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婆的家》(《爱,回家》)电影观后感
2014级管理学院方雨婷 1742014200465
润物无声,大爱无言 ——《外婆的家》电影观后感
小学期,跟随着老师看了很多教育类的电影,每一部都感触颇深,也引发我很多的思考。然而,最让我动容,在脑海中反复回想的,还是第一部电影——《外婆的家》。
在观影中,我无数次流泪。我在电脑前不禁思考:是什么让这部影片如此的打动我、如此触及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呢?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浮夸的特技,没有高颜值的演员,甚至没有精湛的演技的电影(以上四个要素都是当今主流卖座电影必不可少的四大元素)。它,甚至少了声音,过于安静。
对,太安静了。我想,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因为它太安静,所以我们的耳朵,躲过了隐晦复杂的台词。因为它太简单,所以我们的眼睛,避过了眼花缭乱的特技。因为它太朴素,所以我们的心,让过了矫情失真的剧情。
我的耳朵、眼睛和心,只需要静静地感受,我坐在那里,静静地感受。故事开始于公交车上,母亲带着孩子赶往乡下的外婆家,一开始就扑面而来浓浓的农村气息:大爷大妈满面红光、高谈阔论,家禽与人一同挤在公交车上。这来自农村的吵闹拥挤,与来自城市的娘俩形成鲜明反差,也奠定了本片的基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农村与城市极大的不协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片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农村、没有文化、不会说话的外婆,和她来自城市、娇生惯养的小外孙。因为离婚的妈妈要在城市找工作,所以小外孙要在这里被寄养2个月。一开始,小外孙十分不懂事,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个来自农村又是哑巴的外婆,骂她、不搭理她,而外婆却丝毫没有生气,而是静静地尽她所能地呵护她的小外孙。没有声音,外婆只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她的爱。那个在片中反复出现的在胸前画圈的动作,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对不起的意思。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包含了外婆多少在心中想说却又无法说的复杂感情,不仅仅是歉意,更是一份不能表达的爱。在物质欲望无法满足的农村,一个孩童的眼睛才能透过“游戏机”、“电视机”、“肯德基”看到真正的爱与善,一个孩童的心灵才能真正地被大自然洗涤和净化。没有一切便是收获了一切。渐渐地,一开始坚决不和农村妥协的小外孙开始懂得生活的不易,同时也才从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美好。他开始不再要这要那,也不再任性,而是真正唤起了一个孩子应有的善良的天性和感恩的本能,他关心外婆,和当地小伙伴玩耍,融入了质朴的农村生活。然而,当原始的农村刚刚给孩子带来愉悦与轻松时,一封来自城市的信意味着这个小小的“假期”就要结束了。临行前的一晚,小外孙教外婆写字:“我想你”、“我病了”——希望外婆在他走后能给他写信。可是,无奈外婆年岁太大,没有办法学会。“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个空信,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么?”外孙在最后对外婆说的话满是温情和童真。令观众没想到的是,小外孙连夜画了许多写好地址、写有“我想你”、“我病了”明信片,临行前送给外婆,希望不会写字的外婆能与他保持联系。此时,外婆与孙子之间的情感早已融在一起,彼此相知,彼此相念。
影片的结尾,外婆一如既往地佝偻着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一组长镜头将这份经过时间而逐渐滋生的亲情慢慢带回了家。观众的情绪也在一整片的积淀之后
2014级管理学院方雨婷 1742014200465 爆发,影片里的爱如此克制,而观众的眼泪却已决堤。
在这部电影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佝偻着背用脚丈量着回家的路,用不灵光的眼睛见证着四季更迭,用苍老的双手做饭洗衣,用点头向邻里送去最真诚的问候,她总把仅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予他人,却一点不造作矫情。她的爱,坚定如山,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她的爱,如山川抚育万千丛林,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是把最好的给予;她的爱静默如山,不自夸,不张狂,却在外孙的心里久久回响而不止。
片中许多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十分感人。比如,外婆自己不吃,为小外孙点一碗面;比如,外婆给小外孙亲自剪头发;比如,外婆半夜守着小外孙上厕所。这些真实而质朴的情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这让我想起我的姥姥。逢年过节,我的父母就会提着好吃的、好喝的、有营养的去看望她,然而这些好吃的、好喝的、有营养的,姥姥都会收起来,自己从不去吃,一直等到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们去她家玩的时候,才拿出来给我们吃。小时候我不懂事,姥姥给我,我就吃,从来没想这是哪来的。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我吃过的好东西,全是爸爸妈妈用来孝敬姥姥的。这,就是老人对我们的爱吧——这种爱,润物无声,这种爱,大爱无言。
片中的故事情节有的童趣,有的却很深沉。有时,你不禁对孩子的天真,大人的质朴,乡村的泥土气息发自内心的向往;有时,你不得不要面对农村生活的拮据,留守儿童缺失的爱和空巢老人生与死的沉重。影片看似再讲外婆与外孙之间浓浓的爱,实际上在讲当下社会发展中农村与城市之间极不协调的问题。韩国这样,发展中的中国亦是这样。思考这样的问题,比提起爱的主题更让人沉重,难以继续。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想,导演的初衷绝不只是想让我们在电影院里流泪,而是希望我们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的畸形。
整部片子简单而平实,却真的像一种洗礼,让人不由地相信亲情的无欲无求,相信爱的润物无声,让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慢慢裸露和舒展开来。
第二篇:电影《爱,回家》观后感
爱·回家
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因为看电影而哭过了,而一部〈〈爱.回家〉〉,却让我哭的淅沥哗啦,被婆婆那人间真情所感动,更是为成佑从对外婆的不屑到依依不舍的感情升华。而关于亲情的主题,则是影视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因为这样,《爱·回家》才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受到一致好评。
影片是以韩国一个乡村为背景,以聋哑年迈的婆婆对7岁成佑的呵护为中心,来鞭达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它向观众提出“情”是什么,“爱”是什么,同时引起观众的思索与共鸣。影片在赞美亲情的同时,也和盘托出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社会问题。老人的孤苦,对生活的艰难辛酸,有别于一般的情节剧,是戏、是生活、又是诗催人泪下,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同情。
影片从7岁孩子的视角,多色彩的反映了婆婆的慈爱和艰辛。成佑的眼泪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影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用水墨淡彩的笔触来抚慰观众的心灵。整部影片自然含蓄、流畅细腻,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构思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成佑一个无知的孩子,一个在母亲溺爱下挑食、贪玩的城里孩子来到乡下聋哑婆婆这,吃什么都不愿意吃,婆婆冒着大雨为他去买鸡,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影片背景音乐舒缓感人,深刻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特点。成佑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婆婆,婆婆却仍默默地关心着他,影片中蒙太奇手法把乡间美景衬托出,看到了乡间之美,仿佛也置身于大自然中。成佑坐着巴士回来,而婆婆本身是一位背驼的老人却拄着拐杖从集市赶回来。我想所有的观众都为之默默地留下了眼泪。
影片没有过多语言,只是通过孩子的童言和儿戏揭示感情的心态转换,营造抒情气氛,以景托情,深化人物内心情感,散发屡屡诗情,影片在细节处对生活实感的追求,使影片有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婆婆在瑟瑟夜晚陪着成佑上厕所,外面的虫鸣,让我感到自然之美,同时也感到音响达到唯美的艺术效果。
婆婆用节省的钱带成佑吃他爱吃的,用辛苦卖菜的钱为成佑买鞋,自己却穿着补了又补的鞋,又一次颤动了我的心,看着婆婆赤裸的脚沿着石路挑着水,脚下留了血,我的心也跟着留血了。
影片中,女导演李贞香对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的交代,均采用在山区实景拍摄,伴之木屋的场面、集镇市场的吆喝,使影片散发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观众宛如宛如欣赏一幅自然质朴清新的油画。另外,影片以纪实风格显示着清新自然的艺术美,保持着少年儿童清纯可爱的特点。
影片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果,成佑从看不起又脏又哑的婆婆到舍不得离开婆婆,给观众一个回味的空间,偶尔的幽默情节,使人心情舒缓,心旷神怡。到最后他把自己喜欢的图片送给了婆婆,离开时又留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期望与婆婆生活,我们感到淳朴的亲情,使影片的主题开掘的深刻意义在于它将现代意识的孕育过程深化,也是导演渴望表达给予老人关爱的主题深化,让观众的心因此而起伏不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而小成佑的成长真切地勾起我关于儿时的回忆与成长的反省。虽然我基本上还算是乖乖女,不像成佑那么调皮捣蛋,但像有时候父母做菜不好吃,故意耍性子不吃;父母买的衣服鞋子不好看,很抵触的不穿还是有的。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是远离父母家人来到外地求学,时间和距离的遥远都让我感到了亲情的弥足珍贵。我会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不要担心我,照顾好自己。
而相比那些已经没有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同学,我总是感谢老天是如此
眷顾我,让我仍能够享受拥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幸福。但我经常可以听到身子佝偻的姥爷淡淡的叹息声:我可能看不到马晓毕业、工作的那一天啦……每到这个时候,我鼻子总是酸酸的,我又是多么想让时间慢点再慢点,让他们可以笑着看到我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的那一刻,让他们以我为骄傲。所以,我努力学习,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告诉他们,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所以,我体育选修的武术,认真的学习太极拳,想要回家教给姥爷爷爷他们,增强他们的体质;所以,我在每个节日都会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可以经常听到我的声音,以解他们的思念之情……
有人说亲情是这世界上最不加修饰的情感,这一点我很认同,在父母和长辈的心中或许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但实际上如今的我们早已不是那个依靠在他们身边能够与他们为伴的人了。
或许你的长辈现在也独自一人生活着,他们的生活或许很朴素,或许很艰苦,或许在他们身边甚至连一个能够陪他们聊天的人都没有!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试想一下当我们老的时候也是如此地孤独无助将是多么凄凉的一件事!
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这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让我们珍惜亲情吧!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看望一下想念着我们的亲人,为他们送去我们的关心和嘘寒问暖,在他们面前永远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第三篇:《爱回家》观后感
《爱回家》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暖暖的,仿佛一股暖流涌入心田,不得不说,编剧很好地抓住了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令人触动情感——亲情。这是很温馨的一部电影,很符合韩剧的套路。
影片很简单,讲述了在城里娇生惯养的男孩被妈妈送去与年老贫穷的外婆同住,从最初的嘲笑辱骂的隔阂到最后的理解包容关心,男孩慢慢地变得懂事。
一开始,男孩初入山村,公交车上农夫农妇的粗鄙俗气,外婆的聋哑蠢笨,住所的肮脏简陋,山村里的一切都让男孩难以忍受。所以男孩对外婆的态度极其恶劣,认为外婆迟钝、傻,称外婆哑巴、聋子,总之,让我恨不得把男孩从屏幕里揪出来,狠狠地打一顿屁股。对于外婆的好意,男孩总是无视,甚至还去破坏,反正整一个熊孩子。后来随着慢慢地相处,男孩变得懂事,会帮外婆穿针线,下雨天帮外婆收衣服,照顾生病的外婆,还把自己爱吃的巧克力饼干偷偷地塞给外婆、、、、、、影片里有很多场景对比表现了男孩的懂事,比如一开始男孩画在墙上的辱骂性语言被划掉,比如一开始外婆走在前面,他跟在后面变成他带着外婆走,比如影片最后他教外婆写字,然后互通信件、、、、、、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这个之前令我恨不得揍一顿的熊孩子,用我室友的话来说就是,一开始总是叫嚷着要揍熊孩子的我慢慢安静下来了。说实话,我最讨厌那些总把别人的关心当做理所当然,还不会珍惜的孩子,尤其影片中的外婆如此年迈,还要劳碌地照顾他。我小时候是由奶奶照顾大的,所以更比较能体会老人照顾孩子的艰辛,也更讨厌不懂事的孩子。幸好男孩最后变得乖巧了,不然我肯定要给编剧“差评”。
我很喜欢影片中的外婆,虽然身患残疾、生活贫困,但很坚强。当女儿让她照顾男孩,即使家境不好,自己生活已经很艰难,她还是接下了重担;当男孩对她冷言冷语,各种无理取闹时,她仍然以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包容男孩的任性。外婆还有着农村人的特有的善良质朴,她会放生被男孩叫嚷着要打死的虫子,她会在买东西时询问店主的腿脚是否还好,她会带着女儿买给自己的补品去问候生病的邻居。然而影片里有一个镜头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外婆在男孩睡着的时候玩他的玩具。即使外婆玩的很吃力,但那时外婆的脸上洋溢的丝丝微笑在阳光下真的好像会发光,是一种让人看了会忘记一切疲惫烦恼的微笑。这是整部影片中令我最感动最被触动心弦的片段,也是整部影片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比起后来煽人泪下的亲情,我对此更加印象深刻,外婆的一切美好都体现在这个微笑中。
影片中还有很多值得提一提的地方,比如男孩和另外两个孩子的友情,很令人欣慰,男孩终于学会了道歉,“对不起”,据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整部影片欣赏下来,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无愧于治愈系电影。我喜欢看这样的电影,每当生活中充满不如意,遭遇不幸时,欣赏这样一部电影,会感觉世界依旧美好,不幸终究会过去,家人永远是我们最为坚固的依靠。亲情之伟大,我们都懂得。
13税收1班
***2
蔡银婷
第四篇:电影回家的路观后感
电影回家的路观后感
又是一部让我看过之后情感较为复杂的电影,很兴奋身为媒体专业的我能够看到一部关于媒体审判积极面的一部电影,在舆论引导下,人性、自由、爱可以得以解放,母亲回归家园。但是,更多的是让我很怕,很惊恐,不敢告诉自己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改编成的,很不愿意去体会一个普通人在遇到这样的困难的时候,那种艰难,那一段凤凰盘涅的过程,因为我也是个普通人。
电影上讲是韩国的事情,有一丝丝侥幸,电影让事情发生的很快,但是过程经历却很漫长,仿佛女主人公的两年牢狱与我同行。看着希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一样,燃烧着微弱的光,熄灭,再燃起时,人们的小心翼翼,屏住呼吸,那是多么孱弱的光啊!看电影时,多么希望只是情节坎坷,只是影视剧情需要,其实我们的社会不是这样,但是每每看到,影中丈夫无力的在四处奔走,只为妻子的下落,这已是奢望,但却处处碰壁,屡遭白眼,因为他们是个普通人。
越长大,就越觉得人心的冷漠。电影中的冷漠,总让人有一种陌生的熟悉,仿佛每天都在身边发生,当然,可悲的是,我也是这冷漠中的一员,每天习以为常的冷漠,习以为常的看着世间冷暖,用冷漠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只是普通人,不冷漠着,还能做些什么?
回家的路,她走了好久,或许开始的时候不应该踩死那只无辜的蜘蛛吧!
第五篇:爱无疆电影观后感爱无疆
爱无疆电影观后感爱无疆》故事不复
杂——写一个叫苏萌的漂亮姑娘,在胡杨林里写生,偶遇沙尘暴,并遭遇饿狼,是一个叫阿布都拉的小男孩救了她。在走出沙漠途中,为了一颗鸟蛋,阿布都拉从树上栽下来,树杈戳坏了他的肾。为了挽回阿而都拉年轻的生命,苏萌捐出了自己的鲜活的肾脏…… 真实、感人,胸中不时涌起一股热乎乎的东西。苏萌集漂亮和善良于一身,阿布都拉活泼而可爱——两个青年人,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了两个民族相互救助,血肉相连的感人诗篇,在浓重的人文关怀中喻示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最大的,能让人灵魂震颤的,是新疆人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