谈十二五规划

    浅谈“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核心内容......

    浅谈“十二五”规划

    2010-2011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查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浅谈“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

    十二五规划

    李克强对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阐述 新华网于11月14日23点39分刊发了李克强对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阐述----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