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文理学院近三年入学新生生源质量概况
西安文理学院近三年入学新生生源质量概况
我院2006年招生总计划2210人(不含中师转段976人),由于连续两年为配合评建工作大幅削减计划,又按照教育部要求取消联办计划、减少专科计划,故06年比05年减少招生计划295人。其中校本部计划2060人,专升本计划150人,中师转制计划976人。校本部计划中,本科1780人,专科280人,涉及体育、艺术、外语、文史、理工等五个计划科类。跨省招生计划587人,跨省招生比例达到28.4%。在人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本科计划人数持续上升、但是跨省招生比例比去年减少7%。我院2006年实际录取新生3262人(含中师转段),超计划完成招生任务。
新生报到后,我院2006年实际报到新生总数(不含中师转段)2044人,本科1697人,专科218人。录取新生报到后分析结果为本省生源1408人,占74%,外省生源503人,占26%;男生930人,占43.6%,女生1203人,占56.3%;应届高中毕业生1218人,占57.1%,往届高中毕业生915人,占42.8%;党员11人,团员2045人;少数民族新生47人。
根据新生数据统计,本科中的汉语言文学、会计学、旅游管理、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传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化学等新增专业比较热门,生源情况良好;专科各专业整合后除书记官专业外均生源良好。总体分析,我院2006年新生情况基本等同于2005年,文科、工科专业好于理科。2007年我院招生计划为2725名,比06年增加515名,增加率为23%。在招生计划控制严格的大环境下,我院不懈努力,追增五年制高职计划200名,实际完成招生计划2903名,超额录取新生181名;其中,在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新生1861名,三年制高职新生381名;在陕西省招收专升本新生263名,五年制高职新生398名;另迁回原长安师范教学点新生655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
2006年我院计划招生2210人(不含中师转段生976人),实录2286人;2007年我院招生计划2725人(不含长师回迁655人),实录2906人;比较之下,07年我院比去年多招收新生696人,在计划数增长严格控制在5% 幅度的大环境下取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我院在全国录取情况喜人,30个有计划的省中,第一志愿录取率在80%以上的生源优秀省有9个,60% ~80%的省有6个,第一志愿录取率平均为75%,陕西省第一志愿录取率为78%,远远高出2006年的64%。
新生报到后,我院校本部各专业2007年实际录取新生总数2242(含三年制艺术类高职)人,本科1861人,专科381人。录取新生报到后分析结果为本省生源1769人,占78.9%,外省生源473人,占21.1%;男生863人,占38.5%,女生1379人,占61.5%;应届高中毕业生1181人,占52.7%,往届高中毕业生1061人,占47.3%;党员8人,团员2161人;少数民族新生46人。
根据新生数据统计,本科中文史类的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英语,理工类的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应用化学等专业比较热门,生源情况良好;专科各专业整合后除法律事务专业外均生源良好。总体分析,我院2007年新生情况好于2006年,文科、工科专业好于理科。以占总人数78.9%的陕西省考生为例,分析如下:
文史类:院校第一志愿全满,专业一志愿满足率在53%,平行志愿调整46.3%,专业志愿调剂考生0.7%。文史类平均分546分,高出省二本线16分,各专业最低分高出省二本线21分到2分不等,平均分均高出省二本线10分以上。我院文史类退档考生103人,最高分550,最低分532分,平均分535.5。
理工类:院校第一志愿不满,专业一志愿满足率63.72%。理工类平均分501分,高出省二本线11分,各专业最低分高出省二本线10分到压线不等,平均分均高出省二本线9分以上。我院理工类退档考生31人。
总体而言,2007年我院在陕西省生源比较充足,文史类不但第一志愿充足且分数较高,体现了我院的文史类优势。理工类第一志愿占计划数的52.4%,三个专业第一志愿满额,也说明理工类比往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院2007年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完成招生计划200名后,经过积极协调和不懈努力又追加计划200名,最终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398名。
幼师招生工作并入我校以来,我们通过多方调研发现其生源已经严重萎缩,生源质量较差;在我院通过电视广告、招生考试报、中考特刊的高频宣传后,2007年在西安以外地市报名情况仍极不理想,有地市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尴尬局面。相对而言、西安地区考生数量能基本满足1:3的录取比例。由于西安地区考生进行了完整的专业测试并且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75.3%,所以在此以西安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已录取的300名西安考生中,中考成绩最高分464、最低213。术科测试最高分106、最低分30。综合分最高分500.8,最低分232.3。其中400分以上49人,370分以上100人,300分以上224人,232分以上300人。男生5人、女生295人,碑林区35人、新城区41人、莲湖区41人、雁塔区30人、未央区23人、灞桥区16人、阎良区14人、临潼区26人、长安区16人、周至县7人、户县5人、高陵县25人、蓝田县21人。
2008年编制招生计划为本科1970人,三年制高职400人,五年制高职300人,实际录取学生为本科2344人,三年制高职441人,五年制高职434人,实际完成招生计划3417名;其中,在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新生1861名,三年制高职新生381名;在陕西省招收专升本新生263名,五年制高职新生434名。超额完成招生计划。
2007年我院计划招生2725人,实录2903人;今年我院招生计划2785人,实录3417人;比较之下,今年我院比去年多招收新生632人,是近年来我院在计划数增长严格控制环境下取得的最大突破。2008年我院在全国录取情况喜人,30个有计划的省中,第一志愿录取率在80%以上的生源优秀省有陕西、安徽、河北、河南、湖南、江苏、内蒙古、山西、新疆、浙江10个,60% ~80%的省有附件、甘肃、广西、吉林、辽宁、山东、四川、天津、西藏、云南10个,第一志愿录取率平均为82%,陕西省第一志愿录取率为85%;与2007年比较,第一志愿率有大幅度提升,达到60%以上的省份从15个增加到20个,尤以陕西为最,比2007年增长7%,比2006年增长21%。
我院校本部各专业2008年实际录取新生总数2785(含三年制艺术类高职)人,本科2344人,专科441人。录取新生报到后分析结果为本省生源2227人,占79.96%,外省生源558人,占20.04%;男生980人,占35.19%,女生1805人,占64.81%;应届高中毕业生1477人,占53.03%,往届高中毕业生1308人,占46.97%;党员1人,团员2694人;少数民族新生55人。
根据新生数据统计,本科中文史类的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英语,理工类的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会计学、英语等专业比较热门,生源情况良好;总体分析,我院2008年新生情况为历年最好,文科、工科专业好于理科。以占总人数79.96%的陕西省考生为例,分析如下:
文史类:院校第一志愿全满,在为增加计划情况下,最低录取分数接近540分。专业一志愿满足率在53%,文史类平均分536分,高出省二本线16分,各专业最低分高出省二本线21分到2分不等。高职文史类最低456分,最高518分。
理工类:院校第一志愿不满,平行志愿随即录满,平均分503分。理工类也增加了部分计划,有效解决了第一志愿专业扎堆的现象。高职理工类最低396分,最高481分。
总体而言,2008年我院在陕西省生源非常充足,文史类不但第一志愿充足且分数较高,体现了我院较强的文史类优势。理工类首次没有进行征集志愿,也说明理工类比往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院2008年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原定招生计划200名后,经过招生办积极协调和不懈努力又追加计划134名,最终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434名。
2008年是我院第二年进行五年制高职招生,和07年相比有几大。第一、取消了专业课测试,缩短考试流程,保证了全省报考考生的测试准度一致性。第二、市级招考部门将我院招生批次由提前批调整至五年高职批次,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源状况。
近几年连续下滑的五年制招生状况波及到各所学校,我院五年高职虽录取434人,但实际报到仅195人。大批计划浪费,随后虽然也进行了补录工作,但是生源及层次有限,收效甚微。
总体而言,我院近三年来本科及三年制高职生源质量不断大幅度提高,第一志愿率稳步上升,尤其是文史类各专业已经在陕西省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每年都能高质量的完成招生计划。但五年制高职生源不断萎缩,已经无法完成计划,尤其是2008年五年制高职批次变化后,生源质量及报考率更是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我院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形象。
西安文理学院三年来将招生计划总数的80%以上都投放于陕西省,支持我市高教发展。
第二篇:西华师范大学近三年生源质量纵向
西华师范大学近三年生源质量
纵向比较分析
招生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每年的招生计划、招生宣传方案、网上录取等工作,校领导都要过问,组织各种会议部署和协调。并指导职能部门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以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加强对艺体类专业建设,扩大省外艺体类招生计划的比例;逐步取消专科招生,减少普通预科层次的招生,实现所有专业只招本科生。
近三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我校招生范围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显著优化,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2002年我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四川生源占82.3%,省外生源占17.7%。四川省录取分数线文科超过省控本科线6分,理科招收了部分第二志愿学生。省外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484人,占省外招生数的58.95%,录取分数超过省控本科线的外省省份文科有13个,理科有13个。四川省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为计划数的5.6倍。
2003年我校招生范围扩大到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四川生源占66.7%,省外生源占33.3%。四川省录取分数线文科超过省控本科线17分,理科超过13分。省外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996人,占省外招生数的62.91%,录取分数超过省控本科线的外省省份文科有19个,理科有16个。四川省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为计划数的8.4倍。
2004年我校招生范围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四川生源占63.6%,省外生源占36.4%。四川省录取分数线文科超过省控本科线19分,理科超过6分,其中我校美术学专业录取文化分数线超过省控线112分。省外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1079人,占省外招生数的63.55%,录取分数超过省控本科线的外省省份文科有21个,理科有16个。四川省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为计划数的10.3倍。
从过去三年生源质量的分析中,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招生范围在2005年已经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外省生源的数量明显提升,生源结构因此改善。外省生源的增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就业,有利于不同思维习惯的融合,有利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在四川省的录取线一直保持线上趋势,生源质量好;省外第一志愿录取率和四川省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均逐年上升;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由最初的压线录取改变为绝大多数为线上录取,录取分数线提升很大,而个别省份的录取最高分甚至超过了该省的重点线。学生素质明显提高,生源结构显著优化,生源质量稳步上升。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招生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得益于我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特别是修建新校区和升格为师范大学后,我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才有如此显著的变化。同时,这也是全校教职员工勤勤恳恳、认真工作、学习的结果。但我们从成绩中也看到了和其他学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性别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一直存在。此外,我校还应加大对省外考生的宣传力度,力争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探索新的渠道和方式,使西华师范大学这所承载着60载春秋和几代人梦想的学校焕发出新的光彩。
西华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2005年10月
第三篇: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新生入学须知
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新生入学须知
西安工业大学简称”西安工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特色,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兵工七子”),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新生入学须知
>
1、报到时须持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公寓住宿安全合同,按规定日期到校报到。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报到者,需向学校招生办(029-86173115)请假,无故逾期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2、接站时间:2015年8月20日8:00时至8月21日20:00时;接站地点:西安火车站广场;公交线路:自行到达者,火车站附近可乘坐719路公交车,市内其他地区可乘坐336路、509路、267路公交车,在西安工业大学下车即到。
3、户口迁移:
1)户口在西安市区域范围(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长安、临潼、高陵十区和户县、蓝田、周至三县)内的新生,一律不迁入学校。本市属农业户口的新生,入学时自愿申请变更登记为非农业户口的,由学生在入学前持个人申请和录取通知书,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西安市以外地区新生户口是否迁转,采取自愿。
2)户口迁移的户籍籍贯精确到区县,户籍迁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学府中路2号A区公寓。
3)户口拟迁入学校的新生,报到时须备齐以下材料:(1)户口迁移证原件;(2)身份证复印件;(3)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复印在身份证复印件的反面);(4)近期1寸彩色证件照片两张,并提供电子版。
4、组织关系:
1)学生团员自带团组织关系,团员档案。在开学后以团支部为单位,凭团员证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2)学生党员自带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和经过加封的党员档案材料,报道后在一个月内交到所在基层党委(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按有关规定办理(逾期不予接收)。陕西省内的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区县以上地方党委或党员所在企事业单位党委开至“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外省学生党员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由具有全国范围内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开具(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介绍信抬头为“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转往单位为“西安工业大学”。
5、退学申请:新生决定不到我校就读,须在收到通知书的三日内与我校招生办联系,随后将录取通知书和退学申请书寄至学校招生办。经校招生办同意后,办理退档手续,对于不办理退学手续的考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一年不能参加高考。
6、新生军训:2015级新生入学报到后将开展军训,如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训练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诊断证明。
7、资助政策:如需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须在开学报到当天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手册),按其要求填写。
第四篇:西安外事学院统招本科新生入学须知
西安外事学院统招本科新生入学须知
2013-06-26 17:05
[字号:大 中 小]
一、新生请按通知书规定时间持身份证、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及其它有关证件来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向学院招生办公室联系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及请假超过时限不报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新生高考录取档案的提取,由新生个人持录取通知书到所在市、县(区)招办办理,报到时交辅导员老师(部分省份由省招办直接邮寄除外)。
三、新生自行转接党、团组织关系。新生中的党员,须持原所在县、旗、市委及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出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台头写“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去往单位为“西安外事学院”),到学校党委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其入党档案材料由原所在党组织密封,交新生随身携带,在接转组织关系时,一并交学校党委组织部。新生中的团员持团员证转接关系,其档案资料自带,或可寄至新生所录取专业的二级学院团总支。
四、根据有关规定,新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办理户口迁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户口迁移证入学时自带,迁移证必须为机打证,字迹清晰,手写无效。(2)户口迁移证与录取通知书上的姓名必须一致。(3)户口迁移证左侧须盖有骑缝章,签发日期处须盖有原户籍所在派出所户口专用章。(4)户口迁移证上迁往地址为“西安外事学院”。(5)西安市市区新生不迁移户口,农业户口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就地办理“农转非”手续;郊县新生持户口本首页复印件及本人页原件办理落户。
五、新生需带一寸同底版近期免冠彩色照片8张,背面用铅笔注明姓名及录取专业,报到入学后交予教学管理部门。
六、根据陕西省物价局、省教育厅审批的新生收费标准为:
1、学费:文法财经类专业10000元/人·学年;理工、外语、医学类专业12000元/人·学年;艺术类专业15000元/人·学年;
2、住宿费:A.六人间(带卫生间):1600元/人·学年;B.八人间(带卫生间):1000元/人·学年;C.普通八人间:800元/人·学年;
3、代办费:1624元/人·学年,包含一次性收费和预收费。⑴一次性收费为789元/人,包含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军装、体检及防疫接种费;⑵预收费为835元/人,包含教材费等;
4、学生公寓床上用品410元/套〔含被子(厚)、被子(薄)、褥子、床单、被套、枕巾、枕套、枕芯各一个〕。为了杜绝“黑心棉”流入学校,防范各种传染性疫病和病虫害在学生公寓的传染蔓延,学校严格执行《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学生公寓床上用品监督的通知》(陕质监联〔2013〕6号)文件要求,定点联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教育厅审查合格企业产品,实行统一配购。
七、交费方式:仅受理银联卡。
八、新生到校后自愿办理校园卡。校园卡是对新生信息认证后,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服务的信息卡,主要功能:(1)教学管理:门禁管理、图书借阅和个人信息查询等;(2)校内消费支付:食堂就餐、打水、购物等;(3)校外消费支付:刷卡坐公交、地铁,市内部分书店购书等;(4)该卡装入手机(电信),可具备通话功能(手机需自备,也可到校后在校内电信营业厅存话费得到电信公司赠送的3G智能手机),通过手机还可对校园信息如学校通知、课表、图书馆信息、就业岗位、一卡通消费明细、快递等进行查询。
九、新生报到期间我校在西安火车站出站口设有新生接待站,学校专车全天24小时接送新生及家长。如自己来校可在火车站乘14、201、251、40、游7路车,在南门外乘405路车,在城北客运站乘202路车,在城南客运站乘908路车,在城西客运站乘225、902路车,在东郊乘300、400、604、721、800路车均可直达学校。
十、学院招生办咨询电话:029-885***05传真:029-88513669
西安外事学院招生办公室
二○一三年六月
第五篇:2013年中国大学新生入学质量排名
2013年中国大学新生入学质量排名
清华大学第1名
在2013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行榜中,清华大学以不败的优势,继续获得第1名,北京大学列第2名,复旦大学第3名。
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6名浙江大学,第7名中国人民大学,第8名南京大学,第9名同济大学
第10名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