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教育子女的小故事
名人教育子女的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3.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第二篇: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3.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4.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5.毛泽东教育子女的故事
毛泽东在教育子女上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慈爱之心。他把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同国家兴衰联系起来看待,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毛泽东很注重对子女学习上的教育,督促他们追求新知识,从学习中吸取智慧和力量。1941年,毛泽东在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教育他们在“真学问”上下功夫,为日后从事各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毛泽东还十分注重教育孩子们要有恒心与毅力,他给孩子们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同时毛泽东强调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要把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
6.周恩来和他母亲的故事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第三篇:名人惜时小故事
名人惜时小故事、列宁惜时
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 “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2、柯罗惜时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3、不闲一日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无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4、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校对,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5、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地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6、司光光惜时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7、枕头睡觉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8.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9.雨果
至于法国文豪雨果的谢客术,更是别出心裁。他为集中精力写一部小说,竟给自己剃了光头。有人上门找他,他即指着光头说:“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使人悻悻而回。当别人请其赴宴时,他照旧说:“我这光头,不登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来人只好无奈离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长之后,又一部巨著问世了
第四篇:名人励志小故事
1、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4、《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5、鲁迅卖奖章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6、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7、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8、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名人读书小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
“凿壁偷光”
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