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蜘蛛、拜魁星、种生求子……古人怎样过中国“七夕”情人节?
吃蜘蛛、拜魁星、种生求子……古人怎样过中国“七夕”情人节? 每年的农历7月初7,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由来,民间传说较多的是牛郎和织女,银河两河相隔分居一年后,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这个传统节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为一些情侣,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相聚机会。
在民间,“七夕”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那么七夕节,除了与牛郎织女有关,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古人又是怎样过这个传统节日的? “源易缘”翻阅民俗和史书方面的资料发现,古人过“七夕”,还是很有新意,别有一番滋味的!
一、“七”与“妻”同音,吉中带喜
《周易》第24卦“地雷,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在中国的《易经》文化中,数字“7”被称为阳数。其五行属性火,其色为红寓意七月红红火火。
古人还将将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的谐音除与“妻”同音外,与“吉”相通。因此,被古人视为喜月、吉月。
除了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带动外,古人还往往会选择“7月初7”,这个双吉的吉利日子举办喜宴、孕育新生命的好时机。
二、女性“乞巧”,小朋友吃蜘珠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七夕”这一天,古代的女性会唱着上面的《乞巧歌》,在这天晚上的月光下穿针引线,比赛谁先穿过线,谁就能得巧。
除此之外,在中午,她们还会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直到水面上出现一怪薄膜。
然后,把针丢在水里。庆巧的针在薄膜的支撑下,就会浮在水面上。如果针影形成了云彩、花朵、动物等形状,就是得巧。
这个习俗,反映出古代女子们的乐观向上,以及过七夕节日的独特风韵。
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曾写道:“7月初7,捉小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为得巧之候。”
什么是“喜珠”呢?“源易缘”查阅资料得知,一种米粒大小的蜘蛛,被称为“喜珠”。如果谁的家里,在7月初7这一天,发现了喜珠,就被视为吉兆。
有些小孩子则提前捉一只“喜珠”放在果盘里,分吃瓜果时,就会将喜珠和瓜果一起吃掉。这个习俗,古人称为“喜珠应巧”。
三、拜“魁星”求功名
在中国神话28星宿中,魁星是主文事的一颗星宿,也是北斗七星之一。
为什么古人会在七夕这一天要拜魁星呢?有资料表明,魁星就出生在7月7日这一天。
魁星和文昌帝君,都是主宰文章功名的神仙,受到天下文人才华的尊崇,特别是在闽东一带,特别的崇拜魁星。
因此,古人也入往往会在浪漫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祭拜魁星。
四、种生求子,种子得福
在上面的文字中,“源易缘”曾谈道,“七夕”这一天,被视为红火喜庆的一天。古人同认为这一天是“种生求子”的吉祥日。
古人提前将小麦、绿豆、豌豆等浸泡至长出嫩芽后,求子女的女性就将这些芽苗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种子得福的象征。
这个渐渐淡出现代人的习俗,如今想来,是不是也特别有的有趣呢?
早在12年前,中国的“七夕”节,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一度的传统七夕节就要来到,您还了解哪些习俗呢?欢迎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