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今年暑假,我再一次与艾青同志“见面”,与他的那些饱经岁月的洗礼的文字见面,也再一次见识到他的撕心裂肺地对祖国的热爱,体会到他的那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最真切的关心,一次又一次的动容让我不得不铭记这位现代诗坛的伟人,不得不为这位永恒的诗坛丰碑肃然起敬。
读着《北方》,仿佛已经置身于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给我带来的一种浓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无垠的荒漠上,望着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呻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作者的笔尖带我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见到了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也让我看见了他的浓郁的爱国情,尽管这片北地上到处都是抱怨与痛苦,可是这是我们祖先经过五千年的时间的历练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有他们那无私的博大的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
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可却也深深震撼着我,这片土地为我所爱,因为它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一定会出现的曙光。
我们大家从小就开始被身边的一切人或物灌输爱国的思想,或许很多大学生都会在想我们还没有走入社会,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根本不能改变什么,力量太过于渺小以至于我们很少会将自己置身于一种高的角度,所以我们会认为自己与爱国联系太远。我想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种对祖国的热爱,否则为什么在日本和我国在争论钓鱼岛的所有权的时候我们会义愤填膺?为什么当中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在辽阔的海域里驰骋的时候我们会激动万分?为什么在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上中国的运动健儿们取得辉煌佳绩的时候我们会欢呼雀跃?为什么每次升起国旗演奏国歌的时候我们的心弦会跟随慷慨激昂的节奏而颤动?为什么在一部又一部得抗日影片中当看见中国百姓被敌军残暴杀害时我们会咬牙切齿?又为什么当影片中播放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啦”我们的心像飞回那个时代一样激动欢喜……我知道——因为在我们心目中祖国的荣誉与兴盛关系到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大家都会用小小的心盛满对这个民族的热爱。记得暑假初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是关于一位西南大学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去我国的贫瘠的大西北地区进行支教的事迹,他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的殷切的关心,虽然比较孤单,但他毕竟是在做一份崇高的事业,他望见了西北的渴望知识的孩子的目光,他也遵循了内
心的对那些孩子的关爱和对祖国的一份热爱。我们是正坐在敞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莘莘学子,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寄以深切希冀的天之骄子,现在的我们的确羽翼未丰,很难会有大的成就,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该要开始用一丝不苟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学业,去对待即将会到来的第一份工作,而对于我们的大学的空闲时间,我们不仅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且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团或学院组织的义务支教的活动,为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知识的清流,送去温暖的问候。我们都是渺小的个体,但是我坚信可以发出星星光芒,因为爱国不一定是舍身炸碉堡的壮烈,不一定是指挥战斗的睿智,不一定是治理国家的谋略……
暑假,很喜欢躺在阳台的躺椅上,依傍着落日晚霞的余晖,吹拂着偶尔掠过的微风,倾听着旁边树上夏蝉的吱唧,有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品读艾青的诗,我没有机会处在艾青的那个时代中,而眼前的环境又是如此优雅惬意,我肯定不能完全体会到艾青当时的心情该是有多么的复杂、悲痛和无可奈何,然而从他的诗句的点滴中我依旧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悲切,一首作于1937年12月28日雪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再一次让我见识到了在艰辛的岁月里挣扎的农人——那张被岁月与风霜的利剑折磨得充满沟壑的脸,那根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的脊梁,那双因为对生活缺少希望的黯淡的眼眸。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怜悯,我很同情那些由于无休止的战争的受害者,对于命运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而我们这么旁观者只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但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啊 ”,我感到了悲痛,为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感到悲痛,我想当时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怎么会写出“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般诗句。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正当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满血泪的词句,这些让我这个无知的读者时刻在期待着迟来的黎明。
终于,我和作者以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等到了盼望中的曙光,一篇《黎明的通知》仿佛在向世间宣告被黑暗和痛苦吞噬的日子即将走向终结,而新生活的诗篇就要开启,从作者的欢快隽永的文字间我读出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喜悦,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将光明与喜讯传播开去,“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欢迎”,甚至是让汽笛鸣响,让号角吹响来欢迎,欢迎这让中华四万万同胞欢呼的讯息,读到此,才觉得一直绷紧的那根心弦现在松了下来。或许真的是一首诗一种心情吧,读了《艾青诗选》里的很多诗,发现都是在感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为民族命运的担忧和一直追求光明,当我遇见《盼望》时,我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们不仅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
之一,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记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上,老师让我们轻轻闭上眼,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让我们想着我们的未来,可是当时我的脑海中总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将来会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工作,不知道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不知道将来的家是什么模样……可当老师问道有多少人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将来的生活的,我发现全班150人只有4,5个人举起了手,我认识到原来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是如此的一无所知,就算是小学生也会大胆地想,但我们现在都少了那种儿时的魄力了,儿时那种纯真的理想在如今看来好像成了荒诞的幻想。没有了心中的盼望,我们便不会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上了大学以后变得颓废了,变得庸碌了,我曾经多次寻求原因,可总是不了了之了,现在我坚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缺少的那份“盼望”。
第二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
“一堵墙,像一把刀,把一个城市切成两半,一半在左边,一半在右边,”一句话,一个比喻,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愤的气氛,语气用词中能够深深体会到一种恐惧与一种凄凉,被侵略的恐惧,孤独无奈的一种凄凉,体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炽烈的心情,深思才明白,他对异族情感有着深刻理解,对异族蕴涵着深厚的感情。
是艾青,曾在中国诗歌史上书写过两段辉煌的乐章的艾青。
他融汇了民族与世界两方面的美学价值,把现代诗推进到继“五四”以后的第二高峰的,他凭借更为激昂的热情和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引起世人的关注。
艾青的诗大都表现出对土地,对人民的喜爱。他的《我爱这土地》中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境地吹刮着激怒的风,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能让人深深地体会到爱国之情的强烈。诗中可见他对于时代生活和人民总是那么的质朴与纯真,从中表现出他坦荡的赤子的忠诚。
他的诗也有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呼唤《太阳》,呼唤《黎明》,他追求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他以全部的感情气势磅礴地讴歌了“只知放射,不求报偿”、“大公无私,照耀四方”的光明,着力鞭挞了“凝固得像雪花岗岩”似的黑暗。这些具有真率、朴素、单纯、明快的有独特风格的诗中袒露出他对政治与人生的极高的见解,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诗有的慷慨悲愤、深沉凄凉,有的如行云流水、浅吟低唱。无论怎么样,人们总能感觉他作品上笼罩着一层忧郁,但又并不是忧郁导致的颓废,仍有蓬勃向上的感情。他后期的诗作《伞》、《镜子》等,感情平实而有炽烈,想象新奇而又自然,形象鲜明而有概括,诘言口语化而有音韵美。各种特色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形成了鲜明的意境,正是他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土地上的这束光同时也照亮了世界。他的诗描绘那种人类共同的情感,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关怀整个世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与欢迎。
智利诗人鲁达称艾青为“中国诗坛的泰斗”,法国政府授予他“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以中国人的诗情,将世界上爱诗的人联系在一起。这是诗人艺术创造的产物,滚滚的诗情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风格截然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风靡诗坛的朦胧诗和新生代诗。
艾青是特殊的,也是唯一的。他是中国土地上的光芒!是世界上最强烈的光芒。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
艾青的诗,短短的文字中总能使人感到一丝的深沉,并去细细品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当作名句,因为,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艾青对中国这方热土的痴爱,荡涤人的心灵。读艾青的诗,仿佛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爱国志士纷纷起来反抗时,艾青化身为声音嘶哑的鸟,在为祖国而歌唱,激励那些还仍在观望,还没奋起反抗的人们。他让中国人明白:无论你有多弱小,也要尽力反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艾青的爱国精神,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安顺花。1936年秋,安顺花回到缝纫队,在深山里为部队赶制军衣。1937年3月26日,日伪“讨伐队”来密营袭击。安顺花组织大家把粮食和缝纫工具等埋在两米深的山涧积雪下,然后向山顶撤退。为了引开敌人,掩护同志们,她毅然向一个小山坡跑去,不幸负伤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逼问,撕扯她的头发,砍掉她的双手,都没能使她屈服。最后,凶残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钉入她的胸膛与腹部。她直到气绝都没有屈服。她的铮铮铁骨是对《艾青诗歌》最好的诠释!“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日寇侵略着中国。在民族陷入危亡之际,身为一介书生的艾青积极加入抗日运动。他用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诗中,激励着无数的爱国青年起身反抗。他的诗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中国的崛起而努力!其实,《艾青诗选》并不是那么无聊,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发现震撼人心,激励斗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
艾青,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的保姆家中寄养所以对土地和民众产生了依恋的感情。他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因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而被中断学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种沮丧愤懑的情绪,在他一段习画的经历中他所构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之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这本诗选在资料中介绍并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1937——1941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则是铺垫,过渡和结束。诗选基于客观评价高潮期作品选用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种陪衬的主角。虽然这种取舍让本书看起来有点失衡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会更加突出。诗选也着重挑选作者抗战时期的短诗,短诗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当中不容忽视。
在导读中了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艾青的诗歌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期,沉闷期虽然这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进入新时期之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诗篇。而与他高潮期创作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比较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缺点就是艺术感染力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
读完这本诗选我发现艾青的诗擅长用色彩感强烈,立体感鲜明的画家眼睛和艺术手法,与大地,太阳北方广袤的泥土,民众痛苦的脸色等意象结合。艾青与大多数早期现代派诗人不一样也有益于某些乡土派诗人。艾青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和民众情感,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也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境绪。
艾青是一个一向在文学道路上奋斗的人有过沉淀但他又重新绽放光彩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他的这股冲劲。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
《艾青诗选》这本书的封面,有着一副图: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枯黄的树,生长杂乱的枝干,我明白当时的人们过的很辛苦,糟糕。
打开书,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带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在绝望中无力的嘶喊着,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这篇诗的开头作者将自我比作一只鸟。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渺小的,短暂的。鸟是辛勤的,它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学会飞翔,围绕着这祖国飞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为祖国歌唱。可是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它也要尽力为祖国歌唱。“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折磨的鸟,显然它已经唱不出优美的歌声,可是它仍在歌唱着,这是它用生命发出来声音,抒发了对土地义无反顾的执着和不放弃。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悲愤满怀和奋力抗击的形象,与下文鸟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儿在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时,将自我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和期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表达了人民对那里的向往。
最终一节很直接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深沉”一词,可能仍是无法表达出艾青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紧跟着的省略号,似乎还有无尽的情绪在涌动着,使读者沉浸在其中,回味着。这首诗在问答中,将诗的情绪推上了高潮,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艾青融合个人悲欢于时代悲欢之中,反映自我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艾青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们值得学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5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艾青出生于1903月27日,于05月05日去世。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
早就听说艾青是著名的诗人,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他的诗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都无从得知。这次就以一种未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惊奇朵朵涟漪。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齐,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那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头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我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我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进取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也要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我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梦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日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我的力量。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7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学画,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而他的诗也好像一幅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满深情,意境宏阔,深邃而忧悒,有一种崇高的美。他用斑驳的色彩与光影呈现民族苦难与爱国怀乡之情。
他的诗中,有热烈的红色。“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红色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国农民应对压迫怒气腾腾的写照。“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那些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满树艳粉娇红,却让人想到死亡和血泪,既使江南处处是春了,风景繁华似梦,仍是触目惊心,让作者感到凄凄惨惨;大好春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家国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千万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铁黑的'夜,散发着亘古的热与期望,如同沉寂中爆发出千人一口的呐喊。乌暗底色上的炽红,给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热情——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就自我创造黎明!
他的诗中,有一望无际的黄。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和荒漠……苍莽荒寒的北国大地上,烽火不断,仅有饶阔的黄土地明白,有多少交织的逃难车辙,多少流离失所的北国人民!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期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艾青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郁气。血红、朱红、金黄、土黄、枯黄、青灰、雪白、铁黑、紫色、堇色、灰色、绯色,银色、古铜色、赭黄、暗绿、蓝色、草黄……正如陆游所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够熟视。兼之光与影的交错变幻,艾青的诗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还有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银浪白羽,太阳与黎明,血液与火把,故乡的树木池沼,黄土地与黄河、原野鸟雀、号角、桥、白雪……都承载着他对人类、对自然刻骨铭心的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从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还透露出袅袅的哲思,屹立不动的礁石和离开运动死气沉沉的鱼化石,连同那面直率的镜子,都给人无垠启迪。
艾青善于经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同样是“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偏于冷色调,情幽空灵,而艾青的诗偏向暖色调,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炫目色彩下汹涌着遏止不住情感洪流,神州沉陆的忧思,穿过数千年风尘扑面而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8
群星已经隐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上升——题记
细读《艾青诗选》,你不难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国、青年、期望、奋斗……”还有那就是“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给我们带来温暖,伴着我们成长!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在《山海经》中,夸父以往执着追逐着太阳,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将它带到人们心中,似飞蛾扑火,毫不犹豫向太阳飞奔而去。艾青也一向热爱着太阳,也能够说到达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战争、压迫……”封锁着中国,他知光明之路必将充满泥泞和崎岖,但他却不放弃,如夸父逐日那般执着。同时,他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与国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们心中。他像夸父一样他想把太阳的温暖带给人们于是并有了《向太阳》: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如此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期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耀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艾青的诗也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当我身处困境,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想起以往读过的《艾青诗选》。它如太阳照亮我的内心!我相信只要向着那光芒去,黑暗就会远离我,成功也就离我不远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艰辛,我们也应如夸父逐日般,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9
读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精神”这个词。它不必须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烧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来时的曙光。一人、一纸、一笔,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鱼的化石,应对外界的事物变换始终沉默不语,但你却不难想象在数万年前,这条鱼儿在水里是怎样欢快地游。这就是精神,更是灵魂。你能从鱼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从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旧社会交替。应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艾青从不吝啬自我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极力追逐光明与期望。他的精神,是《启明星》,驱散黑暗;是《向太阳》,向往阳光;是《春天》,期望完美;是《雪莲》,纯洁地应对人间丑恶。世间污浊我独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拥有这般精神谁人不想拥有这般灵魂
小时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没有半点希冀,也看不见追求。我也曾听到,一些小商小贩,商讨着等了以后开大超市。我开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着。读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怎样伟大,也只能影响当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伟大,却能够影响一批人一辈子。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对于艾青来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与黑暗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他的精神来说,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时代的人们,谁都得拥有这般灵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有着艾青般的魄力与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忘以自我的精神传递黎明的曙光。同时,我们更要有一个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灵魂,不论踏足山巅,还是跌落低谷,我们都要时刻记着:精神不倒,人也不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从诗歌的风格上,能够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述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期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资料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之后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我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能够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期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让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1
放下手中的书——《艾青诗选》,思绪纷飞,我不由得想象着诗人笔下的那片土地。曾经的北方是什么模样?我不得而知,我看到的只有黑暗,以及那些肆虐的尘埃!不论白昼还是黑夜,祖国的江山却都被漆黑所萦,万物的生机也被茫茫的黑暗所盖,而人心呢?是否也被层层尘埃遮得看不清本色,只剩下幽暗……时代在叹息,鸟儿在哭泣。
当太阳如梦般挂于碧空时,人们昂起了头,等待光辉铺洒,不知何时,眼中的光辉开始粼粼闪烁了起来,如浮光跃金一般在热泪中闪烁,此刻,土地在复活,这是黎明的通知,太阳将要升起。人们身上的伤痕不再疼痛,行走的步伐不再沉重。江山的色彩被重现了出来,生机万物苏醒了过来,人心的真、善、美越过了茫茫黑夜与尘埃,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再次清晰明了起来,“甘甜的泉水”重新涌溢而出。
无声的咆哮,终究将激荡起了尘埃,换回了阳光。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2
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能够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终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当坚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坚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3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
艾青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在他念小学时,爆发了“五四”运动,又受到爱国主义、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写作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狱中的一段时间里更是使它“弃画从文”。
他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国前,一类是建国后。
建国前,他的作品比较乐观,也批判讽刺黑暗势力,像《透明的夜》写作方向,进取乐观,没有消极,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先是赞美了大堰河以及我对大堰河养育我的感恩之情,下文笔锋一转,写了大堰河的死,痛斥侵略者的无理与作者的惭愧心理。
建国后,他同样歌颂光明,但他写作题材更加丰富,写作手法与技巧,也更加灵活。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叙事性比较强烈,思想深度也更加深入,如《镜子》这篇文章从一面小小的镜子引申出自我的问题思考深度更加深入。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本语言简单易懂,具有必须思想深度的书。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4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不像一些现代诗人标榜的那样唯在纸上自由地栖居,作为一个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争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众中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个体性,坚持属于个人的尊严与自由。”这是林贤治对于作者艾青的诗的评价。有幸读了《艾青诗选》,让我在艾青诗风沉重,情调忧郁的笔下,体现出他在抗战期间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将自我比喻为一只鸟。鸟儿,我们对它的理解是:自由的飞翔。可它们的寿命限制了这种自由的飞翔,作者的笔下:“打击”“悲愤”“激怒”,这是一只倍受折磨的鸟啊!但它还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为祖国而歌唱,它无时不刻的牵挂着祖国,祖国已命悬一线,在空中飞翔的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应对这样的情景,自我无能为力,只能为祖国而歌唱着。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就这样结束了自我的生命,自我的身体被埋在了土地里,就连羽毛也在土地里腐烂了,可见,它一生为祖国服务,为祖国牺牲,对祖国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省略号的带动,使着我们的情感不断“深沉”,不断地从我们心底涌出一股一股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礁石两节,八句,构成了一个篇章。“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处在大海中的礁石,怎会不应对海浪的袭击,海浪“扑”在了它的身上,并且是“无休止”的“扑”。它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我,也象征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这样的挫折,是谁都会想过退缩,想过向挫折低头,可它呢,却是“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敌人面前是一种坚定,在欢乐与胜利面前是一种坦荡。就这样一块普通无比的礁石,让我懂得了无论身处怎样的处境,都应当用进取的态度,坚定乐观的精神,勇于应对一切艰难困苦,并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黎明的通知”“太阳”“他起来了”“春”“雪里钻”“盼望”“生命”。每个篇章都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中国从苦难与灾难的抗日斗争,从身陷绝境到路途荆棘,直到最终我们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不太完美的画像。至于不太完美,正是那些在誓死捍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雄,他们吹响了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但无法实际的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只能用自身所保留的精神,带着我们前进,带着我们冲向未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学画,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而他的诗也好像一幅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满深情,意境宏阔,深邃而忧悒,有一种崇高的美。他用斑驳的色彩与光影呈现民族苦难与爱国怀乡之情。
他的诗中,有热烈的红色。“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红色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国农民应对压迫怒气腾腾的写照。“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那些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满树艳粉娇红,却让人想到死亡和血泪,既使江南处处是春了,风景繁华似梦,仍是触目惊心,让作者感到凄凄惨惨;大好春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家国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千万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铁黑的'夜,散发着亘古的热与期望,如同沉寂中爆发出千人一口的呐喊。乌暗底色上的炽红,给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热情——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就自我创造黎明!
他的诗中,有一望无际的黄。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和荒漠。苍莽荒寒的北国大地上,烽火不断,仅有饶阔的黄土地明白,有多少交织的逃难车辙,多少流离失所的北国人民!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期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艾青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郁气。血红、朱红、金黄、土黄、枯黄、青灰、雪白、铁黑、紫色、堇色、灰色、绯色,银色、古铜色、赭黄、暗绿、蓝色、草黄。正如陆游所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够熟视。兼之光与影的交错变幻,艾青的诗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还有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银浪白羽,太阳与黎明,血液与火把,故乡的树木池沼,黄土地与黄河、原野鸟雀、号角、桥、白雪。都承载着他对人类、对自然刻骨铭心的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从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还透露出袅袅的哲思,屹立不动的礁石和离开运动死气沉沉的鱼化石,连同那面直率的镜子,都给人无垠启迪。
艾青善于经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同样是“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偏于冷色调,情幽空灵,而艾青的诗偏向暖色调,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炫目色彩下汹涌着遏止不住情感洪流,神州沉陆的忧思,穿过数千年风尘扑面而来。
第三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挺无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这个人,才对她有了些许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诗集中排于首位,这首诗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转折点。我认为大堰河就像中国农民的化身,就像一个宽厚、仁爱、纯朴、坚韧的母亲,生来无名,被套枷锁,仍将最无私的'爱给予了她的乳儿,艾青从她愚昧与善良、勤劳与卑微相交织的历史性格中,深刻洞见了中国农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发出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怜悯。
我比较喜欢艾青的《向太阳》,我认为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时的激奋之情。
我发现艾青的诗歌都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以凝结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与视觉冲击感。
读艾青之诗,品艾青之心,赞艾青之情,《艾青诗选》——你值得拥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
暑假,很喜欢躺在阳台的躺椅上,依傍着落日晚霞的余晖,吹拂着偶尔掠过的微风,倾听着旁边树上夏蝉的吱唧,有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品读艾青的诗,我没有机会处在艾青的那个时代中,而眼前的环境又是如此优雅惬意,我肯定不能完全体会到艾青当时的心境该是有多么的复杂、悲痛和无可奈何,然而从他的诗句的点滴中我依旧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悲切,一首作于1937年12月28日雪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再一次让我见识到了在艰辛的岁月里挣扎的农人——那张被岁月与风霜的利剑折磨得充满沟壑的脸,那根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的脊梁,那双因为对生活缺少期望的黯淡的眼眸。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怜悯,我很同情那些由于无休止的战争的受害者,对于命运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理解,而我们这么旁观者仅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但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啊”,我感到了悲痛,为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感到悲痛,我想当时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怎样会写出“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般诗句。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正当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满血泪的词句,这些让我这个无知的读者时刻在期待着迟来的黎明。
最终,我和作者以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等到了盼望中的曙光,一篇《黎明的`通知》仿佛在向世间宣告被黑暗和痛苦吞噬的日子即将走向终结,而新生活的诗篇就要开启,从作者的欢快隽永的文字间我读出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喜悦,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将光明与喜讯传播开去,“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欢迎”,甚至是让汽笛鸣响,让号角吹响来欢迎,欢迎这让中华四万万同胞欢呼的讯息,读到此,才觉得一向绷紧的那根心弦此刻松了下来。
或许真的是一首诗一种心境吧,读了《艾青诗选》里的很多诗,发现都是在感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为民族命运的担忧和一向追求光明,当我遇见《盼望》时,我却又是另一番心境。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们不仅仅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
之一,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记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上,教师让我们轻轻闭上眼,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让我们想着我们的未来,可是当时我的脑海中总是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将来会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工作,不明白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不明白将来的家是什么模样……可当教师问道有多少人能够清楚地看见自我的将来的生活的,我发现全班150人仅有4,5个人举起了手,我认识到原先大学生对于自我的未来是如此的一无所知,就算是小学生也会大胆地想,但我们此刻都少了那种儿时的魄力了,儿时那种纯真的梦想在如今看来好像成了荒诞的幻想。没有了心中的盼望,我们便不会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上了大学以后变得颓废了,变得庸碌了,我以往多次寻求原因,可总是不了了之了,此刻我坚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缺少的那份“盼望”。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大学生活的思考,我会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我会像那些海员一样,盼望着我的大学生活的出发,盼望着我以后梦想生活的到达。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
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一段有骨气的光阴,都在艾青的笔下挥洒的淋漓尽致。
慈母深深情,乳儿记心怀——《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大堰河为作者付出的辛勤及自己一生的悲惨命运。结合作者的背景看,大堰河更像是一位亲生母亲,每天洗衣做饭,晒谷,打扫,干着做不完的农活。在作者受伤时给予抚慰,替作者医治包扎。可他并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只因她深爱着自己的乳儿,默默地为他付出。她一生都含着笑,直到坠入死亡的深渊,她流泪了,却只是因为乳儿不在身旁。作者把大堰河比作大地的母亲,对大堰河深切的思念淋漓尽现。读艾青的诗,我感受到拳拳的真情与深深的思念。
士兵的生命是属于战争的——《他死在第二次》。这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士兵抗战受伤后再次奔赴战场,把生命交给战争的全过程。这首诗歌的字字句句都是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其中有一句话:“一个士兵是必须在战争中受伤,伤好了,必须再去参加战争。”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死循环,并不公平。可我却认为这是一种面对战争毫不畏惧的勇气、一种为国家做贡献的途径。其中两个必须,是下了多大的决心,生死不过在一念之间,又是什么?能让这个士兵养好伤后又重赴前线,战死也无悔呢?是被迫?不,这是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边山”的信仰!读艾青的诗,我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
读艾青的诗,悟出许多道理,更贴切的了解旧中国,让人的灵魂,不,连肺腑也受到震撼!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5
《艾青诗选》的封面十分的简朴,深蓝色的封面上仅有着一个艾青的头像和一些对《艾青诗选》的赞美。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它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去英勇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丝冷漠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充满着生机和欢笑。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才能一点点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去改变自己。只有怀着真挚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温暖的怀抱。只有真正坚忍的人才能经历足够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勤劳能使我们的明天愈发充满活力和勇气,没有人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只有勤劳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艾青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劳、坚忍、善良的人。
我决心向艾青学习,成为一个勤劳、坚忍、善良的人,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从诗歌的风格上,能够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述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期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资料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之后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我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能够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期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让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7
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此刻也有半个世纪了。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应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包含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并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日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期望。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最终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最终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以往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完美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这些发自胸腔的语言与歌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
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苏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以往是囚徒的诗人自我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
那个时期的人们,格外珍惜阳光,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天气不好,而是这阳光,是他们所奋斗而来的,而此刻的我们,在阳光的呵护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阳光呢
我想这也就是爱国的意义,珍惜前人所留下的,发扬此刻所拥有的,就是为了,让这抹阳光,照耀的更加绚丽,灿烂,耀眼。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8
《艾青诗选》这本书的封面,有着一副图: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枯黄的树,生长杂乱的枝干,我明白当时的人们过的很辛苦,糟糕。
打开书,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带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在绝望中无力的嘶喊着,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这篇诗的开头作者将自我比作一只鸟。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渺小的,短暂的。鸟是辛勤的,它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学会飞翔,围绕着这祖国飞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为祖国歌唱。可是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它也要尽力为祖国歌唱。“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折磨的鸟,显然它已经唱不出优美的歌声,可是它仍在歌唱着,这是它用生命发出来声音,抒发了对土地义无反顾的执着和不放弃。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悲愤满怀和奋力抗击的`形象,与下文鸟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儿在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时,将自我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和期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表达了人民对那里的向往。
最终一节很直接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深沉”一词,可能仍是无法表达出艾青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紧跟着的省略号,似乎还有无尽的情绪在涌动着,使读者沉浸在其中,回味着。这首诗在问答中,将诗的情绪推上了高潮,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艾青融合个人悲欢于时代悲欢之中,反映自我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艾青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们值得学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9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不像一些现代诗人标榜的那样唯在纸上自由地栖居,作为一个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争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众中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个体性,坚持属于个人的尊严与自由。”这是林贤治对于作者艾青的诗的评价。有幸读了《艾青诗选》,让我在艾青诗风沉重,情调忧郁的笔下,体现出他在抗战期间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将自我比喻为一只鸟。鸟儿,我们对它的理解是:自由的飞翔。可它们的寿命限制了这种自由的飞翔,作者的笔下:“打击”“悲愤”“激怒”,这是一只倍受折磨的鸟啊!但它还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为祖国而歌唱,它无时不刻的牵挂着祖国,祖国已命悬一线,在空中飞翔的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应对这样的情景,自我无能为力,只能为祖国而歌唱着。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就这样结束了自我的生命,自我的身体被埋在了土地里,就连羽毛也在土地里腐烂了,可见,它一生为祖国服务,为祖国牺牲,对祖国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省略号的带动,使着我们的情感不断“深沉”,不断地从我们心底涌出一股一股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礁石两节,八句,构成了一个篇章。“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处在大海中的礁石,怎会不应对海浪的袭击,海浪“扑”在了它的身上,并且是“无休止”的“扑”。它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我,也象征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这样的挫折,是谁都会想过退缩,想过向挫折低头,可它呢,却是“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敌人面前是一种坚定,在欢乐与胜利面前是一种坦荡。就这样一块普通无比的礁石,让我懂得了无论身处怎样的处境,都应当用进取的.态度,坚定乐观的精神,勇于应对一切艰难困苦,并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黎明的通知”“太阳”“他起来了”“春”“雪里钻”“盼望”“生命”……每个篇章都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中国从苦难与灾难的抗日斗争,从身陷绝境到路途荆棘,直到最终我们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不太完美的画像。至于不太完美,正是那些在誓死捍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雄,他们吹响了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但无法实际的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只能用自身所保留的精神,带着我们前进,带着我们冲向未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
读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精神”这个词。它不必须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烧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来时的曙光。一人、一纸、一笔,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鱼的化石,应对外界的事物变换始终沉默不语,但你却不难想象在数万年前,这条鱼儿在水里是怎样欢快地游。这就是精神,更是灵魂。你能从鱼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从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旧社会交替。应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艾青从不吝啬自我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极力追逐光明与期望。他的精神,是《启明星》,驱散黑暗;是《向太阳》,向往阳光;是《春天》,期望完美;是《雪莲》,纯洁地应对人间丑恶。世间污浊我独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拥有这般精神谁人不想拥有这般灵魂
小时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没有半点希冀,也看不见追求。我也曾听到,一些小商小贩,商讨着等了以后开大超市。我开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着。读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怎样伟大,也只能影响当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伟大,却能够影响一批人一辈子。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对于艾青来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与黑暗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他的精神来说,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时代的人们,谁都得拥有这般灵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有着艾青般的魄力与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忘以自我的精神传递黎明的曙光。同时,我们更要有一个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灵魂,不论踏足山巅,还是跌落低谷,我们都要时刻记着:精神不倒,人也不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1
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能够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终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当坚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坚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2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艾青出生于1903月27日,于05月05日去世。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3
《艾青诗选》的封面十分的简朴,深蓝色的封面上仅有着一个艾青的头像和一些对《艾青诗选》的赞美。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它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去英勇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丝冷漠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充满着生机和欢笑。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才能一点点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去改变自己。只有怀着真挚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温暖的怀抱。只有真正坚忍的人才能经历足够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勤劳能使我们的明天愈发充满活力和勇气,没有人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只有勤劳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艾青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劳、坚忍、善良的人。
我决心向艾青学习,成为一个勤劳、坚忍、善良的人,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4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
艾青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在他念小学时,爆发了“五四”运动,又受到爱国主义、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写作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狱中的一段时间里更是使它“弃画从文”。
他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国前,一类是建国后。
建国前,他的作品比较乐观,也批判讽刺黑暗势力,像《透明的夜》写作方向,进取乐观,没有消极,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先是赞美了大堰河以及我对大堰河养育我的感恩之情,下文笔锋一转,写了大堰河的死,痛斥侵略者的无理与作者的惭愧心理。
建国后,他同样歌颂光明,但他写作题材更加丰富,写作手法与技巧,也更加灵活。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叙事性比较强烈,思想深度也更加深入,如《镜子》这篇文章从一面小小的镜子引申出自我的问题思考深度更加深入。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本语言简单易懂,具有必须思想深度的书。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
艾青,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的保姆家中寄养所以对土地和民众产生了依恋的感情。他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因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而被中断学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种沮丧愤懑的情绪,在他一段习画的经历中他所构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之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这本诗选在资料中介绍并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1937——1941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则是铺垫,过渡和结束。诗选基于客观评价高潮期作品选用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种陪衬的主角。虽然这种取舍让本书看起来有点失衡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会更加突出。诗选也着重挑选作者抗战时期的短诗,短诗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当中不容忽视。
在导读中了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艾青的诗歌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期,沉闷期虽然这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进入新时期之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诗篇。而与他高潮期创作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比较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缺点就是艺术感染力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
读完这本诗选我发现艾青的诗擅长用色彩感强烈,立体感鲜明的画家眼睛和艺术手法,与大地,太阳北方广袤的泥土,民众痛苦的脸色等意象结合。艾青与大多数早期现代派诗人不一样也有益于某些乡土派诗人。艾青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和民众情感,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也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境绪。
艾青是一个一向在文学道路上奋斗的人有过沉淀但他又重新绽放光彩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他的这股冲劲。
第四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
我爱艾青的诗,不仅是因为诗美,字里行间藏不住爱国的愤慨!涌进我的心,我的脑海,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我爱艾青的诗,最爱的是这一首《向太阳》。这首诗是在艾青从战火纷飞的北方回到武汉,满怀对战争胜利的希望与期盼而作的,“向太阳”的标题让人联想:昏暗的过去,新晋的希望,光明的未来!主题一目了然。
他起来,不仅是一个人在刚起时,看到远方的太阳,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刚经历了战争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张做作的语言,却是那么深刻,刻进我的内心。
他来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谐,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扰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经这一反衬,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读者更加好奇,耐人寻味。
他回忆起了昨天。是多么痛苦,无止息的战争,残酷的杀戮,毫无自由可言,这困住了他,折磨着他,他无能为力,他替那些无辜的生命哀嚎!也只能哀嚎。文章是他最真切的情感,真挚的悲伤喷涌出来,灵魂永远歌颂,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他期待黎明的到来!我与他一同盼望着,诚切地盼望着……
黎明终于到来!他含着热泪描绘了城市的工业,他心情激动!
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这钢筋煤油的气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读的《艾青诗选》,就是艾青精神与意志的集中,是再简洁不过的语言,也是品味不尽的意味。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艾青出生于1903月27日,于05月05日去世。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学画,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而他的诗也好像一幅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满深情,意境宏阔,深邃而忧悒,有一种崇高的美。他用斑驳的色彩与光影呈现民族苦难与爱国怀乡之情。
他的诗中,有热烈的红色。“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红色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国农民应对压迫怒气腾腾的写照。“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那些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满树艳粉娇红,却让人想到死亡和血泪,既使江南处处是春了,风景繁华似梦,仍是触目惊心,让作者感到凄凄惨惨;大好春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家国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千万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铁黑的'夜,散发着亘古的热与期望,如同沉寂中爆发出千人一口的呐喊。乌暗底色上的炽红,给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热情——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就自我创造黎明!
他的诗中,有一望无际的黄。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和荒漠。苍莽荒寒的北国大地上,烽火不断,仅有饶阔的黄土地明白,有多少交织的逃难车辙,多少流离失所的北国人民!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期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艾青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郁气。血红、朱红、金黄、土黄、枯黄、青灰、雪白、铁黑、紫色、堇色、灰色、绯色,银色、古铜色、赭黄、暗绿、蓝色、草黄。正如陆游所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够熟视。兼之光与影的交错变幻,艾青的诗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还有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银浪白羽,太阳与黎明,血液与火把,故乡的树木池沼,黄土地与黄河、原野鸟雀、号角、桥、白雪。都承载着他对人类、对自然刻骨铭心的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从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还透露出袅袅的哲思,屹立不动的礁石和离开运动死气沉沉的鱼化石,连同那面直率的镜子,都给人无垠启迪。
艾青善于经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同样是“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偏于冷色调,情幽空灵,而艾青的诗偏向暖色调,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炫目色彩下汹涌着遏止不住情感洪流,神州沉陆的忧思,穿过数千年风尘扑面而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
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此刻也有半个世纪了。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应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包含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并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日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期望。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最终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最终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以往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完美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这些发自胸腔的语言与歌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
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苏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以往是囚徒的诗人自我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
那个时期的人们,格外珍惜阳光,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天气不好,而是这阳光,是他们所奋斗而来的,而此刻的我们,在阳光的呵护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阳光呢
我想这也就是爱国的意义,珍惜前人所留下的,发扬此刻所拥有的,就是为了,让这抹阳光,照耀的更加绚丽,灿烂,耀眼。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5
早就听说艾青是著名的诗人,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他的诗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都无从得知。这次就以一种未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惊奇朵朵涟漪。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齐,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那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头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我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我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进取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也要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我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梦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日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我的力量。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
翻开《艾青诗选》,可见艾青用笔缓缓地书写着人民、土地和太阳。他围绕着这些最平常的事物,在黎明醒来,向着太阳创作。
有人说,艾青的诗是忧郁的。不错,只看几页便可感受到他笔触间淡淡的伤感。《向太阳》中的昨日之“我”带着满身伤痕行走在风沙中,被关在精神的牢房里独自高颂自由。这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忧郁”。但他的愁绪是敢于直面中国所受的种.种苦难,真情地关注广大的劳动人民,为民族和祖国的经历伤感所产生的,却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
他跟着光,用笔作为火把,指引人们去探寻光明。人们跟着光,越来越多的火把会集到一处,光芒聚拢到一起。光芒不断地跳跃着,蹿动中带着积蓄已久的力量。然后太阳从昏暗的地平线处出现,带领着人们看清世间的美好。但事实上,那是人们自己心中的那道光,支持着我们看到升起的太阳。
而生活中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事,只要心中有光有希望,最终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希望真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正所谓,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7
艾青的诗,短短的文字中总能使人感到一丝的深沉,并去细细品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当作名句,因为,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艾青对中国这方热土的痴爱,荡涤人的心灵。读艾青的诗,仿佛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爱国志士纷纷起来反抗时,艾青化身为声音嘶哑的鸟,在为祖国而歌唱,激励那些还仍在观望,还没奋起反抗的人们。他让中国人明白:无论你有多弱小,也要尽力反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艾青的爱国精神,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安顺花。1936年秋,安顺花回到缝纫队,在深山里为部队赶制军衣。1937年3月26日,日伪“讨伐队”来密营袭击。安顺花组织大家把粮食和缝纫工具等埋在两米深的山涧积雪下,然后向山顶撤退。为了引开敌人,掩护同志们,她毅然向一个小山坡跑去,不幸负伤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逼问,撕扯她的头发,砍掉她的双手,都没能使她屈服。最后,凶残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钉入她的胸膛与腹部。她直到气绝都没有屈服。她的铮铮铁骨是对《艾青诗歌》最好的诠释!“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日寇侵略着中国。在民族陷入危亡之际,身为一介书生的艾青积极加入抗日运动。他用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诗中,激励着无数的爱国青年起身反抗。他的诗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中国的崛起而努力!其实,《艾青诗选》并不是那么无聊,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发现震撼人心,激励斗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8
暑假,很喜欢躺在阳台的躺椅上,依傍着落日晚霞的余晖,吹拂着偶尔掠过的微风,倾听着旁边树上夏蝉的吱唧,有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品读艾青的诗,我没有机会处在艾青的那个时代中,而眼前的环境又是如此优雅惬意,我肯定不能完全体会到艾青当时的心境该是有多么的复杂、悲痛和无可奈何,然而从他的诗句的点滴中我依旧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悲切,一首作于1937年12月28日雪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再一次让我见识到了在艰辛的岁月里挣扎的农人——那张被岁月与风霜的利剑折磨得充满沟壑的脸,那根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的脊梁,那双因为对生活缺少期望的黯淡的眼眸。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怜悯,我很同情那些由于无休止的战争的受害者,对于命运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理解,而我们这么旁观者仅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但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啊”,我感到了悲痛,为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感到悲痛,我想当时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怎样会写出“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般诗句。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正当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满血泪的词句,这些让我这个无知的读者时刻在期待着迟来的黎明。
最终,我和作者以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等到了盼望中的曙光,一篇《黎明的通知》仿佛在向世间宣告被黑暗和痛苦吞噬的日子即将走向终结,而新生活的诗篇就要开启,从作者的欢快隽永的文字间我读出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喜悦,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将光明与喜讯传播开去,“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欢迎”,甚至是让汽笛鸣响,让号角吹响来欢迎,欢迎这让中华四万万同胞欢呼的讯息,读到此,才觉得一向绷紧的那根心弦此刻松了下来。
或许真的是一首诗一种心境吧,读了《艾青诗选》里的很多诗,发现都是在感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为民族命运的担忧和一向追求光明,当我遇见《盼望》时,我却又是另一番心境。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们不仅仅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
之一,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记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上,教师让我们轻轻闭上眼,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让我们想着我们的未来,可是当时我的脑海中总是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将来会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工作,不明白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不明白将来的家是什么模样……可当教师问道有多少人能够清楚地看见自我的将来的生活的,我发现全班150人仅有4,5个人举起了手,我认识到原先大学生对于自我的未来是如此的一无所知,就算是小学生也会大胆地想,但我们此刻都少了那种儿时的魄力了,儿时那种纯真的梦想在如今看来好像成了荒诞的幻想。没有了心中的盼望,我们便不会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上了大学以后变得颓废了,变得庸碌了,我以往多次寻求原因,可总是不了了之了,此刻我坚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缺少的那份“盼望”。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大学生活的思考,我会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我会像那些海员一样,盼望着我的大学生活的出发,盼望着我以后梦想生活的到达。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9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
艾青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在他念小学时,爆发了“五四”运动,又受到爱国主义、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写作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狱中的一段时间里更是使它“弃画从文”。
他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国前,一类是建国后。
建国前,他的作品比较乐观,也批判讽刺黑暗势力,像《透明的夜》写作方向,进取乐观,没有消极,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先是赞美了大堰河以及我对大堰河养育我的感恩之情,下文笔锋一转,写了大堰河的死,痛斥侵略者的无理与作者的惭愧心理。
建国后,他同样歌颂光明,但他写作题材更加丰富,写作手法与技巧,也更加灵活。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叙事性比较强烈,思想深度也更加深入,如《镜子》这篇文章从一面小小的镜子引申出自我的问题思考深度更加深入。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本语言简单易懂,具有必须思想深度的书。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1
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能够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终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当坚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坚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2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艾青如是说。
艾青曾去法国留学,跟着恩施林风眠学诗歌,几年的异国他乡生活,使他的诗收到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以及一些文艺复兴时期名家们的影响,但同时,欧洲的法国同样动荡不安。在这期间,艾青作了两首“在地狱里创作出来的诗”。一首是《巴黎》,另一首便是收录于《艾青诗选》中的《马赛》。《马赛》创作于1933年。马赛是法国的第一座城市,从罗马时期起,便是战火与掠夺下的产物。19世纪,以描摹500名烈士奔赴巴黎一路壮歌支持_而流传后世的《马赛曲》闻名于世,作为法国的国歌飘扬于历史的长河,那是一个国家发展而来的高光时刻,同样也是艾青内心中的法国情节。但在20世纪,马赛便进行了殖民扩张,愈发繁荣稳定。艾青说,那是地狱。从诗中来看,无处不是人民的斗争,无处不是矛盾与挣扎,无处不是从胸腔最炙热的鲜血中迸发出的怨恶与诅咒。“无定的行旅已把我抛到这,陌生的海角的边摊上了”——是时代,是历史,是时间,是人心,推动着身在异乡的艾青,被绑架,被侮辱,被迫害,在马赛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时,艾青作为黄种人,作为中国人,可想而知受到了怎样的霸凌,而后半句更是使人联想到已经变了性质的马赛,将人民逼迫至绝路抛弃在边缘地带的惨淡情形!之后艾青便描绘了在马赛,所谓的繁华,所谓的工业化,所谓的经济繁荣。本质是混沌不堪,是压在人民脊梁上的血鞭,是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打压。在人群向着所谓灯塔而无血无肉的麻木向前时,艾青知道,他们不过踏在底层人民的尸体上向上一层层叠加着伤痕罢了。而艾青则是站在底层劳动人民及工人审视着这个混沌不堪的社会。“像唯一的骆驼,在无限风飘的沙漠中,寂寞地寂寞地跨过——”艾青的`语言无疑是撼动人心的,纵使无限风飘,却仍无法动摇骆驼坚实的目光,脚踏实地的脚步,身处的是沙漠,脚下踩的,与骆驼的本质并无异,同样也是尘埃,所以在逝去的灵魂下跨过去,跨过去,不忍伤害每一个普通且平凡的生命。“放射着混沌的愤怒,和混沌的悲哀——”这时的太阳,是眼睛,是民众的眼睛,是艾青的眼睛。接下来便是厚重且沉痛的批判,是愤怒并无所畏惧的指责,是痛彻人民心扉而深刻到刻在骨子里的诅咒。工业强大又何用,工人们面黄肌瘦,将繁琐的会话,屈服的手势,醉酒的空瓶埋葬在工厂厚重的浓烟之下。它们是盗贼,是绑匪,艾青甚至将自己比作米虫,看啊,那些是异国来的看尽马赛罪恶与富贵下的暴力的旁观者,有些甚至是掠夺与剥削下的受害者,那些高楼大厦、琼楼玉宇皆是帮凶,甚至是轮船,引渡着成百上千的旅行者见证1933年的秘密。但艾青并没有对这片土地绝望,它是地狱,但仍然不舍,依旧依恋,也许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足够孤独,也许是纪念百年前温存的理性与艺术的遗骸。尽管如此,离别的最后,马赛,还是堕落的,是“盗匪的故乡”,是“可怕的城市”,这是艾青所以帝国主义原则性的批判与反对,虽然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与思想,但是对于违背人道的,虐待人民的,坚决抵制,绝对拒之门外。这是地狱里关于艾青的一朵火花,他带回了中国,归属于世界,应当被时代所认识。地狱里的火花,是世界的宝物,是我们应当存于心的敬仰与坚持。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一段有骨气的光阴,都在艾青的笔下挥洒的淋漓尽致。慈母深深情,乳儿记心怀——《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大堰河为作者付出的辛勤及自己一生的悲惨命运。结合作者的背景看,大堰河更像是一位亲生母亲,每天洗衣做饭,晒谷,打扫,干着做不完的农活。在作者受伤时给予抚慰,替作者医治包扎。可他并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只因她深爱着自己的乳儿,默默地为他付出。她一生都含着笑,直到坠入死亡的深渊,她流泪了,却只是因为乳儿不在身旁。作者把大堰河比作大地的母亲,对大堰河深切的思念淋漓尽现。读艾青的诗,我感受到拳拳的真情与深深的思念。士兵的生命是属于战争的——《他死在第二次》。这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士兵抗战受伤后再次奔赴战场,把生命交给战争的全过程。这首诗歌的字字句句都是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其中有一句话:“一个士兵是必须在战争中受伤,伤好了,必须再去参加战争。”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死循环,并不公平。可我却认为这是一种面对战争毫不畏惧的勇气、一种为国家做贡献的途径。其中两个必须,是下了多大的决心,生死不过在一念之间,又是什么?能让这个士兵养好伤后又重赴前线,战死也无悔呢?是被迫?不,这是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边山”的信仰!读艾青的诗,我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
读艾青的诗,悟出许多道理,更贴切的了解旧中国,让人的灵魂,不,连肺腑也受到震撼!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3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我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期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明白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我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期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可是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终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日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以往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4
读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精神”这个词。它不必须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烧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来时的曙光。一人、一纸、一笔,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鱼的化石,应对外界的事物变换始终沉默不语,但你却不难想象在数万年前,这条鱼儿在水里是怎样欢快地游。这就是精神,更是灵魂。你能从鱼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从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旧社会交替。应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艾青从不吝啬自我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极力追逐光明与期望。他的精神,是《启明星》,驱散黑暗;是《向太阳》,向往阳光;是《春天》,期望完美;是《雪莲》,纯洁地应对人间丑恶。世间污浊我独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拥有这般精神谁人不想拥有这般灵魂
小时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没有半点希冀,也看不见追求。我也曾听到,一些小商小贩,商讨着等了以后开大超市。我开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着。读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怎样伟大,也只能影响当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伟大,却能够影响一批人一辈子。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对于艾青来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与黑暗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他的精神来说,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时代的人们,谁都得拥有这般灵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有着艾青般的魄力与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忘以自我的精神传递黎明的曙光。同时,我们更要有一个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灵魂,不论踏足山巅,还是跌落低谷,我们都要时刻记着:精神不倒,人也不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
提到中国的现代爱国诗人,我会第一个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的后两句每次都能使我为之深受震撼,这首诗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艾青的了解不是很多,仅限于这些。当我阅读他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时,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诗,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诗风——我喜欢昂扬向上的诗风。我甚至想过弃书,但是迫于某种压力,我还是读了。在往下读的过程中,我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改观出现在《我的父亲》那一篇。作者情感地表达非常自然,刻画的父亲的这一形象非常鲜明。我仿佛看见了他的父亲,那个温和忠厚却又平凡庸碌,进步却又固步自封的地主。紧接着是和《他死在第二次》,我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慢慢能欣赏起作者忧郁的诗绪。这种忧郁浸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他是个艺术特性的要素之一。在这种忧郁里,诗人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才更深刻的表现出来。
他的诗大部分创作在建国之前,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这就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我们,作者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拿起了笔,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而如今战乱年代已离我们远去,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于遥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奋斗,不辜负自己,拼尽全力,尽可能的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祖国!
第五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
所谓国人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人的梦想便是中国的梦想。若谈中国的梦想,必定要谈到艾青。这个诗作中充分地描写着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命运的诗人,用简单而又生动的笔触,将周遭最低层人民的梦想反映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种对于中国梦的体现,也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体现。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能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让周围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望在那个**的年代,便是所有国人的中国梦,是所有爱国青年的中国梦。
有人曾经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笔书写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装,披挂上阵马革裹尸。然而,他们却错了。因为正是由于**,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拥有一种共同的梦想,为了这样共同的梦想而去奋斗。
而艾青,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里,所有国人的中国梦。他用朴实的笔法将这一切书写出来,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中国人的心间。
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观当今,虽然我们处于和平盛世,但心中的梦想却不可缺少。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梦,这并不是一纸空谈。“中国梦”的提出然所有人开始认真审视梦想这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让中国开始位置思考。而读罢艾青诗选,我对梦想又拥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其实不论如何,梦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应该缺乏的东西。所谓梦想,就是拼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遥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美好年华中努力学习,尽力做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中国梦,不必远大,但一定可以使人幸福。读罢这本书,我对于我们的幸福中国梦的认识,又更近了一层。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
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
早就听说爱情是著名的诗,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他的诗像毛泽东一样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都无从得知。这次就以一种未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惊奇琪艺朵朵涟漪。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这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也要像爱情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爱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理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
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现在也有半个世纪了。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面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天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希望。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终于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终于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曾经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这些发自胸腔的语言与歌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
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苏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曾经是囚徒的诗人自己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
那个时期的人们,格外珍惜阳光,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天气不好,而是这阳光,是他们所奋斗而来的,而现在的我们,在阳光的呵护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阳光呢?
我想这也就是爱国的意义,珍惜前人所留下的,发扬现在所拥有的,就是为了,让这抹阳光,照耀的更加绚丽,灿烂,耀眼。